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首页 >> 明末之虎 >> 明末之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辛亥英雄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三国:从徐州县令开始争霸天下 衣冠不南渡 回到大唐当军阀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铁血特战队 色泪 三国第一狠人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 明末之虎全文阅读 - 明末之虎txt下载 - 明末之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齐攻 全面开战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接到李啸之令,南方的唐军第一镇,第六镇、第七镇、第十四镇、第十五镇这四镇兵马,则从山东到到河南,从湖广到四川,这几千里之地上,乘大顺军北上之际,乘虚对大顺发动大规模进攻。

唐军的进攻迅猛而凌厉,完全打乱了大顺的计划。

李自成等人本以为,他们这番与清军联系,乃是十分机密之举,且又对唐军加以抚慰,以期能尽可能麻痹他们,却没想到,唐军彻底看穿了他们的小伎俩,反而立即出手,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唐军这一番大规模进攻,如洪水来袭,气势滔天,上千里的战线上处处开战,已然抽调兵力北上的大顺,根本就无法及时应对,只能仓促抵抗,各自为战,很快就陷入一片混乱的局面。

很快,唐军这边捷报频传。

诸如陈留、睢阳、兰阳、偃师等河南中北部城镇,皆是顺利被中路唐军顺利攻下,而凭着秦岭天险支撑的西面顺军,则只能是咬紧牙关苦苦支撑。

面对唐军汹涌的攻势,李自成这边惊慌万丈,已然顾头不顾腚的他,又急急将已派往北面的三十万大军分出一半,重新将其调回南部,以期阻挡住唐军的凌厉进攻。

由于唐军的南方的进攻,本来就属于策应与佯攻性势,见大顺军抽调回了一半进攻北方的兵力,遂亦降低了攻击的程度,开始稳扎稳打,很多地方,渐渐与其形成了胶着之态。

这样的状态,其实亦在李啸的意料之中。

因为,现在的他其实进攻的重点,反而是要渡海而击的满清。

大顺毕竟地盘广大,兵马数量极多,相应的,现在的满清局于东北一隅,地盘面积倒是小得多。况且现在满清已将十五万兵马调往锦州,正准备开赴宣府北路与山海关,其国中兵马数量已是空虚得多,故正好给了唐军下手的机会。

就在清军兵马刚到锦州不久,正分兵两处,前往宣府北路与山海关时,乘着水师船只,一路劈波斩浪跨海而来的的唐军四镇兵马,已然杀气腾腾地赶到营口。

第二镇、第十一镇、第十二镇、第十四镇四镇兵马总共二十余万,乘坐着约五百多艘大小舰船,在夏日南风的吹送下,经过了十多天后,终于到达了营口外海。

营口海岸上那些原本无所事事的清军,忽地从了望台中,看到这般铺天盖地而来的唐军舰船,几乎吓得屎尿失禁。

警报的声音,铺天盖地的响起,岸上的清军有如无头苍蝇一般四下乱窜,根本就不知道要如何加以应对。

要知道,现在营口的守军,不过仅有一千余人,如此是这铺天盖地而来的唐军对手。

接下来的战斗毫无悬念。

营口的驻军以最快的速度弃了海岸防线,全军退守数十里外的耀州城。与此同时,当地守军将领以最快的速度,派出数名信使,疾疾赶往盛京,去向清廷急急禀报。

而唐军千里奔波,终于到达营口,亦是人马疲乏不堪,而未追杀这些北逃的清军,而是任其散去,然后全军在营口海岸扎营,准备稍做休整后,便再度往北推进。

经过一天一夜的打马奔行,在接连跑死了数匹骏马后,唐军入侵营口的情报,终于在深夜时分,传到了多尔衮府中。

此时,正准备入睡的多尔衮,听到手下这般信报,惊得几乎从床上直跳而起。

不是吧?!

唐军行动竟是这般迅速,在自已还未来得及与顺军一道合攻北境之时,竟气势汹汹地打上门来了。

“那,那你可曾看清,唐军所来,究竟有多少兵马?”多尔衮声音发颤,明显有些乱了分寸。

“禀摄政王,唐军舰船,密密麻麻,足有数百艘之多,而登岸的唐军兵马,更是一望无际,根本就不知道有多少。不过,以奴才粗估,只怕有数十万之众呢。”

听了来使的禀报,多尔衮不觉又倒吸了一口凉气。

好么,若真有数十万唐军跨海而来,那现在国中空虚,兵马不过十余万之众,光凭这点兵力,想要对抗数十万唐军,岂非笑谈。

更何况,现在乃是夏天,唐军的海船丝毫不用考虑会有诸如大海结冰之类的风险,可以从容给这数十万唐军运输粮草辎重,让他们安心作战,自已想以时间消耗来逼得唐军因为粮草不足而退兵,亦是完全不可行。

这样一来,自已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速速将阿济格与多铎所统领的十五万兵马召回,全力在辽中一带对抗唐军,方可还有胜算。

只不过,唐军已然近在眼前,自已哪怕立即去向阿济格等人通知,等到阿济格等人退兵回来,只怕这黄花菜都凉了。

更何况,阿济格等人就算全力撤退,那辽西一带必然空虚,已然没有压力的北面唐军,说不定还能趁机抢占辽西一带的空城,甚至重镇锦州,亦不可保。

这真是一个令人想起来,都能冷汗直下的结局。

只不过,现在唐军已至,大清的回旋余地已是极小,哪怕再不情愿,自已也只能咬紧牙关硬顶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又是一声长叹。

真没想到,唐军会有这般计策,倒是反过来彻底地打了自已一个措手不及,这一下,所有的主动权皆在唐军这边,自已只能被动应对,这种感觉,简直想想就憋屈。

多尔衮心乱如麻,斥退信使后,便立即进宫,去见太后布木布泰。

此时,布木布泰业已歇息,听到多尔衮深夜到来,料知定有大事,遂速速起身召见。

多尔衮入得殿来,亦不多礼,立即将唐军来到营口的消息,向布木布泰紧急禀报一遍。

听完多尔衮的叙述,布木布泰顿觉全身发凉。

她凭着女人的直觉,下意识地感受到,数十万唐军此番来到辽东,只怕大清王朝真要大祸临头了。

数十万唐军啊,兵精将锐,装备精良,又有强力的火器助阵,无论是攻城掠地,还是野外决战,都是极其强悍而可怕的存在。清廷精兵远出,现在国中驻守的兵马,真的还有能力挡住唐军前进的脚步吗?

望着脸色惨白双目失神的布木布泰,多尔衮已猜到了她现在心下在想什么,便压低声音道:“太后勿忧,我打算立即派人,却将阿济格多铎所统率的十五兵马召回,令他们立即撤兵返回盛京,一定要保住我大清都城不致有失。这是万分重要之事……”

“摄政王,纵然阿济格他们统兵及时返回,能得全我大清都城,但辽中与辽南各地,兵马数量皆是薄弱,又如何能抵挡住唐军的进攻呢?”未待多尔衮说完,布木布泰就急急地说出了自已的忧虑。

布木布泰这番发问,击中了多尔衮的软肋。

他知道,现在清军各地的剩余兵力,哪怕加上三顺王的兵力,也不过十余万,根本就不是唐军的对手。就算临时全国抽调壮丁,组建新军,那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最终不过徒费钱粮罢了。

只不过,在自已的情人面前,多尔衮不打算把这般严酷的现状向她一一表明。

毕竟,现在辽中与辽南一带的严峻局势,就算告诉了她,又能有何办法加以补救,只会徒惹自已的情人愈发难过伤心罢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脸上挤出笑容,安慰她道:“这些地方,皆有我大清军兵,以及三顺王之兵马驻守,虽然初其艰难,亦可勉强守下来。而现在,本王会再紧急从全国范围内选调壮丁,拉入军伍,使守军数量愈发壮大,各地官军防守的任务,亦可轻松一些。”

多尔衮虽这般说辞,只不布木布泰脸上的忧色却半分都未稍减。

她本是极聪明之人,当然知道,多尔衮说这番话语,只不过是为了安慰她罢了。这辽中与辽南之地的守军,想凭他们抵挡住数十万精锐唐军的进攻,只怕基本不可能。

不过现在的她,也没有任何办法可想,也只能点头同意多尔衮的做法,让他立即下去传令,尽快做好抵御唐军的准备。

多尔衮亲笔撰写旨令,第一道,便是传给阿济格与多铎,要他们见信之后,立即率领全部珍马全力回返,力求在唐军赶到盛京之前,入驻盛京确保都城安全。

第二道,便是分别传给三顺王,要他们就地做好防备工作,严防唐军分兵来袭,确保其驻地不致失守。

第三道,则是令时任兵部尚书的济尔哈朗,于全国范围内,紧急征兵,但凡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不分族群,全部就地征为壮丁,或组成新军,或编入现有部队之中,以确保有更多的兵力用于对抗唐军。

这个深夜里,清军使者奉了多尔衮之令,急如星火般往各地传信,而到了天亮之后,休息了一夜的唐军,终于开始北上进攻。

二十余万唐军,一路北上,以铺天盖地之势袭来,一举将那小小的耀州城团团包围。

见到唐军兵马数量如此之多,城中的守军,皆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奶奶的,唐军的兵马数量,足有守军的数十倍,又有多达数百门巨炮助阵,这仗还怎么打!

就在城中守军惶惶不安之际,城外有唐军哨骑飞马而来,张弓搭箭,朝城中激射而来。

这杆箭擦过一名守军的耳朵掠过,惊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不过,待其拾起一看,却发现前杆上绑了白布,上面用满汉两种语言写了数句短语。

守兵不敢怠慢,急急地走下城头,将此箭交于城中主将。

此时,唐军第二镇镇长安和尚,也就是担任四镇总指的他,在城下见到这名清军守兵拿了箭信去上交,不禁脸上露出淡淡笑容。

他知道,只要这城中守将不傻,在见了此信后,都会知道,到底要作何决断了。

毕竟,安和尚在信中,已向其表明态度,只要他们在一个时辰内出城投降,便可留其全军性命,城中百姓亦是一人不杀,甚至个人财产亦可全部保留。特别是开城投降的主将,安和尚还打算额外开恩,让他一家人带着财产回返盛京。

能在这危如累卵的孤城中,得到这样的好的投降条件,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而之所以安和尚决定先对耀州城进行劝降,一是为了邀揽人心,二则是唐军刚刚上岸,急需一个稳固的落脚点。这样的话,这耀州城自已保全得越完整越好,唐军便可以此处为根据点,向清国各地发动进攻。因此,唐军才会在完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依然按兵不动,反对这座小城耐心劝降,以期得到满意的结果。

不过,他也并未掉以轻心,依然喝令全部的火炮皆做好准备,四面围城,准备万一敌军不肯投降,便全力攻城。

果然不出其所料,就在约半个时辰后,城头便有动静,数面白旗高高挂起,接着四座城门大开,那城中守将带着城内两千余名守军,垂头丧气地出城投降。

唐军终于得到了自已想要的结果,兵不血刃地拿下耀州城,为这次北伐作战,开了一个极好的头。

安和尚捋须大笑,立即令人收降这支清军兵马,然后便立即派人入城,接收城中重要府库与官署,迅速地对这座耀州城实现了全面占领。接下来,唐军便强制性地将这些投降的守军与城中百姓,全部押往营口海岸,让停泊在那里的水师船只,将他们全部转运到山东去安置。至于那名投降的满洲守将,安和尚为了奖励其开城投降之功,遵守前诺,放其与一众家属北归,准予离开耀州。

其实,之所以放这主将一家离开,一是为表示唐军宽大为怀以麻痹各地的守军,让他们不愿与唐军对抗到底,二则是为了给整个清廷通风报信,让他们知道,唐军此番前来,究竟有多么壮盛的兵力,足以威慑整个清国。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背剑之人 洛公子 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 奇术色医 养只小人鱼 铁血特战队 高铁首席专家 绝色神雕 星际致富日常 官妻 遍地尤物 极品后妈 帝少追击令,天才萌宝亿万妻 冷女王的薄荷爱情 打牌王的奇妙冒险 旷凌云 隐婚娇妻boss爱上瘾 暖爱之病娇学神入怀来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三国:貂蝉,把头发盘起来! 唐奇谭 红色脊梁 何寄锦书来 大汉兵王 全球高武之我的系统送错了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龙兴华夏 超级兵器 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夺嫡 
最近更新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东周策 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 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 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 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 重生之项羽崛起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 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 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 权香枭婿 红楼之庶子风流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 明末之虎txt下载 - 明末之虎最新章节 - 明末之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