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首页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北宋帝国兴亡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正德朱厚照为大明续命500年 混在后宫假太监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东汉末年烽火路 奋斗在五代幽州 大清话事人 拯救大明:从大明最后十七年开始 大夏第一宠妃 神圣罗马帝国 
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 北宋帝国兴亡史全文阅读 - 北宋帝国兴亡史txt下载 - 北宋帝国兴亡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5章 迁都洛阳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就在宋朝上下因为收服南唐而举国欢庆之际,公元976年3月,吴越国王钱俶主动来到开封前来朝见赵匡胤。这一次钱俶所带来的贡品比以往多出数倍,赵匡胤也是对其甚为礼遇,他不但让自己的皇长子赵德昭亲自到商丘去迎接钱俶,而且还封钱俶的妻子孙氏为吴越国王妃,更是在宫中专门设宴款待钱俶。在当晚的宴会上,钱俶在拜完赵匡胤之后又准备向赵光义和赵光美以及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行跪拜大礼,赵匡胤见状赶紧叫身边的太监把钱俶给扶起来,而且他还让钱俶跟赵光义和赵光美从此以兄弟相称。这个脸可是给得太大了,钱俶坚决不受,甚至最后跪拜请辞,赵匡胤就此也只好作罢。

钱俶来开封之前本来是顾虑重重的,尽管赵匡胤事前跟他保证绝不会强留他,可帝王心术这种事谁能说得准,历史上不要脸的皇帝可是到处都是,但钱俶又不想成为第二个李煜,不去说不定会挨打,所以他最后只好硬着头皮来了。在开封的这些日子,钱俶被赵匡胤所给予他的一系列礼遇感动得无以复加。等到赵匡胤即将西巡洛阳时,钱俶主动提出要侍驾随行,然而赵匡胤不许,最后钱俶只好把自己的儿子留下来代替他陪伴赵匡胤的左右。

钱俶临走之前,赵匡胤在讲武殿为他再次设宴,他对钱俶说道:“你是南方人,南北风土不一样,开封已经渐渐开始变热了,你还是最好早点回去。”

想起自己临行前的种种顾虑,再联想到进入开封后所得到的种种礼遇以及赵匡胤此时的这一番话,钱俶一时间无法自制,这个老爷们儿竟然当场落泪。他向赵匡胤请求以后每三年到开封来朝见一次天子,但赵匡胤却告诉他,杭州与开封路途遥远,以后要是未得亲召就不要亲自来了。

离开京城之日,赵匡胤给了钱俶一个黄布包裹,然后他告诉钱俶,现在不要打开,等到上路了你再独自打开。半路上,钱俶打开了包裹,只见里面全是宋朝的大臣们劝赵匡胤不要放钱俶回去,然后就此一举吞并吴越国的奏疏。钱俶顿时一阵后背发凉,但同时他也更加钦佩赵匡胤的仁德和信义。

也不知道钱俶是否真的理解了赵匡胤为何会有此作为。诚然,赵匡胤想向他表达善意,但赵匡胤显然也有另一层意思:我给你面子,我不主动叫你纳土归降,那样我们双方的脸面都不好看,但我希望你能够主动提出来。

回到杭州,钱俶将自己的王座由面南而坐改为了面西而坐。他的解释是:西北方是京都开封的方向,我钱俶岂能跟当今天子享受同等规格?此外,以后每次向开封进贡时,钱俶都会首先将贡品摆于庭堂,然后焚香祭拜一番之后才运往开封。

看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李煜。很难想象的是,如果李煜当初也能够像钱俶这样主动前往开封朝见,那么南唐的历史是否会被改写呢?这个没法去验证,但有一个事实确实活生生地存在于世人面前,那就是赵匡胤完全是靠着个人的仁德和信义让钱俶彻底对其臣服。

送走了钱俶,赵匡胤带着包括赵光义在内的朝中大臣一起前往西京洛阳府。表面上他这是去祭祖,但实际上赵匡胤在内心里还另有打算,他准备将宋朝的都城从开封迁往洛阳,但这个想法他并没有在公开场合里对群臣提起过,只是在私下里对身边的近臣有过谈及。

洛阳是赵匡胤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如今他已是半百之年,更是统治这个帝国已经十多年的皇帝,以这种身份带领着群臣和衣甲鲜亮的千军万马重回故里该是一种怎样的豪迈和激越呢?如今的他可谓是应有尽有,然而他这些年里也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说已经永远成为了他命中追忆的父母。

前往洛阳之前,赵匡胤首先去了今天的河南巩义县,因为这里有他父亲赵弘殷的陵墓。到了墓前,面对着已经逝去了二十年之久但自己这么多来却从未亲自前来探视过的父亲,贵为大宋天子的赵匡胤跪在墓前忍不住地当众号恸大哭。

公元956年,赵匡胤跟随周世宗柴荣攻打南唐,他先是奇袭清流关然后长驱直入进逼滁州,在城下他以五千人大败数万南唐军队并亲自冲锋直扑南唐的中军几乎当场阵斩了南唐的主帅皇甫晖。当夜,同样是随军出征但却因为病重而不得不回京调养的赵弘殷路过滁州顺道想来看一眼自己的儿子,可赵匡胤却因为夜间不得开城门的军规而让抱病在身的父亲在城外凉了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下令打开城门让父亲进城。虽然这不是导致他父亲在不久之后就身亡的直接原因,可这事在赵匡胤的心里让他背负了巨大的罪疚感。

二十年了,赵弘殷早已作古,他没能看到自己的儿子成为大宋天子的那一天,更没有看到这个帝国在他儿子的治理下逐渐走向统一和繁荣富强,这是他的遗憾,同时也是赵匡胤的遗憾。念及于此,身为人子的赵匡胤又岂能不悲痛欲绝呢?

祭祀完毕,赵匡胤登上了城楼,他命卫士取来一副弓箭,然后他张弓搭箭转向了西北方向。他尽全力射出了这支箭,尔后对身边的人说道:“此箭所落之地即为朕之皇堂(陵墓)。”

忙完了祭祀大礼,赵匡胤进入了洛阳行宫。之前他早就命河南知府、右武卫上将军焦继勋修缮据说早已残破不堪的洛阳行宫,赵匡胤也做好了自己此行将会“屈尊”于此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一切还是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原来洛阳并非如某些人所宣言的那样残破不堪。

这里的“某些人”指的就是赵匡胤身边的一些近臣以及那些反对他迁都洛阳的朝廷大员。赵匡胤虽然没有公开提起过迁都洛阳之事,但他在这方面也没少就此事咨询过朝中的大臣和身边的近臣。在此次西行洛阳之前,负责记录赵匡胤每日言行的起居郎李符就因为赵匡胤有意迁都洛阳而给他上了一道奏疏,里面详细地阐述了洛阳不适合作为宋朝国都的八大理由,其中之一就是洛阳的行宫因为多年以前的战乱和这些年无人修缮而早已破败不堪。不过,事实永远胜于雄辩,至少赵匡胤对于洛阳的行宫是相当满意,为此他当面嘉奖焦继勋并加封其为彰德军节度使。

世事就是如此,在同一件事面前有人欢喜就有人愁。眼见洛阳被收拾得如此冠丽堂皇可就让某些人心里不爽了,这些人自然就是那些反对迁都的人。谁会反对迁都呢?迁都又对哪些人的利益和影响最大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要迁都,首先跳出来表示反对和不满的指定就是北京的那群老少爷们儿,另外就是那些身处京城的各个领域的既得利益集团。对于此时的宋朝而言,最为强烈反对赵匡胤迁都那个人便是现在的开封府尹赵光义。此外,围绕在赵光义身边的那一批势力庞大的各类官僚和既得利益集团在迁都一事上同样也是坚定的反对派。

放眼历史上的几次对后世影响重大的迁都事件:北魏的拓跋宏迁都洛阳,金国的完颜亮迁都燕京,明朝的朱棣迁都北京,这其中哪一个不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和反对才最终得以施行和成功,而就算你是拓拔宏、完颜亮和朱棣这样的一代雄主也要为此而脱掉一层皮。不过,相比上述这三位帝王,赵匡胤却有一个他们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他是宋朝的开国之君,他具备在整个宋朝说一不二的威望和声望。此时的赵匡胤执中原牛耳已经十余年,在此期间他不但通过亲征李筠和李重进从而扫平叛乱定鼎国本,而且在此后的数年里他更是先后扫平荆湖、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割据势力和政权从而让宋朝距离一统天下仅剩一步之遥。安史之乱后,华夏大地就已经在事实上分崩离析,赵匡胤是这两百年来唯一的那个让人看到了天下有望再次归于一统的人。在如此威望和功业面前,他赵匡胤想办一件事又有几个人敢于跳出来和他硬刚正面?

有鉴于此,当赵匡胤公开表明自己决心迁都洛阳后,下面的群臣是一片沉默——确实无人站出来表示反对,可同时也没有人站出来高呼万岁。对此,赵匡胤决意一举排除万难并坚持到底,他准备直接就待在洛阳不走了,而群臣见此也是没人敢跟他提返回开封之事。

经过赵匡胤数日的试探,眼看迁都洛阳这事基本上就这么半推半就地定了,接下来宋朝就该着手进行迁都的各项事宜。就在赵匡胤以为自己已经取得初步胜利的时候,不甘心就此失败的赵光义开始了他的反击。

在这之前,身为起居郎的李符就已经为赵光义充当起了反对迁都的马前卒角色(赵光义登基之后,李符连升三级出任广州知州兼广南东路转运使,个中缘由着实令人遐想连篇),现在出来冒头的这人同样是让人不寒而栗,此人正是禁军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之所以要说不寒而栗倒不是因为李怀忠有多么的恐怖,而是说李符和李怀忠身为赵匡胤身边的文武近臣,可这二人在迁都一事上竟然都在帮着赵光义说话,如此看来这位大宋的晋王殿下着实手段了得。

这个李怀忠就是当年在太原城下率军划着小木船顶着漫天的箭雨前去攻城但最后却身中数箭差一点就淹死在太原的那位猛男。身为武将的他不会写什么有理有据的奏疏,他找了个看似不经意的空当向赵匡胤说了如下的一番话:“陛下,开封有汴河,每年从江南以及淮河地区可以运送几百万斛的粮食,都城里的几十万士兵都要靠这个养活,另外还有几十万的百姓也是靠运河吃饭。如果陛下将都城迁往洛阳,禁军的粮食供应就成了个难题。另外,我朝的重要机关和衙门都在开封,况且它们已经都存在这么多年了,这些都是不可轻动的啊!”

也不知道赵匡胤当时听到这话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他又是以一种怎样的目光看向了李怀忠,但在我看来这个李怀忠要么是被赵光义“策反”了,要么就是被赵光义拿来当枪使了。这个并不是什么阴暗心理发作,赵光义私下结交和笼络禁军将领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比如说之前他对禁军控鹤军指挥使田重进的无故示好)。可以说,如果不是赵匡胤太过念及兄弟之情,以赵光义的所为他早就该坟头长草了。

另外,李怀忠作为一个武将能够说出这番话以及他的这番见识简直让人有种“狗嘴里吐出了象牙”的感觉(我这里绝对没有侮辱李怀忠的意思,只是做个比喻),如果说这件事没有人在背后教他背书可能很多人都不会信。再者说,皇帝决定迁都,包括最该发言的宰执大臣在内的一帮文臣都没有人开口说什么,你李怀忠一个负责操练骑兵的武将竟然跳出来说切莫迁都,而且还说得如此头头是道,这难道不是很反常吗?我们再看他说这些话时的角度和口吻,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统领禁军三衙的都指挥使,可事实上他不过就是禁军里边的一个中层将领。所以说,这件事完全就是有违常理,所谓事反常即为妖,李怀忠背后没有妖精作怪那才叫怪事呢!

对于李怀忠的这一番言辞,赵匡胤只是听听作罢,他迁都的决心丝毫未曾动摇。大臣们为了明哲保身不敢说话,赵匡胤身边的这两个与他最为亲近的文人和武将亲自出马也没有效果。见此情形,赵光义再也坐不住了,他要是还躲在背后不吭声,这事基本上就这么定了,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没办法,这位习惯于躲在幕后操控一切的顶级权谋家这一次必须要挽起袖子亲自赤膊上阵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大明王冠 请爱入瓮,首席盛爱凌人 剑道第一魔 西子浣纱 天垂象:一个又一个诡故事 碧蓝航线界限 亡命枭徒 银河霸主饲养手记 爱财之农家小媳妇 狄仁杰之玄案 国民女配之抓鬼天师 老师,等我长大 祭司他又不高冷了 华夏真相集 最强小少爷 秦颜殇 数据散修 为什么只要武器好就无敌 虐文直播系统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抗日之战狼 谍战之巅 穿越陪都之谍战重生 大唐皇太子 我,边防军人,在大秦封侯拜将! 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 神话版三国 红楼群芳谱 大唐逍遥小神医 大明锤王 家父唐高祖 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 我有一个特种兵系统 生死主 死不了我也很绝望啊 
最近更新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 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 命理探源【译注】 谁主噬心 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 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 我在大明洪武当神仙 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 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 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东汉末年:我携百科平天下 穿越宋末,海上发家 我为大隋延运三百年 开局中童生:凡女重走仙路 庆熙风云录 上山为匪 我就想当大善人,非逼着我造反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 北宋帝国兴亡史txt下载 - 北宋帝国兴亡史最新章节 - 北宋帝国兴亡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