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赵子曰

首页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流氓帝师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王妃你是魔鬼吗 最强终极兵王 逍遥小贵婿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 龙血战神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赵子曰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文阅读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txt下载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十八章 固本分击齐公惊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却李靖之前在伪装成囚犯,赶往江都,欲向杨广奏报,李渊实有反意的时候,刚从马邑到达长安,还未转道东行,不料李渊就兵入进了关中,占据了长安,李靖於是被李渊俘虏。

李靖时尚为隋之马邑丞。李渊被杨广任为太原留守前,在马邑和突厥作战,李靖曾受他节制,当时李靖已察知李渊有四方之志,对他颇是戒备,故而两人交情不好。这一被李渊抓住,从李靖在长安的朋友处听知了李靖本是打算去向杨广奏报的,新仇旧怨,李渊就想杀了他。

将被临刑被斩之际,李靖大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李渊闻之,壮其言。李世民曾去过马邑,相助李渊击突厥,与李靖亦旧识,知其军略,爱惜其才,亦坚持向李渊代他求情。李渊最终遂没杀李靖。李靖由而入了李世民的幕府。

比之李孝基、唐俭、王长谐、独孤怀恩等人,李靖不仅在李孝基军中的职务低,并且也因为他的这段经历,其实他不怎么被李孝基等人信任,压根是融不进李孝基等这些“宗室”、“元勋”的圈子,——要非看在李世民的脸面上,日常军议,李孝基甚至都不可能会让他参加。

因是,而在此际,忽然见李靖起身出言,反驳唐俭,李孝基等人不约而同,沉默了稍顷。

帐中一时陷入安静。

李孝基身为主将,是军议的主持人,最先反应过来,问道:“李君,你有何高见?”

李靖恭谨地行了个礼,尽量地放柔和了声调,说道:“元帅、诸公,仆不敢言说高见,管见一二,敢进献元帅与诸公。仆愚以为,唐公的建议虽有道理,然以仆愚见,晋阳乃河东重镇,不宜轻言弃之,此其一也;齐公尽管已离晋阳,然晋阳城尚未失守,我军若择精兵,轻装疾行,四五日内可达晋阳城下,刘武周攻势再猛,城中士气再低,四五日内,亦足以固守,此其二也;刘武周、李善道两军,武周粗疏,汉军善战,只要我军集中全力,刘军不难击溃,转再迎击汉军,主动在我,此其三也。故仆以为,晋阳,决不可轻易放弃,仍当以速援为是!”

简要言之,李靖的观点可概括为二。

一个是晋阳还能救;一个是刘武周部比李善道部好打,所以应该采取“先易后难”的战术。

唐俭蹙眉,说道:“若择精卒疾进,四五日内固可抵至晋阳城下,然而长途奔行,人马疲乏,恐未及交战,已失锐气。如此,纵至晋阳城下,复有何为?”

李靖答道:“唐公所虑甚是,但我先锋精卒抵至晋阳城下后,仆愚以为,不必进战,只需让城中知道我援军已至,并且我援军主将是李公、唐公诸公即可。这样,城中士气必就能得以提振,令其心生希望,从而可以坚守,等待我援军主力到达。”

“李善道正在围攻柏壁、正平。柏壁、正平一下,其军势必北上。李君,齐公弃城而离,对晋阳军民士气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大!就算我援军抵至,估计城中士气复振的也有限。至其时也,如若晋阳之围未解,我军就将陷入腹背受敌之险境!如果出现这种局面,何以应对?”

李靖说道:“西河郡的中部、南部还在我军手中。西河地势险要,居河东之中,为河东之腰也,可分兵一部到西河,与西河公等合兵,扼守西河要塞,阻击汉军北上。”

“你刚也说了,汉军善战,若能阻住,当然最好,可如果阻不住呢?”

李靖说道:“龙泉、离石两郡,现也还在我军手中,可调两郡兵马东进,配合西河郡我军,亦各占据要地,形成犄角响应之势,以仆料见,当就足能阻滞汉军北上。”

——龙泉、离石皆与西河接壤,灵泉郡在西河郡的东南边,离石郡在西河郡的东北边。这三个郡,尤其龙泉、离石,位处在吕梁山脉的东麓,多山地,地形上来说,适合进行阻击作战。

李孝基下到沙盘边上,弯腰察视。

确实如李靖所言,西河郡大致位处在河东的正中心,是河东的腰部,如能扼守此地,就不仅可截断汉军沿汾水谷地北上到晋阳,与刘武周部会师的道路,且则还能像一根钉子似的,钉在河东腹地,北为太原等郡,南为临汾等郡,将河东一分为二,保证唐军在战略上能够主动。

“晋阳、西河。”李孝基的视线盘回在沙盘上的这两个地方,低声说道。

李靖说道:“元帅,今若不救晋阳,晋阳为刘武周下后,其部必定南下,西河诸郡将难以自守。而西河诸郡若被刘武周继得,其部就可长驱直下,与汉军相会於绛郡。而又一旦刘武周部与汉军联合,到时,即便我军占住了龙门、柏壁、正平等地,面对刘武周部与汉军的北南夹击,我军又怎能守得住?是河东全境,将尽失陷!故以仆愚见,晋阳绝不可弃,非救不可。”

“君之意,我已明了。诸位,李君的意思,都听明白了吧?我给李君总结一下,其意就是‘晋阳必救,而以西河等三郡为基,阻遏汉军北上’。李君此策,公等以为何如,是否可用?”

李靖觉得李孝基总结得不够深刻,就先奉承了李孝基一句:“是,元帅总结的极是,仆即此意。”接着,自又补充说道,“晋阳,系起义兴运之基,非但河东重镇,更系河东民心所向;而西河郡,则为河东之腰肋,若失西河,河东将如失去脊梁,再难支撑。故是,仆愚以为,今救援河东,要实即在此两处!这也是大王、秦公等之所以为我军制定下‘先救晋阳,再击汉军’此策之根本原委也!如竟放弃晋阳,改先击汉军,恕仆直言,顾小失大,不可取也。”

这就比李孝基总结的深刻了。

晋阳,是河东政治上的根本;西河,是河东军事上的要害。

前者若陷,则河东民众之心必然动摇;后者若失,则河东战线将全面崩溃,唐军陷入被动。

唐俭也下到了沙盘边上,看了一阵,捋须说道:“李君,若按你策,仍以救援晋阳为主,据报,刘武周攻晋阳之部三四万众,我援军合以王将军部,才也三四万,兵力上不占优,又还得分兵西河,阻汉军北上,兵力上就更不足用了!虑此情势,你觉得在晋阳士气不高的情况下,我军能很快地解晋阳之围,而不致使我军不得不与刘武周部长久对峙么?——李君,如果陷入对峙,西河三郡即便能阻住汉军北上短时,又能阻住多久?到时候,如何是好?”

——刘武周原先是带了三万步骑南下,打下榆次等地后,收编了部分唐军的降卒,又收编了部分太原郡、西河郡的豪强武装,裹挟了一些壮丁,并从雁门又调了些兵增援,其部的总兵力已扩至四五万人。分出了万余人给尉迟敬德等,现围晋阳的其部兵马共约四万上下。

面对唐俭的疑虑,李靖答道:“我援军的兵力,对比刘武周围晋阳之兵,尽管不占优势,可晋阳城中有我守卒两三万众,其中精兵可用野战者,不下万人。两下相合,我军兵力已略占优。同时,反观刘武周部,其势於今虽盛,然颇多新附之众,凝聚力与战力都尚不足。等我援军抵至晋阳城外后,若能迅速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奋力进击,定能挫其锋芒,破其围困。”

晋阳城的守卒不少,好几万,但多是新兵。

李渊的兵马现虽号称二十万众,然这二十万众,大都是在他进入关中后得以扩充的,如李仲文等部、如号称娘子军的其三女儿所部、李神通部等等,他起事之初,连带本隋之在太原受他节制的各军府之府兵,加上招募的丁壮、李建成从河东郡带去的豪强私兵等,兵马总计只有大约三万。这三万兵,大部分被他带去了关中,留在晋阳的能战之军不过数千。

新募的兵,用来守城,勉强还行,可如果出城野战,就力不从心了。

顶多,如与刘武周部在晋阳决战,晋阳城能出的战兵,也就是如李靖所言,能有个万人堪用。

——其实,这也是李元吉虽然城中有数万守卒,却仍弃城而逃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俭问道:“你可敢下军令状,保证我援军可破刘武周围困?”

李靖沉稳地说道:“刘武周自入太原,连战连胜,旬日之间,仅唯晋阳未陷,又闻齐公弃城而走,其意必骄,其军必懈。我援军疾驰而到,城中士气大振,两军相合,内外夹击,骑先而步后,急攻之,何愁围困不解?”充满自信,与李孝基说道,“仆敢下军令状!”

先救晋阳,是李渊的命令。

李孝基起先就很犹豫,不敢随便听从唐俭的建议,擅自改变李渊的令旨,这会儿听了李靖对局势的分析和进战之策的建言,尽管李靖非心腹之人,他心中已接受了八九分李靖的意见。

却又看了多时沙盘,李孝基正要作出决定,帐外军吏慌张奔入:“报!齐公到了营外。”

帐中诸人闻言,相顾惊诧。

李元吉弃城而逃的情报,他们是在举行这场军议前才收到的。没有想到,军议还没结束,李元吉居然就已经逃到他们的营外了?要知,情报是快马送至,李元吉的逃跑速度真是不慢。

李孝基便暂停下军议,急忙招呼诸人,同出帐外,前去迎接。

李元吉已入辕门。

在李孝基等赶往辕门的路上,两下相见。

营内禁止骑马,但李元吉怎会在乎这条军纪?他骑着一匹红色的高头大马,后边跟着百余骑,尘土飞扬,搅得营中近处登时骚乱。附近帐篷里的将士纷纷出来,探头观望,瞧见狼狈不堪的李元吉,以及跟从在他后边,同样狼狈的骑士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无不惊疑。

李元吉脸上尽是疲惫与惊慌,见到李孝基,马也没下,操着变声期的公鸭嗓子,就急切地说道:“堂叔!堂叔!晋阳守不住了!城破在即。还好我机灵,出城得早,不然成城中鬼矣!”

“四郎,你先下马。”李孝基接住他的缰绳,令从吏取来脚蹬,扶着李元吉下了马来。

李元吉喘息未定,继续说道:“张达这贼厮,我早就瞧出他不是个好东西,果然叛变降贼,引刘武周攻陷了榆次等地。我离晋阳前,已将这贼厮在军中的亲友尽数砍了。”

“四郎,你先喝口水,叫你的从骑也都下马。”

李元吉劈手抢过李孝基递来的水囊,咕咚咕咚灌了好几口,回身令他的从骑们:“下马,下马!”示意其内的两三人近前,说道,“堂叔,我出城后,刘武周这鸟厮遣骑追赶,亏得他几个拼死断后,我方才有机会逃脱。出城时,我甚么也没带。堂叔,你代我赏他们。”

“好,好。”李孝基在李元吉的从骑中没有找到窦诞,问道,“窦三郎呢?”

李元吉抹掉嘴边的水渍,说道:“谁?哦,你说我姊夫。我和他一块儿出的城,他的马慢,路上失散了,不知他现在何处。也许,落入到了刘武周手里?”

窦诞是被李渊专门派在太原,辅佐李元吉的。但李元吉在太原胡作非为,窦诞却没有劝谏、制止过他,相反,还曾为李元吉遮掩过失。他俩的关系算不错。可在说到与窦诞失散,也许窦诞已被刘武周擒得的时候,李元吉并无忧虑之色,似乎对这位姊夫的命运不多么关心。

窦诞才娶了李渊的次女,身份不同,若成刘武周俘虏,影响将会很坏,李孝基眉头紧蹙,然亦知道,再问李元吉,也问不出甚么了,就未再追问,注意到边上帐篷里出来了很多将士,都在往这边张望,他便说道:“四郎,你与我到帐内说话。”然后叫军吏驱散围观的将士,命令军中不得乱传谣言,保持营中秩序,违令者斩;又令军吏,安排李元吉的从骑休息。

到了帐中。

李孝基让了主位给李元吉坐。

由唐俭,将李渊任命李元吉为太原道行军大元帅,节制河东诸部的令旨宣读与他听了。

接着,李孝基又细问了下李元吉,他离城时城内的军心、士气,还有刘武周部的具体情形。

李元吉在太原,每天只以游猎为务,军政之事,他一概不知。至於刘武周部,他更一问三不知,唯不断重复“这贼厮凶得很”,并大骂张达,将榆次等县失陷的责任,尽推到张达头上。

李孝基见问不出更多消息,索性亦就不问了,转开话题,言道:“四郎,我等奉大王令旨,来援晋阳。你刚才到前,李掾刚刚提出了一个进战的建议。”

“李掾?什么李掾?”

李孝基招了招手,令李靖起身,介绍说道:“四郎,便是他。”

李靖躬身行礼:“下吏李靖,拜见齐公。”

“李靖?哦,我知道你。你不是被我二哥救了,在我二哥幕府么?”李元吉也没等李靖回答,抓起案上的糕点,狼吞虎咽吃起,一边咀嚼,一边含糊问李孝基,“他提了什么建议?”

李孝基说道:“李掾建议急援晋阳,先歼刘武周部,分兵西河以阻汉军,之后再迎击汉军。此‘固本分击’之策。四郎,你才从晋阳出来,晋阳的情况你最清楚,你觉得此策可用不可用?”

李元吉惊得差点被糕点呛住,咳嗽了几声,丢掉糕点,喝了口水,说道:“怎没蜜水?”

李孝基呆了下,赶忙令军吏:“还不快为齐公奉上蜜水?”

蜜水奉上,李元吉润过了喉,拍案说道:“我不是说过了么?刘武周这贼厮凶得很!现今他数万大军,连营十余里,将晋阳围得密不透风,步骑煊赫,我听说突厥人可能还会派援给他。我援军纵至,仗打起来,依我看,也打不赢!李靖,你此策是痴心妄想,断不可用!”

李孝基说道:“四郎,李掾此策,依我之见,倒也不是不能一试。”

“试?打仗这事儿,有试的么?”李元吉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说道,“你们若不听本公话,非要去和刘武周打,你们自去,我可不去!我要去长安,见我父王!”

李孝基说道:“大王已任你为太原道行军大元帅,督河东军务,四郎,你怎可去长安?”

李元吉因年龄小,极得李渊宠爱,可李渊的令旨,他亦不敢违背。

他愤愤地瞪着李孝基,怒气冲冲地说:“堂叔,你别用父王压我!先救晋阳,你们说的轻巧!我可不想白白送命!就算父王的旨意,也不能让我去送死。反正晋阳,我是不去!”

帐中诸人无言以对,彼此默然。

……

旌旗蔽日,战鼓如雷。

李元吉到了李孝基营中次日拂晓,汉军在蒲坂的主力,出营而北。

李善道的“汉”字大旗,迎着初生的朝阳,迎风招展。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凡人策 碧蓝航线界限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傻驴驴驴驴驴驴驴驴 艳海风波 上位[娱乐圈] 修神外传仙界篇 动漫之后宫之旅 余生为你着迷 狂撩无嗣男主后,娇媚宿主顶不住 曼陀罗妖精 踏天境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假面骑士之赤魂 逆世谋妃 都市花语 快穿:病娇大佬吃起醋来真要命 宠妃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夫子很闲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生死主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晚明纵横 
最近更新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 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穿越大唐重整山河 以捕快之名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权征 隋唐:项羽传承 我四叔是朱元璋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 三国:穿越成典韦弟弟 大明:世子堂弟太凶猛 太子妃逼我和离,我掠夺气运杀穿皇朝 重生水浒之桃花难躲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 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赵子曰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txt下载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