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首页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红楼群芳谱 世子无双 王妃你是魔鬼吗 正德朱厚照为大明续命500年 军工科技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开局穿越寡妇村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神圣罗马帝国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章 刘邦斩蛇起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不久之后,他离开京城向东返回家乡,回到县里交了差事,之后继续担任泗水亭长这个职务。时光荏苒,大约过了好些年,刘邦已经长大成人,到了壮年时期,但遗憾的是他还没有娶妻成家,这自然让他感到有些孤独和愁怅,毕竟单身的日子总是难熬的。更何况刘邦本来就是一个喜欢美色的人,这种孤独的日子他怎能长期忍受呢?好在刘邦平时有些微薄的俸禄,除了买酒喝之外,还能剩下一点积蓄。于是,他就把这些钱花在了烟花之地,去寻找那些美丽的女子,过起了风流快活的日子,就像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穿梭一样。难道说家乡里就没有好姑娘吗?其实并不是这样,只是因为刘邦过去的行为有些无赖,名声不太好,所以好姑娘们都不愿意嫁给他。而刘邦自己呢,也并不急于寻找伴侣,他更喜欢在那种风月场所中自由自在地生活,随心所欲。虽然这样要花费一些钱财,但在他看来,这比娶妻养家的开销要小得多,也省去了很多麻烦。

不久,萧何等人随后到来与刘邦会面交谈。接着,话题转到了县里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上。县里新来了一位名叫吕父(字叔平)的吕公,他与县令一直交情深厚,关系非常好。这次吕公是因为要躲避仇家,所以带着家眷来到了这里。县令为了顾及与吕公的深厚友情,就安排他在城里居住,并且向县里的所有官吏发出通知,要求他们都应该出资去祝贺吕公的乔迁之喜,以示欢迎和尊重。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表现出非常热情的态度,他回答道:

“这么尊贵的客人光临我们县,我们自然应该重重地祝贺他。我刘邦一定会按照要求去做,出资相贺,不会有丝毫的怠慢。”

说完这番话后,刘邦还大笑不止,这笑声中似乎蕴含着他对这件事的某种深意或特别的看法,但并未直接说出来。然而,萧何等人听到刘邦的回答和大笑,却并未能立刻领会到刘邦心中的真正意图或想法,他们可能只是以为刘邦是在表达一般的客套和热情。于是,他们就匆匆告别了刘邦,继续去忙他们自己的事情了。第二天,刘邦按照之前的约定进了城,经过一番打听,找到了吕公的住处,然后自信满满地大步走了进去。此时,萧何已经在客厅里忙碌着,替吕公接收宾客们的贺礼。当萧何看到刘邦走进来时,他故意提高了嗓门,向在场的宾客们宣布:

“各位请注意,凡是贺礼不满一千钱的,都得坐在堂下!”

这分明是在给刘邦一个下马威,想要戏弄他一番,因为萧何知道刘邦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然而,刘邦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尴尬或退缩。他从容不迫地从怀中取出一张名片(古代称为“名刺”或“名帖”),上面赫然写着“贺钱盈万”,意思是他送的贺礼价值一万钱。然后,刘邦将这张名片递给了负责登记的人。不久,有人拿着刘邦的名片进去向吕公报告。吕公接过名片一看,发现刘邦送的贺礼竟然是所有宾客中最丰厚的,这让他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吕公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务,亲自走出客厅来迎接刘邦,并请他上座。吕公仔细地端详了刘邦好一会儿,他发现刘邦的额头高高隆起,胸部宽阔而有力,背部虽然微微有些驼,但整体看起来气势如龙,与常人大不相同。这些特征让吕公对刘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敬意,他连连向刘邦表示敬意,并对他进行了特别的优待。萧何心想刘邦可能没钱,于是就在旁边打趣他说:

“刘季啊,你总是爱吹牛,恐怕这次也是说说而已,没什么实际行动吧。”

这话虽然尖锐,但吕公却像是没听见一样,脸上没有丝毫改变。等到宴席上的酒菜都准备好了,吕公竟然邀请刘邦坐在了最尊贵的首位。刘邦见状,也没有半点推让,大大方方地就坐了上去,仿佛他真的是今晚最重要的嘉宾。宾客们按照顺序一一入座后,刘邦开始了他那豪放不羁的饮酒方式,他举杯痛饮,每喝一口都显得那么尽兴,兴致高昂得不得了。随着酒宴逐渐进入尾声,宾客们纷纷起身告辞,但吕公却唯独想要留住刘邦,他通过眼神向刘邦传递了这个意思。尽管刘邦身无分文,但他却没有丝毫的忧虑和不安。相反,他还因为吕公对他的特别关照和款待而感到非常安心和满足,于是他就安安稳稳地坐在那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待遇。吕公在送完宾客出门后,转身回到屋内,对刘邦说:

“我年轻时就很喜欢给人看相,但从未见过像你这样相貌如此奇特的人。请问,你现在已经娶妻了吗?”

刘邦恭敬地回答说他还没有娶妻。吕公听后,便微笑着说:

“我有个小女儿,愿意许配给你为妻,为你操持家务,希望你不要嫌弃她。”

刘邦听到这话,简直是喜出望外,心里乐开了花,连忙点头应允。他激动地翻身下拜,向吕公行了翁婿之间的礼节,以表示对这门亲事的尊重和感激。接着,他们还约定了迎娶的日期,刘邦这才满心欢喜地辞别吕公,离开了吕家。吕公回到家中,向妻子透露了他已经将女儿娥姁许配给刘邦的决定(娥姁是吕公女儿的小名,也称作吕雉)。吕媪一听这话,立刻生气地质问道:

“你总是说这孩子生来就有贵人之相,将来必定要嫁给一个显贵之人。沛县的县令与我们交情深厚,他向你求婚你都没答应,现在怎么无缘无故地就把她许配给了刘邦呢?难道你认为刘邦就是那个能配得上我们女儿的贵人吗?”

吕公安抚地回答道:

“这件事其中的缘由,不是你们这些妇道人家所能理解的。我自有我的眼光和判断,相信我,我不会看错的!”

吕媪虽然心中仍有不满,嘀嘀咕咕地说了些抱怨的话,但终究还是拗不过自己的丈夫。她意识到,在家庭中,丈夫的决策权是大于她的,所以她只能听从吕公的安排,开始筹备女儿的嫁妆,等待婚礼吉日的到来。转眼间,婚礼的吉日就到了。刘邦穿上了正式的礼服,亲自前往吕家迎接新娘。吕公则让女儿吕雉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送她上了装饰华丽的婚车,让她随着刘邦一同前往刘家。刘邦带着吕雉回到家中,他亲自下车迎接新娘,并小心翼翼地扶她下了婚车。两人按照传统习俗行了交拜之礼,然后又去拜见了刘邦的父亲太公和母亲刘媪。之后,刘邦便牵着吕雉的手,将她引入了新房。在新房里,刘邦轻轻地揭开了新娘的红盖头,面前的吕雉让他眼前一亮。她仪容秀丽,气质非凡,确实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巾帼英雄。刘邦被她的美貌和气质深深吸引,心中涌起了强烈的情感。他情不自禁地牵起吕雉的玉手,两人一同走上了阳台,享受着新婚的甜蜜和幸福。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几年过去了。刘邦和吕雉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他们还生下了一子一女。这两个孩子后来都成为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在这里我们暂时不提及他们的名字。总之,刘邦和吕雉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的传奇佳话将在后文中一一展现。

刘邦虽然幸运地娶了吕雉为妻,两人之间相亲相爱,感情非常深厚,但刘邦本性风流,像古代传说中的登徒子那样,难以做到对感情专一。要知道,他过去常常在酒色场所里流连,与各种女子有过来往,即使现在与吕雉结婚了,也难免还会和那些旧识有所牵扯,时不时地出去闲逛。有一次,刘邦偶然间遇到了一个小家碧玉般的女子,她长得清新脱俗,楚楚动人,让人一见难忘。刘邦便主动与她交谈起来,得知她姓曹,是个出身平凡但很有魅力的女子。两人越聊越投机,经过几次的叙谈,彼此间竟然都生出了情愫,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一段短暂的情缘。不过,这位曹家女子也是个有见识、有分寸的人。她清楚这段关系只是露水情缘,难以长久,所以并没有过分地纠缠刘邦,而是选择了顺其自然,珍惜当下。两人在一起的时光虽然短暂,但也算是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位曹家女子竟然比吕雉更早地怀上了刘邦的孩子,而且她的孕期还提前了几个月,很快就顺利分娩,生下了一个男孩。村里的很多人都知道曹女是刘邦的情人,而刘邦自己对此也并不避讳,只是他刻意隐瞒了这件事情,不让正妻吕雉知道,以免引发家庭矛盾。然而,这样的行为却已经在无形中激发了吕雉内心的嫉妒之情。当吕雉也先后生下了一子一女之后,曹女并没有因此被接入刘邦的家中,而是继续留在自己的母亲家中。刘邦虽然对曹女和她的孩子有所照顾,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但他的家中却只住着吕雉,并没有让曹女成为他的妾室。

刘邦担任亭长的职务,除了偶尔请假回家探望外,他大多数时间都住在亭子里处理公务。而吕雉则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家中操持家务,过着简朴的日子。刘家并不富裕,他们主要依靠着几亩田地来维持生计。吕雉作为妻子,她无怨无悔地跟随着刘邦,即使在空闲的时候,也会到田间去割草,用作家里的柴火和饲料。有一天,一个老人路过刘家的田地,他停下脚步,仔细地观察了吕雉好一会儿。随后,他竟然向吕雉讨水喝。吕雉见老人年迈,心生怜悯,便放下手中的活计,回家为老人端来了一碗热汤。老人喝完汤后,和吕雉聊起了天,他询问吕雉的家世背景。吕雉简单地告诉了他自己的姓氏和情况。老人听后,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说道:

“我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夫人您,您日后必定会大富大贵。”

吕雉听了这话,心中不禁有些惊讶和疑惑,她微微一笑,以为老人在开玩笑。但老人却认真地说:

“我平生擅长相面之术,观察人的相貌来预测命运。像夫人您这样的相貌,将来一定会成为天下间的贵人。”

在那个时代,相士确实非常多见,他们凭借观察人的相貌来预测人的命运。吕雉对那位老人的话半信半疑,但出于好奇,她还是将自己的孩子带到老人面前,请他为孩子看相。老人抚摸着孩子的头,脸上露出惊讶又欣喜的表情,说道:

“夫人您将来之所以会显贵,全都是因为这个孩子啊!”

接着,他又看了看吕雉的幼女,赞叹道:

“这个女孩子也是一副贵人之相。”

说完这些,老人便转身离去了。正当这时,刘邦回到了家中。吕雉连忙将老人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后,也感到十分好奇,他询问吕雉:

“那位老人离开多久了?”

吕雉回答说:

“没多长时间,应该还没走远。”

刘邦一听,立刻快步追了出去。果然,在走了不到一里的路程后,他就看到了那位老人正慢慢地在前方行走。刘邦连忙大声呼喊老人,说道:

“老丈您擅长相面之术,能否也为我看看相呢?”

老人听到刘邦的话后,转过头来,停下了脚步。他仔细地上下打量了刘邦一番,然后说道:

“您的面相显示您将来会有大富大贵之相,而我刚才所见到的那位夫人和她的子女,想必就是您的家人吧。”

刘邦连忙点头称是。老人接着说道:

“那位夫人和她的子女之所以会显贵,全都是因为您的缘故。特别是那个婴儿,他长得特别像您,将来您的富贵真是难以想象啊。”

刘邦听后非常高兴,他向老人表达了感激之情,说道:

“将来如果我真的如您所说那样富贵,我绝对不会忘记您的恩德!”

然而,老人却轻轻地摇了摇头,谦虚地说:

“这不过是我看相的一点小本事,何足挂齿,不值得您如此道谢。”

说完,老人便转身继续前行,渐渐地消失在了刘邦的视线中。后来,当刘邦成功建立汉朝,成为一代帝王时,他曾派人去寻找这位老人,想要报答他的相面之恩。但是,尽管他们费尽周折,却始终没有找到老人的下落,最终只能作罢。回想起那段时光,刘邦深知自己当时的福运还未到来,急切之间也无法立刻发迹。因此,他选择了暂时担任亭长这一职务,默默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他相信,只要时机成熟,他一定能够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抱负。

刘邦在闲暇之时,突发奇想,想要设计一款新的帽子,并打算用竹皮作为材料来制作。他手底下有两个役卒,一个负责开关门户和打扫卫生,另一个则负责巡逻和抓捕盗贼。刘邦便和这位负责抓捕的役卒商量起来,役卒告诉他,薛地有很多技艺高超的制帽师傅,应该能够制作出刘邦想要的帽子。于是,刘邦便派遣这位役卒前往薛地寻找合适的工匠。过了十多天,役卒带着新制作的帽子回来了。这顶帽子高约七寸,宽约三寸,顶部平整得像一块板子,非常符合刘邦的审美和心意。刘邦高兴地把这顶帽子戴在头上,并称之为“刘氏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顶刘氏冠逐渐成为了一种定制,只有那些爵位达到公乘级别的人才有资格佩戴。这顶刘氏冠是汉朝特有的,它源于刘邦在微贱之时的创意和设计。后来的人们称它为“鹊尾冠”,以纪念刘邦的这一创举,并将其视为刘邦遗留下来的规矩。

秦朝的二世皇帝登基的第一年,朝廷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全国各郡县挑选并派遣一批罪犯,前往西边的骊山,参与秦始皇陵墓的扩建工程。沛县的县令接到了这道命令后,就挑选了一定数量的罪犯,并让刘邦负责押送他们上路。刘邦对这次任务非常认真,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于是,他亲自到县里集合了这些犯人,然后带领着他们向西进发。然而,刚一走出沛县的地界,就有好几名犯人趁机逃跑了。刘邦他们只能继续前行,但走了几十里路后,又发现有好几个犯人不见了踪影。到了晚上,他们找到了一家旅店投宿。但是,第二天早上醒来后,刘邦发现又有几名犯人趁着夜色逃跑了。刘邦独自一人,面对逃走的犯人既不方便去追,又不能强行压制,心里感到十分无奈,觉得自己无法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丰乡西面的一片大沼泽地带。到了这里,他索性停下了脚步,决定不再继续前行。在这片沼泽地的中间,有一座孤零零的亭子,亭子里竟然还有人在卖酒。刘邦是个出了名的爱酒之人,看到酒怎么可能放过呢?况且他现在心里正烦闷着,满心的忧愁和烦恼,正需要借这酒来消消愁、解解闷。于是,他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坐下,同时让跟随他的人也都休息一会儿。他自己则开始畅快地喝酒,一杯接一杯,完全沉浸在了酒的世界里,想要用这“黄汤”来浇灭心中的愁苦。就这样,刘邦一直喝到太阳都快要落山了,还坐在那里没有动身的意思。

不久,刘邦的酒意更浓了,他突然站起身来,对众人说:

“你们如果继续前往骊山,一定会被安排去做苦役,到最后恐怕都难逃一死,再也无法回到家乡。我现在决定把你们全部放了,给你们一条生路,你们觉得怎么样?”

众人一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他们感激地看着刘邦,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不停地向刘邦道谢,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刘邦见状,便动手为每一个人解开绳索,然后挥手示意他们可以离开了。然而,众人虽然感激刘邦的救命之恩,但也担心他因此会得罪官府,便关切地问刘邦:

“您不忍心看我们送死,慷慨地放了我们,这份恩情我们永生难忘。但您自己回去后,要怎么向县令交差呢?请您明示。”

刘邦听后,放声大笑起来,他说:

“既然你们都打算离开,那我也只能远远地逃走了,难道我还要傻乎乎地回去向县令报告,自己送上门去送死吗?”

话说到这里,突然有十几个壮士站了出来,他们齐声对刘邦说:

“像刘公您这样有大恩大德的人,我们几个都愿意跟随您,共同保护您,绝不会轻易离开您。”

刘邦听后,郑重其事地回应道:

“是去是留,都随你们的意愿。如果你们愿意留下,我自然欢迎;如果你们想走,我也不会勉强。”

于是,这十几个壮士决定留下来,而其他人则纷纷向刘邦拜谢,满怀感激地离开了。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胆识和魄力确实非常人所能及。

刘邦趁着酒劲,在月光的照耀下继续前行,身后跟着十多个壮士,他们紧紧相随。由于担心被县里的人发现,刘邦他们不敢走大路,而是从沼泽地中找到了一条隐蔽的小径,大家一个接一个地往前走着。这条小径上布满了荆棘和杂草,还有很多泥泞的洼地,加上夜色昏暗,行走起来非常困难。而刘邦又因为喝醉了酒,眼睛模糊,只能小心翼翼地慢慢走。就在这时,前面突然传来一阵哗啦啦的声响,刘邦不禁心里一紧,起了疑心。他正要开口询问前面的情况,只见走在前面的壮士已经返回来,向他报告说前方有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那蛇长得有好几丈长,看起来非常吓人。于是,他们建议刘邦还是退回原路,重新找一条别的路走。刘邦没等壮士们把话说完,就生气地大声说道:

“哼!我们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在行走江湖的路上,怎能害怕小小的蛇虫呢?”

说完,他便独自一人冒险前进。走了没几步,果然看到一条大蛇横卧在沼泽中,大蛇完全没有要避开他们的意思。刘邦见状,立即拔剑在手,小心翼翼地走近大蛇。当他靠近时,他猛地一挥剑,手起剑落,将大蛇劈成了两段。接着,他又用剑将死蛇的身体拨开,为自己和众人开辟出一条道路,然后安然无恙地走了过去。又走了大约几里路,刘邦突然感到酒劲开始发作,头脑变得昏沉,身体也感到疲倦。于是,他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坐下,打算稍微休息一下。然而,由于酒意太浓,他很快就睡着了,甚至躺倒在地上,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在梦中,他仿佛置身于一个黑甜的世界,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直到远处传来阵阵鸡鸣声,将刘邦从梦中唤醒。他睁开眼睛一看,发现天色已经大亮,黎明的曙光已经洒满了大地。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综漫致郁系作家,让女主泪洒 养只小人鱼 绝色神雕 玄鉴仙族 新现代逍遥录 曼陀罗妖精 【斩天剑】 男欢女爱 和竹马睡了以后 普攻永久加生命,阁下如何应对? 踏天境 我在异世封神 都市偷心龙爪手 拒嫁豪门,首富小叔哄着我结婚 霸道总裁毒宠美妻 逆世谋妃 狐妖也有情系之狐王剑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伐就在今日 长夜谍影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夫子很闲 表少爷的抗战 我有一个特种兵系统 大隋主沉浮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 大齐:我正统皇子,你让我去和亲? 太子妃逼我和离,我掠夺气运杀穿皇朝 沧澜琉璃录 大唐:四象不过李承乾! 回大秦,请叫我龙哥 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 打猎:娶妻白虎命,狩猎蛟龙 被贬燕南,归来时,君临天下! 穿越后,守着漂亮老婆过幸福生活 夜读全唐诗 此去直上青云路 大唐:开局被李世民模拟人生曝光 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 平步青云后,侯府跪求我回去 重生之我在上海滩当活阎王 就藩辽东,给诸国一点工业时代的震撼 重生刘协,打造日不落大汉 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