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首页 >> 刀尖上的大唐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红楼群芳谱 王妃你是魔鬼吗 最强终极兵王 拂袖红妆gl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 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章 战柏乡,前哨战(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梁军的变化落在郑三眼里,急在他的心中,却不敢有半点表达,以免自乱军心。郑老三伏在马背,催促坐骑疾行,并且越发频繁地回望,估算着两军间隔。

马速越提越快,敌骑越追越近。

千多头狼追着不足二百头羊,哦,不对,是不足二百只兔子,就在这河北大地开始上演生死时速。

前面是夺路狂奔只求逃出生天,后面追得是全力以赴不让猎物跑掉。

生死一瞬间,都顾不得温柔了,皆催马疾奔再不留力。

“踏踏,踏踏,踏踏!”

骑士们俯身马背狂奔,都将吃奶的力气使出。

蹄声如雷,寒风如刀。

眼见两股洪流越奔越近。

梁骑人多,王铁枪亲领着一部人马堵缺口,不断地调整方向,始终压在辽骑北边,封杀他们逃窜的道路。

郑三郎人少,他带队往东南方向猛扑,不给身后梁军靠近的机会。

王彦章追着追着,感觉节奏不对。他是主要封堵辽贼北窜,对方却是向东南方向狂逃,而且对方脚力占优,照这个架势,几十上百里追下去也未必追得到。正在他略有犹疑之际,辽贼猛地向正东加速。

王彦章急忙应时而动,奈何还是慢了半拍。

就凭着那一点马力优势,辽骑真就早了梁骑百余步,赶在追兵合流之前,愣生生从王铁枪的眼前穿过。

梁骑都是突骑,大多抱着杆大马枪,并无弓箭。

其实就算有弓,在如此奔马上也不敢浪。

于是,梁军只能眼睁睁看着辽骑从面前闯过,然后向东北缓缓转向。

哎呀!这都能叫你窜了?

眼看煮熟的鸭子要飞,王将军不能甘休。

王彦章也把起换马神技,在奔驰中换了坐骑,将马爷一顿猛捶,催他快跑。所部千余骑不甘示弱,纷纷憋着劲儿闷声猛追不止,誓将郑三哥拿下。

怎奈何这马力确实落个下风,终究是越追越远,渐渐乏力。任凭骑士怎么催逼也无用,马儿们心说,爷爷腿短,捶死哥们儿也追不上呐。

心情本已大坏的王大帅见敌骑居然又向北转,往西北奔走而去,心下叫糟!忙把马爷又一顿狠砸,继续紧追不舍。

却道怎的?

方才为了弥补马力不足,王大帅这不是让一半军士下马步行么。这些杀才吊在北边步行,这就被刚刚脱离虎口的郑三哥惦记上了,要来给他们放血,出一口被人追杀的郁气。

这就是风格。

在草原与胡儿厮杀,咱爷们人少落个下风很正常,该跑当然要跑。但是,逃跑不是当懦夫,而是保存实力摇人报复。

闷亏绝对不吃。

场子必须找回。

而且,辽王搞报复的风格,从来是能不隔夜就尽量别隔夜。

郑老三惹不起身后的千多骑,那地上的散兵游勇爷爷还惹不起么。

这帮大头兵们正嘻嘻哈哈往南走,腿脚还都不慢,一个个踩了风火轮似的。

作为梁骑主力,龙骧军,尤其王铁枪所部兵士那是非常骄傲的,那都是马踏四方的好汉。千骑追杀百余辽贼,根本就没想过能失手。

都是大聪明,哪个没有看见那敌骑富裕?大几百匹好马呀,谁不想去舔一口。兄弟们仗义让出马来,这是深明大义,但是得了便宜的兄弟心里没点数么?

王将军一向公正严明,岂能让人寒心。

所以,汉子们乐乐呵呵就往过赶,着急分好处呢。

正走一半,忽看东南方烟尘大起,地上的这伙杀才就有点懵。

什么情况?

要说受限于客观条件,与从小长在马上的沿边汉子、草原汉子相比,这龙骧军可能某些技能确实有短板。但是,作为沙场老油条,兄弟们的狗鼻子都很灵,阅读战场的能力不弱。

其实也不用很多经验,看那烟尘四起冲过来,张牙舞爪的,能有好心?

你就瞧这伙龙骧军是不白给。本来前后左右走得很随意,一见敌骑袭近,只稍一愣怔就回过神来。却是一点不慌,就近靠拢,散兵游勇迅速结成小阵,而后小阵汇成大阵。

不等郑三爷冲到近前,大部梁兵居然就已经结阵以待了。

虽然大半都没披甲,但是那一丛丛长槊如林也气得郑老三没勇气挑战。

奶奶地,千多梁骑惹不起,没马的鸭腿子爷爷居然也惹不起。

还有没有天理了。

结了阵的梁军肯定惹不起,更不敢稍有耽搁。

于是,郑老三们便将目光投向战场上落单的倒霉蛋。

不管什么原因,哪里都有腿脚慢的,有不开窍的。

也有运乖的,有命背的。

那落单的,或者三三两两结了小阵却不及会合的梁军就倒了霉。郑三爷马头一偏,领人兜上去就把箭雨泼洒。

见有二三个傻子孤零零站在场间发懵,郑老三打个呼哨,带头贴上来。但见他背了弓,取出绳套一丢,正将一人拽倒。后面一骑兵配合默契,跟上就将人提起,打横丢在一匹空马背上快跑。

这都是毅勇都抓活口的套路。

后面有人有样学样,打算也拿套马索再捉个俘虏。岂料梁兵真是悍勇,有了防备的不但不躲,眼见绳套落下是劈手就夺。有个骑士不知怎么,可能是马上使力不大科学,反被三两个梁兵拉拽落马,摔了个骨断筋折,血洒当场。

哎呀,硬扎。

眼看后面的追兵渐近,郑老三不敢再闹,催马向北远遁。

这前后也就一眨眼的功夫。

目见满地狼藉,王铁枪勒马收缰,无可奈何。

十年前,张存敬奉命打瀛州时,他王彦章就在阵中。与那时比,梁军确实进步不小,怎奈何敌人也在成长啊。

尤其如今河东、卢龙、义武三镇合流,嘿,王铁枪心说,这一战打晚啦!

收拾了战场,王将军领兵向南复命。

此时,梁军主力已抵近洺水县。

得知王彦章回军,顶头上司韩勍与主帅王景仁就在马上听了汇报。

王景仁道:“方才,前军斥候说有敌骑靠近。很嚣张啊,跑这里来了。”

当初在行营,王景仁本说跟众将讨论一下方略,结果人人闭口不言。王大帅干脆拍板,先往北走走再说。却不想走半路就遇上了辽军斥候,真是胆大包天。

王茂章道:“当是辽贼无疑。

昨夜,我先送阎帅回城,而后返回。恰闻辽贼主力还在柏仁一带,然其侦骑已到了这边。我便引军向过来看,偏巧与小股贼骑相遇。

方才那一二百骑正是为末将追杀。奈何我军马力不足,未能圈住贼子。

嗯,贼子嚣张啊,彼百余骑才跳出包围,便欲击我后军千人,简直丧心病狂。嘿,成德马虽不少,但鼠辈无胆,安敢如此?

定是辽贼无疑。”

王景仁道:“在夏州,我亦曾与辽贼一战,着实不凡。哎,可有活口?”

“不曾。”王茂章招招手,两人抬了三具尸首过来,指着两个道,“此二贼自家落马摔死了。”又着这一个还在淌血的,“这个刚刚摔死。

此三贼,尚未及验看,请大帅过目。”

王景仁闻言来了兴致,跳下马亲自过来眼看。

之前梁军与辽军交战,虽然梁军整体实力不弱,但是具体到每一次交手,战场的主动权其实大都不在梁军这边。

别的不说,就这战后收敛,梁军就很少有机会能捡到辽贼的尸首。比如在夏州,两边打个旗鼓相当,最后是各自收敛了自家的死伤,零碎摸一点在所难免,但是明目张胆偷尸体、抢伤兵,这就没有。

至于拿到辽军斥候,就更是稀奇事。

人家马多人凶悍,遭遇战中打不过就跑。而且这种小规模厮杀,往往都是辽骑控制局面,梁军往往落在下风,还谈什么捉活口、捡尸体。似今天这般,抓着一两千人兜住一两百骑的机会,绝对是老天爷开了眼。

边上大军还在徐徐行进,三具尸首都被放到路边。

王景仁下了马,许多将官也围上来看热闹。

王景仁亲手将那三个男子摆好,着人拿软尺量了。

一个大概六尺出头高矮,一个将将六尺,还有一个双腿残缺,测不准确,但是均体格健壮。看手脚筋骨,皆是典型的老武夫。

致命伤不是摔折了脖子,就是摔断了脊骨,有的面目已经全非,胳膊腿也都有伤。有那惨白的骨头碴子支楞在外,想来奔马不慢呐。

看到这里,王大帅起身,让亲兵将三人剥个赤条条,随身物件一一陈列。

圆顶铁盔的样子无甚新奇,都是唐军常用的模样,由几条长铁拼接而成,护了脑袋耳朵,但是没挂护颈的札甲或者软甲。想必是侦骑的缘故,需要在防护与重量上取得平衡。

护臂、护胫也都是长铁条拼接而成,十分精致。

身甲是三套环锁甲。王景仁拿起在身上比划,大概下摆能盖到大腿一半。胸前、背后则各有一片护心镜,观其材质,当是精铁?

王大帅将一领环锁甲提起,凑到眼前细看,口中啧啧有声。

这环锁甲防箭甚佳,而且相对轻便,即可单独穿用,亦可与札甲里外套用,十分便宜。只是这物需以精铁成环,再编缀成甲,制作非常不易。辽贼一个小小斥候都穿这个,李可汗是真舍得下本。

武器没甚特别。就是常用的骑弓、羽箭,横刀,障刀,骨朵之类。

比较吸引眼球的是几个袋子。

先是个杂物袋,倒出来,里头七七八八零碎不少。

燧石、火绒、火镰,这是引火之物,好说。

一小包药沫,估计是金疮药,好说。

一个油纸包打开,里面是一卷洁净的麻布条,两张二三尺长见方的麻布片,这是干嘛的?擦汗么?

一个小竹筒,里面是油纸包着的一卷油黄线和两根针,这是干嘛,缝衣服么?

还有个小纸包,啥玩意?打开一看是鱼钩鱼线?这是要钓鱼玩?

还有个封死的小瓷瓶儿,王景仁好奇地拔开塞子嗅了嗅,一股浓烈的酒香扑面而来。忍不住舔一舔,然后一口吞了,这劲儿大,比柳烧还烈。

干粮袋是大袋子套着小袋子,装着厚薄不同的面饼,有肉干、散子之类。

有盐袋,里面装着大盐块,晶莹剔透,一看就是好盐。

酱布条,这个认识。

还有个细长的布袋子,里面装着鲜香的干粉、碎肉干之类,嗅嗅味道不错,不怕死的王大帅忍不住又尝了一口,就有点更忍不住了。

水囊,都是皮囊,很典型的草原风。

这些袋子都是一人一套。

战场上跑伤的马匹不少,又汇总些许物资,有衣物、被袋、防雨布、铜钱等杂物不一而足。

再次抓住王大帅目光的是三块铁牌子,是亲军从三具尸体脖子上取下来的。王景仁拿来细瞧,都是掌余长短,形似甲叶,顶端有孔,穿着皮索。

是军牌。

唐军规矩,士兵都有军牌,只不过各部队材质不同,有皮子,有布片,辽贼这是用了铁叶。

一片铁牌子上半部面刻着“刘林”,字体稍大,下半片刻着“毅勇军毅勇都某队某伙正兵”,字体稍小。

另一块铁牌子刻着“杨平”和“毅勇军毅勇都某队某伙正兵”。

第三块也差不多是这么个玩意。

从军牌看,有两个一伙的两个倒霉蛋,还有一个是孤魂野鬼。

关于单兵装具,从前唐初年就有一套规矩传下。不过呢,随着前唐衰落,能够用心做到的队伍是越来越少了。便是梁军,如今也就是侍卫亲军、禁军能够按规矩办,到了藩镇军,部分主力还行,但是有相当部分就很凑合。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王景仁不是傻子好奇,他看斥候的装具,是在审视一支军队的战备水平。

早就听说辽王爱兵如子,今日一见果然不虚。从这几个斥候的装具来看,就很下了一番功夫。

围着三具尸体翻看半晌,王景仁默默打马进城去了。

……

次日,十二月初九。

得报梁军主力已至洺州,郑守义就不再南下深入,而是驻足柏仁,汇总前方斥候回报。待梁军前锋进入邢州,郑守义果断将毅勇都基本撤回,不再分兵四出,而以数十或百骑在附近游荡,继续发挥优势驱逐小股梁骑。

邢州,这就顶在一线了。

梁军北面行营的几位军头于巨鹿大营聚集,王景仁端坐帅位,道:“辽军已在对面,还是那话,怎么打?我等要议出个方略。”心说,上次扯淡数日一无所获,如今都到前线了,无论如何不能再装糊涂。

其实,天子的方略很清楚,就是稳扎稳打,立足东昭义与成德、魏博一带,吸引辽军主力南下,伺机歼敌。

这是临行前天子面授机宜,千叮咛万嘱咐的。

王景仁当然坚决拥护。

而且,就连行军作战方案,天子与他也做了几个。当然,梁帝不是做阵图瞎指挥,只是跟王景仁就战况做了多种推演,至于临机决断之权还在王景仁手中。

也就是这个决定权,如今让王哥十分挠头。

看看在座各位,全在地上找金子,也就阎宝稍微积极一点。

这个好理解,他的邢、洺二州顶在第一线嘛。李思安的相州离得远,韩勍的中央军更是驻防东、西两京,急什么。

果然是阎宝接话,道:“王帅。辽贼斥候嚣张,我探马过不去,缩在邢、洺过于被动呐。”邢州治下的柏仁如今丢了,严格来说,阎宝守土有责,多少比另外几位哥积极点儿。

但是这老货开个头就不说话,弄得王景仁也很无语。

探马过不去,要么派大股骑军去看,要么就是主力直接压上,反正几万人堆一堆儿不怕被咬。

可是,要进兵,好歹这几个老杀才得配合啊。

看看另外几人的模样,王景仁感觉让他们配合肯定没戏,遂道:“阎帅,此处你熟悉,进至何地为宜?”既然你们都不说话,王大帅也不着急表态,轻轻巧巧又把问题推回去。

阎宝垂个头,眼角的余光在帐内左右乱瞅,故作思索片刻,道:“可先至柏乡再看。”

有他接茬,王景仁立刻叫一声:“取舆图来。”待挂起舆图,继续推着阎宝发言,“请阎帅为某解惑。”

作为降将后辈,阎宝可没有韩勍等人的底气,能横下心看王景仁的笑话。

反正说也说了,阎宝一不做二不休,道:“这几日,我细细思索,圣人即说要稳,那么既不可深入难于补给,亦不可无关痛痒,无所作为。

冀州、深州已在我手,可入赵州。

沿途有水运便利,又河流纵横,不利辽贼马军驱驰,却利于我步军阵战。

贼兵若来,可寻机破之。

若贼不来,便一城一城推过去,看他王镕能否安坐。”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 傻驴驴驴驴驴驴驴驴 捉诡十八年,我进入了惊悚游戏 绝色神雕 肥水不流外人田 曼陀罗妖精 乡村大凶器 王爷的心尖宠妃 军少大人,体力好 踏天境 春棠欲醉 青山湿遍 穿越三天即流放,大佬被迫造反了 八零军婚欲又野,凶猛首长宠爆我 都市偷心龙爪手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诡三国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唐奇谭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生死主 大隋主沉浮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母皇别传位,五个皇姐拔我氧气管 忘恩负义要我死,我造反你哭什么? 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 马超重生大宋朝 乱世边军一小卒 大唐:李承乾,开局自尽吓疯李二 从败家子到天下共主 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 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星汉西流夜未央 除恶务尽,我才是最恶的那一个? 本世子天姿无双,勾栏听曲怎么了?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穿越后,我靠种田称霸天下 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 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 千门36天局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