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辛亥英雄 红楼:开局被流放,我要造反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最强终极兵王 开局穿越寡妇村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金牌帝婿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超时空史记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八百五十五章 新士农工商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罗莉安不认为大明会脱实向虚,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中原人特别喜欢种地,就是喜欢生产,哪怕是总督府的总督,也喜欢在家里养点花花草草,梅兰竹菊,这被视为士人风骨。

其实罗莉安不知道的是,大明的元辅甚至会亲自种点番薯,来确定番薯的产量,真的有那么的神奇;皇帝更是以农户自居,带着过去的宝歧司,现在的农学院,培育了无数的良种,而且还在继续各种农作物、畜牧种的改良。

抢不如种,这是中原数千年来的经验,抢既不能持久,也抢不了多少。

商王不种麦子,所以四方诸侯就会定期举行告麦,告诉商王哪里的麦子熟了,商王就带人过去抢,但后来,这种告麦的活动越来越少,因为看起来不是非常划算,动员开拔战争,把麦子抢回去,还不够分润给军兵的,后来商王就开始自己种麦了。

告麦,慢慢的就演化成了讨不臣。

抢不如种这一王化的核心理念,构成了金池总督府忠诚思想钢印的基石。

任何的思想,都取决于物质基础,大明和绝洲的矿产—商品对流只要还存在一天,金池总督府就会忠诚下去,这么多的矿石,也没有别的地方去吃下了。

第二个原因,是中原人太喜欢造反,自从罗莉安学了大明的史书之后,她总是沉浸在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中,中原漫长的历史上,在王朝的末期,总会有几次声势浩大的平民造反。

在罗莉安看来,脱实向虚,最重要的就是平民的忍耐力,哪怕是无法满足平民的需求,平民也会自己死去,或者四处流浪,而不是像中原人一样,拿着竹竿就开始行动,最终把整个天下搅成一锅粥,把统治阶级拉下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安东尼奥做葡萄牙国王,安东尼奥获得了大多数平民的支持,但是完全没有用,安东尼奥能坐稳王位,那是来自于大明皇帝的支持,来自自由舰队的向死而生。

基于这两个原因,罗莉安认为,大明根本没有办法脱实向虚,大明皇帝口中那些最良善的百姓,只存在皇帝陛下的幻想之中。

罗莉安在抵达金池总督府的第二天,前往了金色平原小镇,这里的名字,叫做金元镇,专用用来淘金,罗莉安发现了一些很奇怪的事儿。

金矿上,没有任何的倭奴和夷奴,只有汉人在辛苦劳作。

“如果用汞齐法,我们就会用倭奴,但是没有找到汞矿,所以目前还是用的重砂吹灰法,就是挖矿、砸煅、研磨、水床拉溜、制团烧结、加铅、吹灰。”邓子龙详细的解释了为什么没有倭奴。

重砂吹灰法是一种精细活,挖金矿这种劳动报酬极高的活儿,还轮不到倭奴来做,倭奴从事的都是重劳力的工作,除非选用汞齐法,否则不会用倭奴。

汞齐法,在前面的步骤是相同的,研磨成分后,将所有的物料扔入汞里面,因为比重的缘故,黄金会沉底,在底部形成金汞齐,而白银会在表面形成银汞齐。

汞齐法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天工开物》里亦有记载:水银能消化金银成泥,似镀物也。

但汞齐法的毒性,会把一个倭奴的寿命降低到三年之内。

大明的倭奴、夷奴都是买来的,不像富饶银矿的奴隶,都是红毛番自己抓的,所以大明通常会让一个倭奴工作十年以上,以期许最大的回报率,一般不会过分的苛责。

邓子龙解释了下其中的成本差别,他摇头说道:“就是找到汞矿,咱们应该也不会用汞齐法冶炼,汞齐法快是快,产量的确大,但是损阴德,但倭奴的成本又会让利润变低,所以看起来吹灰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里不是也有很多夷人吗抓夷人就可以了。”罗莉安立刻说道。

金池总督府购买倭奴这件事,是不合算的,运费加上倭奴的费用,金池总督府购买倭奴,要比在马尼拉贵上一半,如果这样去核算成本的话,利润有些低。

可明明这金色平原上,有无穷无尽的人矿可以开采,非要舍近求远去购买倭奴,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邓子龙沉默了下说道:“这些夷人不惹我们,我们去抓他们做甚最好还能和平相处。”

罗莉安笑了笑,这是大明在海外开拓的劣势之一,高道德劣势,邓子龙交易金刀给夷人。

“总督!”一个马背上插着旗子的墩台远侯,一路疾驰,在邓子龙面前翻身下马,面色略显焦急的说道:“总督,我们发现,库林人集结起来,打算袭扰金元镇!”

罗莉安笑的更加阳光灿烂,大明不去惹夷人,夷人就不来惹大明人了吗罗莉安知道自己是个红毛番,她觉得她比邓子龙更了解蛮夷的想法。

金元镇庞大的利润,就连大明的富商们都愿意带着商行,来到两万里之外的金池总督府,若不是大明总督府兵强马壮,这些富商绝对不会老实做生意,而是直接上手抢。

那这些个夷人,怎么可能放过

对于夷人而言,黄金对大明人很重要,大明人有很多的货物,只要拿到了黄金,就可以换取货物,抢劫金元镇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夷人很清楚自己打不过大明军,但不试试是绝对不会甘心的,罗莉安是个蛮夷,她非常清楚的知道,蛮夷的做事逻辑,能抢就抢,实在是抢不到,才会讲一点点的道理。

面对蛮夷,任何的绥靖,结果都是让对方得寸进尺,蛮夷赢学之下,你的绥靖就是害怕,你的谦让就是懦弱,而蛮夷不会放过任何敲诈勒索的机会。

大明虽然展示了武力,但是这些不自量力的蛮夷,还是觉得自己有可能成功。

邓子龙陷入了忙碌之中,这场战斗没有持续多久,也就不到七天的时间,就彻底结束了,金池总督府在没有损失任何一人的情况下,抓捕了四千多夷人,仅仅一次抓捕,就比一年的买入量还要多。

罗莉安在这七天时间,也没闲着,她在维护总督的形象,出席了两个奠基仪式。

一个是养济院,养济院收留鳏寡孤独的老弱病残,是一种社会保障,是一种兜底机制,是大明标志性的建筑之一,主要是增加金池总督府的稳定性。

第二个奠基仪式,是金池学堂,从蒙学到大学堂,整个规模不输于京师大学堂,一共四期,占地超过了一千亩,总计投入超过了五百万银,目的是建立一座能够培养本地学子的大学堂,这个学堂的第一期还是蒙学到三级学堂,大学堂还在规划之中。

罗莉安看着奠基仪式上的碑文,上面是皇帝陛下亲笔御书,行知者一,信实而已。

大明皇家格物院、皇家理工学院、九龙大学堂都有一模一样的卧石碑文,落款是朱中兴。

在卧石的背面,则刻着一段话,这段话是俗文俗语。

“知识是有毒的,只要你学了,你很难再去伪装自己没中毒之前的样子。”罗莉安读了一遍后,有些莫名其妙,她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具体含义,这句话是格物院社科博士耿定向说的。

罗莉安回到总督府后,询问了邓子龙,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邓子龙想了想问道:“你说,收敛的反义词是什么”

“发散”罗莉安想了想回答了这个问题。

“你看,这就是这句话的含义。”邓子龙笑着说道:“收敛的反义词是放肆,不是发散,但你读了很多的算学书,收敛的反义词就变成了发散。”

“知识就是知识,读了书就是中毒,是很难去伪装的,闻思修并进,得般若智慧,是为知见障。”

邓子龙引用了一句佛偈,描述了这句话的本意,就是听闻、学习、思考、修行、实践等多方面齐头并进,就可以获得大智慧,人和人在认知上会产生差距就是在学习上。

这句话就是劝导学子好好学习,不要荒废学业,否则会闹出写诗不懂诗词格律,写词不懂词牌平仄,写算学证明主等于6这种笑话来,弄得人啼笑皆非。

有些东西,闻思修并进后,你知道了,就再也回不到不知道时的状态了,闹出笑话,就有一种没有被知识污染过的清澈愚蠢。

这也是普及教育的意义,多读书明理,就不会上读书人的当了,至少这些读书人撒的谎,一眼就能看穿。

金池总督府的发展是令人欣喜的,一切都欣欣向荣,而邓子龙对金池总督府的开拓有长远计划,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把沿海所有适合登陆的港口,全部占领。

这样一来,泰西的殖民者就是发现了绝洲,也无法攻克大明修建的堡垒,就像大明很难攻陷太平洋东岸的殖民者堡垒一样,因为真的太远太远了。

金池总督府已经打通了前往大铁岭卫的航路,这条航路是季节性的,一到夏秋两季,狂暴的海浪会撕碎一切想要通行的船队,到了冬季,因为沿途港口结冰,让船只通行受阻,只有春天到夏天才是适航的时间。

即便如此,也是打通了粮草到矿区的生命线,为矿区提供最基础的物质保障。

大明海外总督府的发展,欣欣向荣,而大明京师终于准备过年了。

万历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大明过年休沐前的最后一次廷议。

朝廷一次性召回了三位巡抚,陕西的沈一贯、山东的王一鹗、松江府的申时行,并且委派了新的巡抚,来自河南的刘光国前往陕西履任,隆庆二年进士;来自浙江的宋应昌履任山东,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大明之所以要一次性把三位重臣招回京师,是为了大明皇帝南巡做准备。

七岁的皇长子朱常治监国,九卿共议形成决议、司礼监批红交给皇长子盖章,一切奏疏抄送南巡皇帝进行最终的裁决,如果陛下不准,再进行修正。

而沈一贯、王一鹗、申时行,都在新九卿的名单之上。

这看起来像是虚君制,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最早这么干的是成祖文皇帝,朱棣整天北伐,玩腻了才回南京看看,仁宗朱高炽当了二十年的常务副皇帝,处理大小事务;

宣宗皇帝亲征平叛,平定汉王之乱的时候,也短暂的由襄王监国,襄王监国主打一个不粘锅,朝臣说啥他做啥;

再之后就是英宗主少国疑,在正统九年,三杨相继离开了朝堂后,虚君制结束;

正统十四年英宗去了瓦剌留学,朝堂为了反击瓦剌,在正统十四年到景泰元年,短暂有了虚君制;

到了孝宗朝,孝宗一辈子都没自己做主过。

最近的一次,就是隆庆到万历五年,隆庆皇帝神隐,只喜欢开后宫,万历初年主少国疑,张居正作为明摄宗,总理国务。

所以,这种短暂应急的虚君制,也算是祖宗成法,这几次虚君制的结果,也是有好有坏。

沈一贯、王一鹗、申时行这新九卿中的三位,也是久经考验的封建战士,大明皇帝春秋鼎盛,他们不敢也不会制造什么幺蛾子,恶心大明皇帝。

这里面最特殊的就是王一鹗了,王一鹗作为徐阶的弟子,本来新九卿没他什么事儿,但他在杨巍案中,表现十分良好,杨巍不是没有尝试勾连王一鹗,但王一鹗太忙了,他那段时间忙着海带、盐场扩产,事发之后,王一鹗才明白了杨巍的书信里,话中有话。

朱翊钧翻动着手中的奏疏,对着朝臣们说道:“王一鹗不太想回朝,说自己德薄功浅,打算在山东巡抚的位子上干到致仕,他说,他要山东富起来。”

王一鹗不愿意回京,他觉得自己这个徐阶弟子的背景,在京师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说了也没人听,也没人理,结党都没人愿意跟他结党,什么都做不了,还不如在山东,给山东百姓做点实事。

在山东,王一鹗能种海带、建盐场,真正让山东百姓富起来,山东百姓吃了太多孔府的苦,这兖州孔府倒了,山东百姓才终于探出了水面,重重的喘了一口气。

用王一鹗的话说,山东这个自然禀赋,有山有水有耕地,能出响马这种全国有名的土匪,实在是令人太震惊了。

“那也由不得他。”张居正平静的说道:“朝廷有需要,让他回就得回。”

“那就催促他上京吧。”朱翊钧做了最后的批示,重大人事任命,廷议已经通过,个人的意愿,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松江巡抚兹事体大,朕以为让应天巡抚李乐前往松江府任事,让王希元前往应天巡抚为宜。”朱翊钧看着群臣说道了最后的人事任命,松江巡抚。

申时行离开后,朱翊钧仍然准备把松江府交给张党,算是一种十分明确的态度。

“陛下,臣推荐杨博的儿子杨俊民。”张居正俯首说道,杨博儿子杨俊民在松江府做知府,已经数年之久,从无差错,申时行走了,递补才合规矩。

“陛下,臣以为杨俊民可以到河南再历练一番。”王崇古立刻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杨俊民不合适,他还不如姚光启。”

王崇古立刻表达了自己的反对,因为杨俊民是他的女婿。

要是他女婿做了松江巡抚,对他们王家不是什么好事,猪最怕的就是胖,越胖死的越快,工党再加上松江府这个开海的桥头堡,怕是又要有些蠢货,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来了。

朱翊钧摇头说道:“朕不喜欢杨博。”

杨博是个大明白,他什么都知道,他看人也奇准无比,但他做的事不光明也不磊落,朱翊钧不喜欢杨博他,他不止一次说过,当然也就是不喜欢而已,杨博该有的谥号,官葬、加官,死后的殊荣一样没少。

那事情,就非常简单而且清晰了,让李乐代替申时行为松江巡抚,申时行回京做九卿。

“先生,让杨俊民到京师来,朕看看他的能耐,顺天府丞这个活儿,可不好干,他若是能做好,朕就重用他,是不是循吏,放到火架上烤一烤就知道了。”朱翊钧想了想,给了杨俊民一个机会,而不是完全否定。

顺天府府丞这个职位,放上去试一试,如果是循吏,就重用,如果不好用,就让杨俊民安稳领着父亲的遗泽做个富家翁,不要再进入官场了。

这地方不适合他,皇帝不喜欢他,他自己还没有太多的才能,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臣遵旨。”张居正俯首领命,松江府自从设立之后,一直在张党的手中,尤其是最近,更是成为了首辅的试金石,这个位置也该让别家坐坐,自己吃独食,吃的多了,容易招人恨,但陛下显然不这么认为。

陛下还是把这块肥流油的地方,留给了张党。

张党和帝党,其实没什么区别,张党的人很清楚,张居正没有政治继承人,熊廷弼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不可能继承衣钵,张党这一摊子,本质上是帝党,是张居正给皇帝培养的辅佐大臣。

“这件事确定之后,过年前,基本没什么别的大事了。”朱翊钧满是笑意的说道:“散朝的时候,先生让吏部把百事大吉盒发下去吧,月初的时候,宫里有喜,冉淑妃生下一子,取名朱常济。”

五皇子的出生,让通和宫里喜气洋洋,万历十四年四月周德妃有喜,没想到两个月后周德妃流产,万历十五年正月李安妃不足月产子,只有三斤的孩子,出生三天后夭折。

这让宫内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胆战心惊,甚至连李太后都开始诚心礼佛,每一月都会打扫一遍佛塔,直到今年冉淑妃十二月生了个大胖小子,七斤三两,一看就十分的壮实,才让宫里宫外一扫阴霾,这精心照顾了数日,发现这孩子能吃能喝,身体倍棒,才开始下发百事大吉盒。

(万历皇嗣表)

“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所有大臣听闻如此好消息,立刻站了起来俯首恭贺陛下,大明皇嗣越多,对大明国朝稳定越有利。

其实这段时间皇帝一直没有子嗣诞生,让大明朝廷上下有一些些的疑虑,四个皇子真的不多,世宗八个就活了一个先帝,张居正完整的经历过嘉靖末年、隆庆年间皇帝少嗣带来的朝堂风波。

哪怕是十三龙夺嫡的戏码,也要比旁支入大宗要强得多,武宗无子,折腾出了太多太多的幺蛾子。

五皇子诞生,也让群臣们长松了口气,有比没有要强得多,若是皇帝无后,为你皇帝拼命,谁来保证身后事和身后名呢

“陛下,要不再纳两个妃嫔李太后已经下旨很多次了。”大宗伯沈鲤站了出来俯首说道。

“不了,等大军凯旋之后吧,将士征战在外,朕在后面纳妃嫔,让将士们知道了还以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朱翊钧摆了摆手,仍然不准此事,大明的老传统了。

其实大明将士不会这么说,给够了军饷和赏银,谁管你皇帝纳了几个妃嫔

“臣遵旨。”沈鲤有些无奈,纳妃嫔这事,最大的阻力,其实是陛下和皇后琴瑟和鸣、两情相悦,感情极好,这给纳妃嫔造成了巨大的阻力,皇帝没那个心思。

“陛下,近日,《逍遥逸闻》又发了一篇文章,名叫《士农工商新解》。”张居正拿出了一本杂报,呈送了御前。

黄公子是《逍遥逸闻》的大股东,这里面每一篇文章,都是陛下亲自审过的,但陛下要扮演黄公子,张居正就不能点破,该配合演戏的时候,不能视而不见。

看热闹,这算是黄公子少数不多的兴趣了。

朱翊钧翻动着杂报,也让大臣们看了看才开口说道:“李贽的确无愧于他狂夫的称号。”

张居正不敢说的话,李贽敢说,张居正在编纂《阶级论》的时候,把皇帝单独拿了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阶级,他认为这样是合理的。

但朱翊钧认为这样是不合理的,因为皇帝是世袭官阶级,并没有朕与凡殊的特殊和超脱。

大明的皇帝也要跟朝臣们斗,而且有的时候撕扯起来,也非常的难看,从洪武年间的李善长,到嘉靖年间的大礼议,本质上都是皇权和臣权之间的斗争。

皇帝的至高无上,只是理论上的。

但张居正不能这么说,他之前摄政,把皇帝归到世袭官阶级,很容易让人以为张居正的思想出了问题,想要取而代之,无论别人怎么划分,在张居正这里,皇帝都是独一档的。

但李贽在《士农工商新解》中,就非常大胆的将皇帝编到了士这个集体之中。

士,从古至今的定义都没有改变过,那就是统治阶级,可以细分为皇帝、世袭官、官选官、士大夫等阶级,这些人虽然身份变来变去,但从古至今都掌控着权力,掌握着天下万民的命运,王朝的兴衰和他们息息相关;

农,在之前的解释里,代表着农夫,但在李贽的新解之中,将农定性为了田土、生产资料。

李贽认为,农这个集体,自世家政治破产之后,也就是宋朝开始,就专指地主而不是农夫,拥有土地的才是农,没有土地的是佃、是氓、是流,根本不是农。

当大明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蜕变时,田土的定义,扩张到了广义上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

农是田土、是工坊、是矿山、是经营性的城镇房产,是可以漂洋过海的海船、是生产体系中必备的生产资料。

拥有生产资料,才配称农。

工,手工技术人员的工匠,这个定义,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工匠这个定义便开始变得狭隘,不再能解释社会现象了。

掌握某种技术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工,那些被关进东交民巷监狱的会计,这类专业技术人才,皇家格物院里的格物博士们,也是工,农学博士也是工。

熟练工匠也是工,非熟练工匠不是工,而是氓、是流,哪里有活儿就去哪里。

商,从古至今都是个贬义词,到了商品经济年代里,商依旧是一个贬义词,商从古至今的定义,都是不事生产,专门买低卖高赚取差价的人,而不是富商巨贾。

富商巨贾掌握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压根就不是商人,而是和乡贤缙绅一样的农。

商人就是逞口舌之利倒买倒卖,囤货居奇,甚至要囤粮盐这类明令禁止的商品,这类才是商。

“他这篇文章,将士农工商扩展到了商品经济的范围,其实这个排列,从来没有变过,那些没有生产资料,不熟练的工匠,靠力气干活的佃、氓、流、工,并不在这士农工商之列。”朱翊钧看大臣们看完了杂报,颇为感慨的说道。

倒买倒卖,囤货居奇,也是需要成本的,你最起码要有银子,你没银子,连倒买倒卖都没本钱。

熟练工匠和不熟练工匠天差地别,熟练工匠依靠自己丰富的经验,能够获得比较体面的生活,而不熟练工匠应该叫做力役,工匠实在是太有迷惑性了。

只出力气的穷民苦力,恐怕出一辈子的力气,到最后都无法累积足够的经验,成为熟练工匠。

“陛下,要不查封掉吧,这大过年的,给人添堵。”张居正面色无奈的说道。

李贽讲的很对,他解释了商品经济下,新的士农工商,而且解释的非常合理,但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似乎都没有佃、流、氓、力役这些穷民苦力的位置。

这是何其的讽刺。

“都已经刊发了,就随缘吧。”朱翊钧没有想要封禁的打算。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碧蓝航线界限 剑道第一魔 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 我在大唐做战神 洛公子 魔艳武林后宫传 修仙狂徒 【斩天剑】 美女的兵王保镖 和竹马睡了以后 普攻永久加生命,阁下如何应对? 赤心巡天 都市偷心龙爪手 猎天争锋 苍海皓云 好色小姨 贵族 流年流不去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之暴力军团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大明锤王 家父唐高祖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龙兴华夏 大隋主沉浮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 亮剑:缴获太多,震惊李云龙 红楼大国师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 嘻哈史诗看古今 大明1810 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 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 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 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 凉州布衣 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 天命逍遥王 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 我本农民,谁把我踢出来 天命储君扫天下 刚激活军火库,皇帝派人抄我家?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