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安可儿妙桃

首页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 大明第一搅屎棍 衣冠不南渡 逍遥小贵婿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安可儿妙桃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全文阅读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txt下载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7章 侯景反复生乱象 高澄跋扈激君怒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却说梁主萧衍在太清元年正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梦见中原各地的官员,纷纷献地投降,满朝文武都在庆贺。

醒来后,他还沉浸在喜悦中,觉得这梦必有深意。

第二天一早,萧衍召来中书舍人朱异,兴致勃勃地讲述梦境。

他捋着胡须,自信满满地说:“朕平生很少做梦,但凡做梦,必有应验。”

朱异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谄媚道:“陛下此梦,正是天下一统的吉兆啊!”

萧衍听了,更加得意,连连点头。

没过多久,北朝叛将侯景前来投靠。

朝中大臣纷纷反对,认为此人反复无常,不可轻信。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时,朱异站了出来。

他眼珠一转,故作高深地说:“诸位难道忘了陛下的梦吗?

侯景来降,正是应验了天意啊!”

萧衍闻言大喜,拍案道:“爱卿所言极是!

朕的梦境果然灵验。”

朱异赶紧附和:“陛下圣明!

接纳侯景,正是顺应天意之举。”

就这样,在朱异的花言巧语下,萧衍不顾群臣反对,执意收留了侯景。

殊不知,这个决定将为梁朝埋下祸根。

后来侯景果然发动叛乱,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

而那个曲意逢迎的朱舍人,正是这场灾祸的始作俑者。

后人评价此事,都说朱异为了讨好皇帝,不惜歪曲事实。

他明知侯景不可靠,却硬要拿梦境说事。

这种阿谀奉承的小人,实在是梁朝的祸害。

当时就有大臣私下议论:“朱异此人,只会揣摩上意,毫无原则。”

另一人叹道:“可惜陛下被他蒙蔽,听不进忠言啊!”

果然,没过多久,侯景就露出了真面目。

他起兵造反时,还特意写信羞辱朱异:“若非你这谄媚之徒,我岂能轻易入梁?”

朱异读信后,羞愧难当,不久便郁郁而终。

梁主听了丁和带来的侯景归降之言,当即设宴款待来使,安排他住在客馆等候消息。

次日早朝,梁主又召见朱异,眉头紧锁道:“我大梁江山稳固如金瓯,从未有过缺损。

如今突然接纳侯景,万一因此惹出祸端,岂不是自找麻烦?”

朱异微微一笑,拱手道:“陛下圣明,天下归心。

侯景来降,正是北方归附的先兆。

若拒绝他,只怕寒了天下豪杰之心啊!”

这番话看似为国着想,实则仍是揣摩上意,迎合梁主的心思。

梁主沉吟片刻,终于点头:“爱卿所言极是。”

当即下诏,封侯景为河南王,加授大将军,统领河南北诸军事。

丁和得了圣旨,喜不自胜,临行前向梁主拜谢:“陛下仁德,侯将军必当誓死效忠!”

梁主挥了挥手:“去吧,告诉他,朕期待他建功立业。”

待丁和退下,梁主又对朱异道:“此事关系重大,需派兵接应。”

朱异连忙附和:“陛下圣明!臣建议即刻调兵。”

于是梁主下令,命司州刺史羊鸦仁、兖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三人,率兵三万,火速赶往悬瓠,接应侯景。

大军开拔之日,旌旗猎猎。

羊鸦仁骑在马上,对身旁的桓和笑道:“此次出兵,不知是福是祸啊。”

桓和握紧缰绳,目视远方:“君命难违,但愿侯景真如所说,是真心归顺。”

湛海珍打马赶上,插话道:“二位何必多虑?

陛下既已决断,我等奉命行事便是。”

三人不再多言,率领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悬瓠进发。

平西将军的谘议周弘正,一向精通占卜天象。

几年前,他就对人说过:“国家恐怕要出乱子。”

如今听说朝廷接纳了侯景,他忍不住长叹一声:“祸根就在这儿啊!”

此时,东魏的高澄已经派韩轨领兵讨伐侯景。

但他还是不放心,怕各地州郡趁机生乱,于是决定亲自巡视安抚。

顺路,他还去了邺都,拜见东魏主元善见。

元善见设宴款待,席间高澄喝得兴起,竟起身跳起舞来,手舞足蹈,高兴得像是他父亲高欢还在世时的样子。

旁人见了,心里暗暗嘀咕:“这高澄,未免太得意忘形了。”

宴席散后,高澄刚出宫门,就收到消息——韩轨调集的兵马还没到齐,一时半会儿打不起来。

他皱了皱眉,立刻改派将军元柱,率领数万大军,突袭侯景。

谁知,侯景早有防备。

他早就在半路设下埋伏,专等元柱上钩。

果然,元柱的军队刚进埋伏圈,就遭到猛烈袭击,死伤惨重,狼狈撤退。

侯景站在高处,望着溃逃的敌军,冷笑道:“就这点本事,也敢来送死?”

不过,他也没敢乘胜追击。

因为梁朝的援军迟迟未到,他怕孤军深入,反而吃亏。

于是,他下令全军退守颍川,等待时机。

韩轨率领大军逼近颍川城,黑压压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侯景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眉头紧锁。

“将军,敌军来势汹汹,我们恐怕难以久守。”

副将低声说道。

侯景冷哼一声:“怕什么?

西魏不会坐视不理。”

他转身下令,“再派使者去西魏,就说我愿割让东荆、北兖、鲁阳、长社四城,只求他们出兵相救!”

西魏尚书仆射于谨接到侯景的求援信,摇头道:“侯景此人狡诈多变,今日求救,明日就可能反咬一口,不可轻信。”

荆州刺史王思政却持不同意见:“此时正是夺取颍川的好机会,若让东魏占了先机,日后更难对付。”

他拱手请命,“臣愿率荆州兵出击!”

于谨仍不放心:“万一侯景使诈,我军岂不白白送死?”

王思政坚定道:“战机稍纵即逝,不可犹豫!”

最终,宇文泰权衡利弊,决定出兵。

他加封侯景为大将军兼尚书令,同时派太尉李弼、仪同三司赵贵率一万精兵驰援颍川。

西魏大军浩浩荡荡向阳翟进发,消息很快传到韩轨耳中。

“报!西魏李弼、赵贵率军来援,距颍川已不足百里!”

探子匆匆禀报。

韩轨眉头一皱,拍案道:“西魏竟真敢插手!”

他沉思片刻,咬牙下令,“传令全军,即刻撤兵,退回邺城!”

副将不解:“将军,我军兵力占优,何不一鼓作气攻下颍川?”

韩轨摇头:“西魏来势凶猛,若陷入两面夹击,得不偿失。撤!”

东魏大军如潮水般退去,颍川城暂时转危为安。

景暗通西魏,心里却七上八下,生怕梁主责问。

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立刻派参军柳昕上表朝廷,编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王师迟迟未到,我迫不得已才向西魏求援,只为解燃眉之急。”

表面上,他装得忠心耿耿,背地里却盘算着另一桩买卖——他想诱捕西魏大将李弼、赵贵,拿他们当投名状,讨好梁廷。

可赵贵也不是省油的灯,早看出景心怀鬼胎,不愿与他见面。

恰巧东魏退兵,赵贵乐得顺水推舟,拉着李弼撤军回营。

另一边,王思政率军进驻颍川,兵强马壮,景不敢轻举妄动。

他眼珠子一转,又生一计,假称要“开拓疆土”,带兵驻扎悬瓠,转头又向西魏摇尾乞怜,请求增援。

宇文泰倒也爽快,立刻调派同轨戍将韦法保等人去支援侯景,顺便传令召他入朝。

景一见法保,立刻摆出一副谦卑姿态,又是行礼又是奉承,活像个忠臣良将。

可法保的长史裴宽却瞧出了端倪,私下提醒道:“侯景表面恭敬,心里不知藏着什么坏水。

我敢打赌,他绝不会乖乖入关。

将军不如设伏杀了他,永绝后患。

若下不了手,至少也得提防着点,别被他骗了!”

法保听完,心里直打鼓。

他既不敢对景下手,也不敢轻信,最后干脆辞别景,带兵回镇。

王思政也早看透景的把戏,立刻调兵遣将,牢牢控制景的州镇,防他作乱。

景见西魏这边靠不住,眼珠一转,又打起了梁朝的主意。

他大笔一挥,给宇文泰写了封信,语气傲慢:“我羞于与高澄为伍,更不屑与你称兄道弟!”

宇文泰冷笑一声,立刻召回所有派去支援景的军队,彻底与他划清界限。

原本要给景的官职,他转手就想塞给王思政。

可思政却连连摆手:“这烫手山芋,我可不敢接!”

泰再三劝说,思政推辞不过,最后只勉强接受了“都督河南军事”的虚衔,算是给了泰一个面子。

梁司州刺史羊鸦仁率军进驻悬瓠城。

梁主大喜,当即下令改悬瓠为豫州,寿春为南豫州,合肥为司州,并封羊鸦仁为司、豫二州刺史,镇守悬瓠。

同时,西阳太守羊思达被任命为殷州刺史,驻守项城。

朝廷上下正忙着调兵遣将,梁主忽然下诏,准备大举北伐东魏。

他本想让鄱阳王萧范担任元帅。

萧范是梁主之侄,骁勇善战,颇有威望。

可朱异一听,立刻进宫劝阻:“陛下,鄱阳王虽勇猛过人,能得将士死力。

但他性情暴虐,所到之处,百姓遭殃。

若用他为帅,恐怕难以安抚民心啊!”

梁主皱眉思索,半晌才问:“那会理如何?”

朱异眼睛一亮,连忙附和:“陛下英明!

会理正是合适人选!”

恰在此时,贞阳侯萧渊明也上表请战。

梁主便命渊明和会理共同统领诸将,分兵北上。

这萧渊明是梁主兄长萧懿之子,虽出身将门,却毫无领兵之才。

会理则是梁主之孙,袭封王爵,为人骄横无能,一路上对渊明傲慢无礼。

渊明心中恼火,写信向朱异诉苦:“朱大人,这会理目中无人,实在难以共事,不如将他调回!”

朱异本就忌惮萧范,见渊明告状,立刻顺水推舟,向梁主进言召回会理。

梁主向来宠爱儿孙,也不管他们是否有真本事,一味纵容,当即应允。

此时正值盛夏,烈日当空,酷热难耐。

士兵们穿着厚重的铠甲,行军艰难,个个汗流浃背,怨声载道。

“这鬼天气,走两步就喘不上气,还打什么仗?”

一个老兵擦着汗抱怨。

“上头催得紧,可咱们走得比蜗牛还慢!”

另一个士兵摇头叹气。

将领们虽心急,却也不敢强行催促。

毕竟,这样的天气强行行军,无异于自讨苦吃。

渊明骑在马上,望着缓慢前行的队伍,心中烦躁:“照这速度,何时才能到前线?”

副将苦笑:“侯爷,天太热了,士兵们实在走不动啊。”

渊明冷哼一声:“可陛下还等着捷报呢!”

副将无奈:“可若强行赶路,只怕未到战场,士卒先倒下一半。”

就这样,大军走走停停,行程一拖再拖。

其实,北伐本应速战速决,抢占先机。

可梁主用人不当,将领无能,加上盛夏行军,士兵疲惫不堪,哪里还有半点锐气?

盛暑行军,并非赴急,这也是违悖天道。

东魏权臣高欢去世,他的长子高澄从邺城赶回晋阳,为父亲发丧。

东魏皇帝在东堂举哀,追赠高欢为相国、齐王,赐九锡之礼,谥号“献武”。

皇帝亲自送葬,并任命高澄为大丞相,统领内外军事,继承勃海王爵位。

然而,高澄却上表推辞:“臣年少德薄,恐难当大任,请陛下另择贤能。”

皇帝见他谦逊,便准奏,改任他为录尚书事,仍掌朝政。

高澄的弟弟高洋则被任命为哀畿大都督,前往邺都辅政。

此时,柔然世子秃突佳仍在晋阳。

高欢在世时,曾与柔然联姻,将公主嫁给他。

如今高欢去世,秃突佳便想带公主回国。

高澄得知后,心中一动。

柔然公主正值青春,若让她守寡,未免可惜。

况且,柔然有“子妻后母”的习俗,他何不借此机会,既巩固权力,又得一美眷?

于是,他找来秃突佳商议:“世子,公主年轻,若随你回国,未免孤苦。

不如让她留在晋阳,由我照顾,如何?”

秃突佳皱眉:“这……恐怕不合中原礼法。”

高澄笑道:“柔然风俗,子可继娶后母。我虽非亲生,但既承父业,自当尽责。”

秃突佳思索片刻,点头道:“既如此,待我问过阿姊。”

那东魏主善见,是个文武双全的皇帝。

他力气大,箭法准,还爱读书写文章。

当时人都说,他有孝文帝的风采。

高欢活着的时候,对善见毕恭毕敬。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先请示皇帝,等皇帝点头才敢办。

有时候进宫陪宴,高欢必定跪着敬酒,甚至跟着皇帝去烧香,也得捧着香炉,弯着腰跟在后面,大气都不敢喘。

手下人见高欢这么恭敬,自然也不敢对皇帝不敬。

可高澄掌权后,就和他爹完全不一样了。

他派黄门侍郎崔季舒盯着皇帝,把善见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他。

善见心里憋屈,可又没办法。

只要季舒一打小报告,高澄立刻怒气冲冲地闯进邺城,上朝时脸黑得像锅底。

这天,善见见高澄脸色阴沉,就知道他又要找茬。

为了缓和气氛,善见特意摆下丰盛的酒宴招待他。

高澄端起满满一大杯酒,硬塞到皇帝手里:“陛下,请满饮此杯!”

善见推辞道:“朕酒量浅,实在喝不下。”

高澄一听,脸色骤变,猛地拍案而起:“臣澄敬陛下的酒,陛下凭什么不喝?”

善见再也忍不住了,猛地站起来,袖子一甩,怒道:“自古以来,哪有不亡的国?

朕连喝酒都不能自己做主,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高澄一听,火气也上来了,瞪着眼睛骂道:“朕?朕?狗脚朕!”

说完,转头就喊崔季舒:“给我揍他三拳!”——这话也亏他说得出口。

崔季舒仗着高澄的权势,二话不说,抡起拳头就朝善见打去,连捶三下。

高澄这才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第二天,高澄又派崔季舒进宫赔罪。

善见能怎么办?只能强压怒火,装作没事,反而赏了崔季舒一百匹绢。

——这简直是花钱买打!

等崔季舒退下后,善见低声念起谢灵运的诗:“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

侍讲荀济在旁边听见,立刻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他悄悄找到祠部郎中元瑾、华山王大器、淮南王宣洪、济北王徽等人,商量着要除掉高澄。

他们想了个办法,假称要在宫里堆土山,暗中挖一条地道,直通北城千秋门,通往高澄的住处,再招募勇士从地道里刺杀他。

——这计策,也实在太蠢了。

偏门的小吏日夜巡逻,忽然听到地下传来\"咚咚\"的挖掘声。

他竖起耳朵,确认不是幻觉,立刻跑去向高澄报告。

“大人!地下有古怪!”

小吏气喘吁吁地说,“像是有人在挖地道!”

高澄眉头一皱:“带我去看看。”

几个士兵很快挖开地面,果然发现一条地道直通皇宫。

高澄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眼中怒火中烧。

“好个皇帝!”

他咬牙切齿道,“竟敢在背后搞这种把戏!”

他当即带兵闯入皇宫,见到孝静帝元善见时,连礼都不行,直接大剌剌地坐下,怒目而视:“陛下这是要造反吗?”

元善见被这突如其来的质问激得脸色发白。

但很快镇定下来,反唇相讥:“自古以来只听说臣子造反,哪有君主造反的道理?

明明是你要造反,怎么反倒怪起我来了!”

高澄冷笑一声:“我父子二人为大魏立下汗马功劳,何曾亏待过陛下?

想必是陛下身边的嫔妃在挑拨离间吧?”

“我不害你,你早晚也要害我。”

元善见毫不退让,“我连自身都难保,还在乎几个嫔妃?

要杀要剐,随你的便!”

这番话掷地有声,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高澄这才意识到话说得太重,连忙从座位上滚下来,跪地叩头,声泪俱下:“臣一时糊涂,冒犯天威,请陛下恕罪!”

元善见看着这个刚才还盛气凌人、现在却跪地求饶的权臣,心中五味杂陈。

他勉强伸手扶起高澄:“爱卿言重了,起来说话。”

为缓和气氛,元善见命人设宴。

高澄借酒消愁,一杯接一杯地灌,直到酩酊大醉。

夜深了,他才摇摇晃晃地离开皇宫。

宫门外,冷风吹散了酒气。

高澄回头望了眼漆黑的宫墙,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捉诡十八年,我进入了惊悚游戏 触手可及的星星 【斩天剑】 我有一柄摄魂幡 魔女的箱庭笔记 我在异世封神 琥珀之剑 狂撩无嗣男主后,娇媚宿主顶不住 从红海开始崛起 我是大球星 异世无冕邪皇 不是吧君子也防 美食之末世求生 纯情单兵王被戏精捡回后 纸婚厚爱,首席的秘密情人 玄学大佬又在破案了 天庭特招临时工 成为狐的我一路进化 前夫挖心后,虐文娇妻成末世团宠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大唐游侠儿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人的餐桌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极品皇太子 
最近更新那年那景那些人 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 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 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 梗王饶命 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 爱情江山朕都要 带着武库回明末 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 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大禹逍遥王爷 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 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 纨绔世子觉醒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安可儿妙桃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txt下载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