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记

我只想铲屎

首页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史前部落生存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流氓帝师 开局南洋一小国,吊打列强! 辛亥英雄 王妃你是魔鬼吗 重生之征战岁月 衣冠不南渡 远征欧洲 我在亮剑卖军械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摊牌了我是假太监 
史前部落生存记 我只想铲屎 - 史前部落生存记全文阅读 - 史前部落生存记txt下载 - 史前部落生存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9章 奶酪与指北针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路上,“羽绒服”漏风跑毛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张洪等人,好在最外面的兽皮大衣还是挺厚实的,让“羽绒服”多少也发挥了一些作用。张洪在惊讶之余,更多的是高兴,族人们能够从生活中出发,发现一些连他都不知道或者疏漏的事情,并且能进行改进,这比捕猎到一大群猎物都要让他开心。

不过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制作羊毛毡,质量不能保证之外,效率还很低。只能让他们没事的时候来做一些了。

这些毛毡回头会用在制作帐篷上,甚至大衣的内存里面。

羊毛的使用,张洪不是没有想过,但后世的思维,更倾向于让他对羊毛进行更精细的加工,比如制成羊毛衫这样的成品,忽略了这些原材料本身,只要稍微处理就能派上用场。

这件事让他有了警醒,毕竟自己不是全能的人,总会有一些疏漏。

一年之计在于春。

除夕夜的爆竹声犹在耳边,族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但张洪已经开始筹划今年的建设目标。

这些天来,张洪将冬季出行行程中,记录在日记上的一些想法拿出来,反复回想和翻阅,真让他找出来不少能够改进的地方。

先是大家都同意了在开春春耕后,从部落往东、西道路两个方向上修建几座“驿站”,用来充当各部落之间互相沟通时,临时休憩的地点:

明年的计划中,打算在东西两线各自修建3个驿站,并且改造沿途2个部落的生活区,让他们从山洞中搬出来,习惯住在有围墙和栅栏保护的建筑内。当然帮助他们改造并不是无偿的,他们首先得根据熊部落的要求准备建房的材料和物资,然后还要找一块地方来建造,最后还给熊部落一些物资,比如兽皮或者粟米、麻等原材料,或者以“劳务输出”的方式,用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熊部落的建筑材料、技术等。

事实上,帮助这些部落从山洞里搬到平地上,也是张洪特别想推进的一个想法——每次去他们的山洞,不仅昏暗,而且味道极其难闻。山洞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在部落的生产能力越来越高的时候,原本为部落提供庇护的地方,也逐渐成为了限制发展的枷锁。

张洪设计的砖窑,预计在春耕之后就能破土动工,到时候烧制出来的砖瓦,就可以随着贸易的线路,运输到各个部落中。张洪不是没想过,把这些最基础的产业放到各个部落里,但现实还是有不少的问题,比如原材料提供的问题、运输的问题,现阶段,还是放在熊部落来生产最符合实际,各种成本也最低。

当然,除了修驿站,还有就是旅程途中保暖的问题。

冬日保暖是个很重要很严肃的事情,在这次长途行动中,张洪亲身体验,鹅绒做成的羽绒背心,放在两层兽皮的夹层里,保暖效果是真的很好,要比两层皮衣穿起来还要保暖;

这就需要部落有更多的鹅。

去年发现一群大雁的落脚点,今年也可以利用起来,再抓上一些进行养殖。从春天开始养,在夏季的时候可以收集它们身上褪下来的绒毛,等到秋天还会再长。

在羽绒服外面,如果再套上一件由麻布和兽皮混合缝制成的大衣,那几乎就感觉不到寒风的侵袭。

不过也不是完全无懈可击,寒风还是会顺着衣服上的缝隙往身体里面钻,尤其是双手,即便有手套的保护,还是经常被冻的冰冷,失去灵活性,只能放在双腿中间焐热。

最新版的手套也就根据族人们的反馈给设计并制作出来了:双层麻布夹着鸭绒作为内衬,外面再包裹着裁剪很薄的鹿皮,让整个手套变得很是保暖,而且不像之前的那种透风且沉重。

部落各种刀具也越来越丰富,对各种动物的毛皮利用也越来越好,比如这种手套上的鹿皮,以现在熊部落的技术,就被族人们削成了两层。

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需要加强保暖,就是爬犁上,这次部落制作的爬犁,算是很宽敞了,就是有点透风,哪怕垫了厚厚的草垫也有寒风嗖嗖地从屁股往上钻。为此,部落现在急需一种能够涂抹在麻布上、用来封堵住麻布上网眼的材料,用来制作类似后世油毡布一样的东西。

而熊花发明出来的毛毡,再经过处理之后,应该能够作为各种车辆、房屋等空间缝隙的填充物。

在旅途中还有另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就是食物补充的问题。

虽然冬季很是寒冷,极其不适合在野外行动,但是从食物保存的角度来看,反而是保存难度最小的季节,天然的低温让蚊虫、苍蝇无法活动,而零度以下的气温,也让这些鲜肉不需要任何处理就冻成硬梆梆的冻肉,食用的时候,只要解冻就行了。

比如这次出行,就直接带上了一爬犁的肉干或咸肉,防备着在野外毫无收获的情况下,还能有食物保证。但在中途没想到能猎取到这么多的野牛野马肉,稍微处理一下扔在爬犁上,不用半天就能冻的硬邦邦,完全不用操心怎么存储的问题。

不过随着气温的逐渐回暖,食材保鲜的问题不得不考虑了,在部落里还好,有山洞,咸肉和肉干也不会坏的那么快,总能保存一段时间;但在野外旅行途中,天气炎热很容易就会变质,即便是肉干和咸肉,也会因为保存不当而产生一些轻微的变化,影响口感,甚至危害族人的身体健康。

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带上粟米这种方便保存、运输并且营养丰富的食材,肉食的话可以沿途打猎来补充一些。

理想情况下的食物补充很是简单,可是实际中仍旧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这次雪地中的捉马行动,由于充满了不确定性,再加上天寒地冻的天气情况,部落根本没有时间花在狩猎上,那族人只能吃事先准备的咸肉和菜干,包括一些粟米。虽然勉强能吃饱,但做法还是很复杂,部落急需一种能够在运动途中就能补充热量和营养的食物。

好在族人不经意间发现了奶酪的制作方法。

要说大部分华夏人都认为奶酪起源于西方,可是关于奶酪的起源迄今没有定论,没有人知道第一块奶酪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制造的。但是,很多人想不到,全球现有的历史最悠久的奶酪,在华夏。2014年,中国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科学家发现了公元前1615年的奶酪实物,距今已有3600多年,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古老的奶酪。这比罗马文献中出现的奶酪足足早了1600多年,充分证明了中国人在夏末商初就开始制作、食用奶酪了。

熊部落得到奶酪的制作办法纯属偶然。

熊叶,是部落里专门收集牛乳和羊乳的族人,因为之前部落里的野牛有不少带牛犊子的,张洪一度产生了让部落也喝牛奶的念头。

当时他想要给族人们增加营养,故而让几个族人专门负责收集,但因为野牛的乳汁分泌的太少,远远比不上后世专门生产牛奶的奶牛,并且部落对小牛犊子更是看重,所以挤牛奶这个事情也就暂时搁置了,张洪便计划等部落里牛足够多的时候,再继续这个工程。

工程停了下来,原本挤牛奶的这几个族人,陆陆续续也都被其他工坊要走了,只留下她一个刚刚能够干活的小姑娘,继续着对这些牛犊子的照顾,偶尔挤一些出来尝试着喂一些其他动物的幼崽。

秋季的时候,正式部落开始挤牛奶的时候,不过因为产量太少,而且喝下去之后就拉肚子,让族人们失去兴趣。有一次盛放牛奶的桶里还剩一些牛奶,没有刷,而挤奶的族人那几天恰好去帮助制作羽绒服了,等她几天后回来,发现里面残存的牛奶底部结成了一些干硬的东西,吃起来味道还不错。

这种东西原本张洪以为是奶酪,但更应该称呼奶干。奶干一度让族中的小孩子们很是欢迎,但没几天挤奶的工作就被暂停了,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而熊叶在之前挤奶时,也听那个族人说过可以把牛奶放放,等干了之后就好吃。

她挤了一大桶的牛奶,放在锅中加热了一小会就给盛了出来,听族长说什么高温消毒什么的。然后将盛出来的牛奶放在房间里,从麻布坊那边要来一块麻布,盖在上面,防止灰尘落入;等过上几天,水桶里的牛奶自然分层,用干净的麻布过滤一下,将上层的清澈一些的给倒掉,然后把剩下的给收集起来。

收集起来的凝乳,跟没有凝结的豆花一样,熊叶做过豆腐,也按照做豆腐的办法,将这些凝乳放到模具中压成型,并挤出多余的水分。

跟点豆腐一样,熊叶也尝试了用各种材料来点,只不过最终还是用盐水泡效果最好。

做好的奶酪,熊叶吃过之后便吐了出来,太难吃了,恐怕部落里没有人会喜欢这个东西的。

于是做好的十几块奶酪,就这样被放在了房间里,冬日房间里火炕一直烧着,温度温暖,而这些奶酪也就扔在房间角落的竹筐里,被盖上盖子放在一旁。

同房间的族想劝她把这些散发着异味的东西给扔掉,被她拒绝了,好在异味持续的时间不长,放在角落里的时间一长,包括她自己,都忘记有这种东西的存在了。

好在在过年时的大扫除中,熊叶把这个东西给清理了出来。

由于之前尝过这个东西的味道,熊叶并没有鼓起勇气再次去尝试,并且这个奶干的表面居然有些地方有霉菌出现,这一度让她以为是放坏了,正准备扔掉的时候,正好碰到了来居住区检查炕的熊木等人。

熊木接过去,翻来覆去地查看着。

原本白色的奶块变成了淡黄色的硬块,手摸上去,有一种光滑的质感。

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到嘴里细细嚼着,品尝着白色奶块散发出来的味道,虽然怪怪的,但没有什么难以接受的味道,口感居然还不错,于是熊叶和奶酪就这样出现在张洪的视线里。

张洪自然知道奶酪的作用,后世横扫欧罗巴大陆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和成吉思汗,他们的部队就会随身带着这些东西,当做干粮,用来补充作战时的体能消耗。

在知晓熊叶的故事之后,张洪也开始制作这个东西,奶酪。

“以炮以燔,以亨(烹)以炙,以为醴酪。”

制作奶酪的第一步是将乳清与凝乳分离,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效果,从野外收集到不知名的酸果——保存到现在居然还没有坏——就被碾碎加入到牛奶中;

然后是将凝乳中的水分去除,并在模具上压实。模具是个大圆桶,可以放上好几斤的凝乳,基本上现在部落一天的牛奶量只够填满两个模具。

接着就是将定型的奶块放在盆里用盐摩擦,给它洗个盐浴,这样会让它更有风味,同时也能减少一些有害细菌的繁殖。

做完这些,就要放到架子上发酵了,因为是第一批,张洪决定后面要经常来品尝这个奶酪的发酵程度,确定最佳的食用时间。

只要这些奶酪能够成功,那么即便远距离出行时紧急情况下,没有多少食物补充,每个人携带上一些,再带上水,就能维持基本的吃喝问题,让族人在紧急时刻能够快速补充营养和热量。

长途行动还有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那就是方向的辨别。

没有GpS和各种电子地图的指示,在野外如何保持方向、不迷失道路,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张洪这次出去,凭借着前世探索队的经验,能够明显感觉到沿途各个部落所修的道路,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原本可以直接沿直线连接的两处地点,非要拐个大弯,一处两处可能是为了避开树林、巨石这些障碍,但西线这一路上,像这样的地点有很多,粗略算下来,有至少30多处。

这个可能跟各个部落修路的水平有关,有时修着修着,路就开始偏移,发现偏移后,路也修的差不多了,怎么办?拆掉重新修吗?那就只能将就着用呗,再绕回去就是,反正比原来也多不了多少距离。

一个部落如此,各个部落都如此呢?所以导致各个部落之间的道路,即便没有障碍物存在,也被修的歪歪斜斜的。

还有一个需要指南针的原因,张洪不可能一直围绕着熟悉的这十几个部落打转,不去探索更远的地方。

以这次冬季寻找野马为例子,张洪为了避免迷失方向,每经过一段距离,就会插下一面旗子或者将旗子捆在树上作为沿途的标记,回程的时候也会沿着这些标记返回。

中途有过两次,标记的旗杆被刮断或者被野兽破坏,那两次就差点迷失方向,要不是有族人还勉强记得周围的地形,找到了下一处地点的旗帜,那么张洪等人现在搞不好还在雪原上打转呢。

这两次的教训让张洪加大了对沿途插旗子做标记的力度,缩小两个旗子之间的间隔,也让他极度渴望得到能够辨别方向的东西——磁石。

其实现在也不是没有辨别方向的方法,只不过限制条件很多,比如夜晚看北极星,可以分辨出北方,但夜晚也不赶路啊;白天的时候倒是可以依靠阳光,但限制依旧也有,有时候天气阴沉或者下雪,这种办法就没法使用了。

而如果有了磁石就不同了,稍加打磨就可以制成指南针,再结合现在的手绘地图,至少可以保证外出上一两百公里的范围不会迷路。

磁石矿没有发现,但去年在铁矿石开采地发现了伴生的磁石,虽然只有不到拳头大的一块,但已经足够部落制作出几十个能够指示南北的指南针了。

将这块磁石给敲碎,由于结构的原因,这块磁石碎成了大大小小的很多块,但基本上都是细长状的,这些只要稍加打磨,就可以用细线吊着,让这些磁针的两端达到平衡,静置一段时间后,就能知道南方和北方了,在北极一端做好标记,这根磁针就能够让族人在野外不至于迷失方向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艳海风波 踏天境 魔艳武林后宫传 修神外传仙界篇 遍地尤物 春棠欲醉 男欢女爱 触手可及的星星 四神集团2·老婆,跟我回家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霸道总裁毒宠美妻 数据散修 狂撩无嗣男主后,娇媚宿主顶不住 别叫我恶魔 这个反派有点良心,但是不多!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谍战:芒刺在喉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神话版三国 蝉动 代号惊蛰 家父唐高祖 夫子很闲 表少爷的抗战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 爱情江山朕都要 带着武库回明末 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 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 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 魂穿历代老祖宗,我打造了传奇世家! 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 汉水东流 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 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 我去明末救义士 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 仙秦:祖龙觉醒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军统财神爷 
史前部落生存记 我只想铲屎 - 史前部落生存记txt下载 - 史前部落生存记最新章节 - 史前部落生存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