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首页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北宋帝国兴亡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大明第一搅屎棍 军工科技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摊牌了我是假太监 
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 北宋帝国兴亡史全文阅读 - 北宋帝国兴亡史txt下载 - 北宋帝国兴亡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2章 龙争虎斗(2)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赵普究竟有没有违规贩运木材?这事的真相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赵普历经凶险总算是躲过了这一劫,但他也由此发现自己不再像从前那般受赵匡胤的信任和袒护。此事也让赵普充分意识到他的政敌们是越来越猖狂了,这一次要不是有王溥等前朝老臣他的帮忙,他赵普说不准就已经倒下了。

几个月后,赵普终于找到机会给自己出了口恶气,这事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那就是因为黄河在澶州发生了决堤导致澶州知州杜审肇被免职、澶州通判姚恕也被处死并弃尸于黄河。姚恕之所以死得这样惨还得归功于赵普,是他极力建议赵匡胤处死姚恕,而他理由还是那么的冠冕堂皇——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让姚恕以及那些同情姚恕的人根本找不到任何怪罪赵普这是在公报私仇的理由,因为这一次是皇帝下令要杀你,也因为你姚恕确实有罪。

两年前,赵普曾在自己的府邸设宴待客,姚恕这天恰好有事前去拜会赵普,可他不知道赵普在请客,于是赵府的门吏就不让他进去,原因则是姚恕手里没有请帖。所谓狗仗人势,赵普的门吏估计也是见多了达官显贵:你这么一个我未曾谋面的人也想随随便便就能见我们家宰相大人?你谁啊你?姚恕?不好意思,我没听说过。

见此情形,姚恕大怒,他一甩衣袖转身就走。门吏觉得这人实在是太嚣张了,打狗还得看主人,你这个无名之辈竟然对我如此无礼,你这简直就是没有把宰相大人放在眼里。

这个门吏随后就把这事告诉给了赵普,说是有一个叫姚恕的人是如何如何的嚣张,可还没等这人把话说完,赵普已经是气得脸色铁青。赵普估计当时至少是把这个门吏给臭骂了一顿,然后他派人去追姚恕并给姚恕赔礼道歉请他再回相府,谁知道这个姚恕根本不给赵普面子,他还是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道歉?姚大爷我今天被你们搞得心情很不好,这个道歉我不接受!

姚恕的身份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他是开封府的判官,也就是晋王赵光义的左膀右臂,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会如此的心高气傲。赵普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同时也是为了跟赵光义修复一下关系,于是当赵匡胤决定让自己的舅舅去做澶州知州时,赵普就推荐姚恕去给那位国舅爷当副手。

赵光义本来不舍得给,但最后在皇命面前还是不得不忍痛割爱。可是,谁能想到就是在这两年里赵普和赵光义的矛盾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还越发尖锐呢?因为私运木材的事儿,赵普差点被人搞下台,他这口恶气又怎么能够忍受得了呢?很不巧的是,姚恕这时候恰好撞到了赵普的枪口上,赵普拿赵光义确实没有什么办法,可小小的一个姚恕且是一个正好刚刚犯事的罪臣就很好收拾了,而且还是名正言顺地收拾你。至于杀了姚恕之后再又弃尸黄河,虽说惨了一点,但赵普给赵光义一党所带来的威慑效果却是相当明显和有效。

这一次算是赵普扳回了一局,可他的敌人们是不会让他继续胜利下去的。

这里要说到宋朝官场的另一位大佬,他就是时任枢密使的李崇矩。宋初顶级官场的三位大佬分别是主管国家行政的东府宰相和主管军事的西府枢密使以及主管国家财政的三司使。这个三司使大人我们现在不说,我们现在要说的是枢密使大人李崇矩。

不清楚赵普是不是昏了头,还是说李崇矩的女儿实在是太招人喜欢,在公元972年——就是处死姚恕的第二年,赵普和李崇矩成为了儿女亲家。这对于一个老练的政治家来说简直就是愚不可及的错误,主管行政的宰相和主管军事的枢密使结成了亲家,这让皇帝老儿赵匡胤会怎么想?果然,听闻此事,赵匡胤很不高兴,史书明明白白地记载——“帝闻之,不喜”。

数日后,赵普和李崇矩按照常例进宫面圣。在此之前,他和李崇矩都是同在一个地方等待赵匡胤的召见,可这天赵普发现李崇矩许久都没来,等他询问后才得知李崇矩也是来了的,只是他从此将在另一个屋子里等候召见。赵普顿时汗流浃背,直到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和李崇矩的这个亲家结出了问题,他本想以此让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更为稳固,可他没料到这竟然成为了授人以柄的愚蠢之举。可是,现在后悔有用吗?晚了,他的政治伙伴、他的亲家李崇矩很快就要遭殃了。

没过几天,李崇矩家里的一个当差逾十年的仆人郑伸敲响了登闻鼓,他向赵匡胤当面揭发李崇矩收了别人的贿赂,然后李崇矩就委托翰林学士扈蒙帮助行贿之人考取功名,郑伸还给自己找了个证人—— 军器库使刘审琼。赵匡胤把刘审琼找来问话,但哪边都不敢得罪的刘审琼却说这事他根本什么都不知情。

怪事就此出现,既然证据不足,赵匡胤就该还李崇矩一个清白并惩处郑伸,可最后的结果是李崇矩被罢免枢密使之职,赵匡胤让其离开京城出任镇国军节度使,而这个郑伸却被赐予同进士出身,赵匡胤还让他去做了酸枣县的主簿——这明显就是赏赐。也就是说,赵匡胤认为这个郑伸是有功的,换言之,李崇矩被赵匡胤认定有不法之举。

这件事的前后以及中间的过程都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似乎还缺少了某些情节加以连接,但为何没有记载在册却是不得而知。可是,不管怎样,赵普的心里肯定是发凉了。李崇矩这一倒台让他何止是少了一条手臂,简直就是少了半条命。赵普的苦日子真的是来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已经渐渐处于劣势。

次年三月,原枢密使、后外放为镇国军节度使的李崇矩再次莫名被贬,他成了左卫大将军,名字是好听,而且还威武霸气,可实际的权力却是丁点都没有。李崇矩这下看样子是要彻底歇菜了,赵普也是束手无策,而赵光义此时却是风光无限。

四月初,赵匡胤把他的弟弟赵光义以及他戎马之时备受他信任但此时早已是闲散富贵之人的石守信召到了他的皇家猎场里玩乐,三人又是打猎又是喝酒着实好不快活。幸好这一切赵普看不见,如果看见了,他指不定会咬牙切齿到何种程度。

进入月底,赵普又挨了当头一棒,这段时间他几乎是遭遇到了疾风暴雨般的攻击,但这还没完,后面还有更大的暴风雨在等着他。先说前面这事: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赵匡胤突然下诏要重组赵普宰相府的堂后官班底,理由更是合情合理:相府的堂后官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更换过,这既阻碍了这些人的升迁又没能给新人以历练的机会,这样很不好。从此以后吏部就负责把这个事管起来,然后这些堂后官每三年定期一换。

堂后官,相府的属吏,这些人这么多年来一直唯赵普马首是瞻,而且赵普也用得顺手,可以说这是他的一大政治资本和势力,可突然间赵匡胤要把这批人给一锅端了。赵普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和感受?他已经不再被赵匡胤信任了,而且他的皇帝陛下还要逐步剪除他的羽翼。赵普的盟友李崇矩倒了,他的属官这时候也要没了,接下来又会是谁倒霉?

赵普的霉运和霉事还不止这些,这些还只是他在秘密战场上的溃败,在公开场合他同样有一个敌人,这个人就是此时赵匡胤身边的另一个大红人——翰林学士卢多逊。别看年纪轻轻的卢多逊跟赵普在级别上和职权上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可仗着有赵匡胤的恩宠,卢多逊根本没把赵普这个宰相大人放在眼里。赵匡胤为什么会喜欢卢多逊呢?原因没有别的,因为这个人年轻、聪明、懂事且学富五车。

赵匡胤爱才——才华的才,对于有学识的人他是很敬重的,他也喜欢亲近读书人,他自己更是在当皇帝之后经常狂补各种文化知识,甚至于这个读书不怎么多的皇帝还曾经劝自己的宰相赵普要多读书。放在其他朝代,皇帝劝宰相多读书简直可以说是一个超级大笑话,可在宋初事实就是如此。

赵普不是正牌进士出身,就像如今某个单位里的某个高管没有大学文凭一样,某些什么985或者喝过洋墨水的人在心里和骨子里是瞧不上这人的,尽管我也不知道这些人的骄傲和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可他们就是觉得自己的文凭比这个人的能力更值得骄傲。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和心理,自打有了科举制度,自打有了文凭这件事,那个章印就变成了无数人引以为豪的标志和符号,可无论在哪里也无论在何时,一个人能够取得一番成就靠的是能力,所谓学识不过是施展能力时的一个辅助技能。

一个真实的现象是:真正高学识的人最后都成了清心寡欲的大家、大宗师,他们的名字成了某个领域的代名词,而大多数的“有识之士”带着那个印章一头扎进了七情六欲的汪洋大海里,然后费尽心思和精力去追求梦寐以求的东西:金钱、权力、地位、美色、豪车豪宅。我的问题是:一个完全为自己的私欲而活的人有什么资格瞧不起那些正在创造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对,在本质上这二者都是欲望的产物以及由欲望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现象,可前者只造福于己,后者却能惠及于人。

赵普或许没有那么伟大的理想去立志于造福苍生济世万民,这是赵匡胤而且是在当了皇帝之后的赵匡胤才会去想才会去干的事。赵普不过就是找到了一个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然后他抓住了机会并且也成功地实现和创造了自己的价值:收天下之精兵、罢地方节镇之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开科取士以提高地方官员的整体素质、整顿吏治、治理河患,与赵匡胤一道定鼎大宋三百余年之基业——面对赵普的这些实打实的功绩,也不知道那些嘲笑赵普没有进士功名的高材生们是否仍然会嗤之以鼻?还是会觉得换了自己肯定比赵普干得更好?

遗憾的是,这些事和这些问题卢多逊不会去想,他只知道赵普在中书省霸气侧漏且独断专行让他非常讨厌,而且赵普的私人德行和操守还有问题,根本就不像个读书人更不像一个合格的宰相,而且赵普又没什么文化,这样的人打心眼里让他瞧不起:我是孔门弟子,是盖过章的,我跟你赵普不一样,你就是个泥腿子和暴发户。

本着这种心理以及赵匡胤对自己的赏识和偏爱,卢多逊没少在朝臣议事的时候给赵普穿小鞋打嘴仗,而且还每次都把赵普整得狼狈不堪,因为他总能抓住赵普在言辞上的漏洞或学识上的短板并加以利用和攻击。无论奏事还是面折庭争,卢多逊总能引经据典且口若悬河,而赵普在这方面就只能吃瘪。两相对比之下,在赵匡胤眼里卢多逊的形象就太过高大伟岸了:你是真的有才,朕喜欢!

当然,卢多逊有才确实不假,但说得不客气一点,这人也算不得是什么君子——请注意,不是君子的人未必就是小人,非黑即白的理论和思想是要不得的。君子不失色于人、君子不失口于人,这两点卢多逊都没做到,而且他还干了一件相当“小人”的事。他知道赵匡胤爱读书,而且是秉烛夜读,第二天还会给自己的臣子们来个读书交流会,畅谈一下自己晚上读书的读后感。发现赵匡胤有了这个爱好之后,卢多逊就去找了宫中的书吏,至于具体都干了什么以及都说了什么不得而知,只是从此以后每天晚上赵匡胤看什么书卢多逊就看什么书。第二天赵匡胤来了兴致要开书友会的时候,大宋的皇帝陛下发现这个卢多逊简直就是自己的知音,无论他看过什么书,这个卢多逊好像都看过,而且还讲得头头是道。反观赵普,赵匡胤每次说起书里的某个人或某件事的时候,他只能是当一个安静的听众。

有了这层修为和表现之后,赵匡胤对卢多逊更加地赏识了,俩人经常在一起分享读后感,但卢多逊的内心却着实不怎么纯洁。趁着赵匡胤兴头正浓的时候,他经常冷不丁地趁着某个空当突然转换话题:“陛下,臣听说宰相大人最近又在外面圈地建房子了。陛下,臣听说宰相大人前些天又开了几家商铺……”

卢多逊对赵普的所为让众人都知道了他俩之间的矛盾,就连卢多逊的那个已经退休在家的老爹都知道了此事。这位老夫子对自己的儿子大为不满,他捶胸顿足地对卢多逊说道:“赵普是开国元勋,你这样不知天高地厚地跟人家对着干迟早要祸及全家,我这把老骨头到时候恐怕也不得安生。我情愿早点死了算了,免得到时候被你连累以至于死得难看,如此倒可谓幸事一件。”

这事最后还真的被卢老爹给言中了。后来,赵普主动向已经当了皇帝的赵光义示好并搬出了“金匮之盟”这个大杀器,赵光义就此让赵普又当上了宰相,而卢多逊则成了光义兄和赵普政治交易的牺牲品,他最后的下场比雷德骧还不如,赵光义一直保全着雷德骧,而卢多逊却在五十多岁的时候郁郁而终死于贬所。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这个时候卢多逊正值春风得意之时,而赵普则是灰头土脸如惊弓之鸟一般地生存着。

在距离下诏重选相府堂后官三个月后,压垮赵普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这根稻草就是雷有邻——那位被赵匡胤砸掉两颗门牙并贬到商州的雷德骧的大公子。

雷德骧被贬到商州做参军之后,有鉴于这个人曾经在京城里当过大官,所以商州的刺史大人对雷德骧非常的谦恭有礼,尽管这个时候雷德骧是他的下属,可他从来没给雷德骧摆什么官架子。既然如此,那就收拾一下心情继续好好过日子?雷德骧起初也是这么得想的,可命运总是喜欢给人制造一些惊喜,而这些惊喜一旦发生其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更是让人目瞪口呆。

后来,商州刺史换人了,这是一个叫奚屿的人。这人可就不是个什么好鸟了,他知道雷德骧是得罪了赵普才被贬到这里来的,于是就想着怎么收拾一下雷德骧以便在赵普那里能够博得一个更好的前程。他先是以长官的身份让雷德骧从此以后见到他要给他行参拜之礼,形势比人强,雷德骧尽管千万个不情愿但还是不得不按要求做了。对于一个连赵普都敢正面揭发的嫉恶如仇的人,奚屿的行为无疑让雷德骧又羞又怒,他在私下里也就忍不住地问候了奚屿的全家,深得小人精神之精髓的奚屿听到这些话后自然是大怒,这下他就更有理由整治雷德骧了。

奚屿听到有人说雷德骧因为被贬出京而时常在家里写文章表达自己对皇帝和朝廷的怨愤和不满,但这只是传言,需要有证据才能坐实。为此,奚屿便把雷德骧找来“商谈公务”,暗地里则派官员到雷德骧的家里以公事为名向雷德骧的家人索要他写的文章。不清楚雷德骧都写了什么,反正这东西一到手奚屿立马把雷德骧给拿下了,然后雷德骧被以诽谤朝廷和辱骂当今圣上的罪名上报朝廷。然而,可能是对于自己上次处罚雷德骧有些过意不去,赵匡胤这次没有上纲上线地让雷德骧回到娘胎里重新做人,他把雷德骧罢官发配到了灵州(今宁夏灵武)。

虽说雷德骧捡回了一条命,可这事对于雷家上下不但是奇耻大辱更可谓是雪上加霜,本来在京城住得好好的,可这下子突然成了被发配到偏远地区的罪人,一家人连生计都成了问题。这落差换了谁都是无法接受和忍受的,况且雷德骧的大儿子雷有邻这时候又正因为迟迟都没能考取功名而满肚子的邪火。极度愤怒中的雷有邻心理就此变态了,他觉得这一切都是赵普在使坏,为了给父亲报仇,更给自己家出口恶气,雷有邻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搞倒赵普。

雷公子的这次复仇堪称一部励志加教科书式的谍战大戏。他先是得知赵普的下属——相府堂后官胡赞和李克度贪赃受贿的罪行,然后又找到了雷德骧的同年进士——时任朝廷秘书丞的王洞,他的如意算盘就是希望通过王洞拿到胡、李二人受贿的证据以扳倒赵普。

借由父亲和王洞之间的交情,雷有邻得以在王洞家里有了容身之所,而在当了一段时间的“卧底”之后,雷有邻更是取得了王洞的深度信任,以至于后来王洞将家里的好多要事都托付给雷有邻去办,直到有一天王洞让他拿着金银去贿赂胡赞。要说这雷公子还真的很有本事,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里他不但取得了王洞的信任,就连胡赞也跟他混成了熟人,也正因如此王洞才把这事交给他去办。就此,雷公子日思夜想的证据终于是成功到手。

这还没完,雷公子还有猛料。在此期间,他在京城还结交了一个朋友,这人叫刘伟,其官职是刚刚转正的上蔡县主簿,但他这次能顺利转正是因为他的那位刚考中进士的兄长刘侁利用私人关系打点了相府的官员帮他“伪造”了一份之前被他遗失的材料证明。

老实说,这种行为其实叫补办,而非伪造,但问题就在于这件事是给了钱才办成的,所以事件的性质立马就变了。对雷公子来说,这又是赵普驭下不力的铁证。尽管他告发此事会有出卖朋友为自己谋私的嫌疑,可复仇心切的雷公子哪会管这些,他巴不得这些东西越多越好,那样才会更有把握把赵普扳倒。

手握两条铁证,雷公子这下可以去告御状了吧?且慢!雷公子的枪里还有子弹,百忙之中的他还另外收集了赵普的一桩罪行:宋朝攻灭后蜀之后,朝廷管理皇族宗正事务的宗正丞赵孚因为当初不想去刚刚平定的蜀川做官而找到了赵普,然后他就以足疾为由留在了京城当官,而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什么足疾。

好了,火力足够了,雷公子于是敲响了登闻鼓。在赵匡胤面前他把这些事全给说了出来,每件事最后的矛头都直指赵普。赵匡胤大怒,他下令彻查这三桩案件。同时,赵普也由此跌入了深渊,赵匡胤取消了他独相的权力,他的两位副手薛居正和吕余庆开始与他平权,他俩都具有了和赵普一样的掌印、押班和升政事堂的权力,也就是级别虽然还是小了一点,但是权力却一样大。

几天后,案件的审理结果出来了:那位涉嫌履历“造假”的上蔡县主簿刘伟被砍了脑袋并弃尸于市,刘伟的哥哥刘侁、宗正丞赵孚、雷老爹的同年进士王洞、赵普的属官胡瓒和李可度皆被罢官并拉出去集体享受大棒子的伺候,这其中胡瓒和李可度还被抄没了全部家产。

至于雷公子,他当官了——虽然他没有考取功名,可他为国除害有功所以当官了,而且他顺带着把他老爹雷德骧也从灵州那个偏远的鬼地方给捞回了京城。但是,上蔡县主簿刘伟之惨死给雷有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估计也是因为他事后太过自责,于是他开始每晚做噩梦,继而出现疯癫的症状——他在大白天里狂呼刘伟的名字,不久他也死了——癫狂而死。

这事怎么说呢?为父伸冤绝对没错,可是为此而不择手段乃至置人于死地,这可真的就是幸福我一家,痛苦别人家。所谓天道好轮回,善恶终有报,或许这就是如此吧!

当然,从表面上看雷有邻为父报仇的这一系列行为都是他的个人所为,如此孝心可谓感天动地,但这里面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呢?他的背后会不会有一双神秘的大手在一路为其保驾护航呢?如若不然,以他的身份和能力他又岂能在藏龙卧虎的开封城里掀起如此大风大浪?不管怎样,总之赵普受此重击之后是彻底蔫了。

如此看来,赵普在这场斗争里还是表现得幼稚了一些。正所谓态度决定成败,这话用来总结他在这场斗争里的表现可谓是再恰当不过,因为从一开始他的斗争指导思想就输了一截。从古至今,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生死较量,可赵普却以为他和赵光义之间的争斗是在过家家,这也难怪他会被人狠狠地上这么一课。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因为赵光义这个小子发育得太过妖孽。历史将会告诉我们:在心狠手辣这方面,赵匡胤和赵普这两个被他尊之为兄且对他一味忍让和包容的人都将成为他的手下败将且败得毫无还手之力。

终于,赵普和赵光义之间内斗大结局上演了:公元973年8月,赵普被罢免宰相之职出京就任河阳三城节度使。理由是什么?理由是大宰相太辛苦了,需要出去休息一下,免得劳累过度。这些显然都是官面上的话,但所有人都知道这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赵普输了,输得一塌糊涂。

有个现象很有意思:我们在这场争斗从头到尾几乎都看不到赵光义同志的身影,似乎这些年的一切政治争斗都跟他毫无关系,他浑身上下都是干净的,一切都是我们在蓄意给他泼脏。可是,赵普离京之前给赵匡胤写了一份奏疏,里面说道:他们都说我跟你的弟弟赵光义不和,说我总是在刻意针对他,我现在终于发现你的弟弟确实很好,他既忠又孝,简直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这下子赵光义同志算是彻底跑不掉了。赵普的这番话明白无误地告诉世人:我赵普之所以会有今天是跟完美无缺的赵光义同志有很大关系的。很遗憾的是,我们那位可怜的未来的太宗陛下把赵普的这些话完全当成了对他的夸赞从而让史书对其原文留笔。

当然,想必未来“雄才大略”的太宗皇帝并不会理会像我这般心理阴暗的人会怎么去分析他在这场斗争里的角色和戏份,他只知道他是最后的赢家,是胜利者,而这世间唯有胜利者才能拥有生存权和话语权。成王败寇,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才叫正史,至于失败者,谁叫你输了呢?失败者只配去接受和忍受屈辱和痛苦!

战斗结束了,接下来就该召开表彰大会了。

来看一看这份赵普倒台之后的受赏名单:封皇弟开封尹赵光义为晋王且从此每次上朝时负责押班引领百官——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封山南西道节度使、皇弟赵光美为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封皇子、贵州防御使赵德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封吏部侍郎、参知政事薛居正为门下侍郎,封枢密副使、户部侍郎沈义伦为中书侍郎并平章事,封翰林学士、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为中书舍人兼参知政事。

封左骁卫大将军、判三司楚昭辅为枢密副使。

最后,别忘了之前就已经受到晋升和封赏的另一位参知政事吕余庆。

从这份名单里不难看出赵普的对手们其阵容有多么的恐怖和强大。当然,这里面并非所有人都与赵普为敌,比如赵光美和赵德昭,这二人获得封赏很大程度上是赵匡胤为了稍微制衡和掣肘一下在皇族内部已经形成一家独大的赵光义。赵匡胤的想法很美好,但历史同样会证明他太高看自己的三弟和自己的儿子了,这二人根本不是未来的大宋太宗陛下的对手。

这里真的要为赵匡胤感到叹息,也要为赵普感到委屈和憋屈,赵普一直都主张要制衡和限制赵光义越加膨胀的权力欲和野心,可赵匡胤最终还是在赵普和亲弟弟之间选择了后者。三年后,相信在得知赵匡胤突然死亡的消息时,赵普的内心是既悲痛又不甘:当初你如若不把我赶出京城,事情又何以至此啊?

随着赵普的罢相,大宋朝堂算是就此安定了,接下来又到了再动刀兵之时,目标——李煜的南唐。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背剑之人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碧蓝航线界限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剑道第一魔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wtw1974 修神外传仙界篇 绝品桃花命 我在异世封神 苍海皓云 假面骑士之赤魂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谍海风雷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人的餐桌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夺嫡 
最近更新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 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 中国古代名人传 凉州布衣 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宋歌声声慢 大唐钓鱼人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九霄魂录 红楼:战神贾芸我只手镇天下 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 纨绔世子的一生 烛影迷局 皇子无双 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 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 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 天命储君扫天下 
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 北宋帝国兴亡史txt下载 - 北宋帝国兴亡史最新章节 - 北宋帝国兴亡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