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首页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最强兵王 替身太监:我替皇帝宠后宫 我在亮剑卖军械 在下崇祯 开局上谏被杖毙?二命上朝先服毒 摊牌了我是假太监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章 文人就应该生在大宋朝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据说,省试时梅圣俞作为考官,得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考卷,初觉像取材于《孟子》,但仔细又看,里面却有个典故引用皋陶说:杀之三(杀的理由有三个)。尧说:宥之三(宽宥的理由有三个)。

老梅事后翻阅了大量的典籍,也没有在任何书上找到这一典故。

等到放榜,老梅放下自己高贵的身段,用“不耻下问”的高姿态向苏轼请教道,“敢问阁下,这一典故取自何处呢?”

苏轼徐徐地说道:此乃晚辈想当然的东西,因为我觉得以上古尧帝的品行,一定会这样说的。我个人认为,只要能够说明问题,所谓的典故何必都要追究其出处呢?

这些话,使得自诩见多识广的梅圣俞大为惊骇。

更为传奇的说法还有:欧阳修作为省试知举,苏轼考了个第二,当苏轼前往欧阳修处道谢时,欧阳永叔问,“皋陶说:杀之三。尧说:宥之三。”此说见于何典籍呀?

苏轼只得说,此说见于《三国志·孔融传注》。

而当欧阳修事后去翻阅此书时,仍未找到。

他日,欧阳修又见到苏轼时,苏轼只得说,三国时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孺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而皋陶与尧之事,我觉得也可以这样理解吧?

欧阳修归家后,大惊失色,说:苏子瞻真可谓善读书、善用书,将来他的文章必将独步天下啊!

后面这个段子虽然出自《诚斋诗话》(南宋杨万里撰),但耕文轩主人觉得多少会有点水分,不过为了说明苏轼的少年聪颖,还是录了出来。

仁宗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主持礼部考试,苏轼得了第二,后又以《春秋》对义,苏轼得了第一。

“对义”是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是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的一种考试形式。

三月初五,宋仁宗御临崇政殿,亲试礼部奏名的进士。殿试的考场在崇政殿的两庑。考场中整齐摆着一排排不足二尺高的小桌,桌后是方凳。

在北宋前期,考桌是唐制的几席,考生要屈膝就席,俯首据案,很不舒服。

当时,所谓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考桌恐怕没有引入,其实,宋人虽已习惯了坐椅子,但是直到南宋,才弃用几席,采用桌椅。

在那些符合伪人体工程力学的小桌上,均贴着考生的姓名,摆着御赐的笔墨纸砚,这些办公文具都是上好的贡品。考生考完后,是可以“顺”走的,算是官家的赏赐,也作为各自人生的一段纪念。

此外,还有一把用以改错字的小刀。因为试卷是特制的宣纸白摺,比一般宣纸厚得多,如果写错了字,可以用小刀刮去再写,否则是为“脏卷”,是要降等的。

殿试的考试时间是一整个白天,扣除午饭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考试期间为官家赐宴,菜品非常地道,完全是御厨的手艺,你懂的!但切不可贪一时口福吃得太饱,因为不准、也没时间遛弯,吃得太饱坐不下来;即使坐下来,也容易脑缺血,没法答卷!——这是考验士子们“舍与得”的大智慧呀!

此次殿试考题共有三道,一诗一赋一策论,分别以《鸾刀诗》、《民监赋》和《重巽申命论》为题。

无论是诗、赋还是策论,殿试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要歌功颂德的!还要看你是否倾向于时下当权者的政见,这是“立场路线、政治站位”问题,——组织路线非常重要!

先说诗:

《鸾刀诗》题出自《礼记》和《诗经》。

鸾刀是一种古代名刀。《礼记》:“割刀之用,鸾刀之贵,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诗经》:“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筋。”

意思是说:有了锋利的割刀,祭祀时为什么我们为何还要采用古老的鸾刀呢?那是为了慎终追远、不忘先人的生活方式所承载的文化内在,这种怀旧的做法表达的是“礼在心”的诚敬。

其实,按照现代的高中生议论文的套路,仍是传承与发展的辩证范畴。传承,在古时候被认为是灵魂的皈依之路。唯有如此,才能废旧立新,才能生机勃勃。形式的背后,若缺少必要的内核,那很快就会演绎成复杂的枷锁,进而分崩离析。《鸾刀诗》乃是要以此义作诗。

再谈赋:

《民监赋》即是要弘扬民本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

例如,此次殿试状元章衡的《民监赋》开篇:“运启元圣,天临兆民,监行事以为戒,纳斯民于至纯。”宋仁宗赵祯读到“运启元圣”时,动容叹息曰:“此谓太祖。”读至“天临兆民”时,叹息曰:“此谓太宗。”读至“监行事以为戒”时,叹息曰:“此谓先帝。”至读“纳斯民于至纯”时,乃竦然拱手曰:“朕何敢当!”说完便一拍大腿道:“此赋虽不切题,然规模甚伟,自应作状元。”遂将章衡钦点为状元郎。

“别头试”得了第一的林希,自视甚高。“别头试”是唐宋科举中,有的考生与考官有亲故关系,为了避嫌,专门故作姿态另设的考试。

林希的《民监赋》破题一句:“天监不远,民心可知”,小林这句话本是想给执政者以警示,谁知这竟然让仁宗大为不悦。

虽说赵祯同志是难得的“仁君”,——你林希不好好说话!怪谁?……

最后是论:

《重巽申命论》,出自《易经》的“巽卦”“彖传”。

所谓“巽卦”的卦辞就是“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本卦是同卦相叠(巽下巽上)。巽为风,两巽相重,有长风相随之象。其实表示顺伏之意,即“上下顺也”。

这个卦是同卦(下巽上巽)相叠,巽为风,两风相重,长风不绝,无孔不入,巽义为顺。谦逊的态度和行为可无往不利。巽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第五十七卦。说白了,就是要帮封建统治者来劝导世人,一定要态度和顺,行为上要顺从听话,等等。

苏轼的试卷《民监赋》、《鸾刀诗》都已散佚,但《重巽申命论》现存苏轼的《文集》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阅。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六日后,放皇榜。这次殿试赐进士及第者章衡等262人,126人赐同出身。

进士,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也是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则指科举考试应试已经中选,用普通话说就是考上了。

苏轼苏辙兄弟也都进士及第了,章衡第一,苏轼第六,苏辙第十五。

及第后,新科进士们要同赴琼林宴。

琼林宴是为殿试后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始于宋代,为科举四宴之一。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以前,在琼林苑宴请新及第的进士,故该宴有“琼林宴”之称。政和二年以后,又改称“闻喜宴”。元、明、清三代,又称“恩荣宴”。

也就是在这次琼林宴上,苏轼与常州籍的同科进士蒋之奇、胡宗愈、单锡一见如故。从此也和蒋之奇成为好朋友,加上钱勰和王钦臣,被陆游称作“元佑四友”。

席间,蒋之奇详细给苏东坡讲述了常州地界的风物,介绍了家乡的风雅茶事,还邀请苏轼去游玩。苏轼本就爱茶,被蒋之奇一说,瞬间就对宜兴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让苏东坡大为震撼,当即与蒋之奇立下约定:致仕后,二人要比邻而居,与蒋之奇相约今后将卜居阳羡(今江苏无锡市代管县级市宜兴市)。

古时“卜居”之风盛行,唐时最为讲究。到了宋代,依然延续唐代卜居的风俗,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因为宋代依然是道教盛行的年代,上至天子,下到庶民,还有大量的官员故吏,文人墨客,在居所和丧葬的选择上,都非常重视。在卜居上,他们首先选择居住地域,然后再选择宅院道场,往往还会请来一些术士进行占卜,以确定吉凶,比如当时流行的《相宅经》就详细讲解了如何营建住宅的风水。

宋代还有着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许多文人并没有选择叶落归根,而是移居和丧葬在他乡。

宋代的卜居,虽然在宅院的营造和墓葬地的选择上,颇有慎重,所以在居住地的选择上,大多会选择风景优美之地作为居所。比如苏轼,他非常喜欢阳羡,曾往来多达十余次,以至于要卜居此地。

同榜进士蒋之奇,字颖叔,常州宜兴人,后来官至观文殿大学士。苏轼一生与蒋之奇关系密切。

苏轼在《次韵蒋颖叔》一诗有:“琼林花草闻前语,庵画西山指后期。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后来苏轼多次买田宜兴,都与蒋之奇有关。

蒋之奇的叔父蒋堂(希鲁公),是祥符五年(1012)进士,后官至礼部侍郎。蒋堂曾在苏轼老家眉州任过通判,当时苏轼的伯父苏涣刚举进士,蒋堂读了苏涣写的赋,大为称赏。苏涣为此写信谢之,没想到,二人由此结下奇缘。

坊间也有传闻说,蒋之奇善于钻营,早期对于当时欧阳修支持英宗父亲追封皇考的观点大拍马屁。欧阳修老爷子终于遇到知音,听着舒服,一高兴就极力推举蒋之奇做了监察御史。

谁知仅仅两三年以后,这个蒋之奇恩将仇报,竟然向朝堂上下爆出了一个“大瓜”——向宋神宗诬告欧阳修与儿媳通奸。

关于蒋之奇诬告的动机,据推测应该是蒋之奇当时已经投靠支持变法的新党,在王安石推行新法运动时,蒋之奇正任福建转运判官。当时各地推行免役法,搞得很乱,蒋之奇做得却是很有条理。甚至由于他的苦心经营,政绩一时广为传颂。朝廷也给他升了两级,加直龙图阁,升发运使。所以说,反对变法的主要人物欧阳修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宋神宗也不是白痴,当然不会相信这种天方夜谭的诬告,当然也不会做出“舍车保卒”的蠢事。最终的结果是蒋之奇弄巧成拙,被贬斥出京,终生因为这一污点被世人不齿。同样,欧阳修的声誉也因此大受影响,“文坛领袖”之光辉形象亦大打折扣,政治生涯也从此一蹶不振,再没有可圈可点之处了,几年之后也就郁郁而终。所以说蒋之奇是欧阳修的仇人,一点也不为过。这是后话。

宴席后,苏轼前去拜见了恩师欧阳修,又修书启谢过了欧阳修及梅挚、王珪、范镇、韩绛。欧阳修喜得才子苏轼,并有意将其培养为自己政治志向和文学改革上的接班人。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当看到有苏以来,文风为之一变,后来才终于信服。而苏轼父子的文章,遂称颂于一时。

据传,关于欧阳修老先生对于苏轼的评价,从欧阳文忠公嘉佑二年(1057)写给梅圣俞的书信中便可窥见一斑:

今读苏轼的文章,不觉汗出,快哉!快哉也!老父应当避世,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

正是他觉得苏轼的文章清新畅达,不同俗流,便认定这是难得的人才。因此,他力排众议大力提拔苏轼,并向自己的好友梅圣俞举荐苏轼,于是便有了信中所说“出人头地”一词。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坛盟主,并且乐于奖掖后进,成就了文坛中一段佳话。

按下上述传闻不提,单表嘉佑二年(1057)丁酉进士科进士及第后,日后与苏轼有着交集或恩怨纠葛的同年们:

章衡,字子平,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历润州长史,通判湖州,直集贤院,盐铁判官等。苏轼在西湖的治理上章衡不仅有首倡之功,还有鼎力相助之劳。

曾巩(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钱钟书:“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的诗歌远比苏洵父子好,绝句的风致更比王安石有过之而无不及。”

曾布,字子宣,曾巩弟。

林希,福州人。

朱光庭,字公掞,偃师人。

蒋之奇,字颖叔,常州宜兴(今江苏无锡市代管县级市)人。官太常博士,后升为监察御史。

张琥,后改名璪,字邃明,滁州全椒(今安徽滁州市辖县)人。

郑雍,字公肃,襄邑(今河南商丘睢县)人。

章惇(音敦),字子厚,建宁军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银青光禄大夫章俞之子,官二代(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苏轼评。)

此外还有:叶温叟,林旦、晁端彦、邵迎、刁璹(音属)、苏舜举、程筠、傅才元、邓綄(音完)、萧世京、家定国、吴之上、王琦、陈侗、莫君陈、蔡元导、黄好谦、单锡、李惇、丁骘等人。

同知中有个叫晁端彦的。据苏轼几十年后回忆,当时苏氏父子尚寓居在京师开封的兴国寺浴室,美叔(晁端彦)即来见访。当时自报家门称,自己师从欧阳公很久了,公特令前来与你结交,欧阳公考诉自己你将来必定会因学问明世,就连他也要放你出一头地的。

有幸生在北宋——没有文人相轻,相反却都是文人相重的!

欧阳修、范仲淹、张方平等前辈文人对后来者倾力提携的美德可歌可泣,梅尧臣也不甘落后,在殿试放榜之后,老梅更是专门作诗赠给了曾巩与苏轼,勉励他们更上层楼。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快穿】欢迎来到手撕白莲炼狱 我的钢铁萌心:以德皇之名 女帝痛哭,她杀死了自己最爱的人 综影视穿越 穿成假千金,真千金对我嘎嘎狂宠 港综:开局死靓仔南,邻居马小玲 你师兄都无敌了,你们拼什么命啊 快穿:病美人仙君又拿白月光剧本 废柴光明圣女的异世界求生指南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小师妹别浪,师尊盯上你了 忘羡的孩子们从天而降 我跟极品娘把缺德奶奶嫁出去了 凡人策 古医圣手 凡人修仙从炼药学徒开始 游戏:从蜥蜴到啃噬神明之巨龙 我在大唐做战神 洛公子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谍海风雷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我,边防军人,在大秦封侯拜将! 三国:典韦护我,开局截胡邹夫人 红色脊梁 龙兴华夏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最近更新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 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 大宋网红苏眉山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回到古代过日子 秦末之霸王再世 唐刀陌刀 草原铁骑,生化大军 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 大唐:公主逆天路 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 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 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