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658

摩纳哥

首页 >> 伐清1658 >> 伐清1658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 大明第一搅屎棍 军工科技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暄和皇贵妃传 
伐清1658 摩纳哥 - 伐清1658全文阅读 - 伐清1658txt下载 - 伐清1658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3章 唐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吃饭之前先喝了几杯茶,文安之顺便又考察了邓名一会儿,难以想像一个年轻人会有广博的地理知识,但对人情事故、地方上的风俗习惯却极其无知,这点看上去似乎和一个不出家门百里的百姓也差不多,邓名身上的这种矛盾实在令人不可思议,文安之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越发狐疑:

“刚刚二十岁出头,对全国的名山大川都有所了解,看来他还不是道听途说,难道这二十年他一直一刻不停地到处跑不成?可若真是如此,怎么他又会对地方民风如此无知?难道他游历的时候从来不与人说话吗?”

已经七十七岁的文安之自问平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离奇难解的疑问,若不是亲眼所见他绝不会相信世上有这种人。

很快饭菜就被送上来。晚上文安之一般只喝一些粥,给邓名准备的则有米饭和一些鸡肉,他示意邓名不必客气,可以边吃边聊。

邓名已经很饿了,闻到饭菜气味的时候更加感到饥肠辘辘,他笑着问道:“菜里面有香菇吧?多谢督师款待。”

说完邓名就揭开送到他面前的砂锅盖子,全然没有注意到举起碗正准备喝粥的文安之忽然停住了一动不动,他本来还打算等邓名揭开盖子后再观察他的动作的。砂锅里面香菇炖鸡的气味扑面而来,正和邓名刚才猜测的一样,砂锅里有两块黑色的香菇,发散着令人垂涎的香气。

邓名这句话一入耳,文安之心里就咯噔一声:“他果然识得!”

此时香菇只有福建、浙江的一些地方出产,生长在一种特殊的木头上,也只有使用这种树木才能得到特有的气味。十七世纪还没有未来的控制养殖环境的能力,在其它地方养殖的虽然打着香菇的名义、样子也有些近似,但没有香气,只能骗没见过正品的人。这点香菇是郑成功辗转进贡给天子的奢侈品中的一部分,永历天子去年派人来奉节嘉奖文安之时送给他十个,都是原产地出产的正品,香气十分浓郁。

邓名如果不认识此物也不能就肯定他不是皇家子弟——以前地方上肯定年年都会进贡香菇入大内,但是毕竟十几年前北京就沦陷了,如果真像赵天霸所说的他是烈皇的后代,那个时候他应该还很小吧,居然会记得这么清楚。

闽浙一带都是清廷占领区,因为常年战乱而导致生产、流通萎缩,所以香菇才更加珍贵难得,一般人没有这个口福。邓名若不是小时候品尝过,真不知道长大后还能有什么机会。文安之心念转动,连喝到口中的粥是什么味道都没感觉了。

“不过他周游甚广,不可以一般人视之。”想到此处文安之就决定再试探一下:“邓先生以前在哪里吃过香菇?”

“在家里,”邓名对野生香菇的产量毫无概念,以前在超市里他能看见大袋大袋的香菇,所以从未觉得这是种奢侈品:“香菇做什么菜都好。”

文安之心里又咯噔一声,忍不住追问道:“邓先生家里常用香菇做菜吗?”

“有时吧,炖肉,蒸鱼,炒个香菇肉丝,或是香菇油菜之类的。”邓名随口答道。

“嗯,用香菇炒油菜吗?”文安之的语气变得有点古怪。

“是啊,”这个问题让邓名也感到迷惑,这不是常见菜么,满大街的馆子里都有。突然他灵光一闪,记起以前去南方的时候,浙江一带的人管油菜叫青菜,连忙补充道:“油菜就是青菜。”

文安之盯着邓名看了两眼,确信自己不会看走眼,此人说的确实是实话,看起来他家里就曾把稀罕的香菇用来炒油菜,而且这年轻人心里显然就没把来自原产地的香菇当成什么了不得的奢侈品,地位和青菜相去不远。

心里暗叹了一声,文安之觉得邓名以前的物质生活水平是自己闻所未闻的——二十一世纪的物质生活水平本来就是十七世纪的人无法想象的,比这个时代人心目中的神仙所能享有的水平还要高出一大截。

“给他吃了两个……亏了。”文安之看到自己珍藏的东西根本没被客人当一回事,心里也有些后悔。不过很快他就暗暗自嘲,压下这点小家子气的念头——虽然是天子大老远派人送来的东西,吃了就算了,终归还是不要太小气,对吧?

“老夫天启二年侥幸,赐进士及第。”文安之说话的时候,目光炯炯地看着邓名。

“哦,”邓名一点儿也不明白对方的心理,看见文安之盯着自己看,估计对方话里有什么潜台词,但邓名想了半天也不明白,便猜测对方是不是想在外人面前炫耀一下——虽然邓名觉得文安之这么大岁数没必要和自己炫耀,但他还是恭维了一声:“督师大才。”

文安之听完真有点哭笑不得。进士及第固然是件了不起的事,但他又怎么会有心思在这么一个年轻后生面前显摆?文安之进一步提醒道:“先帝……悊皇帝(天启皇帝)赐老夫翰林院编修。”

“啊,”邓名原来不知道面前的文督师是位庶吉士,现在虽然知道了,但唯一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念书念得是真好”,至于什么‘折’皇帝邓名根本不知道指的是谁。不过刚才文安之说过自己是天启二年中的进士,想来应该是指天启皇帝。邓名不敢去试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于是继续恭恭敬敬地说道:“督师才学过人,实至名归。”

文安之又认真地看了邓名一会儿,观察对方是否在装糊涂。看上去他的表情是认真的,文安之轻轻叹了口气,自己的话都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为啥对方还是听不懂呢?

“悊皇帝的隆恩,老夫几十年来未尝一日忘怀。烈皇殉国,皇子不知所踪,老夫常常想,若是蒙天之幸遇到烈皇的皇子,老夫便是拼却这一条性命,也要保得皇子周全!”文安之话说得斩钉截铁,有金石之音。虽然他不喜欢这么露骨地表明态度,但对方死活就是听不懂,逼得他不得不明言。他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是崇祯的遗孤就赶快明说,我文安之可不是某个藩王简拔起来的臣子,而是堂堂的天子门生,是你皇伯钦点的翰林。即便是永历在位,我也绝对不会对你不利。

尽管之前有些迟钝,对文安之的暗示也缺乏理解,但这话一出,邓名也明白了文安之在询问什么,邓名长叹一声,起身谢罪道:“督师明鉴,我真不是什么失落在外的宗室,我更和烈皇毫无瓜葛。”

文安之目前还是永历朝廷的臣子,他刚才那番说辞如果流传出去,别人对他的评价难以预料:可能会称赞他忠心耿耿,也可能会责备他心怀二意。文安之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说出如此明显的话,见邓名还在推三阻四,文安之顿时心中大怒,高声质问道:“你可是有怀疑老夫之意,信不过老夫说的话吗?”

高亢的声音在屋内隆隆作响,邓名知道对方已经生气了,但他心中也是叹息不已:你们或许会因为种种原因怀疑我的身份,可能也盼望着我真的是崇祯的皇子,眼下这种局面,你们甚至会觉得这是上天的奇迹。但只要我一点头,你们马上就会问各种问题,若是没有见识的贫苦百姓也就罢了,说不定我还能蒙混过去,但在你们面前又怎么可能?我连崇祯的儿子该怎么排行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你们口中的三太子名字是什么。更不用说我还必须报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年的生活经过。我只有坚决否认一条路,就算承认了是宗室,用不了一会儿就会被揭穿。

所以邓名再次起身鞠躬谢罪:“督师息怒,在下确实只是个普通百姓。”

两人对峙了片刻,文安之见邓名丝毫没有改口之意,就无奈地送客了。

如果邓名承认自己是宗室,那文安之多半就会有疑心,可现在邓名一口咬定自己不是,文安之反倒疑心他就是,只是因为某些难言之隐不能吐露实情。

“刚才我都说到那份上了,”文安之回忆,觉得从邓名的表情上看确实没有对自己的话有什么怀疑:“他还是不肯吐露身份,那应该确实不是烈皇遗孤。不知道是哪位大王之后?可若不是烈皇遗孤,这些皇城的画又从何说起……”

文安之当然不敢画皇城,也没看见有谁画过,不过各地王府中有什么规矩他就不知道了,琢磨了片刻后想到一个理由:“可能各个王府里保存有皇宫的图画,让藩地的亲王也能够知晓敬拜。”

“莫不是唐王!”文安之推测哪位大王之后会在自己面前百般抵赖身份。他心中一动,当年隆武帝殉国后,小唐王(也就是邵武帝)和永历帝争夺帝位,曾经打得十分激烈,永历一度被小唐王的军队追击得十分狼狈。而后来小唐王被清兵俘虏杀害,也可以说是为了争夺帝位,把主力都用去攻打永历了。

文安之越想越有道理:“广州城破,小唐王和苏学士殉难时,纷纷传说有太监带着世子逃走。可世子当时才五岁,后来也没有了音信,大家都觉得在这乱世中夭折了也没什么奇怪的,嗯,年纪好像倒是对上了。”

隆武帝、邵武帝较其他宗室大王要勇敢得多,都曾亲临前线鼓舞军心士气,文安之看来邓名的作战风格完全是前人遗传——由于不再怀疑邓名是骗子,那么邓名的功绩就得到了文安之的客观正视。现在他对邓名的评价已经很高,内心里其实也很期盼他确实有皇家血脉,能在大厦将倾的时候出来振奋人心。

如果邓名是少唐王的话,那么他之前对文安之的戒备就变得可以理解。因为隆武曾征召文安之为官,但是他没有应征,反倒是永历一招他就出来就任督师,在有心人眼睛里,自然是文安之对唐王一系心怀不满的表现。虽然这并非文安之的本心,但也能够理解这种想法,想到这里文安之就决定明天再去旁敲侧击一番。

第二天文安之小心翼翼地提了提唐王,果然不出他所料,邓名对隆武、邵武的热情显然要高于崇祯。

邓名被明军误认为崇祯的后代已经好多日子了,现在只要听到有人提到崇祯他就神经紧张,全神戒备以防说错话,而对唐王就没有这么多顾虑。而且隆武天子的勇气邓名也略有所闻,觉得这个南明天子与众不同,自然话就多了些——周围的人都是大明的臣子,我不好称赞崇祯,怕你们误会,可是歌颂几句隆武总没有问题,投你们所好吧?

回到书房后,文安之微微一笑,自言自语了一句:“便宜大木(郑成功号大木)了。”

文安之提笔写信,写完后将赵天霸招来,对他直言相告:“老夫觉得邓先生很可能是少唐王,打算把这件事告诉延平(郑成功),老夫手边没有得力的人手,你愿意去福建一趟么?”

赵天霸低下头思索着,对方对自己没有隐瞒,但他能不能同意甚至促成这件事呢?郑成功如果是听说唐王之后有可能还在世,他觉得自己多了盼头就可能为明朝更加出力。如果邓名真是少唐王,而且得到了郑家的支持,那将来西营拥立的永历天子怎么办?若是有什么变故,西营又该如何自处?

“门户之见啊。”文安之看出赵天霸的犹豫,轻轻叹了口气:“赵千户,若是放在两年前,晋王威震湖广的时候,你去不去老夫都不会劝一句,可眼下……眼下难道还是能有门户之见的时候么?”

赵天霸抬起头,看着面前的老督师。

弘光、隆武都曾经征召他为官,当时文安之觉得自己已经年过花甲无法承担重任,所以没有出山。但到了永历朝廷已经危如累卵的时候,文安之不顾自己已经接近八十,毅然出仕这个朝不保夕的政权。这段时间以来,听说清兵攻打昆明,文安之不顾颠簸劳累,聚集众将反攻,还亲自率兵出征重庆。“拼老命”这句话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用来形容做事努力,但对文安之来说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卑职明日就启程赶去福建,一定把督师的书信平安送到延平手中。”赵天霸慨然应承道。这一路上虽然会遇到众多艰难险阻,不过他倒是很有信心。交下任务后,文安之又教导了赵天霸一会儿,告诉他若是郑成功询问应该如何作答。

……

福建,厦门

这几天守卫在帅帐外的明军士兵增加了至少一倍,人人屏息静气,不要说窃窃私语,就连大气也不敢透一口,生怕发出一星半点的喧哗之声。因为有贵客到,大明兵部尚书张煌言不久前刚刚从舟山赶来,与延平郡王商议军机大事。

两人已经连续商议了数日,今天返回住所时,张煌言脸上颇有些兴奋之色,和身边的幕僚、亲卫们说道:“决定了,我们要攻打南京!”

“啊。”闻言这些人顿时都发出惊呼声。这几天张煌言和郑成功一直是两个人密谈,所以连二人的心腹也不知道他们都谈了些什么。不过现在已经有了结论,就需要向心腹部下透露一点以开始前期准备。

清军这些年对沿海地区的明军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坚持在两广、福建沿海一带的明军不断放弃他们的根据地,向延平郡王这里聚集过来,这虽然让郑成功的实力大增,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日益庞大的军队的粮饷从何而来?

抵达厦门后,张煌言就听到郑成功叫苦,说他手下的兵马已经超过十四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多,这么庞大的军队加上军属,就是夺取半个福建养起来都不是容易的事。眼下郑成功还有些储备,这些军队也带来了一些家底,可是坐吃山空,郑成功也没有能变出军粮的聚宝盆。同样的问题也在困扰着张煌言,浙江、山东一带的抵抗运动旋起旋灭,战败的义军若是有机会就会逃向舟山,眼下张煌言也有了四万大军,单凭舟山群岛他根本养不起。

和郑成功一样,张煌言新增的大军不像他们原来的嫡系那么容易控制,军中鱼龙混杂,来自五湖四海,军中的纠纷和矛盾也是不断增加。如果不能靠一场胜利树立起威望,靠夺取大片的领地来养活军人、军属,那张煌言估计军队的战斗力会在半年到一年物资耗尽后开始急剧下降。

几天讨论的过程中,张煌言和郑成功一致否决了在福建或是浙江沿海小打小闹的计划,浙东、闽东的山区出产根本不敷所需。南京!也只有南京才有足够大的影响力,只有取得江南的大片领土才能养活郑成功、张煌言手中的近二十万大军和大军背后数不胜数的家眷。

“鞑子为了进攻云贵,抽调了全国四方的精锐,江南也不例外,不光是军队,水师也纷纷抽调去上游,保护粮船不被文督师拦截。南京空虚,断断无法抵挡我二十万官兵的雷霆一击。”简要介绍了一些达成的计划后,张煌言对这些心腹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但是可虑的是攻下南京后。”

“怎么,”立刻就有一个年轻的幕僚问道:“延平还不愿意拥戴鲁王吗?”

“是啊。”张煌言没有明说,但对郑成功有所暗示:西南战事似乎对朝廷不是很有利,若是事有不测的话,张煌言建议拥戴曾经的鲁监国继承大统。但郑成功打着哈哈就把话题岔过去了,根本不接张煌言这个话茬。

对此张煌言束手无策,他身边的幕僚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当年小唐王和永历天子打得你死我活,谁都知道郑成功是唐王的铁杆,老唐王赐给郑成功国姓不说,还赐给他“成功”这个名。

“是不是因为他们父子当年奉隆武的命令杀害了监国的大臣一事?”有个幕僚问道。

“鲁王说了,此事他早不计较了。”张煌言答道。

“那是为了郑家曾奉唐王之命抢夺鲁王的军粮?”

“鲁王说此事也不计较了。”张煌言表示鲁王的这层好意他也转达过。

“那就是为了当年阻挡鲁王招兵的事?”

“还是他参与胁迫、威逼鲁王放弃监国的名义?”

又有几个人七嘴八舌地猜了一通,张煌言始终摇头。鲁王的宽宏大度他反复和郑成功说过:“不是,鲁王同样说过,这些事情他早就全不放在心上了。”

“所以危险还是在收复南京之后,”张煌言对幕僚们讲道:“搞不好延平是在琢磨着要从哪里给唐王过继个嗣子,所以此战我们既不能不出兵,也不能完全和延平合军……”总之就是不能让郑成功一个人大包大揽的把功劳都拿走:“到时候要是延平露出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据理力争,打消他这个念头。”

……

客客气气地送走了张煌言,郑成功在营帐中沉思,不是思考攻打南京的军务——南京空虚,这个应该问题不大,而是在思考攻下南京之后该如何行事。

自古以来,功大莫过于拥立,反过来说就是罪大莫过于拥立错误。远的不说,看看本朝的于谦于少保,天大的功劳一样难逃一死。于少保可还没有像郑成功这样领兵和天子对着干过哪。每当郑成功想起有一天永历天子会君临天下时,都感到无尽的恐惧和绝望。

张煌言和自己本来是同病相怜,但看到有机会攻陷南京后就心思开始活动了,还说什么鲁王宽宏大量既往不咎:“鲁王和我的仇一点都不比永历天子和我的仇小。说什么过去十数年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了,可不放在心上怎么还一条条都记得那么清楚?”

可惜唐王绝嗣了。虽然广州城破时听说世子被人抱着逃走,但日后郑成功怎么打探也没有音讯,显然是夭折了,不然没有道理这么多年也不找到自己的军中。好几次郑成功都暗下狠心要找人冒名顶替,但想来张煌言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最后还是作罢。

“这次收复南京那是天大的功劳,我要先在太祖的孝陵上好好哭一场,城破后再好好哭一场,然后就挑个宗室子弟过继给唐王。”郑成功也知道这样做不合礼法,不合臣节,肯定会遭到激烈反对,不过事关家族命运,而且办成了又是一桩拥立大功:“嗯,我随军带去一个,等破城后就在孝陵上把这事办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背剑之人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碧蓝航线界限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剑道第一魔 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 wtw1974 修神外传仙界篇 绝品桃花命 我在异世封神 苍海皓云 都市花语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大唐游侠儿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人的餐桌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极品皇太子 
最近更新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 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 中国古代名人传 凉州布衣 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宋歌声声慢 大唐钓鱼人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九霄魂录 红楼:战神贾芸我只手镇天下 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 纨绔世子的一生 烛影迷局 皇子无双 心相之天界唐史 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 寒光剑气 穿越清朝造反我是认真的 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 
伐清1658 摩纳哥 - 伐清1658txt下载 - 伐清1658最新章节 - 伐清1658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