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景泰大帝

二百二十斤

首页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重生之景泰大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流氓帝师 开局南洋一小国,吊打列强! 替身太监:我替皇帝宠后宫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抗战:开局召唤一个德械师 非洲创业实录 佣兵禁地 奋斗在五代幽州 
重生之景泰大帝 二百二十斤 - 重生之景泰大帝全文阅读 - 重生之景泰大帝txt下载 - 重生之景泰大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91章 经筵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皇帝要开经筵了。

这是这几天除了金英下狱之外的另一件朝廷大事。

这件事儿起初是礼部左侍郎仪铭建议的,并且立刻就得到了朝廷上下文官们的赞同。

去年土木堡之变,太上皇朱祁镇北狩,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登基称帝,稳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并通过互市、救灾等一系列的施政展现出一位明君的潜质。

但是,朱祁钰毕竟是临危受命,之前学习的都是皇家教育,并未经历过正经的帝王教育,所以,在施政期间,朱祁钰也是隐隐感受到了文官集团对于他所做决定的排斥。

对于此事,某天他在处理完礼部政务的时候和仪铭吐槽过,仪铭便建议朱祁钰可以重开经筵,拉近和文官们的关系。

经筵这件事,朱祁钰听说过,但是并不熟悉,仪铭索性便解释了一番。

经筵,汉唐以来专门为帝王或者太子特设的经史课堂,一般由朝廷重臣和翰林院诸官担任讲师,主讲儒家的经史子集和历朝历代的帝王学说,是朝廷文官们极为看重的一项政务。

与皇帝的御前讲习不同,经筵要在每个月固定日期召开,并且分为经筵和日讲两种,经筵每月三次,被列入讲官行列的人,如无例外,都要参加,日讲则是每天都有,但是不需要那么多人参加,只需要当天有讲课任务的大臣参加即可,其他人爱来不来。

有明以来,只有朱祁镇开过经筵,因为他登基继位的时候年龄太小,还处理不了政务,所以政务都是有张太后和内阁三杨商议处理的,但是朱祁镇毕竟会长大,早晚有一天要亲政,所以内阁辅臣杨士琦进《请开经筵疏》,请求重启经筵制度,为朱祁镇讲授儒家经典和治国之道,张太后果断同意,于是,八岁的朱祁镇便开始了悲苦的经筵之旅。

儒家重礼仪,经筵自然也不会缺了相关设置,文臣们设置了一整套极为复杂的流程来规范经筵,甚至细化到了笔墨纸砚的摆放方式都有明确规定,更别提人员设置了。

经筵有知经筵事,负责经筵的一切事务,又怕他忙不过来,还设置了两到三名同知经筵事来分担,其繁复程度可想而知,要知道,大明朝廷统辖亿万子民,各部衙门也不过是一个尚书两个侍郎,经筵几乎等同于各部了。

而且整个经筵从开始到结束,参与者都不能轻言妄动,只有负责主持的鸿胪寺官员可以按流程唱和,仪式上的严谨度比开大朝会还高,而且不像朝会那样是在广场上,而是在一间屋子里,谁有个风吹草动立刻就会被人发现,然后扣一个不敬经典的罪名。

皇帝也是参与者,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经筵上还特设了一个展书官,专门负责替皇帝翻书,因为经筵制度规定,皇帝也不能随意乱动,包括翻书......

所以,经筵这件事,折磨了朱祁镇整整八年,直到张太后去世,朱祁镇亲征,经筵这才暂停,但是也没有明旨,只是说没时间,暂时不开而已,毕竟这件事是文臣们极为看重的,要真是明旨关闭,那文臣肯定要爆,谁也不会没事给自己找麻烦不是?

不过文臣们为什么这么重视经筵这件事呢?

自然是有好处的。

首先,经筵本身规格就足够高,给皇帝上课的讲堂,哪个书院敢相提并论?能参加经筵,给皇帝讲课,自然说明自己的儒学经典已经熟练掌握,退休后自称一声大儒都不为过,这对于文官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其次,经筵是给皇帝授课,自然算是帝师,这个名头也是大明立国以来极少存在过的,毕竟太祖朱元璋登基之时已进不惑之年,太宗朱棣登基也四十有二,仁宗在位时间太短,宣宗也是二十八岁继位,并且经过了太宗的悉心教导,对于朝政大事熟稔于心,治理国家驾轻就熟,不需要什么人教导他治理国家,至于建文?他认为的那三位帝师就别提了,削藩削得建文帝都失踪了,建文这个年号到朱祁钰这会儿还是不存在的,大明史书里活生生空出来好几年,还有什么好说的。只有倒霉蛋朱祁镇开过经筵,有过帝师,那些大臣基本都是名利双收,例如内阁的杨士奇、杨荣、杨溥,礼部的胡濙,吏部的王直,工部的高谷......

还有,经筵本身讲授的是儒学经典,那群武将勋贵基本上是没有机会担任讲师的,有资格给皇帝讲课的全都是文臣,这就意味着文臣可以将儒家的治国理念灌输到皇帝的脑子里,暗中影响皇帝按照文臣们的思路来治国安邦,这对于文臣的地位自然是有极大好处的,隐约间便高了武将一头。

还有,经筵是文臣接近皇帝的好机会......

还有,一旦谁在经筵上得到皇帝的青睐,提拔速度将会极快......

总之,经筵这件事对于文臣来说,好处极多,坏处则几乎没有,自然要大力支持。

于是,朱祁钰在慎重考虑之后,果断下旨,重开经筵,命宁阳侯陈懋知经筵事、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陈循、工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高谷同知经筵事、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江渊、翰林院学士商辂、侍讲学士刘铉、吏部右侍郎俞山、礼部左侍郎仪铭、兵部右侍郎俞纲、国子监祭酒萧镃、左春坊左谕德赵琬等人任经筵官,翰林等衙门儒臣侍讲吴节、赵恢、徐珵、陈文、刘定之、周旋,修撰林文、李绍,编修萨琦、杨鼎、吕原、周洪谟、刘俊、陈鉴、岳正、万安、刘吉、刘珝、李泰,检讨邢让分值侍讲,太子太傅兼礼部尚书胡濙、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王直、少保兼兵部尚书于谦、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尚书兼大理寺卿石璞、都察院左都御史陈镒、王文等经筵侍班。

不过与文臣们所期待的经筵有所不同的是,朱祁镇还命武清伯石亨、昌平伯杨洪、安远侯柳溥、大都督府右都督张輗等一众武将参与经筵,讲授兵法。

对此文官自然不同意,礼部尚书胡濙上书言说:兵事乃杀伐之道,过重则有损江山气运,皇帝贵重,身系江山,不可入险地,太上皇便可为例。

不过朱祁钰也没搭理他,而是甩出一句话,要么让大都督府一同参与经筵,要么谁都别来,经筵不开了。

文官们一合计,还是开经筵划算,果断闭嘴了。

于是,景泰元年九月初二,朱祁钰登基以来第一次经筵盛大召开,数十名文物重臣悉数参加,聚集在文华殿内给朱祁钰授课。

授课之前,朱祁钰亲自讲了话。

“朕以眇躬,祗膺天命,嗣承祖宗大统,临御兆民,顾惟负荷之可胜,必由问学之能敏。夫六经载帝王之道而万世仰治教之,兵法谋略安天下社稷而君王必知之,则以我祖宗之圣,尚犹锐情于斯,况朕安所务而不然,卿等其务端心,竭诚相与,讲论臻其极,毋隐且徇徒事虚名,必二帝三王之蕴奥得于心,而施于行俾四方万国之广远,蒙其德而被其泽斯足以,辅朕之素志。”

听得在座的众位文武重臣激动万分,纷纷正心养性,准备在皇帝面前一展自己的学识,尤其是翰林院一众翰林们,更是感动非常,直呼朱祁钰是圣君再世,必然德盖五帝。

当然,上古三皇没法比,那个起点太高,单说禅让一事,就足以让朱祁钰砍了他们满门了。

朱祁钰也是比较惊喜,翰林院里面有好几个他都听说过名字的翰林,例如万安,大概率就是成化朝的那位内阁首辅,万岁相公,刘吉,应该就是号称不怕弹、越弹越升官的刘棉花,那个刘珝应该也是当时的内阁辅臣之一。

因为后世教育的原因,朱祁钰对于历史上描写的着名人物并不是太相信,尤其是后人的评价,几乎影响不到他对别人的判断,这也和他做人事经理的经历有关,很多时候在别人口中说出来的事情,未必是真实的,绝大多数都是隐形失实,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万安虽然被称为万岁相公,但是他能做到内阁首辅,需要的基本素质一定是具备的,皇帝再怎么昏庸,大臣再怎么内斗,都不会同意一个笨蛋去做这个文官领袖,更何况能通过科举的,哪里还有傻子呢?

更别提那位刘吉刘棉花了,他能在其他人的弹劾下不断升官,就完全体现出了他的能力,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

刘珝估计也差不多,能和前面两位同殿为臣,一起混进内阁,能力一定也不会差了。

好吧,扯远了。

随着鸿胪寺卿的唱和,经筵正式开始。

但是就在他的尾音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一个小宦官突然出现在门口,今天随侍的兴安靠了过去,只见小宦官在兴安旁边小声耳语几句,兴安脸色突然大变,急匆匆冲进殿来,在朱祁钰的耳边说出了一句让朱祁钰震惊的话:“南台传来消息,太上皇遇刺。”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剑道第一魔 我在大唐做战神 山村情事 魔艳武林后宫传 修神外传仙界篇 我有一柄摄魂幡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美女的兵王保镖 动漫之后宫之旅 余生为你着迷 霸道总裁毒宠美妻 魔女的箱庭笔记 猎天争锋 都市花语 奇术色医 萧阳叶云舒 好色小姨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救岳飞建强宋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家父唐高祖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宅男的冒险生活 生死主 
最近更新请摄政王赴死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大梁逍遥王爷 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 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 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 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 红楼大国师 大明1810 九霄魂录 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 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 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 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 天命逍遥王 寒门人杰 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 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以捕快之名 
重生之景泰大帝 二百二十斤 - 重生之景泰大帝txt下载 - 重生之景泰大帝最新章节 - 重生之景泰大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