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崇祯

星辰晚

首页 >> 在下崇祯 >> 在下崇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大明第一搅屎棍 军工科技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乖乖老婆,别闹了 
在下崇祯 星辰晚 - 在下崇祯全文阅读 - 在下崇祯txt下载 - 在下崇祯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99章 南京京营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天下赋税,半出江南。

江南,是大明朝的钱袋子。

大明朝的政治中心是北京顺天府,离江南隔着半个天下,凭现在的通讯手段,若是江南有什么风吹草动,北京很难迅速做出反应。

要想加上朝廷对江南的控制力度,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军队。

所以,趁着这次裁撤卫所,朱由检便让定远侯邓文明前往南京,担任守备勋臣,宁远伯李尊祖,担任协守勋臣,二人率军南下,整训南直隶卫所的可用之兵,建立南京京营。

定远侯邓文明,宁远伯李尊祖,这两个人率军将要到达江苏之时,就听说了漕运卫所发生的事。两个人一合计,南直隶的卫所也不少,估计也得闹事,咱们先按兵不动,等那边闹起事来,咱们再出兵镇压,正好借此事立威。

果不其然,那些卫所军官带着人准备去哭孝陵。

邓文明和李尊祖接到有人可能要去惊扰孝陵的消息,二话不说,两个带着人,连夜出发,在半路上,就把那些想要去孝陵的人给看住了。

应天府尹吴阿衡,南京镇守太监魏忠贤,还没赶到孝陵,就接到了邓文明派出的传令兵送达的消息。

紧接着,就派人去将孝陵卫指挥使梅春,魏国公徐弘基,连同应天府尹吴阿衡,南京镇守太监魏忠贤请到南京中军都督府议事。

北京的五军都督府都沦为了摆设,南京的五军都督府更是摆设,因此显得很是寒酸。

魏国公徐弘基坐在上垂手,南京镇守太监魏忠贤坐在下垂手,定远侯邓文明,宁远伯李尊祖,应天府尹吴阿衡,孝陵卫指挥使梅春,分坐两旁。

至于南京兵部尚书的位置,还是空着,朱由检也是有意让其空着。

因为朱由检想尽量避免文官染指军权。

像辽东的蓟辽总督,西北的三边总督,宣府大同的宣大总督,这些由来已久,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能是徐徐图之。

那南京兵部尚书的位置既然还空着,那就索性空着吧。

参与朝政的是文官,指挥军队作战的还是文官,那文官集团的势力想不大都不行啊。

明朝的文官集团,在洪武朝是没成什么气候,在建文朝时抬起头来了,结果靖难之役后,在永乐朝又被打下去了。

等到仁宗上位,文官集团算是复苏了。

像内阁大学士,原本是五品,但仁宗给内阁大学士加衔,像杨士奇就加了兵部尚书衔,一下子就成二品了。

仁宗有能力,但不能否认他对文官过于优厚了。

他在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却能得到一个仁宗的庙号,恐怕也与此有关。

到了宣德年间,宣宗面对庞大的文官集团,就只能推出司礼监来制衡了。

而且,仁宣时期,明朝是大规模的缩边,安南就是在宣德年间丢的,直到嘉靖年间才又收回来。

等到正统年间,英宗继位,英宗年幼,无法理政,朝政就由张太皇太后和三杨把持。

趁着英宗年幼,文官集团可是攫取了不少的利益。

直到三杨之一的杨荣去世,英宗才开始真正的亲政,等到杨士奇去世,英宗才算是能够掌握朝政。

待到土木堡之变,勋贵武将战死了一部分,但还有一部分。

剩下的这一部分,由于大多都是英宗的亲信,或被冷藏,或被打压。

典型代表,就是靖远伯王骥。

王骥虽然是文官,但他是因为平定麓川,因军功获得的靖远伯爵位。

土木堡之变发生前后,王骥正领大军在湖广一带平定苗乱,当时的朝廷做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举动,国榷是这么记载的:都督佥事陈友为都督同知,选南京兵千人,赴靖远伯王骥行营。

千人,去支援作战,未免太少点。所以就有人推测,这就是去监视王骥的。

因为王骥手里有军队,最重要的是,他是英宗的亲信。

过了一段时间,王骥直接就被调到了南京,坐了冷板凳。

等到夺门之变的时候,王骥都七十多了,亲自披甲上阵,并将儿孙带在身边,誓要迎回英宗。

同样的,土木堡之变后,大同总兵官广宁伯刘安入京被劾下狱,大同镇守太监郭敬下狱,领三千营忻城伯赵荣怠玩下狱。

与之相反,离土木堡更近的宣府总兵杨洪,却是一路的加官进爵。

土木堡之变后,死了的勋贵武将是死了,活着的勋贵武将大部分又都是英宗的亲信,他们还不敢用。

这就必然会导致勋贵武将的没落,此消彼长,文官集团则趁机做大。

不仅免了江南地区的一些税,而且还染指军权。

原来兵部只有调兵权,没有带兵权,可就是在土木堡之后,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就有带兵权。

说的不好听一点,明朝文官染指军权,就是从他于谦开始的。

不得不承认,土木堡之变最大的利益获得者,就是于谦。

正统十三年,于谦调入北京任兵部侍郎,正统十四年,任兵部尚书,手握军政大权,声名鹊起,直至现在。

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看,于谦确实有嫌疑。

有一种推论,夺门之变时,景泰帝听到外面的动静,第一反应是问:“是于谦吗?”

随从回答:“不是,是太上皇。”

景泰帝:“好,好,好。”

不管于谦是忠是奸,你于谦身为文官,却手握军政大权,打破了以往文武的平衡,就冲这一点,他死的就不冤。

而且,土木堡之变一直存在阴谋论的说法。

不管土木堡之变的背后是不是有阴谋,但有一点,土木堡之变对于明朝的影响,被过分的夸大了,于谦这个人的作用,更是被无限的放大了。

土木堡之变后,说于谦极力阻止南迁,不对,他根本就阻止不了南迁。

正统十三年,于谦才被调到京师担任兵部侍郎,到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时,他还是兵部侍郎。他在京任职不过才一年而已,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地方。

他的资历太浅了。

同时期的老臣,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这俩老家伙资历深,尤其是礼部尚书胡濙,那是建文二年的进士,当官就当了近五十年,光是礼部尚书就干了二十多年了,那看于谦就跟看娃娃似的。

这些老家伙不点头,于谦说破大天去也没用。

同样的,还有孙太后,她也不支持南迁,因为她是山东人,怎么可能同意南迁呢。

孙太后不点头,根本就不可能南迁。

还有指挥北京保卫战,那于谦之前也没带过兵,怎么就能交给他指挥了呢?

于谦当时虽然是兵部尚书,但是,兵部只有调兵权,没有带兵权。

明朝当时可不是没有能打仗的武将。

另外,北京城当时集结的军队可是有二十二万人呐。

而且,瓦剌也先,就那点人,怎么可能攻下北京城呢。

正常情况下,就也先带的那点人,过大同过宣府都有点费劲。

所以,关于土木堡之变的阴谋论,就有一点说,也先是送英宗回京的,结果于谦怕英宗回来,直接下令列阵九门之外,连北京的城头都不让英宗见着。

甚至还拿炮轰英宗,生怕英宗不死。

明朝的历史就很有意思,史料上记载的是一个意思,可琢磨琢磨,就有可能发现是另一层意思。

所以,关于明朝的争论,就有很多。

还有,土木堡之变,对明朝有损失,但并没有那么大的损失。

勋贵武将死了一些,但还有一些,战死土木堡的那些也都有后人袭爵。

文官高层,死了一个首辅,两个尚书,但朝堂之上还有四个尚书呢,尤其是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滢,这两个老家伙还在呢。

其余的,品级最高的也不过是侍郎,朝堂上尚书还剩四个呢,缺的那俩也能补上,也不耽误六部正常运转。

剩下的那些御史、给事中等,对朝堂来说,无足轻重。

阵亡的士兵,那更是连一个准确的数字都没有。

就算是军队有损失,也没事。

北京保卫战中,可是召集了二十二万军队。

另外,靖远伯王骥,宁阳侯陈懋,这两个人的手里可还是有几十万军队呢。

至于军械、粮食之类的,根本就不缺。

土木堡对明朝的损失,主要是土木堡之变后,朝堂斗争过于惨烈了。

景泰朝,英宗的亲信旧臣被处理了,天顺朝,景泰朝上来的那批人被处理了。

尤其是景泰帝和于谦提上来的武将,基本上都被杀了。

像时任宣府总兵昌平侯杨洪,景泰二年的时候死了,结果夺门之后,英宗立刻杀掉了他的儿子杨俊。

同样的,还有范广。

石亨是因为他有军权,是等了几年才杀的,孙镗是因为他投诚了,才幸免于难。

还有就是英宗杀掉了于谦,至今都还被人认为是他最大的污点。

就这前后的清洗,对明朝的损失很大。

也有人说,朱祁钰心太软,没有杀掉朱祁镇。

其实不然,因为就算是朱祁钰想杀朱祁镇,他也杀不了。

因为朱祁镇住在皇宫里,皇宫,是孙太后的地盘,而孙太后是朱祁镇的亲生母亲。

不要高估朱祁钰,说不好听一点,他和傀儡没什么两样。

朱祁钰这家伙纯粹就是捡漏的,因为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大明朝的帝位继承那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朱祁镇是有儿子的,皇位无论如何都轮不到朱祁钰来坐。

朱祁钰上位,本身就是一个夺权的过程,是文官联合朱祁钰夺了孙太后的权。

朱祁钰要是当了皇帝,那朱祁钰的母亲还活的好好呢,那也是太后,那她孙太后如何自处呢?

要是朱见深当了皇帝则不然,那她孙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那就可以和她婆婆张太皇太后一样了。

可当时朱见深的年纪太小了,文官拿这个当借口,逼得孙太后甚至想让襄王继位。

到最后,没办法,孙太后妥协了,让朱祁钰继位,立朱见深为太子。

从此,孙太后基本上就靠边站了。

待朱祁钰当了皇帝之后,朝政由于谦主持,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英宗旧臣在朝。

就像那个接回英宗的杨善,他就是英宗旧臣,而且他是在没有任何许可的情况下,私自接回的英宗。

皇宫呢,则是由孙太后把持。

另外,土木堡惨败传回朝堂后,文官群臣激愤,当场打死了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当时监国的朱祁钰就在一旁看着,而且本人还被吓懵了。

锦衣卫,那是天子亲军,马顺那是正三品的锦衣卫指挥使,这些文官当场打死了马顺,这就相当于是骑在你老朱家的脖子上拉屎啊。

这就相当于造反了。

而且,还是当着你朱祁钰的面干的,他们也没拿你朱祁钰当人呀。

不要说这些文官群情激奋,能在大明朝当上官,站在朝堂之上的,哪个不是人精,说这些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可能吗?

还有,朱祁钰想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南立为太子,还得贿赂大臣,给钱还不算完,还得加官进爵。

景泰三年,朱见济被立为太子。

景泰四年,朱见济薨。

之后,景泰帝就一直没能再生出儿子。

景泰七年,皇后崩。

景泰八年,朱祁钰自己的身体也不行了。

反观朱祁镇,被囚禁了八年,反而生了三个儿子。

你品,你细品。

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集团膨胀、坐大。

待宪宗继位,做的还是很好的,为了制衡庞大的文官集团,还推出了西厂。

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东厂也被文官渗透了,所以宪宗才推出了西厂。

西厂的首任提督太监很有名,叫汪直,军事能力也是相当可以的。

成化朝还有一种说法,叫泥塑三阁老,纸糊六尚书。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因为皇帝有权力。

但宪宗的名声,却不是很好。

直到弘治年间,明孝宗朱佑樘上位,文官集团便一发不可收拾。

甚至,皇帝都开始易溶于水了。

朱由检自后世而来,最明白的就是,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文官已经有了参政权,就不要再有军权了。

所以,朱由检便大力扶持勋贵带兵,有点能力,还忠心,那就先让他顶上。

就算是能力不够,我给你配个有能力副手。

不管拉不拉屎,先把茅坑占上。

明朝武轻文贵由来已久,要是换武将上,可能他们心中不自觉的就矮人一头。只有让这些有身份的勋贵顶上,才能勉强维持住平衡。

至于能力,以后慢慢练,练兵场朱由检都计划好了,那就是日本和缅甸。

定远侯邓文明,那是宁河王邓俞的后人,历史上也是自杀殉国,忠心没得说。

宁远伯李尊祖,有能力,但资历浅,爵位传了没几代,所以就被派来给邓文明当副手。

邓文明朝着魏国公徐弘基拱手道:“承蒙陛下信任,让我担任这南京守备勋臣。”

“只是有点对不住魏国公,我这倒是鸠占鹊巢了。”

魏国公徐弘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宁远侯说的哪里的话,老夫上了年岁,体力、精力都不行了,这南京守备勋臣非同小可,老夫是难以胜任了。”

“幸得定远侯前来,老夫这才能卸下这重担,不然,老夫也得向陛下请辞。”

邓文明缓缓起身,看向众人,“诸位,命我整训原南直隶卫所各卫所,挑选可用之兵,建立南京京营。”

“南京京营定额为五万人,其中一万人为孝陵卫,仍由梅春任指挥使,刘之纶任教导官。”

“其余四万人,分为两营,一营名为左卫营,由本侯担任主将兼督军。一营名为右卫营,由宁远伯李尊祖担任主将兼督军。”

“另外,诚意伯刘孔炤已经从云南赶来,担任操江提督,并兼任长江水师提督,镇国将军朱以海,任长江水师教导官,负责整训长江水师。”

“至于南京京营所需粮草物资,”说着邓文明看向了应天府尹吴阿衡,“待兵部、户部统一调拨之前,会安排军需处采买,只是我们初来乍到,情况不熟,还要有劳应天府协助。”

应天府尹吴阿衡站起身来,“定远侯放心,下官回去之后,就安排人去准备。”

魏国公徐弘基听着定远侯邓文明的话,心里就开始计较起来。

南京京营,那自然是在南京。既然在南京,那就安全呀,甚至比北京还要安全。

那何不让我儿子徐文爵参加南京京营啊,这样一来,不仅显得我魏国公府支持陛下的决策,还能趁机掌握一部分军权,毕竟我魏国公府那也是世袭的国公啊。

更重要的是,南京京营就在南京,就在我魏国公府的眼皮子底下,真要是我那儿子有点什么事,我也能及时照应。

想到这,魏国公徐文爵刘打定了主意,要让他儿子徐弘基参加南京京营。

徐弘基站起身来,朝着邓文明一拱手,“定远侯,陛下既然要在南京组建南京京营,那我魏国公府世受皇恩,自然是要贡献绵薄之力,以报君恩。”

“犬子文爵,如今也老大不小了,之前英国公选将前去云南,犬犬子本来也是要去的,可是不巧,那一段是感染了风寒,卧床不起,没能去成。”

“为此,犬子是无比懊恼,悔恨不已。”

“现在好了,陛下要在南京组建南京京营,那无论如何,我魏国公府都得出一份力。”

“我魏国公府世镇南京,对南京的情况,还算熟悉,不如就让我犬子文爵去给定远侯、宁远伯你们打打下手,跑跑腿,也给我魏国公府一个报效朝廷,报效陛下的机会。”

邓文明笑着回应,“魏国公高义,真是我辈楷模呀。”

“不过还请魏国公放心,筹建南京京营,少不了麻烦魏国公。”

“只是令郎的事,陛下有交代,以后所有勋贵袭爵,需到保定讲武堂进修,只有考试合格之后,方能袭爵。”

“旨意很快就会下达,还请魏国公早做准备。”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背剑之人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wtw1974 山村情事 碧蓝航线界限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剑道第一魔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我在大唐做战神 新现代逍遥录 踏天境 东汉末年枭雄志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谍海风雷 长夜谍影 大唐游侠儿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最近更新母皇别传位,五个皇姐拔我氧气管 忘恩负义要我死,我造反你哭什么? 从士卒开始,娶妻就能变强 我只是想死,怎么就功盖千秋了? 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 在澳洲建国1796 平步青云后,侯府跪求我回去 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空间狂炫肉 马超重生大宋朝 陛下不好了,六皇子又发疯了! 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重生之我在上海滩当活阎王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乱世边军一小卒 无敌皇子:我真不想登基啊! 被妖后强迫和亲后,我一统草原成为天可汗 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 大乾六皇子,开局遇上昏迷嫂嫂! 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 
在下崇祯 星辰晚 - 在下崇祯txt下载 - 在下崇祯最新章节 - 在下崇祯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