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前传

文岳

首页 >> 三国前传 >> 三国前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红楼群芳谱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开局穿越寡妇村 金牌帝婿 抗战:开局召唤一个德械师 乖乖老婆,别闹了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 重生之魏帝曹髦 大秦:先生别担心,朕不是皇帝! 
三国前传 文岳 - 三国前传全文阅读 - 三国前传txt下载 - 三国前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8章 虞诩的机智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话说车骑将军邓骘和征西校尉任尚他们,去讨伐那些羌人。当时各郡的兵马还没到齐,就先在汉阳驻扎下来,只派了前头的几千骑兵,去打探羌人的动静。谁知道呢,到了冀西这个地方,突然就跟钟羌撞上了。这一下子可不得了,他们仓促之间根本抵挡不住,一下子就被羌人杀死了一千多号人,剩下的那些人狼狈得像斗败的公鸡,灰溜溜地逃了回来。

巧的是,西域副校尉梁慬刚好赶回来,他走到敦煌的时候,接到诏书要去给邓骘当援兵。于是他马上带着兵转到张掖,一到那儿就跟羌人干上了,一下子就打败了一万多羌人,杀了一大半,缴获的战利品堆得像小山似的。接着他又进军到姑臧,有三百多个羌人的头目,被他的威名吓得够呛,赶紧来投降。梁慬就好言好语地跟他们讲道理,然后把他们都放回去了。这些羌人头目乐得屁颠屁颠的,赶紧跑回自己的地盘去了。

这一年啊,边疆不太平,内地也灾祸不断。有十八个郡国发生了地震,四十一个地方下大雨发大水,二十八个地方遭了大风、暴雨还有冰雹。这可把人折腾得够呛,太尉徐防、司农尹勤,觉得这都是自己的责任,就上书说要辞职。邓太后也没办法,就准了他们的请求。这三公因为灾异被罢免,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后来邓太后让太傅张禹当了太尉,太常周章当了司空。

可这时候,宦官鄛乡侯郑众和尚方令蔡伦,瞅准机会就开始干预朝政。他们俩把邓太后哄得开开心心的,太后可宠他们了。这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能有啥好呢?就像那老鼠进了米缸,没一个好东西。这司空周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跟太后说这样不行,可太后根本就不听他的。这周章也是个直性子,脾气倔得像头牛,一看太后被蒙在鼓里,气得火冒三丈。他就偷偷地和一些朋友商量,打算把邓骘兄弟还有郑众、蔡伦这些人都给杀了,然后把太后和皇帝都废了,改立平原王胜当皇帝。

谁知道这事儿还没开始干呢,就走漏了风声。结果周章被撤职查办,他心里明白自己这下肯定没好果子吃,干脆一咬牙,喝毒药自杀了。这事儿干得也太莽撞了,简直就是脑袋一热就往前冲,不过他还算有点骨气,没连累家里人,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颍川太守张敏,被调到京城当了司空。司徒梁鲔生病去世了,就又让鲁恭来当司徒。这鲁恭之前被免过官,前面一回说过这事儿。

到了第二年二月,邓太后派光禄大夫樊准和吕仓,分别到冀兖两个州去巡视,去救济那些受灾的老百姓。樊准就提了个移民的建议,说光给吃的喝的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应该把这些灾民都迁到荆扬那些收成好的郡去。邓太后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老百姓这才稍微好过了一点。

谁知道这时候又碰上大旱,老天爷好像故意跟人作对似的。邓太后着急得不行,亲自跑到雒阳寺去,让人把若卢狱里的囚犯都带到寺里,她要亲自审问。这若卢狱是少府管的,一般都是关那些将相大臣的地方。有一个囚犯,是被冤枉的,本来没杀人,硬是被屈打成招。这时候他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被狱卒像抬死猪一样抬到太后面前。这囚犯吓得连头都不敢抬,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绝望,话都不敢说。

太后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出这里面有问题,就和声细语地问他。这囚犯一看太后这么和蔼可亲,就像见到了救星一样,“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把实情一五一十地都说了。太后听了,气得脸都红了,马上把这个囚犯给放了,把那个冤枉人的雒阳令抓起来抵罪。

这事儿刚办完,还没回宫呢,嘿,天上就下起了大雨。那些大臣们高兴得像过年一样,都在那儿喊“万岁”。不过话说回来,太后虽然是好心去审问囚犯,可一个妇道人家,亲自去干这事儿,也不符合国法啊。

没过多久,又收到任尚打了败仗的消息,这下太后又开始发愁了。原来车骑将军邓骘,在外面驻扎了一年多,就让任尚和从事中郎司马钧,带着各路人马去攻打羌人的头目滇零。到了平襄这个地方,和滇零他们打了好久,结果任尚的军队被打得大败,死了八千多人。这些人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慌慌张张地逃了回来。这任尚也真是的,根本就不是带兵的料,让他去打仗,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

这滇零打了胜仗,可不得了,居然自称天子,还把武都、参狼、上郡、西河这些地方的羌人都召集起来,往东去攻打赵魏,往南又跑到益州去捣乱,把汉中太守董炳都给杀了,还在三辅这个地方到处抢劫,那势头就像一把火,烧得旺旺的。

湟中这些地方,粮食贵得离谱,一石粮食要一万钱。老百姓可遭殃了,饿死的人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朝廷这边呢,既要运粮食送兵器给前线,又要发粮食救济老百姓,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以前的左校令庞参,因为犯了法被降职,在若卢狱里干活。他就让儿子庞俊上书说:“现在西边那些地方的流民到处跑,乱得很,可朝廷还不停地征兵征粮。水利也没人修,土地都荒了,种不出庄稼。又要派大军去打仗,还要让老百姓到很远的地方去戍守,这样下去,老百姓种地的功夫都被运粮这些事儿给耽误了,钱财也都被征发光了。田地没人种,庄稼没收成,大家都穷得没办法,明年秋天也没啥指望了。老百姓都被折腾得没力气了,实在是受不了了。我觉得吧,与其从万里之外运粮食去给羌人,还不如让军队先休息一下,等羌人自己累了再说。车骑将军邓骘,应该先把军队带回来,留下征西校尉任尚,让他带着凉州的老百姓,搬到三辅这个地方来。让老百姓少干点活,少交点税,这样男的能种地,女的能织布。然后等我们的军队养精蓄锐了,趁着羌人松懈的时候,出其不意地去攻打他们,这样就能报仇雪耻了。我自己犯了罪,本来不敢说这些,但是忍不住,希望太后能看看。”

邓太后看了庞参的信,心里犹豫得很。正好光禄大光禄大夫冀州回来复命,他听说庞参上书的事儿,觉得庞参说得挺对,而且他也知道庞参有本事,就上书推荐庞参说庞参我听说一百只普通的鸟,也比不上一只鹗。以前孝文皇帝听了冯唐的冯唐赦免了魏尚的魏尚让他去守边疆,匈奴都不敢往南来捣乱。一个大臣要是有本事,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关键是要选对人。我看以前的左校令庞参,这人有勇有谋,厉害得很,就像当年的魏尚一样。他之前犯了点小法,被降职干活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羌人在捣乱,大军在西边驻扎,我觉得像庞参这样的人,就应该让他去带兵打仗。希望太后能学学以前的事儿,看看魏尚的功劳,赦免庞参的罪,让他去当先锋,肯定能有效果,要帮国家扬威也不难。我就说这些,太后您看着办吧。”

就因为这一封信,庞参得到了太后的赦免,还被升为谒者,谒者西边去监督三辅的三辅军队,去屯田防守边疆。太后还下诏书让梁慬进军到金城。

梁慬收到三辅军队的报告,知道那些叛变的羌人到处捣乱,都快打到园陵了,马上带着兵就去攻打。他在武功、美阳这些地方和羌人打了好几仗,每次打仗他都冲在最前面,像个战神一样,把羌人打得屁滚尿流,连着打败了羌人好几次,救回了好多被抢走的老百姓,缴获的马啊、牲畜啊、财物啊,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邓太后收到梁慬的捷报,心里这才稍微好受了一点,马上写了封信去表扬他,让他去剿灭和安抚那些羌人,还让他指挥各路军队。同时呢,太后也听了庞参的建议,把邓骘召回来,只留下任尚在汉阳驻扎军队。

邓骘接到诏书回到东边,在路上又接到太后的恩诏,让他当了大将军。这邓骘也没立啥功劳,怎么就升官了呢?这不明摆着太后是向着自己家里人嘛。邓骘到了京城,大鸿胪大鸿胪杖去迎接他,中常侍中常侍酒好肉去犒劳他,那些王侯们都排着队在路边等着看他,一路上热闹得很。邓骘到了皇宫去拜见太后,太后又特别赏赐给他好多丝绸、车马,这可把他风光坏了,就好像他是天下第一大功臣似的。

太后既然对邓骘这么好,也不好意思不给任尚一点好处,就封任尚为乐亭侯,给他三百户的食邑。这任尚打了败仗,还能封侯,这邓太后也真是糊涂得可以。不过太后也把护羌校尉侯霸给召回来了,说他管不住羌人,把他贬为平民,这侯霸也挺冤枉的。然后让以前的西域都护段禧,段禧护羌校尉。

谁知道这羌人的势力越来越大,根本就制不住。永初三年的春天,三辅这个地方告急,太后只好又派骑都尉任仁,带着各郡的屯兵去支援三辅。这任仁也是个倒霉蛋,去了之后打一仗败一仗,羌人越来越嚣张。当煎、勒姐这些种的羌人,把破羌县给攻陷了,钟羌又把临洮县给占了,连陇西南部都尉都被他们抓走了。

司徒鲁恭,年纪都快八十了,就上书说要退休,太后就改任大鸿胪夏勤为司徒。这夏勤当了司徒之后,每天都在发愁,担心国家的钱不够用,经常看着屋顶叹气。没办法,他就和太尉张禹、司空张敏商量,按照以前汉朝的办法,让老百姓交钱交粮食,就可以当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官大夫府吏、缇骑营士这些官。邓太后看三公都同意,也就批准了。

谁知道这时候天灾一个接着一个,老是闹饥荒。上半年河洛发大水,京城的人饿得前胸贴后背;下半年并凉又发大水,饿得没办法,人都开始吃人了。这还不算完,又传来好多坏消息,海贼张伯路张伯路,在沿海的九个郡到处抢劫,渤海、渤海那些地方的大盗贼刘文河、周文光这些人,还和他们勾结在一起,把这些地方搅得一团糟。

还有代郡、上谷、涿郡这些地方,乌桓、鲜卑那些叛变的胡人,也跑来捣乱,把五原太守都打败了,还杀了好多郡里的当官的。南匈奴的骨都侯,还偷偷地帮着乌桓、鲜卑,这些人的反叛劲头大得很,根本就收拾不了。更糟糕的是,南单于也背叛汉朝了,把美稷的守将耿种给围住了,情况危险得很。

这时候汉朝的那些将相们,没办法再瞒着了,只好把这些情况都告诉邓太后。太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和她哥哥邓骘这些人商量,一路一路地派人去征讨。派侍御史庞雄去剿灭海贼;派车骑将军何熙去救五原;派辽东太守耿夔去攻打南单于;又让梁慬去当度辽将军,给耿夔当后援。这一道道的军书发出去,到处都是出征的战鼓声音,不但当时的汉朝朝廷忙得晕头转向,就连我这写故事的人,写到这儿都觉得脑袋都快大了,一会儿说东边,一会儿说西边,真是费精神啊。

不过这侍御史庞雄,去剿灭海贼的时候,那些海贼本来就是乌合之众,根本就不是朝廷军队的对手。张伯路打一仗败一仗,最后没办法,只好来投降。渤海、平原那些厉害的盗贼,一看张伯路都投降了,也吓得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到处躲起来。庞雄马上报告说海贼都被肃清了,太后很高兴,就升他为中郎将,让他带着兵往西去,给车骑将军何熙当副手。

辽东太守耿夔和行度辽将军事梁慬,那可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他们一会师,就朝着美稷城进军。走到属国故城的时候,遇到了南匈奴的部酋奥鞬日逐王,带着三千多骑兵,在路中间拦住他们。耿夔二话不说,拿着武器就冲在最前面,梁慬在后面跟着也冲了上去。这两人就像两只猛虎冲进了羊群一样,在匈奴的阵里杀来杀去。这三千匈奴骑兵,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一下子就被打得七零八落,奥鞬日逐王吓得赶紧骑着马跑了,那些辎重财物,都被汉军给抢走了。

这时候南单于师子已经病死了,他的堂弟檀继承了单于的位置。永初三年六月的时候,檀还到京城来朝见过皇帝。他回来的时候,有个投降的汉人叫韩琮,跟他说:“关东那边发大水,老百姓和当兵的都饿死了,这时候要是发兵去攻打,肯定能打赢。”单于檀这傻帽,被韩琮这么一忽悠,就背叛汉朝起兵了,还把美稷给围住了。

等到日逐王一个人狼狈地逃回来,他才知道汉军还是很厉害的。不过他还不死心,觉得自己没亲眼看到汉军有多厉害,非要自己带着兵,和汉军决汉军战才行。于是他把美稷的包围撤了,带着八千精骑,去和汉军打仗。

正好碰到梁慬,这时候梁慬手下只有两三千人。单于檀一看,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自己人多,肯定能打赢,就指挥着骑兵把梁慬给围住了。

谁知道这梁慬根本就不怕,穿着铠甲,拿着长矛,骑着马就冲进了匈奴的阵里。他的那些手下,也都像不要命似的,跟着他一起冲。这梁慬就像个战神一样,在匈奴阵里杀了个七进七出,把匈奴的骑兵冲得稀里哗啦,分成了好几段,根本就围不住他。单于檀一看这情况,吓得脸都白了,知道自己打不过,赶紧带着人跑回虎泽去了。

没过多久,单于檀又跑到常山去捣乱。梁慬和耿夔合兵一处,有一万人,赶紧去支援常山。单于檀一看汉军来了,又吓得跑回虎泽去了。

车骑将军何熙,已经到了五原,把乌桓、鲜卑那些叛变的胡人给打退了。庞雄也到了,这时候何熙生病了,听说常山被攻打,就派庞雄赶紧去救。庞雄到了常山的时候,那些胡人已经跑了,于是他就和梁慬这些人会合,一共有一万六千人,一起去进攻虎泽。

南单于檀这时候已经被吓破了胆,两次被打败,看到汉军浩浩荡荡地来了,吓得魂都快没了。他把韩琮叫过来,骂道:“你不是说汉人都死光了吗?现在这些厉害的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怎么这么厉害!”韩琮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趴在地上直磕头。单于檀把他骂了一顿,就把他赶走了。这韩琮本来是汉人,还敢骗匈奴人来攻打汉朝,真是死有余辜。这南单于也是个笨蛋,这么容易就被韩琮给韩琮了。

单于檀没办法,只好派奥鞬日逐王,到梁慬的营里去投降。梁慬把他教训了一顿,说要让单于檀自己来谢罪,才能饶了他。单于檀接到回信,知道自己没办法了,只好光着脚,把自己绑起来,来向梁慬投降。

梁慬和庞雄、耿夔这些人,把军队排得整整齐齐,一个个拿着兵器站在那里,可威风了。然后让人把单于檀叫进来。单于檀走到跟前,还没等梁慬说话,就不停地磕头,把头都快磕破了。梁慬骂他忘恩负义,本来都不想饶他,看在他投降的份上,就放他一马,不过以后可不能再捣乱了,还得把儿子送来当人质,才肯退兵。

单于檀赶紧答应,发誓说以后再也不敢背叛了。梁慬这才让人把他放了,让他回去送儿子来当人质。单于檀回去不到半天,就把儿子送来了,还把之前抢的汉朝老百姓都放了回来。梁慬这些人这才收兵回去,到了五原。

五原这个地方,还有乌桓的一些残余势力,在那里出没。梁慬又带着兵去攻打,杀了好多人,剩下的那些人就投降了。车骑将军何熙,病得越来越重,最后竟然去世了。汉廷就正式任命梁慬为度辽将军,让他镇守边疆。把中郎将庞雄召回京城,升为大鸿胪。只有耿夔功劳最小,而且因为他没有去追着单于打,在路上磨磨蹭蹭的,应该受到处罚,就把他降职为云中太守。

北方这一片地方,总算是暂时平定下来了。可是那海贼张伯路,之前投降了,过了一年,又和渤海、平原的那些贼人勾结在一起,打进了厌次县,把那里的长官都给杀了。皇帝下诏书派御史中丞王宗,和青州刺史法雄一起,召集了幽冀两地好几万的兵,去剿灭这些贼人。连着打败了贼人的好几股势力。

正好这时候皇帝下了赦书,要解散这些贼人的队伍。可是贼人们看到军队还没解散,都不敢投降。王宗听了手下人的主意,想要趁机去攻打贼人们。法雄却站出来劝他说:“这兵啊,就是凶器,打仗那可是危险的事儿。光靠勇敢可不行,打赢打输也不一定。这些贼人要是跑到海岛上,可就不好剿灭了。现在正好可以把赦书宣布出去,把兵都撤了,让他们解散那些跟着他们的人。然后我们带着轻兵,穿上铠甲,去把那些贼人的头目给杀了,这才是事半功倍的办法呢!”这法雄可真是有主意,说的确实是剿灭盗贼的好办法。

王宗听了法雄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称赞他说得好,然后把兵都撤了,把赦书给贼人们看,让他们把抢的东西都还回来,答应不杀他们。贼人们听了,就照着做了。后来看到东莱郡的兵还没解散,就又跑到海岛上去了。不过那些跟着他们的人,大部分都散了,就剩下张伯路这几个头目了。

过了一个多月,海岛里没粮食吃了,这些贼人就又跑到内地来抢劫。法雄早就带着兵在那里等着他们了,看到贼人来了,就冲出去杀。这些官兵们一个个都像饿狼看到了猎物一样,勇猛无比,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张伯路这些人最后都被砍了脑袋,海贼这才被平定了。这北方、海贼这三路的叛乱,总算是都解决了。

可是这时候,只有那些叛变的羌人还没被制服,老是在西边捣乱。羌人的头目滇零,还打进了褒中。汉中太守郑勤,赶紧带着兵去防守。汉廷因为任尚在外面守了好久也没功劳,就下旨把他召回来,让他带着官吏和老百姓回到长安驻扎。

谒者庞参,又给邓骘写信说,应该把边疆郡县的那些难民,都迁到三辅这个地方来。邓骘觉得他说得挺对,而且还想干脆把凉州给扔了,只在朔方驻扎军队。于是就把公卿们都召集起来商量这件事。公卿们听了,都有不同的意见,邓骘却很生气地说:“这就好比一件破衣服,把两块破的地方缝在一起,还能补好。要是不这么做,恐怕这两块地方都保不住了!”大家听了邓骘的话,虽然心里不同意,但是也没办法,只好勉强赞成。

光禄勋李修,因为张禹生病被免官了,就代替他当了太尉。李修手下有个很聪明的人,刚被任命为郎中,这个人叫虞诩,字升卿,是陈国武平县的人。这虞诩从小就很聪明,点子特别多,所以他的履历咱们就详细说说。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但是他特别孝顺,一直照顾着祖母,县里的官吏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后来他当了郎中,听说邓骘决定要放弃凉州,心里就觉得很不对劲。可是他觉得自己官小,不方便直接到朝廷上去反驳。他想这新任的太尉李修,是个能管事的人,就打算直接跟他说说,让他去挽回这个决定。

虞诩就去找李修,跟他说:“我听说公卿们商量好了,要放弃凉州,我这心里怎么想都觉得不合适。先帝辛辛苦苦地开拓了这片土地,费了多大的劲儿才安定下来。现在就因为怕花点小钱,就把它给扔了,这是第一个不合适的地方。要是把凉州扔了,就用三辅来当边疆,那先帝的陵墓可就暴露在外面了,这是第二个不合适的地方。俗话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看看凉州的人,他们从小就练习武艺,一个个都勇猛得很,比其他州的人厉害多了。现在羌人不敢打进三辅,不敢给我们造成大的危害,就是因为凉州在后面挡着。凉州的老百姓,在战场上拼命杀敌,父亲死在前面,儿子接着上,一点都不害怕,就是因为他们是汉朝的臣民。现在要是把凉州扔了,把那里的老百姓都迁走,老百姓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肯定会生出二心。要是突然有人起来造反,趁着天下闹饥荒、乱糟糟的时候,国内又比较虚弱,那些有野心的人聚在一起,从西边一直打到东边,就算是有像孟贲、夏育这样的勇士当士兵,姜太公这样的人当将军,恐怕也挡不住他们。这样的话,函谷关以西,先帝的陵墓和京城,就都不是汉朝的了,这是第三个不合适的地方!那些商量的人说把凉州和三辅合在一起,就像补衣服一样还能补好,我看啊,这就像身上长了个疽,要是不赶紧治,会越烂越大,没完没了的。”

李修听了虞诩的话,就像被人敲了一闷棍一样,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了,觉得他说得太对了,要是真的放弃凉州,那可就坏了大事。李修就赶紧问虞诩:“你说得对,要不是你,我都差点误了国家大事。可是要保住凉州,得用什么办法呢?”

虞诩回答说:“现在凉州乱糟糟的,人心不稳,得小心有人趁机捣乱。要是朝廷里的公卿们,能把凉州的几个豪杰招揽过来,让他们当自己的手下,再把那些州牧太守的子弟招来,给他们个散官当当。表面上是奖励他们,让他们感激朝廷,实际上是把他们管住,防止他们捣乱。这样的话,凉州还有什么保不住的呢?”

这一番话,说得李修不停地点头,就像小鸡啄米一样。李修马上就进宫去重新商量这件事,公卿们听了李修的话,也都跟着说虞诩说得好。这些公卿们,就像墙头草一样,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

邓骘一看大家都反对他,自己势单力薄,没办法,只好把放弃凉州的想法取消了。可是他心里却很不服气,心想这虞诩坏了我的好事,我得找个机会收拾他。这邓骘心眼也太小了,就因为这点事儿,就想着害人,真是个卑鄙小人。

正好这时候听说朝歌有个叫宁季的贼人,聚集了好几千人,把长史都给杀了,越来越猖狂,州郡的军队都制不住他。邓骘一听,就像看到了机会一样,马上就任命虞诩为朝歌长,催着他赶紧去上任。这邓骘就是想借刀杀人,让虞诩去朝歌送死。

虞诩的那些老朋友都为他担心,都来给他送行,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虞诩却笑着说:“我这人啊,志向不是求安稳,遇到事情也不怕困难,这是当臣子的本分。要是不碰到这些难办的事儿,怎么能显出我的本事呢?”虞诩早就心里有数了,一点都不害怕。

说完,虞诩就收拾包袱上路了,直接到了朝歌。他先去拜见河内太守马棱,马棱看到虞诩,就叹了口气说:“你是个读书人,应该在朝廷里当官,给国家出谋划策,怎么被派到这个地方来了呢?”

虞诩回答说:“我接到任命的时候,那些当官的都来给我送行,也都说我这次去朝歌肯定没好果子吃。可是我既然当了臣子,怎么能怕困难呢?我看这朝歌,是韩魏的郊外,背后靠着太行山,前面挨着黄河,离敖仓只有一百里。青州、冀州的老百姓,有好几万都逃到这里来了。这些贼人不知道去打开敖仓招揽老百姓,也不知道去抢仓库里的兵器,守住城皋这个地方,要是他们这么做了,就等于把天下的右臂给砍断了。从这就能看出来,这些贼人没什么大志向,不值得担心。不过现在他们刚闹起来,势头正旺,不能直接和他们硬拼。用兵打仗得讲究策略,太守您就放心吧,给我点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管我太严,我自然有办法平定这些贼人。”

马棱听了虞诩的话,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很爽快地答应了。这马棱也是个有眼光的人,看出虞诩不是一般人。

虞诩到任之后,就贴出告示悬赏招募壮士,把壮士分成三等:上等的是那些专门去攻打抢劫贼人的;中等的是喜欢偷东西的;下等的是那些不干活、整天在外面游荡的。让手下的官吏们,把自己知道的这些人都报上来,最后招募了好几百人。虞诩亲自去挑选,把那些没本事的都去掉,最后留下了一百多个厉害的。

虞诩就摆了一桌好酒好菜,请这些人吃饭。在饭桌上,虞诩跟他们说,只要他们按照自己说的做,以前的罪就都免了。然后虞诩就让这些人混到贼人里面去,让他们去引诱贼人出来抢劫。虞诩自己带着兵在旁边埋伏着,就等着贼人上钩。

等贼人一出来,虞诩就带着伏兵冲出去,两边夹攻,一下子就抓住杀了好几百个贼人。剩下的那些贼人,被这次打击吓得够呛,都不敢再出来了。

虞诩又想出了一个别的办法,他偷偷地把那些以缝纫为生、家里很穷的男人女人都找过来,让他们去给贼人做衣服,在衣服上缝上记号,还答应多给他们工钱。这些老百姓早就恨透了贼人,听到虞诩的命令,都很高兴地去做了。

贼人不知道这里面的秘密,等衣服做好了,就穿着到街上去。捕役们早就得到虞诩的指示,一看就知道哪些人是贼人,一下子就把他们都抓住了。这些贼人被抓住的时候,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都觉得虞诩像神仙一样厉害,吓得再也不敢聚在一起了。就这样,朝歌又恢复了安宁。

虞诩把平贼的事情写信报告给朝廷,邓骘这下也没办法了,虽然心里还是恨虞诩,但是也找不到理由害他了。

这虞诩可真是有本事,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还能想出办法来平定叛乱。这就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多动脑筋,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不知道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咱们就等着看下一回吧。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背剑之人 凡人策 剑道第一魔 傻驴驴驴驴驴驴驴驴 养只小人鱼 绝色神雕 肥水不流外人田 男欢女爱 春棠欲醉 东汉末年枭雄志 曼陀罗妖精 美色难挡 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 赤心巡天 四合院:开局枪决棒梗,我能签到 猎天争锋 穿越家丁之百香国 都市花语 美食之末世求生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北伐就在今日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大明锤王 家父唐高祖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大隋主沉浮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史上最强策谋师 
最近更新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 乘坐热气球去三国 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 开局获得冉闵武魂无敌三国 说我战术太脏,战败后告我是战犯 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 忘恩负义要我死,我造反你哭什么? 在澳洲建国1796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退婚当天,我继承了北幽王爵 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 我一心求死,怎么功成名就了? 穿越,从深山打猎开始 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 大明!风起土木堡 大乾六皇子,开局遇上昏迷嫂嫂! 嚣张小侯爷 
三国前传 文岳 - 三国前传txt下载 - 三国前传最新章节 - 三国前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