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魂之一统山河

一夫1950

首页 >>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 >>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大明第一搅屎棍 军工科技 大唐:开局迎娶长乐公主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满唐华彩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 一夫1950 -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全文阅读 -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txt下载 -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楔子 困雁门君臣丧胆 劫虏营龙虎同心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楔子困雁门君臣丧胆劫虏营龙虎同心

隋大业十一年九月,边关重镇雁门城黑云压城,杀气冲天。数十万突厥武士在他们的杰出领袖始毕可汗的指挥下,正向雁门城发起一轮接一轮的猛烈攻势。只见阵阵箭矢抛石铺天盖地射向城头,压得守军几乎无法抬头。随着始毕一声令下,全副武装的突厥武士挥动着大刀长矟,口中发出狼嚎般瘆人的呐喊冲向城头。他们冲到城下,有的借助云梯直接攻向城头,有的干脆顺着城墙徒手攀附而上。远远看去,就像是一群蚂蚁密密麻麻地附在城墙上快速的蠕动。不用说他们是剽悍无敌的突厥武士,仅仅是这阵势,就足以让人魂飞胆裂了。

然而,城上的守军却并未被敌人所吓倒,或许是为了保卫皇上,或许是因为他们更清楚只有击退进攻者自己才能活命,他们似乎忘记生死,用一阵阵箭矢,用滚木礌石,用刀枪棍棒,用拳脚,甚至用牙齿阻击着汹涌而上的进攻者。敌人一片片的横尸城下,他们自己也不断倒在城头或栽落城下。到处都是尸体,有隋军的,也有突厥的。人类最珍贵的生命在这里似乎分文不值却又重于泰山。在守军的英勇抵抗下,突厥人的攻势又一次被击退了。

大约在一个月前,隋朝那位野心勃勃、多才多艺的风流天子杨广在巡视北方边境时,忽然接到已下嫁突厥为可敦的义成公主的密信,说突厥始毕可汗要偷袭御驾。杨广闻讯大惊,急率扈从逃往雁门郡。次日,始毕可汗便亲率二十万大军杀入隋境,以横扫千军之势席卷整个雁门郡。铁骑踏过,雁门郡四十一城中仅有雁门城与崞县还在隋朝掌握,其他三十九城都陷落于突厥人之手了。八月十二日,杨广率队刚刚进入雁门城,始毕可汗便率领突厥铁骑尾随追至。而此时雁门城内的军队仅有不足二万人,可谓众寡悬殊。更要命的是雁门城内粮草本就匮乏,杨广的到来,又使得城内陡然增加了万余人。因此,城内并没有足够的粮草供应军中将士。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平时整日围着杨广拍马屁的“贤臣谋士”们却一个个吓得只是两腿打颤,哪还有什么主意了。当然,也有几个“出类拔萃”的壮着胆子献上“奇谋”,有的建议将城中财帛尽数交给始毕可汗,与之谈判约和;有的建议率军突围逃离雁门城。最后,还是内史侍郎、国舅萧瑀献计道:“始毕狼子野心,岂肯与我约和?陛下万金之躯,更不可冒险出城以求侥幸。依臣之见,莫若坚守城池,悬重赏以挫突厥之锐,并征四方之兵马速来勤王。突厥风俗,可敦颇预国事,今义成公主在突厥为可敦,何不遣使告之,使其设法招始毕归国?纵使事不能成,亦无所损。”

到了这时,一向喜欢统率大军四处耀武扬威的杨广已失去了往日的专横跋扈,变成了从谏如流的“明君”。他立即接受了萧瑀的建议,亲自到军中鼓舞将士斗志,当众承诺自己脱离险境后,凡守城立功者无官直接授六品官,赐绢帛百匹,原本有官位者依次加赠。与此同时,降诏令各地兵马到雁门郡勤王,并派人到突厥国内联络可敦义成公主。然而,派往突厥的使者至今未返,而勤王兵马虽已陆续赶到雁门城附近,却因惧怕突厥而不敢直接来到城下勤王,他们大多停留在忻州境内的忻口寨等待他路援军。但此时的突厥大军却不断发动着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进攻,雁门城内却已是粮草乏绝,危在旦夕了。

此时,杨广正龟缩在雁门城官衙瑟瑟发抖,往日的万丈雄心早已化作懦夫鼠胆,外面那壮烈的战争场面,丝毫也无法引起他昔日讨伐四方时的诗意。虽然他曾多次统率数十万大军驰骋沙场,虽然曾有无数将士就在他面前倒下,但他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战争会死人,更没有想过战争会威胁到他本人的生命。可现在,他终于意识到了战争的可怕,也意识到以前他所以喜欢战争,只是因为在战争中失去健康、亲人乃至生命的不是他本人。几天来,他一直在担惊受怕中暗自饮泣,那哭肿的双眼虽然紧闭着,但泪水却依旧夺眶而落。此时此刻,只有一个问题在他脑海中反复萦绕:“我为什么要来巡视北边!为什么!”他悔恨,他遗憾,但他悔恨和遗憾的仅仅是一时冲动导致了自己身临险境,却从未意识到自己还有什么其他过错和缺点。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只不过是智者之千虑一失。而这也就意味着,他个人的厄运不会结束,因而大隋王朝和天下百姓的噩梦也只是刚刚开始。

天近傍晚,突厥人终于在连续五轮猛烈进攻失败后,撤军回寨了。此时的雁门城,残阳如血,阵阵微风吹来,裹挟着缕缕刺鼻的血腥。看着满地的尸体,城内将士又一次感受到了鏖战后的战栗。“援军何时才能到来?”他们暗自发问,心中塞满了绝望。

深夜,月亮怯生生地躲在云层的背后,不再发出她那原本就不太明亮的光芒,雁门城内外被无边黑暗所笼罩,绵延百里的突厥大寨一片寂静。偶尔会有一阵巡逻游哨杂沓的马蹄声响起,但很快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了。此时此刻,没有人注意到一支约有百人的铁骑疾行在夜幕之下。他们人人身穿皂衣,臂缠白布,胯下战马尽皆衔枚裹足,犹如一柄利剑,直插向突厥大营。来到大营前,他们迅速砍倒寨栅,随即便犹如一阵疾风,横扫而入。宁静的突厥大营顿时炸开了锅,刺耳的报警号角声,突厥武士的喧闹声,马蹄杂沓声,被砍杀的突厥武士的哀嚎声连成一片。还在梦中的突厥武士一个个揉着惺忪的睡眼,提着兵刃奔出营帐,乱纷纷加入战斗。满寨都是奔跑的身影,整个突厥大营顿时变成了混乱的地狱。

袭营隋军飞一般地深入寨内,在他们的身后,留下的是横七竖八的遍地尸体和伤兵。在这支铁骑之中,有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身高八尺五六,宽肩膀,细腰身,一张国字脸因风吹日晒而略显微黑,两道剑眉含威,一双星目溢慧,虽然乳气尚未褪尽,却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冲天英气,让人一望而生敬畏之心。头戴黄金盔,身着黄金甲,胯下一匹纯白战马,背后插着两把宝刀,了事环上挂着一杆铁枪,足有六七十斤重。手中挽着宝雕弓,不断从箭壶中抽出大羽箭,那箭大小轻重足足超过寻常箭矢一倍,从他手中频频射出,转眼间早有十几名突厥武士应弦身亡。待杀到近处时,他又插弓摘枪,把一杆枪舞得漫天寒彻。枪到之处,血光飞溅,惨叫之声不绝,面前的突厥军马就如同劲风伏草,一片片倒地身亡。直杀得突厥武士口中叫着“大隋娃娃厉害!”四散奔逃。

此人正是当朝贵胄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原来这李渊一族,乃是北方大贵族,世代官爵显赫,尤其是李渊祖父李虎更可谓南北朝时期的风云人物。早在西魏时,便以佐命之功与后来的北周创建者宇文泰等并称“八柱国”。周朝建国后追封唐国公,隋文帝篡周称帝后,李氏封号不改,继续为本朝显族。如今李渊官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驻守河东。突厥兵围雁门后,各地纷纷派兵勤王,李渊正在河东剿讨贼寇,不得脱身,故此特派世民率军随大将云定兴前来勤王。但当他临近雁门时,却发现诸路勤王兵马并不敢杀到雁门城下救驾,而是在离雁门不远的忻口寨驻扎下来。大帅卫文昇几番聚众商议退敌之计,众将皆畏缩不敢向前。世民便出列献计:将寨中军马夜出昼返,使突厥以为隋军勤王之师日至,因而心生畏惧,自行退去。但七八天过去了,却仍不见突厥撤军,世民又自请率铁骑百人,夜袭敌营,以便进一步震慑敌军。卫文昇等别无良计,只好令世民前来劫寨。

此时,在世民身后还紧随着三员猛将,一人手舞一杆宣花巨斧,一人手中一杆大刀重三十余斤,一人手使双刀、背插弓箭。这三人各摆兵刃,奋勇冲杀,所向披靡。原来这使斧的唤作马三宝,使大刀的唤作杨六才,使双刀的唤作钱九陇。这三人原本都是唐国公府中的家奴,跟随李渊多年,忠心耿耿,武艺高强,被李渊视为心腹。自李渊成为封强大吏后,便将他们提拔为军中将领。此番世民从军勤王,李渊担心他初上战场,又生性不知道个怕字,深恐他一时逞强,有个闪失,故特让此三人随行。却不知世民初到战场,就如猛虎上山,蛟龙入海,立时大显神威,哪里还用得着三人保护!三人只好努力紧随其后,以防万一。一行人奋勇冲杀,直把个突厥大营搅得翻江倒海一般。

然而,突厥人毕竟以骁勇强悍着称,他们很快便从最初的惊慌中镇定下来,纷纷冲出营帐加入战斗。但世民哪肯将这些蝼蚁般角色放在眼里,只管向人多处直杀过去,麾下百名铁骑在他的率领之下,就如同虎入羊群在敌军中横冲直撞,乱杀乱砍,所到之处,莫不人仰马翻。转眼之间,已连闯数座敌营。正杀得性起之际,忽见前方有一支队伍呐喊着杀了过来。为首的四员大将,乃是阿史那四兄弟:阿史那古、阿史那力、阿史那裴、阿史那罗。此四人都是突厥勇将,曾随突厥启民可汗东西征杀,多立战功。此时见有隋军劫寨,未及披挂,便携带兵器聚集数十将士前来迎战。当他们发现劫寨隋军也不过百十来人时,登时胆气益壮,便上前拦住世民。大哥阿史那古首先纵马上前,高声叫道:“甚人不知死活,敢来劫我突厥大营?”世民也不答话,拍马向前,抖枪便刺。阿史那古摆矟招架,两般兵器刚一相交,阿史那古顿觉两臂发麻。后面的三兄弟见世民来势凶猛,一拥而上,围斗世民。世民身后杨六才、钱九陇见状,哪里肯让世民独斗四兄弟,当即也飞马上前,与四兄弟杀作一团。战至四五个回合,世民突然抬枪奋力一拨,那阿史那古手中矟登时脱手飞出,随手又是一枪,刺中阿史那古咽喉,挑落马下。顺势又将长枪横扫,直取阿史那力。阿史那力一时不及躲闪,头颅早被扫去半边。阿史那裴一见大哥二哥阵亡,不禁内心慌乱,刀法大乱,被杨六才一刀砍于马下。阿史那罗自知大势已去,转身就逃,被钱九陇取下弓箭,一箭射中后心,仰身栽落马下。突厥武士见四员主将身亡,立即一哄散去。

世民杀散敌军,回身却不见了马三宝。世民知他天性粗豪,一旦来到战场,便一心要杀敌争功,哪还记得要保护主子,必是早已当先深入敌营去了。他举目四望,但见前方的邻寨正杀气四起,料定马三宝必在那里,于是手中大枪一挥,将士们便冲杀了过去。

刚来到这座营寨,世民便发现此寨与之前的敌寨不同,不仅规模宏大,而且队伍整齐,衣甲鲜明,并不甚混乱。原来突厥人扎寨,一向是将可汗所在的牙帐置于大寨中央,四周设四座核心营寨,各核心营寨四周又设四座大营,大寨周围又有无数小营。寨中有寨,寨寨相连。马三宝此时杀入的营寨乃是一座大营,故此与之前的营寨气象不同。

此时,世民担心马三宝有失,也无心留意寨内形势,只顾向喊杀处杀去。到了近前,却见马三宝正被一员敌酋死死缠住。只见这员敌酋身材粗壮,相貌凶恶,手中一杆厚背大刀,足有五六十斤重,被他舞得劲风乱刮,直杀得马三宝左支右绌,狼狈不堪。世民急纵马上前,来救三宝。马三宝正处于命悬一线之际,忽见世民一马杀到,就如同凭空捡了条命一般,大喜过望,便高声大呼:“二郎救我!”一时分心,被敌将一刀砍落头盔。这敌将一招得手,立即又举起大刀再次砍向马三宝。李世民眼见马三宝危险,又来不及上前营救,情急之中,起手将手中枪猛地掷向敌将。敌将一时躲闪不及,被那枪从后背直透前胸,登时翻身落马。那突厥众武士一见世民杀了敌将,竟然不敢再战,一哄而散。原来这员敌将正是本寨主将迭力失,乃突厥名将,在突厥的着名的八大杀神中排名第七,曾久随始毕可汗父亲启民可汗及始毕两父子定内乱、平西域,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威名素着。故此突厥将士一见世民杀了迭力失,无不登时丧胆,哪还敢来战世民。

马三宝死里逃生,不由得胆落心惊。急忙催马来到世民面前道:“番狗果然厉害,我等不如尽早回归本寨。”

世民看了看遍地的尸体和四处逃窜的突厥武士,不觉微微点头。正要下令撤走,不料恰在此时,却见雁门城西门方向的敌寨内又响起了喊杀之声。世民道:“必是卫大帅乘我等劫营,又派人杀入城内护驾了。我等休要突围,且在此冲杀一阵,也好助其入城。”

说罢,也不去寻取自己那杆长枪,只抽出背后双刀,继续率军在敌营中横冲直撞,直杀得突厥武士抱头鼠窜。

突厥中军牙寨之中,人喊马嘶,一片混乱。一队队突厥武士纷纷涌向牙帐来保卫他们的大可汗。只见一位大汉披挂整齐,稳步走出大帐。他大约四十一二的年岁,身高八尺,体形粗壮,一张方脸,面色黧黑,浓眉鹰目,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正是突厥大可汗始毕。始毕本名咄吉,始毕只是他作为可汗的尊号。可以说,始毕是突厥历史上一位极为杰出的领袖。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深谋远虑,志向高远。早在其父启民可汗在世时,他便辅佐父亲东征西杀,平内乱,服西域,屡立战功。启民所以能中兴突厥,虽然离不开隋朝的支持,但始毕的辅助,无疑同样具有决定性作用。自从继承了汗位以来,他更是励精图治,为汗国拓土开疆,使得汗国国势蒸蒸日上,这也就使得他在突厥诸部落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步出营帐后,始毕冷静四处观望,想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恰在此时,却见远处有一支人马赶来。为首一人约有四十岁上下,身高不足七尺,体态瘦弱,眉目倒也清秀,只是面色黑黄,有似病夫,目光阴鸷,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此人正是突厥第一智囊、始毕的心腹谋臣大军师史蜀胡悉。虽然此人看似弱不禁风,其实不仅深谙韬略,而且武艺高强,在突厥八大杀神之中名列第二。此次始毕所以起兵反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杨广君臣因知史蜀胡悉足智多谋、将来恐为心腹之患而设计要除掉史蜀胡悉。当时隋朝正要与突厥互市,故此特地要求史蜀胡悉到隋境洽谈相关事宜。史蜀胡悉料知其中必定有诈,便找了一位与自己相貌相似者前往隋朝。结果,隋朝果然杀了这位替身,还声称他要背叛始毕。始毕因而一怒之下发兵袭击杨广,兵围雁门。由此足见此人在始毕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始毕见到史蜀胡悉,便果断开口道:“必是汉奴前来劫营,你可传令各寨,各自严守寨栅,不得妄动。待众寨既定,然后方可整军破敌。”

这时,又见一位酋长匆匆赶来,对始毕道:“近来忻口隋营日日有大军赶到,莫非乘夜来与我决战?”

史蜀胡悉冷冷一笑道:“我观望形势,唯东南处喊杀之声最盛,余者虽有喧闹,却未见杀气,必是闻知有人劫寨,惊慌自乱。我料来劫寨之隋军,必不甚多。可往各寨传大可汗之令:各守本寨,不得妄动,只令大叶护赶往东南各寨,斩杀劫寨汉奴。”

始毕立即道:“就依大军师之言而行。”

那酋长得令,慌忙率人到各寨传令去了。不料恰在此时,却见西北方向又响起一片喊杀之声。始毕忙又传令各寨莫要惊慌,然后登高观望,发现只有西北与东南两个方向有隋军杀入。便回头对史蜀胡悉道:“汉奴似以声东击西之计,派人杀入城内护驾。岂不知其城内人马越多,粮草耗竭越快。你可随我前去雁门城西门,任其军马入城,只需截断其粮草。”

他料定运粮车马沉重,必不会迅速进城,故此并不急于去阻击劫寨隋军,而是从容聚齐人马,方才赶往雁门城下。可当他们到达城下时,却发现隋军已经进入城内了。始毕大惊:“隋军何得这般神速。”

有人答道:“闯营汉奴皆是骑兵,约有二千人左右,各载粮袋入城。唯有二十来骑向东南方向杀去。”

始毕与史蜀胡悉闻言,顿时大惊失色。连忙一同沿着隋军来路察看,只见沿途稀稀拉拉撒了一地粮米,还有十来个米袋丢在地上。始毕忍不住长叹一声:“汉奴已运粮入城了。”

史蜀胡悉道:“汉奴行动如此神速,恐所带粮米必不甚多。”

一旁小酋道:“大军师神算,汉奴所携粮米都不足半袋。”

史蜀胡悉点头道:“这便对了。只是这二千战马入城,城中便可杀马食肉,足使汉奴坚守半月了。”

始毕闻言,不禁咬牙切齿道:“我不能擒杨广以雪心头之恨了。”

却说世民率军在敌营中纵横冲杀一阵,眼看西面杀声渐弱,料知护驾军马已经入城,方才传令:“撤军回寨。”

正要突围而出,忽听得前面敌军中响起阵阵欢呼之声:“大叶护来了。”

“大叶护来了。”

紧接着便见敌军停止了奔逃,向两边分开。在人群中涌出十几位彪形武士簇拥着一位突厥酋长直奔军前。只见这酋长三十五六的年纪,身高九尺,虎背熊腰,浓眉大眼,相貌堂堂,衣着不似突厥,反倒穿一身中原盔甲。那身宝甲上自颈项,下至脚面,将全身护裹。手提一柄开山巨斧,斧柄粗若酒盅,斧头巨大如斗,足有百斤之重。胯下一匹日行千里的汗血追风宝马,浑身上下犹如火炭般赤红,无一根杂毛,神骏无双,更使其主人显得威风凛凛,气势夺人。此人正是突厥第一勇士、八大杀神之首阿史德贺鲁。阿史德贺鲁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会用兵。从十五六岁开始,他便随启民、始毕两代可汗征战四方,身经百战,屡立奇功,威震漠北。虽然他早已官任突厥二十八等级官员中最高一等的叶护之职,但将士们却仍觉得不足以显示其崇高威望,因而都称他为大叶护。他胯下那匹宝马也是产自西域的神骏,名唤火麒麟。

原来贺鲁得知有人来劫寨,立即披挂出帐,聚齐亲兵卫队。恰在此时,有人传始毕命令,要他去迎战劫营隋军。他便率军赶来,恰与世民一行迎面相遇。贺鲁见世民浑身如血染一般,声音中却透着稚气,不由得心生三分爱惜之意。上前问道:“何处娃娃,斗胆包天,敢闯我汗国大营?”

世民也不答话,催马便欲向前迎战。却见杨六才抢先上前,舞刀直取贺鲁,却早被贺鲁一斧直砍下来。杨六才横刀奋力向上拦挡,只听得“咔嚓”一声,手中刀杆已断成两截。那巨斧却余势不减,直劈下来,杨六才登时身作两段。可怜他一世豪杰,竟死得如此悲惨。

世民一见杨六才被斩,不由得怒火上撞,血红着两眼直取贺鲁。贺鲁也不招架,反手起一斧抢先劈向世民。世民只得举双刀架住,顿觉两臂酸麻,方知贺鲁厉害,忙以攻为守,双刀疾风骤雨般接连砍向贺鲁。双方一场恶战,但见刀光漫天,斧影乱闪,只把两边将士看得目瞪口呆。初时是不敢向前助战,到了后来竟忘了厮杀,只顾一旁观战。钱九陇忍不住对马三宝道:“不想二郎如此勇猛。”

二人大战五六十合,未分胜负。贺鲁心中不免暗暗称奇。要知道,贺鲁纵横沙场二十年,所遇敌将无数,能与他斗上十合者寥寥无几。而眼前这位娃娃,竟在自己手下斗了许久仍不分胜败,这让他感到有失颜面。恼怒之余,不觉手上加力,使出浑身解数,将那杆大斧愈发雨点般砍下。世民虽是骁勇,毕竟头一次身临战场,又眼见敌军越围越多,不由得心中暗自发慌。故此又战了三十余回合,便刀法渐渐散乱,被贺鲁抓住破绽,一斧砍来,世民慌乱中举双刀相迎,刀斧相交,世民只觉得两臂一麻,左手把握不住,单刀突然脱手飞出。久经沙场的阿史那贺鲁那肯错失良机,反手一斧再次劈向世民。马三宝、钱九陇见了,登时心头一凉,将两眼一闭:“二郎休矣!”

眼见巨斧劈落,世民性命不保,却忽听一道劲风响处,早有一箭飞至,正中斧面。贺鲁只觉得两臂一荡,手中开山巨斧瞬间偏离方向,一斧砍空。阿史那贺鲁登时心头一凛,急忙兜转马头转回身来。他身边十几位武士立即扑向世民,护住贺鲁。只见一员隋将如飞而至。阿史那贺鲁定睛观瞧,但见来者约有四十四五的年纪,身高九尺有余,体形矫健,紫巍巍一张长方脸膛略显清癯,宽阔的额头下两道浓眉几乎及鬓,浓眉下一双慧眼深邃似海,鼻隆口正,颔下一部长须飘然。头戴赤金盔,身着黄铜甲,内衬红色战袍,手中一杆精钢打造的大枪,身后横七竖八地倒着百十名突厥武士。阿史那贺鲁身经百战,可谓虎胆包天,可一见此人,却只觉得一片杀气透骨夺魄山一般压将过来,竟然心头一颤。却听得来将口中高喊:“休伤小将军,三原李靖在此!”

列为读者,你道李靖究竟是何人,竟在此时突然杀到?原来李靖也是将门之后,其父虽官位不显,但李靖本人却在朝野之间颇有声望。相传李靖年轻时,一度常出入宰相杨素府中,而每次二人见面后,杨素都忍不住拍着自己的座位感叹:“这里早晚是你的位子!”李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这位外甥交谈,都会大发感慨:“我阅人无数,只有此子堪与讨论兵法!”因此李靖虽然官位不显,却朝野知名。如今任职马邑丞,随马邑太守王仁恭前来勤王,昨日傍晚方才到达忻口唐寨。李靖得知了世民要去劫突厥大营的消息,立即与王仁恭前去求见卫文昇道:“始毕胆敢久围雁门不去,只因城内粮草乏绝,旦夕可下也。今李公子既去劫虏营,大帅何不乘虏军混乱之际,运粮入城。虏知城内粮足,必不战而去,则雁门之围自解。”

卫文昇不以为然:“今虏军将雁门围得铁桶一般,如何能运粮入城?”

李靖道:“此乃兵机,不可先言。大帅若肯与李靖马军二千,李靖自会运粮入城。”

卫文昇沉吟良久,自思别无良计,又素知李靖之名,便拨给了他二千骑兵。李靖点齐二千骑兵,令他们各携带粮袋一条,却只令十人将粮袋装成半满,其余的都塞入干草,也只是半满,都驮在战马上。王仁恭虽不知他何意,但因素来敬服李靖,故此也未多问。当夜李靖待世民出发后,也率军伏于城旁,眼见李世民搅乱突厥大寨,便乘势率军直闯入去。他一杆大枪,鬼神莫测,谁能拦住,二千轻骑骑怒马轻行,随后跟进。一路上,李靖故意令人划破米袋,淌出一地米粮,并将所携带的米袋丢在伤马身旁。转眼杀到雁门城下,城内见是隋军,立即放入城内。李靖本人却并未入城,他遥望东南方向,只见那里犹自杀气甚盛。便料定李世民尚未撤走,恐他有失,便仅率十八名贴身卫士杀过来援助。恰遇贺鲁要伤世民性命,李靖身不及至,急忙摘弓发箭救了世民,随即又飞马赶上前来。

此时,贺鲁一见李靖,知道是遇到了劲敌,便欲先下手为强,纵马上前挥斧砍向李靖。却不料李靖一杆大枪后发先至,早刺到面前,只得摆斧招架。两般兵器相交,贺鲁只觉得两臂一颤,不由得心头暗惊。这边李靖也顿感贺鲁斧势沉重,不敢轻忽。二人战不三合,李靖便料知难以速胜贺鲁,而此时自己与世民身陷重围,敌军越聚越多,久战下去,必难脱身。想到此处,他毅然暗运内功,将浑身之力瞬间逼至枪头,向着正砍过来的大斧看似仅轻轻一拨,贺鲁手中巨斧竟倏忽飞脱左手,斧头触地。李靖顺势将手一抖,那精钢打造的大枪竟被他抖出万朵枪花,直射向贺鲁。原来这一招正是李靖生平绝技“幻影追魂枪”。贺鲁但见漫天枪头扑面而来,回斧招架已是不及,意欲躲避,又不知这枪究竟刺向何处。情急之中,一个滚鞍翻身,跌落马下。只落得个盔歪甲斜,好不狼狈。然而,此举虽让贺鲁大失颜面,却是破解“幻影追魂枪”的唯一招数。

书到此处,需做一交代:李靖本是隋唐之际绝顶高手,“幻影追魂枪”又是其生平绝技,但阿史那贺鲁却以人人都能做到的一个滚鞍落马即逃得了性命,这“幻影追魂枪”还如何称得上天下绝技?其实其中有三条原因:第一,阿史那贺鲁本人即是绝顶高手,他的一躲之疾,常人如何能及?第二,突厥是马上民族,其人从小便与马打交道,马已成为其身体的一部分,因此,突厥人可以说各个都是马术高手。而阿史德贺鲁更是早已做到了人马合一,他骑马征杀时从不用马镫,这也使他在滚鞍落马时更加便捷。第三,就是贺鲁所穿铠甲乃是稀世宝甲,此甲坚韧无比,一般的箭矢都无法穿透,而李靖这一枪虽有万钧之力,但宝甲还是对其起到了阻滞作用。这才使得阿史德贺鲁成了“幻影追魂枪”下活命的第一人。然而纵是如此,李靖这一枪还是透甲划破了贺鲁的脖颈,渗出殷殷鲜血。

不过,贺鲁虽躲过了一枪,但危机尚未结束,“幻影追魂枪”还有后续一招。几乎就在贺鲁倒身落地的同时,李靖已经催马前冲,挺枪刺向贺鲁。眼见得贺鲁性命难逃,不料就在此时,却出现了一幅出人意料的画面。贺鲁的坐骑火麒麟竟然突然人立而起,跃身挡在了李靖与贺鲁之间——这头“牲畜”竟然要舍身救主。

李靖见此情景,不仅心头蓦然一热,急忙撤手收枪,使枪尖将及马腹之际,陡然而停。借此机会,阿史那贺鲁一个滚身脱离了险境,十几位贴身卫士呼啦一下上前将他拦在了身后。李靖眼见得良机已经错过,更不迟疑,兜马回身便杀向敌军。只见他一杆大枪舞得漫天寒影,转眼间便有几十名突厥将士跌落马下。这些突厥将士眼见李靖险些杀死了他们心中的战神阿史那贺鲁,早已是魂飞魄散,此时又见他如此凶猛,哪还敢上前送死?那李靖在敌军之中,犹如蛟龙破浪,所向披靡,突厥将士纷纷向两边溃散下去。李世民见了,急忙挥军随后杀到李靖身边,与他并马突围。

此时,火麒麟正伸长脖颈望着李靖的背影,好一阵才似乎很艰难地调头缓缓迈向阿史那贺鲁。一步……两步……当其迈出第三步后,又停住了脚步,眼睛望着贺鲁,蓦然留下了两行清泪。少顷,它又回头朝李靖的方向望了望,再回头投给贺鲁一个无比依恋的眼神,突然调转身形,向李靖的方向狂奔而去。转眼来到李靖的身边,与他并排冲向敌军。作为战神阿史那贺鲁的坐骑,火麒麟无疑具有军中明星的地位,突厥将士有谁不认识它?又有哪个人敢伤害它?因而火麒麟竟成了李靖等人的贴身护卫,使他们转瞬间便突围而去。

眼看着火麒麟背叛了自己,成了李靖和李世民的“帮凶”,阿史那贺鲁不由得心火上撞,脱口喊出:“好你个畜生,竟敢背主,给我……”他本想下令杀掉火麒麟,可话到嘴边却停了下来。随即又几次呶了呶嘴,但却终于没有发出杀掉火麒麟的命令。最后竟眼看着它与隋军一路突围离去,才咬牙切齿地返身到牙帐交令去了。

且说李世民一行离开突厥大寨二十余里后,见追兵渐远,方才放马缓行。回身看时,百名铁骑除了杨六才外都还在。世民便令众人先行,自己却下马对李靖拜道:“世民谢恩公救命之恩……”

李靖连忙下马俯身托住世民:“公子切莫如此,你我同阵杀敌,理当相互救助,何须多礼!”

李世民抬眼再看李靖时,但觉他一身杀气早已褪尽,神色坚毅果决,举止沉稳平和,给人以慈祥却不失威严之感。世民一向心高气傲,不肯服人,此刻望着李靖,心中却有一种依赖之情油然而生。而李靖漂泊半生,阅人无数,其中如杨素、韩擒虎乃至李渊等虽皆人中龙凤,但在他眼中,却与寻常人无异。唯独对眼前这位娃娃,却一见而生敬畏之情。虽然不过是萍水相逢,李靖内心却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一种感觉,面前这位娃娃就是自己要一生辅佐的真命天子。

二人一路并马而行,言谈之际,渐渐推心置腹,各有相见恨晚之感。不知不觉便回到忻口隋寨。李世民直将李靖送至马邑军寨门前,方才满脸不舍道:“依恩公之言,北虏当不日解围归国。那时我等各回本郡,不知何日再能相见。”李靖闻言,内心不禁也涌起一阵留恋之情。他放眼四望,见附近只有火麒麟跟随,便开口道:“老夫有一言,要对公子讲。”

“请恩公不吝指教。”

“老夫料定雁门之围虽解,日后天下必乱。公子才略胆识,千古一人。他日必能定乱御侮,拯民于水火。还望公子为天下人惜身,独闯敌营,身犯险境,实乃偏裨之事,公子日后切不可轻为。”

“世民多承恩公厚爱。然则恩公既有此心,何不与世民同归河东,共成大业?”

李靖摇头道:“时机未到,且待来日。”

“如此,悉从恩公之便。只望恩公早来河东,以便世民朝夕受教,共成大事。”世民讲话之际,目光中溢出无限的真诚与渴望。

“公子只管放心,老夫若欲出世建功立业,必当投奔公子,断不会依附他人。”李靖眼中同样闪烁着无比的真诚。

说着,两人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过了好一阵,李靖又将目光扫向火麒麟:“此马颇有灵性,既然闯阵跟随而来,必与公子缘分不浅,公子何不留作坐骑。”

世民连连摇手道:“此马乃追随恩公而来,世民岂可夺人所爱?”

“李靖此身亦属公子,匹马何足道。公子只管留用,只当这畜生替李靖在公子身边效劳了。”

说着,李靖便把缰绳送向世民。世民见李靖这样讲,实感盛情难却,只得伸手接过缰绳。却见火麒麟忽纵身尥蹶,昂首长嘶,不肯靠向世民。世民忙将缰绳交还李靖,并笑道:“看来此马与恩公缘分甚深,世民无福骑乘了。”

李靖无奈,只得接过缰绳,苦笑道:“是这畜生福薄,只配李靖骑乘。”

二人又是一阵倾心吐胆,方才各自回归本营。

两日后,突厥果然解围而去。杨广立即起驾回了东都,忻口寨各路勤王兵马陆续回归本郡。李世民在离开忻口寨之前,先到王仁恭军中去探望李靖。却被告知李靖已被派往前线追踪敌军去了。世民无奈,只得满怀遗憾地离开忻口寨。但他哪里知道,只因这次相遇,他与李靖义结同心,日后一龙一虎,齐心协力,开创了中国历史的一段辉煌盛世。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背剑之人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碧蓝航线界限 wtw1974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剑道第一魔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我在大唐做战神 虚空塔 修仙狂徒 男欢女爱 和竹马睡了以后 狂撩无嗣男主后,娇媚宿主顶不住 贵族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明1617 唐人的餐桌 三国:貂蝉,把头发盘起来!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最近更新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 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 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 寒门人杰 我的外卖通万朝 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 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 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 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 穿越大唐重整山河 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 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 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 花荣打造忠义新梁山 太子妃逼我和离,我掠夺气运杀穿皇朝 穿越五代末年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 一夫1950 -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txt下载 -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最新章节 -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