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酒花玉露

首页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疯批小师叔她五行缺德 逼我下乡?科研军嫂搬空你全家 极品老师 我的钢铁萌心:以德皇之名 港综:开局死靓仔南,邻居马小玲 被赶出家属院:嫁老男人养崽开摆 寂寞少妇的欲望 农家乐小老板 假千金靠沙雕带偏了所有人 民间风水师笔记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酒花玉露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全文阅读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txt下载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55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155章

其实,这两条路都不好走。

等待贝当的是空前苛刻的城下之盟:

“贝当将维持统治,但是巴黎,北法,法国与比利时、瑞典和大西洋的交界地区将成为德国占领区;意大利要占有法国东南部地区,停战条款将与墨大爷讨论。法国军队将缩减为10万人,‘占领费’根据过高的法郎对马克汇率确定,将从法国预算中支出。

法兰西帝国——在北非、西非和印度支那——仍将由法国(不久首都设在维希)控制,法国海军也由法国控制,不过要被解除军备。

战争中所有战俘,包括马其诺防线的守备部队,尽管他们还没投降,将会落到德国人手中。

简而言之,法国将遭到削弱,受到羞辱,正如希大爷认为德国在1918年受辱一样。

事实上,这些条款远比22年前在雷通德强加给德国的那些条款严苛。

那时,德国还剩下大部分领土,德国士兵还有重新回归平民生活的自由。

现在,法国领土中最富饶的部分将被占领,200万法国人将被德国囚禁,而且没有规定替代这些刑罚的条款,这200万人占法国人口的5%,但也许占正常的法国成年男子的四分之一。”

等待戴高乐的则是空前恶劣的抗战环境。

失去本土的法国,空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却丧失了支持现代战争的工业基础。

再加上传统的反英情绪作祟,很多法国人把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看成是一个英国走狗组织。

在他们看来,英德之间的战争已与法国无关,大可高高挂起,坐观成败。

逆境中,戴高乐没有向困难屈服。

1940年7月21日,应戴高乐的坚决要求,几名“自由法国”的飞行员跟随英国空军,参加了对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轰炸。

戴高乐将之宣布为“自由法国”战斗的开始。

这个开始,显然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戴高乐和他的部队似乎只是一个新闻噱头。

德国人称他们是恐bu组织,联军则将之与波兰流亡军等量齐观。

直到1942年夏季,“自由法国”才忽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那个炎热的夏季,隆美尔向贾扎拉防线发起了猛攻。

位于防线南端的“自由法国”第一轻装师,在柯尼格的率领下,死守比尔哈希姆。

开战之初,他们的苦战并未能及时得到媒体应有的关注。

直到人们突然发现,比尔哈希姆不仅是一个亮点,更是一个重点。

对“自由法国”的士兵们而言,这是一场彻底的苦战。

事后,以步兵战术专家起家的隆美尔,也不得不承认,这里的守军是高度顽强且高度专业的:

“战斗十分惨烈,一连打了十天十夜。在非洲战役中,像这样艰苦的决斗还是很少见的。法国守军的防御阵地布置得十分精巧,遍地都是小型防御工事——堑壕、碉堡、机关枪掩体和战防炮阵地等等——外面又都加上厚密的雷阵。

对于炮兵和空军的炸射,这种防线具有特别好的抵抗能力……

在我们向比尔哈希姆进攻的前几天当中,英军的主力竟按兵不动,这实在令人不解……

法国守军与外界的联系此时已完全切断了,而仍能如此苦战不屈,实在是可钦可佩……

6月11日清晨,第90轻装师开始进占比尔哈希姆。

差不多有500名法军战俘落入我们手里,大多数都已身负重伤。

那天上午,我亲自去视察这个要塞,不禁感慨万千。这是我在非洲沙漠中的头号苦战。”

戴高乐在回忆录中更是浓墨重彩地说:

“这时许多国家的公众对此开始注意起来,比尔哈希姆的法军越来越成为大家谈论和报纸新闻的中心。舆论已准备作出判断。问题是我们的战士是否还能光荣地坚持下去。”

“6月7日,比尔哈希姆的包围完成……‘再坚守六天’,联军司令部在6月1日这样命令柯尼格。六天过去了。

‘再守48小时’,李奇将军这样要求。当时面临的事实是,由于敌人的打击对第8军所造成的损失和混乱是这样严重,任何救济或帮助都是不可能的了,而隆美尔却急于乘英军陷于混乱状态的机会冲进埃及,所以对于牵制他们的后方、搅乱他的运输线的抵抗感到极端不耐烦。

比尔哈希姆变成了他的最大顾虑和主要目标,他已到战场上视察过好几次,准备再一次发动攻击。”

“猛烈的攻击在8日开始了。敌人的步兵在重炮和坦克的掩护下,好几次想冲破我们这一段或那一段的防线,他们虽很勇敢却没有成功。

白天我们要艰苦战斗,夜晚也也得艰苦地整理阵地。

9日又恢复了攻击。敌人炮兵以更大口径的重炮增援。

面对这样强大的炮火,劳伦-张伯罗塞上校的75毫米口径的炮火实难抵御。

我们的人每24小时只能得到不超过2公升的水,在这样酷热的气候中显然是不够的,但还是必须坚守下去。

由于英军各部逐渐陷于混乱,柯尼格的抵抗就更为重要。

所有在伦敦、纽约、蒙特利尔、开罗、里约热内卢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新闻号角,都震天动地地响了起来:‘法军的英勇防御!’‘辉煌的战绩!’‘在比尔哈希姆战线上德国人被打败了!’

我们已经接近一直所向往的目的,那就是为我们的‘自由法国’军队——虽然他们数量有限——取得一个伟大时期的伟大任务。

比尔哈希姆的炮火向全世界宣布了法国复兴的开端。”

当联军全线溃败,伦敦媒体都开始为这些勇士默哀时,他们又一路杀出重围,保留了复兴的火种。

听到守军突围成功的消息时,戴高乐忍不住喜极而泣。

他们曾经被人忽略,视为累赘,当作噱头。但现在,他们成为全世界瞩目的英雄!

比“自由法国”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更传奇的,是戴高乐在外交领域的成就。

相对于法国,罗丝弗更看好华夏。

他有一个独特的历史观,认为世界文明中心在经历了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后,正步入太平洋时代。

中美两大国隔洋相望,是未来全球稳定的关键所在。

同时,一个与丑国维持特殊关系的华夏,显然有助于丑国对付毛熊和英国。

所以,罗丝弗极力提携华夏,赋予其战后四强之一的地位。

对此,丘大爷和斯大爷自然是极其不快,乃至嗤之以鼻。

戴高乐及时抓住了这种不满,努力周旋在三强之间。

丘大爷发自内心地希望拉上法国,来平衡华夏的国际影响。

因而,丘大爷不仅极力抬高“自由法国”的影响力,并且大力协助戴高乐和斯大爷建立直接外交关系。

而斯大爷也乐于拉上法国,变丑国构想的四强格局为五强格局。

对英苏的这些小动作,罗丝弗一度非常反感,甚至直到联军在西北非登陆,展开大举反攻的那一刻,丑国外交界仍在寻找“自由法国”的替代品。

在发现做到这一点很难后,丑国又退而求其次,努力在“自由法国”内部打入楔子,制造分裂,培植戴高乐的替代品。

但是,丑国的种种努力最后终于全部失效。

在英苏的帮助下,戴高乐取得了双重胜利,他迫使丑国接受法国重返大国俱乐部,同时令各大国承认是他而非别人代表法国的正统。

就这样,戴高乐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也拯救了自己的祖国。

从诺曼底到巴黎的道路,血腥而曲折。

“自由法国”一路走来,更显漫长。

虽然对德作战尚未结束,但显然大局已定。

还都巴黎后的新政府宣判贝当死刑,戴高乐接受了这个宣判,却随之又将之特赦。

这就是法国式的智慧,一如他们当初设计马其诺防线时的玄机暗藏。

跟英国相比,法国其实还算好。

截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大国博弈中,英国无疑是超然的存在,这超然地位,延续数百年。

从1588年8月无敌舰队覆灭为序章,在1701至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战争中成就起点,进而开始了英国离案平衡,操弄欧洲的200多年历史,并在拿破仑战争的烽烟中臻于大成

最盛时刻的英国地域覆盖世界,用不到4000多万的本土人口,控制了3530万平方公里领土,4.4亿殖民人口,由此才有了日不落帝国的诞生!

可再强大的国家,也难免落幕时的无奈,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洗礼后,世界格局迎来逆转。

曾经的大英帝国,在布尔战争的硝烟中颓势尽显,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过后,是接连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这打击的背后,不就是世界格局重塑的因果吗?

霸主衰弱,引竞争者窥伺!

既得利益者遭遇暴击,新兴强国为了构筑新规则横冲直撞,最后在两次横冲直撞中,迎来必定的结果。

然后,世界变了样子!

因果循环间,是顺势而为,也是逆势而争,多少豪杰洒热血,多少英杰变狗熊!

1938年9月30日,经过艰难谈判,张伯伦回到伦敦,刚一走下飞机,面对无数汹涌的人潮,还有期望眼神,张伯伦兴奋的拿起手中的一张纸挥舞,说这张纸上,是德国元首的签名。

随后信心满溢的他说:

我带来了一个时代的和平。

和平,英国人不断念叨的词语,话语落定,掌声雷动,英国胜利了,用貌似和平的方式!

只是这方式左右看,在竞和博弈的时代,都露着不靠谱,至于不靠谱的根源,则是那个德国元首,并非守信之人。

就在这张纸签署前五个月,德国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苏台德地区日耳曼人遭遇迫害为由,宣称准备好了军事行动,准备一鼓作气解决迫害问题。

民族问题是一战后,丑国理想主义老大,伍德罗威尔逊主导的14点原则深入人心后,在欧洲甚嚣尘上的,在这汹涌的民族主义运动加持下,一站后的欧洲不少问题,都因民族主义而起,这会在后续专题分析。

德国的悍然宣言,让欧洲陷入战争阴霾之中,危急关头,出现了一个调停者。

他就是意大利元首,跟希大爷关系不错的墨大爷!

在墨大爷牵头组局下,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元首希大爷在慕尼黑打了场麻将。

麻将桌上,四人分成三派,希特勒咄咄逼人,不停叫胡。

墨大爷时不时放冲,有意无意助力德国,英法眉来眼去,送了不少钱。

就这样,一波麻将打完,英法用劝诫捷克斯洛伐克放弃苏台德,顾全所谓欧洲和平大局的方式,满足了德国请求,慷他人之慨,给了希大爷甜头。

拿着甜头的希大爷当即表态说,此后不再提出任何新的欧洲领土要求。

一看希特勒识趣,英法说,要签字画押!

在英法力主下,德国和英法分别签署宣言,表达了用协商处理问题,欧洲永不再战的期许。

永不再战,这不就是英法心思吗?希大爷用一纸宣言,忽悠了英法,也让张伯伦欣喜不已!

可和平真的靠谱吗?答案当然是不靠谱!

仅仅半年后,希大爷就悍然撕毁协议,一鼓作气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让全世界明白了,这货真的是贪得无厌。

但这仅仅是开始,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不久的1939年9月1日,德国又一次动起刀兵,将利刃强加在波兰头上!

这一次,德国准备充分,跟毛熊眉来眼去的希大爷,借力毛熊对英法和波兰的不信任,达成了互不侵犯协议,随后算准英法虚弱的德国,闪击波兰,引爆了战争。

战端重启,基于跟波兰的协议,英法只得跟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曾经万家灯火,期待和平的英国人、法国人无奈地开始应战。

只是这应战,却从静坐开始,战壕里的战士们不断窃窃私语,不约而同地在骂人。

被骂的主角,则是张伯伦,一个曾让他们狂欢的人。

当我敲下愚蠢,然后在末尾打上句号时,懂的都懂,张伯伦其实并不蠢!

能当政客和政治家的人,说愚蠢那是妄言,不懂算计,不辨得失,能当老大?

可当时的英国人并不这样认为,那时的他们,主要攻击张伯伦两点。

第一点是愚蠢,批判他对于希大爷的轻信,说他牺牲小国利益,放纵侵略者,用绥靖助长德国野心,是引发二战的关键。

第二点是天真,希大爷不讲信义是出名的,居然还信任希大爷?

第一种说法很现实化,以结果为导向,多了批判的味道。

第二种说法很理想化,以道德为导向,多了辩解的味道。

在这两种说法叠加后,就有了一出现代版的“农夫与蛇”故事在内,也让张伯伦有了给自己辩护的理由:我是高尚的,是单纯的,是忠厚的,但却敌不过卑鄙者都下作。

转而强化了对于希大爷的鄙夷,多了对张伯伦天真的同情。

但,事实真就是如此吗?

大国外交从不是个人交往,希大爷或许言而无信,狡黠无耻,可张伯伦正就是好心办坏事?

纵横世界数百年的英国,玩政治段位有多高,有无数历史实践为证,也有一句名言为证!

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道德好心和理想,从不在英国政客字典中,所以换个方式思考或许就懂真相了。

这真相就是,张伯伦,作为帝国掌舵者从不简单。

他可以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忠厚的绅士,一个天真的老头,但实用主义外交才是他的风格。

跟张伯伦亲密配合的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伯爵,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这个被丘大爷看重,亲密称呼为“圣狐”的人,是实用主义外交的顶级玩家。

有这两人掌舵英国,主持外交,说他们天真?那真是折辱先辈。

在高尚且柔弱的外表下,用折冲樽俎的外交手段,才是他们外交博弈的本源。

至于这高尚且柔弱外交产生的根源,更多的是和无奈有关?

1937年5月成老大的张伯伦,治理下的英国,是一个看似风采依旧,其实危机四伏的帝国。

依靠海权发家的英国,海权是他的生命线,海权兴旺英国就不会衰弱。

这也是为何大航海时代,促成英国崛起的根源。

绵延漫长的海岸线,在地理大发现后,在航海科技进步后,从阻碍人类交流的屏障变成了加速全球化的高速路,让英国海岛国家的优势得到了全面体现。

拥有优质海岸线,不需要跟陆权国家,半岛国家那样,在陆海两个战略层面选择,让英国有了一心一意面向大海的可能。

更难能可贵的是,英国的地理位置,恰好又在欧洲大陆,面对新大陆和世界市场的交汇点上,欧陆大多数强国,只要出海,必经英国。(西班牙地中海沿岸除外)

这就让英国能用最低成本,完成海军费效比最大化,轻易控制欧陆其他强国海上生命线。

英国凭借天然战略优势,用均衡欧陆方式,阻遏了欧陆霸权国诞生,还能进行海外扩张。

反观他的竞争对手法国,西班牙等国!

时不时面临的大陆冲击,让他们无法全力经营海外,就算致力于殖民,也总是落英国一筹。

可,一个新科技的发明,终结了这一切,这个发明就是铁路!

呼啸的铁路,漫长的铁路,高效的铁路,让世界从海权时代,进入海陆并重时代。

铁路的发明的兴起,让陆上资源有了高效整合可能,随铁路修筑步伐的一日千里,曾经的传统陆权强国,在铁路加持下,迎来兴旺,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德意志、苏联和美国!

德意志国家效率为何如此高?除了特有的官僚机构设置之外,也和专注铁路建设有关!

毛熊为何能在制度落后时依旧强势,在毛熊时代复兴,跟广袤国土用铁路连接息息相关。

日俄战争时,小本子能战胜毛熊,就跟西伯利亚铁路没有修完,毛熊战略投射能力有限有关,可铁路修筑成功后,再看毛熊、霓虹争锋,霓虹那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除了霓虹和毛熊外,后起之秀的丑国就更秀了,那是一个海陆并重的国度!

铁路兴起,让新的制造业中心成型,德国鲁尔区,丑国五大湖区,成立世界制造业中心。

借力铁路,让全球物流渠道通畅,也让后起国家的制造业实力勃发,更让动员力提升。

反观英国,则完全是另一番摸样!

一个曾经海权的受益者,却在陆权回归后,受制于狭小的本土,失去了竞争优势。

海运虽快,但真跟铁路比效率还是差了很多,英国分散全世界的殖民地,也凸显了问题。

这也是为何英国在印度修筑不少铁路根源,指望让印度成为英国本土之外另一经济板块。

可,殖民地的属性,还有英国人殖民的尿性,让这一举措依旧无力回天。

这无力回天也有数据为证!

19世纪中叶时,英国煤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二,生铁产量更是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是妥妥的超然存在。

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1914年,欧洲最大挑战者德国的煤产量达到了2.77亿吨,跟英国不相伯仲,更夸张的是德国钢产量,超过了英、法、俄三国之和,达到1760万吨。

这啥概念?在大规模陆战为前提的欧陆战场上,德国的战略资源优势,是英国无力应付的。

这也是英国从光荣孤立变结盟对垒关键,力有不逮,德国太强了!

随后,英国就参与了这场让自己付出巨大代价,却没有多少收获的一战!

一战前的英国,硬实力没有德国和丑国强大,但世界银行地位、广袤的殖民地,依旧让英国地位超然,可打完后,英国人却发现,这地位变成了丑国的,自己还欠下了不少外债。

而这一切,首先和过大的战争消耗有关,其次和英国的殖民管控模式有关!

战争消耗上:一战爆发前的1913年,英国防务经费是9100万英镑,占财政支出的12.3%。

到了1918年就变成19.56亿英镑,占同年财政开支的80%,这还只是战争经费,加上其他花销,让英国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糕,英国国债也从战前的6.5亿英镑变成战后的74.35亿英镑。

这一轮战争打下来,英国损失惨重!

殖民管控模式上:虽然一战后,英国凭借广袤的殖民地,依旧有维系霸权的可能。

可由丑国引动的民族运动,却让英国海外领离心离德,以至于1939年二站爆发前,英国殖民地中的南非、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甚至爱尔兰都成了完全自治领。

历史上的英国,管理殖民地的模式是培养殖民地本土势力,配合少部分英国文官管理,将大陆均势政策,在殖民地换了份包装使用,达到了用有限军事力量,借力高明均势制衡,维系帝国治下和平的目的。

可这和平有个前提,那就是英国有能力维系集体安全,让殖民地和自治领能相对稳定发展。

简言之:各个殖民地和自治领(阿三除外)是英国的战争合伙人,在对外战争中,给帝国提供人力财力,在战争获胜后,收获战争红利。

这属于隶属统治下的合作关系。

互相需要之下的合作互惠关系。

前提条件是,大英帝国的军事力量足以震慑挑战者。

可是,世界大战却让这个逻辑发生了转变!

英伦三岛曾经是世界中心,力量一级,但在陆权复兴后,却成了对抗陆地强权的弱势方,英国更多的需要殖民地和自治领的力量去打赢战争。

这就让英国陷入两难,因为任何付出都是需要政治代价的。

曾经的殖民地和自治领能在战争中收获红利,他们可以不谈条件,但现在红利没了,你是不是要补偿?

用钱补偿,英国没钱,只能扩大殖民地和自治领地的政治权利。

而且战争中的大规模动员,也会让被统治区域的人心生不满,自我意识被唤醒,然后,分裂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了趋势!

而且一战的惨痛伤亡,也让英国核心本土的力量遭遇重创!

大英帝国失去了103.1万青年,失去了一整代人,换来一个摇摇欲坠的帝国。

仅仅是为了护持了曾经的帝国荣光?他们心甘情愿吗?

血的教训告诉他们,世界大战没有胜利者,再来一次就是同归于尽。

于是,反战成了英国本土人的共识!

这也是战后英国人,对于和平非常向往的根源,拒绝无意义的战争和牺牲!

这共识,在后续成了英国民意基础,也让政治家不得不从。

换到这个角度看,张伯伦的选择就可以相见了!

首先;陆权兴起,让英国失去霸权优势。

其次:战争消耗,让英国失去金融优势。

再次:基于战争的动员,让英国殖民地和自治领诉求独立呼声渐起,政治交换成了必然。

最后:一代人的牺牲,让英国国内和平主义盛行。

英国反战四重奏,就是张伯伦的四重困境,也是大英帝国的绥靖根源。

英国的问题说完,所有人的共识就是,别打仗,别打仗!

那么跳出英国看世界又是什么光景,就会明白另一层不能打的因由。

这就是,窥伺者太多,都在指望吃英国的肉,一个弄不好就会满盘皆输!

大英帝国曾经非常强大,这强大,让英国在欧亚都有不少盟友!

曾经的欧亚大陆两端就是如此。

东边,华夏曾经是英国遏制沙俄的盟友,后来在霓虹崛起后,变成了霓虹。

西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曾经是英国盟友,目的也是遏制毛熊的扩张。

可时代变了,关系也会变,曾经强盛时的宾客盈庭,变成了衰弱时的人走茶凉。

一站前,英国依旧是霓虹的盟友,欧洲英国也有不少诸如法国、意大利、俄国这样的盟友,就连丑国都能在大洋彼岸做到跟英国守望相助。

这些促成了英国一战的胜利。

但一战惨烈,还有后续英国的衰弱,让陆权复兴的节奏越来越快。

英国致力于构筑的欧陆均势,让英国面对法国彻底清算德国时,选择了网开一面,可德国却用非正常的方式迎来崛起,而且极端致力于复仇。

英国因此还得罪了法国,虽然最后依旧结盟了,却多了貌合神离。

同样的,毛熊也改了名字,变成了一个跟整个西方世界对抗的强者。

可这个国家,在务实的斯大林主政下,又通过数个五年计划,摇身一变成了庞然大物。

就连远东的霓虹,也在实力渐强后,越来越不将英国放在眼里,开始诉求东太平洋霸权。

至于曾经守望相助的丑国,虽同文同种,却一直高举反殖民旗号,力求瓦解英国殖民霸权。

从这个角度看,一站之后的英国,国际制衡格局瓦解,国际环境变的危机四伏,四处都是窥伺英国庞大殖民地的敌人、潜在敌人和复仇者。

德、日、苏、美,四大强国的不怀好意,英国看在眼里,唯一能指望的盟友,只有一个弱势且貌合神离的法国,还有那左右摇摆的投机者意大利。

法国的无奈是,他是殖民体系受益者,必须站在英国这边,但他的实力却不足以护佑英国。

这样的英国如何办?看似有两个盟友,但其实是孤军奋战!

让他孤军奋战的根源为何?不过是大英帝国遍布全球的优质资产啊?

德国致力于复仇,窥伺英国本土。

霓虹致力于扩张,窥伺远东和阿三洋利益。

丑国胃口更大,爹老了他的都是我的。

毛熊胃口也很大,但还要等待,还要借力。

这就是英国二战前的状况,危机四伏,烽烟迭起,稍有不慎就是墙倒众人推后的满盘皆输。

换你是张伯伦,你会咋办?答案或许是一头雾水!

但张伯伦既然接手了烂摊子,用最后的坚守,勉力维持自己的帝国。

英国是深谙大国外交的国度,基于此才有沿用数百年的均势制衡战略出现。

可当均势制衡玩不转了之后咋办?答案是适当利益再分配,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外交成果。

因为国际竞争奉行的依旧是丛林法则,自有一套生物链。

占据顶端的霸权国如果是狮子,他也不能肆无忌惮的吃虎、豹、豺、狼。

那么能被吃的是什么,能放弃的是什么,唯有食肉动物。

一战的惨烈教训,让英国这个狮子明白,真要跟群狼打起来,他一样遍体鳞伤。

同样的,所有的虎、豹、豺、狼也明白,互相撕咬最后的结局就是让人乘虚而入!

于是不少国家起了遏制冲突心思,这其中典型就是英、法和尚在恢复元气的苏联。

在不少国家存了遏制心思的同时,也有指望冒进的国家。

这国家就是霓虹、意大利和尚且在蛰伏的德国、丑国。

如何处理好跟自己一样有遏制心思的国家关系?如何安抚有冒进心思的国家?

就是英国需要算计的事情。

老霸主持续衰弱,新力量不断崛起,目的都是分割英国的=资产,英国不能置身事外只能引导有野心的国家互相冲突。

随后,英国的骚操作开始了!

1931年,小本子开始耍流氓了,英国除了呼吁外,不为所动。

因为他知道,英国在华夏有利益纠葛,丑国也有!

后续数年间,霓虹得寸进尺,步步紧逼,对远东格局构成巨大威胁,英国依旧不为所动,除了力有不逮,也有借力打力心思在内。

英国算计着让丑国先动,让希望代替英国控制太平洋的丑国和霓虹互斗。

从远东最后结果看,英国算计成了,唯一遗憾的是,丑国战略定力十足,没有很快下场。

同样的,英国在欧洲大陆消极对待德国,让德国在欧洲搅动烽烟,原因也一样!

欧洲并非英国核心利益所在,在哪里出现的英国,唯一需要做到就是遏制,维持就够了。

只要德国不宣战,英国就不会当出头鸟对战德国,也不会下场干涉欧陆。

如果这一切,一直这样延续,英国依旧能玩转均势,不至于大败亏输。

但谁也想不到,一个疯子出现了!

一战结束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让欧洲兴起了民族主义,产生了极端主义。

这其中,在《凡尔赛和约》中备受屈辱的德国人,又是复仇心最急切的存在。

然后,德国迎来了狂人希大爷!

希大爷为何能成功,源自他的政治手腕!

对内,他煽动复仇情绪,塑造好战的形象,用满足民意的方式,获得选票。

对外,他高举和平旗号,用和平和民族自决方式,瓦解敌对阵营联合抵抗,用公投方式,不断致力于德意志民族的统一。

随后辅以德、美经济合作,用大举借贷方式,发展经济,恢复民生,重塑武装。

这三大手腕让希大爷占尽了便宜。

内部,希大爷成了德意志英雄,无数人跟随他疯狂。

外部,在极端思潮配合下,英法都有不少为德国鸣不平的存在,他们同情与德意志民族的分裂,让英法执政者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压力。

这压力也有事件为证!

比如,在苏台德危机时,英国南非自治领老大赫佐格就公开说,如果英国因为苏台德问题卷入和德国的战争,南非将不能保证给予大英帝国支援。

同样的,作为自治领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对于跟德国的欧洲战争,不感兴趣。

这一系列表态,让大英帝国内部分裂凸显,如果这时候,张伯伦选择开战,后果如何也是可以相见的?

摆在张伯伦面前有两个选择!

第一,尽力避免战争,维持斗而不破,适可而止局面、

第二,鱼死网破开干,但却有个前提,必须获得胜利。

这样两难选择,换个人其实也很好选择?

维持斗而不破局面,能让张伯伦收获民意,收获自治领的谅解,也能避免战争。

悍然开战,要是输掉了,那就是万劫不复!

基于此,才有事后看来糊涂无比的绥靖政策出现。

站在衰弱的大英帝国角度看,张伯伦做了一个在当时非常明智的选择。

因为他如果开战,就等于给其他国家背后捅刀,给自治领后院起火的机会。

为了继续斗而不破,为了保持战略主动,英国只能绥靖,维持关系,祸水东引。

咄咄逼人的希大爷无疑是狡猾的!

他算准了英法内部的厌战情绪,还有理想主义思潮加持下的泛滥同情心,将德国打造成了一战受害者,让自己占据道德高地不说,还顺势让英法两国产生裂痕。

用一面恢复德语族裔统一的旗帜,就借力英法退让,迎来了兵不血刃的征服。

还忽悠的英法无法认真备战。因为真备战了,国内汹涌民意,就够张伯伦和达拉斯喝一壶。

别人不打仗,伱备战不是找抽吗?

精明的希特勒,逼迫张伯伦顺应民意和舆情,默认了自己的做派。

面对这,张伯伦唯一的要求就是,德国的扩张要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方向内停步。

这个策略成功的关键是,就在于这两个定义的解读!

一定范围是什么范围?

一定方向是哪个方向?

希大爷的目标到底在哪里?

三问之后,这操作在当时的角度看,貌似是高明的。

张伯伦自以为找到了德国的方向和范围,还有目标!

当然,这也和希大爷不停的忽悠有关!

英法绥靖的同时,德国干的事很耐人寻味。

希大爷这接连的举措,让张伯伦喜忧参半!

喜的是:目标明确直指毛熊,是阵营对抗,如果真如此当然是好事。

忧的是:国际政治的真相从不是理想,而是现实,所谓的协议,有可能也是迷魂阵。

张伯伦希望这三国能同心协力,共同进攻东方,让德国东进,让霓虹北上,自己的利益不就保全了吗?还能坐山观虎斗,不亦乐乎!

同样的,英国也能维持超然的身份,作为双方的筹码,在合适时候,参与其中。

至于何时参与,当德国和霓虹,宣战毛熊之后,或许就是最佳时间!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上错花轿嫁病弱权臣,被宠冠京城 都市极乐后后宫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拥有荒古肾体的我,末世无敌了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道人赋 背剑之人 凡人策 吞天塔 混沌不灭珠 权宠悍妻 你结婚我劫婚 碧蓝航线界限 天歌,三生不负三世(出版) 剑道第一魔 我努力进监狱的那些年 傅爷的小祖宗是个马甲精 后来,我成了最野的狗 足迹遍神州之北京 
经典收藏疯批小师叔她五行缺德 和表姐同居的日子 让你契约鬼,你契约钟馗? 快穿:她不碰男人只碰钱 逼我下乡?科研军嫂搬空你全家 小塔仙缘 我同人作者,从斗罗开始掠夺诸天 猎艳北宋之阅尽群芳 我在遮天修道炼丹 全能系统上交后,我直接摆烂 我真的是卧底啊! 我在尊多贵世界赚钱养夫郎 从成龙历险记开始世界冒险 谍战只要我够苟,就没人怀疑我 全球高武之杀生得道 直播,宿主切身扮演美强惨 被禁欲系Enigma强势偏宠 古代天灾末世农女养家忙 你说你惹她干嘛?她五行缺德啊 我一个变态,误入规则怪谈! 
最近更新重生后我改嫁他哥,前任被我气进icu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穿进副本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 让我替身顶罪?我干脆上位掀翻全家! 重生杂灵根,我靠偏门证道成仙 死后才知,偏执校草曾为我吐血白头 救苍生,惊朝野,替嫁弃女覆天下 哥们,你警神啊?家里挂满一等功 爆火娱乐圈,真千金会亿点玄学怎么了 黑锦鲤三岁半,被豪门美强惨团宠了 关于我菜成百鬼之主这回事 穿成超稀有幼崽,被全星际团宠了 园林守墓人 后娘难为 你选白月光,我离婚改嫁你哭什么 恐怖教室:她靠恐惧养活了全班 今夜,爱他到此为止 灵犀纪事 星铁:虚无星神为她睁眼怎么可能 不要乱摸毛茸茸!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酒花玉露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txt下载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最新章节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