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刘备,从平定黄巾开始

小杨yy

首页 >> 魂穿刘备,从平定黄巾开始 >> 魂穿刘备,从平定黄巾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流氓帝师 大明国师 亮剑:让你驻防,你却团灭鬼子 最强终极兵王 拂袖红妆gl 大秦痴呆太子开局斩赵高 开局穿越寡妇村 色泪 锦衣卫:我们老大有点鸡贼 暄和皇贵妃传 
魂穿刘备,从平定黄巾开始 小杨yy - 魂穿刘备,从平定黄巾开始全文阅读 - 魂穿刘备,从平定黄巾开始txt下载 - 魂穿刘备,从平定黄巾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武则天(后自名武曌)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父亲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武则天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一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4],还有洛阳说 [5]。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史书称武顺为其姐,《武顺墓志》称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唐高祖)在河东时,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彟以“元从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6]《中国通史》认为“按照武士彠的官阶爵位来说,应该是属于新升的高级士族了。所以武则天已不是出自庶族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7]。

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武则天才十二岁。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对其母亲杨氏失礼。不久,武则天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 [7]

初入宫廷

武则天题跋像 [13]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驾幸洛阳宫,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8-9]武则天入宫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的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10]

对于李世民在位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则天在晚年时回忆自己为李世民驯马一事。李世民有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对李世民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李世民听后,颇为夸赞武则天的志气。 [11]但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开始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12]

再次入宫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12]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 [14]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至次年(652年)五月,武则天便被拜为二品昭仪。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其争宠,三人互相谗毁,但李治都没有听信。 [15]

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在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在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离开后,武则天趁着没人,竟将公主掐死,又盖上被子掩饰。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死,啼哭不已,并且惊问侍从,侍从都说:“皇后刚来过。”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争议,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公主的暴卒,并未言明其死因)。时间一久,李治便想把武则天晋封为一品宸妃 [16],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 [17]

废王立武

乾陵的唐高宗与武则天塑像 [168]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一般认为,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李治政治上的“盟友”。

永徽六年(655年)三月壬戌,武则天编写《内训》一书, [221]同年中书舍人李义府首起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见机行事,也都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李治见有不少人支持,于是再生废立之意。而元老李积又表态说“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使李治、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 [18];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贬。十一月初一日,举行了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仪式。 [2]

永徽七年(656年),武皇后进见宗庙,唐高宗追封其父武士彟为司徒,附祭于唐高祖的宗庙。母亲杨氏也加封代国夫人,武则天便撰写《外戚诫》献于诸朝,解释讥噪。 [222-223]

显庆二年(657年),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移居洛阳,以洛阳为东都。 [226-227]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则天与李治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二圣临朝

现代武则天画像(3张)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二人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

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四月,李治欲亲征高句丽,在武则天及群臣劝谏下才作罢。

武则天最初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而李治力排众议,坚持立她为后。待到武则天得志后,“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李治不胜其忿。麟德元年(664年),宰相上官仪请求废后,李治亦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左右侍从及时奔告于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自诉,使其“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李治又担心武则天怨怒,因此哄骗她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从此每当李治理政,武则天便“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 [20-21]

由于李治在位时期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劝其封禅泰山。封禅时本应先由皇帝初献,公卿亚献。但武则天认为,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所以她要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应允,于麟德二年(665年)十月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从东都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武则天则率内外命妇随行。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首领和使节。 [22]

(现代武则天像图册部分参考资料 [157])

武则天开凿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油画

咸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则天以两万贯脂粉钱,资助僧侣在洛阳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此工程历时三年九个月完成。 [23]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十二月,武则天上建言十二事,被李治悉数采纳,下诏颁布施行。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她所编农书《兆人本业》,颁行天下,影响很大。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其宗教政策以尊崇佛教为主。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所患的风眩症愈加严重,欲禅位给皇后, [24]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因宰相郝处俊劝谏,这才暂时停议。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北门学士”。 [25]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则天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禅中岳,因李治患病而中止。不久,李治命李显代理国政,宰相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协助理政。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情加重,于同年十二月驾崩于东都洛阳贞观殿,临终遗诏让太子李显于灵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 [225]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26]

太后称制

今人绘武则天画像(7张)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被裴炎阻止,怒道:“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 [27]武则天于是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迁于房州,转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仍临朝称制。 [28]九月,武则天改元光宅,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同时令旗帜皆从金色,官服颜色、职省名称一并改易,赐宫城名为太初宫。 [29]同月,徐敬业等以扶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则天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30]

垂拱元年(685年)五月,武则天下诏允许内外九品以上官员和百姓向朝廷自荐,以求被任用。 [31]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则天还政于李旦,但李旦知其并非出自诚心,“奉表固让”,于是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匣子,类似于检举箱、报冤盒),置于洛阳宫城前,分为延恩(献赋颂、谋求仕途者投之)、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伸冤(有冤抑者投之)、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四匦,随时接纳天下表疏 [32]。此举广开言路,对稳定当时的朝政起了重大作用。

武则天为监察宗室与大臣,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臣下不得私自审讯,国家都会向其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果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 [33]其中生性残忍的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人通过告密被授予掌管制狱的官职 [34],形成“酷吏政治”,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大臣们每次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诀别。 [35]

今人临摹,唐张萱《武后行从图》(年代、作者有争议)

武则天谋夺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诸王不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在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以呼应李冲。武则天分遣丘神积、魏崇裕讨伐。李冲起兵七日即败死。九月,李贞兵败自杀。武则天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展开审讯,逼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及常乐公主等自杀,他们的亲信也被杀死。 [38]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说:“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该石是在洛水中发现的,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为石取名为“宝图”。垂拱四年(688年)五月,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十二月,武则天亲自拜洛受图,史称此时“皇帝、皇太子皆从,文武百官、蛮夷酋长,各依方位而立。珍禽奇兽,并列于坛前”。这次仪式的“文物卤簿”,是“自有唐已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 [36-38]

武则天建于洛阳的明堂复原图(3张)

同年底,武则天命人于洛阳建造的明堂落成,号“万象神宫”,放任百姓入内参观 [39],吐蕃等国听闻明堂建成,纷纷遣使来贺。 [39-40]又命面首薛怀义铸巨大雕像,其小指尤容数十人,在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雕像。 [41]

载初元年(690年)七月,东魏国寺僧人法明等撰《大云经》,称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将《大云经》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收藏此经,令僧人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42]

女皇岁月

武则天 [19]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间,发生了一系列官民、宗戚、四夷首领、沙门、道士向武则天请求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的要求,李旦亦自请赐姓武氏。不久,群臣奏称“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 [43]武则天方准所请,于九月九日(10月16日)登上则天门楼,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这标志着武周王朝的建立。历史上把这改唐为周的事件称为“武周革命”。十一日,群臣为武则天上尊号为“圣神皇帝”。她以洛阳为神都,长安为西京副都,除唐宗室属籍,“以皇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又改置社稷,改旗帜尚赤。十二日,在神都立武氏七庙。? [43-44]而长安的唐太庙和神都的唐高祖、太宗、高宗三庙改为享德庙。 [169]

如意元年(692年)正月,武则天引见存抚使所举之人,不论贤愚,全部提拔,授予各种官职进行试用,试官制度由此开始。 [45]二月,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附武周,武则天将其分置十州。五月,吐蕃首领曷苏亦率其部落请求归附,武则天派张玄遇率领精兵二万迎接。不料曷苏事情泄漏,被国人擒回。此时恰逢羌族首领昝捶率领八千余人归附,张玄遇以其部落置莱川州。 [46]

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武则天采纳西州都督唐休璟“请复取四镇”的建议,派大将王孝杰等率军出征西北。十月,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安西四镇 [47],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 [163]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决定对四镇增兵三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

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亲自主持祭典,自制宫廷乐舞《神宫大乐》,选用舞者九百人 [48]。九月,武则天加号“金轮圣神皇帝” [49],旋即又为其父祖加谥。 [50]同年西突厥拥立阿史那俀子为可汗,联合吐蕃入侵武周;后突厥默啜可汗率众入侵,室韦亦反。” [51]

长寿三年(694年)正月,将军李多祚击破室韦叛乱。二月,王孝杰破吐蕃勃论赞刃 [164]、突厥可汗俀子等各三万余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大破泥熟俟斤、突厥施质汗、胡禄等,继而攻占吐蕃泥熟没斯城; [51-52]郭虔瓘在焉耆攻破西突厥二万帐。 [216]八月,四夷酋长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 [53]的号召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立于端门外,铭纪武则天功德,黜唐颂周, [54]武则天同意。 [55-56]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复原图 [214]

证圣元年(695年)正月一日,武则天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57]。十六日,薛怀义因失宠而密烧天堂,延及明堂,致使二堂俱毁 [58],她遂下诏重建明堂。二月,去“慈氏越古”之号。 [59]四月,天枢建成,柱身碑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武则天亲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60]。

同年,武则天派王孝杰出兵攻打后突厥。 [61]十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投降并归附武周,被册封为归国公、左卫大将军 [62]。腊月,武则天从神都出发,登嵩山,封神岳,大赦天下,免天下百姓租税一年。 [63]

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三月,重建的明堂落成,号曰“通天宫” [64]。五月,营州契丹中的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造反,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 [65],十日兵至数万,进围檀州,但被清边前军副总管张九节击退。 [66]武则天又派将军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曹仁师等人由于误中契丹埋伏,大败。 [67-68]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四月,武则天铸成九鼎,从玄武门曳入宫城,令宰相、诸王率南北衙宿卫兵十余万人,连同宫中仪卫大牛、白象共同拖曳;武则天又作《曳鼎歌》,以令其相互唱和。最终将九州鼎依照各自方位列于明堂廷内 [69]。同月,武则天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再伐孙万荣。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 [70]

同年,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李旦、李显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来俊臣凶狡贪暴,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则天亦知天下愤怨,下令历数其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165]

武周朝名相狄仁杰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为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未决,宰相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为武则天之侄,李显、李旦则为武则天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自此后,武则天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并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 [71]。 [72]控鹤监内供奉吉顼、张易之、张昌宗都曾请求武则天立李显为储君 [73],皇嗣李旦亦请求逊位于李显 [74]。在来自各方面拥护李唐的压力下,武则天进一步认识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会有丧失人心的危险。而在后来一次征兵中,“初募兵,无有应者,闻太子(李显)行,北郊山头皆兵满,无容人处。” [75-76]此事更加说明李唐才是众望所归。在经过多方权衡之后,武则天最终决定立李显为皇太子。 [77]

退位去世

主词条:神龙政变

武则天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志得意满,加上年龄增长,开始耽于享乐,大修宫殿、佛寺。 [78]

晚年武则天画像

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衣着华丽。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做耳目。二张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因与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润一起议论二张,遭人构陷,武、李被处死,永泰公主受惊而死(有被杀之说)。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集仙殿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于是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城,杀死二张,随即包围集仙殿 [79],要求武则天退位 [80]。二十三日,李显代理国政,施行大赦,改年号为神龙。二十四日,武则天被迫传位给李显,次日,李显在通天宫即皇帝位。退位后的武则天徙居上阳宫。李显复位后,率百官到观风殿问武则天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 [81-82];又为武则天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初四,恢复国号为唐,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80] [83] [220]

据记载,晚年的武则天“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等到退位后,却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显入见武则天时,为此而大惊。武则天哭泣道:“我从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贼(参与神龙政变的五王)却贪求事功,把我惊动到这里。”李显听后,悲泣不已,跪地“拜谢死罪”。有观点认为,正是此事,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仍能够参与朝政。 [3]

上阳宫复原图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旧唐书》作八十三,此从《新唐书》)。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 [84-85]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她得以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86]

虽然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谥号,后来仍有数次修改:

1.唐隆元年(710年),改为天后。 [87]

2.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 [87]

3.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不久后,改为圣后。 [87]

4.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 [87]

5.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87]

为政举措

播报编辑

政治

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

洛阳市天堂遗址壁画《万国来朝》中的武则天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88]

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一、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 [89]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二、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三、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载初二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另外,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范围。

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如姚崇、宋璟等。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着名的贤臣均在其列。陆贽说:“(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此外,武则天在同高宗共同执政时,还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情况;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于是从前士庶之间严格界限便逐渐消失,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 [78]

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武则天对于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对于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士非常赏识,并能对其一一加以重用。

由于武则天能够注意整顿吏治,赏罚严明,赏其当赏,罚所当罚,明察善断,有知人之明,因而能从广泛搜罗人才中拔擢贤才以为己用,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78]

广开言路,注意纳谏

武则天对纳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广言路”、“杜谗口”,也占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她还设铜匦于朝堂,鼓励百姓上书言事 [32]。

武则天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但是她对于直言敢谏的臣民却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在她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78]

任用酷吏

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开始启用酷吏。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杀死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90]

经济

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武则天称“天后”时,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议“劝农桑,薄赋役”。为贯彻诏命,朝廷规定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重要标准,如果州县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者则予以奖赏;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则加以惩罚。

武则天掌权以后,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又延揽农学家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

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对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国古代是一个较高的增长率。

文化

武则天曾召集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人编纂《要览》《字海》及《乐书要录》等书。 [91-92]

其中,《字海》收录有所有武则天首创的则天文字,全书已散佚 [93]。《乐书要录》为唐代一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乐律文献,除少量内容因袭就说外,多富实践意义,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书共十卷,今仅存第五、六、七卷。 [94]

武则天还改制音乐机构,将内教坊改为云韶府,习雅乐,促进宫廷音乐的发展。武则天执政期间是唐代音乐过渡阶段,上承唐初的雅乐,下为唐中期燕乐、俗乐奠定基础。

军事

武则天执政时期至武周建立后,与周边各国的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其在位期间主要军事活动展示如下:

西域

唐太宗时期,唐朝占据了西域。唐高宗至武则天在位时期,唐朝与吐蕃为争夺西域烽烟不息,安西四镇时置时罢。载初元年(689年),吐蕃进占安西四镇。长寿元年(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等率军击破吐蕃,收复安西四镇, [95]史称“安西之战”,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长寿二年(693年)西突厥部立阿史那俀子为可汗,联合吐蕃寇边。延载元年(694年)二月,王孝杰攻破西突厥可汗俀子三万余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大破泥熟俟斤、突厥施质汗、胡禄等, [51-52]郭虔瓘在焉耆攻破西突厥二万帐。 [216]

久视元年(700年),郭虔瓘赴中亚拔汗那税甲马,并击灭其反叛势力, [216]攻破拔汗那十六座城池。 [217]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巩固了唐廷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90]此举使得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78]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碧蓝航线界限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我的钢铁萌心:以德皇之名 后宫春春色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绝色神雕 玄鉴仙族 我有一柄摄魂幡 遍地尤物 非我倾城:王爷要休妃 绝品桃花命 跳龙门 青山湿遍 【斩天剑】 美色难挡 我在异世封神 不会修炼的狂人 风流纨绔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抗日之中国战神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谍战之巅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十三皇子 家父唐高祖 夫子很闲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大隋主沉浮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阿姐,我中举了!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百万铁骑踏龙城,你管这叫疯癫王? 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 大秦:始皇帝,我真不吃软饭啊! 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 我乃边军一小卒 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 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 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 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 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 满门忠烈,被退婚后我成了女帝宠臣 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 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 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强蜀汉! 开局拒婚,皇子归来后杀疯了 李世民穿越赵构! 
魂穿刘备,从平定黄巾开始 小杨yy - 魂穿刘备,从平定黄巾开始txt下载 - 魂穿刘备,从平定黄巾开始最新章节 - 魂穿刘备,从平定黄巾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