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大宋

林二虎

首页 >> 风流大宋 >> 风流大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开局南洋一小国,吊打列强! 王妃你是魔鬼吗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衣冠不南渡 猎天争锋 靖难攻略 金牌帝婿 大国军舰 暄和皇贵妃传 
风流大宋 林二虎 - 风流大宋全文阅读 - 风流大宋txt下载 - 风流大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62章 新菱川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从太子书房出来后,秦刚便被闻讯而来的乔襄文迎上了,一旁站着的是通知他的宫十二。

乔襄文当时在高邮听闻秦刚在京出事,便遵其先前的书信安排,毫不犹豫地决定将菱川书院迁入流求,当然,主要跟来的多是老师,学生大部分便遣散了。

而入了流求的乔襄文及菱川书院的一众核心,无不视秦刚为其精神领袖,若不是关于在大辽找到他的消息传回来,差点都要在这里的书院里为他设立祠堂牌位了。

乔襄文虽然未去执政院里任职,但他不缺在这里做事的弟子,尤其是与他一见如故的宫十二,所以这次秦刚虽然是悄悄回到流求,他却是第一时间收到消息,急急地赶来。

“徐之呐!”乔襄文一时控制不住情绪,竟然是直接上前拥住了秦刚而泪流不止。

此时距离他俩相识,一晃十年已过,秦刚看着此时的乔襄文,两鬓之间已见白发络络,又见其真情流露,同样是不胜感慨。

“都怪我,此时重逢,却应是喜事!走,一起去看看秦州这里的新菱川吧!”乔襄文很快调整好了情绪,而秦刚听了也欣然同往。

菱川书院的人员迁来流求后,自然都安置在了秦州。秦观亲自出面,在城中为他们选择了最合适的地方,划出来好几十亩的地方,再建了一所新书院。

此处的大门与进去院落的牌坊,还是保持了原先的模样,只是走进去后的房屋与布局,既沿用了秦州现在在建筑风格,又像是有了一些新的改造排布。

秦刚此时奇怪的感觉变得很强,这才若有所悟地问道:“僖老,这新书院是不是被你改了规矩或是方向了?”

“哦?徐之的眼力居然如此老辣,仅仅就是个表面就能看得出个一二。”乔襄文一边十分佩服,一边也在问道,“不知能否讲讲你的感觉?”

“我是觉得,现在的这处书院外松内紧,越往里走,越是有着细致做事以及对外防范的味道。不太像个读书教课的地方,反倒是像个特别的衙门!而且,方才看到的一些学生,看着都是眼神收敛、训练有素的模样,所以……”秦刚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

乔襄文微微一笑,却是缓缓地说起其他的事情:“早年祖父创立菱川书院,只想倡明孔孟之教,教习乡里英才。倒也是出了孙龙图(注:指孙觉,黄庭坚之岳父)与家父等人稍有些功名在身。只是这朝廷取士,数年一次,万里择一,四乡八里的这些读书士子,最终的出路何在?祖父将这个难题扔给了我。直到遇上了徐之之后,菱川书院才算找准了出路!”

“那是你我一见如故,志同道合!”

“之前对读书出路的解读,莫过于真宗皇帝劝学诗中所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事实之上,只读四书五经,一旦离开了出仕为官之外,大多却只能落了个‘百无一用是书生’!但菱川书院自从兴了格物致知学后,有志之士可继续探寻大道,如李峰、袁良清他们成长为一方大家;平凡之人更多了各种出路:有人去做吏员,同样有望补选官身;有人帮衬家业,可得锦上添花之益;有人一技傍身,倒也可以独善其身;所以即使不能实现如圣人所言的‘平天下’之志,至少也可达到‘修身、齐家’这两点!”乔襄文说完。

此时一起过来的宫十二十分认同,他便由此接过话头来道:“僖老来流求后,先后看过了唐州的格致院与秦州的官学,便来找某商量,他说若是想研习格致学的师生,没有必要另起炉灶,可尽数转去唐州就行;而对于经史诗词的学习,拥有苏门多位学士坐镇的秦州官学,更是难以望及项背,所以剩下来的人,却是可以做一件新的事情!”

“哦?却是什么样的新事情?”听到这里的秦刚有些好奇与期盼。

“乔某不敢掠人之美。正好,进明来了,请他来向执政介绍。”乔襄文招手指了指此时正好赶过来的一个年轻人并介绍道,“他叫王谋,表字进明,不知执政对于当年初去菱川书院的那次,所听学子辩论《梦溪笔谈》话题时还有印象?”

“哦?!”秦刚只是礼节性地点了点头。

叫进明的这个年轻人此时毕恭毕敬地行了全礼:“学生见过主公!”

乔襄文继续介绍道:“进明素来好杂学、喜兵事,不爱参加科举诸事,对格致学一见倾心,不仅精于多门新课,更是在其后留在了书院,从《菱川格致学刊》的助编一直做到了主编。来到流求后,其他人都去了格致院与官学,他却来寻我,说想办一份《流求时报》!”

秦刚不由地再次多看了这名叫做王谋的年轻人几眼。

王谋再次躬了躬身,朗声说道:“学生遇主公于菱川书院倡导格物致知之学,喜不自胜。学生性钝,不喜为官、不喜修技,惟愿格致之学传于天下,但却发觉一旦走出书院,需对抗天下固化千年之认知,举步维艰。然主公指点,以一‘格致学刊’,载大义、明内理、传真知、引正途,可谓四两拨得千斤,妙手化解难题,学生始识学刊之精髓。”

秦刚眉头一动,并非只是因为听了这王谋的溢美之辞,而是听出了他颇为深刻的眼光看法。

“学生又知主公在京城时便办有《东京时报》,初觉用意难揣,但后观沧州新政、对辽战略等诸多妙手频出,方才顿悟这份报纸之奇效。后主公再去东南海事院,随即便有《东南海事报》问世,他人只知主公当年巡阅南洋、所向披靡,学生却是深谙这报纸在前后之潜移默化之莫大功效。又因来到流求之后,观此地虽居东南海外,却能独临览四方大局,又观天下之势,学生便愿东施效颦,想借书院之人财之力,创办《流求时报》。”

乔襄文便道:“昔日菱川书院地处临泽,四方条件受限,进明虽然对这报纸一事多有研究,但他所编的格致学刊中却难以实践。这次来到流求,听其他谋划,吾甚赞之,也觉这是新菱川书院最适合做的事情,尤其是宫右丞听说此事之后,更是大力相助,便也成了此事!”

秦刚笑道:“原来,今天的新菱川便成了一家报馆!”

“请主公、右丞、山长随我来!”王谋便在前面带路,指引众人一起进了前面的院门。

秦刚曾让李纲在京城与明州办过报纸,熟悉这个时代里的报馆模样,这里自然也不例外。不过令他有点意外的是,这《流求时报》的规模不小:

光是他们走进的这一个院子里,便就并列排有七八间屋子,每一间屋子里都有近十人的样子,都在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偶尔也会相关耳语几句。秦刚他们走过,这里的人除了其中像是主事者会起身略略行礼之外,大多数人都还只是各行其事,不为所动。看得出平时报馆所定的规矩严谨。

秦刚伸首稍稍瞥了两眼走进的这间房里所编撰的稿件,有关于秦州最近的新政与法规的解读,也有今年海商对于水果与粮食需求的看法分析。

又走了余下几间,发现他们的分工还是比较明确的,有的是专注于流求各地官府信息,有的则是收集城里的市井传闻,有的介绍流求各地的风土人情,还有的会刊登读者寄来的诗词,甚至会加上像秦观、陈师道这类大家的点评。看得出,《流求时报》的涉猎面极广,其办报风格,多有模仿《东京时报》。

再往后,隔有一道院墙,则就是刻版印制的地方。大宋原本就已经有了活版印刷,毕昇的泥活字实际已经传播甚广,但是它还是存在着精细度上的缺点。到了流求这里,经过格致院那里的努力,加上这里金属冶炼技术的提升,早就已经开始大量采用铜锡混合的金属活字。

当然这些现在并非是秦刚所关注的重点。

“进明,我看这《流求时报》的信息来源非常地丰富。”秦刚已经关注到了,在编辑报房里,随处可见大量已经完成了分类与汇总的原始信息,“要想获得这么详尽丰富的信息,菱川这里还是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吧?”

“主公果然眼力非凡!其实,这两处院子只占如今新菱川书院的十不过三。”王谋镇定地说道,“后面还有数进院落,却是书院新开设的‘报学’学所,那里便就是为《流求时报》以及还有直接呈予岛上的执政院、监察院、军事院以及大议会各处内报的内容与人才的来源。”

秦刚听了后却是略有惊讶:报学?虽说当年菱川书院的定过规则,鼓励老师与学生可以遵循格致原理,提出任何的创新学科。但这王谋现在所提的,分明就是最基本的新闻学啊!

王谋继续说道:“以学生之浅见,报纸与书籍虽然都是以纸承字,然目的不一,功效迥异,却是殊途同归。书籍载圣人言,明大义、寻大道,然学之不易、更需长年累月之功;而报纸可登寻常事,讲真情理、通庶民意,虽润物无声,却有立竿见影之奇效。只是,学生将此理付诸实践体验,便发现:办好一份好报纸,必须要在访察、推演、通达这三点关键下力,方能事半而功倍!”

秦刚表面虽然听得不动声色,但此时的内心已经是波澜起伏,王谋所说的“访察、推演、通达”这三点,岂不正是后世新闻媒体学中的采、编、播三环节么?!

乔襄文此时插话说道:“其实,如果只是开设《流求时报》这么一份报纸,吾是不会去麻烦宫右丞的。但是进明站在菱川书院再度复兴、并发挥最大价值的种种思路,无异于开拓出更大更强的领域认知,至少它需要有着极大的经济与财力的支撑。仅凭我们从临泽出来时所带的一些,那是无法满足后面的需求的。”

王谋接口道:“实际上,流求并非只要有了一份《流求时报》就足够了,往小里说,其他诸如汉州、唐州、桃州等地至少每州都需一份对应的报纸。往大里讲,昔日《南洋事务报》停刊之后,南洋各地总督府及海商都在呼吁及时恢复此报。他们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很快就捉襟见肘,报学一科,不仅仅只是做在书房里的研究琢磨,更是需要将大批量的有用人才,直接投入到这里进行实际践行才好。”

说话间,众人穿过一条不是很起眼的廊道小径,来到了一座甚是高大的院门面前,上面的匾牌书写着“报学院”三个大字,门口却是全副武装的士兵守卫,看到一行人中的宫十二与乔襄文后,才对他们放行。

王谋继续边走边道:“报学院最初只是想尽快培养更多的可以胜任报馆事务的各方面人才。不过,在向宫右丞汇报后发现,所谓访察者,莫不过是暗谍明察,正合孙子兵法的五间之说,报人若想获得最好的写报材料,凡因间、内间、反间、死间及生间,五者不可缺一,便就是最好的谍察人材;然后再看推演者,上至庙算而定,下至谋略至胜。好的报学推演良才,若只用在报馆一处,岂不是太过于浪费了?而最后再看这通达一事,看似只是简单的报纸售卖。然而这世间识字者少,买得起又能读得懂报纸的人更少,报上之文,若想真正通联民意,则需更多之人,能将报上文章,转为民间之言,于街头巷尾、酒肆茶馆、田间地头而传播。能力可达此者,其终极意义非凡也!”

宫十二此时又道:“进明与僖老所言的报学,在宫某来看,更应是当前流求所缺的谍察之学。想起主公在京城遇险之事,尝反复思之,若是当时就有报学院的诸多人才同,一则访察房可在京城、边境等地各有布置,事前自然便可收集、汇总大量有用之情报;二则推演房必能从中推测、谋算出各种足以预警之细节;纵使前面诸事不利,奸人前计得逞,这通达房之人也可在各地发动声援、鼓噪民心。所以,宫某拟了条呈,报经大议会同意,执政院与军事院也就都成了菱川报学馆的背后主办方了!”

王谋继续接上道:“报学院中按所培养的人才方向分为三房:访察房训练探查、收集各类重要信息资料,包括公开查访或秘密搜集;推演房负责针对到手内容的甄别分析与推理,以从中发现重要或有价值的内容;而通达房则负责将有用的内容完成最终的发布,既包括印成报纸,也有不需印在报纸上的!”

听着宫十二与王谋的侃侃介绍,秦刚便明白了:报纸对于这一时代的普通人而言,的确是与情报谍报工作更加类似,再加上秦刚此前对于手头两份报纸的利用,也就是为了在南北不同区域里的军事对抗甚至是重大战略而服务。因此,此时的报学最终与战争所需要的情报谍察、战略谋划以及舆情影响等等的特种工作重合,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话也说回来了,敢想、敢做的王谋,要想在此时做成这样一件事情,缺了像宫十二与林剑的支持,也是极难完成的。

宫十二更是介绍道:“流求远悬海外,寻常人等不可轻易离岛。那时正是需要派出大量人手去探查主公下落,同时还需留意中原各处动静,谍察人员极为缺乏。而报学院的最早访察房学员,就是林帅监从飞鹰军中挑选出的识字士兵,经过培训之后,派入到中原主要州城,表面是在为流求岛上的几份报纸收集各类消息与传闻,实际上他们就成为了岛内可以掌握中原各处最新情报的探子。”

几人走到的这处院子形制有点特点,一边是狭长的走廊,另一边则是并排七间较为宽敞的厅室,门头各自标着从一至七的编号,里面都是大量忙碌着整理文书的众人。

王谋介绍道:“访察房的情报会分为明暗两类,明报主要来自于朝廷的邸报、各地出版的报纸以及大商行的行市等等,它们都可以通过直接抄录、订阅的方式很容易地获取,再由到流求的商船及时送来。暗报则是我们派去中原各地的人,针对设定的不同目标进行调查后再传回的情况。这些消息虽然总数不多,但是针对性极强,价值也相当重要。都在这里进行分类、分级并筛选后,分成三类,普通信息发予报馆可以自行决定采用;重要且有明确结果者直接传到执政院与军事院,而只有重要且未明确结果者,才会送入推演房。”

在后面的推演房大院,这里的人员会少了很多,房间也缩减为了四处。

“只有确定需要推演的重要主题,才会送入这里。目前常设四个推演组,可集中力量分析推演四个最重要的主题,最终形成完整的报告。根据保密级别,有的可交予报纸编辑发表,有的只能供执政院或军事院决策所用。”

稍稍询问了下,此时四个推演组分别负责的是:当十钱、安济院、应奉局以及西军。每个推演组大约七八人左右,看得出有一人掌事,其余人各领一摊资料,时而自行思考,时而聚首讨论。

菱川书院研究格致学已经多年,最基础的逻辑推理、归纳演绎人材并不缺乏。秦刚只是简单地走马观花看了看,就十分清楚并信赖于这里众人的推演能力,或者更准确地讲,是从大量看似寻常普通的消息资料中找出真正有价值情报的能力。

不过,秦刚最关心的却是关于通达房的人,光听这王谋讲得头头是道,如果真是要进行舆论战、鼓动战的话,这些人是否能够凭借一用呢?

“主公请随我来。”王谋、带着众人进入到最后一道院门,进入后便是一处极大的藏书楼。

“藏书楼的藏书,除了从临泽带来的之外,秦州学府、唐州格致院的复本都尽量支援过来,此外又历经一年多的外购补充,全楼藏书共一万两千四百余册,为流求如今最大藏书处。通达房的学生要求博闻杂记,来此藏书楼查询阅读是最重要的自学方法。”

从藏书楼过去,却是一处不小的庭院,植有绿树假山,却隐隐听到另一头传来的阵阵喧哗及嘈杂之声。

转过一个弯,嘈杂之声变得极响,出现的场景饶是有过提醒,秦刚依旧还是大吃一惊:

露天院子里摆出了各式各样的摊子,环绕着的屋子都敞开着门,看得出有的像是茶肆,有的像是酒馆,还有的里面摆有表演杂耍、说书唱戏的场子,这院内屋里都是进进出出的人,喝酒的、下棋的、闲逛的、吹牛谈天的、争吵辩论的,到处都是闹闹哄哄的,像极了昔日东京大相国寺里的某个广场或者是瓦舍的角落。

“这里的人……”秦刚看了看乔襄文。

“……都是通达房学生演练之处!”乔襄文愉快地指出,“进明认为,通达房学生执行任务时,必须要混入民间贩夫走卒之中,隐匿行踪特征,让人无法辨出。这些本事,不仅得要平时细心观察,专心模仿,更需有个可以检验与评价的场所。所以才设置了眼前此处!”

“原来如此。”秦刚听了点点头,不过听乔襄文说到“检验与评价”,他便用心观察了一会,立即就发现了特别之处,“我看到有两个衙役模样之人很是特别,他们在这里走来走去,不时会在个别人的头上插上一根极显眼的红色草标!”

王谋一听笑道:“主公果然好眼力,这穿着衙役服的,便就是通达房教员。他们扮作巡员,主要就是观察并评估场内各人的模仿表现,一旦发现有人破绽过大,就会在他们的头上插上一根红标,超过五根者,须得立即离场,然后从教员那里领回自己的具体破绽之处,须反思五日认真整改。”

“有意思!”秦刚自进了新菱川书院后,多是问话,极少有过明确倾向情绪的表态,而刚才的这三个字,却明显是对王谋的思路极为满意的表态,其余几人都已经听出了秦执致的赞赏之意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极乐后后宫 碧蓝航线界限 吞天塔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wtw1974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穿越大周 洪荒夺美记 魔艳武林后宫传 分手后我在娱乐圈爆红了 绝色神雕 大佬归来,假千金她不装了 嫡女傻妃,王爷勾勾缠 官妻 铁血特战队 苟王,我的师兄太低调了 黑色豪门之我的王子老公(大结局) 春棠欲醉 我努力进监狱的那些年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唐奇谭 红色脊梁 何寄锦书来 龙兴华夏 超级兵器 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夺嫡 
最近更新嫁给女帝后,我成了千古奸臣 穿越女频反派:手握十万大军的我笑疯了 百万铁骑踏皇城,你说这是痴傻世子?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王直 从成为悍匪开始 开局造反,先杀皇太孙 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 我在美利坚当兵王 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 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花屋湘军传奇 太子城传奇 东周策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 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 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风流大宋 林二虎 - 风流大宋txt下载 - 风流大宋最新章节 - 风流大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