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策

陈义虎

首页 >> 东周策 >> 东周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最强兵王 亮剑:让你驻防,你却团灭鬼子 衣冠不南渡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亮剑:开局成为汉奸,反手端掉鬼子司令部 大夏第一宠妃 
东周策 陈义虎 - 东周策全文阅读 - 东周策txt下载 - 东周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公园前698年,春江水暖早于往日,正月伊始,江河寒冰尽皆消融,水流奔腾不息,映显中原纷争如火如荼。

去岁,郑领六邦联军围困商丘,宋公子冯被迫屈膝请降,每忆及此,无不切齿溢血。

春朝首会,宋公子冯即告群臣,言日郑人辱我,亟欲雪耻,着群臣上策谋郑。

方才脱离战火阴霾,众皆不愿再战,是以无人上言。

无奈之下,宋公子冯遂逐一点名逼问,首问公子子捷。

公子子捷不及思量,出而回日:“郑宋实力相当,与其决死一战,尚无必胜把握,不若待其生乱,我再趁虚而入,以雪今日之耻!”

闻言,宋公子冯叉腰吼骂道:“依汝之言,郑室十年无乱,我便十年不得复仇,若其愈来愈强,我便此生不得雪恨?竖子无教,逐出杖责二十!”

待其音落,殿前甲士拥入,将之公子子捷拥出。

宋公子冯仍旧愤慨难平,来回踱步,继而伸手指向司城南宫长万,问日:“汝言如何制郑?”

司城南宫长万跪地请战道:“区区郑邑何所惧!立邦不过百年,新近又历三子争位之乱,民心不附,军心不稳,臣请将兵伐之,血战新郑,旬月之内,破城擒拿姬突,献纳君上足下!”

宋公子冯续问道:“郑室联军御我,又当如何?”

南宫长万一心只在与郑一战,并未思及此处,见君有问,不知如何做答,只得搪塞数语。

宋公子冯不奈,侧首努斥道:“匹夫蛮勇,难成大事!”

司城南宫长万惶恐无措,只得沉首伏地不起,请君降罪。

见君颐指大怒,众臣战战兢兢,唯恐引火烧身,大夫仇牧见君决议寻郑复仇,为稳定朝堂局面,遂主动出列献策,言日:“兽欲搏禽,需先剪其羽翼,方可一蹴而就!与郑之争亦当如此,而郑之羽翼,无非齐鲁陈蔡卫也!齐者,自庄公薨没之后,与郑渐行渐远,以利间之,说其反郑助宋,并非难事!卫者,历来与宋交好,其新君姬朔更是有意盟宋,顺水推舟,与其结盟制郑,不亦乐乎?鲁者,君无主见,民无争心,好言劝之,令其保持中立之姿,利宋伐郑大矣!陈蔡者,见风使舵之辈,施之以威,二邦必将倒戈向我,宋将如虎添翼!如此一消一长间,郑室俨然已成孤军,而我将盟八方诸侯,其时掠郑,君可为所欲为也!”

闻其此言,宋子冯扬手称赞,言日:“此言方慰我心,众卿若得仇卿半斗之才,寡人何用苦心问策!”

说罢,当堂拜授大夫仇牧上卿之职,另着众臣依言行事,施行威逼利诱,即而盟交诸侯,以期孤立郑室。

及后数月,宋室使者频繁出使诸侯,诸般施行之下着有成效,卫、蔡、陈等应盟联宋敌郑。

然则齐、鲁二邦,念郑旧情未许和宋之请,郑宋之争陷入僵持时段。

宋使四方奔走,郑公姬突岂能不知其意欲何为,为保持与宋对抗之势,遂于夏五月初旬,使其弟姬语携粮草百车,前往曹地礼见齐、鲁二公,以期增谊固盟。

宋公子冯亦深知齐、鲁不去,与郑之争则无必胜把握,遂使大夫仇牧潜入恶曹,伺机搅乱三邦会盟。

大夫仇牧受命而行,于路思考对策,齐公姜禄甫年逾古稀,体弱气虚不堪重负,不若利之盟典繁复礼仪,若可使其受累病倒,则可解齐室助郑之难,余之鲁室,接受郑室粮草三百车,可使细作混入运粮行伍,待得行抵鲁室粮库,伺机引火焚之粮仓,兵无粮而难动分毫,鲁便有助郑之意,亦无力施行。

谋定而动,大夫仇牧入曹,约见曹公姬射姑,谓其言日:“郑、齐、鲁择地曹邑会盟,天下诸侯侧目,君当谨循周礼操办,囊括无遗,吾君对此十分重视,是以特遣谋前来,献上祭祀饩食,请君笑纳!”

曹公姬射姑受礼回言道:“郑齐鲁三邦,两度会盟于曹,乃天下之幸事,寡人自当不遗余力,盟典之礼仪,事无巨细,寡人必当亲自过问!”

闻言,大夫仇牧谓其俯首称赞。曹公姬射姑留其驻曹观礼,大夫仇牧以琐事缠身为由婉拒,方面告辞离去。

离郑之时,大夫仇牧遴选门下舍人十名,易装鲁服,混入鲁营,以期火烧鲁室粮仓。

自大夫仇牧离曹数日后,盟典如期启动,事尽周礼之繁复,攀山祈天,浸潭祭地,巡游礼民,筹功劳军,历时十余日。

齐公姜禄甫年迈体弱,果如大夫仇牧所谋,还邦之后便一病不起。

谨待数月之期,临淄传来讣告,齐公姜禄甫病重而亡,谥日齐僖公,寓其诚盟诸侯,喜交天下,其子姜诸儿继位为君。

随之鲁地哨探亦传来密报,言日曲阜粮仓火起,三日不休,鲁公姬息领得群臣举行秋祭,祈祷上仓佑鲁丰收,以解粮仓空乏之急。

诸事尽在掌握之中,宋公子冯起意即时举兵,引联军伐郑复仇,大夫仇牧上言谏阻日:“复仇在望,不急一时,臣闻齐室新君姜诸儿,少来与郑公姬突生有嫌隙,如今同为君候,更是不屑相顾,我可利此盟齐,增我之势,使郑陷入孤军无援之境,摧残逆子姬突心志,其时郑之生死,皆随我意!”

闻言,宋公子冯闻神采奕奕,当即着大夫仇牧使入齐。

到得临淄,大夫仇仇觐见齐公姜诸儿,谓其言日:“闻得僖公新丧,吾主遣某前来凭吊,百两黄金唁礼奉上,望君节哀顺变!”

齐公姜诸儿知其无事献殷勤,必有所谋,是以直言问日:“可有所求?”

大夫仇牧笑言回道:“亦无大事,仰齐之巨木,蔽宋之社稷,仅此而已!”

齐公姜诸儿伸手请其入座,坦言道:“宋公厚礼,寡人无以为报,及后宋有所求,我必全力以赴!”

大夫仇牧起拱手为礼,谓上言道:“齐公大义,不若某人,恩将仇报,令我君受之奇耻大辱!”

齐公姜诸儿顺言问日:“莫不是新郑姬突乎?”

大夫仇牧垂首叹言道:“正是此子,我君费尽心力,扶其登上君位,不料其反手遂举联军伐宋,我住迫势城下祈降,蒙受莫大屈辱,饬成诸侯笑柄!”

见此,齐公姜诸儿当面许言道:“姬突小儿,自小目中无中,少时相聚,多生龃龉,今闻大夫此语,我必助宋讨回颜面!”

大夫仇牧以茶代酒,敬言道:“得齐主持公道,吾君定得沉冤昭雪!”

齐公姜禄甫举杯回礼,大夫仇牧谓其言说联军伐郑之想,并约定出兵之期,齐公姜诸儿毫无异议,并亲送大夫仇牧离齐。

谋划经年,宋公子冯如法炮制,集聚陈蔡宋卫齐五邦联军,开启伐郑征程。

冬十有二月小寒日,联军拔营起行,浩浩荡荡开赴郑地,宋公子冯将之联军分为四部,陈、蔡两军先行是为前军,修路铺桥承保大军前行畅通无阻,齐、卫军分居两翼,齐为右军兵围郑城,卫为左军临战长葛,宋公子冯居中自领中军,直行过境奔掠新郑。

不数日,各路人马行抵预定地点,齐占郑城南郊,卫踞长葛城北,意在遏制两城援军新郑,陈、蔡大功毕成,稍退居后掠阵,宋军兵临新郑,城东十里安营。

是日黄昏,战书传至郑公姬突手中,其时文武百官齐聚朝堂,郑公姬突托举战书,谓众言日:“战书即下,次日天明,宋军便要发兵欺城,众卿可有高见?”

闻言,众皆窃窃私语,良久议无定论。郑公姬突不奈道:“与众为谋,枉费光阴也!诏令,全军备战,来日迎战宋军!”

闻得此言,大夫祭足出而抢言道:“君上且慢,肯否容臣一言,再做决断!”

祭足者,三朝重臣,堂前欲言,无人敢阻,郑公姬突亦例外,旋即回身落座,伸手请将示言。

大夫祭足傲立身姿,正色回言道:“我军势单力薄,与宋决战必败无疑,望君以社稷为重,忍辱寻宋议和,金玉钱粮但问其数,郑尽予之,只要郑存于世,自有取回之日!”

待其言罢,众皆纷纷拥戴附言。

观之朝堂喧嚣刻余,郑公姬突拂案而起,怒斥道:“郑自桓公起,唯见血战沙场而亡者,未见屈膝跪地而求生者,寡人更不欲开此先例,汝再惑乱朝堂,立斩之!”

快语言毕,稍待喘息,抛掷战书于堂中,进而沉声令道:“整军备战,违令者,杀!”说罢,转身离朝。

君令在上,众皆不敢有违,只得受命而行。

次日拂晓,郑公姬突领军开出东门,宋公子冯则早已列阵城下,等候多时矣!

待其布好阵型,宋公子冯扬言喊道:“识势者,跪地请降也!”

郑公姬突提枪横马阵前,闻声应言道:“匹夫莫逞口舌之快,有胆便来与我抢下争雄!”

宋公子冯冷笑一声,不复回言,杖剑前指引百鼓雷鸣,宋之三军闻声而出,奋勇争先奔向郑军大阵。

郑公姬突挺枪而出,大呼一声:“杀!”

郑师全军循声出阵,紧随其后迎战宋军。

刹那间,两军短兵相接绞杀在一起,宋公子冯驻马高地,横眉冷目直视战场,郑公姬突纵马穿梭,枪扫疆场大杀四方。

两军血战至日暮,俱有损伤难分胜负,宋公子冯随即侧首后方,擎剑指天厉目而视。

陈、蔡两军如约只是为宋军助威掠阵,两公并马座看郑宋之争,从未想过斥军参战。

骤见宋公子冯仗剑传命,授之两军出而应战,两公正自犹豫不定之时,闻宋公子冯喊道:“胜!我记君恩,败!我必罪君。”

陈、蔡两公畏言相视一阵,进而双双取剑在手,锋指东门令军出击。

两军争战半日,陈、蔡两军一直按兵不动,郑公姬突亦认定联军各怀异志,陈、蔡定将缩首而做壁上观。

却不曾想到,两军战至胶着之时,陈、蔡两军突然出击攻郑,郑公姬突一时愣立当场,不知如何应对。

初时,若是三邦合力攻郑,还可退守新郑拒敌城下,如今两军缠成一团难分敌我,想要抽身退兵几无可能。

随之陈蔡大军加入战斗,战场胜负立见分晓,待其阻断退路,完成合围,郑将全军覆没也。

亏得郑公姬突应变迅速,于陈、蔡大军完成合围之前,领得一部郑军杀开一条血路,突围至太庙闭门拒敌。

郑公姬突单臂拄剑满面血污,独座于先君牌位神龛前,沉首紧盯太庙入口,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庙外,敌军震耳杀声愈传愈近!

庙内,百官窸窸窣窣慌做一团!

血溅故土无憾意,战死沙场名怵敌,已是最后一击,郑公姬突持剑起身,大踏步朝向太庙大门走去。

知其所想,大夫祭足行将上前,谓其言道:“君上真欲亡郑耶?”

郑公姬突闻言止步,侧首谨慎待。

大夫祭足续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郑得存世方可复仇雪耻,衅敌寻死,踏出此门即为亡邦之君,郑之罪人遗万世唾骂,公欲为也!”

闻言,郑公姬突垂首失声痛哭,稍顷掷剑于敌,回身灵前跪地三叩首,期间未发一言。

大夫祭足上前取案上祭祀牛首,转身交于郑公姬突手中。

吱吖一声,太庙大门应声而开,蔡宋陈三君已于门口等候多时。

郑公即姬突行出大门,执牛首跪地请言道:“郑败乞降,望公应准!奉牛首祈盟,以宋为长,诚请事之!”

宋公子冯上前接过祀礼牛首,高举过顶示之三军。

联军回之声声怒吼,宋公子冯谓其言道:“准汝所请!”

郑公姬突领百官回礼致谢,宋公子冯续言道:“竖子狷狂,乏乎人教,难为一邦之主,寡人稍加训诫,取太庙顶橼,嵌我卢门顶梁之上,有朝一日,汝若堪当邦国之责,可前往寻我取回!”

说罢,即着精兵甲百人闯入太庙,掀翻庙顶拆取檐橼,郑公姬突切齿溢血,引百官欠身让道。

历此一役,宋公子冯得以复仇血恨,然则于郑公姬突而言,拆庙取橼,易祀牛首,皆为奇耻大辱,郑宋之怨愈见加深,纷争数世不休。

郑宋纷争轰动诸侯,周王姬林甚是嫉妒,终日郁郁寡欢,日久成疾。

公元前697年,春寒,周王姬林病情愈加严重,适时大夫稼父侍奉在侧,观之周王姬林郁郁不得志之意,着下诗作节南山。

文日:“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昊天不佣,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稼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诗以传情,大夫稼父忠周之心跃然纸上。

而因时势所致,大夫稼父未能助王中兴周室,为此深感愧疚。

如今周王姬林命悬一线,大夫稼父亦别无他求,只望寻得四驾王撵一辆,以供天子巡视六师,略减周王姬林失落之情。

时下,诸候各自为政早已断贡,王室府库匮乏,四驾王撵千金之物,轻易不可得也。

闻得鲁室存有先王所赠四驾王撵一辆,大夫稼父遂远赴鲁室求车。

幸得鲁公姬允识礼应其所求,周王姬林亦得临终巡视天子六师,一尝君临天下之夙愿。

春三月乙未,周王姬林薨没,谥之日桓王,其子姬佗继位为王。

王室讣告传遍诸侯,有往者,亦有不往者,皆为利之所趋。

周邻郑室最先接获王室讣告,郑公姬突闻日群臣:“郑周为恶,寡人无意前往吊唁,众卿意下如何?”

见问,众皆默言,大夫祭足上言道:“岁前,郑败于宋,遭受重创,而至诸侯轻郑,不若借此良机笼络周室,及后以天子之名伐交诸侯,定可重振郑室威名!”

郑公姬突驳道:“天下轻周,盟之何益?”

大夫祭足接言道:“王室没落,名之尚存,于周为敌,似与天下为敌,盟之大益!”

先前因之郑公姬突决策多有失误,百官对其多有忌讳,而大夫祭足之言无不核准应验,百官对其信任有加。

观之郑公姬突起身欲待回言固执己见,百官尽皆附言大夫祭足,请君盟周安郑。

见之祭足专政,百官对其毕恭毕敬,郑公姬突恐其于己不利,遂心生杀意。

及后数月,朝间议事,郑公姬突所谋无人问津,但凡足有言,百官无不逢迎。

郑公姬突如坐针毡,除祭之心更为坚定,由是诏请大夫雍纠入宫商议,谓其言日:“祭子结党篡权,寡人如履薄冰,雍卿可有良策解我心疾?”

大夫雍纠始为宋人,乃其母雍姞旁亲,随嫁入郑,受命宋公子冯扶助郑公姬突,闻其声言有难,是以极力为其谋划。

大夫雍纠稍加思索,进而回道:“君有不安,臣自当为之排忧解难,主言祭子专权,侵害君位,臣定设法除之,以安君侧!”

心中所想,为人言明,仍是吃惊不小,郑公姬突嘱咐道:“事非小可,卿当慎谋!”

大夫雍纠礼言回道:“主上宽心,臣有万全之策!”

说罢,转身即走。

疾步转出宫门,大夫雍纠取道直行还回府邸,连夜于书房密见门客府衙数十人,深夜又召其妻雍姬房中叙话。

雍姬得召行至房前,观之众人行色匆匆,似有大事将发。

雍姬踱步上前打开房门,只见大夫雍纠背对房门负手而立,闻声转身肃颜轻语道:“盛夏小满将至,愚夫业已置下祀礼,届时设宴郊野行祭车神,有劳贤妻代为通禀岳丈大人,请其如期临抵主事,以佑祭氏封邑风调雨顺,祈祷金秋岁丰!”

突闻其言,其妻雍姬莫名应承。出得书房,雍姬缓步侧首细思,往岁从未行祭车神,加之今夜府中景象,大致与父祭足有关。

夜色当空,本应归房休歇,还思夫君雍纠之言,雍姬越感心神不宁睡意全无,遂转道行入母亲房间,谓母言之雍纠所行之事,敬期母亲为之解惑。

祭氏稍加考虑,进而扶案急言道:“雍纠今日反常行事,夜谋行祭车神,此中必有蹊跷,如其真有加害祭子之心,老妪当是再难会见祭子矣!汝当尽早告诫乃父,嘱其早思应对之策!”

雍姬面漏难色,凄然回言道:“夫者,相伴一生!父者,赐享一生!何以抉择父与夫孰亲?”

祭氏叹言问道:“夫行无道,乱闱罪不可赦,弃之再续即可!父蒙冤屈,沦落小人之手,枉死无可为父,汝自思量也!”

雍姬连声叹息,终应祭氏之言,转首告日其父:“我夫雍纠,夜召门客密议,后又嘱我托言父君,请公小满郊祀车神,吾惑之,如实以告,期父及早谋之!”

大夫祭祭垂首不复回言,稍倾谓其劝慰安抚,送其归还寝房休息,恰如无事一般。

及至小满当日,大夫祭足如郊行祀祭礼,大夫雍纠屏退左右,谓其轻言道:“岳丈大人能谋善断,缕立勋绩,以致功高盖主,恐汝威胁君位,君上授命除之,汝自引灾,休怪愚婿!”

大夫祭足展颜笑道:“老夫行得正,坐得端,从不惧他人非议诽谤,汝若收手,我可既往不咎!”

闻其此言,大夫祭足似是有备而来,大夫雍纠疑心事已败露,遂欲先下手为强,掷杯为号传令伏兵出击,不料竟无一人行出。

大夫雍纠暗自心惊,回首还望祭足,只见其垂首闭目面无表情,良久复言道:“汝欲求死,我便成全汝念!”说罢,伸出双手合什掌击。

十数人应声窜出,转眼间将之大夫雍纠刺于血泊之中。

害人者自害之,大夫雍纠至死不知谋刺之事何以败露,大夫祭足着人将其尸体盛敛运回城中,停放于宫门左侧洗浣池边,以此敬告郑公姬突知过悔改,勿得再生害人之想。

郑公姬突呆立雍纠尸体旁,直视其面良久嗔言道:“谋及妇人,宜其死也!”说罢,负手叹息,扬长而去。

谋刺当朝权臣,事败势孤,郑公姬突自知君位难持,遂着手潜逃,期盼日后东山再起。

虽因雍纠过失而致今日困境,毕竟乃为其母雍姞故人,郑公姬突不忍其曝尸于野,遂着人好生收敛入葬。

静待月余,趁得城中守军松懈,郑公姬突领得三千护卫亲兵冲新郑,失落于野复回公子之身。

因之岁前方与周遭诸侯恶战,公子姬突一时竟无落脚之处,遂隐匿于蔡地山野,数月无栖。

君位虚缺,庙堂大乱,大夫祭足提请世子姬忽还主事。

群臣皆然,大夫祭足遂亲往卫地迎接世子姬忽复位,两人会于卫地庐庭,大夫祭足躬身致以大礼,世子姬忽拂袖侧身,目不相迎挖苦道:“大夫是为郑室北斗之尊,处高临深谓我施行如此大礼,鄙人落魄之身弗敢受之?”

知其仍旧无法释怀当初联宋易主之事,此属人之常情,纵谁受此际遇亦无法淡然处之,大夫祭足只得苦心解释道:“初时,先君新亡,举邦风雨飘摇,社稷危如累卵,世子不思固本安邦,竟纵风止燎出战楚军,老夫不忍郑室三世基业毁于一旦,只得行此下策,虽有负于世子信任,但无愧于先人寄望!”

时过境迁,世子姬忽亦时常自省,若非当初任性妄为,亦不至于走到这般田地,今又见当初罪魁祸首当面谦卑认错,是以释然亦无追究之心,接话直言问道:“祭子今日来此,所为何事?”

大夫垂首叹息一声,回言道:“公子姬突,恃君无道,刺臣事败,惧而携军叛逃,恳请世子复位为君,还邦主事!”

闻其所言,世子姬忽闻言一声冷笑,调侃道:“勘谁如郑为君,皆盼祭子横死,大夫怎生为人臣子也?”

大夫祭足接言道:“老夫忠心,天地昭昭,活得半生死不足惜,只求郑室基业长存!”

世子姬忽挥手止言道:“也罢!吾亦生为郑人,郑室三世基业,不能毁于你我之手,便从汝言!”

说罢,即着侍从收拾紧要什物,连夜随同大夫祭足还郑。

君位失而复得,郑公姬忽业已成事不少,桀骜秉性收敛许多,对之大夫祭足所言,亦是多有受纳,如其盟周御邻之策,就地施行秉行不悖。

而随之郑公姬忽复位者,还有许叔姜新臣,趁得郑室内乱,借助诸侯之力,驱走驻许郑军,而得入许复位。

然豫中许邑乃郑扩张必取之地,及后郑许相争分外激烈,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此后数月,郑室少事,转而言道鲁地,话说鲁公姬允,如齐参加完齐僖公葬礼,还邦有闻周桓王驾崩,亟欲前往凭吊,遂邀其属邦,诸如者邾、牟、葛者,共计十数诸侯,同赴洛邑以增声势。

然天不遂人愿,因之郑公姬忽还邦主事,秉持大夫祭足之策潜心理政,由是军民同心国力有所恢复。

访见鲁室极力巴结笼络周室,恐其有损郑室利益,郑公姬突明暗同事,阻拦鲁公姬允一行入洛。

然则想要入洛觐王,必经郑地,鲁公姬允几番与郑借道,均为所拒不得成行,勃然大怒日:“姬忽小儿,复入新郑不过数日,竟敢衅鲁绝我觐王之意,成周数百年间未见如此无礼之人,寡人立誓将竖子驱离出郑,叫其再失君权,以正世俗礼法!”

当下即着简遣出,欲会宋、卫、陈、蔡联军复伐郑室。

然经宫闱争位之乱,郑公姬忽引前车之鉴,与之大夫祭足君臣同心,运筹帷幄斡旋诸侯,鲁室联军数次侵郑,皆告无功而返。

是年冬十有一月,首侵郑地,鲁公姬允先助公子姬突突击栎城,击杀檀伯而自居,而后纠集陈、宋、卫三邦以扶持姬突为由,集四邦联军会聚袲地,大举进犯郑境,而得郑室君臣协力抗争,联军弗克而还。

次年(公元前696年)春正月,再伐郑室,鲁公姬允继又礼请蔡、宋、卫三邦会聚曹邑,歃血为盟复扑郑地,大夫祭足自请为使,独入敌营舌战诸侯,迫使联军不战而退。

时至夏初四月,三掠郑邑,鲁公姬允经营数月重获盟邦信任,遂又再聚宋、卫、陈、蔡会盟曲阜,集五邦联军围攻郑邑,郑将高渠弥临阵挂帅,统领郑室全军,左驭天子六师,右携南燕援军,风诡云谲虚归实往,五邦联军大败而归。

历此三败,无人再敢联军伐郑,鲁公姬允仍旧心有不甘,遂举倾国之力,欲以一己之力与郑一战。

秋初七月,鲁公姬允曲阜誓师,祭告宗庙以期先人护佑,大宴群臣以求政通人和。

金秋时节,鲁公姬允亲领四万鲁军开赴郑地,不期方才行至向地,便遇郑将高渠弥领军至相抗。

鲁者誓破新郑宁死不退,郑者护邦安民寸土不让,两军势均力敌由此陷入僵持。

郑军主将高渠责令三军倚仗山原壁垒驻防,鲁公姬允则令取泥为砖,耗时三月至冬初十月,竟于向地筑起土城一座。

山风凛冽,郑军驻防原野饱经雨雪催残,士气渐弱。

而鲁军集聚土城避风不畏严寒,士气愈强。郑将高渠弥观之此景于已利,遂起破城之想驱除鲁军,然鲁军聚重兵把守土城,何能如言轻易可破?

思前想后终是无计可施,忽一日风雪交加,郑将高渠弥计上心来,遂令亲兵百人着鲁军军服,视敌不备潜入城中,后又敕令三军熬寒藏伏雪中,及至城中郑兵赚开城,雪中大军相机而起攻入土城。

鲁公姬允着实未曾想到,郑军会在风雪之天发起突袭,是以毫无戒备,遇之郑军一触即溃。

数万鲁军顶风冒雪四散溃逃,及至鲁室四败于郑,天下诸侯再无敢言起兵伐郑者,郑将高渠弥亦因此战名扬天下。

及后,郑公姬突文仰祭足,武仰高渠弥,郑室政清民悦复兴一时。

而邻邦卫室因之随鲁三败于郑,空耗粮饷寸功未建,卫公姬朔渐失民心。

更于栎地传出流言,日其弑兄篡位之言,卫公姬朔众叛亲离,其君位岌岌可危矣。

话及当初,卫宣公姬晋荒淫好色,与其父卫前庄公姬杨之妾夷姜私通,生得汲子。

夷姜不甘屈辱,取得白绫三尺上吊自尽,卫宣公姬晋遂将汲子托与右公子姬职抚养。

后思将功补过,又择得齐女宣姜与其为妻,只是不曾料想,见得此女沉鱼落雁之容,卫宣公姬晋淫心大作,竟此女霸占自取为妾,生得寿与朔。

因寿与汲相貌极似,每旦见寿并生愧汲之情,卫宣公姬晋不忍观之,继又将寿嘱托左公子姬泄抚养。

朔因貌似其母,而得避免外送,伴母宣姜成长。

由是母子情深,宣姜意助朔子僭居太子之位,以便日后继位为君,遂与朔子和谋,诬陷汲子暗中联齐于卫不利。

汲子自请为使,入齐请盟自证清白,卫宣公姬晋见其宁死不屈颇为赞赏,加之心中本就于他有愧,不忍将其错杀,便应其出使齐地之请。

宣姜母子见之一计不成便生二计,因之入齐必经莘地,两人便使死士如莘等候,意在待汲行经莘地之时将其刺杀。

因其谋事不密,为其同母胞寿子获知,又因寿与汲同命相怜,寿子不忍眼看其惨遭毒手,遂亲住汲子府邸,耳提面命劝其放弃为使入齐。

突闻其言,汲子不知个中详情,直言相拒道:“弃父之命,我必落人口实,若许奸人得逞,父恶其子,我命休矣!”

其言亦在理上,寿子念及生母之情,又不便讲出实情,遂起意代汲入齐。

寿子以手击额,佯作幡然醒悟之状,谓言思兄至甚不忍远离,借由赔酒践行将其灌醉。

次日清晨,汲子处沉醉宿睡之中,寿子躬身礼别,驾得太子车撵出关使齐。

挨至莘地,寿子挑帘外望,谨盼刺客识得其面放弃刺杀。

殊不知,宣姜母子为免牵连己身,所选死士皆为宫外寻得,根本不识寿与汲,观其面貌,与手中画像极为相似,又有太子旌旗车撵佐证,遂一拥而上,乱刀斩毙寿子。

汲子酒解睡醒,寻遍府内不见寿子身影,问日门人方知清晨驾车而去。

汲子暗道不好急步出门,策马寻踪于后追赶,待其赶至莘地,见之寿子躺于血泊之中,遂弃鞍落马,跌撞上前一把将其身首抱起,仰面嚎啕不已。

刺客闻声转回,见之两人容貌如一,正自纳闷不知所以然,闻其言道:“贼子做科,刺我便是,寿子何罪?竟相刺焉!”

待其说罢,众人方知刺错人矣,嚎啕者方为太子汲,遂又一拥而上将其刺毙。

寻得二人身份证件,众刺客还城复命,宣姜知众误杀寿子,悲冲怒起将众屠戮殆尽。

此中一人,因疾未往复命,由是幸免于难,闻讯逃离为地,为公子姬突所获,栎城流言自此而起。

真相大白于天下,寿汲养父,右公子姬职并左公子姬泄,获知事情原委悲愤交加,遂起废君之念。

十一月,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合谋驱离卫公姬朔母子立公子黔牟为君。

卫公姬朔携母逃亡至齐地,齐公姜诸儿念及姐弟旧情,遂将二人留于临淄,齐襄公争霸中原自此而始。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都市极乐后后宫 凡人策 碧蓝航线界限 背剑之人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洛公子 后宫春春色 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在大唐做战神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和竹马睡了以后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修神外传仙界篇 余生为你着迷 星际致富日常 系统送我一见钟情 仙灵图谱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谍海风雷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敌谍一生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奇谭 十三皇子 被追杀的我,被敌人推上了皇位 
最近更新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 太子城传奇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白话三国志 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 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东周策 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 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红楼之皇权枯骨 乱世帝匪 
东周策 陈义虎 - 东周策txt下载 - 东周策最新章节 - 东周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