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

青酉

首页 >>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 >>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世子无双 最强终极兵王 替身太监:我替皇帝宠后宫 大国军舰 锦衣卫:我们老大有点鸡贼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 青酉 -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全文阅读 -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txt下载 -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5章 商定阁臣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早朝之上,大殿内庄严肃穆。

朱佑樘高坐龙椅,目光扫过殿下一众朝臣。

“诸位爱卿,如今刘健刘阁老已然告老还乡,内阁首辅之位空缺,不知诸位可有合适人选举荐?”

朱佑樘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沉稳而有力。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

过了片刻,一位大臣出列,拱手行礼道:

“陛下,臣以为李东阳李大人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且在朝中任职多年,经验丰富,可堪此大任。”

话落,另一位大臣紧接着站出来反驳:

“李大人虽有才华,但首辅之位,需有决断力与大局观之人担任。依臣看,谢迁谢大人为人正直,遇事果敢,更适合这首辅之位。”

这时,礼部尚书快步上前,神色恳切,语气坚定地说道:

“陛下,李东阳大人在文学经史方面造诣极高,多年来为朝廷撰写诸多重要文诰典册,教化万民。

这些年,他在处理各类礼仪活动与外交文书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思与严谨的态度,将我朝国威彰显于四方。

他心思细腻,擅长协调各方关系,处理政务细致入微,能将朝中琐事梳理得井井有条。

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更需要李大人这样长袖善舞之人来统筹全局,调和矛盾,让朝廷上下一心,共同为国家发展出力。”

刑部侍郎也不甘示弱,跨出一步,朗声道:

“陛下,谢迁大人刚正不阿,在朝中威望颇高。遇到棘手之事,总能迅速做出判断并果断处理,毫不拖泥带水。

如今朝堂内外问题繁杂,需要的正是谢大人这般有魄力、有担当的首辅,带领群臣解决难题。

比如之前地方上的贪腐大案,谢大人一查到底,雷厉风行,震慑了不少心怀不轨之人。”

工部尚书面露思索之色,随后出列,缓缓说道:

“陛下,李东阳大人性格温和,能广纳谏言,在他身边,大臣们敢说真话,这对朝堂的清明至关重要。

一个能倾听各方声音的首辅,才能制定出更符合国情民意的政策。

而且,李大人长期参与内阁事务,对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不至于因首辅更迭而产生混乱。”

一旁的御史立刻反驳:

“可当下边境局势紧张,国内民生问题也亟待解决,这需要首辅有雷厉风行的手段。

谢迁大人在处理地方叛乱时,手段强硬,迅速稳定局势,他的这种决断力,正是应对当前复杂局势所必需的。”

吏部尚书耿裕这时站出来,声如洪钟:

“诸位所言虽各有道理,但李东阳大人不仅具备上述优点,还在多年的为官生涯中,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资源和政治智慧。

他与各方势力都能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在推行政策时,阻力相对较小。

陛下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李大人都积极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陛下的治国理念领会深刻,定能更好地辅佐陛下,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造福百姓。”

随着吏部尚书发言完毕,支持李东阳继任首辅的声音愈发高涨,大臣们纷纷点头附和,朝堂上一时被赞同李东阳的言论所主导。

一时间,朝堂上众说纷纭,大臣们各抒己见,纷纷举荐自己心中的合适人选,争论声此起彼伏。

朱佑樘静静地听着,神色平静,不时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量着众人的提议。

朱佑樘抬手虚按,朝堂瞬间安静下来,他目光沉稳地扫视一圈,缓缓开口:

“众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朕深思熟虑,李东阳学识深厚、理政经验丰富,又善于调和各方,升任内阁首辅,应能担起辅佐重任,便就如此定了。”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行礼,齐声道:“陛下圣明。”

李东阳上前谢恩,神色谦逊却难掩眼中的坚定。

可随着李东阳升任,内阁空出的位置,瞬间让朝堂炸开了锅。

礼部侍郎王华率先站出,拱手作揖,高声道:

“陛下,臣举荐礼部尚书张升入阁。

张大人自幼饱读诗书,对礼仪典制钻研颇深,在我朝举办的诸多重大典礼中,皆安排得滴水不漏。

今朝堂诸事繁杂,礼仪更是彰显国威、稳固人心的大事,张大人入内阁,定能在诸多事务上建言献策,其学识和经验,必能为朝廷所用。”

话还没落音,兵部侍郎于度就大步跨出,神色急切,拱手道:

“陛下,如今边境局势复杂,内阁需有深谙军事要务之人,方能应对突发状况。

臣认为兵部尚书刘大夏刘老大人,久经沙场,南征北战,谋略过人。

他曾多次作为监军平定边境叛乱,对军事部署、战略规划有着独到见解。

若能入阁,定能在国防军事方面为陛下排忧解难,保我大明边疆安宁,内阁实在不能缺这样的人才。”

户部尚书侣钟也不甘示弱,抢步上前,急切说道:

“陛下,如今国库收支、民生经济,皆是关乎国本的重中之重。

臣也力荐刘大夏,他在地方任职时,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政绩斐然,百姓皆赞其德。

他对经济民生有着深刻且独到的见解,能精准把握民间疾苦与经济脉络。

唯有如此能臣入阁,方能助力陛下将大明经济推向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刑部侍郎郑均一听,连忙出列,反驳道:

“侣大人此言差矣!如今朝堂之上,律法严明才是根基。

刘尚书虽在军事上有建树,但于律法刑名之事,却不及刑部尚书闵珪。

闵大人断案如神,公正严明,经手案件无一错漏,入内阁可整肃朝纲,维护律法尊严,这才是当下紧要之事。”

侣钟一听,脸色涨红,上前一步,指着郑大人道:

“郑大人,如今边疆战事一触即发,稍有差池便是生灵涂炭,难道不比律法更要紧?你这是本末倒置!”

郑均也不示弱,挺直腰杆,大声回应:

“侣大人,若无律法约束,即便边疆安稳,朝堂内部也会混乱不堪,这天下谈何太平?你莫要只看眼前战事,不顾长远大局!”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情绪愈发激动,不少人涨红了脸,声音也不自觉拔高。

有人面红耳赤地争论政策理念,有人言辞激烈地反驳他人举荐,甚至有两位大臣差点拉扯起来,场面一度混乱不堪。

朱佑樘看着这乱糟糟的景象,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重重地咳嗽一声:

“朝堂重地,成何体统!都给朕冷静些,此事朕自会斟酌定夺。

退朝!”

众臣这才慌忙跪地请罪,可那暗自较劲的目光,仍在朝堂中你来我往。

下朝后,朱佑樘并未直接返回后宫,而是屏退了左右侍从,独独留下了徐志道。

“济危,朝堂之上太过喧闹,诸多声音朕也难以分辨。

你心思缜密,眼光独到,且直言不讳,朕想听听你对内阁空缺之位的看法,依你之见,谁更适合入阁?”

朱佑樘神色关切,语气中满是对徐志道的信任。

徐志道微微躬身,沉思片刻后,神情庄重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诸位大臣所荐之人皆各有所长,然而,臣斗胆举荐一人,乃杨廷和。”

“杨廷和?”

朱佑樘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探究,“你且细细说来。”

“陛下,杨大学士年少成名,十九岁便高中进士,其才学之高,世人皆知。

他入仕以来,历任多职,在翰林院潜心钻研经史子集,为日后的治国理政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底蕴;

在地方任职时,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对民生百态有着深刻的认知。”

徐志道条理清晰地阐述着。

“但这还不足以成为他入阁的关键,陛下。”

徐志道微微顿了顿,接着说道。

“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既需应对边境的军事威胁,又要处理内部的民生、吏治难题。

杨廷和为人沉稳,遇事冷静,有着超乎常人的大局观和决断力。”

“就拿之前的灾荒赈济一事来说,他负责统筹调度,不仅迅速调配物资,还巧妙协调各方力量,使得受灾百姓及时得到救助,且未引起地方秩序的混乱,这等协调各方的能力,正是内阁所急需的。”

徐志道补充道。

“再者,杨廷和对朝堂上的军事、民生、律法等诸多事务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能从宏观角度出发,权衡利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军事方面,他虽未亲临战场,但对军事战略的研究颇为深入,能为国防决策提供新思路;

在民生经济上,他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本,提出的多项鼓励农耕、兴修水利的举措,都十分具有前瞻性;

在律法方面,他主张律法应与时俱进,既维护法律的威严,又注重其合理性,以更好地治理国家。”

徐志道进一步阐述。

徐志道微微前倾,加重了语气:

“陛下,最主要的是,杨廷和曾教导过太子殿下。他对太子的品性、学识、志向都有着深刻的了解,能以辅佐储君之心,为陛下分忧。

日后太子登基,杨廷和也能凭借这份熟悉,更好地辅助新君,确保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平稳传承与发展。”

朱佑樘听后,陷入了沉思,许久之后,他缓缓开口:

“济危所言,让朕颇有收获。此事朕还需再斟酌一番,你先退下吧。”

徐志道行礼告退,心中明白,自己的一番话,或许能为陛下的决策提供些许参考,而内阁人选的最终敲定,将对大明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朱佑樘对着门外,扬声说道:“你们进来。”

声音不高,却带着上位者独有的威严。

牟斌和何鼎二人闻声,立刻恭恭敬敬地走进殿内,在朱佑樘面前单膝跪地,齐声说道:“陛下。”

朱佑樘微微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目光在二人脸上来回扫过,随后缓缓开口问道:

“你们说,徐志道知道自己外祖父的事吗?”

牟斌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上前一步,恭敬回道:

“陛下,据臣暗中查探,徐志道对外祖父之事应该没有察觉。

但他平日行事极为谨慎,未在人前显露过丝毫情绪波动,也未进行过相关打听或追查。”

何鼎也紧接着补充道:

“陛下,臣与徐志道也曾有过几次接触,他言谈举止间,并无异常之处。

但他心思深沉,臣不敢断言他是否真的不知情,或许是将这份心思深埋心底,未让人察觉。”

朱佑樘轻轻踱步,双手背在身后,眉头微微皱起,神色凝重:

“此事关系重大,若他知晓,以他的才学与能力,不知会如何应对。

朕在意的,不仅是他当下的态度,更是未来的走向。”

牟斌思索片刻,建议道:

“陛下,要不臣再深入查探一番,寻个契机试探他一二,看他究竟知晓多少,又有何打算?”

朱佑樘微微摇头,神色间满是考量:

“不可贸然行事,徐志道是朝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朕不愿轻易打草惊蛇。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你们暗中留意,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来报。”

牟斌和何鼎对视一眼,再度单膝跪地,领命道:“臣遵旨!”

朱佑樘目送牟斌和何鼎退下,独自一人在大殿中踱步良久。

他深知内阁人选关乎朝堂根基与国家未来走向,而徐志道的身世谜团又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

此时,殿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柔和的光线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第二日早朝,朝堂之上气氛依旧凝重。

朱佑樘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殿下的群臣,心中已然有了几分思量。

他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

“昨日退朝后,朕细细思量了内阁空缺之位的人选。

诸位爱卿所荐之人,皆有其过人之处,但朕觉得,杨廷和杨大学士,或许是个合适的人选。”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阵骚动。

礼部侍郎王华率先出列,拱手说道:

“陛下,杨廷和虽有才学,但资历尚浅,内阁重任,关乎国家兴衰,是否该多考虑朝中元老,以免朝堂不稳啊?”

兵部侍郎于度也跟着站出来,神色急切:

“陛下,如今边境局势紧张,刘大夏刘大人在军事方面经验丰富,更能为朝廷排忧解难,臣还是恳请陛下三思啊。”

朱佑樘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神色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意已决,杨廷和虽资历尚浅,但他才学出众,见识不凡,且在处理诸多事务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朕相信,他定能不负朕望,为内阁注入新的活力。”

众人见皇帝心意已决,纷纷跪地行礼:“陛下圣明。”

杨廷和上前谢恩,他神色庄重,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竭尽所能。”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快穿】欢迎来到手撕白莲炼狱 女帝痛哭,她杀死了自己最爱的人 我的钢铁萌心:以德皇之名 综影视穿越 伏天鼎 特摄:我,贪欲者,欲望成神! 毕业前,清纯校花为我怀了龙凤胎 搬空全球穿七零,科研军嫂有点颠 玄幻:杀猪百万头,我无敌世间 穿成假千金,真千金对我嘎嘎狂宠 凡人策 关东山,黑刀客 抄家前,小奶包搬空京城去流放 傻驴驴驴驴驴驴驴驴 灭我秦家满门,我掀了你的天下 剑道第一魔 洪荒:开局夺舍殷洪得造化乾坤图 系统:抽卡进行中 艳海风波 异界:开局买下白毛兽耳娘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谍海风雷 长夜谍影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我,边防军人,在大秦封侯拜将! 红色脊梁 凤倾天下——王妃有毒 我有一个特种兵系统 
最近更新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 我家有个电饭锅 御赐监察使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白话三侠五义 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 立渊传 沉默的战神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 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 青酉 -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txt下载 -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最新章节 -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