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你很会呐

首页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之偷香窃玉 大明国师 开局南洋一小国,吊打列强! 王妃你是魔鬼吗 三国:从徐州县令开始争霸天下 衣冠不南渡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猎天争锋 超时空史记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你很会呐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全文阅读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txt下载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7章 选拔人才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曾有以智慧与品行兼备、正直贤良、孝顺友爱且勤勉务农为名招揽名士之举,亦有通过儒生、孝廉、秀才、英才及长者等头衔选拔普通读书人的做法,更有人借助太学广泛吸纳各地学子。”

“途径之多,领域之宽,堪称前所未见。”

“陛下非但求贤若渴,且勇于大胆任用,并敢于突破常规提拔人才,确实为大明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在陛下渴望贤才的召唤下,众多隐居山林或深藏乡野之人得以晋升高位。”

“此乃臣对陛下深深的敬仰之情。”

“然而,仍有不足。”

“因陛下选用人才终究未能完全避开某些问题。”

“士!!!”

“并且,随着时光流逝,陛下取士的范围已日渐收窄。”

“草民在开封时,与周王有过几次交往,他极其钦佩陛下,也曾向我提及,陛下所追求的人才,意在效仿汉唐盛世,采用既能领军又可辅政的标准来培养。”

“自至正二十七年起,陛下发布诏书,明确指出。”

“听闻古代开国之时,倚重武力平定天下;而治理国家稳定时期,则需修文显威震慑四方。”

“至于规划国家治理,则归于文臣之责,两者缺一不可。”

“古时八岁儿童便学习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写与算术;十五岁后则研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因此,《周官》中关于选官制度提到‘六德、六行、六艺’,强调文武兼备、贤能并举,这是三代兴盛的根本原因。”

“现欲效法古代典章制度,设立文武两科,广纳天下贤才。”

“自大明建立以来,陛下仿效前朝推行科举取士,虽吸取了元代经验,却又保留了一项关键内容——科举考试,且沿用了元代的体系,故大明科举考题涉及‘五经’和‘四书’解释。”

“此实为追慕古制之举,且陛下对‘经术’和‘经史’的重视程度超越了以往各代。”

“然而,却遗漏了两项重要内容。”

“即经史子集中的‘子’与‘集’。”

“陛下忽略了‘子’‘集’部分的内容!”

“这也是令草民最为忧虑之处。”

“草民才疏学浅,唯独认为‘子篇’尤为重要。”

“特别是其中包含的农家、医学、天文历法以及术数等内容,因为这些领域蕴含着世间真理,也隐藏着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钥匙。”

“我所呈上的土豆与高产稻种,正是遵循了其中的原理。”

“读书人诵读圣贤书和历史经典,而这部分内容,却是农夫、医生和工匠所不解的。”

“然而,那些可能一个字都不识的农夫、医生和工匠,却在国家的兴衰更替中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让稻谷产量日益提高,使铁铜等物资持续增长,让更多的人免受病痛之苦。”

“我认为,这些基层百姓才是当今最先进生产力与发展理念的代表,也才是真正体现‘子民’意义的群体。”

“他们或许不适宜担任官员,也不适合治理国家。”

“但他们应当在朝廷占据一席之地,这就是我说大明朝缺少这样一位大学士的原因啊!”

“工农出身的大学士!”

“陛下胸怀壮志,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自然要打破旧有的束缚,将人才的标准完全摆脱四书五经和经学束缚。”

“应在天下广纳贤才!”

“更要唤醒千万劳动者的心声!”

夏白深深一揖,慢慢退回原位。

此刻全场寂静无声。

紧邻他的花纶、练子宁更是急急避开几步,生怕与夏白靠得太近,以免被他的话牵连。

他们深知夏白性情狂妄。

但万万没想到他会如此肆无忌惮。

当着皇上的面,居然敢指责皇上,并公然否定皇上的用人策略。

而他们是何许人?

士族之人啊。

这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

简直是在逆天行事。

不过在这种场合下,他们无法开口,也不敢多言,唯恐引火烧身。

一时间,所有进士队伍纷纷向后退了一步,与夏白拉开更大的距离。

夏白孤身一人,承受众目睽睽。

他毫不畏惧。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大明朝夺取天下后,本就打算摒弃元朝的诸多做法,唯独保留科举制度。然而元人粗鄙,只知‘四书’‘五经’,全然不懂书算的重要性,若大明朝继续沿袭元朝旧路,结果只会越来越狭隘。

以至于积弊难返。

元朝人不明此理,朱元璋及多数朝臣早已习惯研习‘经术’‘经史’,但他不能坐视不理。

这片土地的未来系于一线,夏白对此心知肚明。自古以来,礼乐兴盛、制度确立、国家治理、太平盛世,无不源于儒学。儒者博古通今、明辨事理,远胜那些只懂法令条文的小吏。然而,如今的儒者已非昔日精通六艺的大儒,他们无法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这一重任本应在宋朝时由日益壮大的工匠与农民逐步承担,只是历史的轨迹被扰乱了。作为汉家基业的继承者,大明理应延续这一使命。

汤和瞥了一眼夏白,又隐秘地看了看朱元璋,眼神中带着几分深意。他对朱元璋的性格了如指掌,也明白他的用人哲学。夏白所说的话,恰恰迎合了朱元璋的心意。朱元璋本就厌恶出身士绅地主的儒生文官,否则怎会以严苛的刑法对付士大夫?又怎会对选拔贤才的方式反复试验?夏白今日所言,或许为陛下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这个思路太过宽泛且大胆,他也难以猜透陛下心中所想。

---

朱元璋目光微闪。

夏白的贸然发言,其实让他颇为不满。但夏白所言,却也暗合了他的心意。他向来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尤其偏爱从各地选拔奇才。

他一向反感旧式士人间的等级观念,对于朝中大臣,只要有非凡才能,他从不拘泥于资历辈分,更不会受制于陈规陋习。

相反,他会毫不犹豫地大力提拔。这也是他当初敢于宣称:“资历不过是为普通人设定的规矩,若遇贤才,岂能拘泥常规?”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熟稔历史,深知士人专权的危害。士人之间往往有师承关系,容易形成小圈子,最终演变成*。宋代便是因此而衰弱。

他通晓历史,自然汲取前人的教训,始终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调节朝廷内部不同地域间利益的此消彼长以及权力的重新分配。

这些年来,他屡次重用公侯的后代,就是期望这些与明朝命运休戚相关的公侯子弟,能够与出身士绅地主的科举士人平分秋色,从而实现朝堂的政治均衡。

这番理想,在公侯子弟与士人关系愈发紧密之后,逐渐走向幻灭,他也因此着手清除潜在威胁。

他曾私下向宋濂提出疑问:

“自古以来,共治天下的都是士大夫。如今士风不正,急功近利。想要纠正风气,恢复正道,该用何种方法?”

宋濂没有作答。

但这并未使他停下脚步,他始终在不断尝试,并广泛阅读典籍,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他吸取了宋朝科举制度下文官势力过大的教训,又借鉴元朝重用色目人、*和儒生的做法,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这条道路的核心在于夏白总结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及用人要遍布五湖四海的理念。

然而,成效并不显着。

经过夏白的提醒,他隐约意识到自己在用人上的缺陷所在。

他渴求贤才。

但渴求的始终是士!

自从战国时期管仲提出士农工商的划分后,天下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格局。他过去常抱怨,朝廷征召的士人大多空谈无用,行事更是杂乱不堪。

缺乏实用才能!

提拔有声望的农夫和工匠确实是个好主意。

朱元璋默默点头。

他神色平静,冷漠地看着旁边的李善长,说道:“百室,你是我大明的太师,来说说你的看法。”

李善长眼皮微微一颤。

他缓步走出队列,拱手道:“老臣认为此事绝不可行。大学士的职责本就明确,即辅佐太子,侍奉陛下,充任顾问。

“让那些农夫、工匠进入朝廷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教导殿下耕种或锻造吗?

“况且这些农夫和工匠不懂礼仪,不通文墨,更不懂治理国家,他们入朝只会扰乱朝廷的正常秩序。

“历史上也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

“臣不敢认同。

“农夫、工匠应该留在田间、作坊,朝堂并非他们该待之处。若让他们入朝,只会破坏纲常伦理,导致国家动荡,必有大患。”

李善长直接否决了。

夏白的想法太过荒谬,朝堂自古以来就是高贵的地方,怎能让底层之人登堂入室?

这岂不是坏了规矩,也贬低了士人的地位。

朱元璋面不改色,示意夏白回应,仿佛在看两人争锋相对。

夏白再次出列。

他向李善长微微一礼,态度从容地说道:“宋朝的历史已经说明,仅靠文人无法强国,大明并非只有文人与武人。”

“正如陛下宽广的胸怀,大明不仅有南方人,还有北方人,从来就不是只有半壁江山。”

“更不仅仅是士人。”

“天下有亿万农民,数百万工匠学徒,以及十余万的商贩小民。”

“他们同样属于天下。”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唯有如此,朝廷才能长久兴盛,也才能维持鼎盛状态。唯有兼容并蓄,不局限于士人,天下才能繁荣发展。”

“让专业人士指导专业事务,若让士人去教导农民耕作,让士人去指导匠人打铁,让士人去教授商贾经商,岂非本末倒置?”

“的确如此。”

“农民、工匠、商人,或许不如诸位博学多才,但在各自的领域却足以成为诸位的老师。”

“儒家圣人孔子也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诸位熟读圣贤书,却远不及古时的儒生,孔子尚且谦虚求教,诸位又有何资格自视高贵?”

“你们轻视农夫、工匠等人,只因他们地位卑微。”

“地位低贱便令人羞愧,权势显赫便趋炎附势。”

“多么可悲。”

夏白轻轻摇头,不愿再多言。

他大概了解朱元璋的想法,朱元璋是一个合格的**,但在夏白眼中,依然显得有些‘保守’。

汉唐贵族政治消亡后,天下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生态,既能激发官员的积极性,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又能实现内部相互制衡。

这是朱元璋所追求的。

朱元璋有许多想法,却仍未完全摆脱时代的束缚,依旧局限于士人的范畴。

历史上有人给出了答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士人固然眼界开阔,学识渊博,但工农百姓并非毫无可取之处,他们也有独特的经验。

脱离底层的工农百姓,

便是脱离了群众。

如今的朝臣都被‘形式’所限,认为权威即是真理,只要地位高于你,那便是真理。

群臣及士林翘楚皆以自身地位为尊,其言于下僚如金科玉律。

“够了!”李善长怒容满面,“我辈入仕时,岂非更谙治国之道?汝不过一介布衣书生,未沾官禄,亦妄论国政?”

“汝无此资格!”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在大唐做战神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 穿越大周 山村情事 洪荒夺美记 重生之铁骨凰后 阴阳捉鬼师 铁血特战队 别叫我恶魔 新现代逍遥录 星际致富日常 官妻 末世了,恋爱系统才降临 重生之鬼眼神算 赤心巡天 蔺家小福宝 豪门殇Ⅰ前夫请签字!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三国:貂蝉,把头发盘起来! 红色脊梁 大汉兵王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龙兴华夏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夺嫡 
最近更新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 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 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 汉末听雨 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 大秦:寒门小娇妻 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 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 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 乱世帝匪 大唐仵作笔记 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 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你很会呐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txt下载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最新章节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