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西风山鬼九千七

首页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流氓帝师 开局南洋一小国,吊打列强! 辛亥英雄 王妃你是魔鬼吗 重生之征战岁月 衣冠不南渡 远征欧洲 我在亮剑卖军械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摊牌了我是假太监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西风山鬼九千七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全文阅读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txt下载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20章 会试放榜起风波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洪武三十年,正值丁丑,暮春的金陵城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锦绣画卷,处处流淌着蓬勃朝气。秦淮河蜿蜒穿城,河水悠悠,水波荡漾间,一艘艘画舫如灵动的游鱼轻盈滑过。舫上,歌女们身着绚丽华服,面若桃花,朱唇轻启,那婉转缠绵的吟唱,随着微风,飘散在粼粼波光之上,为这旖旎春光更添一抹柔媚风情。

沿着河岸前行,便至朱雀大街。此处热闹繁华,店铺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绵延不绝。绸布庄里,五彩斑斓的绸缎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似一道道绚丽的云霞;杂货铺中,琳琅满目的货物堆积如山,摆满了每一寸货架。街头小贩们扯着嗓子高声吆喝,那富有韵律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与行人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烟火气的市井乐章。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将这座承载着大明荣耀与梦想的都城,映衬得格外温暖而迷人。

然而,在这一片祥和繁荣的表象之下,一场风暴正悄然在暗处蛰伏、酝酿。洪武三十年的科举会试,历经数月的紧张筹备与激烈角逐,终于在万众瞩目的期待中落下帷幕。这本应是一场见证无数士子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功成名就的荣耀时刻,可放榜的那一刻,却犹如一块巨石猛然投入平静无波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巨浪,将整个金陵城乃至大明的朝堂,都无情地卷入了一场激烈的纷争漩涡之中。

此次会试,主考官由皇帝朱元璋亲自钦点刘三吾担任,副手则是白信蹈。说起刘三吾,在当时的大明可谓声名赫赫,无人不知。他出生于湖南茶陵的一个书香世家,家中藏书万卷,自幼便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每日手不释卷,无论是儒家经典、历史典籍,还是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都广泛涉猎,且能融会贯通。凭借着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他在学术领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儒。

早年,元朝朝廷听闻刘三吾的大名,多次派人前来征召,许以高官厚禄,希望他能出山为朝廷效力。然而,刘三吾却对元朝的统治深感失望,他不愿与腐朽的朝廷同流合污,毅然拒绝了元朝的邀请,选择隐居乡间,开设私塾,潜心讲学。在那段日子里,他广收门徒,将自己的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他的课堂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想。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众多学子学有所成,成为当地的栋梁之才。刘三吾的声名也因此越传越远,吸引了四方学子慕名前来求学,他的私塾一时门庭若市,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大明建立后,朱元璋求贤若渴,广纳天下英才。他久闻刘三吾的大名,对其才华和品德极为赏识,于是多次派遣使者,带着诚挚的邀请和丰厚的礼物,前往茶陵邀请刘三吾出山。刘三吾被朱元璋的诚意所打动,同时也看到了大明王朝蓬勃发展的希望,他深感自己有责任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于是欣然应允,踏上了为大明王朝效力的征程。

入仕以来,刘三吾深受朱元璋的信任与重用,参与了诸多关乎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事务。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参与编写《大诰》。《大诰》是朱元璋亲自下令编纂的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法令典籍,旨在将自己的治国理念、法令规章以及对臣民的训诫,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编纂成册,在全国范围内颁布推行。刘三吾与一众饱学之士日夜操劳,他们深入研究朱元璋的治国思想,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现行法规,精心筛选、整理内容,逐字逐句地进行斟酌修改。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意义非凡的《大诰》。《大诰》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犹如一盏明灯,为广大臣民指明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稳定社会秩序、普及法制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后,刘三吾又主持编纂《寰宇通志》。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广泛收集天下地理、人文、物产等各方面的信息。刘三吾不辞辛劳,亲自带领编纂团队,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他们翻山越岭,穿越江河湖海,深入每一个角落,详细记录当地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情况。回到京城后,又对收集到的海量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研究,精心编纂。在刘三吾的精心组织和严格要求下,《寰宇通志》终于编纂完成。这部巨着犹如一幅详尽的江山画卷,将大明王朝的广袤疆土、丰富物产和多元文化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国家的行政管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成为后世研究大明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典籍。

除此之外,刘三吾还肩负着教导诸位皇子和太孙朱雄英的重任。他深知教育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在课堂上,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皇子们传授知识和治国理政的道理;在生活中,他关怀备至,言传身教,培养皇子们的品德和修养。在他的悉心教导下,诸位皇子和朱雄英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在为人处世和治国理念上深受启发。正因如此,刘三吾在朝中威望极高,成为士林领袖,被尊称为“三老”之一。无论是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还是民间的文人墨客,都对他敬重有加,他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和推崇。

会试期间,刘三吾与白信蹈秉持着公正、严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阅卷工作中。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贡院,他们便已在阅卷房内正襟危坐,神情专注。面前堆积如山的试卷,每一份都承载着天下士子的梦想与期盼,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努力。刘三吾和白信蹈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逐字逐句地审阅每一份试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们从文章的立意入手,仔细揣摩考生的思想深度和对问题的见解。那些立意高远、观点新颖的文章,总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让他们忍不住击节赞赏;而对于那些立意平庸、缺乏创新的答卷,则会让他们微微皱眉,深感惋惜。接着,他们会分析文章的结构,看其是否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还要有严谨的结构,才能将观点阐述得淋漓尽致。他们对文字的功底也极为看重,从用词的准确、语句的通顺,到修辞手法的运用,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量。遇到那些文字优美、文采斐然的段落,他们会反复诵读,品味其中的韵味;而对于那些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的内容,则会耐心地进行标注和修改。此外,他们还会关注书写的规范,整洁美观的卷面往往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潦草难辨的字迹则可能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在那些日子里,贡院的阅卷房内灯火长明,刘三吾和白信蹈常常废寝忘食,沉浸在试卷的海洋中。他们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外界的喧嚣,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他们深知,此次科举肩负着为国家遴选栋梁的重任,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士子的命运,关乎着大明的未来。他们不敢有丝毫的偏袒和私心,只希望能为国家选拔出最优秀、最有才华的人才,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经过多日的辛勤努力,他们终于从众多试卷中遴选出了五十二名贡士。在他们眼中,这些贡士皆是才华横溢、品学兼优之人,他们的文章或见解独到,或文采出众,或品德高尚,足以成为大明的中流砥柱。刘三吾和白信蹈看着这份凝聚着他们心血的榜单,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期待,他们期待着这些贡士能在未来的仕途上大展宏图,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放榜之日,天刚蒙蒙亮,贡院门口便已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们早早地聚集在此,他们怀揣着梦想和期待,眼神中闪烁着紧张与兴奋的光芒。有的考生神情紧张,双手不自觉地揉搓着衣角,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那微微颤抖的身体暴露了他们内心的不安;有的考生目光坚定,自信满满地仰望着高悬的榜单,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早已胜券在握;还有的考生三五成群,低声议论着,相互安慰打气,他们的话语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未知的担忧。

随着一声“放榜咯”的高喊,人群瞬间沸腾起来,大家如潮水般涌向榜单,那汹涌的人潮仿佛要将贡院的大门淹没。人们的眼睛急切地在密密麻麻的名字中搜寻着自己的身影,有的伸长了脖子,有的踮起了脚尖,还有的甚至不顾一切地往前挤,生怕错过了自己的名字。

“找到了,我中了!”一个年轻的考生兴奋地跳了起来,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那灿烂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他的同伴们纷纷围拢过来,向他表示祝贺,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那喜悦的氛围仿佛能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然而,这样的喜悦并没有在人群中持续蔓延,很快,人群中出现了异样的声音。

“怎么全是南方人?北方考生一个都没有?”有人发出了质疑,声音中带着惊讶与愤怒,那瞪大的双眼和紧皱的眉头,显示出他内心的难以置信。

“这其中肯定有猫腻,主考官刘三吾是南方人,他肯定偏袒同乡!”另一个人附和道,情绪激动,挥舞着手臂,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全部宣泄出来。

质疑声越来越大,如涟漪般迅速扩散开来,瞬间传遍了整个贡院门口。不一会儿,整个贡院门口都被愤怒的人群包围,北方考生们义愤填膺,他们认为这次会试结果极不公平,是刘三吾的私心作祟,导致他们这些北方士子失去了进入仕途的机会。人群开始骚动,有人高喊着“还我公道”,那激昂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愤怒和不甘;有人则将手中的书本、行囊砸向贡院的大门,那沉闷的撞击声仿佛是他们对不公命运的抗议。场面一度失控,混乱不堪,贡院门口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喧嚣之中。

消息如插上翅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金陵城,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这场科举风波。茶楼酒肆里,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茶盏、酒杯,热烈地讨论着这件事。有的人认为北方考生的质疑不无道理,毕竟五十二名贡士全是南方人,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难以信服,难免会让人怀疑其中存在暗箱操作;也有人为刘三吾辩护,称他一生清正廉洁,治学严谨,德高望重,断不会做出徇私舞弊之事,其中或许另有隐情,说不定是南北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北方考生在此次考试中表现不佳。各种观点和猜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整个金陵城都沉浸在一片议论纷纷的氛围之中。

很快,这场风波传到了太孙朱雄英的耳中。此时,朱雄英正在东宫书房内研读经史,他眉头微皱,放下手中的书卷,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科举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这不仅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阶层流动的关键机制。一个公平公正的科举制度,能够让天下士子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从而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反之,若科举出现不公,必将引发社会的不满和动荡,对朝廷的公信力和国家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此次会试引发的争议,若不妥善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朱雄英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起身前往皇宫,向朱元璋汇报此事。一路上,他心情沉重,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他深知此事棘手,既要维护朝廷的威严和科举的公正,又要安抚北方考生的情绪,平息这场风波。这其中的分寸和平衡,实在难以把握。

进入皇宫,来到朱元璋的御书房,朱雄英恭敬地行了大礼,然后将科举会试放榜后引发的风波一五一十地向朱元璋禀报。朱元璋听完,脸色阴沉得可怕,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怒声说道:“岂有此理!科举乃国家大事,关乎天下士子的前途命运,竟出现如此荒唐之事!若不彻查,如何向天下人交代?”那愤怒的声音在御书房内回荡,显示出他内心的极度不满和愤怒。

朱雄英见状,赶忙上前劝慰道:“皇爷爷息怒,此事或许另有隐情。刘三吾老师一向德高望重,深受士林敬仰,孙儿相信他不会做出有负皇恩、违背公义之事。但此事已然引发轩然大波,若不妥善处理,恐会影响朝廷的稳定,还望皇爷爷三思。”朱雄英的话语中充满了关切和担忧,他希望能够平息朱元璋的怒火,让他冷静下来,理性地处理这件事情。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眼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他微微点头,说道:“雄英,你所言甚是。此事关系重大,必须彻查清楚,给天下人一个公正的交代。咱这就下令,成立调查小组,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朱元璋的语气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他深知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必须要严肃对待,不能有丝毫马虎。

于是,一场关乎大明科举公正、国家稳定的调查行动,在朱元璋的一声令下,正式拉开了帷幕。而这场调查,又将揭开怎样的真相?等待刘三吾、朱雄英以及整个大明王朝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命运转折?一切都还是未知数,金陵城的上空,阴云密布,仿佛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整个大明王朝都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极乐后后宫 背剑之人 吞天塔 灵犀纪事 黑帆 繁幸之味 我真是大神医 婚久负人心 圣骑士盟约 嫡女毒妻 不与你争 我在大唐做战神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苦情女主穿到苏爽甜文 异事笔录 红楼之邢夫人 斗罗大陆之雪女斗罗 五美缘全传 大秦第一熊孩子 我养的金丝雀竟成了顶级霸总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谍战:芒刺在喉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神话版三国 蝉动 代号惊蛰 家父唐高祖 夫子很闲 表少爷的抗战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哈哈哈,大明 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 太子无敌 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十七世纪富二代 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 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 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 汴京风云录 那年那景那些人 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 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 大禹逍遥王爷 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 隋烽 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完颜阿骨打传 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西风山鬼九千七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txt下载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最新章节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