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野史!

天字第一等

首页 >> 三国野史! >> 三国野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我在大唐做战神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最强兵王 衣冠不南渡 靖难攻略 暄和皇贵妃传 
三国野史! 天字第一等 - 三国野史!全文阅读 - 三国野史!txt下载 - 三国野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5章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却说姜维在墵山谷设计,虽大败邓艾,然自身粮草亦因王瓘反扑而损失惨重,又兼栈道被毁,后勤难继,只得无奈班师返回汉中。其“连战之疲”与“粮尽之忧”,使得这支百战之师的“锐气”再次受挫。回到汉中之后,他立刻下令军士,日夜不停,抢修被烧毁的栈道桥梁,同时积极整顿军马,筹措粮草,打造兵器,并于汉水上游调集船只,以备水路转运之用。其“坚韧不拔之志”与“再图北伐之心”丝毫未减。一切准备停当之后,他再次修下表章,派遣心腹之人,星夜送往成都,向后主刘禅请命出征。其表略曰:

“臣姜维诚惶诚恐,顿首谨表:臣自受先帝与丞相托孤之重,时刻不敢或忘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大任。数年来,臣屡次兴兵北伐,与魏贼鏖战于秦川陇上,虽未能一举克复中原,然亦大小数十战,斩将夺旗,挫动魏人嚣张气焰,使其不敢轻易南侵,此皆仰赖陛下天威与将士用命。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我大汉将士,久经训练,军容鼎盛;粮草军械,亦皆充备。军心思效死疆场,将士盼建功立业,其‘战意之昂’,如烈火烹油。若长久屯驻,不思进取,则军心懈怠,士气消沉,所谓‘不战则懒,懒则生病’,此乃兵家大忌也。今魏贼司马昭弑君篡逆,天人共愤,正是我大汉吊民伐罪,顺天应人之良机。臣愿再提虎狼之师,北出祁山,与魏贼决一死战!若此番出征,不能成功,臣愿提头来见,受军法处置,以谢陛下与天下臣民!”

后主刘禅览毕姜维表章,其言辞恳切,忠心可见,然心中却是犹豫不决。他本就生性懦弱,又深忌姜维功高震主,加以近日宦官黄皓在旁屡进谗言,诬告姜维拥兵自重,意图不轨,使其对姜维的“猜忌之意”更深。

此时,光禄大夫谯周出班奏道:“启禀陛下,臣近来夜观天象,见西蜀分野之上,将星晦暗不明,荧惑守心,此乃大凶之兆,预示将帅出征不利,恐有不测之祸。如今姜维大将军又要兴师北伐,臣以为此行甚为不祥,还请陛下三思,降下旨意,暂止其行,以避天谴,以安民心。”谯周此人,深明易理,亦能感知“天人之应”,其言语并非空穴来风。

后主刘禅听了谯周之言,更是举棋不定,沉吟半晌,方才说道:“嗯……且看此番姜爱卿出征,战果究竟如何。倘若……倘若真如卿所言,出师不利,朕再下诏命其班师,亦不算晚。”他心中其实巴不得姜维兵败,以便削其兵权,除此心腹大患,其“昏聩之私”已然蒙蔽了理智。

谯周见后主执迷不悟,不纳忠言,心中悲愤,再三苦谏,然刘禅皆不听从。谯周无奈,只得长叹一声,退朝之后,便称病在家,再也不理朝政,其“绝望之心”与对蜀汉前途的“忧虑之情”难以言表。

却说姜维在汉中,焦急等待后主批复。其“北伐之火”日夜燃烧,寝食难安。待诏命传来,准其出征,姜维大喜过望,当即召集众将,升帐议事。他环视帐下诸将,目光炯炯,朗声道:“吾受先帝与丞相托孤之重,此生唯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方能死而无憾!今番再次出师,誓欲扫平中原,荡灭曹魏!诸位将军,尔等以为,当先攻取何处,方可打开中原门户,以为我军进取之基?”

老将廖化闻言,却眉头紧锁,出列道:“启禀大将军,恕末将直言。我大汉连年征战,兵戈不息,军民早已疲惫不堪,国库亦是日渐空虚,‘民怨之气’暗生。况且魏国有关中天险可守,又有邓艾这等智勇双全、老谋深算的将领坐镇,其麾下兵马,亦是久经战阵之辈,并非易与之徒。大将军强欲兴此难成之师,行此逆天之事,此乃末将不敢苟同,亦不敢专断之缘由也。”他言语间,充满了对连年征战的“厌倦之情”与对敌我实力差距的“清醒认知”。

姜维听了廖化这番“泄气之言”,勃然大怒,猛地一拍帅案,厉声喝道:“廖元俭!汝此言何意?!昔日丞相六出祁山,百折不挠,难道不是为了兴复汉室,一统天下吗?吾姜伯约今日八次伐魏,难道是为了贪图一己之私,博取个人功名吗?!此皆乃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当以雷霆万钧之势,先进兵攻取洮阳!若再有敢出此等扰乱军心、动摇士气之言者,休怪我姜维军法无情,立斩不饶!”他此番盛怒之下,其“统帅威严”与“不容置疑之决”,震慑全场,众将皆不敢再有异议。

于是,姜维便留下老将廖化留守汉中,以防不测。自己则亲率夏侯霸、张翼、傅佥、蒋舒等一众心腹将领,统领大军三十万,旌旗招展,鼓角齐鸣,杀气腾腾,径直向着魏国边境重镇洮阳杀去。

魏军在祁山大营的细作,早已探知蜀军动向,当即便有驻守在川口一带的魏兵,星夜兼程,飞马将此紧急军情报入祁山魏军大寨。

此时,邓艾正与雍州都督司马望在帐中秉烛夜谈,推演兵法,商议如何防备蜀军再次来犯。听闻姜维果然再次兴兵,且兵锋直指洮阳,二人皆不敢怠慢,立刻派遣得力斥候,前往各处要隘打探蜀军虚实。

很快,斥候便回报,言蜀军主力,果然尽数从洮阳方向而来,并未有分兵袭取祁山之迹象。

司马望抚须沉吟道:“姜维此人用兵,向来诡计多端,虚虚实实,令人难以捉摸。他此番明面上大张旗鼓,言说要攻取洮阳,莫非是虚晃一枪,实则暗中已派遣一支奇兵,潜行至祁山左近,欲要故技重施,袭我祁山大营不成?”其“谨慎之心”使其不敢轻易下结论。

邓艾闻言,却胸有成竹地笑道:“都督不必多虑。依艾之见,此番姜维的目标,的确就是洮阳无疑!”

司马望不解,问道:“将军何以如此肯定?”

邓艾解释道:“向者姜维数次出兵,皆是选择我军屯有大量粮草的富庶之地,以图因粮于敌,就地补给。然这洮阳城,地处偏僻,城小民贫,并无多少粮草可供其夺取。姜维之所以选择此处作为突破口,定是料定我军会将主力兵马尽数布置于祁山一线,以防其故技重施,而洮阳方向的防备,必然会有所松懈。他此举,正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先夺取洮阳这座桥头堡,而后再于城中屯集粮草,修缮军械,并趁机联络羌人部落,以为外援,图谋与我军在陇西一带长期对峙,徐图进取中原。此乃其深谋远虑之计也。”其“洞察敌情之准”与对姜维用兵习惯的“深刻理解”,令司马望亦是暗自叹服。

“若真如将军所言,则我军又当如何应对?”司马望问道。

邓艾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道:“姜维既已自投罗网,我等岂有不成全之理?可尽撤祁山此处之兵马,仅留少数疑兵,虚张声势。主力则分为两路,星夜兼程,前往洮阳设伏。离洮阳城约二十五里之处,有一座名为侯河的小城,地势险要,乃是通往洮阳的咽喉要道。都督可亲率一支精兵,偃旗息鼓,秘密潜入洮阳城中,大开四门,做出城中空虚,守军早已弃城而逃的假象,以引诱蜀军前锋入城。而我则亲率另一支主力,埋伏于侯河城左近的山谷之中,待蜀军前锋中计入城,后援部队赶至侯河之时,我便突然杀出,将其拦腰截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都督再从洮阳城中杀出,与我两面夹击,则蜀军必败无疑!此战,必可一举擒杀姜维,永绝后患!”他一番话说得斩钉截铁,其“诱敌深入之计”与“围点打援之策”已然成竹在胸。

二人筹划已定,当即便各自依计行事。只留下偏将军师纂,率领少量兵马,留守祁山九寨,以为疑兵,迷惑可能前来袭扰的蜀军偏师。

却说姜维令夏侯霸为前部先锋,率领一万精兵,先行赶赴洮阳,试探魏军虚实。夏侯霸勇则勇矣,然谋略稍逊,他提兵一路急行军,将至洮阳城下,远远望去,只见城楼之上,竟无一杆旌旗飘扬,四面城门大开,城中亦是静悄悄的,毫无动静,仿佛是一座空城。

夏侯霸心中不由得暗自疑惑,不敢轻易入城,回顾左右诸将道:“观此情形,城中似乎并无守军。只是,这邓艾用兵向来诡诈,莫非其中有诈,乃是空城诱敌之计?”

帐下诸将纷纷说道:“将军多虑了!眼见得城中确实空无一人,便是有些许百姓,想必也是听闻我大汉天兵将至,早已弃了城池,四散奔逃去了。”

夏侯霸仍不放心,亲自纵马绕城巡视一番。行至城南,果然看见城后有无数老弱妇孺,携家带口,正慌慌张张地向着西北方向的山林之中逃窜,其状甚是狼狈。夏侯霸见此情景,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不由得抚掌大笑道:“哈哈!果真是座空城也!邓艾匹夫,已被我大汉天威吓破了苦胆,弃城而逃了!将士们!随我杀入城中,夺取此城!”

说罢,他一马当先,手持大刀,便向着洞开的城门冲杀而去。其麾下五百名亲兵,亦是紧随其后,争先恐后地涌入城中。

方才冲过瓮城,来到城内十字街口,忽然之间,只听得一声炮响,惊天动地!紧接着,四面城楼之上,鼓角之声齐鸣,无数魏军旌旗迎风招展,密密麻麻,如同从天而降一般!原本大开的四面城门,亦在同一时间,“轰隆隆”地落下千斤闸,吊桥亦被高高拽起,彻底断绝了城内外的一切通路!

夏侯霸见状,大惊失色,方知自己已误中邓艾奸计,急忙勒住马缰,便欲指挥麾下兵马,夺路冲出。然为时已晚!四面城墙之上,无数魏军弓弩手早已弯弓搭箭,瞄准了城内这数百名瓮中之鳖。只听一声令下,箭如飞蝗,石如雨下,将夏侯霸及其麾下五百名亲兵,尽数覆盖!

可怜夏侯霸,一代名将之后,当年在魏国亦是战功赫赫,只因惧怕司马氏迫害,方才投奔蜀汉,本想在异国他乡,重立功勋,不想今日竟因一时不慎,误中奸计,与麾下五百忠勇将士,一同惨死于这洮阳城下!乱箭穿身,血染黄沙,其“不甘之魂”与“壮志未酬之憾”,在空中盘旋哀嚎,久久不散。

城楼之上,魏将司马望见夏侯霸已死,蜀军前锋尽没,当即下令打开城门,亲率城中伏兵,如猛虎下山般,从城内掩杀而出,直扑后续赶来的蜀军主力。

蜀军后续部队,不知前军已然覆没,见司马望率军杀出,仓促之间,难以抵挡,被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正当此时,姜维亲率中军主力接应兵马赶到,见状大怒,当即指挥大军,与司马望展开激战,将魏军杀退回城中。而后,姜维下令,就在洮阳城外,依山傍水,安营下寨。听闻夏侯霸不幸中箭身亡,姜维更是悲痛万分,抚尸痛哭,嗟伤不已,厚礼安葬,并上表后主,追封其功。其“惜才之情”与对战友的“哀悼之心”,令三军将士无不为之动容。

是夜二更时分,夜色如墨,万籁俱寂。埋伏在侯河城左近的邓艾,见时机已到,当即亲率一万精锐铁骑,偃旗息鼓,借着夜色的掩护,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潜行至蜀军大营之后,而后突然发动猛攻,从蜀军防备最为薄弱的后营,如尖刀般直插而入!

蜀军将士在睡梦之中被惊醒,听闻营中喊杀声震天,火光四起,皆不知所措,慌乱之下,自相践踏,阵脚大乱。姜维在帐中被亲兵唤醒,听闻魏军劫营,亦是大惊,急忙披挂上马,试图指挥将士抵挡。然魏军来势凶猛,又兼蜀军后营空虚,如何能抵挡得住?

与此同时,洮阳城楼之上,鼓角之声亦是喧天而起!司马望亲率城中守军,再次从城内杀出,与邓艾所部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将本就混乱不堪的蜀军,杀得更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姜维见大势已去,难以挽回,只得在亲兵的护卫下,左冲右突,奋力死战,方才侥幸杀出重围,逃得性命。其麾下兵马,已是溃不成军,四散奔逃。姜维收拢残兵,一路败退二十余里,方才在一处险要山谷之中,重新扎下营寨,其“狼狈之状”与“兵败之耻”,令其痛心疾首。

蜀军经历这两番惨败之后,不仅折损了勇将夏侯霸,更损失了数万精锐兵马,军心动摇,士气低落,不少将士皆心生怨言,其“厌战之情”与对姜维的“不满之意”开始蔓延。

姜维亦知军心不稳,召集众将,强作镇定,沉声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足为虑。想当年先帝创业之初,亦曾屡遭败绩,然终能成就霸业。我等今日虽损兵折将,然根基未动,只要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定能扭转乾坤,反败为胜!此番北伐,成败在此一举!望诸位将军,始终不改初心,与我姜维同心同德,共赴国难!若再有敢言退兵,动摇军心者,定斩不饶!”

征西将军张翼,见姜维依旧执迷不悟,不肯退兵,心中暗自叹息,却也不敢再多言,只是出班进言道:“启禀大将军,如今魏军主力,皆汇聚于此洮阳、侯河一线,则其后方祁山九寨,必然兵力空虚,防备松懈。将军可在此处,佯作整顿兵马,与邓艾、司马望二人对峙,吸引其注意力。末将愿亲率一支精兵,偃旗息鼓,星夜兼程,从小路奇袭祁山。若能一举夺下祁山九寨,则我军便可据险而守,进退自如,而后再挥师东进,直取长安,则中原可定矣!此乃上上之策也!”

姜维听了张翼之言,觉得甚有道理,当即便依其计,拨付三万精兵,交由张翼统领,命其即刻出发,奇袭祁山。

姜维则亲率剩余主力兵马,来到侯河城下,指名道姓,向邓艾挑战。邓艾亦不示弱,当即尽起城中兵马,出城迎战。两军在侯河之畔,列开阵势。姜维与邓艾二人,皆是当世名将,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二人各自催马出阵,枪来枪往,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眼看天色将晚,两军各自鸣金收兵,返回营寨。

次日,姜维又引兵前来挑战,然邓艾却高悬免战牌,坚守城池,任凭蜀军如何在城下辱骂叫阵,皆不理会,其“坚壁清野之意”已决。

邓艾心中暗自寻思:“这姜维接连损兵折将,士气低落,却为何不思退兵,反而连日在我城下挑战?其中必有蹊跷!莫非……莫非他是想以疲兵之计,诱我出战,而后再以主力伏击于我?不对!以我对姜维的了解,此人虽屡败屡战,却也并非鲁莽之辈。他如此大张旗鼓,在此与我对峙,必然是想调虎离山,其真正目标,定然不是我这侯河小城,而是……祁山大营!”

想到此处,邓艾不由得心中一惊,暗道:“祁山守将师纂,兵力寡少,又非智谋之将,若姜维真分兵去袭祁山,则祁山九寨危矣!我必须立刻亲往救援!”他当即便召来其子邓忠,分付道:“我儿用心守把此城,任凭姜维如何挑战辱骂,皆不可轻易出战,以防中其调虎离山之计。吾今夜便亲率三千精锐铁骑,星夜赶赴祁山,增援守军。”

是夜二更时分,姜维正在中军大帐之中,与众将推演沙盘,商议如何攻取侯河之策。忽然听得寨外喊杀声震天,鼓角齐鸣,有探马飞报,言邓艾亲率三千精兵,趁夜前来劫营。众将闻言,皆欲起身迎战。姜维却摆了摆手,制止道:“诸位将军稍安勿躁,切勿轻举妄动!此必是邓艾老贼的疑兵之计!”

原来,邓艾为防姜维察觉其真实意图,故意在出城之后,先率领兵马在蜀军营寨之前虚晃一枪,大张声势,而后才悄然转向,直奔祁山而去。而留守侯河的邓忠,则依其父之计,在城中遍插灯笼火把,战鼓不息,做出魏军主力依旧在城中的假象。

姜维何等人物,早已识破邓艾的伎俩,对众将笑道:“邓艾此举,名为夜袭我营,实则是想暗渡陈仓,星夜驰援祁山!其虚张声势,不过是为了迷惑我军,使其不敢轻易追击罢了!”当即便唤来心腹大将傅佥,分付道:“汝可依计行事,坚守此寨,不得有误!”嘱咐完毕之后,姜维便亲率三千精锐骑兵,偃旗息鼓,悄然拔营,亦向祁山方向追去,准备与张翼内外夹击,共破邓艾。

却说张翼率领三万蜀军,一路急行军,已至祁山左近。他指挥兵马,猛攻祁山九寨。守寨魏将师纂,兵力本就不足,又兼智谋平庸,如何能抵挡得住张翼的凌厉攻势?勉强支撑了数日,已是险象环生,寨栅眼看就要被蜀军攻破。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忽然之间,只见祁山之后,尘土大扬,一支魏军精骑,如旋风般杀到,为首一将,正是星夜驰援而来的邓艾!邓艾一马当先,率领三千铁骑,如猛虎掏心一般,从蜀军的后方狠狠地杀入,将本已攻入寨中的蜀军,杀得人仰马翻,阵脚大乱。蜀军腹背受敌,抵挡不住,大败而逃,竟将主帅张翼隔在了祁山之后,断绝了其归路。

张翼身陷重围,进退无路,正自慌乱焦急之际,忽听得山后喊杀声再次震天动地,鼓角之声大作!只见无数魏兵,纷纷向两翼溃散奔逃。左右亲兵急忙禀报道:“启禀将军!大将军姜伯约已率援军杀到!”

张翼闻言,精神大振,当即重整旗鼓,率领残部,从祁山之后,与姜维所率的援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向着邓艾的军队反扑过去!

邓艾虽然勇猛,然其兵力毕竟寡少,又兼姜维、张翼皆是当世名将,蜀军将士亦是奋勇当先。两下夹击,邓艾抵挡不住,折损了不少兵马,只得狼狈不堪地退回祁山大寨之中,高挂免战牌,再也不敢轻易出战。姜维则下令将士,将祁山九寨团团围住,四面攻打,试图将其一举攻克。

话分两头。却说蜀汉后主刘禅,在成都皇宫之中,每日只知饮酒作乐,听信宦官黄皓等人的谗言媚语,早已将国家大事抛之脑后,不理朝政。当时,朝中有位大臣,名叫刘琰,其妻胡氏,生得花容月貌,有倾国倾城之色。一次,胡氏依照宫中规矩,入宫朝见皇后。不想皇后竟将其强留在宫中居住,过了一月有余,方才放出宫来。

刘琰见妻子久不归家,又听闻宫中风言风语,便怀疑其妻与后主刘禅私通,心中又妒又恨,却又不敢公然发作。一日,他借故将妻子胡氏唤至堂前,命帐下五百名军士,列于两旁。而后,令人将胡氏绑缚起来,竟命令那些粗鄙的军士,用鞋底轮番抽打胡氏的面颊,直打得胡氏皮开肉绽,血肉模糊,死去活来数次方才罢休。其“妒火中烧之狠”与对妻子的“无情羞辱”,令人发指。

后主刘禅听闻此事,勃然大怒。他虽荒淫无道,然天子之尊严不容侵犯。此事已然涉及宫闱秘闻,若传扬出去,必将使其声名扫地。他当即下令,交由朝中有司官员,会审刘琰之罪。

有司官员揣摩上意,又兼痛恨刘琰行事残忍,便议定:“士卒并非刑讯逼供之人,妇人面颊亦非可以随意施刑之处。刘琰此举,目无君上,滥用私刑,伤风败俗,败坏人伦,论罪当斩,以儆效尤!”

于是,后主刘禅便下令,将刘琰斩首示众。自此之后,为避嫌疑,又下令后宫嫔妃命妇,非奉特旨,不得随意入朝参见。然此事之后,朝中百官,多以后主荒淫无道,猜忌群臣,心生怨望。于是,贤良忠直之士,纷纷引退;而那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小人,则越发得势。蜀汉的“国运之衰”,已是病入膏肓。

此时,蜀汉右将军阎宇,此人并无丝毫战功,只因善于阿谀奉承,巴结权贵,深得宦官黄皓的信任与举荐,故而官运亨通,屡获升迁,爵位甚高。他听闻大将军姜维统兵在外,正在祁山与魏军激战,便向黄皓献策,怂恿其向后主进谗言,言姜维连年征战,劳民伤财,又屡屡无功而返,当以有才德之人取而代之。黄皓本就与姜维不和,又收了阎宇的重金贿赂,便依其言,在后主刘禅面前,屡进谗言,诬告姜维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后主刘禅本就对姜维心存猜忌,又被黄皓一番花言巧语所蒙蔽,当即便下定决心,派遣心腹天使,携带三道措辞严厉的诏书,星夜赶赴祁山,宣召姜维立刻班师回朝,不得有误!

姜维正在祁山大营之中,指挥将士猛攻魏军寨栅,眼看就要得手。忽然之间,一日之内,竟接连接到后主派来的三道措辞严厉的班师诏书,语气一道比一道急迫,一道比一道严厉,其“催命之符”接踵而至。姜维虽心中万般不甘,然君命难违,又恐后方再生变故,只得遵从诏命,传令三军,先行令围攻洮阳的兵马火速撤退,而后自己再与张翼所部,交替掩护,缓缓撤离祁山。其“功败垂成之恨”与对后主的“深深失望”,难以言表。

祁山魏营之中的邓艾,连日来只听得蜀军营中鼓角喧天,喊杀震地,却不知其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待到天色平明,派人出寨哨探,方才得知蜀军大营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座座空荡荡的营寨,以及遍地的狼藉。邓艾深知姜维用兵谨慎,疑心其中有诈,恐其去而复返,设下埋伏,故而不敢轻易派兵追袭,只是严令各营加强戒备,以防不测。

姜维一路无话,径直返回汉中,暂时歇息人马。自己则不敢耽搁,与那名奉诏而来的天使,一同星夜兼程,赶回成都,拜见后主,询问究竟是何缘故,要将自己从前线紧急召回。

不想后主刘禅竟称病不出,一连十日,皆不临朝,亦不召见姜维。姜维心中更是疑惑不解,忧心忡忡。这一日,他行至宫中东华门,恰巧遇见了秘书郎郤正。姜维连忙上前行礼,询问道:“郤大人,天子一连三道诏书,将维从祁山前线紧急召回,不知究竟是何缘故?还请大人明示。”

郤正见是姜维,微微一笑,压低了声音说道:“大将军难道至今尚不知晓其中缘由吗?那宦官黄皓,一心想让其党羽右将军阎宇取代大将军,在军中树立威望,捞取战功,故而才在陛下面前屡进谗言,诬告大将军拥兵自重,意图不轨,这才使得陛下连下三道金牌,召回大将军。只是,如今听闻那魏将邓艾善于用兵,智勇双全,非寻常之辈,黄皓与阎宇亦是心中畏惧,恐其难以抵挡,这才暂时打消了取而代之的念头。”

姜维听闻此言,不由得勃然大怒,须发戟张,厉声喝道:“好个黄皓奸贼!竟敢如此猖狂,蒙蔽圣听,构陷忠良,祸乱朝纲!我姜维此番回朝,若不将此等阉竖小人碎尸万段,誓不为人!”其“雷霆之怒”与“杀贼之决心”,溢于言表。

郤正见状,急忙上前拉住姜维,低声劝阻道:“大将军息怒!息怒啊!大将军继承武侯之大业,身负匡扶汉室之重任,位高权重,岂可因一时之愤,而行此鲁莽之事?倘若因此触怒天子,引火烧身,反为不美矣!还请大将军三思而后行,切莫中了小人的奸计!”

姜维听了郤正一番劝解,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长叹一声道:“先生所言,亦不无道理。是维孟浪了。”

次日,后主刘禅果然与宦官黄皓在皇宫后花园之中设宴饮酒,寻欢作乐。姜维听闻消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当即带领数名亲随,手持佩剑,径直闯入后花园之中。

早有内侍望见姜维怒气冲冲而来,急忙飞报黄皓。黄皓本就做贼心虚,又素知姜维勇武,平日里便对其忌惮三分,此刻听闻姜维竟持剑闯宫,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露面?慌忙起身,连滚带爬地躲到一旁湖心假山之后,藏匿起来。

姜维来到宴饮的凉亭之下,向后主刘禅叩首行礼,而后声泪俱下地泣奏道:“启禀陛下!臣正在祁山前线,与魏贼邓艾鏖战,眼看就要攻破其寨栅,大获全胜!陛下却为何连降三道金牌,将臣紧急召回?致使功败垂成,坐失良机!臣百思不得其解,恳请陛下明示,究竟是何缘故?”

后主刘禅被姜维这番质问,说得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只是低头不语,神情尴尬。

姜维见状,更是悲愤,再次叩首奏道:“陛下!那宦官黄皓,为人奸巧,心怀叵测,专权弄政,蒙蔽圣听,其所作所为,与当年灵帝之时祸乱朝纲的十常侍何异?陛下当以史为鉴,近则效仿先帝(刘备)铲除宦官张让,远则吸取秦二世宠信赵高而亡国之教训!若能早日将此等奸佞小人斩首示众,则朝廷自然清明,人心自然安定,我大汉中兴大业,亦指日可待矣!”

后主刘禅听姜维竟要自己诛杀黄皓,不由得面露不悦之色,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呵呵,黄皓不过是朕身边一个侍奉起居的趋走小臣罢了,纵使有些许过失,亦无伤大雅,岂能与那张让、赵高之流相提并论?昔日董允亦曾对黄皓切齿痛恨,朕当时便甚是不解。爱卿乃国之栋梁,又何必与这等小人物一般见识,斤斤计较呢?”

姜维见后主竟如此袒护黄皓,更是心灰意冷,叩首泣血道:“陛下!今日若不诛杀黄皓此贼,则我大汉江山社稷,危矣!亡国之祸,恐亦不远矣!”

后主刘禅却依旧不以为然,反而有些不耐烦地说道:“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黄皓虽有过失,然侍奉朕多年,亦无大错。爱卿又何必如此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宦官呢?”说罢,竟命左右近侍,前往湖山之侧,将躲藏的黄皓唤出,带至凉亭之下,命其向姜维叩头伏罪。

黄皓战战兢兢地来到姜维面前,跪倒在地,痛哭流涕道:“大将军饶命啊!小的上有老下有小,平日里只知一心一意侍奉圣上,早晚请安问好而已,绝不敢干预任何国家政事!恳请大将军明察秋毫,切莫听信外人的挑拨离间,欲要加害于小的啊!小的性命,皆系于大将军一念之间,惟望大将军能发发慈悲,可怜则个!”言罢,更是叩头如捣蒜,涕泗横流。

姜维见后主如此昏聩,黄皓如此无耻,心中悲愤欲绝,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强忍着满腔怒火,拂袖而去。他径直来到郤正府中,将今日在后花园中发生之事,以及自己的担忧,一一告知于他。

郤正听罢,亦是长叹一声,面色凝重地说道:“大将军啊,如今看来,您在朝中,已是危如累卵,祸不远矣!倘若大将军有朝一日遭遇不测,则我大汉江山社稷,亦将随之倾覆灭亡啊!”

姜维闻言,更是心惊胆战,急忙向郤正请教道:“先生博学多才,深明事理,还请先生教我以保国安身之良策,姜维感激不尽!”

郤正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如今之计,唯有暂避锋芒,方为上策。我闻陇西边陲,有一处名为沓中的地方,其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极宜屯田耕种。大将军何不效仿当年武侯屯田汉中之旧例,向天子上表,请求前往沓中屯田驻守?如此行事,有四大好处:其一,可就地耕种,收获麦粮,以充实军粮,减轻国家转运之负担;其二,沓中地处陇西要冲,可以此为基地,徐图渐进,蚕食陇右诸郡,以为北伐之前哨;其三,大军屯驻沓中,兵锋直指魏境,亦可使魏人不敢轻易正视汉中,从而保障汉中腹地之安全;其四,最为重要的一点,大将军在外统兵,掌握军权,则朝中那些奸佞小人,便难以施展阴谋诡计,陷害于您,如此便可暂避杀身之祸,以待天时。此乃一举四得的保国安身之良策也,大将军宜当早日施行,切莫迟疑!”

姜维听了郤正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大喜过望,拜谢道:“先生此言,真乃金玉良言也!若非先生指点迷津,维险些误入歧途,悔之晚矣!”

次日,姜维便依郤正之计,再次上表后主刘禅,言自己连年征战,未能成功,皆因粮草不济,补给困难。今愿效仿先丞相屯田汉中之故事,率领部分兵马,前往陇西沓中之地,开垦荒地,屯田种麦,以备军需,徐图进取中原。

后主刘禅本就对姜维心存猜忌,又巴不得他早日离开成都,眼不见心不烦,听闻他要自请前往边远之地屯田,正中下怀,当即便欣然应允。

姜维领了诏命,返回汉中,召集众将,宣布道:“我姜维屡次兴兵北伐,皆因粮草不足,以致功败垂成,未能成功。今吾欲效仿丞相屯田之法,亲率精兵八万,前往陇西沓中之地,一面屯田种麦,积蓄粮草,一面伺机进取,徐图中原。尔等皆是我大汉忠勇之士,久经战阵,劳苦功高。如今且可暂时收敛兵锋,聚集粮谷,退守汉中各处关隘,休养生息。那魏寇远道而来,千里运粮,翻山越岭,人困马乏,自然难以持久。待其粮尽兵疲,士气衰落,必然会自行退去。届时,我军便可乘其疲惫松懈之际,发动追袭,则无往而不胜矣!”

于是,姜维便将汉中各处防务,重新做了安排:命将军胡济,率兵镇守汉寿城;命将军王含,率兵镇守乐城;命将军蒋斌,率兵镇守汉城;命蒋舒、傅佥二将,共同镇守阳平关等重要关隘。分拨完毕之后,姜维便亲率八万精兵,携带农具籽种,浩浩荡荡,开赴沓中,一面屯田耕种,一面操练兵马,以为长久之计。

却说魏将邓艾,在祁山探知姜维并未返回成都,而是率领大队人马,前往沓中屯田,并在沿途广设营寨四十余处,互相连接,如长蛇之势,连绵不绝,其防御亦是极为严密。邓艾不敢怠慢,当即便派遣心腹细作,前往沓中一带,仔细勘察地形,绘制成详细的图本地图,而后连同姜维屯田的详细军情,一并修下表章,派遣专人,星夜送往洛阳,奏报给晋公司马昭。

司马昭览毕邓艾的表章与图本,不由得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案,厉声喝道:“好个姜维匹夫!竟敢如此猖狂!屡屡侵犯我大魏疆界,如今又在我眼皮底下屯田练兵,蚕食我陇西之地,简直是欺人太甚!若不早日将其剿除,实乃我心腹大患也!”其“震怒之意”与对姜维的“必杀之心”,已是难以遏制。

心腹谋士贾充在旁进言道:“主公息怒。那姜维深得诸葛亮用兵之真传,为人智勇双全,又兼百折不挠,急切之间,恐怕难以将其击退。为今之计,除非能派遣一位武艺高强、智勇兼备的刺客,深入沓中,将其刺杀,方可免去大动干戈之劳,永绝后患。”

从事中郎荀顗却有不同看法,他出班奏道:“贾长史此言差矣。如今蜀主刘禅昏聩懦弱,沉溺于酒色享乐,朝政大权皆被宦官黄皓等奸佞小人所把持,朝中正直大臣,多有避祸之心,不敢直言。姜维此番前往沓中屯田,名为积蓄粮草,以图再举,实则亦有避开朝中构陷,保全自身的意味。此乃其无奈之举,亦可见蜀汉内部之矛盾已深。若此时我大魏能派遣一位德才兼备的大将,统领一支精锐之师,直捣蜀中,则必然如摧枯拉朽,势不可挡,何必行此卑鄙的刺杀之道,反落人口实?”

司马昭听了荀顗这番话,不由得抚掌大笑道:“哈哈!荀从事所言,深合我意!此言最善!吾正有此意,欲要一举荡平西蜀,成就千秋霸业!不知以公之见,何人可堪当此伐蜀之重任?”

荀顗不假思索,朗声答道:“当今朝中,能担此重任者,唯邓艾将军一人而已!邓将军久镇雍凉,深悉蜀中地理民情,又与姜维数度交锋,深知其用兵之道,实乃伐蜀主帅之不二人选!若能再派遣智勇双全的钟会将军为其副将,从旁协助,则大事必成矣!”

司马昭闻言,更是大喜过望,连连点头道:“好!好!好!荀从事所荐之人,与我心中所想,不谋而合!妙哉!妙哉!”他当即便召心腹重臣钟会入府议事。

钟会来到相府,拜见司马昭。司马昭屏退左右,开门见山地问道:“士季,吾欲遣汝为帅,统领大军,前去征伐东吴,汝以为如何?”他此言,乃是故意试探钟会的真实心意。

钟会何等聪明之人,一听便知其弦外之音,微微一笑道:“启禀主公,依会之见,主公之意,本不在伐吴,而在于伐蜀也!”

司马昭闻言,不由得放声大笑,指着钟会道:“哈哈哈!士季真乃我之知音也!知我者,莫若钟会也!不错!吾之真正目标,正是那偏安一隅的西蜀!只是,若要伐蜀,不知士季有何良策可以教我?”

钟会胸有成竹地说道:“主公欲要伐蜀之事,会早已暗中揣摩数年,并已将详细的进兵方略,绘制成图本,今日正好献与主公!”说罢,便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图轴,双手呈上。

司马昭急忙接过,展开细看。只见图上详详细细地标注了进攻西蜀的各条路线,沿途安营扎寨、屯积粮草、修筑关隘之处,以及从何处进兵,从何处佯攻,从何处突袭,从何处退守等等,皆是规划得井井有条,滴水不漏,其“周密之思”与“深远之略”令人叹为观止。

司马昭看罢,更是龙颜大悦,连声赞道:“真良将之才也!真良将之才也!士季有此奇谋,何愁西蜀不平?若命汝与邓艾二人,合兵一处,共同取蜀,你看如何?”

钟会却微微摇头道:“启禀主公,蜀道崎岖,山川险恶,非一马平川之地,不宜将所有兵力集中于一处。为今之计,当派遣邓艾将军率领一支精兵,从正面进攻,吸引姜维主力。而会则可另率一支大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其他方向,分路并进,直捣成都,则蜀汉可一鼓而下也。”

司马昭听了钟会的分析,觉得甚有道理,当即便拜钟会为镇西将军,假以符节斧钺,总督关中各路兵马,并有权调遣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荆州、扬州等地的驻军。一面又派遣使者,携带符节印绶,前往雍凉,任命邓艾为征西将军,总督关外陇上所有兵马,令其与钟会约定日期,共同兴兵,大举伐蜀!

次日,司马昭在朝堂之上,公开宣布了伐蜀的决定。前将军邓敦,乃是魏之宿将,为人耿直,出班奏道:“启禀晋公,那姜维屡屡侵犯我中原之地,致使我边关将士折损甚多。如今我军只宜坚守防御,尚且自顾不暇,岂能再劳师远征,深入那山川险阻,道路崎岖的西蜀之地,自取祸乱耶?”

司马昭听闻此言,勃然大怒,厉声喝道:“吾欲兴仁义之师,征伐那昏庸无道的蜀主刘禅,解救西川百万黎民于水火之中,此乃顺天应人之举!汝安敢在此妖言惑众,扰乱军心,违逆我意!”当即喝令左右武士:“将此老匹夫与我拖出去!斩首示众!”

须臾之间,武士便已将邓敦的首级,血淋淋地呈于殿阶之下。满朝文武,见状无不吓得魂飞魄散,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有丝毫异议。

司马昭环视群臣,厉声道:“吾自平定东吴叛乱以来,休养生息已有六年,整治兵马,修缮甲胄,粮草军械,皆已准备充足。讨伐吴、蜀二国,一统天下之心,吾已蓄谋久矣!今当先平定西蜀,而后再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一举并吞东吴!此乃当年晋文公重耳,灭虞虢二国,吞并其地,以成霸业之良策也!吾已查明,西蜀守卫成都的兵力,不过八九万人;镇守各处边境的兵马,亦不过四五万人;而那姜维在沓中屯田的军队,最多也不过六七万人。如今,吾已令邓艾将军统领关外陇右十余万精兵,在沓中一带,死死绊住姜维主力,使其不能东顾;再派遣钟会将军,统领关中精锐大军二三十万,兵分三路,直抵骆谷,奇袭汉中。那蜀主刘禅昏庸暗弱,宦官当道,一旦边城失陷,外有强敌压境,内无良将辅佐,国中士女百姓,必然惊恐慌乱,人心离散。则其国之灭亡,指日可待矣!”

满朝文武,听了司马昭这番慷慨激昂,又杀气腾腾的讲话,哪里还敢有半分不同意见?皆是山呼拜服,颂其英明。

却说钟会受了镇西将军之印,即刻点起关中大军,准备出征伐蜀。他深知兵者诡道,为防军情泄露,被蜀军探知其真实意图,便故意对外宣称,此番出兵,乃是为了征伐东吴。他下令青州、兖州、豫州、荆州、扬州等地,皆要大量修造战船;又派遣心腹将领唐咨,前往登州、莱州等沿海州郡,大规模征集海船。

司马昭听闻此事,心中亦是不解,便召来钟会询问究竟:“士季,汝此番乃是统兵从旱路进攻西川,为何却要下令各地大规模修造船只?莫非其中另有玄机?”

钟会微微一笑道:“启禀主公,此乃会之疑兵之计也。蜀汉若听闻我大军西进,必然会向东吴求援。故而会先虚张声势,作出要大举伐吴的姿态,则东吴必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全力防备我军水路进攻,如此便无暇分兵救援西蜀矣。待到一年半载之后,西蜀已被我军攻破,而我军所造的战船亦已齐备,届时再挥师东下,征伐东吴,岂不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乎?”

司马昭听了钟会这番解释,不由得抚掌大笑道:“妙哉!妙哉!士季之谋,真乃神鬼莫测也!有汝与邓艾二人相助,何愁天下不定!”当即便选定吉日,为钟会大军设宴饯行,亲自送至洛阳城外十里长亭,方才返回。

钟会大军开拔之后,西曹掾邵悌,此人素来谨慎,在司马昭面前密奏道:“启禀主公,如今您派遣钟会统领数十万大军,远征西蜀,独掌方面军权。依属下愚见,那钟会素有大志,且心机深沉,不可不防。若使其一人独掌如此重权,倘若日后生出异心,则悔之晚矣!”

司马昭闻言,却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多言。

邵悌见状,更是忧心忡忡,追问道:“主公既已知晓其中利害,为何不派遣一位宗室亲信,或是德高望重之元老大臣,与其共同执掌兵权,互相牵制,以防不测呢?”

司马昭依旧只是笑而不语,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深意,缓缓说了几句话,便使得邵悌心中的疑虑顿消,恍然大悟。

正是:方当士马驱驰之际,已识将军跋扈之心。

未知司马昭究竟说了些什么,竟能使邵悌安心?而钟会、邓艾两路大军伐蜀,又将遭遇怎样的抵抗?姜维又将如何应对这灭国之危?且看下文分解。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极乐后后宫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洛公子 凡人策 碧蓝航线界限 背剑之人 后宫春春色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真是大神医 山村情事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wtw1974 逍遥人生 我在大唐做战神 阴阳捉鬼师 让你契约鬼,你契约钟馗? 高铁首席专家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谍海风雷 长夜谍影 大唐游侠儿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奇谭 被追杀的我,被敌人推上了皇位 
最近更新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成语故事科普 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 探唐:书荒自己写,与众共赏之 曹操那些事 逸云:一场探寻世界真相的小故事 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吃鸡 大魏第一武卒 靠给古代大佬剧透,我逆袭了! 唐末从军行 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 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 水浒:我,绿林盟主,白衣秀士 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穿越1644 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 大树将军冯异 大明第一相 穿越三国,我成为了张角 
三国野史! 天字第一等 - 三国野史!txt下载 - 三国野史!最新章节 - 三国野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