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首页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红楼群芳谱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军工科技 替身太监:我替皇帝宠后宫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三国第一狠人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摊牌了我是假太监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章 太子丹的复仇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司马尚因为害怕回去后无法承担后果,便偷偷地带着妻子和儿女逃往海边,从此没有了音讯。接着,赵国的国君任命赵葱接替了李牧的位置,让他挂上了大将军的印信,而颜聚则成为了赵葱的副将。然而,代地的士兵们一直都非常敬仰和服从李牧,当他们看到李牧无辜地被杀害后,心中充满了极大的愤怒和不满。就在这一夜之间,这些士兵们纷纷越过山岭,跨过山谷,不顾一切地逃离了军队,几乎全部逃散,赵葱根本无法阻止他们。

当秦国的士兵们得知李牧已经去世的消息时,他们纷纷举杯庆祝,认为这是个大好消息。与此同时,王翦和杨端禾两位将领率领的两支秦军,按照预定的时间同时发起了进攻。在赵国这边,赵葱和颜聚两位将领正在商讨对策。他们考虑到太原和常山两地都面临威胁,想要分兵去救援。但颜聚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

“我们刚刚更换了大将,军心还未稳定。如果我们把兵力集中起来,或许还能勉强防守;但如果分散兵力,那我们的势力就会大大减弱。”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就有哨兵来报:

“王翦正在猛烈地攻打狼孟,看样子狼孟很快就要被攻破了!”

赵葱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焦急。他说:

“如果狼孟被攻破,敌人就会长驱直入井陉,然后与另一路秦军合攻常山,邯郸就会陷入危险之中!我们必须去救援狼孟!”

于是,赵葱没有听从颜聚的劝阻,下令全军拔营出发,前往救援狼孟。然而,王翦早已料到赵葱会有这样的举动。他事先在大谷地区埋伏了重兵,并派人到高处了望,等待赵军的到来。当赵军的先头部队通过一半时,王翦立刻下令放起号炮。随着号炮的响起,埋伏的秦军一齐杀出,将赵军截成了两段。赵军的前后部队无法相互照应,陷入了混乱之中。王翦率领着如江河决堤般汹涌的秦军杀来,赵葱勇敢地迎敌,但可惜兵力悬殊,最终战败并被王翦所杀。颜聚见状,急忙整顿残军,撤退回邯郸城。秦军随后顺利攻占了狼孟,并沿着井陉的道路继续进军,轻松地拿下了下邑城。与此同时,杨端和也成功收复了常山周边的剩余地区,并进一步逼近邯郸城,形成了包围之势。秦王政得知这两路大军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后,非常高兴,于是命令内史腾将军将兵力转移至韩国,准备接收其领土。韩王安得知秦军逼近的消息后,内心充满了恐惧,最终决定放弃抵抗,将韩国的所有城池都献给了秦国,自己则成为了秦国的臣子。秦国将韩国原来的领土设为颍川郡,正式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这一年,是韩王安在位的第九年,也是秦王政即位的第十七年。回顾韩国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韩武子万在晋国受封领地开始,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到了韩献子厥时,韩国开始执掌晋国的朝政。韩厥之后又传了三代,到了韩康子虎时,韩国终于灭掉了强大的智氏家族,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韩虎再传两代,到了韩景侯虔时,韩国正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诸侯国。韩虔之后又传了六代,到了韩宣惠王时,韩国开始称王,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从宣惠王开始再传四代,到了韩王安这一代时,韩国已经逐渐衰落,并最终被秦国所灭。从韩虎开始称侯算起,到宣惠王九年为止,韩国作为侯国共存在了八十年。而从宣惠王十年开始称王算起,到韩王安九年国家灭亡为止,韩国作为王国又存在了九十四年。随着韩国的灭亡,战国七雄中的六国已经只剩下五国了,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滚动。

当秦军重重包围邯郸城时,颜聚将军动员了所有的兵力进行顽强抵抗。然而,赵王迁却感到十分恐惧,想要派遣使者向邻近的国家求援。这时,郭开进言道:

“大王,韩王已经投降秦国,成为其臣子;而燕国和魏国现在正忙于自保,恐怕无暇顾及我们,哪里还能来救援我们呢?依我之见,秦军势力强大,我们不如选择全城归顺,这样大王您至少还能保住封侯的地位。”

赵王迁听后,有些心动,想要听从郭开的建议。然而,公子嘉却情绪激动地伏在地上痛哭起来,他说道:

“大王啊,先王将国家和宗庙托付给您,您怎么能轻易放弃呢?我愿意与颜聚将军一起,竭尽全力,誓死守卫邯郸城!万一城破,我们还有代郡数百里的土地可以依托,继续为赵国奋战。我们怎能束手就擒,成为秦国的俘虏呢?”

郭开听后,不以为然地反驳道:

“大王,如果邯郸城真的被攻破,您自己都将成为俘虏,哪里还能逃到代郡去呢?”

公子嘉听后,愤怒至极,他拔剑在手,指着郭开怒斥道:

“你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臣!国家都快灭亡了,你还在这里说风凉话!我一定要杀了你!”

赵王迁见状,连忙上前劝解,才避免了这场内乱。然而,回到宫中的赵王迁仍然感到无计可施,他对于如何抵御秦军的进攻毫无头绪。于是,他只能借酒浇愁,沉溺于饮酒作乐之中,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困境。

郭开暗中策划与秦军约定,打算将赵国的城池献给秦国,但公子嘉带领着他的家族成员和宾客们,全力协助守将颜聚加强城防,防守得滴水不漏,使得郭开无法与秦军取得联系。当时,连续几年的灾荒使得城外百姓纷纷逃离,秦军在城外找不到任何可以掠夺的资源。而城内则储备了大量的粮食,食物供应充足,因此秦军急切之间难以攻下这座城池。面对这种情况,秦军的将领与杨端和商议后决定,暂时将军队撤退到五十里之外的地方,以便解决粮食运输的问题。城中的守军看到秦军撤退,认为威胁暂时解除,因此防备稍微松懈了一些,每天定时开启城门一次,允许人员进出。郭开趁机利用这个空隙,派遣他的心腹之人偷偷出城,将一封密信送到秦军的营地。这封信的大致内容是:

“我(郭开)长久以来都有将这座城池献给秦国的意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赵王已经非常害怕秦国的威势,如果秦王能够亲自驾临,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劝说赵王行‘衔璧舆榇’之礼,也就是让他捧着国宝玉璧,坐在装着他尸体的棺材上出城投降,以此表示对秦国的彻底臣服。”

王翦收到郭开的密信后,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地将这一重要信息报告给秦王。秦王得知后,亲自率领三万精锐士兵,并命令大将李信随行保护,他们沿着太原路进发,很快便抵达了邯郸城下,再次将这座城池团团围住,日夜不停地发起猛烈的攻击。城楼上的守军远远望见秦军的大旗上绣有“秦王”二字,知道秦王亲自率军前来,心中大惊,连忙将这一紧急情况飞报给赵王。赵王得知秦王亲临前线,心中更加恐惧不安。这时,郭开趁机向赵王进言:

“秦王亲自率领大军至此,显然是要誓破邯郸不可,公子嘉和颜聚等人虽然勇猛,但终究难以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大王您应该自己拿定主意,做出决断!”

赵王听后,忧心忡忡地说:

“寡人想要投降秦国,但又担心秦王会杀了我怎么办?”

郭开连忙安慰道:

“大王放心,秦国连韩王都没有加害,又怎么会伤害您呢?如果您能将和氏璧以及邯郸的地图献给秦王,表示您的诚意和归顺之心,秦王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赵王听后,觉得郭开言之有理,便说:

“如果你认为这样做可行,那就替我写一封投降书吧。”

郭开随即写好了投降书,并再次向赵王建议道:

“虽然投降书已经写好,但公子嘉等人可能会出面阻拦。我听说秦王的大营驻扎在西门,大王您可以假借巡城之名,亲自驾车前往西门,然后趁机打开城门向秦王投降。这样一来,秦王又怎会不接受您的投降呢?”

赵王一直以来都昏庸无能,只听信郭开的话,到了这危急关头,更是毫无主见,于是便按照郭开的计策行事。

颜聚当时正在北门检查防务,突然接到急报说赵王已经出城西门,向秦国投降了,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紧接着,公子嘉也骑着快马匆匆赶到,告诉他说:

“城楼上已经按照赵王的命令竖起了白旗表示投降,秦军很快就会进城了。”

颜聚闻听说后,立刻意识到形势严峻,他坚定地表示:

“我会誓死守住北门,不让秦军轻易得逞。公子嘉,你赶紧收拾家族的成员和重要物资,火速到北门与我汇合,我们一起逃离这里,前往代地,日后再图复兴赵国的大业。”

公子嘉听从了颜聚的计策,立刻带领他的宗族成员数百人,与颜聚一同从北门突围而出,连夜赶往代地。到达代地后,颜聚劝说公子嘉自立为代王,以统领和团结剩余的赵国力量。公子嘉采纳了他的建议,自立为代王。为了赢得代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公子嘉表彰了已故将领李牧的功绩,恢复了他的官爵,并亲自设祭祭奠他。这些举措使得代地的百姓对公子嘉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信任。同时,颜聚还派遣使者前往东边与燕国结盟,共同防御秦国的侵略。两国在上谷地区屯兵驻守,形成了强大的防线。经过这些努力,代国逐渐稳定下来,暂时摆脱了秦国的威胁。这些后续的发展,暂且不提。

秦王政接受了赵王迁的投降后,率军直接进入了邯郸城,并占据了赵王的宫殿作为自己的居所。赵王迁则按照臣子的礼节前来拜见秦王,而秦王则安坐高位,坦然接受了赵王的拜见。这一幕让在场的许多赵国旧臣感到痛心疾首,纷纷流下了眼泪。第二天,秦王把玩着从赵国得来的和氏璧,笑着对群臣说:

“这块宝玉,可是当年我的先祖们费尽心机,甚至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都未能得到的珍宝啊!”

随后,秦王颁布命令,将赵国的大部分领土划分为巨鹿郡,并派遣官员进行治理。同时,他将赵王迁软禁在偏远的房陵地区,并赐予了郭开上卿的高位,以表彰他在促成赵国投降中的“贡献”。然而,直到此时,赵王迁才彻底醒悟过来,意识到郭开原来是个卖国求荣的奸臣。他哀叹道:

“如果李牧将军还在世的话,秦国人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在我们的邯郸城里耀武扬威,享用我们的粮食呢?”

被软禁在房陵的赵王迁,发现这里四周环山,山中还有许多石室,形状就像房屋一样。他被迫居住在这样的石室之中,时常能听到外面传来淙淙的水声。有一天,他好奇地问身边的侍从那是什么声音。侍从回答说:

“楚国境内有四条着名的大河,分别是长江、汉水、沮水和漳水。这里听到的水声,就是沮水的声音。它发源于房山,最终汇入汉江。”

赵王迁心中满是凄凉,他叹息道:

“水这种无情之物,尚且能够自由自在地流淌到汉江,而我却被囚禁在这偏远之地,眼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又怎么可能回去呢!”

他深感自己的无奈与悲哀,于是创作了一首关于山水的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歌谣唱道:

“房山啊,它现在成了我的宫殿;沮水啊,它现在成了我日常饮用的水浆。在这里,我听不到曾经熟悉的调琴奏瑟之声,只能听到那流水潺潺、波涛汹涌的哗哗声响。水啊,你如此无情,却能自由自在地流向汉江,实现你的归宿。而我,曾身为万乘之国的君主,如今却只能在梦中怀念我的故乡!是谁让我落到如此田地?是那些谗言四起、造谣生事的小人!我的忠良之臣被埋没,国家社稷也因此而沦亡。我虽听信谗言,但我又怎敢怨恨秦王呢?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赵王迁被囚禁的日子里,夜晚总是漫长而无聊。每当他心中涌起无尽的哀愁,便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这歌声充满了哀伤,让周围的人听了都为之动容,无不感到悲痛。长时间的忧思和压抑,终于让他的身体垮了,他病倒了,而且病情日益严重,最终再也没有能够起来。当代王嘉得知赵王迁去世的消息后,他深感痛惜,并按照礼仪为赵王迁追赐了一个谥号——“幽谬王”。这个谥号既体现了对赵王迁一生经历的总结,也包含了对他最终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与此同时,秦王政在成功征服赵国后,率领大军班师回咸阳。为了休整军队、恢复士气,他暂时停止了对外征战,让士兵们得以休息和养精蓄锐。而那个曾经背叛赵国、助秦灭赵的奸臣郭开,在秦国期间积累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然而,由于这些财富过于庞大,他无法全部携带回秦国,于是便将它们埋藏在自己位于邯郸的宅邸中。待一切尘埃落定后,郭开向秦王提出请假申请,声称要返回赵国去搬取自己的家财。秦王听后,微微一笑,便批准了他的请求。郭开满心欢喜地回到邯郸,准备挖出他埋藏的金银财宝。他雇佣了车辆和人力,将一箱箱的金银珠宝运出地窖。然而,就在他们满载而归的途中,却遭遇了不幸。一伙盗贼突然袭击了他们,不仅杀死了郭开,还抢走了所有的金银财宝。有传言说,这起谋杀案是李牧的门客所为,他们为了替李牧报仇,才策划了这起劫杀行动。唉!郭开为了金钱而出卖了自己的国家,最终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他的所作所为真是愚蠢至极!他不仅没有能够享受到自己出卖国家换来的荣华富贵,反而因此丢掉了性命。这真是一个愚蠢至极的教训啊!

燕国的太子丹在逃离秦国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他对秦王充满了深深的仇恨,于是决定倾尽家财,广邀宾客,共同谋划如何报复秦国。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了两位勇士——夏扶和宋意,并给予他们极高的礼遇和优待。除了夏扶和宋意外,还有一位名叫秦舞阳的年轻人引起了太子丹的注意。这位秦舞阳年仅十三岁,却已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胆识。他曾在光天化日之下,于繁华的都市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仇人,这一幕让周围的市民们惊恐万分,无人敢靠近。然而,太子丹却对秦舞阳的勇敢表示了赞赏,并赦免了他的罪行,将他收归自己的门下。另一方面,秦国的将领樊於期因得罪了秦王而逃亡到了燕国,并隐匿在深山之中以躲避秦军的追捕。当他得知太子丹广开宾客之门、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后,便决定主动现身投靠。太子丹对樊於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将他视为上宾,给予了极高的礼遇。为了安置樊於期,太子丹还在易水之东建造了一座城池供他居住,这座城被命名为“樊馆”。然而,燕国的太傅鞠武却对太子丹的这一系列举动表示了担忧。他向太子丹进谏道:

“秦国是一个像虎狼一样凶猛的国家,他们正在一步步地蚕食着其他诸侯国。即使我们与秦国之间没有直接的矛盾,他们也会找借口挑起事端。更何况我们现在还收留了秦王的仇人樊於期作为攻击的目标,这无疑是触犯了秦国的底线,就像是去触碰龙的逆鳞一样危险。一旦激怒了秦国,我们必将遭到他们的猛烈报复。因此,我恳请太子能够尽快将樊将军送往匈奴之地以灭口,避免引起秦国的注意。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结盟和支持,向西与三晋结盟,向南与齐国、楚国联合,向北与匈奴结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为将来的复仇大计做好准备。”

太子丹焦急地对太傅鞠武说:

“太傅的计策虽然周全,但所需时间太长,我内心的焦急如同烈火焚烧,片刻也无法安宁。更何况樊将军在穷途末路时投奔于我,他是我出于同情和怜悯而结交的朋友。我怎能因为惧怕强大的秦国,就将他远远地抛弃在荒漠之中呢?我即使死,也不能做出这样的事。希望太傅您能再为我想想办法!”

鞠武听后,深感无奈,他叹息道:

“太子啊,用我们弱小的燕国去对抗强大的秦国,就像是把羽毛投进火炉,没有不被烧毁的;又像是用鸡蛋去碰石头,没有不破碎的。我智谋有限,见识浅薄,实在无法为您策划出万全之策。但我所认识的田光先生,他智慧深邃,勇气内敛,而且结交了许多非凡的人物。如果您真的想要谋划对抗秦国,那么非得请田光先生出山不可。”

太子丹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他连忙说道:

“我尚未有机会与田光先生结交,希望太傅您能代为引荐,让我能有机会向他请教。”

鞠武点头应允道:

“好的,太子,我会尽力安排。”

鞠武立刻安排马车前往田光的住所,他见到田光后,恭敬地说:

“太子丹对先生您非常敬慕,他希望能亲自与您会面,共同商议重要事务。希望先生您能赏光,不要推辞。”

田光听后,连忙谦逊地回答道:

“太子是国家的尊贵之人,我怎敢让他屈尊前来呢?如果太子不嫌弃我粗鄙浅陋,愿意与我共商国是,那么我自然会亲自前往拜见,绝不敢让自己安逸在家中,让太子等待。”

鞠武见田光如此谦逊,心中更加敬佩,他说:

“先生您能愿意屈尊前往,这实在是太子的幸运啊!”

于是,鞠武便邀请田光一同乘坐马车,前往太子宫中。太子丹得知田光先生已经到来的消息,他亲自走出宫殿,来到马车前迎接。他手执马缰,帮助田光先生下车,并倒退着行走在前面为田光引路,显示出极高的敬意。当田光先生来到宫殿内,太子丹再次行跪拜之礼,恭敬地请田光入座,并亲手为他拂去座位上的灰尘。然而,由于田光先生年事已高,身体已经有些佝偻,他缓缓地登上座位。这一幕被周围的旁观者看在眼里,虽然他们内心对田光先生的敬重并未减少,但也有人忍不住窃笑,觉得这样的场景有些出乎意料。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太子丹对田光先生的尊敬和信任。太子丹让左右侍从退下,自己离开座位,恭敬地向田光请求道:

“如今形势紧迫,燕国与秦国势如水火,无法共存。我听说先生您智勇双全,能否想出奇策,挽救燕国于危难之中,哪怕只是暂时阻止它的灭亡呢?”

田光听后,感慨地回答道:

“我听说过,千里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能够奔驰千里,但一旦衰老,就连普通的马也能超过它。如今鞠太傅只知道我年轻时的风采,却不知我已垂垂老矣,力不从心。”

太子丹听后,心中虽感遗憾,但仍不愿放弃希望,他急切地问道:

“那么,在先生的朋友和交游中,是否有像先生年轻时那样智勇双全的人,可以代替先生来为我出谋划策,挽救燕国呢?”

田光摇了摇头,叹息道:

“这实在是难啊!不过,太子您还是应该先自己审视一下您的门客,看看有哪些人是可以委以重任的。我愿意帮您一起考察他们。”

于是,太子丹立刻将夏扶、宋意、秦舞阳等门客全部召集过来,让他们与田光先生相见。田光先生开始逐一审视这些年轻人,心中暗自评估他们的能力和潜力,以便为太子丹推荐合适的人选。田光逐一审视了太子丹的门客,并与他们交谈,询问了他们的姓名和背景。之后,他对太子丹说:

“我私下观察了您的这些门客,发现他们之中似乎并没有特别适合执行此次重任的人选。夏扶是个性情刚烈、血性勇猛的人,他一生气就会满脸通红,这样的情绪容易外露;宋意则是性情急躁、易怒的人,他生气时脸色会发青,同样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秦舞阳虽然骨子里有股狠劲,但他发怒时脸色苍白,也显得不够沉稳。这三位的情绪都容易在脸上显露出来,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可能会因为情绪失控而坏事。不过,我所知道的有一位名叫荆卿的人,他是个神勇之士,无论是喜是怒都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这样的沉稳和自制,在我看来似乎更适合执行这次任务。”

太子丹听后,立刻问道:

“荆卿叫什么名字?他是哪里人氏?”

田光这样介绍道:

“荆卿,他的名字叫荆轲,原本姓庆,是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当年庆封因为一些原因逃到了吴国,并在朱方定居。但后来楚国讨伐并杀了庆封,他的族人便逃难到了卫国,从此成了卫国人。荆轲擅长剑术,他曾经试图以剑术游说卫元君,希望能得到重用,但遗憾的是卫元君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之后,随着秦国的势力不断扩张,攻占了魏国的东部地区,并将濮阳也纳入版图,设立了东郡。在这个过程中,荆轲再次逃亡,这次他来到了燕国,并改姓为荆,人们便尊称他为荆卿。荆卿性格豪爽,特别喜欢喝酒。在燕国,有一个名叫高渐离的乐师,他擅长击筑这种乐器,荆卿非常欣赏他的音乐才华,两人因此结为好友,每天都会在燕市的酒馆中相聚饮酒。每当酒兴正浓时,高渐离就会击筑演奏,而荆卿则会随着音乐放声高歌。然而,每当歌唱完毕,荆卿常常会泪流满面,感叹世间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志向和抱负,认为天下没有真正的知己。此人性格深沉,内心充满谋略,我田光自认为在智谋上远不如他。”

太子丹诚恳地说:

“我至今还没有机会与荆卿结交,希望能通过先生的引荐,让我能够与他相识并共事。我深知此事的重要性。”

田光听后,点了点头说:

“荆卿目前生活并不宽裕,我时常资助他一些酒钱,因此他应该会听从我的建议。请太子放心,我会尽力促成你们之间的交往。”

说完,太子丹亲自送田光出门,并把自己的马车让给田光乘坐,还特意安排了一名内侍作为车夫来服侍他。在田光即将上车之际,太子丹再次郑重地嘱咐道:

“我所说的事情,关系到我们国家的重大利益,希望先生能够严守秘密,不要泄露给任何人。”

田光听后,微笑着向太子丹保证说:

“老臣明白此事的重要性,定当守口如瓶,不敢有丝毫的泄露。”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吞天塔 碧蓝航线界限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傻驴驴驴驴驴驴驴驴 养只小人鱼 玄鉴仙族 新现代逍遥录 曼陀罗妖精 【斩天剑】 和竹马睡了以后 普攻永久加生命,阁下如何应对? 踏天境 我在异世封神 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 都市偷心龙爪手 拒嫁豪门,首富小叔哄着我结婚 逆世谋妃 跳龙门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新京喋血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蝉动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家父唐高祖 夫子很闲 表少爷的抗战 大隋主沉浮 死不了我也很绝望啊 
最近更新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 大齐:我正统皇子,你让我去和亲? 方剂杂论 沧澜琉璃录 三国之冠军侯 争霸天下:从纨绔开始 彪悍世子 回大秦,请叫我龙哥 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 乘坐热气球去三国 穿越后,守着漂亮老婆过幸福生活 夜读全唐诗 母皇别传位,五个皇姐拔我氧气管 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 平步青云后,侯府跪求我回去 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 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 重生刘协,打造日不落大汉 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