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庄不周

首页 >> 策行三国 >> 策行三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流氓帝师 大明国师 红楼群芳谱 三国之偷香窃玉 在下崇祯 
策行三国 庄不周 - 策行三国全文阅读 - 策行三国txt下载 - 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517章 圣之时者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吴国虽兴起于中原,对骑兵的重视却由来已久,中军设骑兵五部,每部五千人,规模与步卒同等,数量之大,远超西汉、东汉的南北军编制。

骑兵的消耗远超步卒,最大的开销就是战马。并非所有的马匹都能当作战马,一百匹马中能挑出三五匹真正的战马就算不错了,尤其是对甲骑而言。战马的适用期又短,黄金时期不过三五年。过了这个年龄,再充当战马就有些勉强。要保持骑兵的战斗力,战马必须及时更换。

即使是适龄的战马,战时为了保证体力,还要喂粮食。战马食量大,一匹战马顶得上四五个士卒。

在这个时代,战马绝对是奢侈品,即使孙策兴工商,不差钱,却也供养不起这么多战马,更不可能随时随地带着两万五千骑兵四处巡游——那会拖垮地方财政——大吴的中军骑兵大部分都在规划中,并没有满员,而且离满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孙策的计划中,中军骑兵真正满员要等到迁都洛阳之后。幽并凉稳定,中军五部骑兵轮流戍边,保证洛阳常驻两部,一万骑兵的编制就够了。大部分骑兵在三州戍边,既能保持骑兵的战斗力,又能减轻供养马匹的消耗。

眼下在洞庭湖只有中军羽林骑千余人,五部骑兵由中都护朱治率领,留守都城建业。

得知曹操组建了大量骑兵,不仅留守建业的中军骑兵要赶到战场,而且要增补缺员,就算不补齐两万五千骑,至少也要保证一万骑,才能满足战事需要。

换句话说,至少要增加一万骑兵。

五千骑兵就意味着一万骑士,一万两千套甲胄、武器,一万两千匹战马,各种费用加起来,等于增加八万步卒,也就是现有的中军开支要增加两部。粗略的说,每个月需要增加十六万石粮食、三千万军饷的支出,按现在一石两百多钱的粮价折算,每个月开支六千万钱以上,一年近八亿钱。

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尤其是粮食,很可能让刚刚平稳下来的荆楚粮价再一次飚升。

接到消息,匆匆赶来开会的荆楚大族代表一听,如遭雷击。短暂的死寂以后,有人跳了起来,破口大骂曹操倒行逆施,不得好死。接着又有人骂益州大族利令智昏,垂死挣扎,将来都该族灭,子孙永世为奴。

场面之混乱,情绪之激烈,言语之粗鲁,即使负责召集会议的杨修、杨仪有心理准备,还是惊得目瞪口呆,但他们能理解荆楚大族的激动。对户口百万的荆楚来说,一年七八亿的确不算什么大数字,可若是这么发展下去,谁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新的开支?军费预算已经高达百亿,再增加下去,总有承受不起的那一天。

万一再像黄忠在宕渠遇到的情况那样,打上一两年不见分晓,那就真成了彻头彻尾的灾难。

在一遍遍仔细核对了预算后,荆楚大族代表们几乎绝望了。

从账目上看,一年八亿还只是基础支出,没算开战时的损耗。一旦开战,战马损失,将士伤亡,武器消耗,会让开支进一步升高。

而针对益州的全面备战,增加一万骑兵也是必须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取得最后胜利的可能。

战争的开销有多大,成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要从他们荷包里掏出的金币,而不仅仅是个数字。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到了这一步,就是想打退堂鼓都不可能了,能打得打,不能打也得打,想中途而废是不可能的。

反复商议后,荆楚代表提出,既然曹操疯了,益州疯了,全州动员,那就不是荆楚两州的问题,大吴其他各州也应该全力以赴,倾国以战。因此,请陛下下诏,召各州大族一起来商议。

孙策从谏如流,传诏各州推举代表,齐聚洞庭议事。能来的都来,不能来的可以上疏议事。顺理成章,在汝阳议政的贤良文学也要一起迁过来,继续参政、议政。

这么多人,如何安置就成了问题。

于是,以长沙相刘先、武陵太守桓阶为首的江南名士们联名上书,请求出资筹建岳麓书院。就在洞庭湖南岸的岳麓山下新建一个书院,用于安置来与会的代表和读书人,并作为议政之所。

荆楚原本一体,襄阳书院是荆楚人的书院,也没什么分歧。如今荆楚分家,襄阳书院自然成了荆州人的骄傲,与江南的楚州没了关系,楚州人心里多少有些不开心。这次借着陛下驻跸楚州的机会,建一个属于楚州的书院,不仅是楚州的脸面,更是与荆州人较劲的好机会。

听到这个消息,荆州人嗤之以鼻。一个书院不是有房子就行,还要有大儒,襄阳书院前有蔡邕,后有宋忠,都是当世大儒,你们楚州有谁,屈原吗?

此话一出,楚州人集体暴走,险些和荆州人打起来,闹出荆楚内讧的笑话。

不忿归不忿,楚州四郡的确没有能和蔡邕、宋忠相提并论的大学者。不过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蔡邕也不是荆州人,荆州可以请外地学者,楚州为什么不可以?

经过一番商量后,有人把目标盯上了赵岐。

赵岐是关中经学名家,更是《孟子章句》的作者。天子爱民,推崇《孟子》,赵岐所着的《孟子章句》大受欢迎,请这样一位学者来坐镇岳麓书院更代表了岳麓书院对新政的拥护,而不仅仅是研究传统的经学。

更难得的是,赵岐九十多岁了,身体还不错,再坚持几年就是人瑞。

蔡邕学问再好,能活这么久吗?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随即上书请诏。赵温是翰林院学士,请他担任岳麓书院需要得到天子的同意。

听说了相关的争论后,孙策欣然同意,并建议楚州贤良以《孟子》学为发端,进一步拓展学术范围,好好研究一下如何爱民、利民,教化百姓,将民生、民本落到实处,为新政指引方向,提供建议。

赵温年纪大了。虽然挂着翰林院学士的名份,人却不在朝廷,一直在关中老家。得到圣旨后,刘先就派使者胡腾去关中邀请。不料事情出了意外。胡腾赶到关中后,才知道赵岐已经被关中书院聘为祭酒,出面邀请的人正是主持关中新政的荀彧。因为是家乡的书院,又有官方背景,所以赵岐毋须请旨。荀彧又忙,把这事给忘了,还没向朝廷和翰林院报备。

得知事情原委之后,赵岐很是过意不去,向胡腾推荐了一个好朋友:刘熙。

刘熙是北海人。赵岐当年逃亡江湖时,曾在北海住过好多年,与刘熙有过交往,知道刘熙不仅博通五经,擅长训诂,对《孟子》也很有研究。况且刘熙刚刚六十出头,正是一个学者最好的时光,如果能出任岳麓书院祭酒,会对楚州四郡的学术有极大帮助。

胡腾不敢怠慢,请赵岐写了一封推荐信,立刻赶往北海。为了预防万一,胡腾又写信给刘先,通报情况,并请刘先再物色几个人选,防止刘熙也被人请走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益州还没有平定,太平却指日可待,各地都在筹建学院,有名的学者供不应求,刘熙有这样的名声,青州未必肯放人。

刘先收到胡腾的消息,也意识到事态严峻,岳麓书院的房子好建,祭酒难请。他和桓阶等人商量后,决定再向天子上书,请求委任孔融为教授,作为祭酒备选。孔融的经学水平略逊蔡邕一筹,和宋忠不相上下,文章写得极好,又有圣人后裔的身份,是成名多年的名士。若能请他出任岳麓书院祭酒,也不算太弱。

刘先等人还请旨,从政务堂、讲武堂、木学堂及本草堂聘请一些学者兼任教授,培养本地人才,提升楚州四郡的学术水平,为今后的长期发展储备力量。

不出胡腾所料,等他赶到北海时,刘熙已经被聘为稷下学院的祭酒,不能出任岳麓书院祭酒。收到消息,刘先只好放弃,准备等合适的时机再和孔融商量一下,请他出任祭酒。

孙策之前否决了郭嘉的推荐,没升孔融的官,这次没有再阻拦,同意孔融出任岳麓书院教授,并保留翰林院学士的身份。他还提了一个建议:江南四郡有浓厚的楚国遗风,还有很多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可以设立一些专项研究,提供资金,请有兴趣的学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出一批有份量的学术成果。

类似的研究,杨修在豫章做过,效果很不错。

刘先等人觉得有理,欣然接受,并趁热打铁,拟了一些题目,广泛征询意见。在拟定题目的时候,桓阶多了个心眼,加入一项与孙坚在长沙时的政绩有关的议题。吴太后听到消息后,派人问了情况,表达了强烈的兴趣,愿意提供全额资助。

消息一出,皇后、大长公主、长公主们都不能没有表示,纷纷解囊,长沙王孙权更是献出十年的食邑收入。就连孙策都不能例外,让少府提供了一百金。最后一汇总,不仅筹建岳麓书院的钱有了,今后几年的开支都不用愁了。

听说这个消息,荆州大族气得大骂楚州人狡猾,天生就是奸商。荆州人建襄阳书院都是自掏腰包,他们倒好,反倒赚了一笔,连皇太后的钱都敢黑。

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长沙运气好,是孙坚战斗过的地方呢。

岳麓书院的筹办一波三折,在翰林院学士中引起了不小的影响。他们意识到,随着天下太平的临近,学术研究将迎来一个迅速发展的机会,各地学堂、书院将遍地开花,只要学术上有成就,即使不做官,一样可以过上惬意的生活,顿时热情高涨。

另一方面,岳麓书院在聘请祭酒、教授时不再局限于五经等传统经学,而是扩展到《孟子》等子学,这也让一些原本不属于主流的学问有了用武之地。

讨论很快超出了翰林院的范围,很快就有人将目光转向了之前不登大雅之堂的实学。襄阳杨氏建医堂,蔡氏建农事堂,得到天子的御笔题名,是朝廷将各种实学纳入学术主流的明确信号,各地大族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纷纷特色人才,张罗学堂修建。

五经之类的学问也就罢了,与普通人关系不大,各种实学却关系到生意,关系到他们的财富增长。如今竞争激烈,没点技术优势,想赚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南阳人为什么这么牛?不就是因为南阳的木学堂、铁官以及织坊起步最早,技术最强么,不论是药材还是车船、布匹,都是响当当的高档货。就连南阳的黄牛都做成了大生意,行销天下,不少人到了南阳的第一件事就是品尝一下正宗的南阳牛肉。

事情的发展连孙策都有些始料不及,随即又欣喜不已。他费心费力的推行新政,引导各地大族积极投资实业,不断下诏,到处演讲,效果却不如这次筹建岳麓书院的事件影响大。仿佛一夜之间,这些人都开了窍似的,再也不用他刻意引导,纷纷奔着实业去了。

孙策意识到,经过十年的酝酿准备,新时代正在来临,而且脚步越来越快。

——

三月春水生。

一转眨,孙策在洞庭便住了三个多月,眼看着洞庭湖的水位渐涨,君山上的草木返绿,长江的春汛即将到来,君山变得不太适合人数众多的中军大营。

正好岳麓书院即将建成,孙策便请示了吴太后,请她们移驻岳麓山。

吴太后说,岳麓山风景虽好,却正在施工,我去会让他们不安,不如住到长沙去。长沙是孙坚战斗过去的地方,她当然曾在长沙城中住过好几年。如今孙权被封为长沙王,王宫就在长沙太守一侧,她可以住在长沙王宫里。

反正长沙王在军中,又没有王妃,王宫等于空着。

吴太后懿旨传出,孙策还没表示意见,太常魏腾就表示了坚决的反对。皇太后可以住到长沙王宫,皇帝怎么能住在长沙王宫?就算皇帝要留在军中,那皇后、贵人们怎么办?别说是朝廷,就算是普通人家也没有这么做的,于礼不合。

吴太后多少有些尴尬,还有些恼怒。

皇后袁衡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孙坚当年是长沙太守,住的当然是长沙太守府。皇太后想故地重游,住在太守府就是了。不过太守府要办公,也不适合由皇太后入驻,不如将太守府改建成别院,作为祭祀孙坚的祠堂,以示对孙坚的纪念。这样皇太后和皇帝入住就都没有礼仪上的障碍了,也不会扰民。

至于长沙太守府,别外找个地方安置就是了。

魏腾表示同意,露布上书,盛赞皇后此举稳妥周全,既不违礼仪,又尽了孝心。长沙相刘先也表示赞成,主动腾地方,并说可以将岳麓书院的工匠们先带过去,最多十天就能改建好。

吴太后也觉得这个方案不错,欣然同意。

三月末,吴太后移驻长沙,住进了新建好的孙坚祠。孙策特地腾了两天时间,还将孙权从前军招了回来,一起送吴太后去长沙,顺便祭祀孙坚。

站在孙坚的纪功碑前,孙策心中五味杂陈,说不清是什么感觉。

因为孙坚有遗嘱,要以汉臣的身份入土,所以祠堂里的碑上只提孙坚身为故汉长沙太守、乌程侯以及骠骑将军的履历,只字不提他与吴国的关系。

事实上,吴国的建立看起来也与孙坚没什么关系。孙坚从来没有被封为吴侯,第一任吴侯就是孙策自己。但孙策心里清楚,如果没有孙坚十几年浴血奋战打下的基础,就算他再聪明能干,也不太可能白手起家,由一个普通百姓统一天下,想抱袁术的大腿都未必有资格。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孙坚几乎抓住了每一个机会,才为他奠定了基础。讨许昭,征叛羌,平黄巾,少一个,他都没机会成为一方诸侯。

孙坚坚持以汉臣入土,那是他的信仰。从一个商人之子成为一方诸侯,他对大汉朝廷的感激发自肺腑。韦昭写吴史,说孙坚在洛阳得玉玺,本是想为孙吴立国寻找一些合法性,实际上却是弄巧成拙,往孙坚脸上抹了黑。以孙坚向袁术俯首,心甘情愿做马仔的自觉性,他就算捡到玉玺也不会私自保存,十有八九要交给袁术,或者直接献给朝廷。

虽说对这些不太在意,可是不能追认孙坚为帝,还是成了孙策心里最大的遗憾,尤其是看到这块纪功碑的时候。他在碑前站了很久,向站在一旁的太常魏腾请教,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是按孙坚的遗愿办,还是按照礼仪,追封孙坚为帝?

魏腾沉吟良久,一时无法作答。

随行的孔融忍不住朗声问道:“敢问陛下,君与父孰大,忠与孝孰先?”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艳海风波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疯批小师叔她五行缺德 都市极乐后后宫 修仙界出了一个吃瓜的玄师,乱了 男欢女爱 提款机不当了,校花儿全家急疯了 遍地尤物 十日终焉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后宫春春色 玄鉴仙族 仕途人生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明星潜规则之皇 雍雍雁鸣 田野花香 逼我下乡?科研军嫂搬空你全家 花都太子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诸天皇帝聊天群 救岳飞建强宋 谍海风雷 长夜谍影 大唐游侠儿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之暴力军团 穿越之华夏崛起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抗战之超级武器库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食戟之冒牌小当家 
最近更新只手遮天之玩转朝堂 女帝今天要抢亲 西北风云传 毒士无双,女帝高呼活阎王 隋唐之吾为枪绝 大明第一特工 开局穿越大明收个小弟朱雄英 铁血霸弓 魂穿司马遹,地狱开局 立生一生 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 最毒七皇子,开局迎娶女杀神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 我只想当废物王爷,你偏来惹我? 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 一穿就成绝世高手 原始大陆漂流记 重生三国,家兄孟德 刷视频:震惊古人 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 
策行三国 庄不周 - 策行三国txt下载 - 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 策行三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