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七分蜀酒

首页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入错新房嫁对人 我在亮剑卖军械 混在后宫假太监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大明崇祯,开局释放魏忠贤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 龙血战神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七分蜀酒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全文阅读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txt下载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战国由来和大事件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战国,也称战国时代、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东周列国诸侯争斗激烈的时代。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份,有多种说法,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时间界限,而战国时期结束于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终止,战乱持续两百多年。

经过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战国七雄格局。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诸侯,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当时形势是,楚国在南,赵国在北,燕国在东北,齐国在东,秦国在西,韩国、魏国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战国时期中国人口大约在两千万以上,前249年战国七国面积合计为218万平方公里。

战国是中国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正经历着君主专制社会取代分封制社会的划时代的变革。

“战国”一词,在当时就已经有人使用,但是只是用来指当时参加连年战争的强国,如《尉缭子·兵教下篇》说:“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是没有发生变化。如在《史记·匈奴列传》:“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战国尽管是主要描写七个国家的征战,而战国时期的国家远远不止七个,战国初期,群雄并起,共有二十多国,依然以周天子为共主。

把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以后,才开始使用。司马迁的《史记》和汉代刘向的《战国策》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刘向叙录曰:“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

《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参见秦统一中国之战。秦灭六国,焚烧各国书籍,使战国时期的历史记载基本毁灭。以致,西汉中叶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难以找到依据。

关于战国起始时间有前476年,前475年,前468年,前453年、前441年、前403年六种说法。

前476年《史记》作周元王元年,实际当司马迁因战国各国史籍被秦国付之一炬,遂采纳秦史书《秦记》所载,定战国始于前476年。

前475年(周元王元年)主要是周敬王的年数有异论。《左传·哀公十九年》所记:“冬,叔青如京师,敬王崩故也。”以周敬王在位有四十四年,故次年为周元王元年,为战国之始。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2016年版)一书中,战国时期起始年份则采用公元前475年为标准。

前468年(周贞定王元年)林春溥《战国编年》、黄式三《周季编略》及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记载始于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接续《左传》之后。

周天下从成百上千个小国家整合为十多个大实体国家,原本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酷竞争的格局。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战争烈度也急剧上升。在彼此间不断的激烈攻伐中,如何谋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富国强兵成了各国决策层的首要考量目标。在此时代出现的普遍的需求之下,一系列的变法改革应时展开,战国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拉开。

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475)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铁器开始出现与使用,取代了石器而与青铜器同时并进使用,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而春秋时的井田制被取消。农业进一步发展,各国人口增多。手工业的冶铁、青铜器铸造、漆器、丝织业的生产水平都有了显着的提高,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得到大力发展。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加剧。诸侯国兼并土地战,争夺生存空间,代替了春秋时期政治上的霸权争夺。

随着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着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

晋国的六卿争斗到最后,剩下韩、魏、赵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周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周安王十一年(公元前391),田和废除了齐康公,自立为国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认。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酷政治法则。于是,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频繁。

这些发展也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世袭的等级制度被瓦解,一些过去的贵族失去了地位,而另一些那个时候的平民通过经商或其他的机会致富,甚至成为政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官僚制度发生了变化。

为了应付这些变化,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变法。最早开始改革的是魏国。魏文侯在前445年继位后,师从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家人物,招揽了一大批人才。之后又启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等人,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领域进行了改革。

两极世界理论分析指出,战国时期,关中是士族政治形态和农奴制经济形态,中原是卿大夫政治形态和隶农制经济形态,而南方则是原始部落政治经济形态,中国的总体社会形态是卿大夫政治形态和隶农制经济形态。

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

后来晋国内乱,以智氏、范氏、中行氏和韩、赵、魏六家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并,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后,以智伯瑶为首的智氏,于前455年联合韩、魏两家合兵攻赵,把赵襄子围在晋阳,决汾水灌城。韩、魏突然和赵氏联合起来,于前453年消灭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

不久,三家又将晋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绛州(今山西翼城东南)外,也都瓜分了。这时的晋国国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见三家大夫(三家分晋)。前403年,东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册命了韩、赵、魏三家列位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

齐国卿族田氏到陈完的第五世孙田恒,联合鲍氏,灭了当时专权的栾、高二氏篡夺齐国政权(前386年田氏代齐)。

后来燕国崛起,秦国中兴,及其它一些小国陆续的被吞并或沦为附庸。从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其中又以西嬴姓秦国,东姜姓齐国,中原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此七国最强。史称“战国七雄”。各家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变少了,胜出者疆域变大了,人口变多了,财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都集中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

在战国长达二百年的时间里,随着魏国和楚国的相继衰落(见战国历史分期),形成了齐国和秦国东西对峙的局面,因而秦齐两国展开了争取其它诸侯国、孤立对方的斗争,而韩、魏、赵、楚、燕等国,则在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中摇摆。这时,出现了两个着名的政治家——张仪和公孙衍,他们分别连横和合纵。这种情况又被称为纵横(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强大起来的秦国,不断地向东方扩张领土。周显王四十年(前329)魏人张仪来到秦国,向秦惠文君上连横之策,建议与魏、楚相亲善,接着在魏、楚的配合下,进攻韩国的新城和宜阳,将军队开到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再回过头来攻取魏、楚的领土,迫使天下诸侯都西面事秦,完成称王的大业。这一策略正中秦惠文王下怀,遂以张仪为客卿。

张仪一再鼓动秦军攻打魏国,又将所夺土地还魏,迫使魏国首先事秦,纳上郡十五县予秦,对其它东方国家形成很大的威胁,张仪被任命为秦的国相。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魏将公孙衍行合纵之策,促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为王,以联合抗秦。但不久,楚国就派兵伐魏,公孙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也遭到失败,被驱逐。魏惠王受到齐楚的打击,不得不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任用张仪为魏相,想联合秦、韩之兵以伐齐、楚。

但张仪的真正意图,是要魏国首先事秦,而让其它诸侯国仿效。魏惠王没有听从张仪的意见,在齐、楚、燕、赵、韩等国的支持下,于周慎靓王二年(前319),赶走张仪,以公孙衍为魏相。次年,公孙衍发动魏、楚、燕、赵、韩五国第一次合纵攻秦,以楚怀王为纵长,被秦击溃。

此后,秦不断进击三晋,又利用蜀国、巴国互攻的机会,出兵占领了巴蜀全境,获得了一个富庶的后方基地,秦国置巴、蜀、及汉中郡,分其地为四十一县。巴蜀地区遂定,秦国日益富强。四川盆地物产丰富,农业条件优越,为日后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周慎王五年(前316),燕王哙将王位让给相邦子之。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结党进攻子之,百姓反攻,杀太子平和市被,死者数万。齐宣王乘机派兵伐燕,五十余日,就攻取燕国全境。由于齐军大量杀戮平民,燕人起而反抗,齐军被迫撤退。但此事证明,齐国的力量仍相当强大。同时,齐与楚结盟,更加强了齐与秦抗衡的力量。

秦齐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取楚国。楚国是春秋老牌强国,和晋国争霸了百年,虽在春秋末期遭受了吴国大举入侵,国势大损,但随着楚昭王,楚惠王数十年的修养以及不断对南北拓开疆域,渐渐有了复兴的苗头。战国初期前390年,楚悼王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楚国北败三晋,西却秦,南开长沙,苍梧,天下诸侯畏楚之强。

前381年,楚悼王死后,贵族叛乱,射杀吴起并箭中王尸,新即位的楚肃王将其叛乱贵族尽灭,但同时造成楚国朝政大为混乱,楚肃王为稳定朝政,与剩下的贵族达成协议,废除吴起的部分变法,以求稳定国家。变法虽被大大缩减,但不影响楚悼王为楚国留下的强国之体,其后楚宣王,楚威王即位后,创造了楚国在战国前所未有的盛世情况,即楚国历史上的宣威盛世,在此期间,楚宣王扶持过秦献公,秦孝公,秦楚两国通婚连好,共对魏国。楚宣王又发兵救赵,离间三晋,削弱强魏。齐魏徐州相王而不通知楚国致使楚国大怒,楚威王在徐州大破齐军,给了齐威王一个教训,楚国在此期间国势达到最强的局面,总体发展还是向上的,并使这一盛世延续到楚怀王前期。

在楚怀王时期,秦齐两国前后强盛起来,楚国对其双方的倾向是一个重要的砝码,两国开始了争取楚国的支持。但自齐国大破燕国后,楚国与齐国结盟和好,齐楚联盟,致使秦国想要攻伐齐国的打算落空,秦国想要打击削弱齐国,就要拆散齐楚联盟不可。可楚国此时的国君偏偏是爱贪图便宜的楚怀王。

为了破坏楚、齐联盟,周赧王二年(前313)张仪出使楚国,使楚与齐绝交。秦国派张仪入楚向楚怀王鼓吹“连横”,劝楚绝齐从秦,并口头许愿,以归还楚国商於(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600里地方为代价。楚怀王信以为真,就和齐国断交。当楚国派人向秦国讨取土地,秦相张仪狡猾地说:“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没听说是六百里。”楚怀王十分恼火,发兵攻秦。秦军在丹阳打败楚军,楚兵被杀八万人,楚将屈匄被俘,秦攻取楚国的汉中地六百里。张仪又说服韩、赵、燕与秦连横。周赧王十四年(前301),齐、韩、魏联合攻楚,杀楚将唐昧,尽吞楚方城地区。也在这一年,宋康王南攻楚国,夺取了淮北。周赧王十六年(前299),楚怀王不顾屈原忠告,受骗往秦,被扣留,最后死于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后,楚国愈加衰弱,虽在抗秦方面攻取旧巴国之地取得一系列胜利,但更激起秦国的报复与打击。其后楚考烈王即位后,用春申君为相,北救赵国,与诸侯共同抗秦,攻灭鲁国,楚国有了中兴之势,但难以弥补楚怀王,楚顷襄王留下的巨大创伤。楚国在楚考烈王去世后,内部宫廷不断倾扎,楚国日渐衰弱下去。

周赧王八年(前307),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传统的车兵为骑兵,改车战为运动战,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成为秦国向东发展的新障碍。秦昭王为了打击赵国,派穰侯魏冉到齐,约齐愍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联合五国攻赵。

游说家苏秦识破了秦的阴谋,劝告齐愍王放弃帝号,发动合纵,会合燕、韩、魏、赵等五国军队,于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联合攻秦,秦被迫割地给魏、赵以求和。此后,赵将赵奢、廉颇,赵相蔺相如一再粉碎了秦人的军事进攻和外交重压,扞卫了赵的尊严和国土。

前286年,齐国灭掉宋国,一时威势很盛,引起各国的不安。燕国联合秦、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于公元前284年,在济西(今山东聊城南)大败齐军。燕昭王自继位以来,奋发图强,卑身事贤,以图雪耻复仇。周人苏秦和魏人乐毅受到重用。乐毅帮助燕昭王进行政治改革,使燕国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苏秦则作为间谍出使齐国,劝说齐愍王伐宋、攻楚,以削弱齐的力量。二人并与赵、魏、楚等国约定,联合伐齐。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燕将乐毅率燕、赵、秦、魏、楚五国之兵,联合攻齐,一直攻破齐都临淄,夺其大部分疆土。齐将田单利用燕国内部矛盾,驱逐燕军,收复了失地。然而,齐国已经丧失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秦自孝公时商鞅变法,中经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一百余年间,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注重水利和农业生产,奖励军功,军队装备优良,又充分利用客卿为秦谋划作战,在诸侯国中越战越强,终于打败了东方各个强大的敌手,成为天下第一的强国。

战国时,周王室连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也没有了,但仍在洛阳一带勉强维持。西周初年营建雒邑时,共修建了两座城。西边的方十七里,叫王城,东边的小些,叫成周。战国时,由于王室内部争权和分封,先后出现了居于王城的西周公和以巩邑(今河南巩县)为都城的东周公,真正天子的周显王寄居于东周公治下。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因赧王拒绝秦武王试举周鼎的要求,秦军逐赧王出成周王宫,赧王徙居西周王城。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秦军攻取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负黍(今登封西南)二地,斩首四万。西周君联合诸侯军队出伊阙(今河南洛阳南)攻秦,以隔断秦与阳城的通道。秦昭王于是发兵攻西周,西周君不得不将其三十六邑全部献给秦,西周国灭亡。同年,周赧王死去,作为天子之国的周朝不复存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秦相邦吕不韦带兵灭东周公。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揭开了秦国统一战争的序幕。楚国避秦军威势,迁都于陈,诗人屈原痛感国家沦亡,投汨罗江自尽。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客卿范雎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就是与远方国家结盟,集中力量先打败邻近的国家,再逐步兼并其它各国。

秦昭王纳范雎之策,于周赧王五十年(前265)出兵伐韩,封闭上党郡与韩都城新郑的联系,虽迫使韩国将上党献给秦。然而上党郡却转而依附赵国,秦王大为震怒,秦赵开战,赵派老将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0),秦派大将王龁夺取上党,与廉颇军在长平交战,赵军数败。廉颇加固壁垒,坚壁不出,双方僵持达三年之久。长期的消耗战下两国国力皆损失过大,秦国欲早日决战,赵王对廉颇消极避战也相当不满,秦用反间计在赵国散布谣言,使赵国以年轻气盛的赵括代替廉颇为长平赵军统帅。秦国同时秘密地换来大将白起。

秦军攻赵军营垒后佯败后退,赵括率主力追击,白起派出奇兵分割赵军,并将赵括包围起来。赵军被围断粮四十六天,杀人以食,军心大乱。赵括冒险突围,当场丧命,全军大败。白起将赵军降卒全部活埋,赵军前后共损失四十多万。长平之战是秦国与他在中原最后一个强手的决战,也是战国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至此,东方六国都已不再是秦国的对手。

长平之战后,秦军乘势包围赵都邯郸。秦军的残杀,激起了赵人的义愤和别国的恐惧,在危急存亡面前,楚春申君、魏信陵君率军与赵军内外夹攻,大败秦军,秦国因在长平之战损失严重亦自感力量不足遂撤兵。

秦孝文王立一年(前250)而卒,秦庄襄王继位,商人出身的吕不韦为丞相,第二年就率兵灭东周国,取韩之成皋、荥阳,建三川郡。次年,秦军击赵,伐韩,在上党设太原郡。庄襄王三年(前247)崩,十三岁的秦王赵政(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即位,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帝。秦王政五年(前242),秦军攻魏,夺其酸枣等二十城,设东郡,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共推楚考烈王为纵约长,庞暖为联军主帅,共同攻打秦国。

联军攻至函谷关时,秦军出击,诸侯联军败退。联军转而进攻秦国的盟国齐国,夺取了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于秦王政六年(前241)粉碎了楚、赵、魏、韩等国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合纵对秦的军事进攻,还用反间计除掉了反秦最激烈的魏信陵君。至此,在疆土广大兵强马壮的秦国面前,东方六国君主形同于秦的郡县长官。

秦王政九年(前238),平嫪毐之乱,秦王嬴政亲自执掌政权,随即出动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国旧势力,史称秦灭六国。前230年秦灭韩;前228年秦攻占赵都邯郸;前227年荆轲刺秦,失败被杀;前225年秦灭魏;前223年秦灭楚;前222年秦灭燕、赵;前221年秦灭齐,秦王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战国时,各诸侯国陆续形成国君之下将相分职、文武分权的中央官僚体制。相,又称相邦、宰相,是百官之长。将,又称将军,是武官之长。秦国于武王二年(前309)开始设丞相一职,丞相中最尊贵者称相邦,最高武职初为大良造,到秦昭王时才设将军。楚国一直以令尹为最高官职,柱国或上柱国为地位稍次的最高武官。各国次一级的武官为尉,或称国尉、都尉。国君的秘书称御史,并有监察之任。郡县的设置更为普遍,逐渐形成以郡统县的格局。

原来,官吏世袭,各有封地。战国中期开始,国君对各级官吏改为给以一定粮食作为俸禄,或赏给黄金、钱币。同时形成玺符制度,任免官吏以玺为凭,调动军队以兵符为据。从而将一切权力集中于国君之手。县以下,有乡、里、聚的组织。乡有三老、廷掾,里有里正。聚是村落,其下有伍、什的编制,五家为一伍,有伍长,十家为一什,有什长。

战国各国都吸收春秋时君权下替的历史教训,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纠过去宗法贵族把持国家大权之失。

战国时中央最高的官吏为相邦。相邦是百官之长,治理朝中百事,对大小官吏有赏罚之权。各国都置此官,但名称上略有歧异,有些国家借用太宰、冢宰、令尹之类的旧名。有的国家称为宰相,秦有时不置相邦,而设左、右丞相。

较相邦为低并分掌各种具体职务的官吏,有主管民政、军事和工程事务的司徒、司马和司空(见三有事),有管理刑罚和辞讼的司寇或司理。还有专管农业、手工业、山林资源的司田、工师、虞师等官。

地方上一般都分成若干县,以替代过去贵族的封邑,秦商鞅变法后,全国共设四十一县,《战国策》说魏有百县。县也称都,古书中常将县都连称。在县以下有乡、里。有的国家在乡、里之间还有州。里之下又分成若干个什、伍,伍是五家,什是十家。县的主管官吏为令,秦或三晋,也称县令为大啬夫。在令之下有丞、尉、御史以及县司空、县司马等官。乡、里设三老、里典、伍长等。县置于君主统治之下,君主的政令可通过地方小吏一直贯彻到乡、里,中央集权制比过去大为加强。

各国在边境地区或新占领的地方,往往设郡以统县。如魏在河西设上郡,秦灭蜀后设蜀郡,赵打败林胡、楼烦后建立云中、雁门等郡。战国时的郡都比较大,韩的上党郡有十七县,赵、燕的代、上谷郡都各有三十六县。郡的主管官吏为守,也有称太守者。设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地方的军事防御能力,故郡守除治民外,还掌握兵权,可以率兵自卫或出击敌人。

从相邦到地方的守、令,都由国君来任免。在任命官吏时要授予官玺。官吏有了官玺才能行使其权力。在免官时君主又要将官玺收回,当时称为“收玺”或“夺玺”。君主通过所谓的“上计”,考核官吏治绩。官吏不称职或有过失者,君主可收其玺而免其官。《荀子》说:“相邦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相邦为百官之长,如君主对其不满,随时可被免职。可见当时对官吏的考核是比较严格的。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大都能保持较高的行政效率。

春秋时实行任人唯亲,官吏主要由公子、公孙担任。战国时任人唯贤比较流行。虽然像齐、楚等国任用宗族的现象仍未断绝,但多数国家都主要从平民中擢用有用人才,甚至像申不害、范雎等出身于贫贱者也能被破格任用。秦多用外来的客卿,广揽天下的英才。秦能最强于天下,与此不无关系。官吏人才多通过大臣或名流之推荐和保举。如果推举者徇私,则将受到一定的惩罚。如秦国对于“凡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官吏一般都是领取实物为俸禄。高官可以食禄千钟,甚至到三千钟、万钟。稍低的俸禄为一千石,依次而下为八百石、七百石、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一百石、五十石。更低者为斗食。按照秦制,六百石以上者皆属高官级别。官吏有特殊功勋者,国家往往赏赐田地。如《商君书》曾说:“得甲首一,赏爵一级,益田一顷。”

封爵仍有,但和春秋之制有较大区别。如属宗室或有功之大臣,可获得君或侯之称号,有封邑或封地,主要食租税,仅有一定的治民权。这些封君多终身或传数世,很难长期世袭。稍低者为卿或大夫,一般是奖励给功臣或名贤。秦的爵制,级别较多,从侯到大夫、士。其中的低爵,获得者为平民或士兵。

战国初,各国变法进一步使法律系统化。魏国李悝所编《法经》,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盗法治偷窃,贼法治杀人。囚法和捕法是对盗贼侦查和逮捕的处理程序。杂法是对盗、贼以外犯罪的惩罚规定。具法是根据情况对犯罪予以减轻或加重处罚的规定。

秦国本来就有族诛之刑。商鞅变法,设连坐之法,更制定了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其它各国也竞相制定严刑酷法。如齐有烹、杀、酝、金刀等刑,楚国有戮、肢解、烹、贯耳、鞭,笞、刖、宫、梏、砾、灭家、夷宗、三族等刑,燕有截、刳腹、系狱、劓等刑。

战国时各国都用严刑峻法以治国。为此而制订出一批新的成文法典。魏有李悝的《法经》,最为有名。赵有《国律》,燕有《奉法》。但这些法典都早已亡佚。秦律是在《法经》的基础上编订而成,也已不复存在。但1972年出土的云梦秦律和其他有关材料,其中大部分都应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法律条文,是了解秦或其他国家法制状况的宝贵资料。

秦律将保护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放在首要的地位,如对犯盗窃罪者处罚极为严酷。凡参与分赃或窝赃者,则将和盗窃者受到同样的惩罚。窃贼盗窃所得,其价值超过六百六十钱,就要被处以次于死刑的重刑。如盗窃别人的桑叶,其价值不到一钱,也要服苦役三十天。

其次,法律对官吏的违法行为颇为重视。秦律中有多种的官府法规性质的内容,如有《置吏律》、《效律》、《军爵律》等,还有和生产有关的《田律》、《工律》和《金布律》。官吏在执法时忽于职守者为“不胜任”,对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为“不直”,“不胜任”和“不直”都构成犯罪。“不廉洁”的官吏为“恶吏”,也为法律所不容。

战国时刑罚残酷。刑罚有死刑、肉刑、徒刑等类。肉刑分髡、黥、刖、劓等。徒刑是使罪人长期服苦役,三晋称这类罪犯为胥靡,秦称刑徒城旦或鬼薪、隶臣。秦徒刑中以城旦为最重,犯人髡发穿赭衣,颈中戴铁钳,脚上戴铁釱。同时还要处以黥、劓等肉刑。城旦在严密的监督下服长期的苦役,实际上成为罪犯奴隶。肉刑在战国时已成为前一时代的残余,而徒刑则变为一种重要的惩罚手段。较轻的刑罚有迁刑、笞刑和罚金、罚徭。迁刑是把犯人迁徙到边地去服役或戍守。犯人的家属也要承担法律责任,《法经》中的三族刑,即犯人的父、母、妻的亲属也要受株连。秦律中所谓的“收”,也是指籍没罪人的妻孥。

春秋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约有十几个国。大国有秦、魏、韩、燕、赵、齐、楚,即“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越国一些较为强大的国家。小国有宋、鲁、卫、中山、滕、邹等。另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渠,南有巴国、蜀国、闽越。至秦统一,通过列国的兼并战争和自发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迁徙,这些少数民族多与中原民族融合,有些则保持了原有的民族风貌,部分如匈奴则与中原成对立姿态。

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人称“战国七雄”。战国前期,“七雄”形成,各国将精力用在内部整理上。各国招贤才能,励精图治,像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维新就发生在这时期。战国中期,就是大战的时候。真是:“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混战局面。各个国家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扩大国土的势力,君主们都相继称王,独霸一方。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图强,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在外交上频频争取别国的“合纵”、“连横”。战国后期,秦昭襄王用范雎为相,采用了“远交近攻”之计,破坏了各国的“合纵”,加强了秦国的国力、军事,成了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削弱了各国的力量。

战国简介就到这里了,主要是让大家了解一下战国的由来,还有战国时期发生的大事件,后面我会详细讲解一下历史有名的大事件,比如:战国七雄、四大名将、各大战役等……

大家下期见!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十日终焉 疯批小师叔她五行缺德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瑜伽老师花样多 田野花香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全球冰封:我打造了末日安全屋 都市之最强仙医 捡到一岁小福宝,流放生活开挂了 诡舍 (重生)贪心 满唐华彩 七零,都魂穿了,谁还做舔狗? 这个书生来自幽冥 虚空塔 小黑屋警告!在疯批心尖反复蹦迪 寡嫂 全民觉醒:F级天赋吊打一切 穿成贾府庶子怎么办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我的谍战岁月 救岳飞建强宋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我,边防军人,在大秦封侯拜将!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 蝉动 明末朱重八 何寄锦书来 全球高武之我的系统送错了 问棠gl 被追杀的我,被敌人推上了皇位 医妃惊天:王爷,求恩泽 我有一个特种兵系统 生死主 三国:开局被曹操封护国瑞兽 假太监:陛下求您别再娶了! 抗日之绝地枪王 
最近更新破碎战争穿越后成为曹魏第一权臣 策马大明 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 有一个传奇春秋吴国 混在大唐当首富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穿到灾年,别人饥荒我顿顿吃肉 穿越时空征战沙场 沙雕网友援北伐 铁血丹心之大夏英雄传 穿越三国之江山美人 执戟战红楼 西门庆玩转大宋 血脉撒满世界 盘点华夏奇谋,我成了顶级谋士? 九纹龙史进 南美:我有传送阵要移民一个亿 谋权之天下 穿越后我在红楼里闹改革 宫廷之无敌草根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七分蜀酒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txt下载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最新章节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