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首页 >> 古典白话合集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大明第一搅屎棍 三国:从徐州县令开始争霸天下 衣冠不南渡 逍遥小贵婿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大清话事人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财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纣王敛吸民脂,不信当年放桀时;积粟已无千载计,盈财岂有百年期?须知世运无真主,却笑贪滢有阿痴;今日还归民社去,从来天意岂容私?”

话说众诸侯一同登上九间殿,只见丹墀之下,大小将领和头目们熙熙攘攘,簇拥在两旁。姜子牙传令军士,先去扑灭宫中的火焰。武王对姜子牙说:“纣王无道,残害百姓,而六宫近在咫尺,那些宫人宦官,遭受的迫害更为深重。如今军士去救火,难免会波及无辜之人。相父务必首先严令禁止,不要让他们再次遭受陷害。” 姜子牙赶忙传令:“凡是军士等人,只许救火,不得肆意暴虐。若有违抗命令,擅自拿取六宫中的任何一件物品,或者妄杀一人者,一律斩首示众,绝不姑息,大家好自为之。” 只见众宫人宦官,齐声高呼万岁!武王在九间殿暂时停留,与众诸侯一同看着众军士救火。

武王猛然抬头,看见殿东边有二十根粗大的黄色铜柱排列在那里,便问道:“这些铜柱是什么东西?” 姜子牙回答:“这些铜柱就是纣王所造的炮烙之刑具。” 武王感叹道:“善哉!善哉!不但受刑的人极为凄惨,今日我亲眼看到,都不禁心胆俱裂。纣天子实在是残忍至极!” 姜子牙带着武王进入后宫,来到摘星楼下,只见虿盆中,毒蛇上下翻腾,白骨暴露在外,枯骸四处乱滚,酒池内阴风阵阵。武王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姜子牙说:“这是纣王制造的虿盆,用来杀害宫人。左右两边正是肉林酒池。” 武王说:“商天子竟毫无仁德之心,竟到了如此地步!” 心中不胜伤感,于是作诗记录此事:

“成汤开网德声扬,放桀南巢正大纲;六百年来风气薄,谁知惨恶伤疆场?”

又针对炮烙之刑,作诗记录:

“苦陷忠良性独偏,肆行炮烙悦婵娟;遣魄常旁黄金在,楼下焚烧业报牵。”

话说武王来到摘星楼,只见余火还在燃烧,烟焰尚未散尽,楼内被烧得一片狼藉。也有无辜的宫人,遭受了这场大劫难,尚有遗骸没有烧尽,散发着难闻的臭味。武王心中更加不忍,急忙吩咐军士,赶快将这些遗骸捡出去掩埋,不要让它们暴露在外。武王对姜子牙说:“只是不知道纣王的骸骨埋在什么地方?应当另外找出来,以礼安葬,不能让他暴露在外。你我身为臣子,若不这样做,于心何安?” 姜子牙回答说:“纣王无道,人神共愤,今日自焚,实际上是他应得的报应。如今大王要以礼安葬他,实在是大王的仁德之举。” 姜子牙吩咐军士,仔细检查遗骸,不要让它们混杂在一起。一定要找到纣王的骸骨,准备好衣衾,以天子之礼安葬他。后人有诗感叹成汤王的基业就这样覆灭:

“天丧成汤业,敌兵尽倒戈;积山月遍野,标杵血流河。尽去烦苗法,方兴时雨歌;太平今日定,衽席乐天和。”

话说姜子牙命令军士寻找纣王的遗骸,以礼安葬,暂且不表。单说众诸侯和武王前往鹿台,上到三层,只见楼阁连接云端,殿宇高耸入霄汉,亭台层层叠叠,殿宇巍峨壮观,栏杆装饰着美玉,梁栋闪耀着金光。又看到明珠奇宝、珊瑚玉树,将这里装饰成琼宫瑶室,堆砌成绣阁兰房。不时有万道霞光升起,顷刻间便有千百道瑞彩闪耀。真可谓让人目眩心摇,神飞魄乱。武王点头叹息道:“纣天子如此奢华,耗尽天下之财,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怎么能不亡国丧身呢?” 姜子牙说:“古往今来,国家灭亡,没有不是因为奢华而导致的。所以圣王再三叮嘱告诫,要以道德为宝,而不是以珠宝玉石为宝,确实是有道理的。”

武王说:“如今纣王已灭,天下诸侯和百姓,遭受纣王的剥削、荼毒和繁重的赋税,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不得安宁,人人惶恐不安。如今不如将纣王聚敛的财物,分发给诸侯和百姓,把巨桥仓中堆积的粮食,赈济给饥民,让万民得以复苏,享受一日的安康幸福。” 姜子牙说:“大王能想到这些,真是社稷和百姓的福气,应当尽快施行。” 武王命令左右去分发财物和粮食,暂且不表。

这时,后宫将纣王的儿子武庚擒获送来,姜子牙命令将他带上来,众诸侯都咬牙切齿。不一会儿,众将把武庚推到殿前,武庚跪下。众诸侯齐声说:“殷纣无道,罪孽深重,人神共愤,应当将他斩首正法,以泄天地间的怨恨。” 姜子牙说:“众诸侯说得很对。” 武王急忙制止说:“不可!纣王肆意妄为,都是那些妖邪小人迷惑他的心,与武庚有什么关系呢?况且纣王用炮烙之刑残害大臣,即使像比干、微子那样贤能的人,都无法匡正他的君主,更何况武庚只是个年幼的孩子呢?如今纣王已灭,我们与他的儿子有什么仇怨呢?而且罪人不牵连家属,原本就是上天的好生之德,我希望与众位大王共同秉持这一理念,切不可随意杀戮。等新君即位后,分封给他土地,以延续商朝的祭祀,这正是报答商朝先王的做法。”

东伯侯姜文焕上前说道:“元帅在上,如今大事已定,应当立新君,以安抚天下诸侯和百姓的心。况且天不能没有太阳,民不能没有君主。天命归向有道之人,如今武王仁德,四海闻名,天下归心。何况我们这些诸侯,协助武王讨伐无道,正是为了今日的大事。希望元帅全力促成,不可拖延,以免辜负众人的期望。” 众诸侯齐声说:“姜君侯说得有理,正合我们的心意。” 姜子牙还没来得及回应,武王惶恐地谦逊推辞说:“我地位低微,德行浅薄,声名尚未远扬,只是每日兢兢业业,力求少犯错,以继承先王的基业,哪里敢妄自尊大觊觎君位呢?君位至关重要,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居之。恳请众位贤侯,共同选择一位有德之人,继承大位,不要让君位有辱,使天下蒙羞。我和相父,还是早日回到故土,尽守臣子的本分吧。”

旁边东伯侯厉声说道:“大王此言差矣!天下还有谁比大王更有德行呢?如今天下归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百姓们箪食壶浆迎接王师,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大王能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而且天下诸侯,纷纷响应,跟随大王讨伐无道,他们对大王的爱戴之情,由来已久。大王何必坚决推辞呢?希望大王听从众人的建议,不要让大家失望。” 武王说:“我有什么德行,还望贤侯不要坚持这个决定,还是应当寻访有德行的人,以服天下人之心。”

东伯侯姜文焕说:“昔日尧以极高的德行,顺应上天的旨意,得以继承大位。后来他的儿子丹朱不成器,尧便寻求贤能之人让位,群臣推举舜,舜凭借重华之德,继承尧的位置拥有了天下。后来帝舜生的儿子商均也不贤能,舜于是将天下让给禹。禹的儿子启贤能,能够继承夏朝的天命,所以相继传承了十七世。到了桀无道,夏朝失去了天下。成汤凭借至德,将桀放逐到南巢,讨伐夏朝而拥有天下,传承了二十六世,到纣王时大肆作恶,恶贯满盈。大王凭借至德,与众诸侯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如今大事已定,能够继承大宝的,除了大王还有谁呢?大王又何必坚决推辞呢?” 武王说:“我怎敢与汤、禹那样的贤哲相比呢?” 姜文焕说:“大王不轻易发动战争,用仁义教化天下,使风俗变得美好,天下三分,已有两分归周,所以岐山有凤凰鸣叫,万民安居乐业,这是天人相应的体现,不容置疑。大王的德政,与汤、禹二位君主相比,毫不逊色。” 武王说:“姜君侯向来有才德,应当成为天下之主。”

这时,只见两旁的众诸侯一齐上前大声呼喊:“天下归心已久,大王为何苦苦推辞?这太让众人失望了。况且我们在此会盟,岂是一朝一夕的期望,无非是想拥立大王,再次见到太平盛世。如今大王舍弃君位不就,那么天下诸侯便会瓦解,从此生出祸乱,这样天下就再也没有太平之日了。” 姜子牙上前急忙劝说道:“列位贤侯,不必如此,我自有名正言顺的办法。” 正是:

“子牙一计成王业,致使诸侯拜圣君。”

话说众诸侯在九间殿,见武王坚决推辞,纷纷争论不休。姜子牙于是上前,对武王说:“纣王祸乱天下,大王率领诸侯,公正地治他的罪,天下人无不心悦诚服,大王理应登上帝位,号令天下。况且当日岐山有凤凰鸣叫,这祥瑞之兆出现在周地,这是上天的垂应,岂是偶然?如今天下人心所向,都归向周朝,正是顺应天时,机不可失。大王今日若坚决推辞,恐怕诸侯会心灰意冷,各自归国。一旦诸侯离散,无人统领,各自占据一方,就会自生祸乱。这可不是大王吊民伐罪的本意,也会大大辜负百姓的期望,这不是爱护百姓,实际上是在害他们,希望大王仔细考虑。” 武王说:“众人固然是出于美意爱护我,但我的德行浅薄,不足以担当此任,恐怕会给先王丢脸。” 东伯侯姜文焕说:“大王不必推辞,元帅自有主见。” 于是对姜子牙说:“请元帅赶快行动,不可拖延,以免人心涣散。”

姜子牙急忙传令,让人绘制图样建造高台,撰写祝文,昭告天地社稷。等以后有更贤能的人出现,大王再让位也不迟。众诸侯明白了姜子牙的意思,纷纷应声答应。旁边周公旦亲自去建造高台,后人有诗称赞此事:

“朝歌城内筑禅台,万姓欢呼动八垓;气已随馀焰尽,和风方向太阳来。吱山鸣凤知祯瑞,殿陛赓歌进寿杯;四海雍熙从此盛,周家泰运又重开。”

话说周公旦绘制好图样,在天地坛前建造了一座高台,台分三层,按照三才之象,区分八卦的正位。台中设立皇天后土的牌位,旁边立着山川社稷的神灵牌位,左右有十二元神,按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排列在相应位置。前后有十杆号旗,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立在本位。坛上有四季正神的方位,春季是太昊,夏季是炎帝,秋季是少昊,冬季是颛顼,中间是黄帝轩辕。坛上罗列着笾豆簋,摆放着金爵玉杯,各种陈设器具一应俱全。还有生□(诌字去了 “言”)炙脯,陈列在几席上,酱鱼肉等食物,摆放在案桌上,无一不备。只见宝鼎中香烟缭绕,金瓶里插着鲜花,姜子牙这才请武王登台。武王再三谦让,然后登上高台。八百诸侯整齐地站立在两旁,周公旦高高捧着祝文,登台宣读祝文:

“惟大周元年壬辰,越甲子昧爽,三日哉生明,西岐姬发,敢昭告于皇天后土神曰:呜呼!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殷受弗克上天,自绝于民。臣发承祖宗累洽之仁,列圣相沿之德。予小子曷敢有越厥志,恭天承命,底商之罪,大正于商。惟尔神,克承厥勋,诞膺天命。予小子方日夜惧,恐坠前烈,敬修未遑。无奈诸侯老军民人等,书请再三,众志诚难固违,俯从群议。爰考旧典,诹吉日,告于天地宗庙社稷,暨我文考;于是日受册宝,嗣即大位。仰承中外靖共之颂,天人协应之符,庆日月之照临,膺皇天之永命。尚望福我维新:永终不替,慰兆人胥戴之情,垂累叶无疆之绪。神其鉴兹,伏惟尚飨。”

话说周公旦读完祝文,将其焚烧,向天地祝告完毕。刹那间,香烟袅袅,在空中形成瑞霭,氤氲之气弥漫大地。这一日,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畅,正是昌盛之期顺应天命,呈现出一派与往昔截然不同的太平景象。朝歌的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挤得水泄不通,欢呼声此起彼伏。武王接受了象征天子权力的册宝,正式登上天子之位,面南而坐,垂拱而治。乐声奏响三遍,众诸侯手持笏板,齐声高呼万岁。拜贺完毕,武王传下旨意,大赦天下。众人簇拥着武王走下高台,来到殿庭,再次进行拜贺。之后,武王传旨,摆设九龙筵席,大宴八百诸侯。君臣一同欢庆,众人几轮酒过后,都沉浸在欢乐之中,百官们也都有了几分醉意。随后,众人纷纷告辞,谢恩离去。后人读史,看到武王一统天下,君臣和谐欢乐,作诗咏叹道:

“坛下香风绕圣王,军民嵩祝舞霓裳;江山依旧承柴望,社稷重新乐裸将。金阙晓临仙掌动,玉阶时听佩环忙;庶熙清明世,万姓讴歌庆未央。”

到了第二天,武王临朝,众诸侯前来朝贺。朝贺结束后,武王对姜子牙说:“殷纣因为大兴土木,耗尽天下财富,又荒淫无道,所以才导致了这样的败局。朕承蒙众诸侯拥立为君,打算将鹿台的财物分发给天下诸侯,作为赏赐给各夷王制作衣物的费用。设立爵位分为五等,分封土地分为三等,选拔官员只看贤能,安排职位只考虑才能。重视百姓的五常之教,关心百姓的衣食、丧葬和祭祀之事,崇尚诚信、彰显道义,推崇德行、酬报功劳。朕命令诸侯各自带领人马回到本国,安心享用自己的土地。” 武王还下令将摘星楼的殿阁全部拆毁,分发鹿台的财物,发放巨桥仓的粮食,释放被囚禁的箕子,为比干修建坟墓,表彰商容的闾里,释放内宫的宫人,广泛地赏赐四海百姓,百姓们都心悦诚服。于是,武王停止战争,修明文教,将战马放回华山的南面,将耕牛放养在桃林的原野,以此向天下表明不再用兵。武王在朝歌停留了一个月,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富。瑞草生长,凤凰出现,醴泉四溢,甘露降临,景星闪耀,庆云浮现,天下一片祥和,真是太平盛世的景象。有诗为证:

“八十公公杖策行,相逢欢笑话生平;眼中不见干戈事,耳内稀闻战鼓声。每见麒鳞鸾凤现,常听丝竹管弦鸣;而今世上称宁宇,不似当年枕席惊。”

话说武王成为天子后,天人感应,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富,上天降下祥瑞,万民无不心悦诚服。只见天下诸侯纷纷告辞,返回各自的国家。姜子牙进入内庭拜见武王,武王问道:“相父有什么奏章要呈奏?” 姜子牙上奏说:“如今天下已经平定,老臣启奏陛下,应任命官员镇守朝歌。” 武王说:“一切都听从相父的安排,该任用什么官员呢?” 姜子牙说:“如今武庚,陛下既然不杀他,让他镇守本土,以延续商朝的祭祀,那么必须要有人监督看守,用什么人合适呢?” 武王说:“等明天临朝时再商议吧。” 姜子牙退朝回到相府。

到了第二天,武王早早临朝,诸侯朝见完毕。武王说:“朕现在封武庚世代镇守本土,以延续商朝的祭祀。但必须要派人监国,用什么人合适呢?” 武王问完,众臣共同商议,都说:“非亲王不可,应该命令管叔鲜、蔡叔度二位亲王监国。” 武王同意了,随即命令二叔镇守朝歌,并吩咐第二天起驾返回西岐。

武王的圣谕一传出,朝歌的军民和老人等纷纷商议,想要挽留圣驾,暂且不表。话说武王第二天吩咐二叔监国后,便准备起程。只见百姓们扶老携幼,在道路两旁跪拜挽留,大声呼喊:“陛下把我们从水火之中拯救出来,如今一旦要归国,这让我们万民如同失去了父母。希望陛下一视同仁,留在此地,我们百姓将不胜庆幸。” 武王看到百姓挽留,便安慰他们说:“如今朝歌朕已经命令二叔监守,他们会像朕一样,必定不会让你们流离失所。你们应当奉公守法,自然能够安居乐业,又何必非要朕留在这里,才能生活安稳呢?” 百姓们挽留不住,放声大哭,哭声震动天地。武王也觉得十分伤感,又对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你们不可轻视虐待百姓,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如果不能体会朕的心意,虐待百姓,朕自有国法处置,绝不会因为是亲人就有所偏袒。二弟你们要互相勉励!” 二叔领命。武王当天就起驾出发,向西岐前进。百姓们哭着送行一段路程后,便返回朝歌,暂且不表。

话说武王离开朝歌,一路前行,已过了许多时日。不知不觉来到了孟津,武王想起昔日渡孟津时,白鱼跃入舟中,当时兵戈扰攘,而如今又是另一番景象,不禁感慨万千。后人有诗咏叹道:

“驾返西岐龙入海,与民软忭乐尧年;放牛桃林开新运,归马华山洗旧膻。箕子囚中先解释,比干墓上有封笺;孟津昔日曾流血,无怪周王念往贤。”

话说武王和姜子牙渡过黄河,经过渑池,出了五关。姜子牙一路前行,忽然想起一同随行征伐而阵亡的将官们,心中十分悲痛。一天,大军来到金鸡岭,经过首阳山时,只见大队人马正行进间,前面有两位道者拦住了去路,他们对门官说:“请帮我们通报姜元帅,我们有话要和他说。” 左右侍卫将此事报告到中军帐,姜子牙急忙走出辕门查看,原来是伯夷、叔齐。姜子牙连忙躬身问道:“二位贤侯找我,有什么指教?” 伯夷说:“姜元帅!如今你们班师回朝,纣王落得个什么下场?” 姜子牙回答说:“纣王无道,天下人共同抛弃了他。我们的军队进兵五关,只见天下诸侯已经在孟津大会师。到了甲子日,纣王的军队人数众多,但不敢与我们的军队对抗,他的前锋部队反而倒戈相向,因此纣王大败,以至于血流成河,纣王最后自焚而死,天下得以平定。我们的君主武王,分发鹿台的财物,发放巨桥仓的粮食,为比干修建坟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诸侯们无不心悦诚服,尊武王为天子。如今的天下,已经不是纣王的天下了。”

姜子牙说完,只见伯夷、叔齐仰头哭泣,大声呼喊:“可悲啊!可悲啊!用暴力去取代暴力,这是我想要做的事吗?” 说完,拂袖而去,径直进入首阳山,作了采薇之诗。他们七天不吃周朝的粮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后人有诗凭吊他们:

“昔日阻周兵在咸阳,忠心一点为成汤;三分已去犹啼血,万死无辞立大纲。水土不知新世界。江山还念旧君王;可怜耻食周朝粟,万古常存日月光。”

话说姜子牙的军队经过首阳山,来到燕山,一路上周国的百姓们用箪盛着食物,用壶装着美酒,迎接武王。一天,大军来到西岐山,忽然上大夫散宜生、黄滚前来接驾,率领众官员都在道路两旁俯伏迎接。武王坐在车中,看到众兄弟和黄滚老将军,后面还跟着孙儿黄天爵,感慨地说:“朕东征五年,如今见到你们,心中不禁充满了凄惨之感,忧愁满怀。” 散宜生上前启奏说:“陛下如今登上大位,天下太平,这是天大的喜事。我们能够再次见到陛下,正是龙虎重逢,又能再次欢庆君臣和谐的景象。陛下应该与万民一同享受太平,又为何如此凄惨不悦呢?” 武王说:“朕因为会合诸侯讨伐纣王,东进五关,一路上损失了许多忠良之士,他们没能共享太平,就先去了黄泉。如今你们这些人,有老有少,有活着的,也有死去的,情况各不相同,这让朕不禁有今昔之感,所以郁郁不乐。” 散宜生启奏说:“臣子为尽忠而死,儿子为尽孝而死,都是报答君父的大恩,他们的芳名也会留在史册上,这自然是美事。陛下赐予他们的子孙爵位和俸禄,让他们世代享受国恩,这就是对他们的报答,陛下又何必不开心呢?”

武王与众臣并辔而行,从西岐山到岐州只有七十里路,一路上百姓争相观看,无不欢悦。武王的銮驾被簇拥着,来到西岐城,城中笙歌嘹亮,香气弥漫。武王来到殿前,下了辇车,进入内庭,拜见太姜,祭祀太 -,会见太姬,在显庆殿设下筵席,大会文武百官。正是:

“太平天子排佳宴,龙虎风云聚会时。”

话说武王设宴款待百官,君臣欢乐畅饮,直到喝醉才散去。第二天早朝,文武百官前来参拜完毕,武王说:“有奏章的出班启奏朕,无事就早点退朝。” 话还没说完,姜子牙出班奏道:“老臣奉天命征讨,灭掉纣王,兴立周朝,陛下的大事已经完成。只是有那些在两年征战中阵亡的人仙,需要上天封职。老臣不日就要辞别陛下,前往昆仑山拜见掌教师尊,请求玉牒金符,封赠众人,让他们各安其位,不至于无所依靠。” 武王说:“相父说得很对。”

话还没说完,午门官启奏:“外面有商朝的臣子飞廉、恶来,在午门等候圣旨。” 武王问姜子牙:“如今商朝的臣子来到这里见朕,他们想做什么?” 姜子牙奏道:“飞廉、恶来是纣王的佞臣。之前攻破纣王的时候,这两个奸臣隐匿起来。如今看到天下太平,他们来到这里,想要迷惑陛下,企图谋取爵禄。这样的佞贼,怎么能在天地间多留一日呢?不过老臣有用他们的地方,陛下可以宣他们进入殿庭,等老臣吩咐他们,自有道理。” 武王听从了姜子牙的建议,命令宣飞廉、恶来进入殿庭。左右侍卫将二人带到丹墀之下,二人行完拜舞之礼,口称:“亡国之臣飞廉、恶来,愿陛下万岁!” 武王说:“二位爱卿前来,有什么愿望?” 飞廉奏道:“纣王不听忠言,荒淫酒色,因此导致社稷倾覆。臣听说大王仁德传遍四海,天下归心,真可谓能够超越尧、舜。臣因此不远千里,前来求见陛下,愿意效犬马之劳。倘若承蒙陛下收录,能够在陛下左右执鞭侍奉,那就是臣的荣幸了。臣谨献上玉符金册,希望陛下能够接纳。” 姜子牙说:“二位大夫,在纣王手下都曾忠心耿耿,无奈纣王不察,才导致了败亡的灾祸。如今既然归降周朝,那就是弃暗投明,希望陛下录用二位大夫,正所谓‘舍弃顽石而选用美玉’。” 武王听从了姜子牙的话,封飞廉、恶来为中大夫。二人谢恩。后人有诗感叹道:

“贪望高官特地来,金符玉册献金 -;子牙早定防奸计,难免封神剑下灾。”

话说武王封了飞廉、恶来二人后,姜子牙便出朝回到相府,暂且不表。想当年,马氏嘲笑姜子牙成不了大事,竟然抛弃姜子牙另嫁他人。到了如今,武王继承大统,天下归周,四海升平。无论是茅檐草舍,还是穷谷深山,但凡有人烟聚集的地方,无人不知武王伐纣,全是丞相姜子牙的功劳。如今华夏一统,姜子牙出将入相,尽享人间无穷的富贵,权势堪比君主,地位尊崇至极,古今罕见,天下人无不称赞。想当初姜子牙处境艰难时,在渭水之滨隐居垂钓,以为此生将终老于此。谁能料到八十岁时被文王聘请回国,如今竟成就了这般惊天动地的伟业。人们每日谈论,说来说去,这消息终于传到了马氏的耳朵里。

此时的马氏,已嫁给了一个乡村农户。有一天,她听到邻家的一个老婆子对她说:“你当年初嫁的那个姜某,如今可干出了大事业!” 老婆子绘声绘色,前前后后把姜子牙的事说了一遍。马氏听后,顿时满脸通红,心里像有一团火在烧,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子又接着说道:“当初啊,还是大娘子你看错了!要是当时跟着姜某,如今也能享受这无尽的福分,总好过在这儿守着贫寒日子过活,这只能说是你没那个福气。” 马氏心中犹如油煎火燎,懊悔不已,心中的恼怒也越发强烈。

当时马氏告别老婆子,独自回到家中,坐在屋里,越想越气,暗自埋怨道:“当初怎么就看不上他呢?我这双眼睛,真是白长了!自己想想,就算活一百岁,也不过如此了。天下哪有这么大的贵人,我却错过了,现在还能有什么指望?” 她又想起刚才老婆子说她没福,不禁羞愧难当,觉得自己再无颜面活在这世上,不如寻个自尽了断。于是大哭了一场。可转念又想:“说不定不是他呢,要是听错了,天下同名同姓的人也有,那我岂不是白白送了性命?” 她自我宽慰了一番,心想,且等到晚上,等丈夫回来,问个明白,再死也不迟。

那天傍晚,农夫张三老从集市卖菜回来,马氏迎上去,收拾好晚饭,和丈夫一起吃了。马氏趁机问道:“如今听说姜子牙出将入相,享尽荣华富贵,这是真的吗?” 张三老听了,连忙赔着笑脸回答:“贤妻你要是不问,我还真不好说,这事千真万确。前些日子姜丞相在朝歌,那威风凛凛的样子,天下诸侯都听他号令。我那时就想带你去见见他,说不定还能讨个小富贵。可我又怕他位高权重,万一惹出什么事来,所以一直没敢说。如今你问起,我就告诉你,只是现在已经晚了。姜丞相回国都好一阵子了,要是当初…… 唉,可惜了。” 马氏听了,半晌无言。张三老怕娘子生气,又安慰了她几句。

马氏假意劝丈夫睡下,自己把全身收拾得干干净净,哭了几声,便悬梁自尽了,一缕魂魄飘往封神台。等张三老发觉时,天已经亮了,马氏早已气绝身亡。张三老无奈,只得买了棺木将她埋葬,此事暂且不表。后人有诗叹道:

“痴死尚望享荣华,应悔当年一念差;三复垂思无计策,悬梁虽死愧黄沙。”

话说姜子牙第二天入朝,面见武王奏道:“昔日老臣奉师父之命下山,辅佐陛下吊民伐罪,本就是顺应天命而兴。人仙皆遭遇杀劫,之前便立下封神榜,放置在封神台上。如今大事已定,人仙的魂魄无所依归,老臣特来启奏陛下,恳请给假前往昆仑山,拜见师尊,求取玉符金册,以便分封众神,让他们早日各安其位。还望陛下准许老臣前去施行。” 武王说:“相父多年来劳苦功高,本应享受太平之福,但此事也关乎大局,不能拖延。相父可速速前往,切莫在仙岛久留,免得朝臣们每日翘首以盼。” 姜子牙说:“老臣怎敢辜负陛下的圣恩,贪图在山林中享乐。” 姜子牙赶忙辞别武王,回到相府,沐浴之后,施展土遁之术,往昆仑山而去。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都市极乐后后宫 背剑之人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碧蓝航线界限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剑道第一魔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wtw1974 穿越大周 新现代逍遥录 四神集团2·老婆,跟我回家 余生为你着迷 狂神进化 不是吧君子也防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穿越陪都之谍战重生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人的餐桌 代号惊蛰 何寄锦书来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最近更新请摄政王赴死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 大梁逍遥王爷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仙秦:祖龙觉醒 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 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 明风再起 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 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 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 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 心相之天界唐史 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