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在大唐做战神 流氓帝师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王妃你是魔鬼吗 最强终极兵王 抗战之血怒军团 逍遥小贵婿 回到大唐当军阀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奋斗在五代幽州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八百六十二章 贡者,从下献上之称(为盟主“为盟主“电饭煲菜谱”贺!)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申时行要做的,朱翊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泰西搞大航海贸易、殖民全世界的时候,他们搞过一段时间的欧洲中心论,宣称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心。

为了让欧洲中心论能够成立,欧洲人用尽了全力撒谎。

比如用墨卡托投影绘制的英格兰地图,甚至比印度还要大,而且这种地图在英格兰持续了两百多年,最终英格兰从日不落帝国滑落之后,英格兰人才知道,原来英格兰本岛,真的很小很小。

欧洲的面积并不大,甚至可以称之为世界边缘,但在欧洲中心论的风力舆论下,欧洲是一整片的大陆,而人口众多、面积更广的印度,却只配一个次大陆的名头。

欧洲中心论是总纲常,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就不断的把文艺复兴的种种成果,牵强附会到古罗马、古希腊的身上,以此来证明自己作为中心历史渊源。

在英格兰殖民世界,列强瓜分全球的时代里,从欧洲中心论,扩展到了例外论。

例外论,就是一切的历史规律,对欧洲人而言,都是可以例外的,他们不会衰弱,不会灭亡,即便是历经再残酷的战争,依旧可以屹立在世界之巅。

他们用中心、常胜、例外论这三样神器,来证明欧洲的崛起是因为理性、制度、精神、文化、技术、地理,乃至种族的特殊性、唯一性。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和唯一性,代表他们不会犯错,不会输,会一直赢下去,颇有一些‘朕与凡殊’的味道。

中心、常胜、例外,三种递进的理论,最终,欧洲自我神话为了世界的统治阶级,通过殖民的方式,传递给了全世界。

申时行已经非常谦虚了,华夷之辩只是一种文化上的区分,没有把夷人开除人籍,大明中心论,还是基于事实叙事,是要建设大明为真正的世界中心,并且保持这一地位。

而欧洲中心论、例外论兴盛的时间里,任何土着对于欧洲人而言,都是学会了使用工具的猴子,甚至要发表种种论文来论证并非同一物种。

沈鲤将写好的奏疏递给了皇帝,关于如何建立大明中心论,礼部已经做了完整的规划,分为了文化、经济、军事、宗教、政治等多方面进行。

比如在文化上,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大明,遴选足够优秀的文学作品,编纂成册,进行雅信达的翻译,并且附录汉文。

尤其是大明,作为文化输出的源头,礼部观察到,在这个年代里,最容易传播,是文化的最好载体,一部神魔《西游记》就够所有人着迷了。

倭国痴迷于《三国演义》,甚至把武将单挑视为作战方式,创造出了‘一骑讨’这种古怪的战争方式。

除此之外,就是将《永乐大典简要卷》进行翻译,刊行天下。

简要本只有三十二卷,这三十二卷并不涉及到任何技术的细节,只要贩售到世界各地,奠定其权威性,文化的规训就开始了。

任何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对书中生活方式心生向往,茶、瓷器、丝绸的流行,就是基于这种向往。

沈鲤十分确切的说道:“要大规模刊行,奠定永乐大典简要本的权威,简要本里记录的才是唯一正确,大明说它对,错也是对,大明说它错,对也是错。”

“我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通事,打算翻译成拉丁文和波斯文,贩售到世界各地。”

比如在经济上,则是制定大明的标准,大明认可的才是好的,才是对的。

制定大明标准,依托于大明庞大、而且先进的生产力去制定标准,那么哪怕日后有人迎头赶上,也需要在大明的框架下进行。

小到铁锅的大小、厚度、饮茶、饮咖啡的器具、茶砖大小;

大到驰道、马车的宽度、远洋船的尺寸、火力配置等等方方面面。

大明制定的标准对大明而言一定是最合适的,而其他人就只能去适应,无论多么别扭不适,最终在环境中,被不断的驯化。

因为不遵从标准,商品生产出来,也不会被人所接受。

军事上主要是明馆制度,明馆要维持足够的武力,保护大明文化、商货的畅通无阻,大明水师、环球船队要不断的展现自己的武力,来保证明馆的安全;

宗教上主要是依托于大光明教,来传播、神话大明,大明要对大光明教进行一定程度的支持,那些个简陋的经文、不太规范的拉丁文书写方式、不完整的教义,大明都要提供一些帮助,让它拥有足够的韧性,在泰西地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朱翊钧看完了沈鲤的奏疏,眉头紧蹙的问道:“大光明教讲的是矛盾说,那公私论、生产图说、阶级论、天择论、人择论呢这些不翻译吗”

如此详尽的计划中,却缺少了大明大思辨的成果,只有一个矛盾说,还是借着大光明教的壳儿在传播。

“这个暂且不翻译的好。”沈鲤表示,不是礼部忘了,而是真的好东西,礼部不会真的往外输出,真正的好东西是不会流通的。

比如永乐大典卖的是简易本,而不是全本,大光明教的教义核心理念基于矛盾说,但教义不是矛盾说。

阶级论这种东西,黎牙实的确翻译成了拉丁文,送回泰西后,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被费利佩直接束之高阁了,根本不允许它们随意传播,大明都怕的东西,费利佩当然更怕。

大明人口更多、领土更宽广、有纵深,依旧无法承受阶级论第三卷的冲击,只在有限范围内传播,何况连泰西都搞不定的西班牙了,西班牙的政治稳定性,远低于大明。

西班牙连大明司礼监、文渊阁、六部、朝廷地方条条块块、科举遴选政务官事务官等等都学不明白,阶级论了,这根本不是眼下泰西能够接受的东西。

“礼部想的更加周全些,朕很认可,朕倒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倒是忘了南橘北枳的道理。”朱翊钧点头说道:“礼部议定就是,那这件事要花费多少钱呢”

“前期不到百万银,后面是要赚钱的。”沈鲤十分直白的说道:“赔钱的买卖没人干,规训之后,还是要靠着货物赚回来的。”

“也就是大明一旦脱实向虚,大明中心论,就毫无意义了,对吧。”朱翊钧想了想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沈鲤立刻说道:“陛下圣明,维持大明中心论的银子,一定要要靠商品赚回来,因为商品是中心论的重要支撑,一旦商品赚不回来,那代表着商品出了问题,中心论就成了讲故事。”

“故事讲得再动听,大家拿到东西后,察觉不是那样,就会祛魅。”

“驯化和宗教极为类似,是不断的自我欺骗,如果眼见为实,和教条不同,就会产生怀疑。”

无论是大明常胜说还是大明中心论,本身都是讲故事,是一种叙事,一旦事实不存在了,叙事就会瓦解崩塌,这就是申时行的根本目的,他要的是大明成为真正的文化、经济、军事、政治、科技中心。

“陛下这其实也是祖宗成法,朝贡,贡者,从下献上之称。”沈鲤补充了自己最后的观点,谁反对这两样,谁就是在反对祖宗成法,大明中心论,就是朝贡体系的终极形态。

历史长了,什么都能历史里翻出旧例来,堵得士大夫们哑口无言,反对祖宗成法,可不是谁都能担得起这个罪名的,在大明反对祖宗成法,和在泰西反对神一样,是非常危险的。

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初春的沙尘裹着驴蹄声,漫过永定门,通惠河两岸的柳树,刚吐出米粒大的新芽,永定门大街人头攒动,车水马龙,骡车、驴车、马车在永定门前排成了长蛇,一眼看不到尽头。

之所以如此拥挤,是最后一批入京赶考的学子到了。

这里面有一人名叫袁可立,来自河南归德府睢州,他是万历十六年归德府的举人,今年二十七岁,其他入京的学子,最少有一架骡车,但袁可立没有。

他是军户,家里穷,生活窘迫,但父亲见他读书有天分,还是供他读书。

袁可立手里拿着一个纸条,这是父亲给他的地址,是父亲在京师的熟人,也是当年的同窗,更是袁可立要拜的座师,袁可立的书箱考篮,里放着一袋四十多斤的小米,再加上书箱里的笔墨纸砚生活用品,格外沉重。

就这样日头偏西,袁可立终于找到了自己要找的地方。

袁可立站在门前,整理了下衣服,掸了掸身上的尘土,看着阔门,有点不敢上前,这门头过于阔绰了些,高门深宅,和他的打扮格格不入。

父亲当年的旧友,那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友谊了,这些年来往书信一共就三封,还是袁可立考中了举人之后。

他有点担心,自己这么贸然闯入,会被人赶出来,他想了想,还是从书箱里拿出了拜帖,走到了门房,将拜帖递了进去,而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在太阳完全落山,再不走就要撞上宵禁的时候,袁可立有些焦急,背着沉重的书箱,向着门房走去,询问今日是否可以见到。

“去去去,这天色已晚,陆公日暮不见客,你明日再来。”门房十分不耐烦的挥着手,把袁可立赶走了。

袁可立还想再说,但还是离开了这高门深宅,他回头看了眼,叹了口气,得找落脚处了。

门房看着袁可立离开的背影,啐了一口,恶狠狠的说道:“哪里来的乡巴佬,还要到我陆府蹭吃蹭喝,拿封拜帖就想见,还要拜师”

“穷鬼。”

家贫无从至书以观,这句话就是袁可立的真实生活,小时候抄书手冻了,都不敢懈怠,《送东阳马生序》这一篇劝学文章里的每一句话,袁可立都能感同身受。

很小的时候,袁可立就知道什么叫人情冷暖。

他耸了耸肩膀上的书箱,在日暮风沙里,向着豫馆而去。

豫馆是河南在京士大夫、富商巨贾营造,专门为河南考生行些方便,后来因为高拱倒台,豫馆一段时间里,门雀可罗,没人敢去,直到高拱死后,陛下给了谥号,这算是原谅了高拱,豫馆才算是有了人气。

袁可立走着走着,发现自己迷路了…京师太大了,他手里的地图太老了,他又不舍得花钱,没有在永定门买一张新的京师堪舆图,京师这些年一直在修路,道路很多已经变了。

虽然地图只要十五文,但是十五文能吃一顿饭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袁可立就揣着六两银子,还是父亲多年积蓄才攒下来的。

就这样,七拐八拐,袁可立走着走着,走到了全楚会馆。

全楚会馆和全晋会馆紧邻,但豫馆在另外一个方向,可是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五城兵马司的校尉带着军兵上街,四处宣告宵禁,再有一刻钟,就是宵禁时刻,无论如何都走不到豫馆了。

袁可立立刻有些惊慌,若是犯禁被抓,那这会试也不必考了。

他病急乱投医,就把拜帖投到了全楚会馆门前,全楚会馆门房,接了拜帖,告诉袁可立这里是楚馆,不便接纳,袁可立请门房行个方便,宵禁将至。

门房也有点慌,二十三日,是陛下每月到全楚会馆蹭饭的日子,这眼看着陛下马上要离开了,这要是撞见,少不得问责,门房说了两句后,不敢多吵。

“说好了一日就一日,明日就走,不要多说话,不要被人发现。”门房小心叮嘱着,可门房话还没说完,袁可立就被两名缇骑,给摁住了。

皇帝每月到太傅家蹭饭,这是惯例,京师人人皆知,缇骑负责陛下安全,这种看起来有点可疑的人,而且在陛下快要离开的关键时间出现,缇骑不抓是失职。

主要是袁可立背的书箱,看起来太重了些。

朱翊钧在文昌阁里,国事聊完,正在聊熊廷弼会试之事。

“熊大啊,这次考试有没有信心”朱翊钧笑着问熊廷弼的备考如何。

“陛下要我考个状元吗那估计不行,大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我觉得我能考中进士,状元不敢说。”虎背熊腰的熊廷弼颇为谦虚的说道。

熊廷弼的样子,更像是个武将,而不是士大夫,熊廷弼读了那么多书,仍然没有多少书卷气。

朱翊钧身体往前凑了凑说道:“要得状元简单,咱给你泄题好了,反正礼部确定了考题,要咱朱批,到时候,咱告诉你!主考、副考、同考官,连贡院都是咱的,咱给你开方便之门,拿他个状元郎!”

“额…”熊廷弼略显无奈,陛下敢,他可不敢。

“陛下不可,王谦那个举人有问题,影响了王谦升转,这万万不可,泄题不是在害他吗”张居正人都麻了,私底下的陛下,其实一点都不严肃。

“玩笑话,玩笑话。”朱翊钧摆了摆手,站起身来说道:“这入了夜,咱也回去了,熊大你好好备考,千万不要紧张,你的文章,咱也看过,好好考,绝对没问题。”

朱翊钧也是说着玩儿,会试,成千上万双眼睛盯着的大事,他这么干,是公然破坏秩序,他是怕熊廷弼紧张,意思是,这次不行还有下次,实在考不中,熊廷弼还能走武夫一途。

骆思恭入了文昌阁,俯首说道:“陛下,臣抓了一个窥伺之徒。”

“哦带上来。”朱翊钧大感惊奇的说道。

袁可立被带到文昌阁的时候,背后一层又一层的冷汗,飞鱼服他还是认识的,这没有被五城兵马司抓走,居然要被缇骑给抓进诏狱了。

朱翊钧一看袁可立的样子,就知道这不是什么窥伺之徒,挥了挥手说道:“放开他吧,就一个书生,你叫什么名字”

不怪缇骑多心,实在是袁可立的那个书箱有点太重了,王崇古的弟弟王崇义就是被火药给炸死的,不得不防。

袁可立的手掌十分的粗糙,和朱翊钧的手很像,一看就是经常干农活的手,他人站的很直,精气神打眼一看,就不是什么奸佞之徒。

“回贵人的话,姓袁名可立,河南睢州人,入京赶考,为避宵禁,叨扰全楚会馆,全无窥伺之意。”袁可立再俯首说道,他不知道面前这人是谁,但从站位上看,是主事之人,能在全楚会馆主事,一定是贵人。

“哦,那就住一晚吧,账算咱的。”朱翊钧也不是很在意的说道,缇骑以为他是窥伺之徒,就把人摁了,这一晚的房钱和餐食,就算是解除误会。

缇骑已经全面检查过了,书箱里装着小米,不是火药,四十斤的小米,是他拜师的束修。

朱翊钧走到了文昌阁的门口,忽然回过头问道:“你说你叫什么”

“回贵人的话,袁可立。”袁可立立刻回答道。

“行。”朱翊钧打量下了袁可立,笑了笑,直接离开了。

张居正送皇帝离开,等到车驾在街头消失后,张居正才回到了文昌阁,他仔细想了想,把袁可立叫到了文昌阁里,让游守礼拧亮了一点石灰喷灯,现场给袁可立出了道题,让他写一篇文章。

等袁可立写完,张居正又给袁可立拿了张算学卷,在袁可立做卷的时候,张居正从骆思恭口中全面了解了一番袁可立的情况。

儒学经典,袁可立没有问题,可是算学卷的成绩就有点差了,但也不是全无基础,主要是他家乡没有好的算学老师。

张居正看着面前两张答卷,想了想说道:“刚才离开的贵人是陛下,想来你也猜出来了。”

“你要拜师陆树声,可是他不肯接纳,这样,我给你写张拜帖,明日你去拜师,或者,这四十斤的小米,就归我了如何”

“学生拜见先生。”袁可立立刻行了个弟子礼。

四十斤小米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可全楚会馆的腰牌,也十分烫手。

袁可立要拜的座师就是陆树声,就是万士和之前的礼部尚书,整天跟皇帝对着干,最后被赶出了文华殿,一直在京师居住,现在仍然是清流名儒,想要拜师之人,络绎不绝。

张居正让游守礼安排袁可立住下,并且让人给他拿了套算学书,明日起,袁可立就在全楚会馆的家学堂读算学了。

“这个陆树声,家里的规矩太大了。”张居正心情很好,无论是心性,还是才思,袁可立都是可造之材。

袁可立不能进门,也不是陆树声不念旧情,是袁可立没给门房好处,要拜师的那么多,没好处,门房自然不会专门跑一趟,这些学子有诚意,会在门前多等一阵,或者再次拜访。

程门立雪可是千古佳话,尊师重道的典范。

这也就是机缘巧合,袁可立迷路转到了全楚会馆,否则,袁可立一定会多跑几趟,多跑两趟,就知道要给‘人事’,自然就可以拜师了。

陆树声既然肯写信给袁可立的父亲,那自然是认这份过去的情谊,而张居正这属于是半道截胡。

截胡就截胡了,是陆树声自己不要的,陆树声也挑不出理来,袁可立是被赶走的。

张居正当然不是捡破烂,他出的题目是: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这句话出自《孟子》,说的是商朝灭亡周朝建立,王朝更替,周武王灭商建周,把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救了出来,杀掉了无道暴君。

而袁可立就解的很好,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于救民和取残。

取残就是铲除残暴的无道暴君。

这可一点都不好写,尤其是陛下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暴戾的特点,稍有不慎,写的不对,别说考进士了,不因为指斥乘舆被抓起来都是好的。

而袁可立则立足于救民二字,通过短短的几句话,论证了谁让万民陷入了水火之中,谁就是残暴的源头,如果圣君明知道这些残忍,还不诛灭这些残暴,才是不行仁政。

圣王拯溺救民,必诛残暴以安黎庶。盖水火之民,非自陷也,残贼驱之也。不取残则仁政无所施,救民之道曷由彰

袁可立在很短时间里,一句话破题,可见其才思之敏捷,在没有良师的情况下,自学算学也到了合格的标准线,这已经是很厉害的学子了,基本上可以确定金榜题名。

张居正起了爱才之心,就帮了袁可立一把,他那么问,已经堵死了袁可立拒绝的可能。

袁可立和熊廷弼这种关门弟子、手把手教出来的学生是完全不同,这就是张居正提供一点点帮助,袁可立以弟子礼觐见,日后袁可立飞黄腾达,不要忘记了这份香火情,同门之间,也算是有点关系,互相帮衬。

对于张居正而言,这是顺手的事儿,可对于袁可立而言,这可以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这一次走错了门,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张居正在士林里的名声,真的非常非常的差,说什么的都有,乱七八糟的传言,数不胜数。

这很正常,从古至今,变法者从来没有好下场。

极力避免跟张居正扯上关系,是士林的共识,哪怕是楚地的举人入京赶考,也是能避就避,实在是没地方去,也不会轻易到全楚会馆。

但袁可立实在是没地方躲了,外地人入京赶考,要尽量避免惹祸,尤其是袁可立这种穷苦出身,无权无势,一旦犯禁被拿,考不中还好,考中了一定会有人拿这件事大做文章。

袁可立和张居正第一次接触,他直观的感受到了张居正的霸道,根本不给你任何拒绝的机会,行事风格的确如同传闻那样,雷厉风行,除此之外,袁可立觉得,士林里的一切传闻,都是假的。

因为袁可立看到了一个摆满文书、显得有些杂乱但颇为有序的书房,说明这间书房的主人,平日里确实非常的忙碌。

袁可立求学的路上,见到过很多名儒干净整齐的书房,那些他求而不得的书,就那样摆在书架上落满了灰尘。

一个勤勤恳恳的老人,为了大明兴衰鞠躬尽瘁,就是袁可立的第一感觉。

朱翊钧回到了通和宫,处理了今天的奏疏已经月上柳梢头,他想到了在全楚会馆见到的年轻人,袁可立,一个被鞑清封禁了三百年的名字。

袁可立是军户,世袭百户,卫所制度败坏后,这世袭百户已经名存实亡。

出身军户的他,在天启二年,临危受命,开辟了辽南战场,和关宁军形成了钳形攻势,七战七捷,给努尔哈赤造成了天大的麻烦,甚至策反了努尔哈赤的女婿、手下大将刘兴祚,而这位刘兴祚最后也为大明战死沙场。

可惜,到了天启崇祯年间,朝中东林、阉党争的你死我活,已然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哪怕是后金咄咄逼人,攻城略地,但朝中依旧无人在意,斗的你死我活,根本没人真心平定关外祸乱。

后金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打进京师,但面前的敌人,真的会要命。

党锢从来如此,为了斗,其他全然顾不上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碧蓝航线界限 剑道第一魔 洛公子 养只小人鱼 魔艳武林后宫传 修仙狂徒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曼陀罗妖精 美女的兵王保镖 和竹马睡了以后 我在异世封神 普攻永久加生命,阁下如何应对? 赤心巡天 踏天境 最强狂兵 军少大人,体力好 竹马他有自闭症 流年流不去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抗日:大将之路 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夫子很闲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生死主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 红楼大国师 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 大唐钓鱼人 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 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 稗宋反骨仔 心相之天界唐史 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 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 大周第一纨绔 回到古代积功德 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 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 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 幼帝传奇 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 寒光剑气 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 大晋俏公子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