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视角的回忆录

闲云小散

首页 >> 80后视角的回忆录 >> 80后视角的回忆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乡野猎艳 穿越家丁之百香国 猎艳修罗 1987,3天成万元户 团宠农女她富可敌国 港片:开局坑大嫂三千万 黑色豪门之我的王子老公(大结局) 竹马他哥一直撩我 我被骗到缅北的那些年 军少大人,体力好 
80后视角的回忆录 闲云小散 - 80后视角的回忆录全文阅读 - 80后视角的回忆录txt下载 - 80后视角的回忆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79章 春节拜年和拜新年习俗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拜年自古就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拜新年不知道是不是湖南农村特有的习俗,米云只能猜测是湖南农村这边特有,不知道传承了多少年了,现在虽然年味不多了,很多基本上都不走亲戚朋友了,农村可能还有一点走亲戚朋友的,但拜新年这项活动还是比较认真的,基本上新年第一天大年初一都会去祭扫刚过世不久的亲人和长辈。

除夕这天,米云印象中是要祭祖且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灭。这天就算再节俭的人,家里的各种灯火都会通明达旦,团年饭吃完后,还得给过世的长辈送灯亮,古代叫孔明灯,寄托哀思,这个应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也不知道90年代出生后的人还能不能继承传承下去,米云个人感觉再过两代人,过去流传几千年的习俗都会慢慢淡出历史舞台,如今的人们已经不怎么重视和崇敬祖先坟山了,也就农村还保留,城市基本上没有了。

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鸡、鸭、鱼以及腊肉配以红红的辣椒和红枣,寓意红红火火,小时候米云想想就让人流口水,年年盼过年。

米云长大后,就不怎么期待春节了,毕业十几年,年年都是工作到除夕前两天才请假回家,为了生活,成年人有太多不容易,小时候就算再怎么馋,三十的团年鱼也是不能吃的,要留到初七以后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

中午放完鞭炮后就可以吃团年饭了。团年饭通常要四五点钟就起来吃且越早越好。大年三十晚上晚辈要给长辈守岁。零点的钟声敲响,人人会去外面放鞭炮,正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

如今没有这么多规矩了,米云在晚上十点前左右就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连绵不绝,不会像过去二十年前还会守岁,坚持到晚上11点以后的出行的时候才开始放鞭炮。

大年初一这天,米云家乡的人一般不会出远门,因为是拜新年的日子,也就是拜新亡人。基本上都会去新亡人家吃上一顿酒席,比较正式,是农村的一种习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形成的,过去二十年年前基本上都是如此,如果这天去给别人家拜年是很没有礼貌的,基本上初一原则上不出门拜年,就在家里附近,可以给长辈和左邻右舍的亲戚朋友拜年,长辈在这天也会给晚辈红包,虽然不多但也足以让小孩子笑的合不拢嘴了。

近十年没那么多讲究了,春节假期一般都是七天,来回路上还有两天,大家都要加紧时间走完所有亲朋好友,都是拜早年,甚至电话拜年,简单聚聚,然后又要考虑出门讨生活,这就是人生,没有办法的事,时代变迁太快,生活节奏也快,尤其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让一切习俗都走向了快捷之路,尤其大城市的生活节凑最快,一年四季很难有休息日。

大年初三这天,在米云的家乡,老常德的习俗是给已经过世的亲人“送火”。准备好香烛、纸钱、干稻草和鞭炮全家人一起去虔诚地祭拜并祈求祖人保佑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不过一般现在都统一到大年初一进行了,磕头烧香和烧纸钱,米云今天上午就有参与,同时,初三也是走亲访友拜年的开始直至正月十五拜年基本结束,现在走亲访友不用到十五,都是三四天就搞定了,初七初八赶上班。

不过不管多久,米云认为除夕与团年饭应该还是能被国人继承下来的,这是最低底线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如何发达,国人的春节习俗应该都不会消失,毕竟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不那么容易消失,亲人团聚是多么难得一见的一次,一年也就这个期盼了。

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

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古老的传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众多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选择过年不回家这也使年夜饭成为了空谈。但米云相信国人还是会有一大半都会选择回家过年吃团圆饭,只要不是特别的无奈和无助的情况下。

米云的家乡还有不少地方有过小年的习俗,只是具体时间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一般都是在腊月二十三和腊月24左右两天,南北差异一天,米云大学毕业后,有在北京过过一年,过小年是过年的预演,从这天开始,喜庆的气氛持续到元宵。

米云家乡湖南等大部分地区视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益阳等地以二十三日为“小年”,而邵阳、娄底等地却以正月十五日为“小年”。衡阳及湘北地区较看重过小年,而株洲等地不太注重过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的风俗。据说,灶王爷二十三日这天要上天言人善恶,因而祭灶这一天,家家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打扫干干净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行礼许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说人们的坏话。这叫送灶神。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传统节日。原在“腊日”(阴历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岁末。春节时张贴对联由来已久。对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即在桃木板书“神茶”、“郁垒”二神的名字或画此二神像挂于门首,五代时始在桃木板上书联语,据说我国第一副对联是五代里后蜀的孟昶所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米云家小时候都是自己用墨汁毛笔书写春联到红纸上,红纸都是米云自己用剪刀裁剪成春联大小,最近二十年都是直接在商店买书写打印好的春联。

春节挂贴年画在过去二十年以前的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现在都不多见,春联勉强还有保留,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可惜还是没有推广到家家户户,小时候还能看到贴财神的人,贴一张,还能收到家家户户给的几毛钱,目前只有一些民俗文化村和集市才能看到了。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各地都不同,有的上午吃,有的中午吃,有的晚上吃,反正三个点的团圆饭米云都能经常吃到,一天甚至吃两家的团圆饭,两边父母准备的团年饭。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前的晚上11.30左右会集中出行,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和烟花,以前在村里基本上可以听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鞭炮声,米云全家基本上都能熬到12点左右,看完当晚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还会吃点宵夜,然后入睡,期待新的一年开始,准备正月的拜年日程。

在米云家乡湖南的春节习俗中,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称为“拜年无大小”。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米云印象中,过去二十年前家家户户还都会煮茶叶蛋,第二天早起吃完茶叶蛋就可以在家附近拜年,然后约定去哪家亲戚集中一起吃大团圆饭。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米云印象中目前只有新年初一还有部分忌讳和禁忌,其他的习俗都淡化了,90后出生的估计以后都会完全忽略不计了。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原则上过年须过大半个月,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常年在外的朋友都会回家和家人团聚、吃节。团圆饭。

除夕和大年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长辈们给小孩子发红包,祝愿新的一年新气象,红红火火。所有人凌晨12点燃炮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米云的家乡湖南和湖北两地差异不大,习俗基本一样,饮食基本也差不多,米云有十年去湖北过年的经历。

最后米云分再享网友整理的湖南部分地区的春节习俗,最近正好也是春节期间,刚好恰逢其时。

在湖南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

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

\"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

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

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湖南长沙春节习俗是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开门炮是湖南的春节习俗中最热闹的,是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各地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岳阳春节习俗

湖南地区俗称“过年”,风俗大体同祖国各地相同,除杀鸡、鸭、放鞭炮、贴春联外,在腊月三十日吃“团年饭”,十分丰富。

十二大碗中必有鱼这个菜,显示吉祥有余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区鱼较少,为了有\"百里鱼\"这个菜,用木头雕刻一个“百里鱼”,放在盆中,撒上葱花,象真鱼一般。人们极重视团年饭,外出的人在千里迢迢往家里赶,家里人等了又等。

吃团年饭,要关着门,意在不让财宝跑了。饭后放上一挂鞭炮,表示已吃过了年饭,人们可以走动往来了,这个米云有印象,几十年都是如此,闭门吃团圆饭。。

在漫长的历史时间里,湖南的春节习俗和国内其它地区的春节习俗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它作为东南内陆的一个省份,也呈现出一些地域性特征,具体而言有:鲜明的江南水稻文化特色,强烈的祈丰年目的,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同一民俗事象的外部形态具有多样性与变异性以及多民族的春节习俗相互辉映,相互影响等特点。

长沙春节习俗

“年财佬、出天行”长沙过年风俗,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长沙俗称过年。长沙人过年须过大半个月,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开始过。

除夕那天,常年在外的朋友都会回家和家人团聚、吃节。团圆饭。那天,晚辈向长辈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长辈们给小孩子发红包,祝愿新的一年新气象,红红火火。所有人凌晨12点燃炮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一大清早起床各家各户都会在神灵前贡上甜料,敬慰祖先。接下来便是“忙的不亦乐乎”的亲戚访。

长沙习俗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湘西春节习俗

湘西过春节和汉族不同,要过“赶年”,是湘西土家族民间最大的节日。

过赶年时间是:如腊月大,过二十九日,如腊月小,则过二十八日。因为总是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故叫做过赶年。

湘西过赶年,具体分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即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到过“赶年”这天,每天都有具体的安排;二是敬神阶段,即在过“过赶年”这天的下午三时左右,按照顺序先后敬供历代祖先、彭公爵主、灶神、土地神、四官神、门神等神灵;三是正式过“赶年”,即全家男女老小,共吃团年饭,边吃边唱祝酒歌,一派热闹气氛。吃完团年饭后,全家在火床上围着火炕烤旺火守年,刚进凌晨燃放鞭炮、挑水、推磨、舂碓,进行抢年。

湘潭春节习俗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

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

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株洲春节习俗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各地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株洲人在春节拜祖的时候最有讲究,首先在神位的供桌中间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就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宝状的纸钱)。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提款机不当了,校花儿全家急疯了 玄鉴仙族 仕途人生 踏天境 苟王,我的师兄太低调了 绝色神雕 新现代逍遥录 闪婚糙汉汽修工,竟是亿万总裁 倚天屠龙夺艳记 绝色小姨的诱惑 仙剑御香录 寡嫂 九龙至尊 这个反派有点良心,但是不多! 红楼群芳谱 烟雨楼 天渊 夭寿了,大师兄又又又成大帝啦! 猎艳修罗 
经典收藏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魔艳武林后宫传 魔艳风流后宫 仙剑御香录 重生后,我成了省委书记的女婿 港片:开局坑大嫂三千万 寡嫂 我都成顶流了,才来熟练度 四合院:我!开局揍了聋老太太 从空间之力至诸天 都市无敌仙 四合院:我把一大爷弄没了 摊牌了,我就是全能巨星 好色小姨 只让你演剑仙,没让你真成仙啊! 我在民间修文物 大时代之巅 神明降世,看见血条的我杀疯了! 我在全球高武搞发明 60年代,我能无限模拟 
最近更新霸道女陪爱上小奶狗 枪手弱势?我只能一枪破天 荒岛狂龙 重返大学,开局成了富二代 玩转平行世界的娱乐圈 开局被退婚,七位师姐乐疯了 绝世之妙手神医 玛法神豪 流落荒岛的日子 重生之十五岁上亿身价 辜负女孩子感情什么的,我做不到 重生猛男系统,你却成了学霸? 雾一样的雾哥 种田:万仙争道,我却以种田入圣 让你送外卖,你第一单送地府? 坏了,网恋个恋爱脑竟然是校花 华夏第九司 从透视之后开始暴富 躲不过大小姐们的修罗场 开局被米国炸飞,我成文娱活菩萨 
80后视角的回忆录 闲云小散 - 80后视角的回忆录txt下载 - 80后视角的回忆录最新章节 - 80后视角的回忆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