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首页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北宋帝国兴亡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大明国师 将门枭虎 贵女撩夫攻略 亮剑:让你驻防,你却团灭鬼子 大秦痴呆太子开局斩赵高 回到大唐当军阀 满唐华彩 大国军舰 铁血中唐 
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 北宋帝国兴亡史全文阅读 - 北宋帝国兴亡史txt下载 - 北宋帝国兴亡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4章 荣辱与共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不过是修建一座道观而已,不过是崇佛重道运动的继续而已,赵恒何来的重重压力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得从这座道观本身说起。玉清昭应宫的修建之所以引起众人的反对就在于它的规模,相比赵光义晚年为了给自己祈福而修建的那些耗资亿万贯钱财的道观和佛寺,赵恒想要修建的这个玉清昭应宫完全可以秒杀之前的这一切牛鬼蛇神。

玉清昭应宫原计划是占用禁军内殿直班院的旧址,但丁谓为了迎合赵恒特意在后来将其规模和占地面积都予以扩大。当这座道观最终落成的时候,它的规模是总共有两千多个区,大小殿宇和房屋是两千六百多间,占地面积达到了如今的五百亩,前后的耗费更是高达一亿两白银,这是当时宋朝将近两年赋税收入的总和!两年的总和!

这座规模宏大的道观最初的计划是用十五年时间建造完毕,可丁谓同样是为了邀功和邀宠愣是驱使数万民夫和工匠不分昼夜、更不分伏暑和寒九地只用了不到八年就盖好了这座道观——当年的那个为民请命不惜以身犯险的丁大人这些年里在权力和欲望的浸泡下早已经变得是面目全非。若不是后来赵恒下令在酷热难耐的伏暑天里视情况停止施工作业,那么以丁谓的刻毒之心他极有可能把这些民夫和工匠给逼反了不成,丁谓本人甚至有可能像刘永规那样被人给当场做掉。如此看来,这权力和欲望真的会让人变得愚蠢乃至是变得疯狂。

除了上述这些,玉清昭应宫还有一个让很多人对其恨之入骨的地方,为了追求精致和华丽,这座道观的选材可谓挑剔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整个宋朝无论东西还是南北都在为其供应建筑材料,西伐秦陇之巨木,东采吴越之奇石,南收广州之藤黄,北掘洛水之玉石,而这还仅仅只是其中的代表而已。为了修建这座道观宋朝可以说是举国总动员,全国各州的上好建材以及用来装饰园林的奇花异石都在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而为了把这些材料运送进京所要耗费的民力和财力也就可想而知,四方民怨也就自然而起。

以上种种根本不足以完全描述出修建玉清昭应宫的“罪孽”,只是其前后将近八年的建造时间以及这个过程中无数百姓和民夫的苦不堪言就足以将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它不但不是赵恒的功绩,反而是他的耻辱。

玉清昭应宫从修建到落成一直是备受诟病和指责,史称其华丽程度远超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阿房宫,时人更是形容其“宏大瑰丽不可名似”。生性耿直且愤世嫉俗的北宋一代名臣张咏至死都对此宫以及怂恿赵恒修建此宫的丁谓恨不能生啖其肉,他曾对赵恒上疏直言:“陛下不当造此宫观,竭天下之财,伤生民之命。此皆贼臣丁谓诳惑陛下,臣乞斩谓头置国门以谢天下。”

后来仁宗朝的名相、此时担任知制诰的王曾向赵恒呈上“千言书”,力陈修建玉清昭应宫的五大弊端,但赵恒这边夸奖王曾忧国忧民,那边却继续加班加点地修他的道观。

促使赵恒不顾众人反对而一意孤行的人正是丁谓,本来面对一片反对之声赵恒是犹豫过的,可丁谓却在私下里对赵恒说道:“陛下富有天下,不过是建一道观有何不可?而且你现在还没有儿子,我们建好它正好可以用来向上天祈福。如果朝臣里再有人说三道四,陛下就用这个理由堵住他们的嘴,看那些人还敢不敢再叽叽歪歪!”

丁谓的这句话可谓是正中要害。没错,赵恒辛辛苦苦地在后宫工作了这么多年但却连一个儿子都没有生出来,不是说他的那些女人没给他生出来,而是生了好几个却一个也没能活得长久。

赵恒这一生总共有六个儿子,长子温王赵禔早亡,次子赵佑九岁时也死了,昌王赵只、信王赵祉和钦王赵祈也都早亡,唯一活下来的那个就是未来的仁宗皇帝赵祯(此时还未降生),但赵祯比他老爹赵恒还惨,他终其一生连一个儿子都没有,赵恒好歹算是完成了一次终场绝杀。除此之外,赵恒还有两个女儿,但其中一个也是早亡,也就是说赵恒真正活下来的儿女总共就两个。

此时的赵恒已经四十一岁了,在古代这个年龄还没生出儿子基本上可以说是被宣判了无子徒刑,这件事发生在当今皇上的身上就更是天大的事。在封建社会,皇帝无子意味着国本不稳,这在日后极有可能是要出大乱子的。

果然,当宰相王旦呈上密奏恳请废除修建道观的命令时,赵恒就以自己还没生出儿子为由来堵王旦的嘴,王旦就此不敢再多说什么。难道说他要承认自己希望看到当今陛下无后?然而,细看这个理由其实根本就站不住脚,你赵恒要祈福哪里不能祈?毕竟你老爹给你修了那么多的佛寺和道观,而且实在不行的话,你还可以再去泰山上面祭一回天让老天爷保佑你再生出一个健康的儿子,这二者无论哪一个都不会比修建这座道观更能耗费民脂民膏和民力吧?

千难万难之后,赵恒总算是在丁谓的帮助下压住了下面的一片反对的呼声,此后尽管仍然有人上疏陈述修建玉清昭应宫的种种弊端和不是,但赵恒一概不予理会,直到其最终落地建成。不过,为了平息因此而导致的汹汹民怨,赵恒下令将全国所有州县的百姓在此之前所欠下的总计一千两百多万贯的各种赋税全部予以免除。

前有赵光义晚年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耗费巨资大规模地修建寺庙和道观,现有赵恒一面装神弄鬼封禅泰山,一面不顾舆论的强烈反对而修建足以滋生亡国之祸的玉清昭应宫,这些事换作其他的朝代很有可能就是亡国大幕的开启,可宋朝为何就活得好好的呢?

这原因说来也简单,赵氏的这两父子虽然糊涂事没少干,但在收取民心上面却是皇帝里面的顶级高手。客观地说,宋朝尤其是北宋的皇帝里面几乎没有所谓的昏君,这些人都有他们偏执的一面,但却无一例外地都能做到“爱民如子”,其他朝代的君王有些把爱民如子这句话只是挂在了嘴头上,但宋朝的皇帝却是用实际行动在诠释这句话,即使是在做糊涂事的时候他们也会想着如何安抚和稳定民心。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我皇帝本人如果要吃肉,那你们至少也会有肉汤喝,而不是你们一边咽口水一边怨声载道。宋朝立国三百余年,期间无数奸臣和贼臣当道但却没有亡于内乱而是亡于外患,这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就有个疑问:赵恒为什么这么想要修建这个劳民伤财且对国家和百姓没有任何实质性好处的玉清昭应宫?以他的智慧难道看不出修建这座道观的弊端吗?很遗憾,对于我来说,这是个未解之谜,我的所有猜测都不足以让我信服。

一点也不夸张地说,在当时稍微有点良知的大臣都是反对修建玉清昭应宫的。当然,迫切需要以此来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丁谓除外。王钦若促成了赵恒的封禅泰山,丁谓则促使赵恒修建了玉清昭应宫,这两块挂在赵恒身上的“勋章”也直接让王钦若和丁谓从此在历史上臭名昭着。与此同时,眼见赵恒正在将宋朝引往歧途,朝中的士大夫们无不忧心忡忡,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将这股怒火转移到了辅佐赵恒治国的两府大臣身上。皇上接二连三地做出如此荒诞和违背民心之事,你们这些顶级大臣却不知道力谏,这明显就是失职。既是如此,那你们这些人还有什么脸面继续待在两府重臣的高位上?

这年十月,北宋开宝八年的科举状元、此时的御史中丞王嗣宗在意图扳倒冯拯失败后转而把矛头对准了当朝宰相王旦。

王嗣宗在北宋的所有的科考状元里绝对算得上一个“传奇”,原因就在于他这个状元郎的身份来得极为搞笑。当年科考的最后一关是赵匡胤在讲武殿举行的殿试,最后成绩出来后赵匡胤却为谁应该成为状元而发起了愁,因为王嗣宗和陈识两人在文才上是不相上下且是同时完成了答卷。作为武人出身的赵匡胤一阵琢磨之后突然是灵光乍现:既然你俩在文才上不相伯仲,那就比试一下武艺吧!

皇命既下,两人随即在大殿之上摩拳擦掌准备用拳脚来决出这一次的科考状元到底花落谁家。这俩人都没学过武,轮到这时候比试拳脚就只能是互抡王八拳。双方你来我往地互相撕扯扭打了几个来回后,王嗣宗最终技高一筹一把撸下了陈识的帽子,这也就意味着这位陈同学被当场“阵斩”,于是这状元就归了王嗣宗。就此,王嗣宗在赵匡胤和大臣们的哈哈大笑中赢得了一个“手搏状元”的称号。

此时的王嗣宗作为御史中丞,朝中官员无论职务大小他都有监察弹劾之权,他首先把目标锁定在了冯拯身上,但冯拯也是赵恒的宠臣,他手里掌握的那点把柄根本不足以让冯拯罢官免职。思来想去,王嗣宗就找到了王旦的弟弟王旭,他希望王旭能够去给王旦私下里合计一下怎么把冯拯给搞倒。可是,王旦根本不想帮这个忙,况且这种小人伎俩更是让王旦深以为恶,这件事最后反而促使王旦极力地帮助冯拯在赵恒面前说好话,而王嗣宗也就此记恨上了王旦,他的枪口也就此转向了王旦。

回到上面提到的时间点上。

这时候王嗣宗承蒙老天爷的帮助终于找到了一个看似很正当的可以让王旦下台的理由——天下久旱不雨。

王嗣宗随即一道奏表呈上:“陛下,从去年八月开始到现在的十月,好多地方可是连一滴雨都没下,这老百姓可是粮食欠收啊!可是,自打入秋以后,兖州和郓州又突然大雨不止,这河水暴涨可是把大片的庄稼都给淹没了。这说明我们在刑狱和行政上面肯定有做错的地方,所以老天爷降下了灾祸。王旦身为宰相,他应该为此而负责啊!另外,知制诰王曾当初说他的堂妹夫孔冕在他的茶里下毒,可他现在不是还好好的吗?照此看来,王曾就是在诬陷孔冕,这个孔冕可是孔子的后人,王曾此举真的是很卑劣,可宰相大人王旦却对此事不闻不问,也真不知道宰相大人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此事还望陛下秉公处理!”

面对王嗣宗的这一番火力突袭,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赵恒和他的两府大臣竟然空前地团结在了一起共同来对付王嗣宗,几个人趁着商议国事的机会聚在一起想着怎么对付这个王大状元。

赵恒说道:“王曾这个事不是早有结论了吗?王曾身为受害者,怎么现在倒成了有罪之人?不过,既然这事被摆在了明面上,那么王嗣宗那里也必须要给个说法。各位爱卿,你们看这该如何是好啊?”

王旦回道:“孔冕确实给王曾下过毒且他干过的坏事还不止这一件,要不是看在他是孔子后人的份上,我们早就收拾他了。所以,王嗣宗说要处罚王曾根本就是胡搅蛮缠,我们根本不用搭理他。”

参知政事赵安仁随即附和道:“孔冕给王曾下毒这事我们如今要秉公处理的话,孔冕指定难逃牢狱之灾,王嗣宗现在旧事重提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蠢人一个啊!”

众人说来说去其实都不得要领,最后还是一肚子坏水的王钦若拿出了让王嗣宗知难而退的办法。

王钦若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我看这样,既然王嗣宗坚持要把这事给公开化,那就由我来主审此案。我们再把孔冕给抓起来让他把当时的实情说出来,到时候真相大白,我们再来看他王嗣宗该如何自处?”

在得知王钦若准备将孔冕向王曾下毒之事走正常的司法程序后,王嗣宗瞬间没了脾气,第二天他主动去向赵恒认错,他说是自己未经查实就胡乱上奏实在是很不应该。赵恒见他服软也就不再追究此事,而且还表扬了他的一身“正气”。

此事就此终结,王嗣宗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两府高官他一个也没有撂倒,而他败就败在了王钦若的手上。王嗣宗为什么害怕王钦若跟他走司法程序?原因就是孔冕当初在茶水里给王曾下毒之事其实是确有其事,而王曾是在事觉之后立马服药解毒才免除了祸害,但王曾为了保全孔冕是孔子后人的名声以及不想让家丑外扬才选择将此事息事宁人。此事如果深究,王嗣宗最后必然会落得个诬告和反坐的下场。

我们回头再来看这件事怎么看都像是一出闹剧。

王嗣宗在当地方官时堪称贤臣能吏,但回到中央任职尤其是担任御史中丞期间却是处处遭人忌恨。此人确实刚直严明,但他的缺点也在这里,但凡被他揪住了你的小辫子,哪怕只是他捕风捉影而来的消息,那么你就会成为他的打击对象。这让那些屁股本就不干净的官员对他是咬牙切齿但又畏之如虎,而那些本来没什么事的官员则对他的那种“看谁都像犯罪分子”的做派深感厌恶至极。说得不客气一点,王嗣宗在朝廷的大小官员眼里是人见人烦。可是,赵恒作为皇帝要的就是由这种人来当御史中丞。

再来说赵恒和他的那帮同他一起通力合作搞拜神运动的两府高官。御史本就是皇帝为了监察百官的所作所为而设立的官职,按理说他们是背向皇帝面向官员的站位,可这一次赵恒却跑过去和他的大臣们站在了一起,这就让王嗣宗的处境变得很是尴尬,而他败就败在了这里,因为赵恒还得指望这帮人跟他一起搞封建迷信,你王嗣宗搞倒了这批人,那赵恒上哪里去重新找搭档?这不是在拆赵恒的台吗?于是乎,这才有了皇帝联合大臣一起对付御史的滑稽大戏。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快穿】欢迎来到手撕白莲炼狱 穿成假千金,真千金对我嘎嘎狂宠 我跟极品娘把缺德奶奶嫁出去了 快穿:病美人仙君又拿白月光剧本 搬空全球穿七零,科研军嫂有点颠 从小卖铺发家,仇人坟头草三丈高 碧蓝航线界限 大明第一搅屎棍 这宿主能处,让他宠炮灰,他真宠 穿越从开荒开始 仙路九万万里 修为万倍返还,开局实力四皇级! 养只小人鱼 火影:我带着转生眼穿越了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伴你 凡人修仙从炼药学徒开始 乾坤葫芦 满级女团大佬穿成糊咖带飞全公司 绝色神雕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诸天皇帝聊天群 谍海风雷 特工代号431 敌谍一生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神话版三国 三国:貂蝉,把头发盘起来! 唐奇谭 红色脊梁 大汉兵王 全球高武之我的系统送错了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大隋主沉浮 死不了我也很绝望啊 美漫里的国术强者 
最近更新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 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 大明狗腿子 大夏镇远侯 哈哈大汉那些事儿 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 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 三国:开局娶了大乔 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 大唐小医师 从纨绔到拥兵千万!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 沉默的战神 大明英宗朱祁镇 重生美好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 北宋帝国兴亡史txt下载 - 北宋帝国兴亡史最新章节 - 北宋帝国兴亡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