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往事

用户6637109

首页 >> 明朝皇帝往事 >> 明朝皇帝往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最强终极兵王 正德朱厚照为大明续命500年 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 替身太监:我替皇帝宠后宫 大明崇祯,开局释放魏忠贤 金牌帝婿 抗战:开局召唤一个德械师 锦衣卫:我们老大有点鸡贼 乖乖老婆,别闹了 
明朝皇帝往事 用户6637109 - 明朝皇帝往事全文阅读 - 明朝皇帝往事txt下载 - 明朝皇帝往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0章 定都之策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角色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出身贫寒,历经坎坷,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信念,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他心怀天下,致力于国家的稳定、繁荣和长治久安,对朝政事务事无巨细,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决策。

徐达:明朝开国大将军,与朱元璋一同起兵,南征北战,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他军事才能卓越,智勇双全,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和重用。在洪武元年,他奉命北伐,成功攻克元都,为明朝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善长:明朝开国丞相,朱元璋的重要谋士之一。他善于谋略,精通政务,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处理各种政务事务,在明朝的建立和初期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刘伯温:朱元璋的智囊,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为朱元璋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战略建议,帮助朱元璋在众多势力中脱颖而出,建立明朝。在朝廷中,他以智慧和远见备受尊敬。

傅瓛:中书省参政,参与朝廷的政治决策,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在讨论朝政事务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

张正常:正一教第四十二代天师,后被朱元璋封为正一嗣教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领天下道教事。他有道术,在道教界颇具威望,与朱元璋有过多次接触,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和册封。

王祎:漳州府通判,心系天下,关心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生活。他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向朱元璋上疏,阐述自己对治国理政的看法,希望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谅:骁骑右卫千户,负责巡逻边境等军事任务,在古北口巡逻时,成功抓获貊高部将,为明朝的边境安全立下功劳。

第一幕:定都之策

时间:洪武元年八月己巳朔,清晨

地点:应天,奉天殿

旁白:应天的清晨,阳光洒在宏伟的奉天殿上,金色的琉璃瓦闪耀着光芒。殿内,朱元璋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神情庄重。殿下,李善长、刘伯温等一众大臣整齐排列,等待着皇帝的旨意。

朱元璋(目光扫视群臣,声音洪亮):朕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是要商议一件关乎我大明万世基业的大事——定都。自赵宋末世,夷狄入主中国,百有余载,如今我大明兴起,混一之势已成。朕观中原土壤,四方朝贡,道里适均,而江左乃我兴王之地,根基深厚。朕决定,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朕于春秋往来巡守,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善长(上前一步,拱手行礼):陛下圣明!金陵虎踞龙盘,乃帝王之宅,多年来一直是我军的根本所在,根基稳固。而大梁地处中原,位置适中,便于控制四方。陛下此举,既能巩固兴王根本,又能掌控天下中枢,实乃万全之策,臣举双手赞成。

刘伯温(轻抚胡须,微微点头):李丞相所言极是。金陵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且经济发达,可为国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大梁则是中原的核心地带,交通便利,有利于政令的传达和军事的调度。陛下往来巡守,更能彰显天子威严,震慑四方。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好,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此事就这么定了。传朕旨意,昭告天下,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

旁白:大臣们齐声领命,奉天殿内回荡着庄重的声音。定都一事,就此尘埃落定,为大明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而此时,在北方的战场上,大将军徐达正率领着明军,向着元都进发,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战役即将打响。

第二幕:攻克元都

时间:洪武元年八月庚午,上午

地点:元都齐化门

旁白:元都齐化门外,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徐达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着战甲,威风凛凛地站在阵前。他身旁,将士们严阵以待,士气高昂。

徐达(目光坚定地看着齐化门,大声下令):将士们,今日我们要一举攻克元都,结束元朝的统治,为天下百姓带来太平!马指挥,你率部守住通州,确保我军后方安全。其余将士,随我攻城!

马指挥(抱拳行礼):末将遵命!

旁白:徐达一声令下,明军如潮水般冲向齐化门。将士们奋勇争先,抬着云梯,冒着敌人的箭雨,向城墙上攀爬。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明军终于填平了护城河,登上了城墙。

徐达(挥舞着手中的长枪,率先登上齐化门楼):将士们,杀!

旁白:在徐达的带领下,明军迅速控制了齐化门。随后,徐达又率军直捣元大都的核心,将监国宗室淮王帖木儿不花及太尉中书左丞相庆童等一众元朝高官抓获。

徐达(神色冷峻,下令道):将这些逆贼全部斩首,以儆效尤!

旁白:士兵们迅速执行命令,将淮王帖木儿不花等人押赴刑场。与此同时,明军还缴获了大量的玉印、图籍宝物等,封存了元朝的府库和宫殿。徐达深知,这些都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必须妥善保管。

徐达(对指挥张焕说道):张焕,你率领一千士兵,严守宫殿,不许任何人擅自进入,如有违抗,格杀勿论!

张焕(单膝跪地):末将遵命!

旁白:徐达又安排宦寺护视宫人、妃主,严禁士兵侵犯百姓,确保了元都的秩序稳定。百姓们看到明军纪律严明,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对新的王朝充满了期待。而此时,顺德守将吉右丞、胡参政、郑参政等人,听闻元都已破,纷纷自西山前来投降。武德卫军校也成功抓获了前乐安逃将俞胜等人。徐达一面派人赴京献捷,一面命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等人率兵侦察古北诸隘口,以防元朝残余势力反扑。

第三幕:天变之忧

时间:洪武元年八月壬申,上午

地点:应天,奉天殿

旁白:应天的奉天殿内,气氛略显凝重。朱元璋眉头紧锁,看着手中的奏折,心中忧虑重重。

朱元璋(抬起头,看着中书省的大臣们):近京师火,四方水旱相仍,朕夙夜不遑宁处。难道是朕刑罚失中,武事未息,徭役屡兴,赋敛不时,以致阴阳乖戾而然耶?朕与卿等,同国休戚,宜辅朕修省以消天谴。

傅瓛(出列,恭敬地说道):陛下,古人有言:‘天心仁爱人君,则必出灾异以谴告之,使知变自省。人君遇灾而能警惧,则天变可弭。’今陛下修德省愆,忧形于色,居高听卑,天实鉴之。顾臣等待罪宰辅,有乖调燮,贻忧圣衷,咎在臣等。

朱元璋(微微摇头):君臣一体,苟知警惧,天心可回。卿等其尽心力以匡朕不逮。朕已下诏,令中书省及台部集耆儒讲议便民事宜,务必要找出消弭天变的办法。

李善长:陛下放心,臣等定会竭尽全力。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减轻百姓的负担,停止一些不必要的徭役和赋税,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同时,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确保他们能够公正执法,不滥用刑罚。

刘伯温:李丞相所言极是。此外,还应加强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以应对水旱灾害。臣建议,设立专门的水利机构,负责全国的水利事务,选拔有经验的官员和水利专家,对各地的水利设施进行修缮和扩建。

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好,就按二位爱卿所言,即刻着手办理。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消除天变,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第四幕:天师封号之改

时间:洪武元年八月甲戌,上午

地点:应天,皇宫内殿

旁白:皇宫内殿,张正常身着道袍,恭敬地站在朱元璋面前。他神情谦逊,眼中透露出对朱元璋的敬畏。

朱元璋(看着张正常,缓缓说道):朕今日召你来,是要与你商议一件事。朕认为,“天师”之号,至尊惟天,岂有师也?以此为号,亵渎甚矣。朕决定,去你正一教主天师之称,改天师印为真人印,秩正二品,你可愿意?

张正常(连忙跪地,叩首说道):陛下圣明,能得到陛下的册封,是臣的荣幸。臣定当谨遵陛下旨意,益振宗风,永扬玄教。

朱元璋(微微颔首):好,朕封你为正一嗣教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领天下道教事。你要心存冲澹,葆德纯和,远绍祖传,以守正一。

张正常(再次叩首):谢陛下隆恩!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旁白:张正常起身,眼中满是感激。他深知,朱元璋的这一封赏,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道教的重视。随后,朱元璋又询问了张正常一些关于道教的事务,张正常一一作答,言辞恳切。

朱元璋(满意地说道):你有道术,能为百姓治病,这是好事。朕听闻你曾以符投永寿宫井中,饮者疾辄瘳,朕已诏作亭井上,名曰“太乙泉”。希望你今后能继续以道济世,为百姓谋福祉。

张正常:陛下如此关心百姓,实乃百姓之福。臣定当以陛下为楷模,用道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宣扬道教的善念。

旁白:张正常告退之后,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宗教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妥善管理宗教事务,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而此时,在北方的战场上,徐达正按照计划,继续扩大明军的战果。

第五幕:上书进谏

时间:洪武元年八月乙亥,上午

地点:应天,皇宫书房

旁白:皇宫书房内,朱元璋坐在书桌前,认真阅读着漳州府通判王祎的上疏。他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显然被上疏中的内容所吸引。

朱元璋(读完上疏,对身旁的太监说道):传王祎进宫,朕要当面与他交谈。

旁白:不久,王祎来到了书房。他身着官服,神情略显紧张,但目光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

王祎(跪地行礼):臣漳州府通判王祎,叩见陛下。

朱元璋(微笑着说道):起来吧,你的上疏朕已看过,写得不错。你说人君修德之要有二,曰:‘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朕深以为然。你详细说说,如何才能做到法天道,顺人心?

王祎(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陛下,上天以生物为心,人君体上天生物之心,故一动一静之间,务合乎天。陛下应顺应天时,减少刑罚,让百姓能够安心生产生活。同时,要关心百姓的疾苦,视民之休戚,若己之休戚。如今浙西已平,租税既广,科敛之当减,犹有可议者。陛下应减轻百姓的负担,藏富于民,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你所言甚是。朕近发德音,减茶课,免军需,蠲边郡之租税,正是为了顺人心。但国家初立,百废待兴,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你还有什么建议,尽管说来。

王祎:陛下,建国之始,方将立法垂宪,以定一代之典。制度、礼文之事可议者固多,臣以为,陛下应广纳贤才,听取各方意见,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法律和制度。同时,要加强教育,培养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朱元璋(满意地说道):好,你的建议朕会认真考虑。你能心系国家,关心百姓,是我大明的忠臣。今后若有什么想法,可随时上疏。

王祎:谢陛下夸奖,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为国家效力。

第六幕:用人之道

时间:洪武元年八月丙子,上午

地点:应天,奉天殿

旁白:奉天殿内,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看着殿下的中书省大臣们,神情严肃。

朱元璋(缓缓说道):朕今日想与诸位爱卿谈谈任人之道。任人之道,因材而授职,譬如良工之于木,小大曲直,各当其用,则无弃材。夫人亦然,有大器者,或乏小能,或有小能不足以当大事。用之者,在审察其宜耳。骅骝之材,能历险致远,若使攫兔,不如韩卢;铅刀之割,能破朽腐,若解全牛,必资利刃。故国家用人,当各因其材,不可一律也。不然则人材不得尽其用,而朝廷有乏人之患矣。

李善长(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圣明,用人之道,在于知人善任。臣以为,应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和考核制度,通过科举、举荐等方式,选拔出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才。同时,要根据人才的特点和专长,合理安排职位,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刘伯温:李丞相所言极是。此外,还应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对于有潜力的人才,要给予适当的锻炼和提拔,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好,此事就由中书省负责,制定出详细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选拔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我大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旁白: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上殿来,跪地奏报。

士兵:陛下,骁骑右卫千户陈谅巡逻古北口,获貊高部将李德明、刘答失帖木儿、谢文振、尹野闾等三十九人而还。

朱元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陈谅立下大功,朕要重重赏赐他。传令下去,嘉奖陈谅,提升他的官职。

旁白:奉天殿内,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大臣们纷纷称赞陈谅的功绩,同时也对朱元璋的英明决策表示钦佩。而此时,在北方的战场上,明军正继续追击元朝的残余势力,为彻底统一全国而努力。

第七幕:释奠先师

时间:洪武元年八月丁丑,清晨

地点:应天,国学

旁白:应天的国学内,庄严肃穆。清晨的阳光洒在古老的建筑上,给整个国学增添了一份神圣的气息。今日,是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的日子。

旁白:礼官们早已忙碌起来,他们按照既定的仪式,准备着祭祀所需的物品。牲用牛、羊、猪各一,币一,白色笾、豆、簠、簋等摆满了祭台,上面盛放着各种祭品。酒乐则选用《大成登歌乐》,悠扬的音乐在国学内回荡。

旁白:先期,朱元璋进行了斋戒,献官及陪祀执事官也俱散斋二日,致斋一日。前祀一日清晨,有司立仗,百官具公服侍班。朱元璋身着皮弁服,御奉天殿降香。献官捧香由中道出至午门外,置龙亭内,仪仗、鼓吹导引至庙学。

旁白:是日,献官法服并执事者集斋所省馔、省牲,告充、告腯;视鼎镬,涤溉,告洁。至日丑前五刻,执事者各实祭物于器,献官及陪祀执事官各就位,监礼、监祭官阅陈设,纠不如仪者。

赞礼官(高声唱道):祭祀开始!

旁白:丞相作为初献,率先向孔子的牌位献上祭品,行三跪九叩之礼。随后,翰林学士亚献,国子祭酒终献。整个祭祀过程庄重而肃穆,所有人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先师孔子表达着敬意。

朱元璋(在一旁观看祭祀仪式,心中感慨万千):孔子乃万世师表,他的教诲,是我大明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今日祭祀先师,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大明重视文化教育,尊崇儒家思想。

李善长(点头说道):陛下圣明,尊崇孔子,弘扬儒家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臣等定当以身作则,将儒家思想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

旁白:祭祀仪式结束后,朱元璋和大臣们离开了国学。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我努力进监狱的那些年 捉诡十八年,我进入了惊悚游戏 绝色神雕 肥水不流外人田 极品后妈 乡村大凶器 修仙狂徒 修神外传仙界篇 余生为你着迷 假面骑士之赤魂 我在异世封神 贵族 曼陀罗妖精 圣魄魔道 萧阳叶云舒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我,边防军人,在大秦封侯拜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从种田到长乐驸马 董卓之子 大明锤王 家父唐高祖 夫子很闲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表少爷的抗战 大隋主沉浮 
最近更新母皇别传位,五个皇姐拔我氧气管 从士卒开始,娶妻就能变强 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 乱世边军一小卒 就藩辽东,给诸国一点工业时代的震撼 大唐:李承乾,开局自尽吓疯李二 退婚当天,我继承了北幽王爵 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 逍遥小王爷 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 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 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 本世子天姿无双,勾栏听曲怎么了? 三国:穿越孙策,劝老爹放弃玉玺 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阿姐,我中举了!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 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 
明朝皇帝往事 用户6637109 - 明朝皇帝往事txt下载 - 明朝皇帝往事最新章节 - 明朝皇帝往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