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大宋

林二虎

首页 >> 风流大宋 >> 风流大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在大唐做战神 穿越从开荒开始 重生之征战岁月 正德朱厚照为大明续命500年 替身太监:我替皇帝宠后宫 三国第一狠人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农家悍女之隔壁猎户是丞相 后妈的女友gl 非洲创业实录 
风流大宋 林二虎 - 风流大宋全文阅读 - 风流大宋txt下载 - 风流大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65章 县城的布局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秦刚在与京城再次前来高邮宣旨的舍人闲聊时,对方倒是讲了一则关于侯蒙在之前被举荐的故事。

当初他在知县任上,凡是涉及到百姓的诉讼案件,都会堂堂正正地拿到县衙上公开审理判决,所以,哪怕是受罚者都对结果不会另生怨意。

河北西路转运使黄湜听说了他的名声后,好心准备推荐他,便召他到转运司来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按理说,普通人一听能有这样的机会,还不立马跑去?

结果,侯蒙却回复,自己正在任上,不得无故离开县境,因此婉拒。

当然,这里自然会有一个背景原因,那就是前面说过的,县令是路转运使的下级,而知县并不是,的确是有权拒绝。不过,黄湜因此大怒,之后他正好要下去巡视各县的公务,在来到伯乡县时查阅当地的文书,便有心想要在里面寻找一些差错来治他的罪。但结果是,查了一天下来,竟然找不到一处可以指责的地方。

黄湜由此深知侯蒙之贤,就以宾客之礼相见并称:“真是朝廷的干吏啊!”之后,黄湜便成为了诸多推荐侯蒙的朝官中最坚定的一人。

秦刚却是想起来,黄庭坚有一个五十七岁时科举考中进士的祖父也叫黄湜,所以还专门问了一下,知道只是同姓同名,年龄什么的都对不上,并不是一人。

不过正是因为这么一聊起来,秦刚这才最终想起来,为何侯蒙在他的印象里会有点熟悉!

在真正的历史上,献策招安宋江等人并用其去平息方腊之乱的人,正是这个侯蒙。他也是之后位居执政之位,并且始终与蔡京坚持斗争的诤臣之一。

既然知道了这些情况,秦刚的决心也就下来了:推荐侯蒙吧!

就在等候朝廷最终批复自己丁忧的这段时间里,秦刚与谈建对于接下来的自家事务,进行了一番细密的商议与安排:

之前,秦刚南征北战,重要情报与信息传递,往往依赖于朝廷的驿站体系,实在要紧时,便就不惜成本地专人专递,一直却是忽略了自己的信息传递网建设。

现在他在丁忧,朝廷资源无法再使用,自己的信息传递网则不得不要提上正式议程了。

作为四海的大掌柜,谈建对外宣布回乡居住,并名正言顺地将四海的总部迁往高邮。

其实,此时总体的交通与通讯手段都不佳,所谓的商业总部的功能并不太重要,具体业务与生意,大多还是依赖于各地机构具体自行掌控。而且,此时高邮所处的江淮地区,却是有着四通八过的水网交通便利,所以,除了高邮这个县城的规模小点以外,这总部从明州迁过来,问题也不是很大。

正好趁这个机会,秦刚让谈建好好地梳理一下银行与商社底下专门用于通联与运输相关的所有资源。由于在大宋境内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四海银行开设了不少的分行,四海商社更是到处都有分号,为了保证过去业务的开展,各自建起了不少专门传递账本货单的快运渠道、更有转运银钱与商货的商队仓库。一经梳理,就发现这里耗费颇多,而且不少地方的确存在着重叠、浪费的现象。

在秦刚的提议下,这些资源可以从原先的银行与商户里单独拎出来,直接按地方分列,建立起一家专事于信息传递与小件寄送的速运行,并与大宗货物运输相区别。而其中有一条最核心的主干通道优先建设,也就是从高邮分别通往京城、扬州、明州的三条快速路线。

谈建问及这家速运行的名字,秦刚随口说:“叫顺丰吧 !”

不过,谈建却是依着这时的理解,直接听成了“顺风”,他便直接去找了名家书写好了行名,又手脚麻利地将金字招牌做好了,在拿给秦刚看的时候才发现,不过他愣了一下之后随即便道:“顺风也好,直白易懂!就它吧!”

在明州的时候,黄友曾经向秦刚提过几次西北童子营的事情:

这两年来,西北地区的局势与社会环境逐渐稳定,更是由于大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事基本平息,营子营已经两年没怎么新增收留过孤儿了,而最早的学员也渐渐长大,有些直接出去自食其力,而留下的一批,也没有了继续照顾培养新进营孩子的必要。黄友觉得这些老营的孩子们,读书与训练的底子都不错,如果还是留在西北,不管是就地解散、还是维持原状都太可惜。

这件事原本说是在南征交趾后再来商量的,这次秦刚到了高邮,索性就通知西北那边,愿意来高邮的,就全部跟过来,因为高邮有一块特别适合安置他们的地方——神居水寨。原来的寨民们大多都去了流求,这里都空了下来。

再由于顺风行的新成立,秦刚还需要从童子营里专门挑选一些素质较好的年长孩子,直接进入核心关键节点负责信息安全方面的管控,相对来说,这些孩子的忠诚度与责任心无须担心。而其它商务上的事则由谈建安排各地商社里分别派驻,这种结合,恰恰便成了这个时代最强大的物流速运的管理体系。

这次秦刚从明州赶回高邮时,对于乘坐的车船印象极深。他当时就让谈建去联系船厂,进一步研制改进体积较小的几人乘坐的小型车船,只要漕运水网能够到达的地方,通过这种小型车船,能够达到这个时代最快的传递速度,外加上他又是大宋朝民间最不缺陆上快马的人。

因此,新成立的顺丰行,它的送信小件运送速度足以超越正常的官驿,甚至都能媲美于急脚递,但它的收费却会由于大量聚合的业务,而将成本降到了比普通官驿还低的水平。

在顺风行的组建过程中,秦刚让谈建放心,最初的所有建设成本,直接让四海银行与商行来投入,因为他们原本就是有着这方面的需求。但是,一旦运行起来,只要优化其中的管理,合理拓展更多的业务,再加上能够有几次好的口碑打出去,这运量就能够上去,赢利赚钱也是肯定的。

而在高邮的赵驷,身为女婿的探丧义务尽完,便带着秦刚的最后一次指令回到了明州:

首先,赵驷作为目前海事院的最高职位的长官,同时更是因为他手握海事院最重要的兵权,由他暂时在过渡期内代表掌印决策。

而东南海事院诸司部与他秦刚关系紧密的官员,无特别的原因与理由,不建议他们离任,希望他们各司其职,静候新任主官的到来。

尤其禁止任何官吏以效忠秦刚为由,离任前往高邮。胡衍、李纲、黄友等人均表示遵从。

而按朝廷法度,可以例外的是他的亲兵队。

除了虎哥已经先行带去的一部分之外,剩余人员有一半则继续去高邮。在剩下的一半里,“进退有度”四名倭卫带了一些人去京城帮秦湛充实力度,再有的人则分别去流求、倭国与高丽等处,负责这些地方的沟通联络。

到了四月,朝廷的正式诏令下达,正式批复秦刚辞任丁忧,而原监察御史侯蒙,权发遣东南海事院巡阅使。

而这侯蒙倒也本分,只带了两名幕僚前来上任,并在第一时间召集众人见面时就声称,自己十分仰慕前任的秦龙制,又因对海事工作不太熟悉,所有原有岗位的官员他都不会随意任免及改变,也请大家一切遵照之前的规范与标准来做。而他本人,也承诺尽量做到“萧规曹随”,努力不去生出或制造麻烦。

如此一来,东南海事院这头也就算是安定了下来。

高邮,秦家庄,后山。

这里是最早的水泥作坊所在,很快,后山这里并不太多的石灰石都被采完了,原料便基本依靠外地运输而来,所以就在码头附近重新修了新的水泥作坊,这里被闲置之后,后山也很快恢复的绿色,树林草地倒也显得非常地生态。

秦福最终安葬在了这里,在他生前,就很满意秦家庄为他提供的这处地方。

而秦规也知道朝中官员的丁忧规矩,早在为秦福确定这处墓地的时候,就让庄上人赶紧对原先作坊里的屋子都整修了一遍,正好这次用上来,给秦刚兄妹俩以及亲卫队在这里居住。

古礼中曾经要求:丁忧之人必须居草棚、睡草席、枕砖头、不食酒肉、不闻丝竹等等,这些规矩其实在这时也基本不那么苛刻要求了,一般只要不住在原来的家里,只要在去世亲人的坟地附近即可,具体的生活条件也只是不要过于铺张浪费也就行。

这天,却是乔襄文专程过来了。

之前乔襄文曾过来吊丧,那个时候,大家根本就没有时间单独说话。而这次,两人面前各是清茶一盏,还有秦盼兮坐在一旁为两人烧水煮茶,四周只有轻风鸟语,全无打扰。

“我们认识到今天,该有八年了吧!”乔襄文感慨道,“八年前,任是当年的我,对你有再强的信心、再多看好,也是不可能想像得出今天的秦徐之啊!”

“今天的秦徐之?有什么不同寻常吗?不又是布衣士子一个了吗?”秦刚虽然明白乔襄文的语意所指,但是仍然还是故意调侃笑道。

“布衣士子?恐怕你现在是全天下最可怕的布衣士子!”乔襄文并不认为这是一句笑话,“八年前,我与你一起讨论这座书院的目标时,你曾告诉过我,在格物致知的背后,却有另外一句话、四个字,而且还嘱咐过我,只须记得,勿需多提。这八年来,我便看着一位又一位的名士贤师在这句话的吸引下接踵而来,又看着这一批又一批学员在这句话的言传身教之下成熟成长,更是看着你在这句话的亲身践行中开创着前所未有的各种奇迹,我便由此而信服,这四个字,便是菱川书院永恒践行的唯一标准。”

乔襄文说的这句话、四个字,便就是“开启民智”。为了遵守与秦刚的约定,但又能真正秉承到这句标准的真正核心,乔襄文煞费苦心地将它分拆成了“不盲从、不服输、不信邪、不唯上”这四句信条,交予书院所有的老师与学生去遵照执行。

实际上,这四句信条也为所有的学生及老师,指明了一条破除迷信、破除思想禁锢的个人学习成长之路的指导原则。

菱川书院里,号召不搞任何个人崇拜,从在任的荣誉山长苏颂开始就以身作则,进而对于书院的精神领袖秦刚也是一视同仁,鼓励并要求学生们敢于质疑、敢于颠覆,最重要的是,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然,在质疑前人成就与观点的过程中,自然是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以失败告终,而此时,书院的老师们则会带领这些学生去回顾质疑的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真正地触及到格物致知的本质与内涵。

因此,在成功中能够获得成长,这是天下所有学院可以做的事情,而在失败中同样可以获得成长,这就是菱川书院独一无二的特色优势了。

突破了这一层认知的学子,甚至可以突破的时人狂热追求的科举成材体制。

他们并不排斥科举,许多人在学成之后,同样去投身于这一时代的科举考试。不过,正是由于他们对于学习方法、学习规律甚至是学习本质的掌握,往往极易在各级考试中脱颖而出。绍圣年后的几次大试中,菱川书院学生的登榜比例极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授官就任后的政绩又极其突出。

更有不少的学子,在学成之后,直接受着书院精神领袖秦刚号召,先后前往西北、河北等地官衙里直接出任吏员,再以极其优秀的干事能力直接晋身选人官职,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

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怀揣着平步青云,入府为相的远大理想,就有相当多的现实学子,想的便是学有所用,不必苦熬科举之路上的补缺磨勘,而菱川书院在这方面的优势,则是此时全天下任是再出名的书院也无法相比的。

“苏老山长在这方面,实在是居功至伟啊!”乔襄文提到了苏颂之后,更是无限地感慨,“只是去年开春之后,他的身体便就有了许多的不便,我是强压着不让他再去带课教授学生,但是也拦不住书院的老师们隔三岔五地去向他请教啊!”

“对啊,季升兄【注:指一直服侍着苏颂的苏携】之前参加先父的吊唁时就曾提到过,我正想过几日要专程去探望一下老山长呢!”秦刚连忙与乔襄文约好了过去的时间。

因为秦刚一旦过去,还需要专门安排好时间,还要与书院的其他老师、尤其是现在的学生都能有见面、交流以及指导,各方面的安排都需要提前做好。

“流求格致院的事情,徐之你还是和我多讲讲呢!”乔襄文特意与秦刚说起了这个话题。

在菱川书院,流求并不是一个秘密,但却又因为太多的语之不详,而让人感觉到是一个极其神秘的地方。

自从李峰带领第一批优秀学子先赴处州成立了处州格致院,然后又将其整体搬迁到了流求唐州,后续建成了流求格致院之后。流求便成为了菱川学子除了参加科举、从政之外的第三大去处。

在总体上,大家只知道它建在福建东南部的一个海岛上。

传说中的那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关键是,那里拥有比在菱川书院这里更多的试验设备、更大的试验场所,而且聚集了更优秀的格致学研究人才。

包括曾经获得过皇帝御赐金匾的邹神医,菱川书院最知名的机械专家、大食语专家赵梧、还有这几年书院里涌现出来的学术好手,大多都选择了去流求深造,并继续在那里推进着各自领域里的深入研究。就连书院中最知名的生灵学专家,也是书院目前第一位获得专家勋章认证的女子秦盼兮,也曾经在流求格致院逗留学习过月余,回来之后的见识水平,更是令众人惊叹!

流求格致院,似乎成为了菱川学子在这一生中,终归需要去朝圣一次的地方。

乔襄文便是感慨,若不是菱川书院这里离不开他,他真想要亲自去流求看一看。

秦刚便开导他:“时间便如丝棉里面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下定决心,来回不过一个月的时间罢了,如今我在高邮,书院里有事我还能帮你照应一下。”

乔襄文听了后,若有所思,而且他也觉得,秦刚刚才的这个说法非常地形象且有趣。

秦刚丁忧守孝的这处地方,极其符合它的功能:一是地方足够大,原先因为是用作小泥作坊,每一间房屋的框架大小都是远超当时住房的空间,却是方便改造了之后在这里招呼待客。而数量不少的房间,更是方便秦刚的亲兵队在旁边的驻扎居住。

二是外观简朴,秦规在整修这里的时候刻意注意了这点,尽量把精力花在了室内,外墙屋顶只作了防漏加固等等细致的处理之外,尽量保留了粗糙甚至有点残破的外形,以示秦刚在这里守孝的清苦——表面文章该做的还是尽量要做;

三是这里非常清静,外人前来,必须要通过前庄,庄内又不太会人前来打扰;

最后这里的交通其实更方便,快速交通的车船可以直接驶到庄上码头,那里便就有日夜值守的亲兵把守着,不会耽误任何重要消息的进出。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极乐后后宫 背剑之人 吞天塔 碧蓝航线界限 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的钢铁萌心:以德皇之名 wtw1974 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 逍遥人生 重生之铁骨凰后 灵媒写手成神记 快穿:小白花她日日都想拐走男配 一程霜雪,一路繁花 豪门殇Ⅰ前夫请签字! 系统送我一见钟情 斧头老诗 一叶倾城,天才太子妃 神弃哥布林 这个团宠又奶又萌 无处不在的哲思之旅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董卓之子 大明锤王 家父唐高祖 夫子很闲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表少爷的抗战 大隋主沉浮 三国之殖民海外 
最近更新大舜西游记 大乾贵公子 左传游记 哈哈哈,大明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那年那景那些人 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 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 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 红楼之阅尽十二钗 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 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 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 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 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 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 
风流大宋 林二虎 - 风流大宋txt下载 - 风流大宋最新章节 - 风流大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