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小黑是条狗

首页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流氓帝师 大明国师 逍遥假太监 最强终极兵王 军工科技 回到大唐当军阀 开局穿越寡妇村 锦衣卫:我们老大有点鸡贼 乖乖老婆,别闹了 非洲创业实录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小黑是条狗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全文阅读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txt下载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7章 官场无君子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97章 官场无君子

“李卿,国之干臣!”

“在国家危亡之际,是卿于淮扬之间招募勤王之师北上抗敌,又有安定地方之功。”

“景泰新朝,李卿亦多有上书言事,痛陈太上皇过往之积弊,劝谏朕以国事为重。”

朱祁钰先是对着李实赞誉一番。

别的不说,光是李实能够不畏强权的对世家大族下手,这一点就让朱祁钰对他颇有好感。

而且李实愿意出头,说明他在意仕途,这样也就可以为朱祁钰所用。

身为天子的朱祁钰,不怕大臣贪图功名利禄,反而是担心那种圣人做派的大臣。

贪图功名利禄,那么朱祁钰就可以用高官厚禄来引诱。

一副天下为公,又不追名逐利,这样的大臣反而会让朱祁钰无从下手,也不能收为亲信嫡系。

这就好比“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台词,和珅虽然贪污腐败,可他能够为乾隆所用。

反而是永远“大义凛然”,永远“一身正气”的纪晓岚,乾隆只会把他捧成文坛领袖,而不会托付以国家大事。

而且历史上的李实,在朱祁镇夺门复辟后被罢官,这也说明李实不是朱祁镇那一派别的官员。

正是如此种种,朱祁钰才会给李实升官,才会让李实出使瓦剌。

要是诸如王直、胡潆、于谦之流要去瓦剌,估计朱祁钰想都不想的就直接拒绝否定。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

李实连忙对着朱祁钰弯腰躬身,以示他谦卑之心。

“国家养士,正备缓急之用,况主辱臣死义也,岂可避难?

见到朱祁钰夸奖自己,李实只感觉自己心头一热。

李实的礼科给事中,算不上什么位高权重。

朱祁钰能够说出李实的旧事,这表达了对李实的看中和期许。

而且像李实这种多次上书,就是渴望得到新皇帝朱祁钰的重用,希望可以通过造福苍生来博一个位极人臣、青史留名。

“宜少慎默,恐贾祸。”

李实屡上奏章言事的时候,就有人曾经提醒过他。

“吾所任言官也,食禄而旷职,耻莫大焉,何敢身谋也。”

李实不以为然,仍旧坚持直指时政之弊病。

“臣得陛下赞誉,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为我大明,愿不远万里之遥,亦要深入胡穴!”

“虽有往来之间有千难万险,臣亦不辞也!”

李实这是在表达自己一心为国的决心,也是在表达对朱祁钰的感恩。

李实心里很清楚,在这个群臣都畏缩不前的时候,就是自己露脸的机会。

要是把事情办漂亮了,那么加官进爵就不远矣。

如此建功立业的良机,群臣不取,李实不由得嘲笑群臣目光短浅。

“李卿,当真忠勇可嘉!”

朱祁钰很满意李实的态度。

然而一旁的老臣王直和胡潆,却是暗暗摇了摇头。

这个李实,还是太心急,还是道行太浅,还是城府不深!

作为宦海沉浮多年,王直和胡潆已经人老成精。

朱祁钰特意提到李实曾经多次上书言事,并且在奏章里面提到了朱祁镇当皇帝时候的弊政。

之所以朱祁钰刻意强调这事,就是为了述说朱祁镇之罪,就是为了说朱祁镇不配当皇帝。

朱祁钰这里已经给李实这次出使瓦,剌埋下了一颗地雷。

李实还兴高采烈的以为自己一定能够马到成功,这就是缺心眼!

想到这里,王直和胡潆都摇了摇头。

李实,太年轻!

朱祁钰,太老成!

先是看了看御座上的朱祁钰,然后对视一眼过后,王直和胡潆都是微微摇头,也是不由得相顾无言。

这个皇帝,哪里是刚刚弱冠之年?

这个皇帝,分明就是玩弄权谋的行家里手!

这样善于玩心机的皇帝,是大明之福?还是大明之祸?

“李卿,朕要为你提升品级!”

朱祁钰在扫视群臣动向的时候,看到了王直和胡潆的举动,也察觉了这两个老人精的心思。

不过朱祁钰不以为然。

王直和胡潆,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

这样的老臣、重臣,不是朱祁钰提拔起来,也就不会成为朱祁钰的心腹死党。

然而他们年事已高,这就是朱祁钰剥夺他们权柄的最好理由。

一旦局势稳定不可逆过后,朱祁钰就可以用一个“体恤老臣”的理由,派人分他们的职权,然后逐渐让他们淡出政务,乃是淡出朝堂。

“臣,拜谢陛下!”

听到自己升官,李实不由得随即叩拜在地。

李实觉得自己的这一次冒头,算是赌对了。

给事中,虽然有指点江山之责,也有封驳政令之重。

然而给事中只不过是七八品的官,只能算权重位轻,算不得位高权重。

“朕新登基,才寡德薄。”

“今日,朕就同诸位爱卿一起,咱们来一次廷议、廷推。”

“朕欲擢升李卿为礼部右侍郎,命其出使瓦剌。”

“诸位爱卿,可有异议乎?”

朱祁钰这是在询问大臣们的意见,也是在执行和贯彻明朝的廷议、廷推制度。

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

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

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

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朱祁钰如今是大明天子,他必须带头遵守某些已经成型的政治制度。

要不然,上行下效之后,规矩便不再是规矩,国政也会随之乱套。

治国之道,首在内部平稳,然后才是建万世之功。

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朱祁钰一直认为,廷议和廷推,可以确保国家大事的正常实施,也可以加强皇帝权威。

因为能够参与到廷议和廷推之中的,都是六部九卿的重臣,都是一时之瑜亮。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尽可能的集众人之所长,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权臣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

要是皇帝怠政无能,在重臣们经过商议后,也能确保国家大事的及时顺利处理。

明朝后来很多皇帝不上朝,还能维持江山三百年,就是因为明朝实施廷议、廷推的政策。

廷议的时候,重臣各抒己见,意见多少会有冲突。

这个时候,皇帝就起到最后裁决的作用,就能够凸显皇权对于江山社稷的重要性。

廷推大臣的时候,一般都会提名好几个官员。

这个时候,皇帝就具有最终决定权,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如此,挺名的官员为了胜出,就会示好帝王,就会选择依附皇权。

要不然,就算官员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望着高位叹息。

所以,廷议、廷推其实就是将权力分割下放,最后反过来加强皇权。

明清皇权乃是华夏历史上最集权的朝代,这可不是随便乱说的。

“陛下,臣当进言!”

礼部尚书胡潆出班禀奏。

朱祁钰既然打算提升李实为礼部右侍郎,那么作为礼部尚书的胡潆,就必须要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然,胡潆就是在败坏廷议、廷推制度,就是自绝于官场之上。

其实胡潆这面,也是乐于看到朱祁钰遵守政治制度的。

一个遵守既定规则的皇帝,才不会朝令夕改,才不会随心所欲的乱来。

这样,才能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实施,才能与群臣共治天下。

朱祁钰严格执行廷议、廷推制度,这样群臣才能各抒己见,才能深度参与国事之中。

“臣附议陛下之言!”

“和藩属国之间的往来翻译,本就是礼部之责。”

“臣以为陛下以礼部右侍郎加官李实,再合适不过。”

胡潆可不止是为了出来赞同朱祁钰的人事任命,他还是为了出来凸显礼部的重要性。

如今眼看明蒙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即将结束,那么和瓦剌的交流还是要继续实行。

胡潆这是在告诉朱祁钰,只有重用礼部官员,才不至于让明蒙之间的误会愈演愈烈,才不会让两国之间再起刀兵。

“侍郎一职,一向分为左右并立,且是以左为尊。”

“臣老迈,礼部事务多由左侍郎承担。”

“陛下派礼部右侍郎出使瓦剌,既可以显示我大明迎回太上皇之决心,又给了李实临机决断的权柄。”

“而且以礼部右侍郎出使,则左侍郎就可以留在京师,也不至于让礼部事务不能及时处理。”

胡潆这是对着群臣详细解释了,朱祁钰的决策之妙。

朱祁钰都迎合群臣所求,派人去接朱祁镇了,胡潆怎么都要帮朱祁钰正名声一回。

在胡潆看来,这就是一次君臣间的相互妥协,这就是一场政治交易。

就算原来的历史上,迎回朱祁镇也是一场政治交易。

只不过那时的朱祁钰政治觉悟不够,没能看穿而已。

朱祁镇被瓦剌放回后,朱祁钰只是派了商辂前往居庸关迎接,商辂只带了一轿二马等在居庸关外,将朱祁镇引入大内。

直到进入安定门之后,才换上了正式的车驾,一路之上无人注意。

如此礼薄,虽然群臣多有讽刺劝谏,可重臣们在劝谏无果后亦没有再三再四。

而且朱祁镇在和朱祁钰碰头后,就立马被“请”入南宫,开始长达七年的囚徒生涯。

面对朱祁钰如此淡薄亲情和固执己见,重臣们也只是在劝谏几句后,便没有再苦苦相逼。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重臣们只是要求朱祁镇活着回来,好全了他们君臣一场的恩义,好让重臣们留下一个心怀旧主的美名。

至于朱祁镇后来是生是死,至于朱祁镇和朱祁钰是否兄友弟恭,重臣们才不在乎。

几十年艰苦奋斗,好不容易才成为人上人,重臣只在乎自己的名声,只在乎自己的权势。

要是朱祁钰真的一不做二不休的杀了朱祁镇,群臣也最多只会道德谴责。

群臣不会有一个人会帮朱祁镇报仇,也不会有一个人愤而辞官归隐。

一个有良好的节操的圣人,是不可能出现在官场上,更不可能出现在权力中心。

官场无君子。

“胡卿,还要保重身体!”

“朕刚君临天下,以后咱们君臣相宜还会很长!”

朱祁钰一副尊敬胡潆的模样。

然而旁人不知道的是,胡潆说自己老迈,恰好在不久以后给了朱祁钰一个口实,让朱祁钰得以安排人和胡潆并列为礼部尚书。

胡潆不是说自己已经老迈,而且不能理事了吗?

为了礼部的正常运转,为了体恤于朝老臣,朱祁钰帮着安排一人分担胡潆肩上的担子,这不就是理所应当吗?

“胡卿,陈卿。”

“如今已然入冬,太上皇身边定然缺衣少食。”

“礼部和户部一起商议,务必要给太上皇送去日常所需!”

朱祁钰又把陈循给拉了进来,让陈循也参与这趟浑水。

只有参与其中的人越多,那么各种相左的意见才会更多。

如此一来,则一时半会接不回来朱祁镇。

如此一来,朱祁钰就有更多的时间布局。

“石亨、于谦,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也不能闲着。”

“为了让太上皇尽早回国,我大明军队必须要给瓦剌贼子以颜色。”

“只有把瓦剌打疼了,打怕了,他们才会有所忌惮,才不会轻慢了朕的皇兄,你们的太上皇!”

朱祁钰这话,对,也不对。

不狠狠教训瓦剌,那么朱祁镇就会被欺负羞辱。

要是一直和瓦剌交战,那么两国之间就不会有和平,也就没办法和谈,自然朱祁镇也就要继续在瓦剌留学。

“陛下,臣以为和瓦剌的战时,应当适可而止!”

果不其然,有人出来反驳朱祁钰了。

站出来禀奏的官员,年纪约为六十左右。

正是胡潆所倚重的左右手,也是礼部左侍郎杨善。

虽然已经花甲之年,可杨善依旧伟风仪,音吐洪亮,工进止。

在明朝的官僚中,杨善可以说是个另类。

明朝文臣,一向重出身。

能够身居高位,基本都是通过科举的进士出身。

杨善,连举人都不是。

苦熬三十多年,杨善才升到了三品的鸿胪寺卿,然后才转任礼部左侍郎。

仕途上的多艰坎坷,使得杨善历经磨砺,为人圆滑,学会了一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

无论政治局势如何复杂,都能做到左右逢源。

不管是三杨执政,还是王振掌权,杨善都一直稳如泰山。

“杨卿,可有进言?”

面对这个朱祁镇的铁杆心腹,朱祁钰心里恨不得杀他全家。

只不过现在的朱祁钰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他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

而且朱祁钰这样问杨善,就是属于明知故问。

杨善要不是反对继续同瓦剌作战,他也不会跳出来。

以杨善的圆滑,他不可能只是为了在朱祁钰面前露脸,刷特意站出来刷存在感。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剑道第一魔 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 清穿:康熙继后的养崽和独宠日常 山村情事 养只小人鱼 魔艳武林后宫传 玄鉴仙族 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有一柄摄魂幡 四神集团2·老婆,跟我回家 和竹马睡了以后 普攻永久加生命,阁下如何应对? 仙灵图谱 苟王,我的师兄太低调了 魔女的箱庭笔记 快穿系统之女配上位记 军少大人,体力好 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抗日之中国战神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穿越之华夏崛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家父唐高祖 夫子很闲 网游之代练传说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大隋主沉浮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 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 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 军统财神爷 李淳风 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 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 东方神话集 大宋河山 三国之杨家天下 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 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 大唐钓鱼人 稗宋反骨仔 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 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 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小黑是条狗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txt下载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最新章节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