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白话译文

易海行者

首页 >> 华严经白话译文 >> 华严经白话译文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 大明第一搅屎棍 军工科技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乖乖老婆,别闹了 铁血中唐 
华严经白话译文 易海行者 - 华严经白话译文全文阅读 - 华严经白话译文txt下载 - 华严经白话译文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章 《华严经》第十七卷(白话译文)梵行品第十六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七卷(白话译文)梵行品第十六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梵行品第十六

正念天子问法慧菩萨说:\"佛子们!所有世界的菩萨们,依靠如来的教导,穿上染衣出家。怎样才能使梵行清净,并从菩萨的位置达到无上菩提的道路呢?\"

法慧菩萨回答说:\"佛子们!大菩萨修行梵行时,应该以十种法作为所关注的对象,用心观察。这些是:身体、身体的行为、语言、语言的行为、意识、意识的行为、佛、法、僧团和戒律。应该这样观察:是身体就是梵行吗?甚至戒律是梵行吗?如果身体是梵行,那么梵行就应该知道是非善的、非法的、浑浊的、臭恶的、不净的、可厌的、违逆的、杂染的、死尸、虫聚。如果身体的行为是梵行,梵行就是行走、站立、坐卧、左右看、弯曲、伸展、俯仰。如果语言是梵行,梵行就是声音、气息、嘴唇、舌头、喉咙、发出的声音、高低、清晰或浑浊。如果语言的行为是梵行,梵行就是问候、简短的说、详细的说、比喻的说、直接的说、赞扬的说、诋毁的说、确立的说、随俗的说、明显的说。如果意识是梵行,梵行就应该是觉察、观察、分别、各种分别、记忆、各种记忆、思考、各种思考、幻术、梦境。如果意识的行为是梵行,那么梵行就应该是思想、寒冷、炎热、饥饿、口渴、痛苦、快乐、悲伤、喜悦。如果佛是梵行,是形态是佛吗?感受是佛吗?想法是佛吗?行为是佛吗?意识是佛吗?相貌是佛吗?美好是佛吗?神通是佛吗?业力是佛吗?果报是佛吗?如果法是梵行,是寂灭是法吗?涅盘是法吗?不生是法吗?不起是法吗?不能说是法吗?无分别是法吗?无所作为是法吗?不合集是法吗?不随顺是法吗?无所得是法吗?如果僧团是梵行,是预流向是僧团吗?预流果是僧团吗?一来向是僧团吗?一来果是僧团吗?不还向是僧团吗?不还果是僧团吗?阿罗汉向是僧团吗?阿罗汉果是僧团吗?三明是僧团吗?六通是僧团吗?如果戒律是梵行,是坛场是戒律吗?问清净是戒律吗?教威仪是戒律吗?三次说羯磨是戒律吗?和尚是戒律吗?阿阇梨是戒律吗?剃发是戒律吗?穿袈裟是戒律吗?乞食是戒律吗?正命是戒律吗?这样观察后,对身体无所取,对修行无所执着,对法无所住;过去已经消失,未来还没有到来,现在是空寂的;没有作业的人,没有受报的人;这个世界不移动,那个世界不改变。这里哪种法叫做梵行?梵行从哪里来?是谁的?体是谁?由谁做的?是有还是无?是形态还是非形态?是感受还是非感受?是想法还是非想法?是行为还是非行为?是意识还是非意识?这样观察,梵行法是不可得的,三世法都是空寂的,意识无所取着,心无障碍,所行无二,方便自在,接受无相法,观察无相法,知道佛法平等,具备所有佛法,这样叫做清净梵行。\"

法慧菩萨说:\"菩萨还应当修习十种法。哪十种呢?就是:了知正确的行为与错误的行为、明白过去、现在、未来行为的果报、理解各种禅定、解脱和三昧、识别众生根性的优势和劣势、了解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见解、理解各种不同的境界、知晓所有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拥有无碍的天眼、拥有无碍的宿命通、永远断除不良的习气。对于如来的十种力量,每一种力量都要深入观察;在每一种力量中,都包含着无量的意义,都应当去询问和学习。听到教法后,应当发起大慈悲心,不断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考所有法,不停止;实践最高的事业,不寻求果报;了解所有的境界都像幻象、像梦,像影子、像回声,也像变化无常。如果菩萨能够与这样的观察和行为相应,对所有法中不产生二元对立的理解,所有佛法就能迅速显现,初发心时就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知道一切法即是心的自性,成就智慧之身,不需要依赖他人的启示就能开悟。\"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那时候,天帝释问法慧菩萨:\"佛的子们!菩萨最初发起菩提心时,所得到的功德,它的量是多少呢?\"

法慧菩萨回答:

这个意义非常深奥,难以言说、难以理解、难以分析、难以信仰和理解、难以证明、难以实行、难以完全理解、难以思考、难以测量、难以进入。尽管如此,我将依靠佛的威力来为你说明。

\"佛子们!假设有人用所有的快乐工具,供养东方无数世界的所有的众生,经过一段极长的时间,然后教导他们持守五戒;南方、西方、北方、四个方向之间、上方、下方,也都是这样。佛的孩子们!你认为如何,这个人的功德多不多?\"

天帝说:\"佛子们!这个人的功德,只有佛能够知道,其他的一切都无法测量。\"

法慧菩萨说:佛子们!这个人的功德与菩萨最初发起心的功德相比,百分之一都不到,千分之一都不到,万分之一都不到;这样,亿分之一、百亿分之一、千亿分之一、百千亿分之一、无数亿分之一、百无数亿分之一、千无数亿分之一、百千亿分之一、数分之一、歌罗分之一、算分之一、喻分之一、优波尼沙陀分之一,也不到一分。

佛子们!先放下这个比喻。假设有人用所有的快乐工具,供养十方无数世界的所有的众生,经过一百劫,然后教导他们修行十善道;像这样的供养,经过一千劫,教导他们安住在四禅;经过一万劫,教导他们安住在四无量心;经过一亿劫,教导他们安住在四无色定;经过一百亿劫,教导他们达到须陀洹果;经过一千亿劫,教导他们达到斯陀含果;经过一百千亿劫,教导他们达到阿那含果;经过无数亿劫,教导他们达到阿罗汉果;经过百千无数亿劫,教导他们达到辟支佛道。佛子们!你认为如何,这个人的功德多不多?

天帝说:\"佛子们!这个人的功德,只有佛能够知道。\"

法慧菩萨说:佛子们!这个人的功德与菩萨最初发起心的功德相比,百分之一都不到,千分之一都不到,万分之一都不到,甚至优波尼沙陀分之一也不到。为什么呢?佛子们!所有佛陀最初发起心时,不仅仅是为了用所有的快乐工具供养十方无数世界的所有的众生,经过一百劫,甚至百千无数亿劫,发起菩提心;不仅仅是为了教导这么多的众生,使他们修行五戒、十善业道,教导他们安住在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教导他们达到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发起菩提心;而是为了使如来的种性不断绝,为了遍满所有的世界,为了解脱所有的世界的众生,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世界的形成和破坏,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世界中众生的污垢和清净,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世界的自性清净,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众生心中的喜好、烦恼和习气,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众生的生死轮回,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众生的根性和方便,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众生的心行,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众生的三世智慧,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佛境界的平等,发起了无上菩提的心。

法慧菩萨说:\"佛子们!再放下这些比喻。假设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越过东方无数的世界;每一念都是这样,经过无数劫,这些世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们的边界。还有第二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越过第一个人经过无数劫所越过的世界;也是这样,经过无数劫。依次类推,直到第十个人。南方、西方、北方,四个方向之间、上方、下方,也都是这样。佛子们!在这十方中,如果有一百人,每个人都这样越过世界,这些世界的边界是可以知道的;菩萨最初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的所有善根,没有人能够知道它们的边界。为什么呢?佛的孩子们!菩萨没有限制,只是为了到达那么多的世界去了解它们,发起菩提心;为了了解十方世界,发起菩提心。这就是说:想要了解美妙的世界就是粗糙的世界,粗糙的世界就是美妙的世界;仰视的世界就是倒立的世界,倒立的世界就是仰视的世界;小世界就是大世界,大世界就是小世界;广阔的世界就是狭窄的世界,狭窄的世界就是广阔的世界;一个世界就是无法言说的世界,无法言说的世界就是一个世界;无法言说的世界进入一个世界,一个世界进入无法言说的世界;污秽的世界就是洁净的世界,洁净的世界就是污秽的世界。想要在一根毛的尖端中了解所有世界的差异;在所有世界中,一根毛的尖端是统一的。想要了解一个世界中如何生出所有世界,想要了解所有世界没有固定的体性。想要用一念心完全了解所有广大的世界而没有障碍,因此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

佛子们!再放下这些比喻。假设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知道东方无数世界的形成和破坏的劫数;每一念都是这样,经过无数劫,这些劫数没有人能够知道它们的边界。有第二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知道前人经过无数劫所知道的劫数。像这样广泛地说,直到第十个人。南方、西方、北方,四个方向之间、上方、下方,也都是这样。

佛子们!这十方无数世界的形成和破坏的劫数,是可以知道的边界;菩萨最初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的功德善根,没有人能够知道它们的边界。为什么呢?菩萨没有限制,只是为了知道那么多的世界形成和破坏的劫数,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世界的形成和破坏的劫数,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就是说:知道长的劫数和短的劫数是平等的,短的劫数和长的劫数是平等的;一个劫数和无数劫数是平等的,无数劫数和一个劫数是平等的;有佛的劫数和无佛的劫数是平等的,无佛的劫数和有佛的劫数是平等的;一个佛的劫数中有无法言说数量的佛,无法言说数量的佛的劫数中有一个佛;有量的劫数和无量的劫数是平等的,无量的劫数和有量的劫数是平等的;有尽的劫数和无尽的劫数是平等的,无尽的劫数和有尽的劫数是平等的;无法言说的劫数和一念是平等的,一念和无法言说的劫数是平等的;所有劫数进入非劫,非劫进入所有劫数。想要在一念中完全了解过去、未来,以及现在所有世界的形成和破坏的劫数,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这被称为:最初发起心的大誓庄严,了解所有劫数的神通智慧。

法慧菩萨说:佛子们!再放下这些比喻。假设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了解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的种种不同理解;每一念都是这样,经过无数劫。有第二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了解前人经过无数劫所了解的众生的各种理解差异;也是这样,经过无数劫。依次类推,直到第十个人。南方、西方、北方,四个方向之间、上方、下方,也都是这样。

佛子们!这十方众生的种种不同理解,是可以知道的边界;菩萨最初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的所有功德善根,没有人能够知道它们的边界。为什么呢?佛的孩子们!菩萨没有限制,只是为了了解这么多众生的理解,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世界中所有众生的种种不同理解,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就是说:想要了解所有不同理解是无边的,一个众生的理解、无数众生的理解是平等的;想要获得无法言说的不同理解的方便智慧光明;想要完全了解众生海中各个不同的理解,没有剩余;想要完全了解过去、现在、未来,善的、不善的种种无量理解;想要完全了解相似的理解、不相似的理解;想要完全了解所有理解就是一种理解,一种理解就是所有理解;想要获得如来的理解力量;想要完全了解有上的理解、无上的理解、有剩余的理解、无剩余的理解、平等的理解、不平等的理解差异;想要完全了解有依赖的理解、无依赖的理解、共同的理解、不共同的理解、有边界的理解、无边界的理解、有差异的理解、无差异的理解、善的理解、不善的理解、世间的理解、出世间的理解差异;想要在所有美妙的理解、大的理解、无量的理解、正位的理解中,获得如来解脱无障碍的智慧;想要用无量的方便,完全了解十方所有众生界,每一个众生的清净理解、污染理解、广泛理解、简略理解、细微理解、粗糙理解,没有剩余;想要完全了解深密的理解、方便的理解、分别的理解、自然的理解、随因所起的理解、随缘所起的理解,所有理解的网没有剩余,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

佛子们!再放下这些比喻。假设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了解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的诸根差异;每一念都是这样,经过无数劫。有第二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了解前人经过无数劫每一念所了解的诸根差异。像这样广泛地说,直到第十个人。南方、西方、北方,四个方向之间、上方、下方,也都是这样。

佛子们!这十方世界中所有众生的诸根差异,是可以知道的边界;菩萨最初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的所有功德善根,没有人能够知道它们的边界。为什么呢?菩萨没有限制,只是为了了解这么多世界众生的根,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世界中所有众生的根的种种差异,广泛地说,直到想要完全了解所有诸根的网,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

法慧菩萨说:佛子们!再放下这些比喻。假设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了解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的种种方便手段。像这样广泛地说,直到第十个人。南方、西方、北方,四个方向之间、上方、下方,也都是这样。这十方众生的种种方便手段,是可以知道的边界;菩萨最初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的所有功德善根,没有人能够知道它们的边界。为什么呢?

佛子们!菩萨没有限制,只是为了了解这么多世界众生的种种方便手段,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世界中所有众生的种种方便手段,广泛地说,直到想要完全了解所有方便手段的网,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

佛子们!再放下这些比喻。假设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了解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的种种差别心。像这样广泛地说,这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的种种差别心,是可以知道的边界;菩萨最初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的所有功德善根,没有人能够知道它们的边界。为什么呢?

佛子们!菩萨没有限制,只是为了了解这么多众生的心,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为了完全了解法界、虚空界无边众生的种种心,直到想要完全了解所有心的网,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

佛子们!再放下这些比喻。假设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了解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的种种差别业。像这样广泛地说,这十方众生的种种差别业,是可以知道的边界;菩萨最初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的善根边界,是不可得知的。为什么呢?佛的孩子们!菩萨没有限制,只是为了了解这么多众生的业,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想要完全了解三世所有众生的业,直到想要完全了解所有业的网,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

佛子们!再放下这些比喻。假设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了解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的种种烦恼;每一念都是这样,经过无数劫,这些烦恼的种种差别,没有人能够知道它们的边界。有第二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了解前人经过无数劫所了解的众生烦恼差别;像这样,再经过无数劫。依次广泛地说,直到第十个人。南方、西方、北方,四个方向之间、上方、下方,也都是这样。

佛子们!这十方众生的烦恼差别,是可以知道的边界;菩萨最初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的善根边界,是不可得知的。为什么呢?

佛子们!菩萨没有限制,只是为了了解这么多世界众生的烦恼,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世界中所有众生的烦恼差别,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就是说:想要完全了解轻微的烦恼、严重烦恼、沉睡的烦恼、觉醒的烦恼,每一个众生无量的烦恼种种差别、种种觉察和观察,为了净化所有各种污染;想要完全了解依赖无明的烦恼、爱相应的烦恼,为了切断所有各种有趣的烦恼结;想要完全了解贪分的烦恼、瞋分的烦恼、痴分的烦恼、等分的烦恼,为了切断所有烦恼的根本;想要完全了解我的烦恼、我的所有烦恼、我慢的烦恼,为了觉悟所有烦恼没有剩余;想要完全了解从颠倒分别生的根本烦恼、随烦恼,因为身见生出六十二种见解,为了调伏所有烦恼;想要完全了解盖烦恼、障烦恼,发起大悲救护心,切断所有烦恼的网,使所有智慧的性质变得清净,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

法慧菩萨说:佛子们!再放下这些比喻。假设有一个人,在一念之间,用各种美味的饮食、香花、衣服、幢幡、伞盖,以及僧伽蓝、上妙的宫殿、宝帐、网幔,各种庄严的师子座和众多的宝石,供养东方无数的佛陀,以及无数世界中所有的众生,恭敬尊重,礼拜赞叹,鞠躬瞻仰,连续不断,经过无数劫。又劝那些众生,都像这样供养佛陀。佛陀涅盘后,他们各自为佛陀建塔。这些塔高大广阔,由无数世界的宝石构成,以各种方式装饰。每一个塔中,都有无数如来的形象,光明普照无数世界,经过无数劫。南方、西方、北方,四个方向之间、上方、下方,也都是这样。

佛子们!你认为如何,这个人的功德多不多?

天帝说:\"这个人的功德,只有佛陀才能知道,其他人无法测量。\"

法慧菩萨说:佛子们!这个人的功德与菩萨初发心的功德相比,百分之一都不到,千分之一都不到,万分之一都不到,甚至优波尼沙陀分之一也不到。

佛子们!再放下这些比喻。假设还有第二个人,在一念之间,能够做到前人和无数世界中所有众生在无数劫中供养的事情;每一念都是这样,用无量的供养工具,供养无量的佛陀如来,以及无数世界的众生,经过无量劫。第三个人,甚至第十个人,也都是这样,在一念之间能够做到前人所有的供养;每一念都是这样,用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的供养工具,供养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的佛陀,以及那么多世界的众生,经过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的劫。佛陀涅盘后,他们各自为佛陀建塔,这些塔高大广阔。直到住在劫中,也都是这样。

佛子们!前人的功德与菩萨初发心的功德相比,百分之一都不到,千分之一都不到,万分之一都不到,甚至优波尼沙陀分之一也不到。为什么呢?佛的孩子们!菩萨摩诃萨没有限制,只是为了供养那么多佛陀,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为了供养尽法界、虚空界,不可说不可说的十方无量去、来、现在的所有佛陀,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发起这个心后,能够知道过去所有佛陀开始成就正觉和涅盘,能够相信未来所有佛陀的所有善根,能够知道现在所有佛陀的所有智慧。那些佛陀的所有功德,这些菩萨能够相信、能够接受、能够修行、能够得到、能够知道、能够证明、能够成就,能够与佛陀平等一性。为什么呢?这个菩萨为了不断绝所有如来的种性,发起心;为了遍满所有世界,发起心;为了解脱所有世界的众生,发起心;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世界的形成和破坏,发起心;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众生的污垢和清净,发起心;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世界的三有清净,发起心;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众生心中的喜好、烦恼和习气,发起心;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众生的生死轮回,发起心;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众生的根性和方便,发起心;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众生的心行,发起心;为了完全了解所有众生的三世智慧,发起心。因为发起心,常常被三世所有佛陀所记忆,将会得到三世所有佛陀的无上菩提;就会得到三世所有佛陀的妙法,就会与三世所有佛陀的体性平等;已经修行了三世所有佛陀的助道之法,成就了三世所有佛陀的力量、无所畏惧;装饰了三世所有佛陀的不共佛法,完全得到了法界所有佛陀的说法智慧。为什么呢?因为发起心,将会得到佛陀。应该知道这个人就与三世所有佛陀同等,就与三世所有佛陀如来的境界平等,就与三世所有佛陀如来的功德平等,得到如来一身、无量身究竟平等真实的智慧。才发起心时,就被十方所有佛陀所共同称赞,就能说法教化调伏所有世界的众生,就能震动所有世界,就能光照所有世界,就能熄灭所有世界的恶道苦难,就能装饰所有国土,就能在所有世界中展示成佛,就能使所有众生都感到欢喜,就能进入所有法界的本性,就能持有所有佛陀的种性,就能得到所有佛陀的智慧光明。这个初发心的菩萨,在三世中没有一点所得。所说的:如果佛陀,如果佛陀的法;如果菩萨,如果菩萨的法;如果独觉,如果独觉的法;如果声闻,如果声闻的法;如果世间,如果世间的法;如果出世间,如果出世间的法;如果众生,如果众生的法。只寻求一切智慧;在所有法界中,心无所执着。

在那个时候,由于佛陀的神力,十方各有一万个佛刹微尘数的世界发生了六种震动。这些震动包括:局部的动、全面的动、完全全面的动;局部的起、全面的起、完全全面的起;局部的涌、全面的涌、完全全面的涌;局部的震、全面的震、完全全面的震;局部的吼、全面的吼、完全全面的吼;局部的击、全面的击、完全全面的击。天空中降落了各种天花、天香、天末香、天华鬘、天衣、天宝、天庄严具,演奏天界的音乐,放出天界的光明和声音。

在那个时候,十方各超过十个佛刹微尘数的世界之外,有一万个佛刹微尘数的佛陀,同名为法慧,各自显现其身,在法慧菩萨前这样说:\"做得好!做得好!法慧!你现在能够讲述这些法;我们在十方各有一万佛刹微尘数的佛陀,也在讲述这些法;所有的佛陀都是这样讲述的。你说这些法的时候,有一万佛刹微尘数的菩萨发起了菩提心。我们现在都给予他们预言,在未来世超过一千不可说无边的劫数中,在同一劫中将成为佛,出现于世,都称为清净心如来,他们所住的世界各不相同。我们将维护这些法,使未来的世中所有未曾听闻的菩萨都能听到。就像这样,在娑婆世界的四天下须弥山顶上讲述这样的法,使众生听到后得到教化;十方的百千亿那由他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的世界中,也在讲述这些法来教化众生。讲述法的人,都名为法慧;都是由于佛陀的神力,世尊的本愿力,为了展示佛法,为了用智慧之光普照,为了开展真实的义理,为了使众生证得法性,为了使所有集会的众生都感到欢喜,为了开示佛法的因缘,为了得到所有佛的平等,为了使法界没有二元,讲述这样的法。\"

法慧菩萨普遍观察了尽虚空界十方国土的一切众生集会,他希望成就所有众生,净化所有业果报应,开显清净法界,拔除杂染的根本,增长广大的信仰和理解,让众生了解无量众生的根性,认识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法的平等,观察涅盘界,增长自己清净的善根;依靠佛的威力,他说了以下的颂:

“为利世间发大心,其心普遍于十方,(为了利益世间发大心,这颗心普遍于十方,)

众生国土三世法,佛及菩萨最胜海。(众生、国土和三世的法,佛及菩萨的最胜海。)

究竟虚空等法界,所有一切诸世间,(究竟虚空等同法界,所有的一切诸世间,)

如诸佛法皆往诣,如是发心无退转。(如诸佛的法都前往,这样发心无有退转。)

慈念众生无暂舍,离诸恼害普饶益,(慈悲地思念众生没有暂时舍弃,远离各种恼害普遍饶益,)

光明照世为所归,十力护念难思议。(光明照耀世界成为众生的归依,十力护念不可思议。)

十方国土悉趣入,一切色形皆示现,(十方国土全部进入,一切色形都示现,)

如佛福智广无边,随顺修因无所着。(如佛的福德智慧广无边际,随顺修习因缘无所执着。)

有刹仰住或傍覆,粗妙广大无量种,(有的刹土仰住或傍覆,粗妙广大无量种类,)

菩萨一发最上心,悉能往诣皆无碍。(菩萨一旦发起最上心,都能前往没有障碍。)

菩萨胜行不可说,皆勤修习无所住,(菩萨的殊胜行难以言说,都勤勉修习无所住着,)

见一切佛常欣乐,普入于其深法海。(见到一切佛常常欢喜,普遍进入他们的深法海。)

哀愍五趣诸群生,令除垢秽普清净,(怜悯五趣中的众生,使他们除去垢秽普遍清净,)

绍隆佛种不断绝,摧灭魔宫无有余。(延续佛种不断绝,摧灭魔宫没有剩余。)

已住如来平等性,善修微妙方便道,(已经安住于如来的平等性,善于修习微妙的方便道,)

于佛境界起信心,得佛灌顶心无着。(在佛的境界升起信心,得到佛的灌顶心无着。)

两足尊所念报恩,心如金刚不可沮,(在两足尊所念报恩,心如金刚不可沮坏,)

于佛所行能照了,自然修习菩提行。(对于佛的所行能照了,自然修习菩提行。)

诸趣差别想无量,业果及心亦非一,(诸趣的差别想象无量,业果和心也不是单一的,)

乃至根性种种殊,一发大心悉明见。(乃至根性和种种不同,一发大心都能明见。)

其心广大等法界,无依无变如虚空,(他的心广大等同法界,无依无变如同虚空,)

趣向佛智无所取,谛了实际离分别。(趋向佛智无所取着,谛了实际离于分别。)

知众生心无生想,了达诸法无法想,(知道众生的心没有生起的念头,了达诸法没有法的念头,)

虽普分别无分别,亿那由刹皆往诣。(虽然普遍分别却又无分别,亿那由刹土都前往。)

无量诸佛妙法藏,随顺观察悉能入,(无量诸佛的妙法藏,随顺观察全部能进入,)

众生根行靡不知,到如是处如世尊。(众生的根性和行持没有不知道的,到达这样的境地如同世尊。)

清净大愿恒相应,乐供如来不退转,(清净的大愿恒常相应,乐于供养如来不退转,)

人天见者无厌足,常为诸佛所护念。(人天见到者没有厌足,常常被诸佛所护念。)

其心清净无所依,虽观深法而不取,(他的心清净无所依,虽然观察深法却不取着,)

如是思惟无量劫,于三世中无所着。(如此思惟无量劫,在三世中无所着。)

其心坚固难制沮,趣佛菩提无障碍,(他的心坚固难以制止沮丧,趣向佛的菩提没有障碍,)

志求妙道除蒙惑,周行法界不告劳。(立志追求妙道除去迷惑,周行法界不告劳累。)

知语言法皆寂灭,但入真如绝异解,(知道语言和法都是寂灭的,只是进入真如断绝异解,)

诸佛境界悉顺观,达于三世心无碍。(诸佛的境界全部顺观,通达三世心无碍。)

菩萨始发广大心,即能遍往十方刹,(菩萨刚发广大心,就能遍往十方刹土,)

法门无量不可说,智光普照皆明了。(法门无量不可说尽,智慧之光照耀都明了。)

大悲广度最无比,慈心普遍等虚空,(大悲广度最为无比,慈心普遍如同虚空,)

而于众生不分别,如是清净游于世。(而对于众生不分别,如此清净地游于世间。)

十方众生悉慰安,一切所作皆真实,(十方众生都得到慰安,一切所作都是真实的,)

恒以净心不异语,常为诸佛共加护。(恒常以清净心不说异语,常常被诸佛共同加护。)

过去所有皆忆念,未来一切悉分别,(过去所有都忆念,未来一切都能分别,)

十方世界普入中,为度众生令出离。(十方世界普遍进入,为度众生令其出离。)

菩萨具足妙智光,善了因缘无有疑,(菩萨具足妙智慧光,善于了知因缘没有疑问,)

一切迷惑皆除断,如是而游于法界。(一切迷惑都除断,如此游于法界。)

魔王宫殿悉摧破,众生翳膜咸除灭,(魔王的宫殿全部摧破,众生的翳膜都消除,)

离诸分别心不动,善了如来之境界。(离开各种分别心不动,善于了知如来的境界。)

三世疑网悉已除,于如来所起净信,(三世的疑网全部除去,在如来处生起清净的信心,)

以信得成不动智,智清净故解真实。(以信心成就不动的智慧,智慧清净因此理解真实。)

为令众生得出离,尽于后际普饶益,(为了令众生得出离,尽于后际普遍饶益,)

长时勤苦心无厌,乃至地狱亦安受。(长时间勤苦心无厌倦,乃至地狱也安然承受。)

福智无量皆具足,众生根欲悉了知,(福德智慧无量都具足,众生的根性和欲望都了知,)

及诸业行无不见,如其所乐为说法。(以及各种业行无不见,按照他们的喜好为他们说法。)

了知一切空无我,慈念众生恒不舍,(了知一切空无我,慈悲思念众生恒不舍弃,)

以一大悲微妙音,普入世间而演说。(以大悲微妙的声音,普遍进入世间演说。)

放大光明种种色,普照众生除黑闇,(放出光明种种颜色,普遍照耀众生除去黑暗,)

光中菩萨坐莲华,为众阐扬清净法。(光中的菩萨坐在莲花上,为众生阐明清净的法。)

于一毛端现众刹,诸大菩萨皆充满,(在一毛端现众多刹土,诸大菩萨都充满其中,)

众会智慧各不同,悉能明了众生心。(大众的智慧各不相同,都能明了众生的心。)

十方世界不可说,一念周行无不尽,(十方世界不可说尽,一念周行无不尽,)

利益众生供养佛,于诸佛所问深义。(利益众生供养佛,在诸佛处询问深义。)

于诸如来作父想,为利众生修觉行,(对于如来作父亲般的想望,为了利益众生修习觉悟的行为,)

智慧善巧通法藏,入深智处无所着。(智慧善巧通达法藏,进入深智之处无所着。)

随顺思惟说法界,经无量劫不可尽,(随顺思惟说法界,经过无量劫不可尽,)

智虽善入无处所,无有疲厌无所着。(智慧虽然善入却没有处所,没有疲厌无所着。)

三世诸佛家中生,证得如来妙法身,(三世诸佛家中出生,证得如来的妙法身,)

普为群生现众色,譬如幻师无不作。(普遍为众生现各种色相,如同幻师无所不作。)

或现始修殊胜行,或现初生及出家,(或现开始修习殊胜行,或现初生及出家,)

或现树下成菩提,或为众生示涅盘。(或现树下成菩提,或为众生示现涅盘。)”菩萨所住希有法,唯佛境界非二乘,

身语意想皆已除,种种随宜悉能现。(身语意念都已去除杂染,随各种适宜的情况都能显现。)

菩萨所得诸佛法,众生思惟发狂乱,(菩萨所获得的佛法,众生思维时会感到混乱,)

智入实际心无碍,普现如来自在力。(智慧深入实际心中无障碍,普遍展现如来的自在力量。)

此于世间无与等,何况复增殊胜行,(这在世间上无可比拟,更何况还增添了殊胜的行为,)

虽未具足一切智,已获如来自在力。(虽然还未具足一切智,但已经获得了如来的自在力。)

已住究竟一乘道,深入微妙最上法,(已经安住于究竟的一乘道,深入微妙的最上法,)

善知众生时非时,为利益故现神通。(善于知道众生的时机是否成熟,为了利益众生而显现神通。)

分身遍满一切刹,放净光明除世闇,(分身遍布一切刹土,放出清净光明消除世间的黑暗,)

譬如龙王起大云,普雨妙雨悉充洽。(如同龙王兴起大云,普降甘露滋润万物。)

观察众生如幻梦,以业力故常流转,(观察众生如同幻梦,因为业力的缘故常常流转,)

大悲哀愍咸救拔,为说无为净法性。(大悲心哀愍众生都来救拔,为他们讲述无为清净的法性。)

佛力无量此亦然,譬如虚空无有边,(佛力无量也是这样,就像虚空没有边际,)

为令众生得解脱,亿劫勤修而不倦。(为了让众生获得解脱,历经亿劫勤修而不疲倦。)

种种思惟妙功德,善修无上第一业,(种种思维妙德,善于修习无上的第一业,)

于诸胜行恒不舍,专念生成一切智。(对于种种殊胜的行为始终不舍,一心念生成就一切智。)

一身示现无量身,一切世界悉周遍,(一身示现无量身,一切世界都遍及,)

其心清净无分别,一念难思力如是。(心清净无分别,一念之力难以思议。)

于诸世间不分别,于一切法无妄想,(对于世间不分别,对于一切法无妄想,)

虽观诸法而不取,恒救众生无所度。(虽然观察诸法而不取着,恒常救度众生而无所度。)

一切世间唯是想,于中种种各差别,(一切世间唯是想象,其中种种各不相同,)

知想境界险且深,为现神通而救脱。(知道想象的境界危险且深,为了显现神通来救度。)

譬如幻师自在力,菩萨神变亦如是,(就像幻术师的自在力,菩萨的神变也是如此,)

身遍法界及虚空,随众生心靡不见。(身遍法界及虚空,随众生心无所不见。)

能所分别二俱离,杂染清净无所取,(能所分别二者都远离,杂染清净无所取着,)

若缚若解智悉忘,但愿普与众生乐。(无论束缚还是解脱智慧都忘记,只愿普遍给予众生快乐。)

一切世间唯想力,以智而入心无畏,(一切世间唯是想力,以智慧进入心无畏惧,)

思惟诸法亦复然,三世推求不可得。(思惟诸法也是如此,三世推求不可得。)

能入过去毕前际,能入未来毕后际,(能够进入过去直到前际,能够进入未来直到后际,)

能入现在一切处,常勤观察无所有。(能够进入现在的一切处所,常常勤于观察无所有。)

随顺涅盘寂灭法,住于无诤无所依,(随顺涅盘寂灭之法,安住于无诤无所依,)

心如实际无与等,专向菩提永不退。(心如实际无与伦比,专注向菩提永不退转。)

修诸胜行无退怯,安住菩提不动摇,(修习种种胜行无退怯,安住于菩提不动摇,)

佛及菩萨与世间,尽于法界皆明了。(佛及菩萨与世间,尽于法界都明了。)

欲得最胜第一道,为一切智解脱王,(想要获得最胜的第一道,成为一切智的解脱王,)

应当速发菩提心,永尽诸漏利群生。(应当迅速发起菩提心,永远断尽烦恼利益众生。)

趣向菩提心清净,功德广大不可说,(趣向菩提心清净,功德广大不可说尽,)

为利众生故称述,汝等诸贤应善听。(为了利益众生而称述,你们这些贤者应当善听。)

无量世界尽为尘,一一尘中无量刹,(无量世界都化为微尘,每一粒微尘中又有无量刹土,)

其中诸佛皆无量,悉能明见无所取。(其中的诸佛都是无量的,都能够明见而无所取。)

善知众生无生想,善知言语无语想,(善于知道众生无生的念头,善于知道言语无语的念头,)

于诸世界心无碍,悉善了知无所着。(对于诸世界心无障碍,全部了知而无所着。)

其心广大如虚空,于三世事悉明达,(心广大如同虚空,对于三世的事情都明达,)

一切疑惑皆除灭,正观佛法无所取。(一切疑惑都消除,正观佛法无所取。)

十方无量诸国土,一念往诣心无着,(十方无量的国土,一念之间前往心无着,)

了达世间众苦法,悉住无生真实际。(了达世间众苦之法,都安住于无生的真实际。)

无量难思诸佛所,悉往彼会而觐谒,(无量难思的佛所,都前往那里拜见,)

常为上首问如来,菩萨所修诸愿行。(常常作为上首问如来,菩萨所修的诸愿行。)

心常忆念十方佛,而无所依无所取,(心常忆念十方的佛,而无所依无所取,)

恒劝众生种善根,庄严国土令清净。(恒常劝众生种善根,庄严国土使清净。)

一切众生三有处,以无碍眼咸观察,(一切众生三有的处所,以无碍眼都观察,)

所有习性诸根解,无量无边悉明见。(所有的习性诸根理解,无量无边都明见。)

众生心乐悉了知,如是随宜为说法,(众生的心乐都了知,如此随宜为说法,)

于诸染净皆通达,令彼修治入于道。(对于染净都通达,令他们修治进入道。)

无量无数诸三昧,菩萨一念皆能入,(无量无数的三昧,菩萨一念之间都能进入,)

于中想智及所缘,悉善了知得自在。(其中的想智及所缘,全部了知得自在。)

菩萨获此广大智,疾向菩提无所碍,(菩萨获得如此广大智,迅速向菩提无所障碍,)

为欲利益诸群生,处处宣扬大人法。(为了利益众生,处处宣扬大人的法。)

善知世间长短劫,一月半月及昼夜,(善于知道世间的长短劫,一月半月及昼夜,)

国土各别性平等,常勤观察不放逸。(国土各自不同但本性平等,常常勤于观察不放逸。)

普诣十方诸世界,而于方处无所取,(普遍前往十方世界,对于方位处所无所取,)

严净国土悉无余,亦不曾生净分别。(庄严清净的国土全部无余,也未曾生起清净的分别。)

众生是处若非处,及以诸业感报别,(众生的处所若非处所,以及诸业感应的报应差别,)

随顺思惟入佛力,于此一切悉了知。(随顺思惟进入佛力,对此一切全部了知。)

一切世间种种性,种种所行住三有,(一切世间的种种性,种种行为居住在三有,)

利根及与中下根,如是一切咸观察。(利根及中下根,像这样的一切都观察。)

净与不净种种解,胜劣及中悉明见,(各种清净和不清净的道理,优劣高下全都明白看见,)

一切众生至处行,三有相续皆能说。(众生无论去到哪里,三界中的生死流转都能解说清楚。)

一切众生至处行,三有相续皆能说。(众生的一切行径,无论在三界中的流转,都能够完全说明。)

禅定解脱诸三昧,染净因起各不同,(禅定、解脱和各种三昧境界,染污清净的原因各有不同,)

及以先世苦乐殊,净修佛力咸能见。(以及前世的苦乐差别,通过清净修行佛力都能够见到。)

众生业惑续诸趣,断此诸趣得寂灭,(众生因为业力迷惑而不断轮回,断除了这些轮回就能得到寂灭,)

种种漏法永不生,并其习种悉了知。(种种烦恼之源不再生起,连同它们的习气种子也都彻底明了。)

如来烦恼皆除尽,大智光明照于世,(如来已经把所有的烦恼都除尽了,伟大的智慧光芒照耀着世间,)

菩萨于佛十力中,虽未证得亦无疑。(菩萨虽然还没有完全证得佛陀的十力,但他们对此没有丝毫怀疑。)

菩萨于一毛孔中,普现十方无量刹,(菩萨在一毛孔中,能够展现十方无量的世界,)

或有杂染或清净,种种业作皆能了。(有的世界杂染,有的世界清净,各种业力的作用都能够明了。)

一微尘中无量刹,无量诸佛及佛子,(一粒微尘中有无量的世界,有无量的佛陀和菩萨,)

诸刹各别无杂乱,如一一切悉明见。(每个世界都各自分明而不混乱,如同一个世界一样全都明见。)

于一毛孔见十方,尽虚空界诸世间,(在一毛孔中见到十方世界,遍布整个虚空界的各个世间,)

无有一处空无佛,如是佛刹悉清净。(没有一处是空无佛陀的,这样的佛土都是清净的。)

于毛孔中见佛刹,复见一切诸众生,(在毛孔中见到佛国净土,还见到所有的众生,)

三世六趣各不同,昼夜月时有缚解。(他们在三世六道中的境遇各不相同,在昼夜月时中有着束缚和解脱。)

如是大智诸菩萨,专心趣向法王位,(这样具有大智慧的菩萨们,一心向着佛法王的位置努力,)

于佛所住顺思惟,而获无边大欢喜。(按照佛陀的居所顺向思维,因而获得了无边的大欢喜。)

菩萨分身无量亿,供养一切诸如来,(菩萨化现无量亿的身份,供养一切如来的佛陀,)

神通变现胜无比,佛所行处皆能住。(他们的神通变化无与伦比,在佛陀所行之处都能驻足。)

无量佛所皆钻仰,所有法藏悉耽味,(在无量佛陀的所在都虔诚敬仰,对所有的法藏都深感兴趣,)

见佛闻法勤修行,如饮甘露心欢喜。(见到佛陀、听闻佛法勤奋修行,就像饮甘露一样心中欢喜。)

已获如来胜三昧,善入诸法智增长,(已经获得如来的殊胜三昧,善于进入各种佛法,智慧不断增长,)

信心不动如须弥,普作群生功德藏。(信心坚定如同须弥山,普遍成为众生的功德宝藏。)

慈心广大遍众生,悉愿疾成一切智,(慈悲的心广博无边遍及众生,都希望迅速成就一切智,)

而恒无着无依处,离诸烦恼得自在。(并且始终无有执着无所依靠,远离所有烦恼得到自在。)

哀愍众生广大智,普摄一切同于己,(怜悯众生的伟大智慧,普遍摄受一切如同自己一样,)

知空无相无真实,而行其心不懈退。(知道一切皆空无相无实,但仍然精进修行心不退转。)

菩萨发心功德量,亿劫称扬不可尽,(菩萨发心的功德数量,即使亿万劫赞叹也无法穷尽,)

以出一切诸如来,独觉声闻安乐故。(因为他们超出了一切如来、独觉和声闻,带来安乐的缘故。)

十方国土诸众生,皆悉施安无量劫,(十方国土中的所有众生,都得到了无量劫的安宁,)

劝持五戒及十善,四禅四等诸定处,(劝导他们持守五戒和十善,修习四禅和四无量心等定处,)

复于多劫施安乐,令断诸惑成罗汉;(又在许多劫中施予安乐,让他们断除诸惑成为罗汉;)

彼诸福聚虽无量,不与发心功德比。(那些福德虽然无量,但不能与发心的功德相比。)

又教亿众成缘觉,获无诤行微妙道,(又教导亿万众生成为缘觉,获得无诤行的微妙之道,)

以彼而校菩提心,算数譬谕无能及。(以此来比较菩提心,任何算数譬喻都无法比拟。)

一念能过尘数刹,如是经于无量劫,(一念之间能越过尘沙数目的世界,如此经过无量劫,)

此诸刹数尚可量,发心功德不可知。(这些世界的数目尚可以计量,但发心的功德却是无法知晓的。)

过去未来及现在,所有劫数无边量,(过去的、未来的以及现在的,所有劫数都是无边无际的,)

此诸劫数犹可知,发心功德无能测。(这些劫数还可以知道,但发心的功德却无人能测度。)

以菩提心遍十方,所有分别靡不知,(以菩提心遍布十方,所有的事物无不了知,)

一念三世悉明达,利益无量众生故。(一念之间三世之事全都明了,为了利益无量的众生。)

十方世界诸众生,欲解方便意所行,

(十方世界中的众生,想要了解方便法门和心意的行径,)

及以虚空际可测,发心功德难知量。(乃至虚空的边际都可以测量,但是发心的功德难以衡量。)

菩萨志愿等十方,慈心普洽诸群生,(菩萨的志愿等同十方,慈悲的心遍及所有众生,)

悉使修成佛功德,是故其力无边际。(让一切众生修成佛的功德,因此他们的力量没有边际。)

众生欲解心所乐,诸根方便行各别,(众生想要了解心中的喜好,他们的根器和方便法门各有不同,)

于一念中悉了知,一切智智心同等。(在一念之间全都了知,一切智智的心平等无二。)

一切众生诸惑业,三有相续无暂断,(一切众生的迷惑和业力,三界中的相续流转从未中断,)

此诸边际尚可知,发心功德难思议。(这些边际还可以知道,但发心的功德却是难以思议的。)

发心能离业烦恼,供养一切诸如来,(发心能够脱离业力和烦恼,供养一切如来的佛陀,)

业惑既离相续断,普于三世得解脱。(业力和迷惑既然脱离,相续也就断绝,在三世中获得解脱。)

一念供养无边佛,亦供无数诸众生,(一念之间供养无边的佛陀,同时也供养无数的众生,)

悉以香华及妙鬘,宝幢幡盖上衣服,(全部用香花和美妙的花鬘,宝幢幡盖和上等的衣服,)

美食珍座经行处,种种宫殿悉严好,(美味的食物珍贵的座位和经行的地方,各种宫殿都庄严美好,)

毗卢遮那妙宝珠,如意摩尼发光耀。(毗卢遮那奇妙的宝珠,如意宝珠发出光芒。)

念念如是持供养,经无量劫不可说;(念念如此持之以恒地供养,经历无量劫无法言说;)

其人福聚虽复多,不及发心功德大。(那人的福德虽然很多,但也不及发心的功德大。)

所说种种众譬谕,无有能及菩提心,(所说的各种譬喻,都无法达到菩提心的高度,)

以诸三世人中尊,皆从发心而得生。(因为在三世中的人中最尊贵的,都是从发心开始的。)

发心无碍无齐限,欲求其量不可得,(发心没有障碍也没有边际,想要测量它的量是不可能的,)

一切智智誓必成,所有众生皆永度。(一切智智的誓言必定会实现,所有的众生都将被永远救度。)

发心广大等虚空,生诸功德同法界,(发心的广大等同于虚空,产生的功德如同法界一般,)

所行普遍如无异,永离众着佛平等。(所行之处普遍无异,永远远离了各种执着,达到了佛的平等。)

一切法门无不入,一切国土悉能往,(一切法门都能够进入,一切国土都能够前往,)

一切智境咸通达,一切功德皆成就。(一切智慧的境界都能够通达,一切功德都能够成就。)

一切能舍恒相续,净诸戒品无所着,(一切能够舍弃的都恒常相续,净化各种戒品而不执着,)

具足无上大功德,常勤精进不退转。(具备无上的大功德,常常精进修行永不退转。)

入深禅定恒思惟,广大智慧共相应,(进入深奥的禅定常常思惟,广大的智慧与之相应,)

此是菩萨最胜地,出生一切普贤道。(这是菩萨最殊胜的境界,由此生出一切普贤之道。)

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三世一切如来无不护念最初的发心,)

悉以三昧陀罗尼,神通变化共庄严。(都用三昧陀罗尼,神通变化共同庄严。)

十方众生无有量,世界虚空亦如是,(十方众生没有数量,世界虚空也是如此,)

发心无量过于彼,是故能生一切佛。(发心的数量超过这些,因此能够生出一切佛。)

菩提心是十力本,亦为四辩无畏本,(菩提心是十力的根本,也是四辩无畏的根本,)

十八不共亦复然,莫不皆从发心得。(十八不共法也是如此,无不都是从发心而来。)

诸佛色相庄严身,及以平等妙法身,(诸佛的色相庄严身,以及平等的妙法身,)

智慧无着所应供,悉以发心而得有。(智慧无着应被供养,都是通过发心才能拥有。)

一切独觉声闻乘,色界诸禅三昧乐,(一切独觉和声闻乘,色界诸禅的三昧之乐,)

及无色界诸三昧,悉以发心作其本。(以及无色界的各种三昧,都是以发心为根本。)

一切人天自在乐,及以诸趣种种乐,(一切人天的自在之乐,以及各种趣向的种种乐,)

进定根力等众乐,靡不皆由初发心。(增进定力根力等众乐,无不都是由最初的发心而来。)

以因发起广大心,则能修行六种度,(因为发起广大心,就能够修行六波罗蜜,)

劝诸众生行正行,于三界中受安乐。(劝导众生行正行,在三界中享受安乐。)

住佛无碍实义智,所有妙业咸开阐,(安住于佛无碍的实义智慧,所有妙业都得以开阐,)

能令无量诸众生,悉断惑业向涅盘。(能够让无量众生,断除惑业趋向涅盘。)

智慧光明如净日,众行具足犹满月,(智慧的光明如同清净的日光,众行具足如同圆满的月亮,)

功德常盈譬巨海,无垢无碍同虚空。(功德常常充盈如同大海,无垢无碍如同虚空。)

普发无边功德愿,悉与一切众生乐,(普遍发起无边的功德愿,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尽未来际依愿行,常勤修习度众生。(尽未来际依照愿力行持,常常精进修习度化众生。)

无量大愿难思议,愿令众生悉清净,(无量的大愿难以思议,愿令众生全都清净,)

空无相愿无依处,以愿力故皆明显。(空无相的愿没有依处,因为愿力的缘故都变得明显。)

了法自性如虚空,一切寂灭悉平等,(了知法的自性如同虚空,一切寂灭全都平等,)

法门无数不可说,为众生说无所着。(法门无数不可言说,为众生说法无所着。)

十方世界诸如来,悉共赞叹初发心,(十方世界的如来,都共同赞叹最初的发心,)

此身无量德所严,能到彼岸同于佛。(此身由无量的德行庄严,能够到达彼岸如同佛陀。)

如众生数尔许劫,说其功德不可尽,(如同众生的数量那么多劫,赞叹其功德也无法穷尽,)

以住如来广大家,三界诸法无能谕。(因为安住于如来的广大之家,三界诸法无人能完全理解。)

欲知一切诸佛法,宜应速发菩提心,(想要知道一切佛法,应当迅速发起菩提心,)

此心功德中最胜,必得如来无碍智。(这颗心的功德是最殊胜的,必定能够获得如来的无碍智慧。)

众生心行可数知,国土微尘亦复然,(众生的心行可以数知,国土微尘也是如此,)

虚空边际乍可量,发心功德无能测。(虚空的边际或许可以测量,发心的功德却无法测量。)

出生三世一切佛,成就世间一切乐,(生出三世一切佛,成就世间一切乐,)

增长一切胜功德,永断一切诸疑惑。(增长一切殊胜的功德,永远断除一切疑惑。)

开示一切妙境界,尽除一切诸障碍,(开示一切妙境界,完全去除一切障碍,)

成就一切清净刹,出生一切如来智。(成就一切清净刹土,生出一切如来的智慧。)

欲见十方一切佛,欲施无尽功德藏,(想要见到十方一切佛,想要布施无尽的功德藏,)

欲灭众生诸苦恼,宜应速发菩提心。(想要灭除众生的苦恼,应当迅速发起菩提心。)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背剑之人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wtw1974 山村情事 碧蓝航线界限 我努力进监狱的那些年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曼陀罗妖精 修仙狂徒 竹马他有自闭症 穿越三天即流放,大佬被迫造反了 震惊!穿书后娶了反派大佬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大唐游侠儿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人的餐桌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极品皇太子 
最近更新重生刘协,打造日不落大汉 三国:老曹,我真不想架空你啊! 从败家子到天下共主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 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 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 我一心求死,怎么功成名就了? 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 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 甄嬛:让你安慰后宫,你造反了? 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 穿越,从深山打猎开始 逍遥小王爷 星汉西流夜未央 大明!风起土木堡 千门36天局 我是袁术袁公路 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 
华严经白话译文 易海行者 - 华严经白话译文txt下载 - 华严经白话译文最新章节 - 华严经白话译文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