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叫天

首页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穿越从开荒开始 将门枭虎 抗战之血怒军团 金牌帝婿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叫天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全文阅读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txt下载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3章 对付曲阜孔家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165章对付曲阜孔家

据范景文所知,皇帝带出来的京营有十六万人马,但是留了三万多在蓟镇一线防御北方的蛮夷,由忠勇侯镇守;京师这边,就只有十三万人马,后续陆续又到了唐通、黄得功等部,大概到了十四万人马左右。

如果自己去清剿山东带走五万人马的话,京师这边就只有九万兵力了。

京师不可能没有兵力留守吧,这一来二去,皇帝还能带多少人马?

说真的,李贼大军和左良玉这股叛军联合起来,五六十万人马都是有的,皇帝就是把所有兵力都带上,至少在兵力上也是吃大亏的!

他心中计算着,但是却听崇祯皇帝淡淡地说道:“卿不用推迟出征时间,越早方能越快安排北上的百姓,不至于让他们饥寒交迫而生离死别!朕南下平定贼乱,只带五万人马便可。”

一听这话,范景文顿时大吃一惊,连忙奏道:“陛下,虽然兵贵精不贵多,可一旦兵力足够多,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且战场之上,胜负没有绝对把握,陛下切不可大意,还是要多带一些精兵为好啊!”

其他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甚至连司礼监这边,也纷纷劝谏了起来。从未有过,群臣如此一致的表现,他们实在是担心,就怕皇帝领兵打了几次胜仗,就自傲了,万一败了,刚有的大好局面又会土崩瓦解的。

一时之间,文华殿内,全是劝谏之声。

他们的劝说,都是有理有据,甚至引用了历史上骄兵必败的战例,就差明白说皇帝你飘了!

崇祯皇帝知道他们是为自己好,不过他还是打断了底下臣子的劝谏,然后严肃地问道:“如果朕多带人马南下,那么大军所需粮草从哪里来?够朕用么?”

一听这话,范景文等人,皆是无言以对了。

粮食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为什么要范景文领兵去平定山东的乱局,就是为了能有地方安置难民,解决部分粮食问题。

京师还要进行粮食管制,同样是因为粮食不够。

军队要打仗的话,那粮食是要放开吃的,吃不饱就肯定打不了仗,兵力越多,消耗的粮食就越大。就目前来说,京畿之地这边根本无法承受大规模的兵力出征!

看到底下这些臣子都不说话了,崇祯皇帝却还没完,继续又说道:“如果真把兵力都带走平叛,万一流贼趁着朕领兵南下之际又蹿来京畿之地,把难得恢复了太平的京畿之地又祸害了,怎么办?”

文华殿内的众多官员听了,再次无言以对。

为什么贼军会越剿越多,就是因为其流窜祸害地方。至少一开始的时候,朝廷官军要想打败流贼是很容易的,但是架不住流贼和朝廷官军捉迷藏,平定了甲地,流贼就祸害了乙地,朝廷官军赶到了乙地,流贼又去祸害甲地,最终导致各地都是民生凋敝,民不聊生!

京畿之地好不容易太平下来,正是百废待兴,重建家园之时,如果被流贼再来祸害,那是真的想死的心都能有,这样要想天下太平,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看到他们都不说话,崇祯皇帝便严肃地说道:“因此,朕要领兵南下打通漕运,但是京畿之地也必须留下一定的兵力留守,不至于流贼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把京畿之地又祸害了。”

说到这里,他看向范景文,又道:“卿领兵去平定山东,速度也要快,然后可领兵西进,驻扎兵力于大名府一线,替京畿之地守好门户,威胁河南流贼地盘。在此之前,真定府一定要守住,须得屯重兵,可支援大名府,也可支援晋中地区,防止晋地再乱。朕沿运河南下,就能清理出一条安全的漕运河道,就能替北方输送粮草物资。朕带五万人马,已经是尽可能多带了!”

北直隶的最南边府是大名府,成长条状插入河南和山东的中间,离河南的开封府很近。而如今的河南地区,包括晋南部分地区是属于李自成的势力范围。因此,崇祯皇帝就有这个交代。

此时,听到崇祯皇帝的分析之后,范景文顿时感觉到他肩膀上的担子也很重了,立刻认真地说道:“微臣定当尽早安顿好山东,而后回师大名府沿线驻扎,以防贼军再窜入京畿之地。”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道:“传旨保定总督邵宗元,移驻真定府,拨京营三万人马加强真定府和大名府的战备,以防御为主。”

顿了顿之后,他又吩咐道:“地方衙门,也要注意训练民壮,至少要进行城防演练,万一有贼军来攻,地方必须要坚守待援。贼军讨不到便宜,才不会继续深入京畿之地。”

他的计划,就是以京营精锐为机动力量,驻扎在关键地点。地方上则是训练民团,以守城为主。如此结合,当能最大程度的守好京畿之地。如果只是依靠正规军的话,那是不可能防御那么大的地区!

兵力确实紧张,这样布置下去,京师也就只有一万京营精锐了。

不过北方有周遇吉的三万人马守住,不让敌人从长城一线破关,而晋北那边的土默特部都已经被清剿,留下了缓冲区,也不可能有敌人从晋北杀进来。就算杀进来,大同、宣府一直是大明朝九边重镇,不是他们可以随便杀的。

晋南这边,战备就稍微弱了一些,雁门关的守军已经前移,去往太原一线防御部署。如果有警讯的话,在真定府的京营精锐,就能通过固关增援。

从这番部署来说,京师留一万京营精锐,也该是够的。

就这么算下来,崇祯皇帝能带去南方的兵力,最多也就是五万人马而已了。

兵事上的事情说得差不多了,崇祯皇帝的表情严肃了起来,扫视文华殿内的所有官员,严厉地说道:“天下还在大乱,民不聊生,此乃朝廷失职。如今朕已平定了京畿之地,当所有官吏齐心协力,维持来之不易的局面。不管何地百姓逃奔北地,皆是朕之子民,必须如同家人一样照顾,切不可再让他们生离死别,再现人间惨剧。诸卿可能明白?”

“微臣领旨!”范景文等人听了,皆是齐声回应,不敢有违。

崇祯皇帝盯着他们,继续说道:“若朕发现有官绅只顾一己之私,而不管他人死活,则不配为朝廷命官,不配当父母官。告渝天下,当谨记朕之旨意!”

范景文等人听了,还能有什么好说的,自然回奏道:“微臣领旨!”

崇祯皇帝还没完,就叮嘱他们道:“冬季即将来临,除了粮食问题之外,还有取暖问题。石炭的开采,一定要加大,且不允许私卖,和粮食一样采取管制,争取所有百姓都能用上石炭,等过了这个冬天,产量大起来之后再另说!”

没等底下臣子们说话,他就像一个唠叨老父亲一样又吩咐道:“还有,要记住,石炭的取暖,必须要通风,烧石炭的废气由烟囱排出去,要不然很可能会死人。这是因为石炭的废气中存在有害的东西,人不能吸入过多……”

古人其实已经认识到一氧化碳害死人的现象,但是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事实上,哪怕到了后世,也依旧有一氧化碳中毒死的,崇祯皇帝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这样也能显得他这个皇帝非常爱护百姓!

除此之外,也是在布局。为他之后会为了普通老百姓而大发雷霆,做出一些事情做出铺垫。

因此,此时的崇祯皇帝,就不介意多费些口水,塑造出一个爱民如子的皇帝形象!

从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给予了关心。当然了,事情也确实是在做的,而不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范景文等人听了,都是一一记下,不敢有违。毕竟,这是大义!

厂卫这边,也刻意把皇帝的这些爱民举措,通过他们的渠道传出去,顿时引得京师上上下下皆是感激他们有个好皇帝。

特别是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的一万多家属,更是深有感触,主动参与到称赞皇帝仁德的事情中去了。

崇祯十七年十月中旬,崇祯皇帝宣布御驾亲征南边贼寇。

太子朱慈依旧监国,继续实施崇祯皇帝制定的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

孔有德、耿仲明手下军队,再加贺赞、魏师贞、刘九卿、宁龙等拥有爵位的总兵共计五万人马,随首辅范景文征讨山东贼寇,随行还有在京师挑选出来的大批文官。

这些文官到了山东之后,就会在地方走马上任,做好稳定地方事务的事情。孔有德和耿仲明则会留在登莱两地,重开造船厂,吸引一批难民在造船这条产业链上干活。

而崇祯皇帝本人,分别带了黄得功、吴三桂、唐通、高一功、李来亨以及在宣府养好伤返回的马科等人,共计骑军一万,步军四万,总共五万人马南下。

其他总兵领三万人马前往保定和保定总督汇合之后,南下真定府驻扎。

一时之间,朝廷精锐的京营,不断地从京师开拔,浩浩荡荡地离开。

田间地头,依旧在忙碌的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他们不知道朝廷的部署,只是看到皇帝领军出征。对于皇帝的领兵打仗,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因此,也能安心劳作,而不用担惊受怕。

崇祯皇帝只是带了路上用的粮草,沿着运河南下,有船运输,就能省下很多力气。

从京师到通州,再到静海,到河间府之后进入山东地界。大军所过之处,漕运总督左懋第跟随,立刻重新安排漕运事项,保证漕运能在用时便能用。

左懋第,崇祯四年中进士,然后在韩城当县令,治理地方有功,然后升到朝堂上,在当户科给事中的时候曾上书提出时局有四弊:民穷、兵弱、臣工推诿、国计虚耗。这四点也确实切中时弊,但是提出来归提出来,根本没法解决。

他于崇祯十四年开始当漕运总督的时候,又给崇祯皇帝上奏:“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

怜悯世人之心,跃然纸上。

在原本历史上,他奉旨出使被满清占据的京师,多尔衮威逼利诱,想尽了办法想让他投降满清,但是他不为所动,并自比苏武。软禁期间,写“生为大明忠臣,死为大明忠鬼”的对联贴在门上。最后多尔衮没办法,便把他抓入大牢严刑拷打,依旧不屈,最终左懋第被杀,被誉为“明末文天祥”。

这样的人才,崇祯皇帝肯定是要用的,就把他从南方召了回来,重新任用他为漕运总督。

漕运总督可不只是说是当货运的,特别是在这明末时候,乱世之中,那是要带兵维护运河稳定的。不但要知兵,还要懂民政。怎么样保证运河畅通,是非常考验当官能力的。

崇祯皇帝领兵沿着运河南下,可以先犁一遍运河两岸。但是之后的漕运事务,一样是很重要,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而左懋第有这个才能,又有过漕运总督的经验,因此,崇祯皇帝毫不犹豫地让左懋第再次担任漕运总督一职。

一路沿着运河南下之时,越往南走,就越是看到越来越多的难民北逃。

对此,左懋第就很感慨地对崇祯皇帝奏道:“南方多粮,少有饥荒。而北地荒芜,稍有不慎,便是饥荒。可如今,南人北逃,却不顾及北方冬季少吃之忧,该因兵灾猛于饥荒也!”

兵灾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降临,可能今天还是你好我好太平无事,可睡到半夜突然就来了贼兵,抢财物算是好的,杀人放火也不一定。这种提心吊胆不知道下一刻会怎么样的日子,没几个人能受得住。

饥荒虽然是要饿肚子,但是因为有预见,所以心里有底,不管是未雨绸缪也好,还是寻找吃的,总之,好过天天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

这便是兵灾猛于饥荒了。

这个道理,崇祯皇帝当然明白,他很有感慨地一叹,然后说道:“朕不能保天下太平,实在有愧于百姓。如若被朕发现官绅有不善待于百姓的,定然饶他不得!”

皇帝是不可能有罪的,左懋第听了,连忙奏道:“皆因贪官污吏之故也,陛下爱民如子,世人皆知!”

其实,崇祯皇帝已经被忽悠,下了好几次罪己诏,承认自己做得不好。皇帝的权威,早就被文官给玩没了。

没有了权威,谁把皇帝当回事?

也亏了崇祯皇帝领兵打仗,并且是打胜仗,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敌,这才重建了皇帝的权威。也只有这么一条路,才能重建权威。这时候,可没人敢说是皇帝不行了!

真要是皇帝不行,那皇帝是怎么力挽狂澜的?既然是皇帝本身没问题,那以前的问题,肯定都是贪官污吏的锅了!

此时,崇祯皇帝听到左懋第的话,只是微微一笑,却不说话,用握着马鞭的手一指道路两侧的田地道:“自进入鲁地以来,朕一直在观察,为何这边的田地,皆是荒废,无人耕作?”

北直隶地区,百姓的热情很高,哪怕是到了秋冬时节,也在伺候土地,就等着来年春季的时候能省力一些,或者多弄点肥力之类的。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说道:“要说兵荒马乱,至少这边应该还成吧,为何不见百姓劳作?这些都是何人的田地?”

左懋第之前就当漕运总督的,因此,对于运河两岸的情况,都有所了解的。

此时一听皇帝的话,便连忙奏道:“陛下,这些粮田皆是曲阜孔家的。”

崇祯皇帝为了对付孔家,早就有过调查,自然是知道的,此时故意提出来,就是开始对付孔家的前奏。

此时听到左懋第的话,故意惊讶道:“此乃东昌府,曲阜孔家可不在东昌府啊?”

左懋第听了,苦笑道:“回陛下,曲阜孔家的粮田,不只是在曲阜,也不只是在兖州府,北直隶、整个山东,南直隶,还有河南那边,临近各省都有曲阜孔家的粮田。”

“哦?”崇祯皇帝听了,装出第一次听到,很是震惊道:“孔家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粮田,这比朕都要多了啊!”

皇帝的粮田,也就是皇庄,其实就没多少。传说被李自成烹了的福王,万历赐给他的粮田,多到整个河南都是之类。其实压根就不是真的!

皇帝能赏赐的田地,只能是从官田里出,不可能把私田赐出去。并且明朝的皇帝,那是养猪的,连出城祭祖都要经过地方官的同意才行,又怎么可能去管理非常多的粮田。

其实是粮田的收租,由地方官收取,然后折算银子给福王,一年大概是两万两,供福王府开销之用。

当然,福王还有其他财路,比如城里的铺面什么的,就不包括了。

崇祯皇帝在后世的时候,看过黄仁宇的着作,知道了这一点。如果要说田地真正拥有最多的,就是曲阜孔家!

本来的话,朝廷分给曲阜孔家的祭田,那是不用交税的。但是到了朝纲败坏的年代,不要说祭田,私田也不可能交税。只是曲阜孔家的土地兼并给朝廷带来的损失,就不知道有多少!

从方方面面来说,曲阜孔家必须要打倒。

但是,曲阜孔家要在这个年代打倒,那是真不容易的。

崇祯皇帝手中已有证据,可以证明当代衍圣公阿谀奉承李自成,在如今这个背景下,他要治当代衍圣公,估计不会有臣子反对。

但是,崇祯皇帝要做的,不是换个衍圣公,而是要把曲阜孔家打倒,这就会很困难了。

对文官来说,换个衍圣公,可以,废了衍圣公,不可以!

这便是冲突的所在了。

因此,崇祯皇帝要做的,是把整个曲阜孔家都弄臭了,然后他就可以说,看看,朕就是想换个人当衍圣公也不行啊!

只有这样,才能把衍圣公给废了!

此时,左懋第听到崇祯皇帝的感慨,无话可说。

谁让曲阜孔家传承千年,人家有那么多田地,又有什么奇怪的?

这边正在感慨着呢,忽然间,前面传来了嘈杂声,甚至都影响到了军队行军,这让崇祯皇帝和左懋第都有些意外。

朝廷在运河北方的船只并没有多少,因此,船只就都用来装粮草辎重和盔甲之类,军队的行军,都是沿着运河两岸步行的。闹事的这边,刚好是崇祯皇帝所在的这边,他便皱着眉头对身边陪同的方正化说道:“派人去看看,怎么回事?”

通常情况下,老百姓都是怕军队的,因此看到军队来,会远离军队。更不用说,明末时候,官兵如同土匪一样,军纪非常差,就更是让百姓畏之如虎。

京营南下,虽然秋毫无犯,队伍严整,但是也同样没任何人敢有胆子冲撞军队。

因此,崇祯皇帝就有点好奇。

只是一会之后,队伍又重新行进,但是前方的嘈杂声却还是有,不过是移到了一边。

奉旨前去查看的锦衣卫校尉很快就赶了回来,向崇祯皇帝禀告道:“陛下,是许多百姓看到军中有女兵,不少女人,还有他们的女儿什么的,都跪地求收留,阻拦了军队行军。”

兰陵营的主要职责是救治伤兵,然后是起一定的宣传作用。这次在京师休整的时候,崇祯皇帝下旨兰陵营扩编,也可以到教坊司招收女兵,因此,兰陵营已经扩编到了两千六百多人。

这次南下征战,兰陵营自然是带着的。

都是女兵,英姿飒爽,排成了很长的长队行军,自然也非常引人注目。

崇祯皇帝听了禀告之后,便策马前行,过去看看情况。左懋第自然是作陪,跟在身后侧的。

就见前面不远,跪了至少一百来个女子。在她们的身后,有她们的家属在,也跟着跪在那里。还有不少人都往这边聚集,有女人的,也跟着在跪。

崇祯皇帝发现,这些都是北逃的难民,拖家带口的,一个个神情都是很憔悴。

兰陵营主将刘玉兰看到皇帝过来,便连忙过去禀告道:“陛下,她们都是饿的,看到军中有女兵,就想加入军队混口吃的,如此能给家里人节省点粮食。可是,她们这种面黄肌瘦的,就是收了,也跟不上队伍,她们就全跪下了。”

重男轻女,在这个时代自然是很正常的现象。当这些难民北逃的时候,发现粮食不够时,卖儿女也是会先卖女儿。军队中有女兵,至少有吃的。走投无路之下,这种情况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崇祯皇帝南下平叛,自然不会打出旗号,告诉贼人说我来了。因此,沿途的百姓并不知道这支军队是皇帝亲自领军。

此时,他们看到一个将领模样的人好像是更大的官时,便又想拥向崇祯皇帝这边求告。但是,皇帝身边不是一般人能靠近的,立刻有外围的锦衣卫校尉把她们都拦住了。

崇祯皇帝没有出面,只是转头看看左懋第这个漕运总督。

左懋第心领神会,便过去劝说这些百姓,说皇帝已有安排他们,告诉他们如何做。

至于崇祯皇帝,他当然是继续行军了。

收留这些百姓,并不现实。他是去打仗的,不是游山玩水。并且只要开了这个头,那就会源源不断地有人把希望寄于这支军队,到头来,恐怕粮草都不够行军了。

左懋第还在后面处置,崇祯皇帝便看到李来亨快马从前头返回,他顿时心中一动,知道是自己安排的事情妥当了。

果然,李来亨到了御前之前,便翻身下马禀告道:“陛下,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当了,过了东昌府之后,便能看到了。”

崇祯皇帝听了,微微点头道:“做得不错!”

李来亨见他没有其他吩咐,便回转自己的部队去了。

这个事情,还必须是他们这些投降的李自成手下去干,才会少一些约束,办得顺利。

曲阜孔家,等着吧!

过了好一会之后,左懋第才追上了崇祯皇帝,有些感慨地说道:“南方贼乱更凶,不少地方逃难,都已经出现卖儿卖女的情况了,真得是……百姓苦啊!”

他本来想说,民不聊生,但是感觉又不妥,便稍微换了下话来表达看到的情况。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表情严峻,显然是心中很不开心。

三天之后,过了东昌府,一路继续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

崇祯皇帝走着走着,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即对左懋第说道:“左卿发现没有,似乎北逃的百姓少了不少。”

左懋第也是注意到了,很是奇怪,猜测道:“该不会是南方贼乱减缓了?”

以他的眼光,能看得出来,北逃的难民,还没达到他估计的人数高峰。应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逃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一直到皇帝率领的军队出现在南方,有看到迅速平定乱局的期望,那百姓才不会背井离乡地去逃难。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有势力拦住了北逃的百姓。

崇祯皇帝听了,假装不知道,还高兴地说道:“如果南方贼乱能减缓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

进入兖州府地界之后,北上的难民数量进一步减少,就算是再迟钝的人,都能发现这点。

可随后,等军队到达安山湖区域时,左懋第发现,北上的难民又多起来了,并且不少人的情绪似乎还很激动。

崇祯皇帝明知故问,当即说道:“似乎有些奇怪,来人,去传几个人过来问问情况。”

他的旨意一下,自有锦衣卫校尉去拦了一些人过来。大概是有三家人,十来个的样子。看他们身上的穿着和气质,大概有两户是农户,一户该是读书人家。

他们到了崇祯皇帝面前,看到这里又是将军又是穿大红绯袍的大官,一个个都有些害怕。

崇祯皇帝自然是要把控现场的,因为这是导火索,就听他开口说道:“你等不用害怕,我们乃朝廷官军,京营精锐,打败过李贼大军,更是灭了几万建虏的。对于百姓,可有曾见过半点骚扰?”

听到这话,这三家人互相看看,脸色果然好了一些。

于是,崇祯皇帝便开始问话了:“之前看到北上的百姓很多,但是这段时间来却似乎少了很多,不知道这是为何,们知道么?”

听到这话,其中一个看着像农妇的,在犹豫片刻之后便开口先说道:“还能是什么,一路过来都是曲阜孔家的田地,都说曲阜孔家是圣人之后,感觉总是好人,就都去了曲阜,看能不能求得一点吃的了。”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便微笑着立刻接过话题说道:“不错,曲阜孔家便是孔圣人之后,倡导礼义廉耻,为天下人之榜样……”

听他在夸那曲阜孔家,这农妇该是个脾气不好的,竟然打断了崇祯皇帝的话道:“榜样个屁,他们……”

方正化一听,顿时大怒,竟然在皇帝面前污言秽语,当即厉喝道:“休得放肆,岂容在……”

那农妇本是气往头上冲,就以平时的习惯说话了,但是被方正化一喝,顿时就吓到了。

毕竟方正化是宫里的太监,又管过军队,还跟随皇帝南征北战,不要看他平时一般笑呵呵的,但是一旦他发威,自有一股威势在,估计没几个人不会心惊胆战的。

崇祯皇帝一听方正化要坏好事,便立刻不满道:“这里有你凶的时候么?”

虽然方正化是他的贴身太监,但是要搞孔家的事情,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方正化都不知道他有布局设计曲阜孔家的。

方正化一听皇帝这话,顿时大惊,连忙退下了。

然后崇祯皇帝便露出微笑,对那农妇说道:“不要害怕,把你知道的情况给我们说说,就给一袋米当酬劳吧!”

说完之后,他一示意,自有锦衣卫校尉,去取了一小袋米过来。

那农妇一见,顿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当即豁出去说道:“我们听说之后,也跟着去曲阜了,想要求点吃的,结果没想到,那些孔家人真不是东西,不给我们吃的也就算了,还打我们,让我们滚。我就被他们打过……”

说到这里,他还扯过躲在他身后的一个小男孩,把他的左脸侧过去,让崇祯皇帝能看到,同时怒气冲冲地说道:“看看,连小孩都打,这脸上的印子都过去了两天了还在!”

崇祯皇帝一听,假装不相信地说道:“不可能吧,这该是孔家个别人所为?”

说着这话时,他还看了一眼站在他身后侧默不作声的左懋第。

就见左懋第一脸凝重,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问题。

崇祯皇帝才不管他,转回头,看着面前的三家人。

那农妇听到他似乎不相信,便立刻气愤地说道:“怎么可能是孔家个别人,他们都把路给封了,一堆人堵着,敢去的就打;然后我们好多人也以为是少部分人这么干,真正的圣人之后,肯定不是这样的,就不走官道去曲阜,结果到处都是孔家的人,不让人去曲阜,去就打……”

说到这里,她用手一指另外两家道:“要不信,你问他们两家,看看,他们身上都有伤,那身泥巴,该是被推倒在沟里了吧?”

看到她控诉曲阜孔家,面前的将军大官什么的,并没有为难,另外一家农户也跟着控诉了起来,证明曲阜孔家是集体出动,四处拦截,不让人去曲阜。

也就那家读书人模样的,并更没有控诉,而是在那唉声叹气的。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怒了,当即转头看向左懋第道:“没想到曲阜孔家竟然是如此为人?”

左懋第有些沉默,想了下还是回答道:“或许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吧?”

他其实真没猜错,曲阜孔家是真有难言之隐。

大规模的难民要去曲阜,就算是换了太平年间去讨食,都不见得曲阜孔家会放粮赈灾,更不用说,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岁月了!

除此之外,李自成领大军去过一次曲阜孔家,虽然没有杀人,但是也追赃助饷走了好多粮草,这让曲阜孔家的积蓄一下就少了很多。这么一来,就更难让曲阜孔家把粮食拿出来赈灾了。

并且李自成大军在曲阜孔家的时候,发现孔家有隐藏粮食财富,因此到了后来,那是挨家挨户的搜。还是那句话,虽然没有杀人,但是曲阜每家姓孔的,都难免受气。

但是,他们对李贼大军,可不敢怎么样,只能是把这气给憋着。

等到难民去曲阜的时候,孔家的人就把这气给撒出来了。治不了流贼,还治不了难民?

想到曲阜来抢吃的,没门!

当然了,一开始的时候,可能还只是拦人,说什么没粮,要他们别去之类的,但是架不住源源不断地难民都去曲阜,耗掉了孔家人少有的一点耐心,自然是拳打脚踢了。

不过,崇祯皇帝才不管这个背景,因为这种局面,就是他让李来亨营造出来的。引导难民那边知道,曲阜孔家的粮田连绵几个省,岂会没粮?而且还是圣人之后,讲究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为世人之榜样,肯定会赈灾不是!

就这样的逻辑,逃难的难民一听,自然是都赶往曲阜去了。只要有一线希望,那对他们来说就可能会活下来了的。

此时,就听崇祯皇帝恨声说道:“这到处所见的田地,都是孔家的田地,孔家的粮食能少?他们享受朝廷恩怨,受封衍圣公,却不思报国,危难时刻同舟共济,更忘记祖宗训导,如何能为世人之榜样?如此对待受难之百姓,这是孔圣之后……”

面对他的质问,左懋第无言以对,至少就他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确实难以解释。

崇祯皇帝看他如此,便厉声喝道:“来人,去查清楚报来!”

“奴婢遵旨!”被训斥了的方正化,此时不敢怠慢,连忙答应一声,然后立刻指挥一些人赶紧去核实。

边上的三家人,看到这个将军很愤怒,特别是那农妇,很是高兴,总算有人能为他们出头了。但是,边上那个读书人却是吓坏了。

他自然比那两家农户要有见识,看到穿大红绯袍的那个朝廷高官竟然只是站在这个将军的身后一步,一看这架势,就是以这将军为主,他就很惊讶了。

等到方正化说话,他又听出来,这嗓音有异,似乎是个阉人,但是他也没见过现实中的阉人,还不敢确认。

但是到后来,方正化说得“奴婢遵旨”,却给他把所有事情都解惑了。

没有别的,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眼前这位将军打扮的人,其实是当今皇帝!

皇帝亲自领兵打仗,而且还武勇盖世的事情,早就传到江南这边来了。也是如此,他们才知道北方已经太平,就往北方逃难了。

但关键是,传说中皇帝又是单骑破关,又是阵前单挑奴酋,这在他们的想象中,该是虎背熊腰的那种北方大汉,很有威猛,一看就非常有力气的那种。

但是偏偏崇祯皇帝其实不是这样的身材,就让他没能一下联想起来。

如今方正化自称“奴婢”,又是“遵旨”,那铁定是皇帝没跑了的。

于是,他膝盖一软,当即赶紧带着家人跪地磕头道:“草民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他人听到,都有点傻眼,有点懵。

听着好像说面前这人是皇帝,但是,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过,有一天他们和皇帝会如此面对面,还说上话来的!

崇祯皇帝看到这一幕,便微笑着说道:“朕领兵南下平乱,你们不要声张。曲阜孔家的事,朕会为你们做主!”

听到这话,那农妇直接傻眼了,原来刚才和她说话的这个人,竟然是当今皇帝!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我的钢铁萌心:以德皇之名 碧蓝航线界限 背剑之人 混沌不灭珠 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凡人策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吞天塔 我努力进监狱的那些年 剑道第一魔 山村情事 我在大唐做战神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洛公子 开局被陷害,我原地突破绝世医仙 沐沐你别闹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谍海风雷 长夜谍影 大唐游侠儿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唐人的餐桌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最近更新重生驸马:开局被公主捉奸在床 穿成傻王爷,每天都让反派破防 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 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 勾搭皇子后要退婚?我直接停了皇帝金库 大秦:始皇诈死,我登基而上! 开局拒婚,皇子归来后杀疯了 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 李世民穿越赵构! 失忆九年,大明成世界霸主了? 穿越成貂蝉,乱世中开启别样人生 无敌小公爷 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 大明:拘灵遣将,被朱棣直播曝光 我的红楼穿越怎么是这样子啊? 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三国异术:发明开启乱世新局 幽默风趣解读陈士铎医学全书 一本万道书:六皇子他赢麻了!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叫天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txt下载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最新章节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