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鹿鼎记

轩樟

首页 >> 明鹿鼎记 >> 明鹿鼎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大明第一搅屎棍 军工科技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乖乖老婆,别闹了 大唐之最强酒楼 
明鹿鼎记 轩樟 - 明鹿鼎记全文阅读 - 明鹿鼎记txt下载 - 明鹿鼎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1003 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韦宝没有马上去见聪古伦格格,因为没空。

内阁已经发文各部,并且下发塘报到底下的衙门。

一时之间,满朝议论纷纷。

东林党立刻纠集起了庞大的反对声。

虽然现在身为东林党大佬的丁绍轼并没有扯大旗反对,因为丁绍轼对韦宝有一定的好感。

但这不是丁绍轼一个人的事情。

东林党以江南大地主为主。

这牵动了他们的利益了。

甚至还有很多阉党官员也是持有反对意见的!

因为阉党很多官员,也是江南的大地主家庭。

明代的官员,包括历朝历代,都建立在地主阶级之上,韦宝动的是地主阶级利益,不招惹这么多人反对都是不可能的。

塘报包括好几种,军事情报是一种。

亦指专职传递紧急军情报告的人。

明单本《蕉帕记·陷差》:“小官今日见塘报,那兀术会同刘豫围住白鹿冈一带了。”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塘报》:“今军情紧急走报者,国初有刻期百户所,后改曰塘报。”

明袁可立《奏用间刘爱塔事疏》:“往沈总兵于三月十三日,率兵出海相机接应,去讫其后续接塘报,皆云爱塔于七月来归也。”

清孔尚任《桃花扇·誓师》:“忽接塘报,本月二十一日北兵已入淮境。”

清李渔《比目鱼·骇聚》:“昨日,左营裨将有塘报寄来。”

清钱谦益《承事郎郭君墓志铭》:“魏潭至荔川数百里,举烽燧,设塘报,一夕数惊。”

这些都是塘报。

还有一种是邸报。

明张居正《奉谕拟辽东赏功疏》:“该同官大学士吕调阳等,録示阁中题稿,并该镇塘报,传奉圣意,欲臣议拟处分。”

《明史·陈新甲传》:“一日,所遣职方郎马绍愉以密语报,新甲视之置几上。其家僮误以为塘报也,付之抄传。于是言路哗然。”

清代自京至省,驿站设有塘兵,沿途接替递送。后来发行报纸,塘报废。

浙东一带赛会时,由一个化装的孩子骑马先行,预示赛会队伍即将到来,称“塘报”。

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

塘报,又称《提塘报》、《驿报》,明朝的新闻传播工具,类似于宋代的《省探》,可用于向内阁反映战情,另外就是向朝廷传达捷报,并请求增援。

明代朱国祯在《涌潼小品》卷12解释:“今军情紧急走报者。”,“国初有刻期百户所,后该称塘报。塘之取义,未解所谓,其说亦不着。阅马塍《艺花记》云,凡花之蚤放者曰堂花,堂一曰塘,其取之此欤?”

例如“东江塘报”即由当年的援辽都司毛文龙撰写,用来提供皮岛军情,后由其子毛钰收集。

近代学者最早注意到塘报的存在,“兵部车驾司,于东华门左近,设两机关:一曰马馆,专司夫马;一曰捷报处,收发来去文移,兵部另派武职16员,驻扎各省会,归按察使司管辖,经管该处直接寄京之文报,名曰‘提塘’。此‘塘报’名称之所由来也”。

一般来说,兵部塘报主要是用于向阁部反映战役进行及轮输转运等情况,还有就是向朝廷传达捷报以及请求增援。

内阁下发的塘报,就是给底下人看的,供大家讨论,看大家的态度,这都是反映大明朝廷制度上先进的方面。

关于塘报的权威解释,韦宝大概的总结了一下。

塘报传递的内容一般是关于某处的军事情报,战争的总结报告之类。

由兵部传递到全国各地。

便于各地官员知晓,类似邸报的功能。

既然是军事情报,应该是各地方军事指挥员撰写后,上报到朝廷兵部。

兵部根据机密级别,将能公开的部分再次撰写,转发至全国各地。

塘报的传递,驿站没有裁撤前,应由驿站传递。

明末驿站瘫痪后,应由专门的军士传递。

收发人的级别,军事情报至少要在一定级别内传阅。绝不能流传到民间。

乡绅百姓肯定是看不到的。

但是在明朝不是这样的,宋代已经有类似于后世的报纸一类的官方新闻简讯了,是从官府内部抄录的,在市面上发行,官民皆可购买。

明代内阁中枢专门有人负责集录百官奏折时论,向各地方发布,这也就扩大了政治讯息的传播面。

另外古代官方的保密工作很多时候都做得不好,不然史书上那么多密谈是如何被人知晓的。

魏忠贤有点抵触韦宝的新政,想从中捣乱,但又不敢违背皇帝的意思,所以便扩大了塘报的发行面,几乎没有几日,便传遍了发达地区,以及大明大部分的官府。

一石激起千层浪,要缩编水师,整编大明所有的水师,统一管理,这一点的反响不大,主要是水师官兵觉得不满,觉得海防总督衙门的手伸的太长了。

引起反对声音的主要是解除海禁,全面开展海贸,开放十处通商口岸这一项。

还有传闻,韦宝要开六千万的货物流通量。

这是非常惊人的货物流通量,几乎能冲击大明所有地区。

这就不是小事了。

明朝海禁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不一样的。

清朝身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因为入关以后沿袭了明朝很多制度,所以被人称之为清承明制。

关于这两个朝代,相同点自然是很多,所以也有人称这段时期为明清时期。

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明朝的海禁跟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一样的。

韦宝原来没有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现在韦宝觉得其实并非如此。

明朝的和海禁与清朝的闭关锁国还是有着很大不同。

首先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都是以防范敌对势力,巩固统治为主。

但是明朝的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出海贸易,并没有拒绝外国人来华贸易。

当然这种海外贸易,是在官方主持之下采取对外贸易的政策,海外贸易只有朝贡贸易一条渠道。

这种朝贡贸易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达到了鼎盛,郑和下西洋,不仅是加强了与世界各国联系,还携带了大量货物到亚非各国进行交易,而且吸引各国使臣及其商人来华贸易。

当时海上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使不少沿海居民便犯禁出海,“有私下番贸易及出境与夷交通者”。

出现了“比年民往往嗜利忘禁”的现象。

到了明孝宗在位时期,随着白银货币化浪潮的兴起,民间商人的海外活动更是日益频繁,两广总督都御史奏称“广东沿海地方多私通番舶,络绎不绝”。

正因为这些民间私下的海上贸易,所以到了明穆宗在位时期,看似是巨大的尝试,违背了祖制,实则是顺理成章的将其民间的海上贸易进行了公开化,进行了隆庆开关。

一时之间民间的海上贸易进一步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源源不断的出口到海外,换来了大量的白银。

明朝的海禁也不是说说而已,因为海禁在于防倭寇之患,所以随着有明一代倭寇之患的严重程度,民间私下的海上贸易也发展的波澜起伏。

像明世宗嘉靖年间,倭寇之患严重,海禁自然严格,民间私人海上贸易大受影响,到了明穆宗隆庆年间,因为倭寇之患的基本平息,所以开始了隆庆开关。

而清朝的闭关锁国,则是全面的禁止海外贸易,民间不能出海贸易,外国商人更是不许来华贸易。

仅仅是允许广州进行海上贸易,还规定外国商人一切商务均需通过特许“行商”之手,对于出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更是实行了很多限制等,是真正的闭关锁国。

闭关政策虽然在巩固统治上面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自封自闭之下,阻碍了中国的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学习,使中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最后被打上国门。

而且不同于明朝随着海禁的不同程度松弛,民间的海上贸易不断的发展。

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从清初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之后,而且明朝是主动的隆庆开关,清朝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被人打上了门,被动的结束闭关锁国。

所以明之海禁与清之闭关锁国,其实区别还是很大的。

当然海禁和闭关锁国都是自封自闭的表现,只不过海禁的程度轻一些,闭关锁国的程度比较严重。

在韦宝看来,这两样自然都是不值得提倡的,都属于是封建社会的弊端。

在知道聪古伦格格被安置好的当日,韦爵爷就被皇帝召入宫去了。

来传旨的一个太监是韦宝的熟人,大太监李永贞。

韦宝在与李永贞寒暄之后,奉上一张百两纹银的银票。

李永贞眼睛一亮,“韦爵爷,你每次都这么客气,这让老奴怎么好意思?”

“李公公千万不要客气,在下全靠公公帮衬,才能勉强混口饭吃。”韦宝客气的笑道。暗忖要不是老子出手阔绰,你能对我有好脸吗?再说了,不是我出手阔绰的话,就传旨入宫这么点小事,怎么可能是你李大公公亲自前来?

李永贞是通州人,五岁即入宫,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入坤宁宫当近侍,伺候皇后。

明神宗时期,李永贞因罪被押十八年,能读四书与《诗经》、《书经》、《左传》、《韩非子》等书,光宗即位后被释放。

天启元年,1621年,李永贞投在兵杖局掌印太监诸栋幕下,隔年,诸栋病死,刘荣介绍他转投魏忠贤的名下,依附魏忠贤。

从此李永贞开始飞黄腾达了,一月五迁,升为由文书房升司礼系笔太监。

魏忠贤不识字,李永贞与王体乾共同为魏忠贤更改内阁票拟。

李永贞盛气凌人,性贪好胜,刘若愚为李永贞起草文书,在现代的话,就属于李永贞的私人机要秘书的职务。

李永贞笑眯眯的收了银子,笑道:“还是韦爵爷大方。”

“李公公,这回是什么事情啊?”韦宝问道。

“还能什么事,陛下应该还是召爵爷谈新政的事儿吧,到处都是反对爵爷的海防总督衙门开放通商口岸,搞海贸的奏本。”李永贞道:“陛下可能是想与爵爷商量对策。”

韦宝点了点头,“这事,李公公有什么看法吗?”

韦宝知道,李永贞虽然是魏忠贤的贴身走狗,属于死忠魏忠贤的,但这些太监大致还是认银子,再说,自己与魏忠贤也没有彻底翻脸,听听意见是有好处的。

“这事,老奴可不敢妄加论断。”李永贞道。

“说吧,李公公。”韦宝又摸出一张一百两纹银的银票。

李永贞忍不住笑了笑,收好银票,轻声对韦宝道:“爵爷,现在很多奏本都是直接参你的,虽然你让内阁几位阁老帮着上的新政的本子,但是大家都知道是你的主意。”

韦宝皱了皱眉头,暗忖,知道的这么快,不还是你主子魏忠贤的功劳嘛!

否则外面的人怎么会那么快知道宫里面的事情。

“现在我该怎么办?请李公公指教。”韦宝接着道。

“呵呵,爵爷,这还不好办吗?现在是陛下认可了爵爷的法子,爵爷没有必要把担子都揽在自己的肩膀上,既然压力这么大,陛下就干脆索性向陛下建议,不搞了!这样一来,陛下就会亲自为爵爷出头的,压力不就小的多了吗?大明的事情,最终还不是陛下乾纲独断嘛。”李永贞笑道。

韦宝眼睛一亮,顿时一副茅塞顿开的模样:“哎呀,还是李公公高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其实韦宝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想从李永贞这里知道皇帝的态度而已。

李永贞笑了笑,“爵爷不必客气。”

韦宝入宫,发现皇帝还召了内阁的几位大臣入宫。

韦宝与几位阁臣在去见皇帝的路上,说一些闲话,韦宝提前说了压力太大,不如不搞新政的想法。

几位阁臣都对韦宝有点无语,都暗忖,你韦宝又不傻,在提出新政之前,提出开海贸之前,难道你不知道压力大?现在才刚刚开头,你不搞了?你这不是把陛下给搭进去了吗?

几位阁臣并不知道韦宝开海贸是随便说说,还是很坚决的态度,所以会这么想。

到了乾清宫,朱由校开门见山道:“如今各地对于开海贸非常抵触,该怎么办?诸位爱卿都说说吧。”

几位阁臣暗忖,果然是说这事,看样子,皇帝对韦宝的事情还真上心,从将朝政交给魏忠贤打理之后,皇帝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勤政了啊。

“又都不说话,都别闭嘴,每个人都要说的,从首辅顾秉谦轮着过去吧,最后轮到韦宝,你们每个人都要说一说。”朱由校道。

几位阁臣暗忖,听着意思,韦宝这是没有入阁,等于已经入阁了?皇帝这都已经把韦宝与我们相提并论了?

看样子,还是要会玩木匠活啊,韦宝这小子升迁这么快,不就仗着会和皇帝一起玩木匠活吗?

虽然阁臣们都知道韦宝是有真本事的,军事,经济,朝政,样样都能搞一搞,但他们不愿意承认,更愿意觉得韦宝就是靠陪着皇帝玩木匠活得以火速升迁的。

若是承认韦宝是靠自己的才能升的这么快,他们不甘心,他们用了几十年,除了冯铨,基本上都是至少年过半百才有资格进入内阁,你韦宝一个还有几天才到十六岁的人,凭什么与我们平起平坐。

顾秉谦见躲不过去,只能硬着头皮道:“启奏陛下。”

“坐下,坐下说便可。”朱由校压了压手,“这里不是上朝,不用那么拘谨。关键是要说出有用的话,别糊弄人。”

“微臣惶恐,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糊弄陛下。”顾秉谦赶忙道:“微臣觉得各地反对是正常的,底下人看的低,哪里有陛下高瞻远瞩,这事还得陛下乾纲独断。”

其他几个人听顾秉谦都这么说了,明显是站韦宝一边,也都跟着附和。

魏忠贤在皇帝身边皱了皱眉头,暗忖这帮人是铁了心要跟着韦宝了?

不是几个阁臣铁了心要跟韦宝,而是这帮人各有各的消息管道,都知道皇帝是铁了心要靠海防总督衙门弄银子,那就是皇帝铁了心要做成这件事,他们怎么可能违反皇帝的意思?

所以,阁臣们并不是要站韦宝的队,而是要站皇帝的队。

连东林党大佬丁绍轼也没有说什么,只说这事该由陛下乾纲独断。

等阁臣们都说完了,朱由校点名韦宝道:“韦爱卿,你也说说吧,你不会也把事情都推给朕一个人吧?”

魏忠贤闻言,看了一眼韦宝,暗忖你韦宝还能怎么回答?你不把这事推给皇帝,你能怎么样?

几个阁臣也都在等着听韦宝怎么说,都感觉韦宝的回答,离不开请皇帝决断这个范畴。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背剑之人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wtw1974 山村情事 碧蓝航线界限 我努力进监狱的那些年 洛公子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曼陀罗妖精 修仙狂徒 竹马他有自闭症 穿越三天即流放,大佬被迫造反了 嫡兄承孕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谍海风雷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人的餐桌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夺嫡 
最近更新重生刘协,打造日不落大汉 三国:老曹,我真不想架空你啊! 从败家子到天下共主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 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 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 我一心求死,怎么功成名就了? 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 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 甄嬛:让你安慰后宫,你造反了? 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 穿越,从深山打猎开始 逍遥小王爷 疯批世子:开局狂怼满朝文武 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 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 汉官 落魄皇子:开局暴揍父皇宠妃 
明鹿鼎记 轩樟 - 明鹿鼎记txt下载 - 明鹿鼎记最新章节 - 明鹿鼎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