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首页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 大明第一搅屎棍 拂袖红妆gl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乖乖老婆,别闹了 铁血中唐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章 文人就应该生在大宋朝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据说,省试时梅圣俞作为考官,得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考卷,初觉像取材于《孟子》,但仔细又看,里面却有个典故引用皋陶说:杀之三(杀的理由有三个)。尧说:宥之三(宽宥的理由有三个)。

老梅事后翻阅了大量的典籍,也没有在任何书上找到这一典故。

等到放榜,老梅放下自己高贵的身段,用“不耻下问”的高姿态向苏轼请教道,“敢问阁下,这一典故取自何处呢?”

苏轼徐徐地说道:此乃晚辈想当然的东西,因为我觉得以上古尧帝的品行,一定会这样说的。我个人认为,只要能够说明问题,所谓的典故何必都要追究其出处呢?

这些话,使得自诩见多识广的梅圣俞大为惊骇。

更为传奇的说法还有:欧阳修作为省试知举,苏轼考了个第二,当苏轼前往欧阳修处道谢时,欧阳永叔问,“皋陶说:杀之三。尧说:宥之三。”此说见于何典籍呀?

苏轼只得说,此说见于《三国志·孔融传注》。

而当欧阳修事后去翻阅此书时,仍未找到。

他日,欧阳修又见到苏轼时,苏轼只得说,三国时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孺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而皋陶与尧之事,我觉得也可以这样理解吧?

欧阳修归家后,大惊失色,说:苏子瞻真可谓善读书、善用书,将来他的文章必将独步天下啊!

后面这个段子虽然出自《诚斋诗话》(南宋杨万里撰),但耕文轩主人觉得多少会有点水分,不过为了说明苏轼的少年聪颖,还是录了出来。

仁宗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主持礼部考试,苏轼得了第二,后又以《春秋》对义,苏轼得了第一。

“对义”是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是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的一种考试形式。

三月初五,宋仁宗御临崇政殿,亲试礼部奏名的进士。殿试的考场在崇政殿的两庑。考场中整齐摆着一排排不足二尺高的小桌,桌后是方凳。

在北宋前期,考桌是唐制的几席,考生要屈膝就席,俯首据案,很不舒服。

当时,所谓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考桌恐怕没有引入,其实,宋人虽已习惯了坐椅子,但是直到南宋,才弃用几席,采用桌椅。

在那些符合伪人体工程力学的小桌上,均贴着考生的姓名,摆着御赐的笔墨纸砚,这些办公文具都是上好的贡品。考生考完后,是可以“顺”走的,算是官家的赏赐,也作为各自人生的一段纪念。

此外,还有一把用以改错字的小刀。因为试卷是特制的宣纸白摺,比一般宣纸厚得多,如果写错了字,可以用小刀刮去再写,否则是为“脏卷”,是要降等的。

殿试的考试时间是一整个白天,扣除午饭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考试期间为官家赐宴,菜品非常地道,完全是御厨的手艺,你懂的!但切不可贪一时口福吃得太饱,因为不准、也没时间遛弯,吃得太饱坐不下来;即使坐下来,也容易脑缺血,没法答卷!——这是考验士子们“舍与得”的大智慧呀!

此次殿试考题共有三道,一诗一赋一策论,分别以《鸾刀诗》、《民监赋》和《重巽申命论》为题。

无论是诗、赋还是策论,殿试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要歌功颂德的!还要看你是否倾向于时下当权者的政见,这是“立场路线、政治站位”问题,——组织路线非常重要!

先说诗:

《鸾刀诗》题出自《礼记》和《诗经》。

鸾刀是一种古代名刀。《礼记》:“割刀之用,鸾刀之贵,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诗经》:“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筋。”

意思是说:有了锋利的割刀,祭祀时为什么我们为何还要采用古老的鸾刀呢?那是为了慎终追远、不忘先人的生活方式所承载的文化内在,这种怀旧的做法表达的是“礼在心”的诚敬。

其实,按照现代的高中生议论文的套路,仍是传承与发展的辩证范畴。传承,在古时候被认为是灵魂的皈依之路。唯有如此,才能废旧立新,才能生机勃勃。形式的背后,若缺少必要的内核,那很快就会演绎成复杂的枷锁,进而分崩离析。《鸾刀诗》乃是要以此义作诗。

再谈赋:

《民监赋》即是要弘扬民本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

例如,此次殿试状元章衡的《民监赋》开篇:“运启元圣,天临兆民,监行事以为戒,纳斯民于至纯。”宋仁宗赵祯读到“运启元圣”时,动容叹息曰:“此谓太祖。”读至“天临兆民”时,叹息曰:“此谓太宗。”读至“监行事以为戒”时,叹息曰:“此谓先帝。”至读“纳斯民于至纯”时,乃竦然拱手曰:“朕何敢当!”说完便一拍大腿道:“此赋虽不切题,然规模甚伟,自应作状元。”遂将章衡钦点为状元郎。

“别头试”得了第一的林希,自视甚高。“别头试”是唐宋科举中,有的考生与考官有亲故关系,为了避嫌,专门故作姿态另设的考试。

林希的《民监赋》破题一句:“天监不远,民心可知”,小林这句话本是想给执政者以警示,谁知这竟然让仁宗大为不悦。

虽说赵祯同志是难得的“仁君”,——你林希不好好说话!怪谁?……

最后是论:

《重巽申命论》,出自《易经》的“巽卦”“彖传”。

所谓“巽卦”的卦辞就是“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本卦是同卦相叠(巽下巽上)。巽为风,两巽相重,有长风相随之象。其实表示顺伏之意,即“上下顺也”。

这个卦是同卦(下巽上巽)相叠,巽为风,两风相重,长风不绝,无孔不入,巽义为顺。谦逊的态度和行为可无往不利。巽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第五十七卦。说白了,就是要帮封建统治者来劝导世人,一定要态度和顺,行为上要顺从听话,等等。

苏轼的试卷《民监赋》、《鸾刀诗》都已散佚,但《重巽申命论》现存苏轼的《文集》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阅。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六日后,放皇榜。这次殿试赐进士及第者章衡等262人,126人赐同出身。

进士,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也是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则指科举考试应试已经中选,用普通话说就是考上了。

苏轼苏辙兄弟也都进士及第了,章衡第一,苏轼第六,苏辙第十五。

及第后,新科进士们要同赴琼林宴。

琼林宴是为殿试后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始于宋代,为科举四宴之一。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以前,在琼林苑宴请新及第的进士,故该宴有“琼林宴”之称。政和二年以后,又改称“闻喜宴”。元、明、清三代,又称“恩荣宴”。

也就是在这次琼林宴上,苏轼与常州籍的同科进士蒋之奇、胡宗愈、单锡一见如故。从此也和蒋之奇成为好朋友,加上钱勰和王钦臣,被陆游称作“元佑四友”。

席间,蒋之奇详细给苏东坡讲述了常州地界的风物,介绍了家乡的风雅茶事,还邀请苏轼去游玩。苏轼本就爱茶,被蒋之奇一说,瞬间就对宜兴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让苏东坡大为震撼,当即与蒋之奇立下约定:致仕后,二人要比邻而居,与蒋之奇相约今后将卜居阳羡(今江苏无锡市代管县级市宜兴市)。

古时“卜居”之风盛行,唐时最为讲究。到了宋代,依然延续唐代卜居的风俗,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因为宋代依然是道教盛行的年代,上至天子,下到庶民,还有大量的官员故吏,文人墨客,在居所和丧葬的选择上,都非常重视。在卜居上,他们首先选择居住地域,然后再选择宅院道场,往往还会请来一些术士进行占卜,以确定吉凶,比如当时流行的《相宅经》就详细讲解了如何营建住宅的风水。

宋代还有着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许多文人并没有选择叶落归根,而是移居和丧葬在他乡。

宋代的卜居,虽然在宅院的营造和墓葬地的选择上,颇有慎重,所以在居住地的选择上,大多会选择风景优美之地作为居所。比如苏轼,他非常喜欢阳羡,曾往来多达十余次,以至于要卜居此地。

同榜进士蒋之奇,字颖叔,常州宜兴人,后来官至观文殿大学士。苏轼一生与蒋之奇关系密切。

苏轼在《次韵蒋颖叔》一诗有:“琼林花草闻前语,庵画西山指后期。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后来苏轼多次买田宜兴,都与蒋之奇有关。

蒋之奇的叔父蒋堂(希鲁公),是祥符五年(1012)进士,后官至礼部侍郎。蒋堂曾在苏轼老家眉州任过通判,当时苏轼的伯父苏涣刚举进士,蒋堂读了苏涣写的赋,大为称赏。苏涣为此写信谢之,没想到,二人由此结下奇缘。

坊间也有传闻说,蒋之奇善于钻营,早期对于当时欧阳修支持英宗父亲追封皇考的观点大拍马屁。欧阳修老爷子终于遇到知音,听着舒服,一高兴就极力推举蒋之奇做了监察御史。

谁知仅仅两三年以后,这个蒋之奇恩将仇报,竟然向朝堂上下爆出了一个“大瓜”——向宋神宗诬告欧阳修与儿媳通奸。

关于蒋之奇诬告的动机,据推测应该是蒋之奇当时已经投靠支持变法的新党,在王安石推行新法运动时,蒋之奇正任福建转运判官。当时各地推行免役法,搞得很乱,蒋之奇做得却是很有条理。甚至由于他的苦心经营,政绩一时广为传颂。朝廷也给他升了两级,加直龙图阁,升发运使。所以说,反对变法的主要人物欧阳修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宋神宗也不是白痴,当然不会相信这种天方夜谭的诬告,当然也不会做出“舍车保卒”的蠢事。最终的结果是蒋之奇弄巧成拙,被贬斥出京,终生因为这一污点被世人不齿。同样,欧阳修的声誉也因此大受影响,“文坛领袖”之光辉形象亦大打折扣,政治生涯也从此一蹶不振,再没有可圈可点之处了,几年之后也就郁郁而终。所以说蒋之奇是欧阳修的仇人,一点也不为过。这是后话。

宴席后,苏轼前去拜见了恩师欧阳修,又修书启谢过了欧阳修及梅挚、王珪、范镇、韩绛。欧阳修喜得才子苏轼,并有意将其培养为自己政治志向和文学改革上的接班人。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当看到有苏以来,文风为之一变,后来才终于信服。而苏轼父子的文章,遂称颂于一时。

据传,关于欧阳修老先生对于苏轼的评价,从欧阳文忠公嘉佑二年(1057)写给梅圣俞的书信中便可窥见一斑:

今读苏轼的文章,不觉汗出,快哉!快哉也!老父应当避世,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

正是他觉得苏轼的文章清新畅达,不同俗流,便认定这是难得的人才。因此,他力排众议大力提拔苏轼,并向自己的好友梅圣俞举荐苏轼,于是便有了信中所说“出人头地”一词。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坛盟主,并且乐于奖掖后进,成就了文坛中一段佳话。

按下上述传闻不提,单表嘉佑二年(1057)丁酉进士科进士及第后,日后与苏轼有着交集或恩怨纠葛的同年们:

章衡,字子平,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历润州长史,通判湖州,直集贤院,盐铁判官等。苏轼在西湖的治理上章衡不仅有首倡之功,还有鼎力相助之劳。

曾巩(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钱钟书:“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的诗歌远比苏洵父子好,绝句的风致更比王安石有过之而无不及。”

曾布,字子宣,曾巩弟。

林希,福州人。

朱光庭,字公掞,偃师人。

蒋之奇,字颖叔,常州宜兴(今江苏无锡市代管县级市)人。官太常博士,后升为监察御史。

张琥,后改名璪,字邃明,滁州全椒(今安徽滁州市辖县)人。

郑雍,字公肃,襄邑(今河南商丘睢县)人。

章惇(音敦),字子厚,建宁军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银青光禄大夫章俞之子,官二代(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苏轼评。)

此外还有:叶温叟,林旦、晁端彦、邵迎、刁璹(音属)、苏舜举、程筠、傅才元、邓綄(音完)、萧世京、家定国、吴之上、王琦、陈侗、莫君陈、蔡元导、黄好谦、单锡、李惇、丁骘等人。

同知中有个叫晁端彦的。据苏轼几十年后回忆,当时苏氏父子尚寓居在京师开封的兴国寺浴室,美叔(晁端彦)即来见访。当时自报家门称,自己师从欧阳公很久了,公特令前来与你结交,欧阳公考诉自己你将来必定会因学问明世,就连他也要放你出一头地的。

有幸生在北宋——没有文人相轻,相反却都是文人相重的!

欧阳修、范仲淹、张方平等前辈文人对后来者倾力提携的美德可歌可泣,梅尧臣也不甘落后,在殿试放榜之后,老梅更是专门作诗赠给了曾巩与苏轼,勉励他们更上层楼。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背剑之人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wtw1974 山村情事 我努力进监狱的那些年 碧蓝航线界限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 动漫之后宫之旅 修神外传仙界篇 苟王,我的师兄太低调了 洪荒夺美记 震惊!穿书后娶了反派大佬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大唐游侠儿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人的餐桌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极品皇太子 
最近更新双穿古代:开局拐骗公主当老婆!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1951之大国重器 伪装者:明镜老婆带我杀穿谍战界 三国:穿越孙策,劝老爹放弃玉玺 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落魄皇子:开局暴揍父皇宠妃 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 烽火淞沪 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 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 阿姐,我中举了! 天命缉凶录 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一拳轰碎吕布戟,你管这叫郎中?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