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首页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大明第一搅屎棍 三国:从徐州县令开始争霸天下 军工科技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大清话事人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7章 丞相之位大洗牌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赵佗书写完成后,陆贾立刻将其密封好,并且挑选了许多当地的特产,托付给使臣带回去,作为向南越王的献礼,同时还准备了路费赠给使臣。随后,陆贾与赵佗道别,向北返回朝廷复命。当他进宫拜见汉文帝,呈上南越王的书信和贡品时,文帝仔细阅读了一遍,心中当然感到十分欣慰,于是立即赏赐给陆贾丰厚的财物。陆贾恭敬地拜谢之后,便退了出来,从此可以过上富足安逸的生活了。从此之后,南方边境一直平安无事,整个天下也呈现出一片太平的景象。陆贾,这位曾经两次出使南越的大夫,也得以安详地度过晚年,直至寿终正寝。不久之后,就到了文帝二年,新年刚刚过去,就有一位朝廷大员因为病重而去世了。

丞相陈平在担任要职仅仅数月之后,突然身患重病,最终不幸离世。汉文帝得知这一噩耗后,非常悲痛,为陈平准备了丰厚的丧葬费用和财物,并赐予他“献侯”的谥号,以示对他的尊重和怀念。同时,文帝还下令让陈平的长子陈贾继承他的爵位。陈平在辅佐汉朝开国时,以其卓越的智谋而着称。特别是在安定刘氏政权、诛灭吕氏势力的过程中,陈平更是凭借智谋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陈平自己也曾坦言,他经常使用一些阴谋手段,这在道家看来是不被允许的。虽然他自己能够幸免于难,但他担心后世子孙可能会因此遭遇不幸,无法长久地保持家族的荣耀和地位。果然,后来陈平的家族传承到了曾孙陈何这一代时,陈何因为擅自抢夺他人的妻子而触犯了法律,最终被判处死刑,并且剥夺了爵位,导致陈家的封爵最终断绝。这一事件成为了那些喜欢使用诡计和欺诈手段的人的一个深刻教训和警示。这部分的故事先说到这里,我们不再详细展开描述了。陈平去世后,丞相的位置空缺了出来,汉文帝这时又想起了绛侯周勃,于是决定再次任命他为丞相。周勃也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命,没有推辞。就在这时,发生了日食这一奇异的天文现象,被视为上天给予的警示。文帝因此深感忧虑,认为这是天象在提醒他要注意国家的治理,于是下诏广求贤良方正之士,鼓励他们直言不讳,提出对国家治理有益的建议。这时,颍阴侯手下的一个骑士名叫贾山,他抓住机会向文帝上书,详细阐述了国家治理与混乱之间的关系,言辞恳切,被当时的人们誉为至理名言。他大致写道:

我听说,作为臣子,应当竭尽忠诚和智慧,直言不讳地规劝君主,即使面临死亡的惩罚也不退缩,我就是这样的臣子。我不敢凭空谈论古代久远的事情,只愿借秦朝的历史作为比喻,希望陛下您能稍加留意!那些穿着布衣、系着韦带(平民装束)的士人,他们在内心修养品德,在外则赢得名声,使得他们的后世子孙能够不断传承和发扬。然而到了秦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秦朝皇帝虽然贵为天子,拥有整个天下,但赋税繁重,百姓疲惫不堪,道路上到处都是穿着囚服的犯人,山林中盗贼横行。这使得天下之人只能瞪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一旦有人振臂一呼,天下就会群起响应,这都是上天对秦朝的惩罚啊。我听说,雷霆所击之处,没有不被摧毁的;万钧重物所压之处,没有不被压垮的。如今君主的威严,不仅仅像雷霆那样具有震撼力,权势之重也不仅仅像万钧那样沉重。如果君主能够广开言路,寻求直言进谏,并且和颜悦色地接受臣子的意见,重用那些提出好建议的人,使他们显贵,那么即便如此,士人们还是会感到恐惧而不敢完全尽力奉献自己。更何况如果君主放纵欲望、残暴无道,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呢!从前,周朝时期大约有一千八百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用九州的百姓来供养各自的国君。在这样的治理下,国君们有剩余的财富,百姓们也有剩余的精力,因此社会上充满了颂扬之声。然而,到了秦始皇时期,他却用这一千八百个诸侯国的百姓来供养自己一人。百姓们力量疲惫,无法承受繁重的劳役,财富也被搜刮殆尽,无法满足他的无尽贪欲。结果,秦始皇死后仅仅几个月,天下四面八方就起来攻打他,他的宗庙也被毁灭了。秦始皇身处这样的绝境之中,却自己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没有辅佐他的贤臣,没有直言进谏的士人,国家已经崩溃却没有人告诉他。现在陛下您让天下人推举贤良方正之士,天下的士人无不竭诚尽忠,以响应您的美好德行,他们已经来到朝廷了。但陛下却只是从中挑选出那些贤能的人,让他们担任常侍等官职,与他们一起驰骋射猎,一天之内多次外出。我担心这会导致朝廷政务懈怠松弛,百官也会因此荒废了自己的职责。陛下您即位以来,亲自勤勉努力,致力于厚待天下百姓,救济贫困民众,尊敬年长之人,公正审理案件并减轻刑罚,天下百姓无不为此感到喜悦。我听说,崤山以东地区的官吏在宣布您的诏令时,百姓们即使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也会扶着拐杖前去聆听,他们希望自己能稍微多活一会儿,以便亲眼看到您的德政教化成功实现。现在,您的功业刚刚有所成就,名声也刚刚开始显扬,四方都在向您学习。然而,您却跟随那些豪俊之臣和方正之士,与他们每天一起射猎,追逐兔子、砍伐狐狸,这有损于您的大业,辜负了天下的期望,我私下里为此感到悲痛!《诗经》上说:“万事开头都容易,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我满怀希望,衷心希望陛下能稍微减少射猎的次数。在每年的二月,陛下可以着手确定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的规格与位置,建造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并修习先王之道。这样,良好的风气就会形成,习俗也会逐渐确立,为万世奠定坚实的基础。到了那个时候,陛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自己的乐趣了。在古代,大臣们是不能与君主一同宴饮游乐的,那些品行方正、廉洁自律的士人,也不能跟随君主去射猎。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各自专注于自己的职责,提高他们的节操。如果这样,群臣就没有人敢不端正自己的行为、修养品德,尽心尽力来符合大礼的要求。如此一来,陛下您的治国之道就会得到人们的尊敬,然后您的功业就能广布四海,流传给万世子孙了。

原来,文帝虽然每天都勤勉地处理政务,但他天生热爱打猎,常常趁着空闲时间外出游玩,把猎射当作娱乐。因此,贾山多次恳切地劝谏文帝,希望他能减少打猎的次数。文帝看了贾山的奏章后,非常赞赏并接受了他的建议,还下了诏书对他进行褒奖。从那以后,文帝的车驾在出入时,如果遇到官吏呈上奏章,他一定会停车接收,如果奏章中有可行的建议,他一定会极力称赞,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人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当时,还有一位精通治国之道的杰出人才,他与贾山同姓但并非同族,籍贯是洛阳,单名叫谊(这里指的是贾谊,古代人的名和字常常有所区别,谊可能是他的字或者别名)。这位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卓越非凡的才能和气度,与众不同。贾谊是当时非常有名望的士人,因此在提到他时特意用了他的名“谊”,这比起只提贾山来说,显得更为尊重和郑重。他曾经被河南郡守吴公招揽到门下,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器重。吴公一直以来都以清廉公正、政绩显着而闻名,他治理的地方在天下排名第一,因此文帝特别将他召入朝廷担任廷尉一职。在这顺便提一下吴公,是为了不埋没这位优秀的官员。当吴公奉旨进京时,他便将贾谊推荐给了朝廷,称赞他学识渊博、精通各种典籍,可以作为朝廷的智囊和顾问。于是,文帝再次召见了贾谊,并任命他为博士。贾谊年仅二十岁,在朝廷大臣中算是非常年轻的。每当有政事需要讨论时,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往往不能详尽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而贾谊却能逐条分析,条理清晰,并且总是能够完全符合人们的期望。因此,京城中的人们都纷纷称赞贾谊的才华。文帝也对贾谊的能力表示了认可,仅仅在一年之内,就将他破格提拔为大中大夫。贾谊向文帝建议改革历法、更换服饰颜色、重新制定官制,并大力推行礼乐制度。他为此撰写了长达数千言的奏章,详细列出了改革的要点。文帝对贾谊的奏章表示了赞赏,但由于这些事情关系重大,他暂时还没有顾得上实施,只是谦虚地表示需要再考虑一下。贾谊又向文帝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希望文帝能亲自耕种籍田(古代帝王亲耕的农田,以示重视农业),二是建议让列侯们回到各自的封国去。文帝接受了这些建议并按照它们去实施了。之后,文帝还打算进一步提拔贾谊,让他担任公卿这样的高官。然而,丞相周勃、太尉灌婴,以及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却对贾谊心生嫉妒,他们相互诋毁贾谊,并经常在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他们说贾谊这个洛阳的年轻人,喜欢随意更改制度,热衷做事,其真实意图是想擅权,因此不应该轻易重用他。文帝被这些大臣们的议论所迫,最终改变了原本提拔贾谊的想法,而是将他调往外地,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贾谊虽然不情愿,但也不得不离开京城。他心情沮丧地离开都城,一路南下,渡过了湘水。在湘水之畔,他深切地缅怀了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屈原,那位因遭人谗言而被流放,最终选择投江自尽的忠臣。贾谊感同身受,于是写了一篇赋来将自己与屈原相比。之后,贾谊在长沙居住了三年。在这期间,有一只鵩鸟飞进了他的住所,停在了他的座位旁边。这种鸟外形类似猫头鹰,人们通常认为它是不祥之兆。贾谊担心这只鸟的出现预示着什么不祥之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让他的忧愁和感伤更加深重。再加上长沙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水土不服,贾谊担心这样的环境会损害自己的健康,缩短寿命。于是,他又写了一篇名为《鵩鸟赋》的文章,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感慨。由于篇幅较长,这里无法为您抄录全文,如果您想要了解详细内容,可以查阅《史记》和《汉书》中关于贾谊的列传部分。

贾谊被调离之后,周勃等人自然是心满意足。但周勃这个人喜欢嫉妒别人,因此别人也对他心生怨恨,其中最怨恨他的就是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当初诛灭诸吕的时候,刘章实际上是功劳最大的,刘兴居虽然功劳比不上刘章,但他在清理皇宫迎接文帝驾临方面也立下了功劳,也算是一个功臣。周勃等人事先与刘章和刘兴居私下里有过约定,承诺要让刘章做赵王,刘兴居做梁王。然而,等到文帝即位后,周勃却没有按照约定为他们向文帝奏请封王,反而背弃了之前的诺言,自己反而得到了最高的奖赏。因此,刘章和刘兴居与周勃之间产生了嫌隙。文帝心里清楚,刘章和他的兄弟在消灭吕氏势力时立下了大功。但是,因为刘章曾有过拥立他哥哥为帝的打算,所以文帝在封赏时并没有给予他们特别的优待。时间一晃过了两年,有关部门向文帝提议,应该册封皇子们为王。于是,文帝颁布了一道诏书,诏书中说:

“已故的赵幽王被幽禁致死,我对此深感同情。之前,我已经册封了他的儿子刘遂为赵王。现在,除了刘遂之外,还有他的弟弟刘辟强,以及齐悼惠王的儿子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他们都因为有功而可以被封为王。”

这道诏书发布后,群臣纷纷揣测文帝的心意,并提议将刘辟强封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封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封为济北王。文帝自然是批准了这些提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城阳和济北原本都是齐国的领土,现在将这些地方分割出来封给刘章兄弟,实际上是在削弱齐王的势力。这种做法就像是剜肉补疮,根本谈不上什么真正的恩惠!在分封完这三位王之后,文帝还将他的庶子刘参封为太原王,刘揖封为梁王。梁国和赵国都是势力庞大的诸侯国,刘章兄弟俩对此早已心生向往,期待已久。然而,直到现在,他们的期望却彻底落空了,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失望。他们开始怀疑这是被周勃给背叛了,因此私下里议论纷纷,怨言四起。文帝也或多或少地听到了这些传言。于是,他干脆就找了个理由,免去了周勃的丞相职务。他对外宣称,还有很多列侯没有回到自己的封国去,作为丞相,周勃应该带头做个表率,回到自己的封国去。这个决定让周勃完全没有预料到,他接到诏书时还一头雾水,不明白文帝的真实意图。无奈之下,他只能交还相印,向文帝辞行后,前往自己的封地绛县去了。

文帝将灌婴提拔为丞相,并且废除了太尉这个职位。灌婴接任丞相的时候,已经是文帝在位的第三年了。大概过了几个月,突然传来消息,说匈奴的右贤王入侵了上郡。文帝立刻命令灌婴调动八万车骑大军去抵御匈奴的进攻,同时他自己也率领其他将领前往甘泉宫,准备作为后援支持。后来,灌婴传来军报,说匈奴的军队已经撤退了。于是,文帝便转道前往太原,接见了代国的旧臣,并给予他们赏赐,同时还免除了代国百姓三年的租税和劳役。文帝在太原逗留了十多天,这时又传来了新的警报,说是济北王刘兴居起兵造反了,正率领军队进攻荥阳。文帝迅速采取行动,任命棘蒲侯柴武为大将军,让他率领军队前去讨伐济北王刘兴居。同时,文帝命令灌婴将军队撤回,并亲自带领其他将领火速返回长安。刘兴居被封为济北王后,和他的哥哥刘章同时前往各自的封国。刘章因为心情抑郁、愤怒而生了病,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这就是刘章的故事结局)。刘兴居听到哥哥因气愤而死,心中的怨恨更加深重,于是萌生了反叛的念头。他恰好听说文帝出兵去讨伐匈奴,以为关中地区此时空虚,可以趁机发起攻击,于是突然起兵叛乱。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率领军队到达荥阳时,就与柴武率领的军队遭遇了。两军展开了一场激战,结果刘兴居的军队被柴武打得溃不成军,士兵们四处逃散。柴武趁着胜利继续追赶刘兴居,紧追不舍。刘兴居在慌乱中找不到逃跑的路,只能胡乱地骑着马奔逃。结果,他一不小心踩空了,马也因此摔倒,把他重重地摔在地上。这时,后面的追兵已经赶到,顺势将他抓住,带到柴武面前。柴武把他关进囚车里,准备押解回京城。刘兴居心里明白,自己这次是难逃一死了,于是选择了自杀,用手掐住了自己的脖子。他比起自己的哥哥刘章来,功劳远远不如,却还敢起兵造反,怎么能不死呢?等柴武回到朝廷复命,并验证了刘兴居的尸首后,文帝对他这种自取灭亡的行为表示了怜悯。于是,文帝决定将齐悼惠王的其他儿子们,如罢军等七人,都封为列侯。但是,济北国这个封国被撤销了,以后也不再设置。

国内安定,外患也得以平息,战争不再,朝廷再次变得清闲起来。文帝政务之余,有了很多空闲时间,于是免不了会出宫去游玩。有一天,他带着侍臣们来到了上林苑,尽情地欣赏这里的美丽景色。只见草木茂盛,树林葱郁,鱼儿在水中欢快地跳跃,老鹰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文帝感到万物都在蓬勃生长,这让他心情十分愉悦。当他们走到虎圈附近时,看到里面驯养着一大群各种各样的禽兽,数量多得数不过来。于是,文帝把上林尉叫过来,询问他这里总共驯养了多少禽兽。上林尉被文帝的问题问得愣住了,一句话也答不上来。这时,负责看管虎圈的小官啬夫(这是他的官职名)却从容不迫地代替上林尉回答了文帝,他详细地列出了每一种禽兽的数量。文帝听后,非常满意,称赞道:

“真是个好吏目啊!只有像这样认真负责才算得上是尽职!”

说完,文帝就回头对身边的侍臣张释之说,让他任命这个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字季,是堵阳人。他之前曾担任过骑郎,但十年都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后来才晋升为谒者。张释之想要向文帝陈述治理国家的道理,但文帝让他不必说得太过深奥,只谈谈近期的事情就好。于是,张释之就从秦汉两朝的得失入手,发表了一番见解,很多话都说到了文帝的心坎里。文帝因此非常赏识他,给他升了官,让他做了谒者仆射。每当文帝出宫游玩时,都会让张释之随行。这时,张释之接到文帝的询问,却半天没有回答。文帝又重申了一遍命令,他才开口问文帝:

“陛下,您想想看,绛侯周勃和东阳侯张相如,他们的人品怎么样呢?”

文帝回答道:

“他们都是忠厚老实、德高望重的人。”

张释之接着说道:

“陛下既然知道周勃和张相如都是德高望重的人,为什么还想重用那个啬夫呢?那两个人平时讨论事情时,可能看起来不太擅长言辞,难道要像啬夫那样伶牙俐齿、滔滔不绝吗?而且,陛下还记得秦始皇吗?”

文帝问道:

“秦始皇有什么过错呢?”

张释之解释说:

“秦始皇专门任用那些擅长文书法律的官吏,只追求严苛的审查,后来这种风气沿袭下来,人们竞相崇尚口才,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最终导致国家崩溃瓦解。现在陛下只是因为啬夫能说会道,就想提拔他,我担心这样一来,天下将会全都陷入浮夸不实、追求言辞华丽的风气中啊!君子不应该仅仅因为言辞来提拔人,只擅长口才,原本就不足以作为提拔的依据。至于像上林尉那样糊涂的人,又哪里值得任用呢!”

文帝听了张释之的话后,表示赞同,于是没有提拔啬夫,而是将张释之提拔为宫车令。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背剑之人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碧蓝航线界限 wtw1974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剑道第一魔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我在大唐做战神 穿越大周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动漫之后宫之旅 狂撩无嗣男主后,娇媚宿主顶不住 快穿系统之女配上位记 萧阳叶云舒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穿越陪都之谍战重生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人的餐桌 代号惊蛰 何寄锦书来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最近更新隋唐:项羽传承 天生韩信 刚激活军火库,皇帝派人抄我家? 大晋俏公子 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 从军赋 我四叔是朱元璋 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系统:我周天子,天下一统啦哈哈 明末人民 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 我创造的书竟然成为了历史 明末之天下霸业 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农家那小子 不就是无限粮食,为何给我披黄袍 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 魂穿匪商,乱世谋权御大夏 夜读全唐诗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