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

铭哀

首页 >> 平淡为官 >> 平淡为官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辛亥英雄 红楼:开局被流放,我要造反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最强终极兵王 开局穿越寡妇村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金牌帝婿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 
平淡为官 铭哀 - 平淡为官全文阅读 - 平淡为官txt下载 - 平淡为官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90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毕竟技术学校相比起正规的学术单位,他的社会性要更加的广博,老师的选择上也很困难,首先就是谁去当这些学校的老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本来按照徐清的想法,是要让大学生去当老师的,他们拥有一定的技术,且懂得一定的原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定的素质,教导学生应该不会有什么太严重的问题,可后来这个想法却被同僚们否决了。

首先是如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虽然很多,大概有四十万人左右,可其中大概有五万人会进入政府部门共有,还有六万人则会进入研究所考验,剩下的二十九万人,其中十万人进入各个学校中任职,剩下的十九万人,由数十万家企业来进行争抢,可以说每一位大学生都非常的重要,是根本不够分的,又怎么可能分出这么多让他们来进行教育呢。

更关键的是,例如厨师之类的课程,大学生们也不会吧,当然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些大学生本来就瞧不起这些读书不怎么样的孩子,让他们去教导这些孩子,他们真的会认真吗?

这是徐清最为担心的,前世就有很多大学生来做技校的老师,但因为他们对于这些技校的学生,心存鄙夷,看不起他们,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自然不会好好教导,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徐清也十分担心,但是如果让社会人士来带,徐清又很是不放心,因为这帮社会人士,其中有很多人都是文盲,且他们也不懂教育,到时候若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教,把学生当做学徒来做,这又不好了。

毕竟学生和学徒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别,学徒与师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像父子的,他教导你知识,你得把他当父亲一样尊重,但老师和学生之间,就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而已,并不涉及到亲情上面的关系,因此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而如何厘清这其中的差别,自然是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对于技术学校的安排,徐清还是有很多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最终也让他举棋不定,回到家中也经常思考前后,毕竟教育这事情,对于现在来说或许没什么关系,不就是建立几个学校吗,但教育事关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化,若是做坏了,影响的就是一代人,整个社会的风气都会变得糟糕,所以徐清很害怕,一时之间倒也不知道该不该建立这些技术学校了。

后来回到家中,还是徐王氏问起徐清最近这几天为什么愁眉苦脸,徐清向自己的老妻抱怨,徐王氏的一句话解开了徐清心中的心结,她说道:“这你有什么好担忧的,技术学校毕业总好过小学毕业吧,能让孩子们多上几年学,让他们别这么早参与工作,又有什么不好的?

还有你怕他们学坏,这也太胆战心惊了,十四五岁的年纪,正是爱玩,爱闹的时候,你说是在社会上当童工更加容易学坏,还是在学校里更加容易学坏,夫君,你想的未免有些太多了。”

徐王氏的这番话,惊醒了徐清这个梦中人,他一直把宋朝的技术学校和前世的技校做对比,但两者之间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前世的技校,是中考没有过的人读的学校,而那时中考的录取率在发达地区能够达到百分之七十,而在不发达地区也有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可以上高中的,贪玩的孩子才会去技校。

而如今则不同,从小学到初中,大概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孩子是不能读书的,其中自然有聪明人,至于初中到高中,更是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孩子不能读书,他们的质量要比现代好许多了,人不同,质量不同,又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且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去,和让他们待在学校里,接受更多的教育之间,徐清认为确实如王梨所说,待在学校里面要更好一些,起码学校的教育可以改变一部分人的想法,三来则是如今的社会与现代可不同,现代大学生每年毕业的都有六百万左右,而如今,则仅仅只有四十余万罢了,所以即便是技校的学生,也会受到社会一定的尊重,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就读意愿并不会特别的差。

这与现代不同,就像中国八十年代的时候,大学生都是金凤凰,但大学生读书的时间太长了,很多人都转而读专业学校,哪个中专文凭的十分的多,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那个时候,拿大专文凭的甚至看不起拿本科文凭的,因为那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年代,率先毕业,就代表率先工作,率先发现生活中的机会,而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再交钱读书就可以了,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这么一想,徐清也算是放心了,无论技术学校有多少的缺点,起码比现在直接放孩子去工作要好得多。

而徐清这一边一同意,教育部便立刻开始拟定社会上的方向,首先是小学到初中淘汰下来的学生,将进入技校,读两年时间,毕业时候的年纪大概在十四到十五岁左右,拿到小专文凭,基本掌握一定的操作理论,他们比一般工人要精通一些,但水平差别不大。

从初中到高中失败的,则是进入技校,入读四年的时间,毕业的时候大概十七岁到十八岁左右,毕业之后获得中专文凭,他们所受到的教育与知识,就与小专不同了,小专的淘汰率还在五十左右,相当于是对半分,小专考不上的人,其中大部分人的水平,确实是不怎么样,只要教导他们学会最基础的功夫就行了。

而中专则不同,他们本来就是一批学生中,排在中等以上的人,然后在中考之下落选,无论是能力还是素质,要比这些小专生厉害很多,所以他们的学期也相对较长,是小专生的两倍,而他们所能选择的科目相对来说也比较多了,比如说重工业,机床操作,工业产品精加工,农业技术,灌溉技术,以及一部分的服装设计,广告设计之类的工作,都是能够参与的,不像小专生,大概只能报名参加一些轻工业、厨师、理发的课程,不会涉及到过于专业的内容。

而从高中到大学之间落选的数量相对就比较少了,而且大多已经算是接受了中等教育,所以他们进入技校之后,其实享受的待遇与大学差不多,也是读五年,其中实习一年的时间,毕业之后获得大专文凭,同时他们所能选择的专业其实与大学基本差不多,各科各类基本都有,算是稍微低一个级别的大学了,而在小专,中专,大专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考试,当然这种考试就要严格的多了。

毕竟这些技术学校,最后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有一技傍身,同时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文盲劳动力已经被社会所不容,现在的工厂也好,社会上的门店服务也好,都需要更多认识字,懂得怎么说话的人来担任,因此不可能让他们一直上学,其中只有一些精英才有可能升学所以其中的升学率,大概不到百分之十左右,还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尽快投入到社会中去。

这三类学校,小专和中专由地方衙门和地方上的公司共同承办,衙门负责监督,主要建设还是由地方企业来进行安排,而大专则由朝廷主要承办,毕竟到了大专,自然是不可能继续用民间的师傅来教导,这些孩子们也不会听,能够考到高中的,就算不上学了,直接进入社会,也必然是一个工厂中的预备干部,你要让老工人来教导他们,他们是根本不可能认真学的,唯有让大学生来教导他们,他们才能服气。

这一点是很关键的,毕竟宋朝是一个一切以文为主的国家,以前是官本位,如今是学历本位,学历高的自然听不得学历低的人说话,而学历低的人在这些天之骄子面前,也实在没有什么勇气来教导他们,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社会的风俗,所以大专必须要由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来进行教导,他们的话才能听得进去,而既然是要纳入大量的大学生,单单依靠企业是不行的,还是需要国家来插手,所以大专是由朝廷来管理,而其余的学校,则由地方自行建立。

不过随即教育部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需要徐清来思考和判断,那就是对于技术学校的承办,沿海发达地区的兴趣十分浓厚,消息一放出去,地方谈判想要成立学校的便有一百多所,参与的企业数量也十分的多,但一些不发达地区,想要建立学校的意愿就非常的低,因为他们这里工厂少,需要的工人数量自然也就不多,这一点徐清早就预料到了,但他没想到的是,如果真的就这么施行下去了,会产生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人口移动的频率加快,原本这些人大多数会在当地工作,无论是做什么,大部分人口会消化在当地,可如今随着技术学校的诞生,很多人自然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庸庸碌碌过去了,便想要学习这些先进的技术,从而让自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学习这些技术得去哪里,自然只有沿海发达地区才能去学习,那么大量的人口进入到发达地区中来,这一点是很严重的问题。

以前是壮劳力移动,而若是技术学校建立起来,那就是未成年移动了,如此一来,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将会变得更差,而更加严重的是,他们学习了这些技能只能,是不会回到自己家乡的,因为他们家乡的产业落后,学习的这些技术根本不可能回到家乡使用,这就像现代很多人学习计算机技术,而他们只能选择上海,杭州,深圳广州之类的城市落户,回到自己的家乡,根本没有公司可以接受他们,因为他们的专业在当地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所以这些人自然而然会留在经济发达地区,这就会造成一个巨大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很多的地方人口会越来越少,这是许多人所无法接受的事实,但这个事实却真的在发生,这是经济市场的规律在推动的,一个市场,人口,人才,资金都会往更加能够赚取金钱的地方流动,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其他地方就是会变得又老又穷,想要改变这一点,除非国家在内地城市进行投资,从而让这些地方富起来,可这件事对于宋朝来说,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宋朝毕竟不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当把钱投到东南沿海,可以赚取更多利益的时候,谁愿意把钱投到不赚钱的内地去呢?大概只有到沿海地区的发展已经不需要朝廷继续拨款的时候,国家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的时候,才会开始重新关心这些欠发达的地区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今的宋朝朝廷,是因为利益而被驱动的,你想要改变这一点很困难。

就像如今的欧洲,无论是法国还是英国,这些国家的首都都基本汇聚着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剩下的大城市,汇聚了全国人口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全国大量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之中,农村的人口大概只有百分十五左右,这就是高度城市化的体现,而如今的中国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这不是徐清可以改变的,也是正常的生态规律,徐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发展大城市好,还是发展小城市好,这是他需要去做的。

人口往城市移动无法改变,但怎么移动,徐清却可以进行干预,所以对于这些技术学校,徐清规定,他们首先不能集中设立在工厂周围,必须设立一部分在周围的卫星城市,分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二来则是在内地和西南等地的大城市中,由国家拨出一部分的钱,来进行教育花费,从而把这些生活在内地的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留下来,农村里的孩子可以去发达地区,城市里的人则必须要留下来,若是他们也走了,这些省份就没有了未来,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即便徐清未来要提振西南,西北,中部,也没有人才可以用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 我在大唐做战神 洛公子 魔艳武林后宫传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绝品桃花命 四神集团2·老婆,跟我回家 和竹马睡了以后 赤心巡天 琥珀之剑 仙灵图谱 曼陀罗妖精 萧阳叶云舒 触手可及的星星 快穿,我凭本事打败男主 竹马他有自闭症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之暴力军团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大明锤王 家父唐高祖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龙兴华夏 大隋主沉浮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 反攻从野人山开始! 亮剑:缴获太多,震惊李云龙 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 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 宋歌声声慢 红楼:战神贾芸我只手镇天下 纨绔世子的一生 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 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 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我的外卖通万朝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 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 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 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穿越清朝造反我是认真的 
平淡为官 铭哀 - 平淡为官txt下载 - 平淡为官最新章节 - 平淡为官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