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开局盘点大兵团作战

橘座啊

首页 >> 天幕:开局盘点大兵团作战 >> 天幕:开局盘点大兵团作战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我在大唐做战神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开局南洋一小国,吊打列强! 王妃你是魔鬼吗 替身太监:我替皇帝宠后宫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开局上谏被杖毙?二命上朝先服毒 我在天波杨府修仙 
天幕:开局盘点大兵团作战 橘座啊 - 天幕:开局盘点大兵团作战全文阅读 - 天幕:开局盘点大兵团作战txt下载 - 天幕:开局盘点大兵团作战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29章 立场和政治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感谢用户大佬打赏的大神认证,感谢清风半夜鸣蝉大佬打赏的秀儿。也同样感谢其他大佬的打赏,谢谢你们!谢谢!!】

现代时空。

“以阶级史观的角度去看那段历史,我们其实就会发现,皇帝和太监,是处于一个阶层的。”

“土木堡之变,还有之前的时间里,错的似乎只有皇帝这一个阶层。”

“但实在是有些说不通,为何后面那么英明神武的朱祁镇,会在土木堡之变的记载中,做出那么离谱的事情。”

“如果朱祁镇真是记载中那么昏庸的模样。”

“那重新复辟之后,不可能会是那么的英明神武。”

“不可能真是留学了吧?去瓦剌留学了一段时间,然后变的英明神武了起来?”

说起瓦剌留学生这个梗,在座的除了苏轼之外,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个梗可以说是独属于朱祁镇一人。

每次一说到瓦剌留学生,众人的脑海里就想到朱祁镇被俘虏到瓦剌。

“也先恐怕在懵逼之中把朱祁镇俘虏了之后,把所有的事情都给朱祁镇说了。”

“包括自己怎么到的土木堡等等的事情,都给朱祁镇一一解释了,然后又对朱祁镇非常的好,嘘寒问暖。”

“为的是什么?害怕大明攻打自己。”

“如果也先当时已经是可汗了,那这就说不通,但当时也先的瓦剌,只是一个稍大点的部落,这就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并且,朱祁镇一直都是那种英明神武的样子,才会不惧怕瓦剌,在瓦剌吃喝不怕。”

“要真是按明史的记载去看朱祁镇,那他就是赵构一样的皇帝。”

“只有朱祁镇被瓦剌俘虏,然后一直强硬,并威胁也先,也先才不敢拿捏朱祁镇。”

“不然的话,北方草原的人还懂礼仪了?或者说,还懂规矩了?”

“要真是看着朱祁镇软弱无能,恐怕瓦剌的人,直接就敢骑到朱祁镇的头上。”

“除了骑到朱祁镇的头上,也先可能还会轻视大明,觉得大明不过如此,一个皇帝都这么软弱无能,那大明是不是更软弱无能?”

“所以,朱祁镇被卖了之后,一直强硬威胁也先,也先才会惧怕之下对朱祁镇很好。”

听到这么一说,众人转念一想靖康之耻时候的皇帝还有那些后宫的人。

相信草原的人懂规矩、懂礼仪、不虐待俘虏等等,还不如相信秦始皇真的重新复活了。

几千年都没学会的规矩和利益,在被朱元璋和朱棣收拾之后,就学会了?怎么可能?

只有惧怕之下,害怕朱祁镇真的像朱棣一样五征草原,才会对朱祁镇嘘寒问暖。

畏威而不怀德,这其实不只是草原,可以说大家都是如此。

如果见着敌方的皇帝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所有人都会轻视,而不是重视。

只有朱祁镇一直都是那么英明神武,才会让也先不敢对朱祁镇下手。

连交换俘虏,都只敢要一些好处。

发现要不到好处了,只能灰溜溜的把朱祁镇放了回去。

“那这么说来,明英宗朱祁镇可以说是被黑的最惨的明朝皇帝?”

“可能是吧,反正土木堡之变,还有之前的时间里,在我看来,史书记载一定是有问题的。”

“之前说的那些问题,只要稍微仔细的一推敲,把史书的前后记载联合起来看,都会意识到不对。”

“这其中,可能是后世记载的史官不懂军事,也可能是被修改了之后,史官故意这样写的。”

“前面我们说过,《明史》的修订,每一篇写好,都要拿给当时的清朝皇帝看。”

“那些修订史书的史官,可能是良心未泯,故意这样写的,把很多事情夸大,然后隐藏一些漏洞。”

“欺负当时的清朝皇帝不懂明朝的一些规矩和事情。”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里面有什么问题,毕竟他们也不懂军事。”

清朝修《明史》的时候,修了九十五年,四位皇帝,除了这些之外,还换了三个修订史书的定稿人。

“后世的史学家大多认为,《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

“曲笔隐讳之处,这六个字,已经非常能说明问题了。”

话音落下,冯建开始仔细的讲起了《明史》的事情。

“其实《明史》的编纂几经磨难。”

“《明史》的正式开馆修纂始于清顺治二年五月初二,那时候清军才入关,就开始迫不及待的编纂《明史》。”

“当时以修《明史》总裁官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奏请,正式设置副总裁官,以学士、侍读学士詹霸等十一人充任,并且选定编纂、收掌、誊录官。”

“这些名字一看,你们应该就懂了!”

“但为何清军刚入关就迫不及待的编纂《明史》呢?”

“想以此宣告明朝已亡,因为在当时,应天的弘光朝廷,正在和清军南北对抗。”

“一是修《明史》便是不再承认弘光的南明政权存在。二是以此笼络明朝遗臣,通过编纂《明史》,使那些降清的明朝汉族官员有一种情感上的寄托。”

“但立了馆,却是一直都没有开始修《明史》。”

“哪怕弘光朝廷覆灭了之后,明臣黄道周、郑芝龙等奉唐王朱聿键于福州建立了隆武政权。”

“张国维、张煌言等奉鲁王朱以海于绍兴监国(鲁王监国);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余部也与明总督何腾蛟结合抗清。”

“顺治三年(1646年),明臣苏观生等奉朱聿鐭在广州建立了绍武政权,丁魁楚、瞿式耜等又拥立桂王朱由榔建立了永历政权。”

“顺治六年(1649年),张献忠农民军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率领下,与南明永历政权结合,成为抗清主力之一。”

“所以在当时的环境,也不可能开始修《明史》,也就立了一个馆,一直拖着。”

抗清的运动一直持续了很久,哪怕李定国,郑成功去世了之后,当时的清朝一直焦头烂额。

“时间到了清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擒了鳌拜开始亲政之后,到了康熙十二年,又发生了“三藩之乱”。”

“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因为撤藩的缘故,又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乱。”

“这个时候,清朝还是没有精力去修《明史》。”

“顺治二年(1645年)所下编纂《明史》的诏令,实际只是一纸空文,它的政策作用远远超出了它修史的作用。”

为何明初的朱元璋和朱棣一些皇帝的评价非常的客观?

“在当时,开始正式修建《明史》的时候,有一些明朝遗臣和反清志士十分重视明史的研究。杰出思想家黄宗羲曾编《明文海》四百多卷,并着有《明史案》二百四十卷。”

“顾炎武也辑存有关明朝史料一两千卷。”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为笼络明朝遗臣、社会名流,曾有意开博学鸿词科。虽然有睢州人汤斌等汉人积极参与,但黄、顾等人仍然秉持文人的骨气坚持不肯与清廷合作”。

“但为着保存明朝真实史迹的目的,仍派出了得力助手参与明史的编纂。黄宗羲的得意弟子万斯同,便是当时被委派参加《明史》的编撰人之一,”

“万斯同是一位出色的史学家。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顾炎武的外甥徐元文,也都参与其事。这样,就相应地保证了《明史》的质量。”

“《明史》的初稿,在万斯同时代已基本上完成了。”

“万斯同死后,先后三次任《明史》总编的王鸿绪,把万氏的《明史稿》进行了改编。”

“于康熙末年和雍正初年两次向皇帝进呈,这便是王氏《明史稿》本。”

“清朝是编撰了整整三次,费时了九十五年。”

“所以,我们才会在里面看到,有些记载,前后矛盾的很大,有些确实有理。”

“并且,还因为当时皇帝的政治手段的原因,结果时重时轻。”

第一次是万斯同定稿,而万斯同是黄宗羲的得意弟子。

第二次是王鸿绪定稿,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进呈的《明史(列传部分)》二百零五卷本,这实际上是在万氏《明史稿》基础上删削编纂而成的。

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王鸿绪又一次进呈《明史稿》,包括纪、志、表、传,共计三百十卷,这便是王氏《明史稿》,即后来刊刻的所谓《横云山人明史稿》

乾隆四年(1739年),清政府又第三次组织人手修改明史稿,这才形成定稿的《明史》。

因为这次修书总裁为张廷玉,因此通行的《明史》题为张廷玉等撰,张廷玉也是唯一在在清朝中配享太庙的汉人。

这其中的问题,一看就很明了,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后世的史学家有一些认为,《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还有一些认为,只有《明史》最为客观完善,因为认为《元史》的修订,是当时朱元璋迫于政治压力,急忙让手底下的人短时间内修订而成。

“不辨明是否对错,是否真实,直接就记载在了其中。《元史》的舛误甚多,内容前后重复、互相矛盾的地方随处可见。”

“但这种事情么?”

冯建笑着摇了摇头,不想去评价,只能说绝大多数的史学家太过天真。

认为修的越久,就越完善,并且越客观。

并且还认为前后不矛盾,不重复,并且还越通畅,就认为《明史》编纂体例严谨,首尾连贯,材料翔实,文笔简洁,舛误很少。

“文学,是脱离不开立场的,也脱离不开政治。”

“没有谁能够能够脱离政治,脱离立场的去写文学。”

“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一定的政治立场和思维方式,而政治环境也会对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那些说什么要让文学脱离政治,要让文学干净的,但你看他们写的文章,明里暗里都在讽刺着政治。”

“这是脱离了政治吗?脱离了立场吗?”

“要不你的屁股坐在人民的立场上,要不,你的屁股就坐在其他的立场。”

“看任何文章和文学,只要看清楚他的屁股坐在哪里,许多的事情一眼就明了。”

李恩凡对什么要让电影干净,要让文学干净的人,向来是嗤之以鼻。

人的本身就脱离不开立场和政治,文学还能脱离立场和政治了?

怎么可能?!

“有人还说什么文学不能脱离政治,但好的文学应该大于政治。”

“任何事情都不能大于政治,因为政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并且说是文学应该大于政治,但明里暗里,所写的全是讽刺政治,讽刺时代环境。”

“这大于政治了么?大于环境了么?”

“所以,史书这个东西,也同样如此,是脱离不开当时的环境和政治的。”

“一定是先有立场和政治,再有的文学!”

冯建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微笑,他对这话同样是非常赞同的。

一定是先有立场,再有的其他东西。

反动的人,知识越多越反动!

同理,反动的人,不管学的什么,发出的什么声音,都是反动的。

“这世间,其实没有什么中立,你只能选择一个立场去发声,去抉择。”

“当你选择了中立,其实你就已经站在了某一个立场的对立面。”

“不反对,那就意味着默认支持。”

“两个方向,除了左,那就是右。”

“就像是古代掌权者压迫底层,压迫百姓,当你有能力反对的时候,你不反对,只是看着,那就是默认支持。”

“毕竟没有能力反对的,都是受压迫的。”

“而你有能力反对却不反对,那还说什么呢?不是支持是什么?”

众人也都清楚了,说是《元史》的修订是因为政治压力的需要。

但《明史》就不是了么?立场的原因,《明史》越详细,反而...

众人皆是沉默,没有说话。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极乐后后宫 凡人策 吞天塔 剑道第一魔 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 养只小人鱼 玄鉴仙族 修神外传仙界篇 修仙狂徒 【斩天剑】 美女的兵王保镖 和竹马睡了以后 我在异世封神 赤心巡天 猎天争锋 苍海皓云 最强狂兵 军少大人,体力好 贵族 正气寻妇录 
经典收藏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北宋大法官 新京喋血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代号惊蛰 董卓之子 家父唐高祖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大隋主沉浮 明末军阀 
最近更新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 亮剑:缴获太多,震惊李云龙 红楼大国师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 嘻哈史诗看古今 大明1810 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 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 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 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 中国古代名人传 凉州布衣 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宋歌声声慢 大唐钓鱼人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寒门人杰 大奸臣当道 
天幕:开局盘点大兵团作战 橘座啊 - 天幕:开局盘点大兵团作战txt下载 - 天幕:开局盘点大兵团作战最新章节 - 天幕:开局盘点大兵团作战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