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

寸人止一

首页 >> 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 >> 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 大明第一搅屎棍 衣冠不南渡 抗战之血怒军团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暄和皇贵妃传 
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 寸人止一 - 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全文阅读 - 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txt下载 - 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二百六十二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258章

在如今的寿宁伯府,管事下人们的脚步能踏足何地,也基本代表了他们在府中的地位。

此地位不以府内的职务高低来定论,一切皆看与家主张鹤龄的亲近程度。

譬如,东西两厢,作为府内女眷所居住的后院院落,即便是如今基本空置,平常时除了管家卢齐可以通禀入内之外,也只有主家亲近的女侍可进。

护卫家丁们的脚步只能止步于后院门廊之前。

至于正房,张鹤龄的主家居所,比起东西二厢则更要严谨一些。

若东西厢闲人免进,考虑女眷避嫌的因素更多些,那正院主屋,方是真正讲规矩的地方。

无论男女,非传不得轻入。

便是一般的府内使唤丫头和老妈子,也不能轻易踏入。

故此,能直到主屋正院门前的人,自然在府内拥有了独特的地位。

而宁泽,便是其中的一位。

是因清芷的裙带原因,或是老爷对这位乡下来的汉子另眼相看,府内的下人们难免私下议论。

不过,无论怎般议论,事实上,宁泽如今是张鹤龄仅有的几名长随之人。且,是被老爷经常派出去,时而代表的长随。

今日也是不例外,一大早,宁泽和另一名特别的长随秦立就被派了出去。

宁泽去的乃是兵马司衙门,近段时日,这位长随,也是时常蹲守兵马司。

有时一待便是一整日,直到张鹤龄要回府之时,他方回寻着张鹤龄的行踪,护送着老爷回府。

只是今日方过了一个来时辰,宁泽就急冲冲的返回府内。

“老爷,张府尹派人来传话,因头前打过招呼,来人未曾来府,直接去了兵马司衙门。”

在院子中间候了张鹤龄出来,接着随张鹤龄往府内前院而行,一路上,宁泽汇报道。

“嗯!”

张鹤龄脚步未停,只是淡淡的点点头,道:“来人说了甚么?”

“回老爷,来人传了张府尹的话,顺天府那边,今日发了多张牌票,将传唤大小十一家商贾前往顺天府过堂。

坐堂老爷,今日将于巳正时分开堂……”

张鹤龄问道:“是顺天府的差役已出门了?”

“来人出门传话时,正是顺天府差役出发之时。如今应已是在路上了。”

张鹤龄缓缓点头,又问道:“那来人可有说,那位坐堂老爷,可曾有话带来?”

宁泽摇头道:“没有!”

闻言,张鹤龄眉头稍蹙了蹙。

不过,转念便暗自摇头,好似也不奇怪了。

“备车!”

人已到了前院,府里的管事下人们,见着张鹤龄和宁泽二人一路出来且在说话的样子,也无人敢上前惊扰。

不过,他们都隔着一段距离等着,随时准备应老爷的吩咐。

张鹤龄命令备车,其实都无需特意交待,他们早就将一应可能有的吩咐准备好了。

很快,马车被赶到了府门前,张鹤龄摆摆手,将一众跟随着送出府门的下人们挥退。

“出发,一路控制车马行速,半个时辰之后赶到顺天府门前!”

“是!”

马车缓缓启动,赶车的车夫也是府内的老人,听了老爷的吩咐,心中便有数了。

他控制是速度,马车不疾不徐的驶出了安宁坊,向着顺天府的方向而去。

……

大明朝的制度很严谨,其实大多事,都可在有文字记述的章程之内找到根脚。

洪武皇帝开国定制,便是将很多能想到的条条框框、规矩制度,一笔一笔的写成文字,大诰,皇明祖训,太祖实录等等,皆是由此而出,以做后继之君和诸般文武大臣们治国安民的科律。

洪武一朝,太祖皇帝更是用威望和远见卓识,给大明朝的制度体制,定下了一个方向。

譬如,废宰相,设六部,设五军都督府,设卑职掌大事。

严格规定,后继之君每日朝会非意外不得懈怠,每旬必亲临京营视察军伍。圣诞,年余更是与承天门观军队阵列演武。

条条下来,其实明白人都明白,是加强皇权的掌控,御文武,掌社稷乾坤。

同时,条条制度也是给所有文武大臣头上,隐隐的加上了一层枷锁。

可终究,时移世易。

太祖皇帝做的再多,想的再好,也难抵岁月变幻,朝事更替。

太宗皇帝在位,内阁成立,三杨辅政将内阁的形象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宣宗皇帝,喜武却也贪于嬉戏,时常以各种理由缺席军营巡视。更是在大臣屡屡劝谏之后,将祖训规定的必须,改为自主。此一条,给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英宗皇帝,设内书房,以教授宦官文治学识,其后,以太监辅助奏章批阅,将太祖所规定的,内宦不得识字、议政的规定抛到了脑后。

司礼监也从此开始正式取代了内官监在内廷的地位,并逐渐延伸到外朝。

其后,一场土木之变,葬送了大明大半家底,文武并重的朝局平衡格局,从这一刻开始,被彻底打破。

景泰年,更是开先河的将加官从一品的吏部尚书选入阁辅政,拉开了内阁主导朝堂的序幕。

等等等等,一桩桩一件件,百余年时间内,大明朝已渐渐行了新的朝廷政治格局。

成化帝继位,执政二十余载,努力想打破某些渐已成型的格局,可惜,未尽全功。

直到当今陛下继位的前五年,虽然功未成,但努力在继续着。

可,转折也是从弘治五年,一个新的政治格局彻底诞生。

当然,皇权深重的概念,依然贯穿始终。

皇帝的权威,也依然深入人心,但不可否认,君子可欺之以方,君亦已欺之以势。

在如今,内阁主外,统御群臣,不论文武。

司礼监主内,且沟通内外。

兵部掌军,凌驾于都督府之上,这一新的政治格局,正将大明向着不知好坏的方向在缓缓推进。

有志之人,自会时而有所考量。

他们也在明里暗处,将自己的考量,一步步用行动推进。

聪明的人会想,聪明的人也容易多想,而真正聪明的人,往往都对自己的想法格外自信。

他们会坚定的认为,自己想的是对的,大明按着这般想法有序发展,才会最为有利。

故此,为达目的,坚持、退让、强势、妥协,种种皆可为目标而服务。违心的,违律的事,更是不一而足。

当然,有些事可妥协,而有些事必然坚决不可。至于哪些是哪些?又是一个无法定论的标准了。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即便是再聪明的人,也难以权衡。

比如,此刻的李东阳,便是心中矛盾异常。

顺天府前衙侧堂。

两日来,李东阳坐镇顺天府,此处也成了他一时的办公之地。

此刻的他,半倚在座椅之上,半眯着眼,视线落在手中拿着的一份案卷之上,可只要定睛看去,便能看出,此刻的他,眼神散淡,显然,目光的焦点非在案卷之上。

其实,案卷他已看过多遍,大明朝的文人,能有所建树的,没有记忆不好的。

而他作为当今最顶级的文人,更是不用多言,对文字的记忆能力,以及文字的敏感,使得他对案前的卷宗,不说倒背如流,但默出原意,丝毫无有难度。

正因为彻底了解了详情,他又将张鹤龄那日的话在脑中反复的过了一遍,再结合案卷和当今时事。李东阳不由的更郑重了些。

原本下定的某些决心,此时也不免有了些犹豫之情。

案子从表面而言,很简单,因为顺天府动作迅速,封铺查到的东西不少,若是让普通官员来审,事实俱在之事,该封的封,该抓的抓,该定罪的官员,如数拿下,可以说,极为容易便能有个交待。

便是给发告的苏家,也能有一个说得过去的说法。

可是,他非普通官员啊,他于陛下跟前请命来处理此事,也非是让他来当个普通官员的。可若是想此案稍微不简单一些,便要深入,而表面和内里,偏偏隐隐成为两个极端。

要么就是按简单的办,若想不简单,那迁延的范围将会变的极大极大。若是再有有心人推波助澜,将可能往不可测的方向发展。

他不愿意了。

权衡,真的不容易啊!

李东阳轻轻一叹,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案卷,不禁掐起两指,拧了拧眉心。

“嘟嘟嘟!”

门外响起敲门声,暂时打断了李东阳的思绪。

他正了正身形,将脸上的神色尽数收敛,唤了一声进。

门扉自外而开,一名三十余岁青袍官员推门而入。

此人是内阁之人,也是李东阳带来,帮着联系内外的跑腿之人。

来人直行至案桌之前,拱手恭敬禀道:“启禀阁老,顺天府已是将人带回,张府尹请示,人如何安置!?”

李东阳未曾回复,淡声问道:“张府尹可还说了甚么?”

“回阁老,张府尹言,正堂那边已是准备妥当,随时可击鼓升堂。不过……”

“嗯?不过甚么?”

“回阁老,下官听张府尹言罢,特意去正堂那边瞧了一眼。三班衙役,规矩仪仗,皆是准备的妥当。连阁老您的仪牌都按规矩准备齐整。

只是,正堂之上,摆了三把椅子,下官觉得,稍有不妥。下官前去寻张府尹又问了一声,张府尹言,安排的无错。等下官再问时,张府尹便回了后衙,下官也不好再去追问……”

“这个张廷缙……”

李东阳微微颔首,又微不可查的摇摇头,轻声嘀咕一声。

虽是小声,但下站的官员也是听到了,他想了想,道:“阁老,您看,下官是不是再去寻一下,让他们撤了去。

此番是您主理,这般摆设,不符规矩,再则,三把椅子……”

“算了!便这样吧!”

李东阳摆了摆手,拒绝了意见,淡声道:“你去通知顺天府一声,按之前定下的时辰开。本官稍后便到。”

“下官领命!”

来人也不再多言,领命后,退了出去。

李东阳又是摇了摇头,都有心思呢,还有这张廷缙,两日间毫不显示存在感,那位寿宁伯也好似全然不管了的架势。

原来,一直都在等着他呢。

没错,就是寿宁伯,摆三把椅子,还能作何?

张廷缙提前安排,也不怕向他带来的随行官员知道,更是丝毫不解释,也只能是早已计划好了的事。

也好,人都在,最终能有个结果,也算是能堵住内外上下的悠悠众口。

就是他心中依然有些犹豫,更不知那寿宁伯,到底是如何想法,让他有些看不透。

先办着吧,将目前的事过一遍,至于之后,介时再做定论。左右也非是过一堂便能定论之事。不过,还是要和张廷缙谈一谈,希望这位同年……

李东阳心中有了定计,再稍一思忖后,取了案桌之上的一份案牍起身离开,往后堂而去。

顺天府后衙。

李东阳不请自入,沿路见着差役,也是内阁大臣的威严深重,他只是点点头,衙署里的差役们便无人敢拦。

李东阳一路畅通无阻,直达张申的官廨所在。

官廨的门虚掩着,门前的差役见着李东阳到来,赶忙行礼,便要向内通报。

李东阳摆了摆手,在半掩的门扉上轻敲了敲,朝屋内喊了一声:“廷缙兄,李某来了!”

言罢,也不等屋里的张申应话,他便推开了门扉,径直走了进来。

一进门前,李东阳无心看官廨陈设,直把视线看向了屋中上首之人。

两道眼神相触,各中的意味,令人莫名。

张申缓缓站了起来,也不往前相迎,眼神更是突然变的有些冷。

李东阳抱了抱拳,淡淡笑道:“廷缙兄,恕李某冒昧,实是稍后便要开堂过审,李某便想着来和廷缙兄先商议一番,一时心切,还请恕罪……”

张申撇了撇嘴,怪声道:“恕罪?下官只是小小的顺天府尹,哪敢怪罪你李大学士。你能纡尊降贵亲自前来下官官廨,更是蓬荜生辉,下官当是受宠若惊方是,又何来怪罪!”

李东阳无奈一笑,又是抱拳道:“廷缙兄,你我乃是同年,又何需这般说话?”

张申不置可否,道:“李大学士,私下里,你我是同年,可公事上,你我上下有别。不知,此时你是以公事论,还是以私下论?”

李东阳轻叹道:“廷缙兄,朝堂之上,又哪有那般清明的公与私之分。”

张申沉默不语,不过,终于似是缓和下来,伸手做请状,引着李东阳坐了下来。

坐下之后,张申虽是缓和,似乎也不再计较李东阳突然闯入,但表现依然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道:“时辰已是不早,稍后便要开堂,李大学士,还有何吩咐,下官必定照办!”

李东阳暗自摇了摇头,顺手将手里拿着的一份案牍递了过去,抬眼满是深意的望向张申,道:“廷缙兄,李某也长话短说,案事马上便要正式开始过堂。李某想请廷缙兄给句准话,若按这一份案牍,可否?”

张申无丝毫接过案牍的意思,也是轻叹道:“李兄,老夫不想看,其实,看不看,皆无区别。此非是敷衍,是老夫的真实想法。

老夫可以给你的准话便是,无论你怎般决定,老夫不会提丝毫意见。你我乃是同年,虽这些年不算太过亲近,但老夫对你佩服之至,故而,亦不虚言搪塞于你。”

“老夫亦不讳言,此案是顺天府接下,但以老夫本心,不会动,亦不敢动。皆由张长孺而起,那发告之人,也是张长孺亲自劝说。

若依然是老夫主审,老夫虽然不愿意,但也只能按着章程办事。可好,如今李兄请旨前来,老夫正好可抽身而退。

老夫今年已六十有四,没几年奔头了,安安稳稳的当个应命官,也好!”

这还不是搪塞?

李东阳暗自摇头,显然对张申的话不甚满意。

不过,他也终于确定了,张申此番,是真的不会管了,无论好坏,终究逃不开张鹤龄!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都市极乐后后宫 背剑之人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碧蓝航线界限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剑道第一魔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我在大唐做战神 wtw1974 新现代逍遥录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余生为你着迷 魔女的箱庭笔记 奇术色医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大唐游侠儿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人的餐桌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极品皇太子 
最近更新人在古代,开局送我七个老婆 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 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 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 凤凰交错,逆命妖妃 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 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 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 汉水东流 我,最牛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庶民崛起 俄罗斯风云录 大唐:请陛下称太子! 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 国舅凶猛 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 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 红楼大国师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 寸人止一 - 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txt下载 - 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最新章节 - 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