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以遥这横叉一“手”,让徐笙准备好的说辞尽数咽回腹中。
她眨巴一下眼睛,接过摊贩递来包好的糕点,抬手拽住季以遥的袖衫:“郎君,我们也去试试吧。”
她另一只指向的正是圆台之上。
活动还未开始,已经有人摩拳擦掌站在那堵墙面之下跃跃欲试。
周流云站在季以遥旁边,用手肘撞了撞他,露出一个有点小贱的笑容:“学笃,去试试呗。”
可他没能如愿在季以遥面上见到惊慌的神色,季以遥依旧一脸平静淡然:“好。”
只见他牵着徐笙的手,步履平缓地走向圆台前边的一张桌案前:“我报名文试。”
桌案后面坐着一名白净小生,头带着巾帽,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同样柔和地回了一个‘好’字。
慢他一步的周流云顿时不满地嚷嚷:“喂喂,学笃,我们可说的是让你去试试武试,你参加文试,那还不是小菜一碟?有什么挑战性……”
他的声音在季以遥的瞪视下逐渐减弱。
徐笙瘪瘪嘴,到底没说什么。
她却没有看见,她身旁紧握着她手的郎君唇角勾起一个得意的弧度。
喧锣声自圆台之上紧奏,比试正式开始。
先是武试那边,七人为一组,共七组,每组决出第一,再由每组的第一进行加试,最终先摘得彩球之人为魁首。
随着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一组人几乎是手忙脚乱的往上爬。可不过爬出一段距离,便有人体力不支地滑落而下。
幸而底下垫着早已备好的棉花软垫,倒没人受伤。
可也有人因此起了坏心思。只见其中一人往上拽住,在他前头之人的脚踝,用力往下一扯。上方的人瞬间滑落下去。
有一人起这个头,其他人也纷纷动了心思。
一时间摔倒在软垫上的闷响声,络绎不绝。
“这……”徐笙指着一片混乱的场面,“这难道都没人管管吗?如此笔法,那岂不是到天明都决不出第一来?”
季以遥摇头,指向一人:“不会。当其他人还在纠缠时,总有人聪明人会耍些小手段。你瞧!”
学生闻言看去,一身乞丐打扮的半大孩子。正在角落上偷偷摸摸的爬上去,竟已爬到正中。
可这时其他人也发现他,停下与对手的纠缠奋起直追,可攀爬哪儿比平地赛跑?本就落后一大截,这一下无论如何也再追赶不上。
这一组,乞儿获胜。
接下来的几组吸取了第一组的教训,皆是老老实实的往上爬,直到爬到最顶峰时,才扒着墙壁大打出手。
有人在混乱中摸索到彩球绸带,摔下去的同时也带下了彩球,这也算他胜。也有人有些功夫傍身,仗着身法利索,一举夺球。
直到最后一组,一名暗驼色劲装男子如同鹤立鸡群般站在七人组中,瞧他的那副模样像极了画本子中描写的侠客。
徐笙忍不住惊叹,她抱着季以遥的手臂:“郎君,你瞧那人!他武功一定很厉害!”
季以遥没有反驳,轻轻“嗯”了一声:“看打扮,应该是江湖中人。”
在他们身边,虽少见江湖中人,可那多是他们认不出的缘故,像这男子这般,若他不展示功夫,他们也只会当他是打扮奇特的普通人。
随着锣鼓声起,其他人手脚并用的攀爬上墙壁时,那劲装男子并未动弹。
直到上边的人攀爬进度已过半,底下也有人替他开始着急时,劲衣男子动了。
他脚尖轻点,踩在底处一处凸起之上,几个跃身,瞬间超过还在努力攀爬的其他人拿到彩球再从高空之上轻荡而下。
姿势潇洒,身手敏捷。在所有人还未回过神时,他已经将彩球交到裁判手中。
猛然间,人群爆发出一声极大的喝彩。
徐笙也忍不住激动地轻捶季以遥的臂膀:“哇哇哇!郎君!那是话本子里面写的轻功吗!”
季以遥擒住徐笙的手,话语中带着无奈,又带着无限包容:“都说叫你少看些话本子……”
话是这么说,可他也紧盯着台上的劲衣男子。
那男子将彩球交给裁判后,按吩咐到一旁候着下一轮。
他刚刚那一手的表现,让其他几组的第一名选手都感受到极大的威胁,看向他的眼神也就不太善意。
果然毫无悬念,最终的魁首是那名劲装男子。
全程他一字未多言,领了那把剑和一百两两银子后,又回到圆台之下观赏。
武试比完,紧接着便轮到文试。
武县靠近京都,各类人杰层出不穷。且元庆朝重文,文试的笔比试还要更为激烈一些。
今朝学子需得学习时务策、帖经、杂文,还得了经义、墨义,诗赋。
第一关:诗。
按照此情此景赋诗一首。
季以遥沉吟片刻,在纸上奋笔疾书: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此试入围者过半,季以遥这诗虽是应景,可也显得寻常,排名靠中。
第二关:对对子。
上联不过仅仅五字:烟锁池塘柳。可这五字中不仅包含金木水火土,单独拆出来也是具体物化,一时之间倒没人能对上。
季以遥眉头也紧紧皱起,似有些为拿不定主意。
徐笙倒是从未想过,一个文试,比不得的打斗有着受伤流血的风险,可以这般叫人难为。
“梗烧海地锅。”
有人率先对了出来,这遣词造句虽然不大雅,可也对仗工整,字意相符。
有这人的启发,有其他人也打开思路。
只有季以遥还在冥思苦想着,终于在规定的一炷香时辰快结束时,他启口道:“炬铺渡境桥。”
众人哗然,此对不仅包含金木水火土,也能具体物化,更是别有一番意境。
毫无疑问,他拿下这一关的第一。这一关过去进入第三关的仅剩十五人。
第三关:书法。
此关的要求是用不同的书法写同一个字,写出来样式最多的获胜。
这关更要考究读书人的博识多通能力。当朝科举统一要求用楷体作答,虽为防止作弊,后期接有专人誊抄一遍。
可负责誊抄之人会在卷上写下此卷书法水准如何。
除楷书外,当朝有多名书法大家,最受年轻一代追捧的则是行书。一人会多种书法并不是难事。
季以遥自小家贫,他学字除了前期有徐秀才带之外,后期皆是照着书法大家流传出来的字迹自学。
此关他一共写出十四种书法,拿下当之无愧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