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赵子曰

首页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军工科技 修罗武神 将门枭虎 远征欧洲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靖难攻略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锦衣卫:我们老大有点鸡贼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赵子曰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文阅读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txt下载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五十四章 北邙夕阳残叶飞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见洛口城外交战,李密不敢贸然近之,犹豫了下,便先遣骑前往查探。

未几,去骑回报,所见乃是“右骁卫大将军王”的旗号。李密心下了然,此必汉军的王须达部无疑。再细问之下,得知还另有几股汉军,分打不同旗号,但兵皆不多。

又问战况,这骑报称两军正在城南野战,房彦藻的旗号张挂在南城头。

仓促所探,底细不知。李密踌躇良久。闻城南杀声渐息,他登高远眺,隐约见汉军似在撤退,却不见魏军追击。遂再遣骑往探。良久,再探之骑飞马回报:王须达部已被击退!

甫经惨败的李密闻此捷报,又惊又喜,赶忙便再令骑即往仓城寻房彦藻。

等到傍晚,一支数百人的骑兵驰至。

当先一人正是房彦藻。见到李密,他慌忙滚鞍下马,伏地拜倒,说道:“罪臣该死!”

李密下马相扶,百感交集:“孝朗何出此言?卿何罪之有?管城败讯,卿或已闻?数万精卒,一日尽丧……”说到这里,他喉头哽咽,难以续言。

细看房彦藻,只见他面容憔悴,眼窝深陷,显是连日守城、心力交瘁。房彦藻也偷眼打量李密,但见这位昔日威风凛凛的魏公,走了两天山道,头发散乱地黏在额前,衣袍脏污,脚上的靴子磨破了底,露出的脚趾冻得通红,如何还有半分“魏公”的威严?

房彦藻挣开李密搀扶,再次拜倒:“明公困守孤城,臣虽屡次遣兵往援,奈何虎牢路断,改择山路,又逢连日阴雨,实在难以通行。加之自王须达引兵到仓城外后,便一再攻城!臣心焦如焚,却终不能遣一兵一卒援助明公。致令管城失陷,此皆臣之罪也!死罪!死罪!”

言罢,已是痛哭失声。

君臣相对,垂泣良久。

李密终究枭雄之姿,这两日的逃亡路上,虽仅数骑相随,尚能强自振作,如今既到洛口,很快便止住悲声。他拭去泪水,——因连日未洗,这一拭反将脸抹得更脏,拽着袖子,给房彦藻也擦了擦眼泪,握住他的手,说道:“孝朗,管城虽败,洛口未失,此皆卿之功也!洛口犹有数万兵马,粮草可支数年。想当年瓦岗起事时,兵不过数千,粮秣无着。今日之势,远胜往昔。你我君臣同心,重振旗鼓,指日可待!”

跟着房彦藻来的一干从骑,后边的是护从的骑兵,前边十余人,俱是留在兴洛仓城,与房彦藻一同留守的文武重臣。这些人,方才也跟着房彦藻拜倒在地。李密上前,一一将他们扶起,或轻拍臂膀,或以坚定目光相慰。众文武虽面带悲痛,却也似被李密的话稍稍振奋。

房彦藻抹着眼泪,说道:“明公所言极是!管城虽失,洛口犹在。另有一喜讯禀告明公:便在昨日,臣得讯,洛阳已令段达为将,出兵五万,将来援我洛口!待段达兵至,莫说黄君汉诸辈,便是李善道引其主力继至,亦不足惧!”

李密闻言大喜,急步回到房彦藻身前,说道:“洛阳出兵了?段达为将?”

“敢禀明公,正是。不过现尚未有出兵,估计四五内,兵马能出。”

李密连声说道:“好!好!洛阳兵一到,我军内外夹击,汉军确如卿言,不足为虑!”

房彦藻命人牵来几匹骏马,请李密换乘。李密上马,与房彦藻并辔而行。随行的文武官员、护卫骑兵,以及跟随李密逃回的数骑,皆紧随其后。

行进间,李密远眺十余里外的洛口仓城,问道:“方才城南与汉军交战,犯者可是王须达部?”

房彦藻恭谨答道:“正如臣方才所禀,王须达自前日兵临城下,与黄、赵合兵后,便屡次试探攻城。今日上午,或许是他得知我军管城兵败,竟倾巢而出,约万余人马大举进犯城南。然汉军内部似心不一,黄君汉、赵君德等部并未全力相助。臣遂亲督各部出城逆击,先以骑兵击溃其侧翼,再以中军压上,终将其击溃。臣担心黄、赵救援,故虽取胜,未敢远追。”

李密赞道:“好!好!卿多谋果决,此战之胜,足以稍慰我军管城之败,重振洛口士气!”又问:“现今洛口城外汉军,共有多少?”

房彦藻答道:“先是黄君汉、赵君德两部,约万余人;王须达、罗龙驹又至,亦约万余,总计约两万余众。偃师城下,现有黄、赵别部及季伯常等部驻扎,约万余人。臣已多次传檄单雄信,命他突围回师洛口,奈何或是消息断绝,雄信始终未有回复。”

往日李密等人对单雄信颇多轻视,如今魏军大将几乎尽丧於管城,单雄信反而显得重要起来。毕竟他勇武过人,麾下瓦岗旧部也都是百战精锐。李密因是说道:“洛阳援兵既出,偃师可以留守。可再传檄,命雄信固守偃师,待段达兵到,先破城外汉军,再联兵进援洛口。”

这是稳妥之策,房彦藻当即领命。

李密又问:“仓城各部,可都已知晓管城兵败?”

房彦藻迟疑片刻,答道:“消息是昨晚传到,臣暂时封锁,知情者现仅限臣与诸公,各部将士尚不知情。”

难怪今日仓城守军还敢出城迎战。若是他们已知管城惨败、王伯当、裴仁基、孟让、徐世绩等大将或死或降,李密仅以身免的消息,恐怕早已军心溃散。

说话间,洛口仓城已近在眼前。

这座建在塬地之上的仓城,外墙是夯土筑就,高达三丈,城外环绕着两丈宽的壕沟,沟边插满鹿砦。壕沟外,系魏兵驻军的连营。城内仓廪连绵,高高低低的粮囤如小山般矗立。

李密举目,望着这座自己一手建立的仓城,不再多说话了。

不仅仓城是他一手建立的,仓城现驻的兵马,也都是他召集起来的。

但时下局势如此,管城惨败的消息必然是隐瞒不了太久,则诸部兵马知了详情后,他们的士气,还能再给他们振作起来么?李密亦是并无把握。

但是,王者不死!他深吸了口迎面刮来的冷口气,管城这等惨败,他都没死,如今洛阳援兵又将已出,则再重振士气,有何不可?驰马而前,风扑满怀,仓城,越来越近了。

……

次日,急报传来:李善道亲率汉军主力大举南下。

两日后,汉军主力过了虎牢关,兵临兴洛仓城城北,与城南的黄君汉等部形成合围。

汉军抵达城下的当天下午。

一队汉军骑兵抬着一副担架,驰至洛口仓城北的壕沟外,将担架放下后便拨马而回。

城上守将见之,不敢擅专,急报李密。

李密出魏公府,登北城楼眺看。

放在地上的担架离城墙颇远,在箭矢射程之外,只能望见上边躺了个人,望不见是谁。李密抬眼远望。城北的汉军,一如旬日前初至管城时,竖起了让他刺眼的这两面大旗:“背恩弑主”、“负义降暴”云云。兵士与民夫,则正在忙碌地修筑营垒。

李密迟疑稍顷,命部将出城查看担架上究竟是何人。

——其实他心中已隐约猜到几分。

城门开启,受命将领率三四十骑驰出,越过吊桥,小心翼翼地接近担架。李密等在城头望见,这将一见担架之人,便跳下了马,与几名也下马的从骑,抬起了担架,随之就返城而来。

不多时,这将登上城楼,担架也被抬了上来。

李密过去一看,眼眶顿时就红了,泪水不止流落。

原来被他料中,担架上抬着的是王伯当!

王伯当双目紧闭,面如金纸,胸口、腹部、左臂都缠着厚厚的粗布绷带,鲜血浸透绷带,凝结成暗黑色的硬块;他的嘴唇干裂起皮,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胸口起伏。

“伯当!吾之伯当!怎会伤重至此!伯当!伯当!是我也!你看我一眼,看我一眼!”李密不顾地上脏且凉,坐在担架旁,抓住了王伯当的手,——这手冰凉刺骨,毫无温度,叫道。

王伯当似是听到了他的声音,费力地睁开双眼。

他视线有些模糊,定了片刻才看清李密。

一看到李密,他竟是这般重伤,挣扎着还要起身行礼。

李密按住他,又不敢用力,生怕会加重他的伤势便急声说道:“伯当,你醒了?是我,是我!你不要动!不要动!怎会至此!怎会至此!你的伤……?”喝令房彦藻等,“快些请医士来!”

房彦藻紧忙传令。

王伯当无力起身,只好躺着,罢了行礼之念,嘴唇嗫嚅。

李密附耳到他嘴边。

只听他断断续续地说道:“明公,管城兵败,臣未能、未能护得明公周全,臣、臣有罪……。”

李密止住他的话头,泪水滴落在他的脸上,说道:“卿无罪!卿无罪!伯当,你先别说话,待医士为你裹上伤药,好生休养。待你伤愈,你我再叙不迟。“

王伯当的伤势,任谁都看得出已回天乏术。他自也心中有数,大概是想摇头,却连这点力气都没有,只略晃了下,又嘴唇动了起来。李密急忙再附耳细听。

“明公,管城一败,我军精锐尽没,汉王提大军已临洛口。料洛口军心,必将震恐。已无可再战。臣敢言之,当下上策,不如降之。汉王已允臣乞,但明公肯降,必厚待之。此汉王信也,明公请看。”他手已抬不起来。

李密从他怀中摸出一封书信。

打开来,信很短,只几话。

“吾亲喂汤药,伯当不降,唯乞愿活足下,吾心怜悯,焉可不佯允乎?伯当义士,惜乎明珠暗投!蔡建德已受显戮,三日之后,我军攻城,取足下心肺,与建德头,共祭翟公。”

李密双手颤抖,低头看王伯当。

王伯当正强撑精神,眼中满是忠诚、殷切,仿佛在催促他做出决断。

李密心头剧痛,泪水实在是忍不住,大滴大滴地掉落在王伯当脸上、身上,赶紧又轻轻将掉在他脸上的泪水擦掉,说道:“自卿从我,赤心而已。回顾此往,我负卿也!”

王伯当道:“自伯当投明公,明公待以腹心,从不曾负伯当。唯恨明公功业未立!明公,方今之计,唯降为是!汉王宽厚,明公降后,必得重用,不失功业之建。臣虽纵死,亦瞑目矣!”

李密怎忍将李善道信中,与他讲说?又委实不愿他这般重伤,还再多言语,便只好应道:“伯当良言,我怎可不从?伯当,你且放心,我便降汉王就是!伯当,你伤势沉重,莫再多话,先将你的伤养好,你我再从长计议。伯当,我必与卿共建功业,不负卿之赤心!”

王伯当眼中透出光彩,苍白的面颊上竟是露出一抹红晕,不知何处来的力气,他一下抓紧了李密的手,看着李密,说道:“明公果降?“

李密垂泪说道:“降、降!”

王伯当露出笑容,说道:“如此,臣就放心了。”抓着李密的手渐渐放松。李密惊觉不妙,再看他时,他眼已闭上,气息全无,而嘴角安心的笑容犹存。

饶是枭雄,李密大哭出声,伏在王伯当身上,涕泪滂沱。哭声感人。

边上的房彦藻等也都是忍不住落泪。

容他哭了片刻。

房彦藻说道:“明公,身在城头,哭声四闻,恐动摇士气。伯当已去矣,明公且请节哀。“

李密又哭了几声,这才勉强止住。

房彦藻令人抬起王伯当的遗体,扶着李密下城。

却城楼外的守军将士,早已听到李密的哭声。

李密这时尚泪眼朦胧,瞥顾之间,见城楼两边的将士,尽惶恐之状,乃至看向他的目光,闪烁不定。回到洛口仓城三天了,管城兵败的消息已经传开。李密虽竭力重振士气,——大开府库犒赏诸军,宣称段达将率洛阳兵十万来援,散布李渊出兵二十万进攻河东南部、汉军后路堪忧等消息,真真假假,却收效甚微。重整士气云云,如今看来,怕只是他一厢情愿罢了。

又是王伯当刚死,又是士气的忧虑,从马面上下城时,李密一阵晕眩,差点跌倒。

……

三日后,一如李善道信中所言,汉军对洛口仓城发动猛攻。

守才半日,城西、城北外诸营,相继奔溃。

入夜,汉军入城。

然而遍搜全城,却是未得李密、房彦藻。

李善道闻报,甚为恼怒。——他没想到,李密竟能在重重围困中再次逃脱。

屈突通劝解说道:“李密先精锐覆灭於管城,今又失洛口,纵使得脱,已是丧家之犬,何处可去?大王不妨多派骑兵,分往远近搜捕,或可擒获。”

李善道亦无它法,就一面收拾城内,收编降卒,一面派遣千余骑兵,分成十余队,四出搜捕。

而连着数日,已将洛口降卒收编完毕,闻报洛阳出兵数万,却非段达为将,改为了王世充为将,似有向偃师之态,而预备遣徐世绩往偃师,却仍不得擒获李密之奏。

……

兴洛仓城西北,洛阳北面的邙山深处。

三四个人穿着粗布百姓衣袍,正沿着崎岖的的山路,艰难前行。

荆棘挂住了一人的衣袍,同伴忙为他解开。

却这两人,一个相貌俊朗,眸子黑白分明,另一人颔下长须,身材不高。

便是李密与房彦藻。

乃是他两人在仓城破前,乔装打扮,得以逃脱。本来随者尚众,多为李密的亲兵,但在逃亡途中,亲兵星散,现下只剩下了他们这几人。

“王者不死!”这几天逃亡,片刻不得歇,晚上在山洞里睡会儿,饿了靠野果、草根充饥,风餐露宿,李密累得不轻,精神却异样的亢奋,他望了望前边的山路,说道,“管城、兴洛仓城,虽然两败,皆能得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孝朗,诸公,只等咱们到了关中,以吾与李渊之旧谊,兼吾在山东之威望,其为抗李善道,必重用於我。公等亦不失公侯之位!”

房彦藻等人有气无力地应和着。

时近傍晚,李密激励众人:“咱们再赶一程路,再作歇息。”

众人诺诺,继续前行。

却转过一处山弯,蓦地里,两侧响起唿哨。

数十个衣衫褴褛的汉子手持横刀、竹枪、木棍窜出,挡住了去路。为首一人喝道:“此山是俺开,此树是俺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咄,恁这汉子,还不快将钱财奉来?”

李密等人惊愕。

房彦藻等文士,下意识地向后退却。

李密确有胆色,挺身说道:“吾乃李密,可识得……”

话音未落,喊话的汉子已抢上前来,手起刀落,将他砍翻在地。余众一拥而上,将房彦藻等也杀了。一伙人搜出他们身上财物,将尸首抛入山涧,扬长而去。

暮色渐浓,山道上只余斑斑血迹,寒风卷起落叶,又将这斑驳的血痕掩盖。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极乐后后宫 我们不是那样的师徒 仙路九万万里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艳海风波 后宫春春色 末世重生后,我获得了无限空间!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洛公子 一代天骄 豪门前妻,总裁你好毒 青山湿遍 半子 崇祯十五年 开局同学会上中奖两亿五千万 暗里着迷(高干) 鬼叫崖往事 万相之王 原神之我是至冬使节 傻女天下,腹黑冷帝盛宠妻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 抗战之烽火燃血 谍战之巅 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 神话版三国 食戟之冒牌小当家 大唐逍遥小神医 大明锤王 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 医妃惊天:王爷,求恩泽 我有一个特种兵系统 生死主 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死不了我也很绝望啊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高门庶子 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清宫秘史十二章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道藏辑要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赵子曰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txt下载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