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途雕弓落

拾遗一丁

首页 >> 尘途雕弓落 >> 尘途雕弓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之偷香窃玉 大明国师 辛亥英雄 正德朱厚照为大明续命500年 衣冠不南渡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色泪 抗战:开局召唤一个德械师 非洲创业实录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尘途雕弓落 拾遗一丁 - 尘途雕弓落全文阅读 - 尘途雕弓落txt下载 - 尘途雕弓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7章 看升平乌栖画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此子有野心,承守真并不排斥,读书人若是没有野心何必入了官场这黑漆漆的染缸,只要是这野心是愿做事、能做事、做好事的就该用、敢用、能用甚至大用!多少才俊在煎熬中要么浑浑噩噩蹉跎岁月,要么沉沦苟且同流合污,只要能坚持本心,不甘堕落,已是难能可贵。

承守真若是十年前是看不起此等存心攀附之人,但是自己的宦海沉浮已经让他看到当年几人若不是先帝呵护,早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为官者,不惜身,但是若是毫无价值的自我毁灭那是不忠不智的匹夫。子庚相公这些年背负了天下怨怼诽谤,为何不退一步?只因他是当年新政干将能在朝廷执政的唯一孑遗,若是为了声名退去,新政才是真正的于世间泯灭了。承守真对于子庚相公从最开始的不解、怒视到理解乃至心悦诚服,也是坚定了此次回朝的目标。新政不能不行,新政必须有仁人志士共谋之。

“便依元知县的安排,丹阳乃是大府,千头万绪为官不易,前事波折也是情有可原,难得你等能尽心任事。人常道但做好事,莫问前程,何也?公道自在人心也。”

元知县闻言一愣,没想到严肃的承公竟能说出这些话来宽慰指点自己,面目因激动不禁有些涨红。

看着知县的神态,承守真知道此子于官场也堪称璞玉了。

“那县尉是什么出身?”

“此县尉姓由,名希古,字慕远,乃是温海西路南壁人士,乃是天圣五年中进士第。”

“哦,你二人岂非同科?”

“正是,下官乃天圣二年初试获“赐同学究出身”未受,于天圣五年,再试才侥幸登进士甲科,由县尉乃一试而跃龙门,其才学实在下官之上。”

承守真不由又高看此人一眼,即便是科举同科,当着上官推崇下属,实在是有智慧胸怀之人。

“既然是同科,怎么这两年才得差遣?”

“由县尉的恩师乃是和靖先生,天圣五年八月和靖先生与游远讲学中溘然长逝,由县尉因师丧而退守了一年,之后选官不免周折蹉跎,屈就此地。”

承守真明白了三点。这和靖先生也是名满天下,大肇有名的放客隐士,堪与宗放齐名,大肇八散仙之一,其人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甘于恬淡,避趋荣利,只以湖山为伴,结庐于两衢路的武林湖畔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和靖先生见鹤必棹舟归来。其余隐士或有邀名之人,然和靖先生却是发乎于内心,甘于孤寂,衷情山水的。此人诗画独领时韵,书文别具风格,虽为闻人而孤远,别称谪仙且独行,承守真初闻此人去世,也是以未能当面一晤而遗憾,未想此间的县尉竟是其人弟子,那做出退任守孝之举,也是应当之举,概因非旷达赤子不能入和靖先生法眼。

听这知县如此推崇的并非他的名号,而是此人的本事,尤其是刑名上面更有所长,承守真但有些急切见到他了。大肇才子能士何其多,若是不得门径而埋没,岂非可惜。承守真目光闪烁,当看到芦颂与宗淑等人,更是感怀。所谓隐士放客真的是甘于老于林下吗?大多不过是因时局而绝了入仕之念罢了,但若是真的看破俗尘,又何必精心培养后来者?如宗放者,教育子弟,培化后辈,一代代才子佳人前仆后继,所为者何也?所谓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国无内忧外患,老有所养,少有所依,男女安居乐业者,若能为此,百死而无憾矣。

日光金飒平明,预示着未知的新一天正式开始。

太丘县城最初乃是宇朝时的陵邑。

尨山附近是中宇朝帝王陵寝所在,陪葬君王的文武名臣众多,为了四季时节祭祀方便以及平日里的修缮保全,因此建立陵邑制度,尨山南北诸多县城、乡里皆是陵邑发展而来,譬如蓼谷县也是如此,只是蓼谷县乃是帝陵陪邑,而太丘县乃是东道奉祭所起。

宇朝时陵邑居民多为四方豪强迫迁至此,继续有陪葬群臣的族人陆续迁入,迭至宇朝内乱,后宇朝西迁,许多陵邑也是人民动荡,人口流失。直到大肇朝廷稳固,百业振兴,三代以来风调雨顺,政治清明,人口大为恢复,甚至由各国返迁人丁也不在少数。

太丘县即是得惠于此,且太丘县并非是南北商路枢纽,以林渔耕桑为主业,更需人丁增长。因此元知县上任以来,以开辟荒地鼓励农耕,于山林中辟地广植桑麻以利民生,又鼓励兴修水利渠道,借着山势还请了安抚司和府衙的批示,兴修了水利磨坊和水碓。这元知县是个做事之人,若不是承公遇刺,此人还带着矿老、石工寻址开矿,准备发掘山中铜铅之利。

而这太丘县也在这两年得到休整。本已残破的城墙也已修缮,只是城垣并不高大,两丈有余,除了南北有城楼,东西两门只在上面搭了望台,四座城门南北皆有草市,环城没有护渠,城东有瀍水上游的蕤溪经过,溪流宽处不过三五十步,不能航行,上有便桥连接东西。

眼看着县城便在面前,这五十里路倒是走的痛快,赶在巳正时分已经抵达太丘县。

射雕手与天罡羽士即便是一夜鏖战,又是急趋了百十里,依旧不见疲色。只是太丘县的衙役与厢兵们已经疲惫至极,这一来一回也是百里路,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哪里能与习武之人相提并论。眼见得队伍停驻,这些人已经是躺倒一片,反而是乡里的应役弓手不敢放松,依旧小心伺候着。

似这等弓手夫役,一年只需应付两次,或者合计满了二十天,就能免除年内其他丁役,若是得罪上差里长,不给服役凭票,等于白白耽误了功夫,因此这些人反而更加好用。至于衙役厢兵大都是成精作怪的无赖,指望不上的。

众人便在城西三里外的郊亭稍歇,距离正午约莫还有一个时辰,因此也安排底下人轮流歇息,按着班次用些饮食。

元知县先行一步,不多时又引了服青的青年官员一并过来,看着元知县的热乎劲,来人恐怕就是那县尉了

公良参军遣芦颂、营丘栿、莱观三人来迎,交谈之下,让几人颇感意外。

此人并非在县城内枯坐干等,而是已经力所能及的部署了许多事情,当着公良参军的面,此人侃侃而谈。

“敢叫公良司法得知,下官已经令壮班衙役各自返乡,通知当地耆老调动壮丁看管各乡交通要道,又命各寨土兵分队跟着乡书手核查在籍壮丁人数,盘查外来人士,尤其是行商、道人、货郎、游医等。原本敝县往东海、北陆、西府、南御四面都按着元知县制定条例都有巡检、弓手守备巡查,今日又增加了人手,主要是配了马骡的驿卒,绝不会耽误往来消息!”

从由县尉说话既能看出,此人是由名家良师教养的,只这抑扬顿挫、呼吸转圜就是一番功夫。营丘栿、芦颂等人要么是显宦子弟要么是名士门徒,这言谈举止皆是多年来言传身教,仔细规范的,包括这面貌收拾、穿着服饰皆是一番心思,这番心思绝非浮华奢靡,而是衬托出少年老成、稳重可靠、超尘清逸、洒脱磊落之感。似这般的学子入了仕途,无论何处为官,多半能入上官眼缘,也是民望所在。

似这县尉,虽然面目尚未看的真切,只这钟鸣筝音的言语就让人有莫名好感。

只是营丘栿不禁腹诽,本以为太丘县主副官员都是一本正经的老实疙瘩,其实原来人家根本看不上自家的权势。否则你看这二人,见了承公与公良吉符,可有一人质疑二人身份职司的?可有一人公事公办的?反而是主动贴上来,还贴的如此紧密,如此周到。

营丘栿真是觉得自己瞎了眼,还想淬他二人一口,可细想想,这不是嫉妒心作怪了?营丘衡甫啊,你可真有出息!想到此处,还真是应该先给自己一巴掌才对,于是本来颇有些难看的嘴脸,立刻变颜变色,再来看这太丘县官员,颜面已经绽放的如同牡丹一样灿烂。

“由县尉有心了,如此一来我等在此高枕无忧矣!”

公良参军不禁感慨,聪明人还是多啊!

“不敢当先生谬赞,只是下官本份,将元知县周密部署落实下来而已,只怕难免有越矩之处,若有冒犯,还请先生指正,在下不胜惶恐!”

态度端正,是为官第一要务。面对上官,谨慎为先,尤其是面对人生际遇的关键时刻,在如何的慎言慎行都是必然。

羲和渐起,明光普照,金琳辉煌,东南方日光韶煦,承公一行自西而来,披着金辉真似天兵神将下凡一般,朝食后众人也是精神抖擞,所谓天缘和顺,地缘平顺,人员安顺。所谓福祸相倚,一场灾祸之后也算开了一个好头。

承公并未下车,趁着此时街上人丁稀少,尽快妥善安置人员,分工细作乃是急务。元知县确实是个会做事的,县衙逼仄是容不下许多人的,乃是征用了县学,不仅是地方,索性连县学中人一并征调。

应天府学风浓厚且地方殷实,地方士绅襄助办学甚为积极。太丘县虽然才升为中县,县学制度颇为完备,元知县乃是经制进士出身,更重教育,将县学原本毗邻的道观也并了进来,县学发展成了城内第一等的建筑。

太丘城不过是方五里的小城,十字大街延伸至四门,如阡陌般城内为八条小街与二十八条巷道区隔开来,城中心的市楼乃是钟鼓报时之所,且兼具城内街市管理之事。沿着四条大街商铺牙行食肆比比皆是,县衙在南街左近,继续向南门而去便是文武街,所谓文武街那是与南街交汇的东西小街,街东向依次是文庙、县学、垂云观,西去则是武庙、城隍以及火隅、巡铺。

一行人转向东行,停在儒学门前已经颇觉此县学规制不凡,乃是按着府学来营建的。

县学为宫殿式合院建筑,门前有依着引入城内的葭渠取土做了池塘,池塘内青萍点点,芙蕖含苞待放,映着沿街的翠柳颇具灵动之气。儒学门内建筑坐北朝南。文昌阁、明伦堂居中,左右厢房则为校士馆、阅卷所等。明伦堂后的射圃,乃是个宽阔的院落,其西墙有月门与文庙的崇圣祠相接。院落北苑即是训导和教谕的自成院落,幽深清静,别有洞天,北墙外乃是一道横渠自西向东,水色清丽,涤荡浊尘。

这县学规模堪比府学,承公也是知晓其中缘由的。这县学前身便是士悦士学士昔日丁忧在此而兴建的天台书院,士悦先妣便是太丘县人士,因此士悦也对于此地颇为眷恋。当时士学士的座主恩师鹿中殊任应天府知府,因此请士悦襄助教学,遂将这太丘县学扩建为天台书院,号称大肇书院之首。

天台书院当然不是大肇的第一所书院,而被天下士人尊为魁首,便是在这里士悦与簋璧之、辕复等人开创新学,鼎盛时候四方学子汇聚于此不下八百人,其中走出许多翘楚,而士悦、横玮、阳攸等人也常在此文会讲学,许多思想抱负终于迎来了庆康新政。

可以说无天台书院便无庆康新政,而也因此导致了天台书院的衰落。宣宗崩逝,慈圣称制,旧党以拥立之功掌握朝纲,于是对于新政人物及事物都是丧心病狂的清算。尤其是天台书院,更是他们先要拔除的重中之重,因为只要天台书院还在,那么新政的旗帜就还在,正如他们疯狂迫害士悦众人一样,一次次的打击也落到天台书院上。

先是将官民合办书院收为官办,于是用人与招生之权皆被掌握,凡支持新学之讲学、教授皆被遣散;其次,降低天台书院规格,从京北路降格为府学,再降为县学,学生也从同太学生降格为童生;最后更是废了天台书院的名号,只需用太丘县学之名,若非这两位官员辗转从商人手里盘回了天台书院的名匾及记事碑,那士学士手书匾额,阳制诰亲题院记只怕早就做了柴火和牲口石槽了。

如今也只有文昌阁旁的碑亭内宣宗御笔的御制碑尚存,让后人知道这县学昔日辉煌,否则最多两代人,人们便会彻底遗忘这承载许多仁人志士未酬壮志的所在了。

元知县与公良参军、芦颂等人环着承公,众人皆步行而入,宗淑、霄春臣与观天二人前面护卫,县学中人早已恭恭敬敬的迎候一旁。

这县教谕、文学以及教授们皆是当地颇有文名之人,虽然科场上未见佳绩,但是腹内是有锦绣文章的,并非迂腐之辈。

承公一路走着,听着,这县教谕、文学所言点到即止,却能听出其中对于年轻知县的回护之意。其实承守真一路至此,虽然尚未深入民间,但知微而见着,只看这商肆繁荣、街坊清净也知这知县于庶政上是下了功夫了。

此子与承守真当年相似,都是能俯下身子一心做事之人。人常言所谓鹤立鸡群,可是官场中谁愿意他人是仙鹤,自己是草鸡?庸碌之辈,苟且之人自然希望上下皆和光同尘,共同进退,似承守真这类人做得越多越好,岂不是让世人看到其余人的无能颟顸?并非人人如承守真般铁骨铮铮,金玉心肠,也不是谁都能不惧上下嫉恨,须知并非坚持一定有出路,苦熬能见艳阳天。

承守真一飞冲天,更多实臣恐怕是一生都无出头之日。因此,承守真此次奉诏回朝,并非是希冀自己能更进一步,而是有生之年,有力之时,能为朝廷选拔贤能,擢用干员,能为这太平世道保驾护航,也是不枉此生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我在大唐做战神 修神外传仙界篇 新现代逍遥录 美女的兵王保镖 动漫之后宫之旅 霸道总裁毒宠美妻 魔女的箱庭笔记 猎天争锋 仙灵图谱 都市花语 奇术色医 逆世谋妃 惊悚列车 穿越家丁之百香国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家父唐高祖 夫子很闲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大隋主沉浮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请摄政王赴死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 大梁逍遥王爷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仙秦:祖龙觉醒 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 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 明风再起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大宋河山 三国之杨家天下 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 大唐钓鱼人 烛影迷局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李隆基的纨绔皇孙 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 穿越大唐重整山河 
尘途雕弓落 拾遗一丁 - 尘途雕弓落txt下载 - 尘途雕弓落最新章节 - 尘途雕弓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