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首页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红楼群芳谱 军工科技 猎天争锋 抗战之血怒军团 拯救大明:从大明最后十七年开始 重生项羽一统天下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文阅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txt下载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45章 刘宋建平王刘景素:贤能宗室生存悖论与失败版绝地求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序幕:“宗室贤王”扯旗造反

建康城内,元徽四年(476年)的七月酷暑,热得连知了都懒得叫唤。一份加急军报却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小皇帝刘昱从龙椅上蹦了起来——京口(今江苏镇江)方向,那位素有“宗室贤王”人设的建平王刘景素,居然扯旗造反了!

十五岁的少年天子把奏报狠狠摔在地上,气鼓鼓地像只被踩了尾巴的猫,“他刘景素去年才被朕缴了‘兵符体验卡’,这才几天?是嫌盒饭领得太晚了吗?”旁边侍立的权臣阮佃夫,眼珠滴溜溜一转,赶紧煽风点火:“陛下息怒!建平王那点‘礼贤下士’的小把戏,忽悠人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就包藏祸心啦!这哪是造反,分明是‘图穷匕见’真人秀提前上演嘛!”

一场注定“收视率”惨淡、结局悲壮的反抗大戏,就在这仓促、误判外加“猪队友”的神助攻下,锣鼓喧天地开演了。而我们的男主角,年仅二十五岁的建平王刘景素,他的人生剧本,早就被编剧(命运)和导演(时代)联手,钉死在了南朝刘宋这艘即将沉没的豪华巨轮舷窗上。他奋力扑腾的水花,不过是巨轮倾覆前,最后一抹令人唏嘘的亮色。

第一幕:开局即“天胡”,奈何版本不对

场景一:金光闪闪的出厂设置

公元452年,刘景素同志在帝国首都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闪亮登场。他的爷爷,是缔造了“元嘉之治”的宋文帝刘义隆,虽说晚年被儿子(刘劭)给“物理超度”了,但招牌还在,是块金字招牌。他爹,是建平宣简王刘宏,在史书上留下了“少而闲素,笃好文籍”的好评,属于宗室里的清流。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刘景素,完美继承了父亲的文艺细胞。“少爱文义,有父风”,是个标准的文艺青年。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他大概会成为像梁简文帝萧纲那样的文化沙龙主持人,领着文人墨客吟风弄月,编编文集,青史留个文名。

七岁那年(大明二年,458年),他爹刘宏去世,小景素按照惯例袭封建平王。想象一下,七岁的你还在玩泥巴,人家已经是有封国、有食邑的王爷了,这起点,让多少社畜泪流满面。

场景二:在“董事长”频繁更迭中艰难求生

刘景素的职业生涯,横跨了孝武帝、前废帝、明帝、后废帝四个时期。这四位老板,一个比一个“风格独特”——孝武帝刘骏:猜忌心重,对宗室尤其不放心,但好歹还算个正常皇帝;前废帝刘子业:着名的“变态暴君”,爱好是虐待叔父们,把湘东王刘彧封为“猪王”,玩得不亦乐乎,在他的统治下,宗室们活得战战兢兢,生怕哪天被叫去表演“人体艺术”;明帝刘彧:这位是从“猪王”逆袭上位的,深知宗室威胁有多大,所以上台后开启了“大清洗”模式,孝武帝的儿子们几乎被他一锅端,刘景素作为文帝的孙子,虽然不是首要目标,但也如同在雷区散步;后废帝刘昱:这位更是重量级,堪称“南朝第一街溜子”,不爱办公爱微服私访,随身带着钳、锥、锯,看谁不顺眼就亲自上手“解剖”,朝廷大臣们每天上朝都和赴死一样悲壮。

在这四位“神仙”手下干活,刘景素居然能历任南济阴太守、南徐州刺史等要职,而且口碑一直在线,“礼接士人,抚御士卒,朝野翕然,称太孙才也”。这难度系数,不亚于在连续四任奇葩老板手下还能年年拿优秀员工,并且没被同事背后捅刀子。他靠的是什么?大概就是低调、谨慎,以及那张“贤王”护身符。

第二幕:声望是蜜糖,也是砒霜

场景一:“全村的希望”是如何炼成的

时间来到后废帝刘昱时代。这位小皇帝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有时候投胎好不代表教育好”。他的一系列行为艺术,让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大家内心oS大概是:“这公司要完!”

再看刘宋皇室,宋文帝的儿子们已经死光了,在孙子辈里,刘景素年纪最长,声望最高,而且名声好得不像话。他“好文章书籍”,招揽了一大批文化人当门客;生活节俭,“器服朴素,与士无异”;还是个孝子,“事献太妃,孝道淳至”。简直就是按照儒家圣王模板长的。

于是,很自然地,他成了“全朝野的希望”。大家私下里都在传:“苍梧(刘昱)狂悖,社稷将危,安邦定国,其在建平。”这种舆论,好比在现代职场,全公司都在传“现任cEo是个疯子,我看隔壁部门刘经理才是当cEo的料”,你说刘经理是该高兴还是该害怕?

场景二:“权臣黑粉团”的诞生

刘景素日益高涨的声望,严重刺痛了两个人:皇帝刘昱的亲妈陈太后的家族,以及刘昱身边的宠臣杨运长、阮佃夫。这帮人是靠着伺候小皇帝上位的,他们的权力完全寄生在刘昱身上。他们心里门儿清:一旦刘景素上台,他们这些“前朝佞幸”绝对没好果子吃,轻则下岗,重则掉头。

于是,一个强大的“权臣黑粉团”正式成立。他们的核心KpI就是:搞臭、搞倒刘景素!他们日夜在小皇帝耳边吹风,说刘景素“深得人心,恐有异图”。刘昱本身就是个没脑子的暴君,经不起挑唆,看刘景素的眼神也越来越不对。

场景三:“王季符事件”——压垮骆驼的第一根稻草

元徽三年(475年),一个神转折事件发生了。刘景素的部将、时任右军将军的王季符,因为在京城建康时与刘景素有了矛盾(具体啥矛盾史书没细说,估计是工作安排或者利益纠纷),害怕被报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上演了一出“千里送人头(告密版)”。

他快马加鞭跑到京城,向朝廷告发:“报告!建平王刘景素要造反!”这一下,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朝廷里也不是铁板一块。以司空袁粲、领军将军萧道成为首的实权派,还是比较清醒的。他们知道刘景素可能被猜忌,但眼下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他要造反,而且贸然处理一个声望这么高的亲王,容易引发更大的动荡。

于是,一场高层斡旋开始了。在袁粲、萧道成等人的运作下,事情的处理结果堪称“和稀泥”艺术的典范。

王季符:诬告?不完全是。但扰乱朝纲?是的!流放,立即执行!

刘景素:完全无辜?那也不一定。但直接处理?不合适。那就象征性惩罚一下吧——削去“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职衔。

这个处理,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对刘景素伤害极大。兵权被削,意味着自保能力下降;而朝廷的猜忌,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这件事之后,刘景素彻底慌了。他终于明白,无论自己多么低调,多么示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开始暗中联络京口和建康的武将,比如黄回、高道庆、曹欣之等人,为自己准备后路。此时的他已经从“模范生”心态,转向了“求生者”心态。

第三幕:京口起兵——一场仓促的“求生欲大爆发”

场景一:导火索——一个坑爹的“好消息”

元徽四年(476年)七月,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一种极其戏剧化的方式出现了。

羽林监(皇家禁卫军军官)垣祗祖,带着他的部下和家属,一共几百号人,疯了一样从建康跑到京口,投奔刘景素。他带来了一个“重磅好消息”:“京城已经溃乱啦!大家都盼着您来呢!此时不起兵,更待何时?”

这消息,搁谁听了都得心里打鼓。但身处信息茧房的刘景素,在长期的精神压力和部下的鼓动下,选择了相信。或许,他也觉得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于是,他咬牙跺脚,决定起兵!清君侧!匡扶社稷!

然而,垣祗祖这消息,水分比海绵还大。京城确实人心惶惶,但远没到“溃乱”的程度。他这个行为,更像是自己在京城混不下去了,或者得罪了人,想找个由头怂恿刘景素创业,自己好当个从龙功臣。这就好比一个前公司员工跑来找你,说“老东家快破产了,咱们赶紧另立门户吧”,结果你信了,刚注册完新公司,发现老东家不仅没破产,还报警抓你了。

场景二:战略摇摆——一场“头脑风暴”式的作死

刘景素本身是个文化人,缺乏他祖上刘裕那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决断和威略。起兵后的战略会议,开得那叫一个纠结。

方案A(激进派):左暄(刘景素的军事顾问)等人建议,应该火速派兵占领秦淮河入江口的竹里,摧毁那里的桥梁,凭借天险阻击朝廷军队。这叫“卡住喉咙”,掌握主动权。

方案b(保守派):大多数将领反对,说:“现在盛夏下雨,河水暴涨,咱们跑来跑去多辛苦?不如坚守京口,等他们来了,以逸待劳,定能取胜!”

刘景素纠结再三,选择了方案b——固守京口。这个决定,本质上就是放弃了战场主动权,等着别人来打。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无异于自杀。他的起兵,从一开始就透着一股“被动挨打”的气息。

场景三:朝廷反应——降维打击与猪队友助攻

朝廷这边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迅速。总指挥是未来的齐高帝萧道成,他总统诸军,沉着应对。派出的将领包括张保(水军)、任农夫(步兵)、黄回(表面讨伐,实际是刘景素内应,但骑墙观望)、李安民(一路)、张岱(一路),分进合击,直扑京口。

刘景素这边呢?

初战小胜:他的水军还真争了口气,在江上击杀了朝廷水军将领张保。这本来是个提振士气的好机会。

内鬼频出:但坏就坏在,他依赖的那些京中武将,如黄回等人,见朝廷军势大,立刻开始骑墙,甚至暗中与朝廷军联络,出工不出力。

将帅失和:城内的将领也互相不服,左暄和垣祗祖就在城楼上拔刀相向,差点自己人先打起来。这管理能力,也是没谁了。

结果,起兵仅仅八天,到了七月初八(476年8月13日),京口城就被攻陷。刘景素本来想骑马跑路,结果慌不择路,连人带马掉进了草丛里的水沟(玄湖),被追兵发现,当场斩首。他的三个儿子也一同遇害。一场轰轰烈烈(?)的起兵,就这样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失败了。

从起兵到败亡,速度快得让人瞠目结舌。与其说这是一场政治博弈,不如说是一场在错误时间、错误地点,由错误情报引发的军事冒险,充分暴露了刘景素在政治决断和军事指挥上的短板。

第四幕: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复杂灵魂的切片分析

刘景素不是脸谱化的反派或正派,他的性格充满了矛盾,这正是其悲剧色彩的来源。

史书记载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细节。刘景素曾看见喜鹊(鹊)自由飞翔,感叹道:“若斯鸟者,游则参于风烟之上,止则隐于林木之下,饥则啄,渴则饮,形体无累于物,得失不关于心,一何乐哉!”(像这鸟儿啊,飞就飞在云雾之上,歇就歇在树林里头,饿了就吃,渴了就喝,身体不被外物拖累,心里不装着得失,多么快乐啊!)

这番话,哪里像一个野心勃勃的篡位者?分明是一个身处政治旋涡、倍感压抑的文人发出的心声。他渴望的是精神的自由,而非权力的枷锁。这为他后来的起兵,增添了许多“被迫”的色彩。

他的“贤”并非完全伪装。侍奉母亲献太妃极尽孝道,是出了名的。生活上也很朴素,“衣裘器用,一无所改”,衣服器物用了多年都不换。这种品质,在奢靡成风的南朝宗室里,堪称一股清流。

然而,《宋书》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最大的性格缺陷:“景素性好文章,饮酒甚少,而接待意饮,必尽欢狎。温恭有礼,无所矜谩,众论以此多之。及为藩政,虽亦有善政,而威略不竞,故终至倾败。”(他喜欢文章,喝酒少,但接待朋友一定要尽兴。温和恭敬有礼貌,不骄矜不做作,大家因此称赞他。等到他治理藩镇,虽然也有些好的政绩,但决断力和威严谋略不行,所以最终失败。)

说白了,他是个好的文化人,好的地方官,但不是一个合格的乱世枭雄。他缺乏那种“宁教我负天下人”的狠辣和果决,在关键时刻的犹豫,直接导致了他的败亡。

第五幕:身后名与时代的叹息

场景一:故旧的悲歌与平反

刘景素死后,他的首级被送到建康。他的老部下、时任尚书吏部郎的何昌宇(一作何昌寮)见到了,悲愤不已。有人劝他往首级上吐口水,他正色道:“我蒙受建平王知遇之恩,他起初并没有造反,是被诬陷逼迫的。人已经死了,我不能再侮辱他!”说完大哭。朝廷命令他署理首级(办理相关手续),他坚决不写一个字。

另一位部下王思远,也为他收殓安葬,并不断上书为他申冤,认为他的行为是“匡救昏难”,情非得已。

这些行为,在当时的高压环境下,需要极大的勇气,也反证了刘景素平日待人确实有值得称道之处。

场景二:对手的“宽恕”与历史的评价

时光流转,刘宋灭亡,南齐建立。到了齐武帝萧赜(萧道成的儿子)永明年间,朝廷下诏,对刘景素做出了最终“定性”:“景素,名父之子,特为全朝所爱。晚运迫昏虐,泥迹贼臣,屡存邪计,实繁奸党。虽末路失图,而原心有本,年礼葬送,宜超常典。可听以礼归葬旧茔。”

翻译一下就是:刘景素,是名臣之后,本来全朝廷都喜欢他。后来赶上昏君当道,被迫和乱臣贼子混在一起,确实干了不少坏事。虽然最后走错了路,但初心是好的(原心有本)。葬礼规格,可以破格,允许按礼节归葬祖坟。

这份来自胜利者(且是间接逼死他之人)的官方评价,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怜悯,但也算是一种迟来的、有限的平反。承认了他的“原心”,否定了他的“行迹”。

在正史中,刘景素的形象是复杂的。他是刘宋后期宗室中难得的有德才之人,他的悲剧既是个人性格使然,更是那个疯狂时代的必然产物。

第六幕:现代启示录

第一课:职场生存法则进阶版

在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里,过于优秀和清白,有时本身就是一种“罪过”。你的存在,就是对既得利益者的无声批判。要么同流合污(丧失原则),要么彻底躺平(放弃追求),要么果断跳槽(另起炉灶),最忌讳的就是在“想做好人”和“不得不自保”之间反复横跳,精神内耗严重,最后事情还办砸了。刘景素就是内耗到了极点,然后打了个毫无准备的仗。

第二课:危机管理核心课

从被诬告到最终起兵,刘景素的危机处理能力堪称反面教材。面对诬告,他选择了派儿子去“表忠心”这种相对被动的方式;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他的“暗中准备”又不够坚决和隐秘;最后被一个不靠谱的情报点燃,仓促起事。这告诉我们,危机来临,要么忍(并且做好一直忍下去的准备),要么狠(做好万全准备,一击必中),切忌“忍不忍,狠不狠”,那是取死之道。

第三课:信息甄别的重要性

垣祗祖的一条虚假情报,直接让刘景素梭哈了。这像极了现代人轻信网络谣言和“小道消息”,做出重大人生决策。在任何时代,保持独立判断,多方核实信息,都是避免成为“韭菜”或“炮灰”的关键。

第四课:历史进程与个人努力

刘景素的个人努力(修养、贤名)在太平盛世是加分项,在末世乱局中却成了催命符。这倒不是说努力没用,而是你的努力方向必须符合时代的需求。在一个人人玩“狼人杀”的局里,你非要当个只会报身份的“预言家”,不先刀你刀谁?

尾声:鹊鸟终究飞不过宫墙

刘景素的故事,是一曲回荡在南朝乱世深处的挽歌。他向往鹊鸟的自由,却被宗室的宫墙牢牢困住;他怀揣着儒家理想主义的明君梦,却不得不在现实主义的权力绞肉机中挣扎求生。

他的失败,加速了刘宋王朝的终结。在他死后不过三年,那个平定他叛乱的权臣萧道成,便黄袍加身,建立了南齐。刘宋的宗室们,用一轮又一轮的血腥内耗,完美演绎了什么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最终,刘景素留给后世的,不是一个胜利者的凯歌,而是一个失败者的剪影——一个在错误时代努力想做好人,却最终被时代洪流吞没的,复杂而悲怆的身影。

“建平风骨世所稀,奈何生于末世运偏消。京口烽烟八日散,空留鹊影入残晖。”

这只渴望自由的鹊鸟,终究没能飞出那堵名为命运与时代的,高耸宫墙。

仙乡樵主读史至此,有诗咏曰:

孤影建平临戍楼,萧萧玉树势难休。

未悬鹊印星先坠,欲解龙韬局已囚。

京口寒潮吞霸业,石头残月葬王侯。

兴亡阅尽秦淮水,依旧烟波送客舟。

又:建平王刘景素,南朝刘宋宗室之悲鸿也。七岁封王,文采斐然,尝见林鹊而生归隐之思。然身陷政治旋涡,终在京口举兵,八日而败。今填此阕《鹧鸪天》,以寒潮暗喻时代巨浪,以孤魂照见历史荒凉,在宫墙流水与金戈铁马间,捕捉那颗被时代碾碎的文心。全词如下:

莫怨寒潮打旧州,丹阳王气黯然收。

曾因林鹊生归意,终被金戈误锦筹。

星八月,血千秋,宫墙未改水空流。

建康城里笙歌夜,谁记孤魂京口愁?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都市极乐后后宫 四合院:众里寻她千百度 wtw1974 豪门宠婚:我老婆,真甜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肥水不流外人田 混沌不灭珠 破局:纪委书记 我真是大神医 剑道第一魔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收个破烂,我成了透视神医 背剑之人 艳海风波 我们不是那样的师徒 绝色神雕 抗战:虎狼百万出太行 男欢女爱 黑色豪门之我的王子老公(大结局)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抗日:大将之路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抗日猛虎军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亮剑:你一个排长,全歼鬼子师团 亮剑:开局单挑山本特工队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大唐游侠儿 谍战之巅 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 
最近更新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浮世离歌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月照寒襟 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 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 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 三国:大汉第一毒 衙役凌云志 我的发小是朱元璋 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 九两金 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 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 一人修真传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txt下载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