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首页 >> 明末之虎 >> 明末之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大明第一搅屎棍 拂袖红妆gl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 明末之虎全文阅读 - 明末之虎txt下载 - 明末之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勋授田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自李啸返回赤凤堡,二十多天时间迅速过去了。

时间不觉已到十月上旬,这时,农牧司的人员向李啸报告,荒田已大致清理开发完成,总共清出16万亩荒田。

这二十多天时间内,从购买耕牛农具等事,到组织从宣府返回的流民现场开荒,有太多事情要做。这些田地抛荒了有近三年之久,杂草灌木丛生,清理难度也较大,到现在能清理完成,这个速度其实还算过得去。

土地清理完毕,下一步,自然是李啸兑现承诺,为立有战功的将士优先授于土地了。

李啸一直认为,优先给有功军士的家属授予土地,定会大大激发将士们作战的积极性,以及对自已的忠诚度。

李啸首先与陈子龙议定,把新开出的田地地区,下分为六个乡镇,每个乡中,均设立一座民政所,人员由民政司招聘并下派,以对乡镇进行管理。

接着,二人讨论,看看给每户军兵家属,授多少田亩合适。

让李啸没料到的是,陈子龙优先向他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让那些人口较少的战兵家属,首先合并组成新家庭,再来授田。

陈子龙向李啸解释道:“李大人,据学生了解,若是一般的五口之家,则要二十亩的土地才能养活全家人。而现在我军军士,皆为流民兵员,家属甚少,一户人家最多不过三四人,有些军兵牺牲后,留下的家属甚至全家只有一个人,且老弱居多,若按户分田,这些家属根本就无法自行耕作。故在下以为,在授田前,先把人口较少的家属进行组合,使其达到一户人家除了战兵外,至少还有三名家属的水平。再来考虑按户授田,会比较合适。”

李啸对陈子龙这个建议十分认同,他补充道:“卧子说得很对,本官再补充一点。在本官看来,由于我军成立自今,一直处于飘泊不稳的状态,故现在我军中战兵,未曾娶妻者众多。现在有了赤凤卫,加上铁龙城与金汤城两座子城,我军总算有一块稳固的基业了。现在有条件了,就优先让战兵家属互相联姻吧。若家属配完后,还有军兵未能找到合适配偶,可让其优先从流民女子选配,总之,务必让每名军兵,都真正成家立业,让他们的家庭,真正成为我军的稳固基石。”

陈子龙笑道:“大人这条命令,甚是及时。有道是,有家才能立业,有妻才能心安,大人此举,堪称仁政啊。”

接下来的三天里,赤凤城的民政司的官员们,可是忙坏了。

大批的军兵统一举行结婚仪式,这可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事情,还好这个年代,全是父母作主即可,不讲究谈恋爱和个人意愿,故在一些热心妇人的摄合下,一对对新人顺利成婚。然后一起去民政司领取结婚证。

这结婚证制度,是李啸规定在赤凤卫内,必须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男女双方,通过结婚证制度,正式确定两人的婚姻关系。

李啸还规定,若是日后夫妻情感不合,发生冲突需要离婚时,不得如以前一般男方写个休书就可休掉妻子,而是必须在双方共同去民政司领取离婚证,方可正式分手,家庭财产也要按比例进行分割。

本来,李啸还考虑过后世的一夫一妻制,不过他考虑到,现在赤凤卫的军兵百姓,对于这结婚与离婚制度,可能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接受,这项在后世人们习以为常但在明朝人看来离经叛道的制度,李啸暂不打算施行。

李啸的这道军令,同时下发到铁龙城与金汤城处。李啸要求在铁龙城和在金汤城也一样,为有战功的军兵家属,通过军兵娶亲的方式,进行人口联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家庭。

新家庭组建完毕,经过几天的筹备,让全堡军民兴奋的授田仪式,终于开始了。

经过挑选,总有有1500户军兵家庭,入选本次的授田名额。

赤凤城总管许秀清,站在一个高台上,大声对对台下黑压压的民众宣布本次授田的相关规定。

规定主要有如下几条:

1、每户军功人家,都下发田契,授田40亩,并且优先授于好品质的田土,然后耕牛按每5户人家分一头耕牛为基准。这些耕牛,李啸为表彰军兵们的功劳,特地赠送给他们。

2、军兵家属分完后,再由流民家属们划分,这些流民家属,则是每户授田20亩,并要求每户流民家属至少有4口人,以保证耕作的劳力充足。流民所使用的耕牛,以每10户人家一头耕牛为基准,需要自掏费用,到时从粮税中扣除。

3、至于农具和小麦种子,由李啸统一从莱州黄县等处买好,然后平价售予每户家庭。

4、每十户人家,设一名里长,由年长且品德端正者担任,平时由里长负责保管耕牛,分发农具种子,以及协调这十户人家之间的日常冲突,传达上官命令,督促纳税等事项。同时,再从这些里长中,按不同村落聚集的位置,选出一名村长。而这些村长里长,皆属于赤凤卫的半官方性质的管理人员,平时受到当地乡镇的民政所监管。

5、每户人家,从明年开始,一亩地收一斗粮,一年收夏秋两次,以实物交纳,不用折成银子,而到了后年,则一亩地收二斗粮,一年收两次。自此以后,永为定例,再不增加粮税。

许秀清言毕,立刻引发了台下民众的热烈欢呼,高喊李大人万岁的口号不绝于耳。

台下每户军兵家属,都用热烈欣喜的眼光,看着正在台上微笑端坐的李啸。

李啸给军功将士的诸多优待,让这些军兵家属们,每个人在心中,都更加坚定了追随李啸的心愿。

而其他新加入赤凤堡的流民家属,则在羡慕之余,个个在心里发誓,以后也要让自家孩子好生努力,当上战兵,为李大人效力,为家庭争光,让自已家也成为处处受到优待与尊敬的的战功军属家庭。

李啸笑着向台下的百姓们挥手致意,看到自已的政策,能受到百姓们的拥戴,他心下亦是莫名的欢欣。

中国历代王朝传统的村镇乡绅管治,被李啸以这种方式,改变为与后世相仿的乡镇制度。李啸确信,通过这样的手段,应能对乡村治理,实现强有力的管控。

而这个纳粮税的数字,则是李啸仔细计算过的。

在登莱地区,每年秋分之后,可种冬小麦,至明年5月成熟。随后在谷雨或芒种之间,便可种更耐盐碱的甜高梁,到复种小麦前可成熟收割。这样一来,每户农家一年可有两季收获,这就是李啸决定一年收两次粮的做法依据。

而按明朝的种植水平,若是上等良田,一亩地可产小麦8至10斗,高梁产量略大,可产10至12斗左右。而按赤凤卫这些中下品质的田地,平均来算,一亩田地,估计可产小麦5至6斗,高梁7至8斗左右。

这样一来,按最低产量算,每户军属人家,一年可产小麦200斗,高梁280斗,粮食总量为480斗,李啸的粮税政策,并没有要求限定品类,也就是无论是小麦还是高梁,只缴纳160斗粮,就算完成了税收任务。这样一来,每户人家上缴的粮食,只占了每户产值的三分之一,比起明朝普遍的过半粮食上缴,实在是太优惠了。

这样的话,普通流民家庭,因为每户只有20亩地,则是每年只缴纳80斗粮食便可。

而且农户如果努力改善土地质量,大力施肥精耕细作的话,一年粮食总产量绝对会大幅提高。这样一来,粮税负担便会更轻省。

而分下这些田土,对于李啸军来说,意义也是重大。可以说,是为李啸军将来在其他地方进行统治与管理,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模板。

可以很容易算出,到了后年粮食生产走向正常化后,赤凤卫每年可为李啸提供6.4万石粮食,由于现在有了大量的鱼肉补充,每人每天的粮食消耗已降为每人一斤,足以供应赤凤卫与铁龙城的2万余人一年多时间的粮食开销。

当然,这样的算法,没什么太大意义,毕竟宣府镇的金汤城军兵和百姓,还没计算在内,并且李啸日后要招募更多兵员和流民的话,这些粮食还是很快就会出现不足。

摆在李啸面前的道路,依然曲折不平,充满未知。

许秀清一脸笑容地望着下面群情振奋的新农户们,又继续大声说道:“各位,现在下发之田土,为我军公田。尔等不得弃耕,不得转卖,如确有家属不愿或不能耕作,可交还地契至民政司,由民政司重新安排新户耕作。各位听明白了吗?”

“明白!”下面又是一片欢欣的叫喊。

“好,下面开始下发地契,请听到名字的,上台来领取地契。各位注意了,这可是拥有田土的重要凭证,需得好生保管,若万一有遗失,需立刻到农牧司补办。”许秀清大声说道。

“大人,我们知道了。”台下又是热烈的叫喊。

随后,1500户家属户主,喜孜孜地走上台前,从农牧司人员手中,接过早已制作好的,六开大小,用厚实牛皮纸写了田地地界和户主姓名地契。各家的户主,都是小心翼翼地将地契揣入怀中。

李啸看到,下发田契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至极的笑容。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农耕国度中,拥有自已的田土,让一家老小有个安身立业之处,是这块土地上的百姓永恒的梦想。

又是五天过去了,农户春耕的各类准备措施皆以完备,赤凤卫主管许秀清,亲自邀请李啸前去参加新农户的秋耕仪式。

闻听得还有秋耕仪式,祖婉儿一脸新奇与兴奋,嚷着要与李啸一起去。李啸拗不过她,只得带上她。

李啸换了一身崭新的衣服,带着祖婉儿,带着一众护卫,来到秋耕仪式举行的村落。

热闹的鞭炮和喧天的锣鼓一同响起,好闻的硝烟味飘散开来,从淡淡云彩中透出的点点阳光,映照着身着新衣服的农户们,那张张喜气洋溢生气勃勃的脸。

祖婉儿东张西望,这些农户的习俗,每一处都让她这位长在将门之家的千金小姐感觉惊奇。尤其是那些农户喜悦欢快的眼神,祖婉儿以前从未在辽东的农村中见到过。

许秀清首先摆开一张桌案,请李啸为这个新成立的村寨命名。

李啸想了想,在展开的宣纸上,挥毫泼墨,写了龙飞凤舞的“兴和村”三字。

看着李啸铁划银勾的字迹,祖婉儿望向他的眼神充满了崇拜。

村中一名须发皆白的村长,掂须笑道:“李千户好笔法啊,兴和村,兴旺和睦,真真好寓意。小老儿明天便去莱州城刻成石牌,立于村前,永为纪念。”

众人皆大笑,许秀清随即宣布,秋耕仪式开始。

锣鼓与鞭炮立刻高声大起,浓烈的硝烟薰得祖婉儿几乎难以呼吸,看着周围拥挤的人流,她下意识地抓紧了李啸的衣摆。

李啸看到,众农户们在震耳的鞭炮与锣鼓声中,抬出一只硕大的纸糊耕牛,然后将几把黄米、黄豆等粮食抛向纸牛,表示新的一年风雨调和,五谷丰登。

按许秀清悄悄对李啸说过的仪式要求,李啸率众人来到田中,焚香祷祝,祀奠皇天厚土,他领头三叩三拜,众农户们则跟随在后依礼参拜。

李啸望向天空,高悬的太阳有一张和蔼的笑脸与他对视。

祭奠完皇天厚土后,李啸又率众三叩三拜东南西北四方土地神灵,随后李啸亲自扶犁,套上耕牛犁田,一声悦耳的扬鞭后,耕牛奋蹄前行,大团大团地掀起暗褐的泥块,犁出了一道深深的泥沟。

李啸的这个动作,象征着秋耕正式开始。

李啸卸下犁钯,看着农户抬着纸牛围着田土转了几圈,然后放在田地的中央点火烧掉。至此,春耕仪式正式结束。

李啸带着祖婉儿离开之际,犹能听到快乐开耕的农人们在放声高歌:““秋耕深,春耕浅。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翻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春耕秋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耕好耙好,光长庄稼不长草。庄稼不认爹和娘,精耕细作多打粮。。。。。。”

李啸悄悄地看了看身后的祖婉儿,发现这个大户小姐,同样在竖着耳朵聚精会神地听农夫的歌谣,脸上似有莫名的沉醉向往之色。

李啸脸上,泛起淡淡的笑容。

他在心下暗暗想道,婉儿,你可知道,这些千年传唱的农耕民谣,乃是我们大汉民族代代传续永恒不灭的精神之魂。。。。。。(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背剑之人 混沌不灭珠 凡人策 吞天塔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wtw1974 碧蓝航线界限 我努力进监狱的那些年 山村情事 捉诡十八年,我进入了惊悚游戏 傻驴驴驴驴驴驴驴驴 剑道第一魔 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 我有一柄摄魂幡 竹马他有自闭症 快穿之这个戏精很6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谍海风雷 长夜谍影 大唐游侠儿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最近更新阿姐,我中举了! 天命缉凶录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 百万铁骑踏龙城,你管这叫疯癫王?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穿越后,我靠种田称霸天下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听闻我要退婚,娘子瞬间红温 穿越弃子: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 都贬为庶人了,再搞事我就反杀了! 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 千门36天局 大秦:始皇帝,我真不吃软饭啊! 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 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 重生驸马:开局被公主捉奸在床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 明末之虎txt下载 - 明末之虎最新章节 - 明末之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