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叫天

首页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穿越从开荒开始 流氓帝师 我在大唐做战神 抗战之血怒军团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叫天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全文阅读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txt下载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7章 盐政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169章盐政

在校场围观的京营将士们,因为离点将台远,听不到点将台上说什么,但是,当他们看到崇祯皇帝拿着弓箭下台时,自然就知道皇帝要干什么了!

南下的五万京营将士,虽然是整编扩编之后的,但是至少有一万多将士是跟随皇帝打过好多次战事的。特别是大部分骑军,更是从最开始就跟随皇帝南征北战的。

他们之前看到那些人一个个去射箭,就已经在期待着皇帝也亮一手。因为他们相信,皇帝是绝对能做到的。

别人不说,当初在宁武关的时候,皇帝就曾超远距离射杀贼军中攻城的督战队的。

因此,当他们看到皇帝也要射箭时,顿时一个个都兴奋地狂吼了起来:“吾皇万岁!”

在他们眼里,丝毫不用犹豫的,射箭肯定是皇帝第一!

其他将士或多或少见识过皇帝出手,就算没有见过皇帝射箭,可皇帝力气大的传说,军中却是人人皆知。在第一次昌平之战中抡着白甲兵尸体砸死一百来号白甲兵的战绩,更是无比震撼的。

看到身边的同袍在那狂热呼喊,他们自然也是有心参与热闹,一起跟着喊了起来:“吾皇万岁!”

点将台上的一众将领,还真没料到,皇帝这一出场的排场,竟然是如此之大!

顿时,一个个都有些震惊地环目四顾,看到几万将士都在那狂热大喊,就忍不住感慨了。

且不说皇帝的射箭水平到底如何,光是军中将士对皇帝的拥戴,这士气之高,就是非常罕见了。

就这种情况,只要皇帝带兵打仗,绝对是能发挥十二分的战力!

也是如此,有些将领,比如说陈永福、黄得功等人,没亲眼见过皇帝出手的,不由得有点担心起来。

万一皇帝的射箭水平不行,比如两百步这么远射不中靶子的话,肯定会给众将士泼冷水的。到时候,怕是全场都会尴尬了吧?

不过他们看到皇帝面对如此之高的欢呼,却是从容不迫,似乎很淡定,就又怀疑,是不是自己白担心了!

于是,台上台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帝身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看他出手。

就见崇祯皇帝站在射击位置上,似乎是很平常的动作一般摘箭搭弓,没有像之前陈永福和方正化一样,会先摆开架势,很郑重地开始射箭那种。

陈永福看得眼珠子都凸出来了,因为他看到,皇帝竟然是施展了连珠箭的射法,“嗖嗖嗖”三声,几乎是前后脚的速度一口气射出了三箭。

他是真的震惊了,要知道,这可是两百步那么远啊,皇帝竟然还敢施展连珠箭的射法!

震惊之下,陈永福立刻看向远处的箭靶,结果,他所看到的事实,再次让他非常震惊,就差掉下巴了。

只见三支箭都钉在了远处的箭靶上,这是不但射中,且还破甲了!

原本呼声震天的校场,在皇帝要射箭时便停下了喊声,但是终归是有些动静的,不过在皇帝射完箭之后,校场上却是鸦雀无声,似乎连风都被震惊到了,忘记了去吹动旗帜发出声响。

崇祯皇帝对于两百步的射箭,其实是很有把握的,因为他平日里两箭,两百步是基操。要是距离太短的话,那就练得没意思,只有超远距离的神射,才能在这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有立足之地不是!

此时,射完之后,他便直接回点将台了。

直到此时,点将台上的将领才回过神来,一个个非常震惊地看着皇帝,似乎看到了天神下凡一样,依旧忘记了说话。

报靶的将士,扛着箭靶飞奔到点将台这边,一边跑,一边还大喊道:“陛下三箭皆破甲,箭箭入半羽!”

点将台上的将领闻声,全都转过头去看箭靶,一脸地不可置信,三箭皆破甲,他们是有心理预期了,但是箭箭入半羽,就又震惊到他们了!

这是真的么?

陛下有这么大的力气?

所有人中,唯独一人,却是一点都不意外,那人便是点将台前的莫日根,此时,他还一脸地得意,似乎在说:看,我说陛下的神射,天下第一是真的吧,这下信了吧?

报靶将士也是非常激动,到了点将台前,把箭靶举得高高的,让台上的这些总兵将领都能看清楚,箭靶上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陈永福睁大了眼睛,看到三支箭确实都破甲,并且射入箭靶上的箭支,只有一半左右露于外侧而已。

这一刻,他是心服口服了。

就见他立刻转身,面向崇祯皇帝单膝跪下,诚心实意地奏道:“末将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何奴酋的二十来个亲卫是如何倒在陛下箭下,如今是清楚了,不是他们无能,而是陛下神射,天下第一!”

阵前单挑,用弓箭射落对方,这个不稀奇,陈永福自认为自己也能做到。但是,随后还能射落二十来个奴酋亲卫,他就想不明白了。

建虏亲王的亲卫,怎么想都应该是建虏军中最精锐的军卒之一。二十来人去抢他们的亲王,结果却都被崇祯皇帝射落马下。说真的,陈永福当初听到的时候,就一直想不通。

这些既然都是建虏最精锐的军卒,肯定懂得分工合作,而不会什么都不做,傻傻地冲上去挨箭。肯定是传言夸张,要么是只有一两个亲卫想抢人被皇帝射落,要么是还有其他人阻止了奴酋的其他亲卫,只是把这功劳都归到皇帝身上了!

不过此时此刻,陈永福总算是清楚了,不是奴酋亲卫人少,也不是其他人帮忙,而是皇帝的超远距离神射,让奴酋的亲卫没有反应的余地!

唐通和马科是真知道皇帝武勇,在陈永福之后便回过神来,跟着陈永福单膝跪地,一起奏道:“陛下神射,天下第一!”

黄得功和吴三桂、高杰等人是第一次见到皇帝出手,最是震撼了。特别是黄得功,他自认为最是了解皇帝,结果没想到,原来他对皇帝还是了解得太少了!

此时,三人皆是心服口服,同样面向皇帝,单膝跪地奏道:“陛下神射,天下第一!”

边上站着的锦衣卫校尉,看到这一幕,也跟着单膝跪地,奏道:“陛下神射,天下第一!”

台下的将士们,还有围观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幕,犹如波浪一般,从近及远地单膝跪下,一波又一波地大喊道:“陛下神射,天下第一!”

到了最后,除了方正化陪在皇帝身后侧没跪之外,整个校场上的将士,不管是军职最高的总兵,还是普通军卒,皆单膝跪地,向皇帝表示了钦佩之意。

崇祯皇帝心中很是美滋滋地,这种被人说出事实的感觉,真的是太美妙了!

不过表面上,他只是微笑着说道:“你们也是好样的,朕的将士,皆是好样的。卿等随朕一起,征讨天下,早日还百姓一个太平!”

点将台上,陈永福、黄得功、吴三桂等将领,齐声高呼:“愿为陛下效死!”

校场上空,很快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声音:“愿为陛下效死!”

崇祯皇帝亮得这手神射,又一次提高了军心士气!

通过这次比试,也确认了目前这支军中,在崇祯皇帝和方正化之下,陈永福确实是最厉害的神射手,最终,这龙威营的统领也还是由陈永福担任。

而陈永福也认识到了,崇祯皇帝和方正化比他厉害多了,因此做事之时,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因为他没有骄傲的本钱,那就唯有努力了!

大军在徐州待了三天之后,就不得不开拔了。

原因很简单,军中粮草本来就不多,又拨出了一部分给地方上,如果大军继续待在徐州,那非得饿肚子不可了。

徐州往下,是淮安府,然后才是扬州府。

在徐州的耽搁,消息自然不可避免会传出去。崇祯皇帝也就不低调了,直接高调做事。

因为淮安府的西面是凤阳府,中都所在,凤阳总督所在,兵力算是比较强的,暂时还没有成气候的流贼作乱。因此,崇祯皇帝这边不用担心会突然遭遇李自成或者左良玉的主力军队,他就把骑军全都撒了出去。

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骑军的机动能力,横扫了整个淮安府,清剿了附近的小股毛贼。大都是山贼,水寇以及私盐贩子之类。

步军主力,基本上不用出动,继续沿运河往南进发。

在徐州耽搁了三天,又解决了徐州和归德府的部分粮食问题,朝廷大军经过,都给这边的难民以信心,往北去的难民就一下少了很多。

这也让漕运总督左懋第能更快地处理完了曲阜的事情,然后在淮安府地界追上了崇祯皇帝。

徐州这边的事情,总兵高杰拼着损失惨重平定了银鼠之乱,献上了银鼠首级不说,还说服了归德府的陈永福弃暗投明,让左懋第以为原本要伤脑筋的徐州和淮安漕运,一下变得不再费事。

因此,他当场给崇祯皇帝保证,他留在淮安继续整顿徐州和淮安的治安,肯定保证漕运的畅通。

对此,崇祯皇帝便对他说道:“左卿的能力,朕还是相信的,漕运之重,也唯有交给卿来做,朕才能放心。扬州府那边,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坐镇,从之前收到的奏报看,漕运还是没有影响的。如此,漕运粮草物资要尽快运往京师!”

“微臣领旨!”左懋第听了,连忙回奏道。

皇帝的话,透露出了相当信任的意思,他心中其实是有些苦笑的,该不会是因为在曲阜交了“投名状”?

那个史可法,以前也当过漕运总督,因此,扬州府那边的漕运能保证安全,他是能信的。

左懋第心中如此想着,以为皇帝交代完了事情,他便准备辞别时,却听崇祯皇帝又开口对他说道:“朕在早年便已听说福建、浙江两省已有种植新的粮食,叫做甘薯。徐少保徐光启就曾向朕上过奏章,说在他老家松江府也有种植,极力推荐这等新的粮食。如今过去了十来年,想必这江南该是有不少地方种植了。明年开春之际,卿也在运河两岸巡视,看有什么地方没有种植的,就奏于朕知,免了他的官职!”

从上而下督办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这个事情和官职任免挂钩。如此一来,地方官绝对会尽心尽力。只要规定不得在农田种植,推广越多,来年的粮食就能越有保证!

因此,崇祯皇帝一路南下,就始终惦记着甘薯的事情,也一路都有交代。不管怎么样,希望来年不要闹饥荒饿死人,至于吃甘薯吃到吐,那他就不管了,总好过没得吃。

左懋第听了,便连忙向皇帝打听具体的情况,随后,他便惊喜地奏道:“如若此等粮食不受南北差异之限制,那可是大明之福也!”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他还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番薯品种是怎么样的,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确认的。这番薯和桔橘肯定不一样。张国维都在晋北那边种植,如果其他地方有借口说地域差异的,他就肯定不会手软。

随后,崇祯皇帝又向方正化点了点头,于是,方正化便走近左懋第,向他递上了一份名单,道:“这是京营将士搜剿淮安府毛贼时的发现,名单上的贼人,皆是招供他们和地方官绅有联系,或者干脆就是他们的人。”

徐州府那边,是银鼠为首的大股贼寇,能攻占徐州的那种;而淮安府这边,却都是小股毛贼。京营将士分散开来,以雷霆之势清剿时,就有贼寇赶紧自认门面,说和某某官有联系,甚至干脆说是某某某的人,都是一场误会什么,以此避免官军的清剿。

但他们不知道,清剿他们的官军,并不是地方官军,而是皇帝直属的京营将士。因此,京营将士才不会管他们和地方官绅的事情,一律都给抓了,同时也把情况上报。

于是,崇祯皇帝便让方正化做了汇总统计,给左懋第的名单,是淮安府官绅相关的。

左懋第也是乱世为官,曾经在韩城治理有方,清剿过贼寇,他当然知道,在这个乱世之中,有些确实是杀官造反,很纯的那种;但是也有一些,是浑水摸鱼,是为地方官绅豪强的棋子。

因此,他接过方正化给他的名单时,并没有意外。

崇祯皇帝看着他,吩咐道:“你去核实,一旦属实,全都抄家关入大牢,报给朕知!”

说着这话时,左懋第听出皇帝是带着杀气的,当即不敢怠慢,连忙回奏道:“微臣遵旨!”

交代完了这个事情,崇祯皇帝便准备领兵继续沿着运河南下了。

但是,临行前,高杰却匆匆前来求见皇帝。

就见他在见礼之后,便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末将以前那些受伤兄弟……将士,还要随军南下么?”

高杰为了能在皇帝到达徐州之前平定银鼠之乱,是真得豁出去厮杀的。因此,他手下将士死伤惨重。虽然后来营地被陈永福给占了,但是并没有杀死或者驱赶那些伤兵。

因此,除了少数伤重而死的之外,在兰陵营到了之后,都得到了较好的救治。

要开拔之时,高杰才听说,那些伤兵,包括剿匪时候受伤的京营将士,都将坐空出来的漕船随军南下。

这个情况,他就很意外。

不要说这些伤兵还都在养伤中,就算伤好了,肯定也有很多人是不能再随军出战了。因此,皇帝为什么要带这些伤兵继续随军南下,他就有些不解。

京营中的同袍有说过,在北方战事中受伤的将士,在伤好之后都被皇帝安排到衙门去做事了,还能领俸禄。

而眼下这些伤兵到底如何安排,目前没人知道,也有一些不安,高杰就因此来找崇祯皇帝了。

崇祯皇帝听到他问这事,只是微笑道:“他们都是为国剿贼而负伤,甚至不少将士还可能会残疾。因此,朕把他们带去繁华的扬州,那边有条件给他们更好地治伤。对于不能再重返军中的将士,朕也会做出妥善安排。总之……”

说到这里,他稍微严肃了脸,认真地说道:“朕是绝对不会亏待忠义之士!”

皇帝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一直在这么做的,这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高杰不知道皇帝最终怎么安排,但是此时听到皇帝的话,也是感激地说道:“那末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些将士们,让他们安心养伤!”

说完之后,他便高兴地走了。

与此同时,高杰也坚定了他之前的想法是对的。跟随皇帝打仗,就能安心。要是他随其他官员打仗的话,这些受伤的兄弟,后半辈子就难了!

这境遇,真的区别很大。

五万多京营军队,便沿运河继续南下了。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初,再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

但是,皇帝的到来,注定了江南这边的官绅也好,贼寇也罢,这个年要过得不安生了。

淮安府是淮盐产地,京营将士抓获的私盐贩子中,就有一些招认,他们其实是为扬州的大盐商贩运私盐的。

事实上,盐商如果是老实经商的话,其实是赚不了多少钱的。都是拿到了官府给的盐引,有了合法买卖的资格之后,便往里面掺杂私盐,只要有后台,那这利润就高了去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盐卖制度世袭的锅。

大明朝为了解决北方九边重镇的粮食供应困境,发明了开中法,就是让民间运粮食到九边重镇,可以换得盐引卖盐。

一开始的时候,是只规定了粮食换盐引,因此便宜了秦地这边,毕竟陕西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自古为华夏粮食主产区。

万历年间的全国二百六十个府中,按税粮多寡排名,西安府仅次于号称粮仓的松江府,位列第四。由此可见,秦地在小冰河时期以前,其实是不缺粮的。

不过等到了后来,弘治五年的时候,户部尚书叶淇修改了这个开中法,规定可以用银子来代替粮食,也就是直接用银子买盐引。

这个叶淇,就是淮安府的,此举显然打破了陕西及山西等“边商”固有的优势,给了地理上更接近两淮、以徽商为主之“内商”进入利润丰厚的盐业经营的良机。

淮盐的产量最大,质量也好,而扬州又是淮盐的转运之地,因此,盐商就集中到了扬州来了。

然后呢,朝廷为了捞钱,贱卖盐引,导致盐引泛滥,超过了盐场产出食盐的产量。这么一来,就算是有盐引,也换不到盐。换不到盐,那谁还买盐引呢!

持续了两年多,朝廷竟然收不到盐税,这就让朝堂上的人,包括皇帝在内都急了。

然后有人私下便宜收购盐引,朝堂上呢,也发起了盐引改革,出台了纲盐法。

这个纲盐法是将各商所领盐引分成十纲,编成纲册。每年以一纲行积引,就是旧的盐引可以兑换食盐,另外九纲用新引,也就是现卖盐引可以兑换食盐,因为产量有限,朝廷就不再经营食盐买卖。收买远销食盐权都归于商,并世袭之。还募兵与盐场中灶丁连营结防,每营三十人,营间相距二、三里,专门捕捉私盐贩运者。

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从此以后,官府不再进行食盐买卖,由专门的商人来卖,并且世袭,子承父业。另外还设立盐丁,专门抓私盐贩子。等于说,这种一本万利的生意,从此就归于盐商了。

综上所述,盐商不暴富,还能谁暴富,而盐商又集中在扬州这个淮盐转运地,自然就造就了扬州盐商的巨富名声。

这样的革新,以前的崇祯皇帝不知道,可如今的崇祯皇帝一看就能看出来,这其中有太大的猫腻,简直是把朝廷玩弄于股掌之间,真正的国退民进。

盐铁这种原本一直是官府专卖,结果到了这大明朝的末年,从万历年间开始,竟然能被商人从朝廷手中夺走,真得是算一桩奇闻了!

事实上,在崇祯皇帝看来,要解决盐引堆积的法子,其实是非常好解决的,那就是增加食盐的产量便可。

并且,据崇祯皇帝所了解到的,产量非常高的晒盐法,在明朝之初就已经在福建出现了。但是朝廷上下都视而不见,一直要灶丁煮盐这种效率非常低下的手段。

最终,大明朝廷竟然丢失了食盐买卖这块巨大的蛋糕,每年只是盐商手指缝里漏一点给朝廷,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要知道,盐商售卖食盐的价格,往往是其成本价的十倍!

这一点,宋应星《天工开物》里就有记载:“夫计口食盐,一人终岁必盐五十斤,价值贵时五钱而溢,贱时四钱而饶,而场中煎炼资本四分而止,则一口在世,每岁代煮海,生发子息四钱有馀。”

制盐所需成本是售卖价格的十分之一,就算加上运输成本和盐引成本,这利润也多得离谱了。

而旧时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十钱,这个价钱,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高价。一般老百姓,也根本吃不起官盐,只能去买私盐,吃粗盐,每次还尽量省着吃才行。

崇祯皇帝还在京师的时候,就从厂卫那边拿到了这些资料,也因此,在京师出发之时,就已经打定了主意:大刀,向扬州的这些大盐商头上砍去!

只是没想到,行军到了淮安府这边时,竟然还掌握了一些很有理的证据,可以让他不用找其他借口去对付盐商,也方便他整顿盐业!

过淮安府进入扬州府的第一城是宝应,当队伍远远地看到城池时,方正化便对崇祯皇帝奏道:“万岁爷,今年的天气,还是那么冷,后方来报,此时黄河冰封,北地甚至有不少地方的大雪,都及膝深了。看南方这里,好像也快要下雪了!”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这几天,天气都是阴冷。看老天爷的这个样子,确实是要下雪的节奏。

看了一会,他便又叹道:“这种寒冷反常的天气,还要持续一些年啊!”

不过似乎也快了,小冰河时期要结束了。

方正化听了,有些感慨地说道:“还是万岁爷英明,早早便让多挖些石炭,还不许卖贵,又教他们用石炭之法,古之明君,亦不及也!”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转头看了他一眼,说这话,似乎很顺耳。不过表面上,他倒是没说什么,只是转头四顾。

一路行来,沿途的百姓,看到有军队,都是远远地躲开。当然,除了北地那边的难民多,可以看到这个情况之外,到了徐州府时,路上能看到的百姓很少,大概也是徐州闹银鼠之乱的缘故。

等到了淮安府,百姓稍微多了一些,也没有多少背井离乡逃难的。但是依旧是看到军队,就远远地躲开。

再到这扬州府地界,这已经是临近县城了,崇祯皇帝发现,野外确实有好多百姓,依旧远远地躲着军队,尽量不靠近运河。

不过这一次,崇祯皇帝却是奇怪了,道:“这已经是十二月了,这么冷的天气,为何还有那么多的百姓在城外?”

一般来说,冬季的时候,普通老百姓都躲家里,甚至躲被窝里,不可能跑野地里来的。

方正化就比较有经验了,听到崇祯皇帝的话,便猜测道:“该是出城寻吃的吧?”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确实,要是家里没吃的,那就算天气再冷,也是要出门的。

他想看看扬州府这边的百姓过得如何?毕竟是大明最为繁华的州府之一了!

抬头看看远处的百姓,崇祯皇帝本来是想让锦衣卫校尉去带过来的,但是一想那些百姓可没有马骑,便对方正化说道:“走,我们去看看那些百姓的情况!”

说完之后,他便双腿一夹马腹,催马奔跑了起来。

顿时,没有遮挡的脸,就能感觉到寒风扑面了。不过他穿得暖和,自然也不惧这点寒风。

方正化见了,便立刻跟上。在他身后的金振孙,这领着一队亲卫也赶紧跟上护卫。

顿时几百骑在这旷野里跑开,“”的马蹄声便传了出去。

远处的百姓,先是闻声抬头观望,看到有骑军往他们那边而去,惊疑片刻之后,便纷纷躲避。

然而,他们又岂能快的过战马。有个老妇人带着一个小孩跑得慢的,便被崇祯皇帝追上了。

她见逃不掉,便连忙跪地磕头,未有言语。

崇祯皇帝勒马停下,俯视过去,看到她们身边放着的篮子里,果然是一些野草,或者叫野菜,树根什么的。

于是,他翻身下马,缓步而行,同时尽量和蔼地说道:“大娘,别怕,我们是朝廷官军。”

说到这里,他向身后跟来的方正化说道:“给个一两新钱,算是耽搁补偿的钱!”

那老妇人听到,头伏在那里连忙说道:“不敢,不敢,军爷有什么话尽管问,贱妇不敢要钱!”

倒是边上的小孩子听到声音,抬起头看向崇祯皇帝,眼神中带着一点新奇。

崇祯皇帝看这小孩,大概是七八岁的小男孩,面黄肌瘦,脸上还脏兮兮地,便微笑着对他说道:“把你奶奶扶起来吧,我问些简单的问题,不白问,有钱给的。”

那小男孩或许是看到崇祯皇帝的笑容,就少了一些害怕,当即回答道:“这是我娘,不是我奶奶!”

说完之后,他就去扶他娘了。

崇祯皇帝听了,顿时有些傻眼。他看眼前这个妇人,估计有个五十来岁,头发都有白了的,结果没想到,原来是孩子他娘,那估计才三十来岁的吧?

果然,在小孩的搀扶下,那妇人不得不起身,把小孩护着,然后看向崇祯皇帝,一脸地担心,只是说道:“这位将军有什么问的,尽管问,不要钱!”

看到她的脸,崇祯皇帝才看清了,好像确实是三十来岁的妇人,只是穿得土,身上脏,头发上该是霜?

这一下,崇祯皇帝不由得有点尴尬,一声“大娘”喊出口,却可能还没他大!

把这份尴尬抛开,崇祯皇帝便尽量带着微笑问道:“们平日里是吃些什么的,就这野菜?我倒是听说扬州府多繁华,这也到了吃野菜的地步么?”

如果连扬州府都要过这样的日子,那形势要比原本想象得更为严峻了。

漕运打通了,却无粮可运?

或许是崇祯皇帝一直表现得比较和蔼,而其他人都以崇祯皇帝为首,只是散落在四周,并没有靠近,就身后一个,也是笑呵呵,人畜无害的样子,这妇人便大了一点胆子,回答崇祯皇帝道:“家里是有一点大麦,但是不够吃,就只能出来找点野菜混着吃才好。”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就又奇怪了,当即问道:“江南乃是鱼米之乡,多种水稻,为何你家却吃大麦呢?”

妇人听了,想也不想便回答道:“大麦是最便宜的,不过每石也要四千多文,家里孩子他爹的饷银还不常有,是民妇做些针线活什么的,才勉强能活!”

崇祯皇帝一听,就更是奇怪了,便追问道:“大麦是最便宜的,每石四千多文,那其他呢,比如大米是什么价?”

一两银子大概一千文,就等于说大麦每石要四两银子之多,实在是太贵了!

要知道,正常年间,粮食一般是一石一两,丰年的话,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的。

京师那边,崇祯皇帝自穿越过来之后,就下旨实行粮食配给制,进行粮食管控,因此他不知道粮食的价格,竟然高到这么离谱了。

不过回过头来想想,似乎也不那么意外。

毕竟崇祯年间是连年战乱,到了后期,战乱也波及到了江南,扬州府、浙江等地,没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祸害,但是本地的贼寇却依旧是很多的。

那妇人继续在那回答道:“大米就更贵了,每石要一万两千文。”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惊呆了。

似乎是看出眼前这位将军好像是五指不沾阳春水,加上说话和气,妇人便多说了一句道:“折合白银的话,就要五两。”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又愣了下,看来到了明末这个乱世之下,所有的秩序都被打破,银子和铜钱的兑换比例,也已经混乱了。

大概是乱世之中,偏于携带的黄金白银更值钱,因此银子和铜钱的兑换比例就远不是一比一千了。

没有秩序,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经过连续的意外和震惊,崇祯皇帝平复了一些心情,便索性再问道:“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这些价格,大概是多少?”

妇人已经说开,看崇祯皇帝这个将军确实是好说话的,也就放开了,当即回答了起来。

以前还太平的时候,这些差不多都能有,不过最近几年,她家里就只有买米和盐这两样必须的,因为钱不够。

就盐的话,以前五斤粗盐大概是四分银,但如今已经要快六分银了。

战乱年代,老百姓本来就难以赚到钱,还物价飞涨,真得是生活艰辛!

一时之间,崇祯皇帝心情都被影响到了。

稍微收拾了下心情之后,他便问道:“孩子他爹是那里当兵的,情况如何?”

妇人听了,也没有隐瞒,当即回答道:“史本兵招兵剿贼,孩子他爹是夷人,没别的本事,就去从军了。如今在扬州府城那,本来是说二两银子的军饷,但孩子他爹说朝廷发不出军饷,只给过一两银子,其他的都还没给。”

二两银子的军饷,一般是骑兵才有的待遇,或者确实是精锐悍卒才会有。

军队欠饷,这是普遍情况,崇祯皇帝到目前为止,也是在北方杀了一些狗大户,才结清了北方军队的欠饷。然后等局势稳定了,印发新钱发军饷。

但是在这南边,依旧还是老样子。

这么看来,在南方这边杀一批狗大户来整顿军队,也是有必要的了!

心中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顺口问道:“孩子他爹叫什么?”

这妇人稍微犹豫了下,最终回答道:“押住!”

“什么?”崇祯皇帝没听明白,不过忽然,他一下想起来了,史可法守扬州的时候,确实有个人叫做这个特别的名字,因为是个夷丁,于是,他便又道:“应该是他吧!”

这个名字非常特别,因此他有印象。

在原本历史上保卫扬州府的时候,满清大军兵临城下,扬州城的守军士气低落,一个将领接一个将领的,陆续投降了满清。这个时候,一个勇士单骑劫营偷袭满清军队,夺得一匹马和斩获一级头颅,成功返回扬州城。史可法当即赏赐他一袭蟒纱和一百两白银,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做押住。

那妇人听得很奇怪,立刻好奇地问道:“将军认识孩子他爹?”

崇祯皇帝听了,笑着摇摇头说道:“不认识!”

说完之后,他转头看向方正化吩咐道:“给钱!”

然后,他转身往回走到亲卫牵着的战马边,翻身上马,看到那妇人正在惊讶地看手中的新钱,他便又说道:“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军队很快便不会拖欠军饷的,以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

说完之后,他便转身骑马走了。

方正化等人,便也跟上,驱马离去。

小男孩牵着他娘的手,看着崇祯皇帝的背影,说道:“娘,让爹跟着这个将军吧,这个将军是个好人!”

妇人低头看看手中的钱,然后抬头看着崇祯皇帝一行人远去的背影,回答道:“你爹跟得是朝廷的兵部尚书,管着这些将军的!”

言外之意,就是不同意了。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是她们想换就能换的。

崇祯皇帝并没有听信一面之词,派人入了宝应打听了下物价,核实那个妇人说得没错之后,才算是相信了。

不过他并没有做什么,只是继续领军前往扬州府城!

价格不是编的,历史记载,崇祯十五年江南地区的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我的钢铁萌心:以德皇之名 碧蓝航线界限 背剑之人 混沌不灭珠 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凡人策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吞天塔 我努力进监狱的那些年 剑道第一魔 山村情事 我在大唐做战神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傻驴驴驴驴驴驴驴驴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神豪的低调日常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谍海风雷 长夜谍影 大唐游侠儿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之暴力军团 才下刑场,便上战场 唐人的餐桌 
最近更新军火库:我有百万美貌大力女兵 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 请,卸甲! 骑砍明末:从刷满面板开始 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启禀陛下,状元郎他又又又开摆了 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 大秦我不是奸商 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 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 初唐瓜怂 魂穿之打造盛世 逆天!傻王布局逃京,皇帝傻眼了 故事连连看 被赶出侯府假世子靠科举逆袭权臣 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 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 侯府庶子?开局攻灭高丽自封王! 诸葛亮草船借箭,我射十万火箭!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叫天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txt下载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最新章节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