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红楼梦:精编

清风随竹影

首页 >> 白话红楼梦:精编 >> 白话红楼梦:精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大明第一搅屎棍 三国:从徐州县令开始争霸天下 军工科技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大清话事人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白话红楼梦:精编 清风随竹影 - 白话红楼梦:精编全文阅读 - 白话红楼梦:精编txt下载 - 白话红楼梦:精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话说凤姐瞧见贾母和薛姨妈正为黛玉的事儿伤心难过,赶忙说道:“我这儿有个笑话,说给老太太和姑妈解解闷儿。”话还没出口,自己就先笑得前仰后合。好不容易止住笑,才接着说道:“老太太和姑妈,你们猜猜这笑话是哪儿的事儿?就是咱们家那两位新姑爷和新媳妇的事儿。” 贾母一听,来了兴致,忙问道:“怎么回事儿呀?”凤姐用手比划着,绘声绘色地说:“一个这么坐着,一个这么站着。

一个这么扭过去,一个这么转过来。一个又……”刚说到这儿,贾母就已经笑得合不拢嘴,说道:“你好好说,别卖关子了,别光比划,再这么逗人,可受不了啦。”薛姨妈也跟着笑道:“你就直接说吧,别再比划了。” 凤姐这才接着说:“刚才我去宝兄弟屋里,看见好几个人在笑。我好奇,就凑到窗户边儿一瞧,原来是宝妹妹坐在炕沿上,宝兄弟站在地下。宝兄弟拉着宝妹妹的袖子,一个劲儿地喊:‘宝姐姐,你怎么不说话啦?你只要说一句话,我的病保证全好。’宝妹妹却扭着头,一个劲儿地躲。宝兄弟没办法,就作了个揖,又上前去拉宝妹妹的衣服。

宝妹妹着急了,使劲儿一扯,宝兄弟病刚好,腿脚还发软,一下子没站稳,直接扑到宝妹妹身上了。宝妹妹脸都急红了,说:‘你怎么比以前还不规矩了。’” 听到这儿,贾母和薛姨妈都笑得不行了。凤姐接着说:“宝兄弟赶紧站起来,笑着说:‘亏得摔了这一跤,好不容易才把你的话给摔出来了。’” 薛姨妈笑道:“这宝丫头也真是的,这有什么呀,都成两口子了,说说笑笑的怕什么。她没见过你琏二哥和你是怎么相处的。”

凤姐儿听了,娇嗔道:“姑妈,我好心说笑话给您解闷儿,您怎么还拿我打趣起来了。” 贾母也笑着说:“这样挺好,夫妻之间固然要和和气气的,但也得有个分寸。我就喜欢宝丫头这点,知书达理,懂得尊重人。我就担心宝玉还是傻头傻脑的,听你这么一说,看来比以前明白多了。你再说说,还有没有别的笑话?” 凤姐眼珠子一转,笑道:“等明儿宝玉圆了房,亲家太太抱上外孙子,那时候的事儿,笑话可就更多啦。” 贾母笑着骂道:“你这猴儿,我正和你姨太太想着你林妹妹呢,你来说个笑话逗逗乐也就罢了,怎么还打趣起人来了。你不想让我们想林妹妹,也别太得意。你林妹妹要是知道了,肯定恨你,以后你可别一个人去园子里,小心她拉着你不依不饶。”

凤姐笑嘻嘻地说:“她才不会怨我呢,她临死的时候,可是咬牙切齿地恨着宝玉呢。”贾母和薛姨妈只当她是开玩笑,也没当真,就说:“你别瞎说了,快去外头挑个好日子,给你宝兄弟把圆房的事儿办了。”凤姐领命而去,选了个吉日,重新大摆宴席,唱戏请客,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宝玉,虽然病已经好了,身体也复原了。有时候宝钗兴致来了,翻书看看,和宝玉谈论起来,宝玉对于眼前常见的东西,还能记得住,但要说机灵劲儿,可大不如从前了。连他自己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宝钗心里清楚,这是因为通灵宝玉丢了,才变成这样。

袭人经常数落他:“你怎么把以前的机灵劲儿都忘了?那些坏毛病忘了倒好,可为什么你的脾气还是老样子,在道理上还更糊涂了呢?”宝玉听了,也不生气,只是嘿嘿傻笑。有时候宝玉任性胡闹,多亏宝钗在一旁耐心劝说,他才稍微收敛一些。这样一来,袭人也能少费些口舌,只一门心思地悉心照顾他。 其他丫头们向来都很敬重宝钗的端庄、安静和温和,对她都心服口服,所以大家相处得都很安静和睦。

只有宝玉,天生爱动不爱静,老是想着要到园子里去逛逛。 贾母他们一来担心他出门会着凉受热,二来怕他看到园子里的景色,想起黛玉,勾起旧病。虽然黛玉的灵柩已经寄放在城外的庵中,但潇湘馆还是人去楼空,依旧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宝玉去了肯定会触景生情。所以,说什么也不让他去。 而且,亲戚姊妹们也都各有各的情况。薛宝琴已经回到薛姨妈那边去了;史湘云因为史侯回了京城,也被接回了家,而且她也有了出嫁的日子,所以不常来了,只有宝玉娶亲那天和吃喜酒的时候来过两次,还都是住在贾母那边。

她想着宝玉已经娶了亲,自己也快要出嫁了,就不像以前那样能随意地说说笑笑了。有时候过来,也只是和宝钗聊聊天,见了宝玉,也就是简单地问个好。 邢岫烟自从迎春出嫁以后,就跟着邢夫人走了;李家姊妹也住在园子外面,就算跟着李婶娘过来,也就是到太太们和姐妹们那里请个安,问个好,然后在李纨那儿住个一两天就走了。所以园子里就只剩下李纨、探春和惜春了。 贾母原本想把李纨她们挪到别的地方住,可自从元妃去世后,家里的事儿一件接着一件,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管这些。

现在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园子里住着还挺舒服,就打算等到秋天再挪,这些都是以后的事儿,暂且不说了。 且说贾政带着几个在京城请的幕僚,一路上晓行夜宿,终于有一天到了自己任职的省份。见过上司之后,就到任上接了官印,开始处理事务。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查盘各个州县的粮米仓库。 贾政以前一直在京城做京官,只熟悉郎中的事务,觉得那些事儿都差不多。就算后来到外地任职,也只是负责学差,和吏治方面的事情没什么关系。所以,外省州县在折收粮米、勒索百姓这些弊端,他虽然也听别人说起过,但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

贾政一心想着要做个好官,就和幕僚们商量,决定出告示严禁这些行为,并且明确告知,一旦查出有这样的事情,必定会详细参奏、揭发上报。 刚到任的时候,那些小官吏们还真有些害怕,就想尽办法钻空子,可偏偏遇到贾政这么固执、古板的人。那些跟着贾政的家人,在京城的时候一直没什么出息,好不容易盼到主人到外地做官,以为能发笔财,就在京城打着在外发财的旗号向别人借钱,做新衣服,装出一副很体面的样子。心里想着,到了任上,捞钱还不容易嘛。 可没想到,贾政这股子呆劲儿上来了,认真地要查办这些事情,州县送来的贿赂,他一概不收。门房、签押这些人心里盘算着:“再这么下去,半个月后,我们的衣服都要当光了。

债又催得紧,这可怎么办呀。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就在眼前,可就是拿不到手。” 那些长随们也抱怨道:“你们好歹还没花什么本钱。我们才冤呢,花了那么多银子,才谋了个差事,来了一个多月了,连半个钱都没见到。看来跟着这个主子,是捞不回本儿了。明天咱们一起告假走吧。”

第二天,他们果然都聚在一起,向贾政告假。贾政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既然觉得这儿不好,那你们就都请便吧。”那些长随们一个个怨声载道地离开了。

那些长随走了之后,留下来的家人们聚在一起,又开始商量起来。其中一个人说:“他们能走的都走了,可咱们走不了的,总得想个办法才行啊。”这时,有个管门的叫李十儿,他大大咧咧地说道:“你们这些没本事的家伙,着什么急!我看那些有头有脸的都走了,犯不着为他们出头。现在好了,他们都被饿跑了,接下来就瞧瞧你十太爷我的本事,到时候主子肯定得听我的。不过,这得你们跟我齐心,咱们一起想办法弄点钱,回家去好好享受享受。要是你们不听我的,我可就不管了,反正我能对付得了你们。”

众人连忙说道:“好十爷,主子最信得过您了。要是您不管,我们可就真的没活路了。”李十儿又说:“丑话说在前头,别等我出了头,弄到了银钱,你们又说我拿了大头。到时候窝里反,大家都不好看。”众人忙不迭地保证:“您放心,绝对不会有这种事。就算分到的不多,那也比我们自己掏钱强啊。” 正说着呢,粮房书办来找周二爷。李十儿大模大样地坐在椅子上,跷着一条腿,挺直了腰板,没好气地问道:“找他干什么?”

书办赶紧垂着手,陪着笑脸说:“本官到任都一个多月了,那些州县的太爷看到本官的告示这么严厉,知道他不好说话,到现在都还没开仓收粮呢。要是过了漕运的时间,那你们这些老爷们来这儿还有什么用啊。” 李十儿瞪了他一眼,说道:“你别胡说八道。老爷可不是好糊弄的,他说要做到什么程度,就一定会做到。这两天本来是要发公文去催着兑粮的,是我劝老爷缓几天,这才歇了下来。你到底找我们周二爷有什么事?”

书办忙解释:“我就是来打听一下催文的事儿,没别的。” 李十儿哼了一声,说:“你越发胡说了,我刚说催文,你就顺着杆子往上爬。可别在这儿鬼鬼祟祟地谈什么账目,要是让本官知道了,小心打你板子,把你赶出去。”书办有些不高兴了,说道:“我在这衙门里都已经三代人了,在外头也有点面子,家里日子过得也还行,一直都是规规矩矩地伺候本官,盼着他升官呢,可不像那些等着米下锅的人那么着急。”说完,他拱了拱手,说:“二太爷,我先走了。” 李十儿站起来,脸上堆着笑,说:“这么开不起玩笑,说你几句就急眼了。”书办回道:“不是我急,要是再乱说,岂不是要连累二太爷的清名了。”李十儿走上前,拉着书办的手,问道:“你贵姓啊?”

书办忙说:“不敢当,我姓詹,单名一个‘会’字,从小儿也在京里混过几年。”李十儿笑着说:“詹先生,我可是久闻你的大名了。咱们弟兄们都一样,有什么话晚上到这儿来,咱们好好聊聊。”书办也笑着说:“谁不知道李十太爷您有本事啊,刚才把我一诈,我都吓着了。”说完,两人笑着分开了。

那天晚上,李十儿和书办嘀咕了大半夜。第二天,李十儿就拿话去试探贾政,结果被贾政狠狠地骂了一顿。 又过了一天,贾政要出去拜客,里头吩咐下去准备伺候,外头的人也都答应了。等了好一会儿,眼看着都已经下午三点了,大堂上却连个接鼓的人都没有。好不容易找来个人打鼓,贾政这才从暖阁里踱步出来,可站班喝道的衙役居然只有一个人。贾政也没多问,在台阶下上了轿,可等轿夫又等了好半天。轿夫们终于到齐了,把轿子抬出衙门,只听那炮就响了一声,吹鼓亭里的鼓手也只有一个人在打鼓,一个人在吹号筒。 贾政这下可生气了,说道:“往常都还好好的,怎么今天这么不齐整?”他抬头看看那些执事的人,一个个也是稀稀拉拉,走得乱七八糟。

勉强拜客回来,贾政就传那些误班的人,要打板子。有的说因为没帽子误了事,有的说号衣当了没钱赎回来,还有的说已经三天没吃饭,实在抬不动轿子了。贾政生气之下,打了一两个人,这事也就算了。 又过了一天,管厨房的来向贾政要钱,贾政把带来的银两拿出来付了。从这以后,贾政就觉得事事不顺心,比起在京里的时候,反而有诸多不便。贾政无奈,只好把李十儿叫来,问道:“我带过来的这些人,怎么都变成这样了?你也管管。现在带来的银子都快花光了,可藩库发俸银还早着呢,得派人回京城去取。”

李十儿回禀道:“奴才哪一天没说他们呀,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些人一个个都没精打采的,奴才也拿他们没办法。老爷说要从家里取银子,那取多少呢?还有,现在打听到节度衙门这几天有人过生日,别的府道老爷都送了上千上万的银子,咱们到底送多少合适呢?”贾政一听,皱着眉头说:“这么重要的事,你为什么不早说?” 李十儿赔着笑脸说:“老爷您最圣明了。咱们新来乍到的,和别的老爷又没什么来往,谁肯给咱们通风报信啊。他们巴不得老爷您不去送礼,这样他们就好谋老爷您这个美差了。”贾政生气地说:“胡说八道,我这个官是皇上任命的,难道不给他做生日,就不让我做官了?” 李十儿还是笑着回道:“老爷您说得也没错。可京里离这儿这么远,什么事情还不都是节度向皇上奏报。他在皇上面前说您好,那自然是好;要是说不好,咱们可就吃不消了。

等事情弄清楚,可就晚了。再说了,老太太和太太们,哪个不希望老爷您在外头风风光光地做官啊。” 贾政听了这话,心里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就问道:“我正想问你呢,你怎么突然说起这些了?”李十儿回说:“奴才本来不敢说的。可老爷既然问到了,要是不说,那就是奴才没良心;可要是说了,又怕老爷您生气。”贾政说:“只要你说得在理就行。” 李十儿接着说道:“那些书吏衙役们,哪个不是花了钱才进了粮道衙门的,他们哪个不想着发财?都得养家糊口啊。自从老爷您到任以来,没见您为国家做出什么大的贡献,可坏名声倒是传得很快。”

贾政忙问:“百姓们都说什么了?” 李十儿说:“百姓们说,凡是新到任的老爷,告示发得越严厉,就越是想捞钱的手段。州县的官员们害怕了,就得多送银子。收粮的时候,衙门里打着新道爷法令的旗号,明面上说不敢要钱,可这一故意刁难、拖延,那些乡民们为了早早把事儿了结,心里愿意花点钱。所以,那些人不但不说老爷您好,反而说您不了解民情。

就连老爷您最要好的本家大人,他没几年就升到了很高的位置,也就是因为他懂得审时度势,能够做到上和下睦罢了。” 贾政听了,生气地说:“胡说,难道我就不识时务吗?要是为了上和下睦,就要我和他们同流合污吗?”李十儿连忙回禀:“奴才是因为一片忠心,实在忍不住才说这些的。要是老爷您还是这样做下去,到最后功也没成,名也没就,那时候老爷又要说奴才没良心,有话不告诉您了。”

贾政问道:“那依你说,该怎么做才好?”李十儿说:“也没什么别的办法。趁着老爷您现在身体还好,年纪也还不算大,上头又有人照应,老太太身体也硬朗,您就多为自己考虑考虑吧。不然的话,要不了一年,老爷家里的钱都得贴补在这里,还会落得从上到下的人都抱怨,说老爷您在外面做官,肯定是捞了钱藏起来自己享用。要是遇到一两件棘手的事情,谁还肯帮老爷您啊?到那时候,事情办也办不好,后悔都来不及了。”

贾政说:“照你这么说,是要我做贪官吗?就算丢了性命也没关系,还要把祖父的功勋都抹黑吗?”李十儿回禀道:“老爷您是最圣明的人了,您没看见去年那些犯事的老爷们吗?他们可都和老爷您关系不错,老爷您还常说他们是清官呢,可现在他们的名声又在哪里呢?还有几位老爷,您以前总说他们不好,可现在人家升的升,迁的迁。

所以啊,关键是要把事情做好。老爷您要知道,百姓要照顾,官员的关系也要处理好。要是按照老爷您的想法,不准州县的官员们拿一个大钱,那外头这些差使谁还愿意办啊。

只要老爷您在外面还能保持清廉的名声,里头的那些事儿,就让奴才去办,保证不会连累到老爷您。奴才跟了主子您一场,总归是要掏出忠心来的。” 贾政被李十儿这一番话,说得没了主意,说道:“我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你们要是闹出事来,可别连累我。”说完,就转身踱步进了内室。

从那以后,李十儿就开始在府中作威作福,他勾结府里府外的人,一起哄着贾政办事。在他的操持下,贾政反而觉得事事都办得很周到,件件都合自己的心意。所以贾政不仅没有怀疑他,反而对他更加信任了。 偶尔有几处揭发上报的情况,上司见贾政为人古朴忠厚,也就没有深入查察。不过,那些幕僚们消息最为灵通,看到这种情况,便找机会用言语规劝贾政。无奈贾政根本不相信他们的话,有的幕僚一气之下就辞去了职务,也有的幕僚和贾政关系不错,留下来继续维持局面。就这样,漕务方面的事情倒也顺利完成,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差错。

有一天,贾政没什么公事,便在书房里看书。这时,签押房的人呈进来一封信,外面的官封上写着:“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公文一角,飞递江西粮道衙门。”贾政拆开信封,展开信纸一看,上面写着: 金陵的好友,家乡的情谊深厚。去年我到京都任职,有幸能常常在您身边侍奉。承蒙您的厚爱,还答应让两家结为儿女亲家,至今我都对您的恩德铭记于心,不敢忘怀。只是因为我调任到了海疆,没敢贸然向您请求这件事,心中一直深感愧疚,叹息自己没有缘分。如今幸好您来到了这附近任职,让我平生的愿望得以实现,心中无比快慰。正想向您表示祝贺,就先收到了您的来信,这让我的营帐都增添了光彩,我这个武夫也不禁额手称庆。

虽然我们相隔重洋,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您的庇护。希望您不嫌弃我出身卑微贫寒,能让我有机会像茑萝依附松柏一样与您亲近。我的儿子已经得到了您的青睐,您家的小姐向来也令我心生敬仰。如果您能答应这门亲事,我立刻就派遣媒人前去。路途虽然遥远,但有一水相通。我不敢说用百辆马车来迎接,定会恭敬地准备好船只等候。现在我写这封短信,一是恭贺您升官,二是希望您能答应这门亲事。我在写信时,满心期待着您的答复。 世弟周琼顿首。 贾政看完信,心里想:“儿女的姻缘果然是命中注定的。去年因为见他在京都任职,又是同乡,向来关系很好,又看到他的孩子长得不错,在酒席上就提起过这件事。但当时没有说定,也没和家里人说起。

后来他调到了海疆,大家也就不再提了。没想到我如今升任到这里,他就写信来询问。我看他家的门户与我家也相当,和探春倒也般配。只是我没有带家眷过来,只能写信和他商议这件事。” 贾政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只见门上传进来一份文书,是通知他到省城去参加会议的事情。贾政没办法,只好收拾行装前往省城,等候节度的委派。 有一天,贾政在公馆里闲坐,看到桌子上堆着一堆文书纸张,便一一翻看。

看到刑部的一份文书:“为报明事,会看得金陵籍行商薛蟠——”贾政一看,大吃一惊,说道:“不得了,这件事已经被提交到刑部了!”于是他赶紧用心看下去,原来是“薛蟠殴伤张三致死,串嘱尸证捏供误杀一案”。贾政一拍桌子,说道:“这下完了!” 他只得继续看下去,下面写着: 据京营节度使的公文称:薛蟠籍贯是金陵,路过太平县时,在李家店歇宿,与店内的伙计张三原本不认识。在某年某月某日,薛蟠让店主准备酒菜,邀请太平县的百姓吴良一同饮酒,并让伙计张三去取酒。因为酒的味道不好,薛蟠让张三换好酒。

张三说酒已经买好了,难以更换。薛蟠因为张三态度倔强,就将酒朝他脸上泼去。没想到泼酒的力气太大,正好张三低头去拾筷子,一时失手,薛蟠将酒碗掷在了张三的囟门处,打破了头皮,流出血来,没过多久张三就死了。李店主赶来施救已经来不及,随后便向张三的母亲告知了此事。张三的母亲张王氏去看时,发现儿子已经身亡,随即喊来地保到县衙呈报。前任知县前往验尸,仵作将张三头部骨破一寸三分以及腰眼处的一处伤口漏报,填写了验尸格目,详细上报到府里,经过审理后又转呈到上级。认为薛蟠确实是泼酒失手,掷碗误伤张三致死,按照过失杀人罪,比照斗杀罪收赎等情由上报。 我们仔细查阅了各犯证和死者亲属前后的供词,发现并不相符。

而且查阅《斗杀律》的注释说:“相争为斗,相打为殴。必须确实没有争斗的情形,偶然导致他人死亡,才可以按照过失杀人罪来定罪。”应该让该节度审明实际情况,妥善拟定罪名并上奏。现在据该节度上疏称:薛蟠因为张三不肯换酒,醉酒后拉着张三的右手,先朝他的腰眼打了一拳。张三被打后回骂,薛蟠将碗掷出,导致张三囟门受伤严重,头骨破碎,脑浆迸裂,当场死亡。可见张三的死,确实是薛蟠用酒碗砸伤导致的,自然应该以薛蟠抵命。将薛蟠依照《斗杀律》拟绞监候,吴良拟以杖徒之刑。对于承审不实的府州县官员,应请求…… 以下注着“此稿未完”。

贾政因为之前薛姨妈的托付,曾经托过知县帮忙。他担心如果朝廷下旨革职审查起来,会牵连到自己,心里十分不踏实。于是他赶紧翻开下一本文书查看,偏偏不是关于这件事的。他只好翻来覆去地把这些文书都看完了,始终没有看到接续这件事的下文。贾政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更加害怕起来。 正在他烦闷不已的时候,只见李十儿走进来,说道:“请老爷到官厅去伺候着,大人衙门已经打了二鼓了。”

贾政正发着呆,根本没听见李十儿的话。李十儿又请了一遍,贾政这才回过神来,说道:“这可怎么办才好?”李十儿问道:“老爷有什么心事?”贾政便把看文书的事情说了一遍。 李十儿安慰道:“老爷放心。要是刑部真这么判了,还算薛大爷运气好呢。奴才在京里的时候听说,薛大爷在店里叫了好些女子,大家都喝醉了还生了事,直接把那个伙计活活打死了。奴才听说他不仅托了知县,还求了琏二爷花了好多钱,把各个衙门都打通了才被提交到刑部的。也不知道怎么刑部没弄清楚。如今就算事情闹破了,也是官官相护的,最多就是认个承审不实的罪名,革职处分罢了,哪里还会因为收了银子就承认私情呢。老爷您别担心,等奴才再去打听打听。可别耽误了上司交代的事。”

贾政道:“你们哪里懂这些,只可惜那知县听了人情,把这个官都丢了,还不知道有没有罪呢。”李十儿说:“现在想他也没用了,外面已经伺候好半天了,请老爷赶紧去吧。”贾政不知道节度传他去办什么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背剑之人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碧蓝航线界限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剑道第一魔 wtw1974 穿越大周 修神外传仙界篇 绝品桃花命 我在异世封神 快穿之男配上位记 苍海皓云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穿越陪都之谍战重生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人的餐桌 代号惊蛰 何寄锦书来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最近更新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 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 中国古代名人传 凉州布衣 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宋歌声声慢 大唐钓鱼人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九霄魂录 红楼:战神贾芸我只手镇天下 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 纨绔世子的一生 烛影迷局 皇子无双 大周第一纨绔 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 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 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 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 
白话红楼梦:精编 清风随竹影 - 白话红楼梦:精编txt下载 - 白话红楼梦:精编最新章节 - 白话红楼梦:精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