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兵大学生

艾叶子

首页 >> 工农兵大学生 >> 工农兵大学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爹爹开门,我带剧本来救全家了 特摄:我,贪欲者,欲望成神! 她想咸鱼躺,非逼她造反 寂寞少妇的欲望 这宿主能处,让他宠炮灰,他真宠 忘羡的孩子们从天而降 全球追捕:让你逃亡,你咋还破案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快穿:救赎反派后,我被赖上了 震惊!穿书后娶了反派大佬 
工农兵大学生 艾叶子 - 工农兵大学生全文阅读 - 工农兵大学生txt下载 - 工农兵大学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章 工农兵大学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谨以此书敬献给94万工农兵大学生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作者:艾叶子

第一章 当个厂医也不错

忆江南告别军营,回到了西江省机械厂。

她的想法非常简单,还是回车间、继续她曾经有过的充实而欢乐的工人工作和生活吧。

当兵5年,她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与车间工人们的联系和往来,感觉就像是出了一趟远门, 现在终于又回来了。

西江省机械厂是1958年开始筹备建厂,最初是以《中央机械厂》的规模来设计筹建的,当时从全国各地抽调了许多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上海人居多。

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加上苏联逼债,国内许多新建项目纷纷下马,《中央机械厂》降低规模级别、就改名成为《西江省机械厂》;到了60年代中期,已经移交给界西市机械局代管了。

从1970年开始,大学重新招生,取消了高考、改为“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些来自各行各业、最基层的新大学生被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实施推荐工农兵入大学制度以来,市里分配给界西市这个最大的机械厂、大学生招生名额每年都有2、3个。

上学名额都是最先向生产第一线倾斜的,作为军工产品车间又是最受重视的第一线;能分配到这个车间的师傅们,必须是经过政治审查,历史清白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工人。

恢复高考势在必行,1976年、可能是择优推荐上大学的最后一年了!再与那些老高中生或者新高中生,在考场上一竞高下,忆江南显然不具优势了。

文科,她是胸有成竹的、关键在于数理化的绝对劣势;她学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停留在了8年前、只有那个一元一次方程式水平;物理只是自学过电工学、化学根本没有学过。

扬长避短,这是忆江南为自己制定的策略,为了能够跨进大学再学习,她已经等待8年啦!

和她一道进厂的老三届的高中或初中的学生们,绝大部分都已经进入到了个人婚姻家庭的生活轨道上去了。

分配进工厂干了2年,厂领导就将18岁的忆江南列入重点培养对象。

找她谈话时,一听说要准备当民兵营副营长,忆江南担心万一今年征兵开始领导会不让走了。

她指着自己的鼻子,两只眼睛变成了对对眼,装傻充愣问道:“是准备培养我吗?民兵营长是哪一级的干部啊......我要去当兵,还是培养其她的女职工吧”。于是,她提供了7、8个本车间同期进厂女学员的名字,反正不是自己就行了。

就这样,她放弃了工厂领导的一次提拔培养机会,去了部队 ;从一个每月津贴只有6元钱的大头兵开始了军营生涯。

经历过军队士兵生涯锻炼5年,在部队入了党;现在回到了工厂、面临二次再分配。

劳动工资科童科长提出:“两个岗位,你可以选择一个;一是厂部宣传科当广播员放映员,你在部队就是干这行的,熟门熟路;二是咱们工厂卫生所需要人,你可以去卫生所上班”。

“卫生所?在部队是干广播员放影员守机员,没有做过医务工作啊?”

“不要紧,可以马上送你去接受护理技能的培训”。

还有这样的好事情?可以接受培训,学习新的技能,又可以走在学习新知识的小路上,忆江南不由心动了。

闻讯,老父亲忆忠勇倒是很满意:“当医生护士很好啊,可以治病救人;解放战争时期,我在东北第四野战军阿城医院就是院长,你妈妈还是护士;现在咱们家还缺一个搞医的人”。

忆江南知道,老爸还就是部队的习惯,喜欢调兵遣将排兵布阵。

他因为身体原因,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之前、谢绝副司令任命;50岁就主动申请办理了退休,在那个年代,那可是一次绝无仅有的选择,要知道有多少人眼睛中都盯着那个位子。

退休以后,现在他能安排调动的就是这几个子女了;全家人口都要合理安排,涉及民生的重点行业最好要有家人参与。

按照他的想法,放一个到食品副食品公司,民以食为天、解决吃肉吃油吃粮的问题,老大被安排其中当了一名工人。

放一个去医院或者卫生所,解决全家医疗保健看病的问题,目前暂时空缺,如果忆江南能够填补医疗这个空白,他还是很满意的。

部队里面嘛,最好要放一个,第二代当中没有军人接班、真不甘心、于是小弟目前还是现役军人。

再能放一个管盖房子的、管物资的单位也很好;目前暂时没有,那就等待机会、以后再慢慢调整。

作为曾经的体委名誉主任,放一个孩子去体委,解决看体育比赛门票的娱乐问题,计划是把老三安排进体委。

老三的兴趣爱好走的是冷门路线,搞什么围棋、桥牌、康乐球、钓鱼之类,这类人才在70年代比较稀缺,体委正需要呢。

小城市的人们非常喜欢群众运动,什么排球足球体操等等搞得少,打篮球是最大众化的群众运动。

一有球赛,那就是倾城出动人山人海,没票就得翻墙入场,连台阶过道走廊都站的满满的;散场时偶尔还会发生拥堵踩踏的危险情况……有一个在体委工作的孩子,今后观看所有的体育竞赛那就稳妥了。

忆江南参军入伍时,是在部队医院接受的新兵集训,当时就很想留在医院,那是她早年意愿和兴趣最强烈的职业。

可是工作调来调去阴差阳错,几度与医院失之交臂,打心眼里已经放弃了的志愿,却突然出现转机、落到了她的身上、还真是有点意外;也许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成长在军人家庭和部队大院的忆江南,从小就接受“军人的天职是服从”的教育, 组织决定服从分配,这已经是一种骨子里的习惯了!

接到工厂劳资科正式通知,新的工作岗位就在工厂卫生所;拿着介绍信,便去报到。

在总务科转粮油关系,这才发现粮食定量变化了。

卫生所属于工厂的机关单位,粮食定量每个月只有38斤;忆江南顿时感觉到很遗憾,在部队粮食定量是每月45斤大米。

超强体力的连队战士生活,把女兵们都培养成了一个个的“大胃王”。

通讯兵连队的女兵饭量最高记录,一顿吃过12个大包子,忆江南不是最彪悍的那一组人,但是大包子大馒头一顿也吃过4、5个;现在粮食定量降低、万一吃不饱饭,这可是一个大问题了。

工厂卫生所有2位所长,俞秀英所长是一位高个苗条皮肤白皙、很漂亮的女医生,30多岁,说话声音非常悦耳动听、她是党员分管行政工作;刘厚文副所长是一位胖乎乎的敦厚男医生,50多岁,是部队去年刚转业回来的团级技术干部,他是分管业务的。

两位所长介绍了卫生所的情况,工厂卫生所医务工作者一共12人,没有正规医学院毕业的医师,只有6、7个中专卫校学历的医护人员;还有一小半人是师傅带徒弟上岗再边学边干的。

厂卫生所涉猎很广,必须是内外妇儿骨科、中医中西药方剂都要懂一点的“万金油”型的复合人才。除了工人们的劳动保障,平时还要给职工家属、周边农村的村民看病治疗、打预防针;凡是在卫生所工作的人员,只要穿上了白大褂,不分医生护士护工发药的,工人们倒是一律都尊称为“某某医生”。

卫生所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护理人员,也就是干一些与医疗技术不太密切的勤杂工作。

忆江南把这作为一种考验,立即非常爽快地表态:“只要是工作需要,无论干什么都没有问题,坚决服从分配,干好每一件事情!”

第二章 为工人阶级服务

忆江南立即拿出了实际行动,每天提前上班,先洒水扫地再擦桌子,整理好各个诊室办公桌上的书籍报纸;搞好了卫生、再洗医疗器械,做绷带纱布和敷料棉签,打包后用高压锅消毒、备用。几年前,忆江南刚进工厂那会,在卫生所接受过“赤脚医生”基础培训;学会了打预防针,战前急救包扎,骨折的紧急临时固定、知道了酒精红汞碘伏紫药水松节油的用法。

虽然已经好几年没做了,年轻人学习能力强上手非常快,一周下来就已经很像那么一回事了,谁也看不出来是个新手。

下班前,再主动收拾各个诊室的东西,把卫生所的卫生打扫干净;给晚上值班的医生准备好有关医疗器械、敷料纱布、小手术包。

这个卫生所很小、总共就那么5、6间房间,不一会就打扫好了;这些工作与部队的军事训练相比较,简直就是毛毛雨、太轻松了;无需日晒雨淋,只要手脚麻利。

关键是工作态度,要热情要谦虚要勤快、要不耻下问;别的医生给人看病时,只要有眼力有耳朵有嘴巴有记性就可以学习到有用的东西。

忆江南惊奇的是,有一家三口都在卫生所一起上班的。靠近60岁的老柳医生原来是一个国民党的军医,外科的技术还不错、很得工人们的信任;他的妻子路医生,娇小玲珑肤白貌美,是干内儿科的;女儿小柳是做护士的。

卫生所的同事们经常会开玩笑:“共军的刘军医与国军的柳军医一起共事,为工人阶级服务、就是国共合作的典范”。

在工厂里,一家三代数口成员比如爷爷孙子、夫妻两人、或兄弟姐妹都在一个厂子里面上班的、并不少见;工人家庭讲究的是,一种职业、技能或手艺的传承。

有空的时间,大家在一起做棉签做敷料,一边就聊天。

卫生所的冯治明医生,也是部队士兵退伍回来的,他在连队是当卫生员的。他听说忆江南工龄加军龄不满8年、只差2个半月时间,真心为她感到遗憾:“你完全可以在部队多呆一段时间,凑满了8年再回来,就可以拿到每月43元的工资了”。

忆江南笑道:“在部队施工得了腰肌劳损,有人出点子、叫我去住院几个月的;老爷子思想很革命化,写信要我服从组织决定,......临走时,部队给了医疗补贴100元,已经是很照顾了”。

冯治明说;“领这种补贴,是要进档案的、很些人担心回来以后怕影响工作安排,都不敢要的”。

忆江南回答:“连长说,入伍前有工作单位的就不用担心,还非要发给我”。

再说起文化大革命期间,两派群众组织搞武斗开枪打人,陕北红军唐胜利厂长的儿子被一颗子弹打了三个窟窿,子弹还留在肩胛处身体内。当时找不到其他医生,厂长夫人康秀兰不顾一切,硬是揪住柳老医生不放,也不顾他死劲求饶:“你去找别人吧,我是国民党的军医,你们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万一弄不好出了事情,我就成了阶级报复”。

康阿姨那也是走南闯北的老兵了,看着昏迷不醒的儿子,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下命令:“你马上给我把子弹取出来,否则我现在就饶不了你、你这个老反革命分子”。

就这样,被揪着衣领的“老反革命分子”、硬是被迫救了共产党高级干部儿子的一条性命。

闲聊当中,路医生还告诉忆江南:咱们工厂还有国民党副总统的妻甥、他是50年代清华大学最热门的电机系专业毕业生,就在技术科工作;那还是筹备中央机械厂阶段,分配到我们工厂里来的上海人,少年才俊、肚子里面是有真货的。

忆江南是见过那位名叫易立刚的“资产阶级孝子贤孙”的。

……

只是他快40岁了,还不结婚,比别人更显沉默。

忆江南感叹,咱们这个工厂还真是海纳百川藏龙卧虎啊。

卫生所的同事们,对这个开朗活泼的忆江南很是热情,一点都不保守很是乐意指点一二;很快,忆江南就熟悉了新工作,与卫生所的全体工作人员打成一片。

内科邓文昌医生,是一位40多岁的男医生,戴了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消瘦的身材高高的个子,经常会到工厂的家属区出诊、为那些行动不便的病人上门服务;每到要出诊的时候,就会带上忆江南一块去。

邓医生是那种中西医结合型的实用人才。他每次都是先给病人搭脉,再用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听诊,教忆江南给病人量血压数心跳呼吸次数,怎么样使用听诊器……回来的路上再教她要注意哪些事项。“你在面对病人的时候,要注意侧开脸部,不要正面对着病人的口鼻呼吸,否则不就是面对面的直接气息对流吗?你要学会怎么样保护自己、预防交叉感染”。

忆江南回想起刚才自己的操作,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那样的近距离,自己傻乎乎地直面病人,口鼻相对直接交流呼吸了好几分钟,又没有戴口罩,不由地感到了毛骨悚然。幸亏那个病人是一个老年慢性疾病,如果是一个呼吸道疾病,就要自讨苦吃了。

工厂车间是三班倒的工作,卫生所就必须也是三班倒,为一线生产提供卫生医疗安全保障。

卫生所的厂医必须背着急救箱定时去生产车间巡视,碰上有人头痛脑热咳嗽拉肚子马上可以当面服药、有时工人在车间里碰伤擦伤烫伤破皮出血起水泡、随时就可以用红汞或者龙胆紫消毒上药。

一天傍晚,接到洪山公社卫生院的电话,本厂一名姓钟的工人,因为胃大出血,需要抢救。时间就是生命,

厂部办公室立即派出一辆嘎斯69吉普车,在卫生所门口待命。

工厂办公室指派邓文昌医生带着忆江南随车出诊;背上了药品急诊箱,再把输液的吊瓶、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液、代血浆、针筒装进一个急救箱里、紧跟邓医生钻进吉普车就出发了。

这种车子最高时速可以达到一个小时90公里,可以乘坐4、5个人、上山下乡运送病人很是适用。

在乡间泥泞道路上吉普车风驰电掣、人颠得东倒西歪七荤八素;自接到求救电话、 30多里山路,30多分钟就赶到了公社卫生院。

同时到达的还有市医院内科的周医师,他们那一辆救护车上还带了一个化验员、2名献血员;出诊的人员会合以后商量抢救治疗的方案,最重要的急救措施就是输血。

公社卫生院没有体外抗凝的化验试剂,市医院的化验员居然也没有带抗凝剂,血交叉无法做、血型无法确定;病人脸色苍白、血压只有60\/40毫米汞柱、低血压休克状态,不宜转诊;不输血,病情无法缓解,怎么办?

市医院的化验员和小黎司机开车回去取抗凝剂,司机把抗凝剂送回公社卫生院,不料卫生院这边的化验员虽然赶过来了,居然不知道这种新型的抗凝剂怎么操作使用,还是无法做血型交叉配型。时间就在这种徒劳的往返中飞快地流逝......。

邓医生主张:特殊情况下,o型血是万能血型,理论上是可以用的。

周医师是医学院科班毕业的、又是在市级医院工作,他认为“不确定血型,不能承担输血引发的意外情况”。

时间一分一秒飞快过去,代血浆输进人体,血压还是升不上来……

最后,还是邓医生拍板:“他是我们厂的工人,救人要紧,就输o型血,先抽400cc,挂上去”!……于是,那个胖乎乎的职业献血员马上撸起了衣袖、伸出了她的粗胳膊……

幸运的是,没有出现任何输血的不良反应,这个病人得救了。

这次出诊,对忆江南触动很大。

农村缺医少药情况严重,医疗技术水平低,对于一些危急症病人束手无策;特殊情况下,病情需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病人,但是又面对风险,应该怎么样进行选择?

厂矿卫生所的医务人员,尽管没有高学历、技术水平也不高,但是他们与工人和家属之间有一种非常密切的联系,往往就能赢得病人对他们的信任和理解。

厂矿的医生对自己单位的职工比较有感情,就敢为“生命高于一切”进行努力,敢承担责任。

第二章 不能谈恋爱

大院里面的这些老阿姨,都在关心忆江南的个人问题,怎么还不想谈恋爱?

只要看到她就会好奇地问东问西。

机械厂的唐老厂长、现任机械局副局长,他的夫人康秀兰阿姨最热心最直爽,就像老和尚念经:“这么大的闺女了,赶快嫁了吧,嫁了吧”!

忆江南哭笑不得,附和着念叨“等不起了、等不起了,我要快点去上学了,快点走吧!”

事情总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忆江南收到了常将军的一封来信,还是通过厂里的工友特意送上门的。

1968年分配进厂的这批老三届中学生,一共有180多号人,年纪最小的15岁,最大的中专毕业生25岁。经过一个月的短暂集训,忆江南和常将军同时被分配到了生产飞机副油箱的军工车间。

别看这个车间不算大,300多名工人,它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部属企业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洪都机械厂的配套生产车间、政治和军事意义非常重大。

从60、70年代,这个车间的歼6战斗机副油箱一年最高要生产1千副,除了出口就是支援越南抗击美国的入侵。

同时分配在同一个生产班组的三个人,周春琴、忆江南、常将军、2女1男,同年出生、生日只相差几个月、其中周春琴生日在2月份、忆江南第二,最小的就是常将军的生日在年底;就这样三人成为了师姐师弟的关系。

男孩子成熟的晚,常将军第一次离开父母和最宠爱他的老外婆,生活上一点不能自理,出过不少洋相。

第一次在车间里,用一只洗手盆洗穿脏了的工作围裙,泡湿后打上肥皂,常将军就不知道怎么操作了;蹲在地上,围着洗衣盆转了两圈也没有把这条围裙洗出来。

他在家里都是老外婆帮他打理一切,不满17岁的他,从来没有洗过一双袜子一条手帕一条短裤。

两位师姐看得哈哈大笑,最后还是忆江南伸手示范了一遍,帮他洗好了这条围裙;以后就一直到教会他洗衣服洗鞋袜洗帽子洗围裙,最后只有被子蚊帐床单等大件,需要忆江南帮忙洗涤。

车间里面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忆江南与常将军就结了思想互助的对子;除了要经常谈心、还要生活上互相帮助。

每隔1、2个月,常将军冬天用的床单被单夏天用的蚊帐,都需要洗涤一次。

只要天气好,忆江南周六下班以后,不愿意爬男职工的那栋宿舍楼的四层,就在一楼楼下,扯开嗓子大声叫唤:“常将军,常将军,把东西扔下来”。

闻声,邻近几间宿舍的窗户那里,就伸出来好几个脑袋,望着楼下都在笑闹起哄;学着忆江南的喊话:“常将军、你赶快把东西扔下去啊,别叫人家久等啊”,阴阳怪气地把“人家久等”那几个字拖音拉的格外长。

忆江南我行我素根本不理睬那些“庸俗的玩笑”,虽然在工厂里对她抱有好感的人不少,她一概以平常心对待,她早就放言:“不到25岁,不考虑个人问题,我要上大学”。

她说的是“要”而不是“想”,这就表明了她的一种“言必行、行必果”态度和决心。

界西市是个小城市,青年男女结婚都比较早,听到忆江南的豪言壮语,大家都笑了“难道她想当老尼姑”?没人相信她真能言出必行。

在工厂车间当工人不到3年,忆江南参军去了。

常将军随后调回了省城,也被推荐上了首都大学;现在他已经是母校的一位青年教师了,真是后生可畏。

常将军在界西市逗留了2天。

在忆江南的要求下,他们的师傅和几位师姐妹、一直非常热情的陪伴在侧寸步不离;搞的常将军一肚子话根本就没有机会说出来,只得非常遗憾的返回北京了。

常将军的家庭条件很好,他上过大学以后成熟了很多,俨然成了一位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

他本人的体育运动细胞非常不错,在首都大学生运动会上,他的体操项目是拿过金牌的、游泳拿过银牌、他还会足球摔跤击剑,在大学期间也是被人追捧的体育明星、有好些女孩子追求他。他却唯独对忆江南一直锲而不舍脉脉含情;无奈这个忆江南就是没有开窍,从来没有产生过男女情感、只是一心把他当成小师弟。

常将军抱憾离去,师傅和几个好友都埋怨忆江南:“你这个人真是冷酷无情”、“你们也算是门当户对了,就算是去读书,也不能影响谈恋爱吧,他会等你的”、“你们已经认识8年了,互相知根知底、你就不能给他一个承诺?”。

忆江南只能笑一笑,也没法解释什么、她还等着去上大学呢。谁也说不清楚,为了完成学业干好事业,还要努力奋斗多少年;“君子一诺重千金”、她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绝不会随随便便做出任何承诺,不能耽误了人家。

忆江南的妹妹忆江玲今年才18岁,在一个煤矿办公室上班。只要是工作需要什么活都得干,什么打字剪纸、开广播放电影、刻蜡纸印材料、画图画写美术字出墙报……倒是锻炼的多才多艺无一不会。

因为能干勤快,办公室领导和同事们、包括整个一层楼的老师傅小姊妹们都很喜欢她,经常会从自己家里给她带一些好吃的点心甜食,有什么好事都会想到这个可爱的小妹妹。

这一天,突然有一位姓缪女师傅,要给她介绍对象。

小伙子的条件非常好,是部队的一位青年军官。

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背着班上的一位小儿麻痹症残疾同学,上学下学课间上厕所,风雨无阻坚持了6年;他的事迹曾被多家报纸转载,他被树立为“学雷锋标兵”;参军以后,立功受奖在部队入党提干;真可谓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忆江玲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吓得心脏怦怦乱跳,中午饭也不吃了、撒丫子跑回家,向父母亲报告请示“怎么办”。

工厂的师傅们都是热心非凡的人,听说小忆被吓得跑回了家,立即也风风火火紧追不舍,怕她回家说不清楚,耽误了一桩好姻缘。

缪师傅特地赶到忆家,两人前后脚进了大门;直接找到忆老夫妇,一个劲地要给两家牵线搭桥,并且帮助男家催婚。

忆老家的家庭气氛很好,讲究民主;全家都认为这个男孩子非常不错,可惜小妹年龄太小。

只有大哥忆江东认为:“年轻人之间可以交交朋友,增进了解相互帮助,过几年再考虑结婚的事”。

忆江南认为“人家是来提亲的,冲着婚嫁来的,如果时机不合适,就不好吊着别人”。

家人们都认为:男方条件虽然很好,女孩子也不能依赖别人一辈子;早恋早婚影响个人的事业心和上进心,不思进取影响进步;时机不对、再可惜但也只能放弃了。

忆老只能非常委婉地答复:“孩子还太小,还想上大学读书、过几年再说吧”。

忆老家的两个女儿,年龄相差了6、7岁,同时遇到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现在都不适合考虑个人的婚姻问题,“革命尚未成功”只能继续努力。

第四章 开始招生了

1976年10月12日,华总理和首都群众,欢迎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索马雷和夫人访华,陪同进行外事活动的国家领导人只有李先念副总理。

……

忆老爸沉默不语,只是聚精会神看报纸。

忆江南偷着笑了,分明看到老爸的那根长寿眉毛耸动了好几下。

10月15日,上海等地开始出现关于有关“四人帮”的大幅标语......17日,界西市召开18级以上干部会议、传达有关中央文件;再过2天,中央文件传达到了全体党员。

忆江南下班一进家门,就看见哥哥忆江东和几个一起退伍的铁道兵战友们、兴高采烈地在欢呼:“我们胜利了!那个理论家、那几个极左派被打倒了,那些阉割马列主义的人早就该枪毙了!”那几个老兄简直是得意忘形仰面向天摊举双手狂喊着。

很多地方的老百姓,特地去菜市场买螃蟹,点名就要3公一母的。

老百姓对“四人帮”真是深恶痛绝!绝大多数老百姓弹冠相庆!对华主席是热烈拥护的!

四人帮一垮台,全国各地造反派的派性头子顿时就瘪了下去;许多停工停产的单位就逐渐开始恢复生产,百废待兴拨乱反正、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76年11月中旬,界西市的大街上贴出来了大幅标语“热烈欢迎高等院校招生”。

忆江南立即出动,打听界西市有关高校招生的信息。教育局革命委员会的主任庄西,她的信息无疑是最准确的了:“有关名额已经分配到了各个行业主管局”。

西江省机械厂的主管部门就是界西市机械局,其中有一个省中医学院的名额,立即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听说有一位姓安的姑娘,她是先当兵再退伍回到机械局工作的。安姑娘也是党员,年纪比忆江南还小几岁,而且她的父亲与机械局阮局长还是战友呢!看来这个中医学院的名额已经被机械局机关工作人员提前锁定、非安姑娘莫属了。

个人报名、群众推荐的工作还没有正式铺开,激烈的竞争已经开始了。

一周以后,西江省机械厂分配到了3个名额,一个是机械系、一个是冶金分析、一个是师范大学中文系。

在那个年代,年轻人可以有理想的翅膀,但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飞翔。

忆江南最想上政法学院、或者学法律、但是没有名额,想报名都找不到门,那个法律专业根本还没有恢复。

想上大学、报名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求:未婚,就这一条,把90%以上的年轻人都卡住了;第二条则是“工龄长的优先”,这一条对忆江南大有好处、极为有利。

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有66届、67届、68届、俗称“老三届”的高中和初中学生们,当时既不能升学、也不能按时毕业、全国大约有1千多万中学生滞留在各自的学校里。

1968年,全国同时对6届中学生进行毕业分配。界西市是一座煤城,当时的分配方向就是面向农村、面向工厂、面向矿山、面向军队,俗称“四个面向”。

“老三届”的毕业生,是作为“知识青年”走上与工农兵结合的道路、是需要接受工人阶级、贫下中农、解放军“再教育”的。

有大约四分之一分配到工厂的知识青年,当时被称为“学员”,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徒”,每月工资“学员”比“学徒”还低了2元钱。

到了1976年底,老三届的学生们与“工农兵相结合”都已经8年多了。在工厂、这些学员、早已经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员,尚未结婚的青年人已经是屈指可数的啦。

1970年,首批工农兵大学生推荐制度就有过一条要求:“工龄满8年者”;当时的忆江南掰着指头一算,还要干等5、6年,这个等待的时间未免太漫长了吧。

听说部队里推荐上大学就没有这个工作年限的规定。千方百计利用了“经过长征的军人子女可以优先入伍”这条政策,忆江南跑去当了兵,期望能从部队缩短时间上大学......

73年那一次大学招生、“教育回潮”要进行文化考试,全国出了一位物理化学考试的“白卷考生”张铁生、他在考卷背面写下的那封信曾经引起忆江南心里的多少共鸣......因为服从调动、与推荐上学的机会擦肩而过......兜兜转转还是经历了8年的等待,才迎来这么一个最后的机会。

忆江南得知上大学的名额已经到了工厂,立即向卫生所俞所长、工厂劳资科童科长,提出要上大学的报名申请;在那三个名额当中,她选择的就是中文系,因为她爱好文学。

工厂的子弟学校老师中没有未婚青年了,这个中文系的名额,全厂居然只有她一个人报名!多少年来不谈恋爱不结婚的坚持,是符合了必备的先决条件了!

报名填表,群众评议、小组鉴定、卫生所签字盖章、报工厂党委研究决定后,就等体检了。

工厂向机械局和教育局提出了申请,因为要“扩建职工医院”,要求市招生办公室根据本厂工作需要,将中文系置换成为医学院校名额。

12月26日,界西市招生办召开有关院校招生工作人员协调会议。

忆江南的这份报名申请表和简历在与会人员中传看了一遍,立即引起了与会老师的极大兴趣;出现了八所学校争抢一名生源的场景、其中还包括了北京大学;因为每个生员可以填写的六个志愿,忆江南填报的是政法、法律、新闻、文学、外语、医学。

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像这种出身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家庭的红五类苗子,最符合那个年代“根正苗红”的标准。

她从小学开始就是班长、少年先锋队大队长、中学学生会学习部长、各科学习成绩平均在90分以上;三好五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学校获奖无数;兴趣爱好广泛品学兼优、是学校女子篮球队长、学校宣传队队长、小喇叭广播站站长;参加工作工龄已经8年,有当兵的经历、在部队受过嘉奖、政治上是共产党员;工厂曾列入重点培养发展对象,计划培养为民兵营长……这样的生源,有哪个学校不想要呢?

其工作单位要求调剂医学名额、师范学院不肯放弃这名学生、界西市本次招生的六所医学院校包括北京医学院、上海医学院、湖南湘雅医学院、和西江省中医学院、医学院、浮州第二医学院也一起来凑热闹……会场上居然会争得不可开交。

招生办主任张地三一看,这个会再这样争下去,其他的工作内容怎么进行了?

这位张主任非常果断,把忆江南的档案和报名表全都收了起来,立即拍板:“这个单位要求医学专业,本就属于调剂名额,不要再争了,就放给本省的医学院校吧。”

就这样,一锤子定音先把去向的范围敲定下来了。

北京大学的王老师为了缓解会场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戏谑道:“现在是阿司匹林战胜了文章诗意,就是满足了单位的工作需要嘛,否则我们北大也是想要这个学生的;你们没有发现,这个生员的六个志愿大都与文科有关的吗?”。

西江省医学院,这次来参会的医学系主任刘老师和李老师竭尽全力没有争到这个学生,也只能扼腕叹息!

事后才知道,这位张地三主任的儿子想去这所学院,忆江南必须让位。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第二医学院的招生老师许葆华、是个上海知青,头脑非常灵活。

他不像其他学校的招生老师那样,仅在会议上发表一下意见;他是竭尽全力对招生办主任张地三实行了死缠烂打,还谎称:“忆江南本人同意来我们第二医学院的”。

这位张主任原本就有那么一点私心杂念,根本不想一想,忆江南怎么可能与这位许老师接触,还会表态去那个第二医学院;张地三为了儿子就是需要这样一种台阶,才能顺水推舟,避免忆江南成为他儿子的竞争对手。

那个年代,全国所有大专院校的学制全部都是三年、根本不分什么名校不名校、也没有本科专科的区别。

只要能够读书就行、就连这位招生办的主任,为自己的儿子预留的名额、也仅仅是省内的一所普通医学院、他甚至都没有考虑过北京医学院、上海医学院、湘雅医学院这些名校。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碧蓝航线界限 吞天塔 洛公子 我的钢铁萌心:以德皇之名 分手后我在娱乐圈爆红了 跳龙门 奇术色医 铁血特战队 金古武侠赋 阴阳捉鬼师 学院都市的阿宅 数据散修 这个反派有点良心,但是不多! 余岁长安 重生之锦绣嫡女 旷凌云 美丽灵感 俏皮甜妻,首席一见很倾心 蔺家小福宝 
经典收藏疯批小师叔她五行缺德 快穿:她不碰男人只碰钱 虚空塔 我同人作者,从斗罗开始掠夺诸天 我真的是卧底啊! 崩坏:从和琪亚娜一起流浪开始 一人之下:在下b王坂本 凡人诡仙:从兽皮八卦开始 苟在异界问长生 铁血抗日之屠杀小鬼子 我把任意门上交了 末世到来,我上交系统和时空门 风流嚣张大反派,每天都被强制爱 霍格沃兹:让我砍伏地魔?得加钱 这烂怂截教待不下去了 港综:洪兴太子爷,老婆李佳欣 绝尘谍影 手拿普通剧本,在各个世界装神明 我一个变态,误入规则怪谈! 开挂从全球高武开始 
最近更新从玄真观开始的道途 综影视:逆袭的剧本人生 没法喷,这是真幽灵 夺我凤命?太子爷强宠撑腰,赢麻了 陈情之君墨 万人迷猫主子训狗日常 夺臣妻!绝嗣帝王抢我入宫生双胎 爹妈卖房子跑路,我只能与鬼同居 我的总裁先生是个残疾的爱哭包 监控人:开局成为感染源 七零:替嫁糙汉后,我在京都搞科研 错爱时光:重逢后的救赎 阴戾太子撑腰,惨死回来的她杀疯了 我在上古养妖兽到底刑不刑 我一个人,挑翻整个世界 火影:我的队伍叫阎魔! 明明是逃荒文,却过分悠闲 Re0:当代剑圣竟是我哥? 惨了!江小姐玩欲擒故纵被发现了 搬空仇家去流放,摄政王宠妻上瘾 
工农兵大学生 艾叶子 - 工农兵大学生txt下载 - 工农兵大学生最新章节 - 工农兵大学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