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

飞雷影少

首页 >> 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 >> 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 大明第一搅屎棍 军工科技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乖乖老婆,别闹了 铁血中唐 
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 飞雷影少 - 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全文阅读 - 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txt下载 - 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0章 吴蜀再盟抗曹魏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且说东吴陆逊,自击退魏兵之后,吴王封他为辅国将军、江陵侯,还让他领荆州牧,从此军权都到了陆逊手中。张昭、顾雍向吴王奏请改元,吴王应允,于是就改成了黄武元年。

忽然有消息说魏主派使者来了,吴王便召使者入宫。使者说道:“蜀国之前派人向魏国求救,魏国当时没搞清楚状况就发兵了,现在可后悔了,打算起四路兵攻打蜀国,东吴可以来接应,要是得了蜀国的土地,两家平分。”吴王听了拿不定主意,就询问张昭、顾雍等人。张昭说:“陆伯言见识不凡,可以问问他。”吴王马上把陆逊召来。陆逊奏道:“曹丕在中原,急切间难以图谋;如今要是不答应魏国,必然结仇。臣料想魏和吴都没有能敌得过诸葛亮的人。现在不妨暂且应允,整顿军队做好准备,只探听那四路的情况。要是四路兵取胜,蜀地危急,诸葛亮首尾不能相顾时,主上再发兵响应,先取成都,这是上策;要是四路兵败,再另作打算。”吴王听从了,就对魏使说:“军需还未置办妥当,选个日子就出发。”使者拜别而去。

吴王派人探听消息,得知西番兵出西平关,见到马超,不战而退;南蛮孟获起兵攻打四郡,都被魏延用疑兵计杀得退回洞中;上庸孟达的兵走到半路,忽然生病不能前行;曹真兵出阳平关,被赵子龙守住各处险道,真可谓“一将守关,万夫莫开”,曹真屯兵于斜谷道,不能取胜而回。孙权得知这些情况后,对文武大臣说:“陆伯言真是神机妙算。我要是轻举妄动,又要与西蜀结怨了。”

忽然有人报告说西蜀派邓芝来了。张昭说:“这又是诸葛亮的退兵之计,派邓芝来当说客的。”吴王问:“那该如何应对?”张昭说:“先在殿前立一个大鼎,装上几百斤油,下面用炭火加热。等油沸腾了,挑选一千个身材高大、脸盘大的武士,各执兵器,从宫门前一直排到殿上,再叫邓芝进来。不等他开口说话,就拿郦食其游说齐王的典故责怪他,效仿着把他烹煮了,看他如何作答。”

吴王依言而行,立好油鼎,命令武士站在两旁,各执兵器,召见邓芝。邓芝整理好衣冠进来,走到宫门前,只见两行武士威风凛凛,手持钢刀、大斧、长戟、短剑,一直排到殿上。邓芝明白他们的意图,却毫无惧色,昂首前行。到了殿前,看到鼎内热油沸腾,左右武士用眼神示意他,邓芝只是微微而笑。近臣把他领到帘前,邓芝作长揖而不跪拜。吴王令卷起珠帘,大声呵斥:“为何不拜!”邓芝昂然回答:“我是上国的使者,不拜小邦之主。”吴王大怒:“你不自量力,想凭三寸不烂之舌,效仿郦食其游说齐国吗?快进油鼎!”邓芝大笑:“人人都说东吴贤才众多,没想到竟然害怕一个儒生!”吴王转怒为嗔:“我怎会怕你这个匹夫?”邓芝说:“既然不怕邓伯苗,又何必担心我来游说呢?”吴王问:“你是想为诸葛亮做说客,来说服我与魏绝交而与蜀交好吗?”邓芝说:“我是蜀中的一个儒生,专为吴国的利害而来。如今设兵列鼎,来对待一个使者,气量怎么如此狭小,不能容人呢!”吴王听了既惭愧又惶恐,立即喝退武士,让邓芝上殿,赐座后问道:“吴、魏的利害关系如何?希望先生指教。”邓芝问:“大王是想与蜀交好,还是想与魏交好?”吴王说:“我正想与蜀主和好,但担心蜀主年轻见识浅,不能善始善终。”邓芝说:“大王是当世英豪,诸葛亮也是一时俊杰;蜀有山川之险,吴有三江之固。如果两国联合,互为唇齿,进可以吞并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如今大王要是向魏称臣,魏必然希望大王去朝见,还会要求太子入朝做内侍;如果不答应,魏就会兴兵来攻,蜀也会顺流而下进取东吴,这样的话,江南之地就不再是大王的了。如果大王觉得我说的不对,我愿意死在大王面前,以断绝说客之名。”说完,撩起衣服就要下殿往油鼎里跳。吴王急忙命人制止,请到后殿,以上宾之礼相待。吴王说:“先生的话正合我意。我现在想与蜀主联盟,先生肯为我牵线搭桥吗?”邓芝说:“刚才想烹煮小臣的是大王,现在想任用小臣的也是大王。大王还犹豫不决,怎能取信于人呢?”吴王说:“我的主意已定,先生不要疑虑。”

于是吴王留下邓芝,召集众多官员说:“我掌管江南八十一州,还有荆楚之地,难道还不如西蜀那个偏僻之处吗?蜀国有邓芝,不辱没他的君主;吴却没有一人能入蜀传达我的心意。”忽然有一人站出来说:“臣愿意做使者。”众人一看,是吴郡吴人,姓张,名温,字惠恕,现任中郎将。吴王说:“恐怕你到蜀见到诸葛亮,不能传达我的心意。”张温说:“孔明也是人,臣有什么好怕他的?”吴王大喜,重赏张温,让他和邓芝一起入川通好。

再说孔明自从邓芝走后,上奏后主说:“邓芝此去,事情必定成功。吴地多贤才,肯定会有人来答礼。陛下应当以礼相待,让他回吴,以通联盟之好。吴若通和,魏必然不敢对蜀用兵。吴、魏安宁,臣就可以征讨南方,平定蛮方,然后再图谋魏国。魏国削弱,东吴也不能长久存在,这样就可以恢复大一统的基业了。”后主表示同意。

忽然有人报告说东吴派张温与邓芝入川答礼。后主召集文武官员于殿前,命邓芝、张温入宫。张温自以为得意,昂首上殿,向后主施礼。后主赐给他锦墩,让他坐在殿左,设御宴招待。后主只是以礼相待。宴会结束后,百官送张温到馆舍。第二天,孔明设宴招待张温。孔明对张温说:“先帝在世时,与吴不和睦,如今先帝已逝。当今主上非常仰慕吴王,想捐弃前嫌,永结盟好,共同对抗魏国。希望大夫回去后好好奏明。”张温答应了。酒喝到半醉,张温谈笑自若,颇有傲慢之意。

第二天,后主将金帛赏赐给张温,在城南邮亭设宴,命众官送行。孔明殷勤劝酒。正在饮酒的时候,忽然有一人醉醺醺地进来,昂首作揖后就入座。张温觉得奇怪,就问孔明:“这人是谁?”孔明回答:“姓秦,名宓,字子来力,现任益州学士。”张温笑着说:“号称学士,不知道肚子里有没有学问?”秦宓严肃地说:“蜀中三尺小童都在学习,何况我呢?”张温说:“那你都学了些什么?”秦宓回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古今兴衰,圣贤经传,无所不览。”张温笑道:“你既然这么大口气,那就先以天来问你:天有头吗?”秦宓说:“有头。”张温问:“头在哪里?”秦宓说:“在西方。《诗经》上说:‘乃眷西顾。’由此推断,头在西方。”张温又问:“天有耳朵吗?”秦宓回答:“天处在高处却能听到低处的声音。《诗经》说:‘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没有耳朵怎么能听呢?”张温又问:“天有脚吗?”秦宓说:“有脚。《诗经》说:‘天步艰难。’没有脚怎么能走呢?”张温又问:“天有姓吗?”秦宓说:“怎么会没有姓!”张温问:“姓什么?”秦宓回答:“姓刘。”张温问:“怎么知道的?”秦宓说:“天子姓刘,所以知道。”张温又问:“太阳是从东方升起吗?”秦宓回答:“虽然从东方升起,但在西方落下。”此时秦宓言辞清朗,对答如流,满座的人都很惊讶。张温无话可说,秦宓便问:“先生是东吴名士,既然以天事来问我,必然能深知天理。从前混沌初分,阴阳分开;轻清者上浮成为天,重浊者下沉成为地;到共工氏战败,头撞不周山,天柱折断,地维缺损:天向西北倾斜,地向东南下陷。天既然是轻清而上浮的,为什么会向西北倾斜呢?又不知道轻清之外是什么东西?希望先生教导我。”张温无言以对,于是离席道歉说:“没想到蜀中多有俊杰!刚刚听了这番谈论,让我茅塞顿开。”孔明担心张温羞愧,就用好话劝解道:“席间的问答,都是玩笑话。您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必在意这些口舌之争呢!”张温拜谢。孔明又命邓芝入吴答礼,与张温同行。张、邓二人拜别孔明,回东吴去了。

再说吴王见张温入蜀未归,就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忽然近臣奏报:“蜀派邓芝同张温入国答礼。”吴王召他们进来。张温在殿前跪拜,详细陈述后主、孔明的品德,表达希望永结盟好的意愿,还说蜀主特意派邓尚书来答礼。吴王大喜,设宴招待。吴王问邓芝:“如果吴、蜀二国同心灭魏,天下太平,二位君主分治天下,不是很快乐吗?”邓芝回答:“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果灭魏之后,不知道天命归于谁。但做君主的各自修养品德,做臣子的各自尽忠,战争才能停止。”吴王大笑:“您真是诚恳啊!”于是厚赠邓芝送他回蜀。从此吴、蜀交好。

却说魏国的细作探听到这件事,火速报入中原。魏主曹丕得知后,大怒道:“吴、蜀联盟,必然有图谋中原的意图。不如我先去讨伐他们。”于是召集文武大臣,商议起兵讨伐吴。此时大司马曹仁、太尉贾诩已经去世。侍中辛毗出班奏道:“中原之地,地广人稀,想要用兵,没有什么好处。现在的计策,不如养兵屯田十年,粮食充足、兵强马壮之后再用兵,这样吴、蜀才能被攻破。”曹丕发怒说:“这是迂腐书生的论调!现在吴、蜀联盟,早晚会来侵犯边境,哪有时间等十年!”当即传旨起兵讨伐吴。司马懿奏道:“吴有长江天险,没有船不能渡过。陛下必须御驾亲征,可以挑选大小战船,从蔡、颖进入淮河,取寿春,到广陵,渡江口,直接攻取南徐,这是上策。”曹丕听从了。于是日夜赶工,造了十只龙舟,长二十多丈,可容纳两千多人,又准备了三千多只战船。魏黄初五年秋八月,召集大小将士,令曹真为前部,张辽、张 、文聘、徐晃等为大将先行,许褚、吕虔为中军护卫,曹休为合后,刘晔、蒋济为参谋官。前后水陆军马三十多万,择日起兵。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留在许昌,凡国家大事,都由司马懿决断。暂且不说魏兵起程。

却说东吴的细作探听到这个消息,报告给吴王。近臣慌张地奏报吴王:“如今魏王曹丕,亲自乘坐龙舟,率领水陆大军三十多万,从蔡、颖出发入淮,必然取广陵渡江,来攻打江南,非常厉害。”孙权大惊,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顾雍说:“如今主上既然与西蜀联盟,可以写信给诸葛孔明,让他起兵出汉中,分散魏军的势力;同时派遣一名大将,屯兵南徐来抵御。”吴王说:“非陆伯言不能担当此任。”顾雍说:“陆伯言镇守荆州,不可轻易调动。”吴王说:“我不是不知道,只是眼前没有能替代他的人。”话还没说完,有一人从班部中站出来说:“臣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愿意率领一军抵御魏兵。如果曹丕亲自渡江,臣一定活捉他献给殿下;如果他不渡江,也能杀掉大半魏兵,让魏兵不敢正视东吴。”吴王一看,是徐盛。吴王大喜说:“如果有你守卫江南一带,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于是封徐盛为安东将军,总镇都督建业、南徐的军马。徐盛谢恩,领命而退,立即传令让众官军多准备器械,多设置旌旗,用来守护江岸。忽然有一人挺身而出说:“今天大王把重任交给将军,想要打败魏兵活捉曹丕,将军为什么不早点发兵渡江,到淮南之地迎敌?等到曹丕的兵到了,恐怕就来不及了。”徐盛一看,是吴王的侄孙韶。孙韶字公礼,官授扬威将军,曾经在广陵防守;年轻气盛,非常有胆量勇气。徐盛说:“曹丕势力强大,还有名将做先锋,不能渡江迎敌。等他们的船都聚集在北岸,我自有计策破敌。”孙韶说:“我手下自有三千军马,而且我非常熟悉广陵的地势,我愿意自己到江北,和曹丕决一死战。如果不胜,甘愿受军法处置。”徐盛不同意。孙韶执意要去,徐盛就是不肯,孙韶再三要求。徐盛发怒说:“你如此不听号令,我怎么能指挥其他将领呢?”喝令武士把孙韶推出斩首。刀斧手把孙韶推出辕门之外,竖起了皂旗。孙韶的部将飞报孙权。孙权得知后,急忙上马赶来营救。武士正要行刑,孙权赶到,喝散刀斧手,救下了孙韶。孙韶哭着上奏说:“臣往年在广陵,非常熟悉那里的地形;不在那里和曹丕厮杀,等到他下了长江,东吴就快完了!”孙权直接进入营帐。徐盛迎接入帐,奏道:“大王命臣为都督,领兵抵御魏兵;如今扬威将军孙韶,不遵守军法,违抗命令应当斩首,大王为什么要赦免他呢?”孙权说:“孙韶仗着年轻气盛,误犯军法,希望你能宽恕他。”徐盛说:“军法不是臣制定的,也不是大王制定的,是国家的法典。如果因为是亲人就赦免他,怎么能让众人信服呢?”孙权说:“孙韶犯法,本来应该由将军处置;但这个孩子虽然本姓俞氏,可是我的兄长很喜爱他,赐他姓孙,他对我也有功劳。如今要是杀了他,就辜负兄长的情义了。”徐盛说:“看在大王的面上,暂且记下死罪。”孙权让孙韶拜谢。孙韶不肯拜,厉声说道:“依我的看法,就是要带兵去打败曹丕!就算死也不服你的见识!”徐盛脸色一变。孙权喝退孙韶,对徐盛说:“就算没有这个小子,对军队又有什么损害呢?以后不要再用他了。”说完就回去了。

当天夜里,有人报告徐盛说:“孙韶率领本部三千精兵,偷偷地过江去了。”徐盛担心他有闪失,对吴王不好交代,就叫来丁奉,传授他一个密计,让他带领三千兵渡江接应。

再说魏主曹丕乘坐龙舟到广陵,前部曹真已经领兵列于大江之岸。曹丕问:“江岸有多少兵?”曹真说:“隔岸远望,看不到一个人,也没有旌旗营寨。”曹丕说:“这肯定是诡计。我亲自去看看虚实。”于是大开江道,放龙舟直到大江,停泊在江岸。船上树立龙凤日月五色旌旗,仪銮簇拥,光彩夺目。曹丕端坐在舟中,遥望江南,看不到一个人,回头对刘晔、蒋济说:“可以渡江吗?”刘晔说:“兵法讲究虚虚实实。他们看到大军来了,怎么会不做准备呢?陛下不可轻举妄动。先等个三五日,看看他们的动静,然后再派先锋渡江去探查。”曹丕说:“你的话正合我意。”当天晚上,就在江中住宿。当夜月黑,军士们都拿着灯火,把天地照得如同白昼。遥望江南,看不到一点火光。曹丕问左右:“这是为什么呢?”近臣奏道:“想必是听到陛下天兵到来,所以望风而逃了。”曹丕暗自好笑。

到了天亮,大雾弥漫,对面看不见人。一会儿风起来了,雾散云开,看到江南一带都是连城:城楼上枪刀在阳光下闪耀,城中到处插着旌旗彩带。不一会儿就有好几个人来报告:“南徐沿江一带,直到石头城,一连数百里,城郭舟车,连绵不绝,一夜之间就建成了。”曹丕大惊。原来徐盛用芦苇扎成人形,都穿上青衣,拿着旌旗,站在假城和了望楼上。魏兵看到城上这么多人马,怎能不胆寒?曹丕叹息道:“魏虽然有众多武士,却没有用武之地。江南有这样的能人,不可图谋啊!”

正在惊讶的时候,忽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江水溅湿了曹丕的龙袍,大船眼看就要翻了。曹真慌忙命令文聘撑着小舟快来救驾。龙舟上的人都站不稳了,文聘跳上龙舟,背着曹丕下到小舟里,逃进河港之中。

忽然流星马前来报道:“赵云带兵出了阳平关,直接奔长安去了。”曹丕一听,大惊失色,立刻下令回军。众军各自逃窜。背后东吴的兵追了上来,曹丕传旨让把御用的东西都扔掉然后逃跑。龙舟快要进入淮河的时候,忽然鼓角齐鸣,喊声震天,斜刺里杀出一队人马,为首的大将正是孙韶。魏兵抵挡不住,大半被杀,淹死的不计其数。众将奋力才救出魏主。

魏主渡过淮河,走了不到三十里,淮河中的芦苇早就被灌了鱼油,全都烧着了,顺着风势,火焰漫天,把龙舟都给拦住了。曹丕大惊,急忙下到小船靠岸,这时候龙舟已经着火了。曹丕慌忙上马,岸上又有一队人马杀来,为首的将领是丁奉。张辽急忙拍马迎战,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幸亏徐晃赶来救了他,一起保护魏主逃走,魏军折损无数。背后孙韶、丁奉缴获了马匹、车辆、船只、器械不计其数。魏兵大败而回。东吴将领徐盛立下大功,吴王重重地赏赐了他。张辽回到许昌后,箭疮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了他,这就不多说了。

再说赵云带兵杀出阳平关之后,忽然有人报告丞相有文书到来,说是益州的耆帅雍闿联合蛮王孟获,发动了十万蛮兵,侵略四郡。因此赵云被召回,丞相让马超坚守阳平关,自己要亲自南征。赵云于是急忙收兵回营。此时孔明正在成都整顿军马,准备亲自南征。正是:方见东吴敌北魏,又看西蜀战南蛮。也不知道胜负如何,那就且看下文分解喽。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背剑之人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wtw1974 山村情事 碧蓝航线界限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我努力进监狱的那些年 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 玄鉴仙族 【斩天剑】 踏天境 圣魄魔道 穿越家丁之百香国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大唐游侠儿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人的餐桌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极品皇太子 
最近更新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 在澳洲建国1796 平步青云后,侯府跪求我回去 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空间狂炫肉 马超重生大宋朝 陛下不好了,六皇子又发疯了! 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重生之我在上海滩当活阎王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乱世边军一小卒 无敌皇子:我真不想登基啊! 就藩辽东,给诸国一点工业时代的震撼 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 疯批世子:开局狂怼满朝文武 星汉西流夜未央 殿下无双 三国:戟镇八荒,我的系统能屠龙 听闻我要退婚,娘子瞬间红温 
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 飞雷影少 - 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txt下载 - 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最新章节 - 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