华夏风云人物传

司马上松

首页 >> 华夏风云人物传 >> 华夏风云人物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流氓帝师 红楼群芳谱 替身太监:我替皇帝宠后宫 回到大唐当军阀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抗战:开局召唤一个德械师 非洲创业实录 佣兵禁地 奋斗在五代幽州 
华夏风云人物传 司马上松 - 华夏风云人物传全文阅读 - 华夏风云人物传txt下载 - 华夏风云人物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0章 公孙衍合纵抗秦之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战国风云变幻,局势错综复杂,仿若一幅波澜壮阔却又暗藏凶险的宏大画卷。彼时,秦国历经商鞅变法,国势如汹涌浪潮,澎湃而起,势不可挡。秦之铁骑,呼啸纵横,所过之处,烽火连天,生灵涂炭,令山东诸国皆笼罩于其阴影之下,惶惶不可终日。秦惠文王当政之时,张仪以其巧舌如簧,施展连横奇策,恰似一把锋利匕首,精准刺向六国合纵联盟的要害,使得这原本看似坚如磐石的联盟,瞬间崩裂出一道道缝隙,摇摇欲坠。各国君主在秦国那咄咄逼人的东进态势下,深知若不奋起反抗,祖宗基业必将毁于一旦,社稷宗庙危在旦夕。值此生死存亡之关键时刻,公孙衍挺身而出,毅然肩负起合纵抗秦的千斤重担,决心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改写各国被秦国逐一蚕食的悲惨命运。

公孙衍,生于魏国,出身平凡,却自幼展现出非凡的聪慧与悟性,对天下大势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感知。年少时,他毅然背上行囊,踏上漫漫求学之路,足迹遍及九州四海。在游历过程中,他悉心观察各国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与形形色色的人深入交谈,汲取着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知识养分,积累了渊博深厚的学识与丰富多元的阅历。这段宝贵的经历,仿若为他打开了一扇洞察世间万象的大门,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更让他精准洞悉各国之间千丝万缕的利害关联,以及深埋其下的重重矛盾纠葛。早年投身魏国朝堂后,公孙衍凭借卓越卓绝的谋略、果敢坚毅的行事风范,迅速在一众臣子中崭露头角。他深度参与魏国诸多军政要务的决策,无论是应对复杂多变的战争局势,还是处理微妙敏感的外交纠纷,皆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凭借自身出众的才华与智慧,他逐渐在魏国乃至山东诸国间构筑起广泛且坚实的人脉网络,树立起令人敬仰的崇高声望,为日后全力推动合纵大业精心铺垫下稳固根基。

眼见秦国愈发猖獗的扩张行径,公孙衍痛心疾首,仿若利刃穿心。秦国的虎狼之师频繁悍然越过边界,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地,庐舍化为灰烬,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惨不忍睹。而反观六国,彼此之间或为尺寸之地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或畏惧秦国的赫赫兵威,暗自摇摆,首鼠两端,呈现出一盘散沙的乱象,令公孙衍忧心如焚,彻夜难眠。于是,他决然扛起合纵抗秦的大旗,决心凭借自己的满腹经纶与能言善辩之才,将各国凝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共同抵御秦国这个心腹巨患。

公孙衍发起合纵之策,绝非一时冲动的鲁莽之举,其背后蕴含着深邃且长远的战略考量。他仿若一位高瞻远瞩的棋手,清晰洞察到秦国的强势崛起已然彻底打破战国原有的势力均衡格局。在当时,单个国家面对秦国如疾风骤雨般的凌厉攻势,无疑是以卵击石,毫无胜算可言。唯有各国摒弃前嫌,携手并肩,紧密联合起来,方能汇聚成一股足以与秦国抗衡的磅礴伟力。在他看来,六国虽各怀心思,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但在抵御秦国侵略、守护家国这一根本问题上,利益却高度契合,紧密相连。唇亡齿寒,辅车相依,若秦国灭掉一国,其余诸国必将面临更为沉重的压力,直至被逐个击破,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怀揣着这般坚定信念,公孙衍踏上了布满荆棘、艰难险阻的合纵之路,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各国宫廷朝堂之间,凭借着对各国国情的了如指掌,向每一位君主条分缕析秦国的潜在威胁,晓谕合纵抗秦的刻不容缓。

他的首站目的地便是魏国。魏国,作为中原腹地的强国,往昔在战国初期曾叱咤风云,称霸一方,威风八面。然而近年来,却在秦国的持续打压下,国力江河日下,国土屡遭侵吞。公孙衍深知魏国对于合纵联盟的举足轻重,若能说服魏国加入,无疑将起到定海神针般的关键作用。踏入魏国朝堂的那一刻,公孙衍便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焦虑。面对魏王,他神色凝重,言辞恳切,慷慨激昂地陈词:“大王,秦国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今其恃变法之功,国力强盛,对我魏国虎视眈眈,垂涎欲滴。往昔我大魏亦是雄踞一方,傲视群雄,如今却屡遭欺凌,国土沦丧,若不奋起反抗,恐有亡国之虞。今臣斗胆提议合纵抗秦,联合赵、韩、燕、楚等国之力,共御外敌。魏国地居中原要冲,兵精粮足,若能振臂一呼,必能引得各国响应,云集影从。届时我等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秦国虽强,又何惧之有?”魏王本就对秦国的侵略行径积怨已久,又被公孙衍这番激情澎湃、掷地有声的话语深深触动,心中那团抗秦的熊熊烈火被瞬间点燃。在公孙衍的反复劝说、循循善诱下,魏王终于痛下决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支持合纵大业,魏国由此成为合纵联盟的中流砥柱之一。凭借魏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公孙衍马不停蹄地展开外交联络,与周边的赵国、韩国频繁接触,紧锣密鼓地商讨联盟细节。

出使赵国,公孙衍同样面临着重重艰难险阻。赵国自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军事力量大增,骑兵纵横驰骋,威震四方。但其君主心中亦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面对公孙衍的提议,赵王面露疑色,忧心忡忡地说道:“秦之强大,寡人深知,然合纵之举,万一各国心怀鬼胎,不能齐心协力,我赵国贸然参与,恐引火烧身。且秦国报复起来,我赵国首当其冲,又当如何应对?”公孙衍神色镇定,微微哂笑,从容言曰:“大王多虑了。秦国之患,乃六国共同之患,今我等合纵,正是为了消除此患。赵国军威赫赫,若加入合纵,必能成为联军中坚。且看,魏国已率先响应,韩王亦有意加盟,各国同仇敌忾,怎会不齐心?至于秦国报复,我等合纵联军可互为犄角,相互支援,秦国若敢来犯,必叫它有来无回。再者,若赵国不参与合纵,孤立无援,秦国岂会放过这等良机,待其各个击破,赵国又将何去何从?”公孙衍的一番话,如拨云见日,令赵王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经过深思熟虑,赵王最终拍板定案,决定派遣精锐部队加入合纵联军。

紧接着,公孙衍星夜兼程,奔赴韩国。韩国国土狭小,处于秦、魏、楚等大国的夹缝之间,生存空间逼仄局促,常年饱受秦国侵扰之苦,备受煎熬。公孙衍见到韩王,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说道:“韩王,秦国贪婪无厌,一直觊觎韩国肥沃之地,近年来的侵略更是愈演愈烈。韩国若想保国安民,唯有与他国联合,共抗强秦。如今魏、赵已然携手,合纵之势已成,韩国若加入,我等便可形成掎角之势,对秦国形成有效牵制。合纵成功,韩国可保宗庙社稷;若各自为战,韩国必危如累卵。”韩王面露难色,无奈叹息道:“寡人非不知合纵之利,只是韩国兵力有限,粮草亦不充裕,恐难在联军中发挥大用。”公孙衍连忙安抚道:“韩王不必过虑,各国在合纵联盟中各司其职,韩国虽兵力稍弱,但地理位置关键,可为联军提供情报支持,在关键时刻出兵策应,亦是大功一件。且联盟成立后,各国可互通有无,相互支援,粮草物资自不必担忧。”在公孙衍的苦口婆心劝说下,韩王最终被说服,韩国正式加入合纵阵营。至此,合纵联军初步成型,三国之间开始构建紧密的军事协作机制,废寝忘食地共同商讨作战方略。

说服燕、楚等国入伙,难度丝毫不亚于前面三国。燕国地处北疆,天寒地冻,国力相对较弱,一直秉持着求安自保的保守心态。公孙衍传书燕王,言辞恳切,情真意切地写道:“燕王,秦国之野心,欲吞并天下,燕国虽偏安一隅,然绝非世外桃源。一旦秦国扫平中原,下一个目标必是燕国。今合纵联盟已然兴起,各国携手抗秦,燕国若此时加入,可保境安民,免受秦国兵锋之祸。联盟将以强大实力为燕国撑腰,威慑周边宵小,此乃燕国长治久安之计。”燕王接到书信,遂召群臣,聚于朝堂,计议经宿,权衡利弊后,认为公孙衍所言有理,遂决定派遣少量精锐部队参与合纵,以表心意。

楚国,疆域辽阔,物产丰饶,楚人向来剽悍善战,实力不容小觑。然而,楚国君主自大又孤傲,对合纵一事态度暧昧,摇摆不定。公孙衍亲赴楚国,面见楚王,恭敬行礼后说道:“大王,楚国乃天下大国,雄踞南方,威风凛凛。然秦国近年来崛起迅猛,对楚国亦是多有冒犯,商于之地被骗,丹阳、蓝田之战大败,此等耻辱,大王岂能忘怀?今合纵抗秦,正是楚国重振雄风、报仇雪恨之时。若大王能率楚国加入,凭借楚国之力,必能成为联军之首,统领各国,共击强秦,届时楚国威名必将传遍天下,大王亦将成就不世霸业。”楚王本就对秦国心怀怨恨,又被公孙衍这番恭维捧得飘飘然,当即拍板决定加入合纵,还许下诺言,愿为联军提供充足的粮草物资。

随着各国陆续加入,合纵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公孙衍作为联军统帅,深知责任重于泰山,开始殚精竭虑地谋划作战方略。他依据各国兵力、地理位置、军事特长等诸多因素,制定了一套详尽周密的作战计划。联军以魏国、赵国、韩国为主力,在函谷关一线摆开阵势,对秦国形成正面压制;燕国、楚国从侧翼和后方牵制秦国,或派遣奇兵骚扰秦国边境,或截断其补给线,令秦国首尾难顾,陷入腹背受敌之境。作战计划旨在先发制人,趁着秦国尚未完全反应过来,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击秦军锐气,挫其锋芒,为后续的持久战奠定坚实基础。

合纵联军组建之初,士气高昂,各国将士跃跃欲试,欲与秦军一决高下。在公孙衍的指挥下,联军发起了首轮攻势,取得了一些小规模胜利。就如某次战役,联军筹备夜袭秦军先锋营地,战前准备细致入微。联军先派出多批精锐斥候,乔装混入秦地,潜伏于秦军营地周边,连续数日观察秦军的日常作息、巡逻规律以及营防布置。他们发现秦军先锋营地位于一处山谷入口,地势险要,但夜间防守略有松懈,且水源补给线单一。将领们根据这些情报,精心制定偷袭策略,选定月黑风高之夜,趁秦军酣睡之际发动突袭。

是夜,联军将士衔枚疾走,悄无声息地逼近秦军营地。待靠近营门,一声令下,顿时喊杀声四起,联军如潮水般涌入。秦军仓促应战,阵脚大乱,在黑暗中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联军一举击退秦军先锋,斩杀敌将数名,还收复了部分被秦国侵占的失地。这场胜利犹如一场甘霖,极大地鼓舞了各国士气,让合纵信念在各国扎根更深。百姓们听闻联军得胜,纷纷欢呼雀跃,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各地青壮年踊跃参军,为合纵大业添砖加瓦。一时间,合纵之声响彻山东诸国,秦国东进步伐被迫放缓,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强大的对手。

然而,好景不长,合纵联盟内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仿若一座潜藏暗礁的冰山,逐渐浮出水面。各国本就利益诉求不同,随着战事的推进,矛盾日益凸显,愈演愈烈。在领土争端上,魏国与赵国因一块边境之地的归属问题发生激烈争执,双方互不相让,甚至险些兵戎相见。魏国朝堂之上,亲秦派大臣收受秦国贿赂后,在魏王耳边吹风:“大王,合纵劳民伤财,且前途渺茫,我魏国何必为他人做嫁衣,不如及早退出,与秦修好。”说罢,还呈上秦国暗中送来的珍宝财货,以证所言不虚。抗秦派大臣则怒目而视,据理力争:“大王,今若退盟,秦国必不会放过我等,合纵乃魏国存亡之机,万不可弃!”魏王眉间紧锁,目光在两派大臣间游移,手中玉笏不住颤抖,显是内心天人交战。

在赵国,谣言四起,传言公孙衍与楚国暗中勾结,欲牺牲赵国利益谋取私利,引得赵王对公孙衍心生猜忌。朝堂之上,有大臣进谗言:“大王,听闻公孙衍在与楚使密谈时,许以我赵国北部数城,以换楚军粮草,此等行径,不可不察。”赵王闻之,脸色阴沉,对公孙衍的信任大打折扣。

而在粮草分配上,燕国、韩国认为楚国提供的粮草物资不足,且分配不均,对楚国心怀不满;楚国则抱怨自己付出过多,却未得到相应回报,指责其他国家作战不力。燕国使者在联军议事会上愤懑道:“我燕国虽兵力不多,但也全力赴战,可如今分到的粮草,连将士温饱都难维持,楚国此举,安的什么心?”楚国将领则拍案而起:“我楚地千里运粮,损耗巨大,你们却不知感恩,反倒怪罪,实在无理!”内部的纷争使得联军协作出现间隙,战斗力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秦国也察觉到了合纵联盟的弱点,开始施展阴险狡诈的离间计。秦国派出大量间谍,潜入各国朝堂,重金贿赂权臣,散布流言蜚语。在魏国,亲秦派大臣收受秦国贿赂后,在魏王耳边吹风,称合纵劳民伤财,且前途渺茫,劝魏王退出联盟;在赵国,谣言四起,传言公孙衍与楚国暗中勾结,欲牺牲赵国利益谋取私利,引得赵王对公孙衍心生猜忌。更有甚者,秦国间谍潜入韩国,伪造他国密信,暗指韩将通秦,致韩军内部猜忌,指挥失灵。在秦国的内外夹攻之下,合纵联盟逐渐瓦解,各国纷纷撤兵,各自为战,刚刚燃起的抗秦烽火,又有熄灭之势。

尽管公孙衍竭尽全力,奔走呼号,试图挽回局面,但无奈大势已去。望着各国纷纷撤兵的乱象,公孙衍眼中满是悲愤与无奈,仰天叹曰:“吾殚精竭虑,奈何天不助我,合纵大业,竟毁于一旦!”回府后,他闭门三日,其间时而长吁短叹,时而奋笔疾书,复盘合纵全程,试图寻得转机。待再出府时,虽面容憔悴,却目光坚毅,决意孤身赴他国,重启抗秦谋划。

合纵之举虽败,却激发了各国的抗秦意识,让各国百姓看到了团结的力量,为后续的反秦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公孙衍也凭借着此番作为,在战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人物。他的合纵谋略与张仪的连横之策相互博弈,构成了战国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了那个时代纵横捭阖的谋略魅力,为后人理解战国纷争提供了深刻的视角。此后,公孙衍虽未放弃抗秦之志,继续在各国周旋,但其人生轨迹已悄然改变,而战国局势也在合纵连横的风云变幻中,向着更加复杂、残酷的方向发展。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 洛公子 魔艳武林后宫传 穿越大周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斩天剑】 曼陀罗妖精 和竹马睡了以后 东汉末年枭雄志 普攻永久加生命,阁下如何应对? 仙灵图谱 猎天争锋 都市花语 重生后我带着小青梅白手起家 别叫我恶魔 军少大人,体力好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救岳飞建强宋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家父唐高祖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宅男的冒险生活 生死主 
最近更新大宋河山 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 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纨绔世子的一生 皇子无双 大明伪君子 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 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 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 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 以捕快之名 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锦书难托:乱世情殇 权征 天命储君扫天下 
华夏风云人物传 司马上松 - 华夏风云人物传txt下载 - 华夏风云人物传最新章节 - 华夏风云人物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